《散步》教案1

时间:2019-05-15 03:0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步》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步》教案1》。

第一篇:《散步》教案1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散步》教案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 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 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第二篇:1《散步》优秀教案1

《散步》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导入: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二、我们就开始课文赏析。品情,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怎么做呢,老师告诉你。(品析能力训练之一)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拿起笔,根据全文的内容,欣赏文中的一个句子。好,开始各自的认真思考。生在书中勾画,思考。

师:刚才我观察到了两个聪明的动作:第一个动作,划下来;第二个动作,写旁批。好,现在谁来说说。好,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谢谢你。

生1:我找到的是第六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和倒数第一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说‘走大路’。这句话的情感是:我对母亲的孝敬。(孝顺,善良的人)师:深情渗透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之上。好!师:“熬”字用得好啊!妈妈在过严冬,而我们的心,也在伴着妈妈的健康而跳动。这个“熬”字为什么用得好啊?这要联系到我们的南方。南方冬天又没有什么取暖的设备,所以“熬”字用得恰当。

生8:请大家看到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的无穷意味。

师:要细一点。这个“蹲”字用得好啊,蹲得稳稳当当的。这个味道出来了没?好,谢谢大家!有个非常美丽的句子,我们没有看出来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作者没有说“我们三代人散步”。就这样富有诗意的表达,显得意味深长。大家看到了它的奥妙没有啊?从孝敬的角度讲,他应该说“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但是作者把我放在了前面。你觉得为什么啊? 生1:我觉得他是因为我的责任最大,我的母亲已经老了。我的妻子对儿子的责任也很大。所以就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我要呵护老的还要照顾小的,所以把我放在前头。下面的内容,就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读:“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命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情意浓浓。师:“相映成趣”,好,把它写在旁边。好了,继续读。生齐读:“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句话充满了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聪明乖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师:又是四个字“生活情趣”,请大家把它记在旁边。好,再念出来,“母亲——” 生齐读:“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多么慈爱的动作,变了主意,多么无私的做法,‘还是走小路吧’,写出了‘我的母亲’对孙儿的深深疼爱。” 师:这句话可以看出“深深的疼爱”,深深疼爱之情,渗透在这一句。还有一句话,读起来——(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生齐读:“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写出了呵护,写出来温馨,写出来责任感。

师:五个字——呵护与温馨。这就是一副画面,温馨之情荡漾在画面之外。给大家一个奖励的词,你们,能干!继续我们的学习。赏景。哪一位同学知道我们要赏的内容呢?对,“南方初春的田野”,就是我们要欣赏的内容。(品析能力训练之二)话题,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念一下这一段景物描写。

生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语速慢一点,语调轻快一点。第一层写景,第二层抒情,或者第一层写景,第二层议论。很多很多的文章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请你用竖线把它的层次划开,这样你就能明显地看出它的层次。各位现在的任务是,把这一段背下来吧。第一个作用是衬托,它衬托了散步时气氛的祥和,第二个是暗示,它暗示了母亲熬过了严冬,获得了生命的美好。

生7:这里面写的新绿,嫩芽,冬水也咕咕地冒着水泡,预示着冬天已经结束了,和第三段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严冬”形成了对比,说明现在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什么呀? 生齐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师:好了,没有这一段春意的描写,后面这一段出来是不是很突然啊?这就叫“铺垫”和“照应”。没有前面的描写,哪里有后面眼随小路望去这样重要的照应呢?好,继续我们的学习。析意——品味揣摩一个段落的意味,(品析能力训练之三)话题: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这是对大家的第三次训练,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大家看出了那段文字吗?一起读起来—— 生齐读: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嗯,我终于又发现了一个你们朗读的弱点了:情未够。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语速快,还有几个地方没有注意读好。两个蹲字慢慢地,稳稳地、要读得稍微重一点,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虚词,走得很仔细,这个“很”,要强调。最难读的地方是最后四个字,要读得如梦如幻,要读得很重却轻。(教师范读)似重若轻,好像重,其实轻轻的。最后两个字要轻轻地拖一下,这就有了悠长的韵味了。好,我们来一起试一下。师:多好啊,这就叫做“以声传情”。好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就简单了。这一段文字意味在于„„同学们的手马上举起来了。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第三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体味文中的真挚情感。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在家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吗?在散步的途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事?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莫怀戚一起作一次心灵上的漫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词语 (课本下注解)

2.快速抢答,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明确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散步。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有儿子;

(2)故事梗概:我一家人在初春去郊外散步,母亲本不愿出去,但在我的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处给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后走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走来就是整个世界。”

(3)从全文来看,主要写了以下情节: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儿子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

三、合作探究,理解亲情

教师: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得出)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而这份情感作者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四、真情告白:

说说家中的亲情故事

五、质疑问难,美点追踪:

莫怀戚的《散文》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真善美的颂歌。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

讨论并明确: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分析举例说明)

文章开篇写一家人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但在我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无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如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的美德。

如就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给,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如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如对南方初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如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 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3)平易朴实的语言美。

1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慈子孝,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2言浅意深。“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过冬天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起“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这令人想起“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是很瘦……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小结:齐读孟郊的《游子吟》

六、课后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练笔:我是这样做子女的。

《散步》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物质准备:

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种不同的大型组合积木若干。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游戏:娃娃请客教师创设游戏情节

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形娃娃家吃饭的桌子有哪些形状呀?(幼儿回答)对。图形娃娃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经坐不下了,它们要把小桌子变成大桌子,你们有办法吗?(幼儿分组合作拼摆桌子,培养幼儿互助的能力。)

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

(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游戏:送礼物教师

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

5、和图形娃娃告别,结束活动

《散步》教案3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 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 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学资料:

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二、关于作者

《散步》教案4

教材解读

本文是莫怀戚创作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一家人散步这一稀疏平常的小事,但却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分歧,最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一个新的学段,情感丰富且面临着一次新的情感转型与定性,所以这篇文章中的浓浓的亲情可以激起学生心中对于亲情的强烈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给情感贴标签,提倡自然流露真情。此外,散文语言浅易、平实、优美,七年级的学生可以自主品味语言魅力。同时,学生对于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有所欠缺的,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细节,让学生自觉思考把握人物形象。学生对于本文语言、人物、情感的学习是一个一体三面的立体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老舍有一部著名话剧《四世同堂》,四代人一起生活。现在医疗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也相对延长了,那同学们的家里是几代同堂呢?那大家族在一起会在饭后有什么共同活动吗?有散步,好的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再散步时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莫怀戚他们一家三代一起散步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

三言两语知文意

活动一:提问式扩充文意

1、师:5分钟快速摸读课文,请学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

生:作者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出现分歧,最终和谐解决。

2、师:谁发生了分歧?(从原文中找)

生:奶奶和孙子(三代人)(两对母子)

师:什么样的分歧?

生:走大路与走小路。(pra:6)

师:谁能解决了分歧?

生:父亲(儿子)作者

师:为什么“我”能解决分歧?

生:“pra6母亲老了听儿子的,儿子还小听爸爸的”

师:最终“我”如何解决?

生:因为母亲年纪大了,决定委屈儿子。

师:最终走了那条路呢?

生:小路

师:选择走小路的原因?

生:母亲改变了主意。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重新理一理文章思路:除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外,主要讲一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活动二: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pra3

朗读后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为什么还要她出来散步呢?

2、句子中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什么?

3、“太迟了,太迟了”反映了什么?

(再读一读,注意重要词汇)

明确:初春景色很美,母亲虽然年老但熬过一个严冬也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出去走走有利于唤醒她的活力,所以一家人出门散步。

七嘴八舌话家人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板书: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段落在文中是重要的线索段落起着过渡作用,使引文自然。在此处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以小组同学讨论的形式展开汇报,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十年一品温此情(千言万语、一心一意、一呼百应)

活动:

1、文中还有哪些写亲情的句子?

2、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责任感?

作业布置:

写写自己和家人相处的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要求情感真挚。

《散步》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感悟文中的人性美,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师: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一家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每一件事都带给你不同的回忆、不同的'体验。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流利、声情并茂。

3、通过抢答游戏,了解掌握课文内容。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看到怎样的一个家庭?

2、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与同学分享。

3、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之间的感人故事,假如有一束鲜花要送给文中的人物,你会送给谁?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潮剧,弟弟妹妹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2、观看视频《帮妈妈洗脚》,你看到了什么?

五、总结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布置作业

1、调查爸爸妈妈的生日,并为他们准备一份礼物。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把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散步》教案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1、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嫩芽(nèn)咕咕叫(gū)分歧(qí)粼粼(lín)熬过(āo)拆开(chāi)

(2)解释下列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意见不一致。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

(4)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是主要人物,一般来说,作者笔墨较多,作用较大,最能表现主题的就是主要人物。

(5)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祖孙俩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二、研读入境,感知人物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2、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3、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4、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三、课堂总结

文章主旨:

“我”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因本文是散文,我们可把“我”理解为作者本人;又因为本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也可把“我”理解为中青年一代的代表。

写作特点:

1、视角独特,以小见大,文章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小见大,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亲爱的关系。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写了“我”对妻儿的挚爱,奶奶对孙子的疼爱,“我的妻子”对儿子的母爱,从而有主有次地展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

2、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揭示中心,表达“我”对母亲的至诚孝心

如开头交代母亲不愿外出散步的原因后,“我”发表了与之相反的意见。从表面看,“我”没有顺从母亲,但实质上却体现了对母亲的深切关怀和一片挚爱之情。惟其如此,才有“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的转变。又如,在散步中祖孙意见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紧接着述说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的理由。这一充满生活哲理的对照或议论,充分表达了“我”既爱幼,更尊老的深沉感情。

3、小中见大,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

本文所写的“散步”是件小事,作者又只写了几个细节,没有铺开来写,但由于不是停留在表现人之常情上,而是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所以写得既明快又含蓄,既浅显又深刻,读来引人共鸣,催人深思。

四、课外拓展

父亲的信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补写在下面的空白处。(不得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在部队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

2、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3、第4节划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或“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

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找到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一处给)

5、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的家人说些什么呢?想为家人做点什么吗?赶快行动起来吧!带着一颗感恩的心……

《散步》教案7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关键词句的意味;

3、说出两文的思想感情;

4、字词积累。

教学设想:

1、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中的情感;

2、《金黄的大斗笠》注重体会三幅图画,《散步》注重理解“我对生命的使命感”。

3、指导学生建立词语积累本;

4、重点分析好几个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黄的大斗笠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预习设计:

1、自读课文,解决读音障碍,读通顺。

2、给下列字注音、组词(在本文中的读法,用课文中原句)

蓝lán 谣yáo 看kān 埂 gěng 梳 shū 调 tiáo 缩 suō 数 shǔ

辟里啪啦 pīlípālā 斗 dǒu 笠 lì 辫biàn 揽 lǎn 咩 miē 澡 zǎo 咯 gē 蘑菇mógū

3、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在书上用“------”标出;

4、有人说本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请分别标出其起止;

5、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换成括号中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①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

②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

二、学习新课

(一)引课: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金黄的大斗笠》。这篇文章是作者1986年为“六一”儿童节写的。文章写得优美活泼,充满意趣,很值得我们学习。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齐读课文一遍,看有无共性的问题,如有,给与纠正。

2、指名一名同学读,其余同学找毛病,师生共同纠正:

读音提示:蓝(laˊan)看埂啃梳调数辟里啪啦斗笠翘辫揽咩澡咯蘑菇“”

3、分组讨论,交流三幅图画的分法。

指导要点: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一是练习二的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风小雨稀;第二个镜头——风疾雨急;第三个镜头——风雨交加。 对于这种意见要充分肯定其正确性。

二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幅图画:牧羊图、风雨图、斗笠下

(本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文章)

(三)以三幅图画为框架品味课文

1、牧羊图分析:

突出其风景优美、和平恬静的`特点。

用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第一种为再造情景法。

(1)启发提示:

(多年前,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有一次组织学生写观察作文。学校前面是一条河。暮春的河里没有水,却长满了碧绿的嫩草,铺在河筒里,像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地毯;河坡上有几只牛和一群羊、一群雪白的鹅在吃草;对岸村庄的红墙绿瓦掩映在浓郁的翠绿之中,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着《花为媒》选段。当时,我产生了一种顿悟的感觉。明白了什么叫“和平自由”——这和煦的春风、绿草如茵的河道,那悠闲的牛羊、引颈高歌的雪白的鹅、动听的戏曲、烟树掩映中的村庄,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

这是老师在阅读这一段课文的时候所产生的联想。同学们有这种体会吗?能否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2)学生讨论,发言,表述自己的联想。

第二种方法为用语比较品味法。

(1)请一同学朗读第一幅图画,然后提问: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庄稼、小男孩、山羊、风)

(2)讨论:下面这段文字与原文比较描写对象相同吗?用语相同吗?表现出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短文:梯田里的庄稼像咆哮的海水,卷起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穿一条短裤的男孩子,紧握着一根粗大的树枝,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旁边一头雪白的山羊,高昂着头,警惕地环视着四周。

提示:这样的描写肯定让我们联想到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儿童团员在放哨的形象。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一样的,但用语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3)请找出两段中相对的几个词语,并说说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溜、亲切、柔和、悠闲

咆哮、粗大、高昂、警惕

2、“风雨图”品读

(1) 找同学朗读,分风、雨A、B角色朗读。第三个镜头齐读。

然后提问:a、写了风雨的几种状态?(答:三种状态,即三个镜头。)

b“风来了,雨来了,……”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清楚地表明了风雨到来的过程,层次清晰,节奏紧凑,语言活活泼,使我隐约感觉到小男孩兴奋的心情。)

c、女生齐读风、男生齐读雨,通读本层。

3、“伞下”品读

a、师读课文,同学们思考:读了本层,你就一句、或一个词、或其他什么有什么想法,讲给大家听听。

例:“——姐姐,你是怎么知道雨来了?

那团乌走过咱们家窗前,我看到了它的影子了。”

(表现了姐姐的聪慧,生活经验丰富,识风雨)

b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讨论。

(四)质疑

1、“一个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中的“有”字换成“穿”行不行?

(“有”不如“穿”通俗好懂)

2、“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中“缩”字用得好不好?

(违反常理。一、下雨前,乌云应是越聚越多,不会给人“缩”的感觉;二、在学生的意识里,也是“热胀”而不会“热缩”)

三、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完成下表:

图画名称 重点词语 表达的感情 其他牧羊图风雨图伞下

(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增加栏目。)

四、板书设计 :

金黄的大斗笠

牧羊图风雨图 风小雨稀溜 亲切 柔和 悠闲翻过背 梳理好又乱 风景优美 和平宁静兴奋活泼

风疾雨急用力摇 哗哗响 辟里啪啦

风雨交加洗 掀

伞下 啪 嘻嘻 咯咯 亲切

五、作业 ;

1、辨字注音、组词;

蓝 梳 辫 操 梗

辨 澡

篮 疏 辩 燥 埂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看 调 数 斗

3、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集中体现“风小雨稀、风疾雨急、风雨交加”的词语,填在相应处,完成老师的板书。

4、在文中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抄在作业 本上,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5、词语积累格式指导:

kěn

啃——悠闲地啃着青草。(一点一点儿往下咬)

溜——偷偷溜来一朵乌云。(滑行)

▲拟人,使语言活泼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散步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预习设计:

1、朗读课文,自己,解决字的读音,找出一两个课下注释中没有,你又不理解的字词,准备课上交流。

2、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 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学习新课:

(一) 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本文与《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同桌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将自己和同桌找出的字词都通过查字、词典,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无误地注音、注释。

(三) 师范读课文,学生在下面小声或不出声跟读,体会读音、重音、语调、语速,看有无不恰当的地方,标记下来。(读后师生共同讨论、订正。学生说出自己的读法以后,对有道理的要充分肯定,认为没有道理的,归为“一种认识”一类,一般不宜直接否定;学生说出想法后,让其读给大家听)

(四) 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亲现在很信任我。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5、但是,我和妻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界。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五)师齐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思考:和《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1、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要点:

(1) 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 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b、情绪不同《金》活泼《散》深沉。这一点比较难理解,老师可作引导,从作词、描写对象、内容等方面。指导学生列下表:

课文 用词 人物关系 感情色彩 其他

金黄的大斗笠

散步

三、作业 :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散步 很累 咕咕 分岐 一霎时 粼粼

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很幽默,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2)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散步》教案8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散步》教案9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大胆猜测并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讲述角色对话及心理活动。

2、初步了解对话框、想象框所表达的含义,能借助对话框和想象框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

3、积极参与讨论,能联系已有经验知道尽力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受到他人帮助要学会感谢。

活动准备:

《小蛇散步》课件、幼儿帮助同伴的PPT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远看像小绳,有头没有颈。走路扭扭扭,没脚千里行。

二、基本部分

(一)观看课件,引导幼儿逐一理解、讲述画面内容。

1、观看画面一,交待故事发生的场景及角色,初步了解想象框和对话框。

小蛇来到了什么地方?想象框和对话框有什么不同?代表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观看画面二,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小蛇是怎样过河的?它正要收回自己的尾巴,忽然听到有人在说话,猜猜是谁呀?

3、观看画面三,观察讲述小蛇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以及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

你看到了什么?小蛇是怎样帮助它们过河的?小动物们会怎么想?

4、观看画面四,进一步了解对话框,讲述小蛇以及小动物的快乐心情。

小动物过了河以后会怎么对小蛇说?(丰富词:异口同声,幼儿两人以上为一组商议并说出小动物道谢的话)小蛇会说什么?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小动物们为什么要感谢小蛇?

5、观看画面五,猜测讲述即将过河的动物。

还有人要过河吗?猜猜是谁想要过河?

6、观看画面六,讲述并初步体会小蛇尽力帮助狼过河的心理。

下一个要过河的是谁呀?小蛇会让它过去吗?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它会怎么想?

小结:小蛇用尽全身的力气支撑着狼过河,它不停地鼓励自己说:“加油!再坚持一下!”

7、观看画面七,分组讨论大象过河的方法,讲述并体会小蛇及大象的心理活动。

谁又要过河了?小蛇会让它过去吗?(幼儿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大象是怎样过河的?现在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它会怎么想?

8、观看画面八,讲述小蛇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心情。

大象终于走过去了,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它又去干什么了?你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小结: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到后来小蛇的身体已经快被压平了,可它还是在坚持,用尽全身的力气支撑着大家过河,它付出了很多努力,可它会感到更加快乐、更加满足。

(二)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三、结束部分: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讲述帮助别人的事例。

1、你做过助人为乐的事情吗?他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你的帮助?帮助了别人你心里是什么感觉的?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2、观看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帮助别人的PPT,讲一讲当时的情况。

小结:我们都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帮助了别人以后会有一种特殊的快乐和满足,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这种感觉好极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良好的体验!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去小班、中班看看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散步》教案10

学习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25—128页。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构图示

散步莫怀戚

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事件:散步——分歧——解决

“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

母亲依从孙子——滋爱(爱幼)

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学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我”是怎么解决的?

b、结果又是如何?

c、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深情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案11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点: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简要概括全文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为何要出来散步?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又是如何解决分歧?

2.美点寻踪: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欣赏视频感悟生活

五、作业布置

《散步》教案12

课前:前导多媒体音乐《让爱住我家》

学生谈听了此音乐后的感受

师:你听了这首歌曲后有何感受

生:感觉有家是温暖的,有父母、女儿和儿子,父母的关爱,家是温馨的。

师:有父母孩子能感受家的温暖。

生:家是充满爱的,我们要爱家。

生:家是温暖的,家是我们的依靠。

生:有家是幸福的。

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播放课件,学生听配乐老师范读课文。)

字词处理

师:你认为本课里边不熟悉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写出自己认为不熟悉的字词。齐读

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写法。

师:让大家来读课文,体验这四口之家的浓浓亲情,注意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课文的要求,有熟练、流利、有感情。

生:朗读课文,一生读后对其所读内容进行及时评价。(板书课题、作者)

(读错的字及时更正)

师:快速抢答课文当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生:课文当中有我、妻子、母亲、儿子

师:(板书)关键人物是谁?

生:关键人物是“我”和妻子,因为课文最后说: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写了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的样子。

师: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人,关键人物应该是几个?

生:齐答一个。

师:那么应该是谁?

生:主要写我的思想活动及动作,在这件事中我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关键人物是“我”。(生鼓掌)

师: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师: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是平平常常的散步,然后又回来了吗?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用我的口吻讲一讲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有一天,我的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在春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田野去散步。我的奶奶身体不太好,她本不愿意出来,但爸爸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奶奶就拿了外套和我们一起去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爸爸要走大路,因为他觉得伴同奶奶的时间不太长了,大路平顺;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爸爸思考了一会,还是决定走大路。但奶奶却摸摸我的头,改变了主意,最后我们还是走了小路。到了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蹲下身子,背起了奶奶,妈妈蹲下身子,背起了我。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非常愉快。

(众人鼓掌)

师:讲得很精彩,内容把握很准确,语言也流畅。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这个分歧是发生在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但结果如何,是遵从了母亲的还是听从儿子的?走大路了还是走小路了?

生:一开始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但因为母亲非常疼他的小孙子,母亲同意我们一块走小路。

师:这里不能说是遵从母亲的或是听从儿子的,应该说尊重了母亲的看法,母亲又转变了主意而听从了孙子的意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师: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现在就来试试,请你找出你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前后对桌小组讨论,每组找出一处)

生:开始讨论(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师:找同学说一说,你们找到的是哪一句,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和妻子慢慢的稳稳的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是亲情的体现。

生:我找到的是第五自然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体现出这一家四口相处的很融洽,家庭是温馨的。

生:倒数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母亲为了让孙儿高兴宁可自己不走大路也要陪孙儿走小路。体现了老母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

生:我认为最能体现亲情的句子是第三自然段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和心疼的感觉。十分关心母亲,母亲身体和精神状况不好体现在“熬”字上,说明“我”非常孝顺母亲。

生: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七段的第一句话,体现了爱幼敬老,体现了浓浓的人间亲情。

生:第二段的中第一句话表现出了他对母亲的关爱,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正因为不好才应该多锻炼,多到外面吸收新鲜空气,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体现出了我的孝心。

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分歧,出现一个小故事,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为什么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不走小路?

生:因为母亲年岁大了,不能再活多长时间了,但是“我”儿子还小,陪同他的时日还长。于是决定尊从母亲的意见。

师:用我们书中的话说,就是,儿子还小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在儿子和母亲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体现尊老。因为母亲一生忙忙碌碌的操劳非常辛苦,不容易。

师: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生:因为我的母亲和我的妻子都听我的,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感到责任的重大。

生:还有就是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一家人的和睦相处。

师:说的非常好,把两个人的答案综合到一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个文中的关键人物就已经决定了是“我”。

师:换位思考:设想一下:发生分歧后,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母亲心里会怎么想?

生:想到儿子没有孝心。

生:有了儿子不顾母亲。

生:母亲会特别伤心,想到自己老了没有用了。

生:不会介意,母亲回想以前我也会这样疼爱自己的儿子

师:在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够理解儿子,另外就是感觉自己有失落感,为了避免母亲的失落感,就必须选择大路。这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如果是一家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有老有小。要体现尊老。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一家人温馨田野散步。课文最后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生:“我”和妻子是中年的代表,母亲代表的是社会上的老年,儿子是儿童的代表,家庭是如此,整个世界也是如此,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儿童。中年人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善待老年人又要抚育儿童既要有责任感又要有使命感。

师:(小结)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说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

生:周末去爷爷、奶奶家,在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让我多吃。说小孩是长身体的时候,体现出了爷爷、奶奶对我的爱。

师:这里既体现出了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体现出了我们对爷爷、奶奶的爱,去奶奶家,看望奶奶。

生:在爷爷过生日的时候去饭店给爷爷过生日。

生:我小时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要坐轮椅,爸爸来的时候就推轮椅和爷爷到外面去,然后我就陪在身边。

师:这组成了一幅亮丽的风景线,又是一个温馨美好的画面,浓浓亲情的体现。

生:母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母爱是一个安慰的眼神。

(众人鼓掌)

生:比天空更高远的是母爱,比海洋更广阔的是母爱。

师:好精美,有哲理。

生:母爱是哄你进入梦乡的一支小曲,是你调皮捣蛋时的大声呵责。

师:(颔首赞许)你对母爱的体会很深刻呀。

(众人又笑)

生:温馨的母爱似春风拂面,严厉的母爱似秋风扫落叶。

(众人大笑)

(师点头赞许。)

生:母爱是你生病时母亲的轻轻抚摸,是你疲劳时母亲送来的一杯浓浓牛奶。

师:同学们说得太美了。我似乎也听到了你们母亲哼唱的催眠曲,闻到了送来的牛奶的醇香。

(众人笑)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气氛热烈。)

师:请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台前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讲述。

(众生推荐了3人。)

生:记得去年我爸爸、妈妈都下岗了,一家人的心情都很不好。在妈妈生日那一天,从没下过厨房的爸爸主动做饭。他在厨房里忙得大汗淋漓,结果把醋当作酱油,放在煎的鱼中。我们吃的时候,简直难以下咽,但我们却吃得很开心。

师:你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我想这鱼虽然吃起来酸酸的,但心里的感觉却是——甜甜的。

(众生大声附和。)

生:每天晚上我做作业,不管写到什么时候,我妈妈都会在旁边静静地陪着我。有时递给我一个苹果,有时又给我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特别是遇到不懂的题目,妈妈就会三番五次地给我讲解。有一次,我做一道与容积有关的数学题,妈妈讲了几遍,我都没听懂,她就自己亲自到厨房拿来杯子和水做实验,直到我弄懂为止。

师:你的讲述十分生动。你有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好妈妈呀!

生:我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的爸爸妈妈非常孝敬我的爷爷。那一年我爷爷因为中风,半边身子不能动弹,整天睡在床上。我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帮爷爷翻身,帮爷爷按摩身子。妈妈也总是毫无怨言地把爷爷弄脏的被单洗得千干净净的。每逢天气好的节假日,我爸爸妈妈还要把爷爷从五楼小心翼翼地背下来,把爷爷固定在轮椅上,推着他到处走走。

(众人鼓掌)

我讲的第二件事是我也非常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总把他们的生日牢牢地记在心里。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都会悄悄地为他们买份精美的礼物,放在他们的床头上。

(众人长时间地鼓掌)

师:你不仅有责任感极强的爸爸妈妈,你自己也承担了爱父母的一份责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师:(小结)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作业:

1、真诚行动: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散步》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家长能了解一些针对小班幼儿进行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

2.家长能指导幼儿学习一页一页轻轻翻看图书,仔细观察画面,鼓励孩子讲述。

3.通过围绕绘本的多元表现形式,体验亲子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书人手一本,PPT,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家长,相互问好。

1.相互问好。

2.交代任务。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和妈妈一起来看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散步》。现在请小朋友把书从后面的口袋里拿出来,和妈妈一起看到小夹子夹住的地方。

二、亲子阅读,了解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经验。

1.第一次亲子自由阅读,教师记录阅读情况。

2.教师通过提问家长,了解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小结:根据阅读情况,记录每一种方式,并做调查。

3.教师通过提问幼儿,了解亲子阅读的效果。

教师:好,在你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到底获得了多少经验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

(1)请问在刚才的故事里,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哦,小青蛙来了)还有谁呢?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动物们和谁一起去散步?

(4)他们散步的时候天气是什么样的?

(5)小青蛙怎样去散步的?

总结:各位家长,从刚才的.提问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第一次阅读故事,有的孩子获得的信息量比较大,有的就比较少,这跟你们共同阅读时的顺序、方法、你们的导读、和孩子观察画面时的仔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这本书时,要关注到画面色彩,小动物的数量,颜色、叫声、形态和画面的一些细节。比如说雨丝的变化、布娃娃的表情等等,只有关注到细节的变化,才能寻找到阅读的线索,归纳出阅读的内容。

三、教师导读,展示教师阅读指导策略。

总结:各位家长,刚才我通过提问和游戏的方法来和孩子一起阅读了两幅画面。由于小班的孩子以表象感性思维为主,准确地提问可以帮助她们仔细观察画面,适量的游戏可以增加阅读时的情趣,当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阅读中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学会爱护图书,有顺序的翻看,和与他人交流。

四、完整阅读,亲子表演。

1.第二次亲子阅读,教师提出阅读建议。

教师:那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和妈妈一起读一读这本书。这一次我们有这样的要求:

(1)请妈妈把座位靠近孩子,环抱着他一起看,把书拿在孩子的手里。

(2)从封面开始指导孩子一页一页有顺序的看,把整本书看完。

(3)请妈妈从封面一直到封底,把里面所有的信息详细介绍给孩子,包括作者,译者等等。

五、完整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家园活动:家长平时利用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体会阅读的快乐并喜欢阅读。

《散步》教案14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预习识记字词,流利、生动的复述课文;通过 找—— 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找——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学生听音乐,看图片)同学们,图片中展现的是一幅很常见的生活场景,请你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学生会围绕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领略这篇散文所带来的`和谐与美。

二. 预习反馈,扫除文字障碍

1. 给加点字注音 : 熬过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背 翘

2. 点评学生读字词。

三. 整体感知:请学生看图片,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适当的联想与想象来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过程中主要围绕产生分歧的缘由及解决分歧的结果来复述。)

四. 体悟文章:(这一环节重在使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课文)

1. 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语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

2. 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从儿子或孙子这两个人物形象出发,来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文章题目“散步”是从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学生带着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换一个角度为本文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学生可能会以“家”、“感动”、“三代”、“爱”……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达家庭中的和睦温馨是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沟通、牺牲、责任与理解,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才能创设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综合学生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认识到贯穿散步始终的是一个“爱”的前提。

五. 拓展实践: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动的小事。

六. 布置作业:以“我爱我家”或“_______, 我想对你(您)说……”为题,写一篇随笔。

七.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慈爱的母亲

《散步》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它象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着重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①、抓关键语句感悟浓浓的亲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三、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己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重点:

1、抓关键语句感悟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

(播放短片〈〈妈妈洗脚〉〉)

生观看后谈感受。

师: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初读课文:

1、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生听读并思考:

①、划出你认为在读音、字形和字义上需要注意的词语,提交到班上交流。

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2、共同交流:

①、提交字词。学生提出,指派一生记,投影出示。

②、指生概述内容。

3、谈一谈听读后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1、生自由朗读课文:

①、大声朗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词语、句子,并把你的感受记下来。

②、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同时,提出你的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

2、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注意归纳整和学生有价值的问题。

3、全班交流:

①、交流感受:

学情分析:学生能很快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不一定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段。

点拨策略: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思”。

①、学生先自由谈感受。

②、小组内互读,相互指出朗读的优点和不足。

③、指生朗读,评价,并讨论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能归纳出语速、语气、重音和感情投入等方面即可。)师指导学生朗读。

④、指生再读,可配上音乐。

4、学生质疑:

关于本课,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义?

②、题目能否换?

③、文中写景句子的作用?……

点拨策略:先由本组同学发表意见,其他组同学补充,再指生读(可配乐)或自由读。

5、再读体会:

师:这是用580字凝成的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种深深的爱和浓浓的亲情。

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畅谈亲情:

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指3~~4名学生讲述。

(五)、亲情作业 ;

师:同学们讲的这些亲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不过,老师觉得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需要我们的努力;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更应该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①、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看看电视散步……

②、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师: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将不完的细节。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爱永住我们的心中,让爱永住我们的家庭。

(播放MTV《让爱住我家》)

结束全课!

第四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情”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文中蕴含了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责任,和谐等元素。大大补充了这个单元的“亲情”主题。加之内容浅显,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活动就可以读出来。通过互相交流,可以建构并健全学生对一文本的多元理解。学情分析:

学生的思维呈现单一模式,缺乏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课后作业本的反馈上,学生对文中的自我责任承担意识可能没有掌握住,仅仅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意识来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品读重点语句。2.过程与方法:

自主品读,小组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受文中美好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难点:

1.重点:品读重点语句。

2.难点:赏析散步中蕴含的多元情感解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然后问学生,大家是否能体会到这份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来分享一家人在春天田野里散步的温馨。(板书:散步)

二、整体感知

师: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一家四人在田野上散步,遇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父亲照顾奶奶选择大路,而奶奶因疼爱孙子最后选择了小路。(板书:一家四人 田野 散步)

三、研读文本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时间的角度确立的,请你再次朗读课文并思考:如果请你从其他的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你会拟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 情满小路 小路温情 温馨一家人(教师板书)

2.你们拟的标题各有特点,都是着眼于文章,但是每个着重点都不一样。从中老师知道大家从整体上掌握了这篇课文。但是,老师觉得《散步》这个题目更为简洁。散步在我们日常生活是常见的一件小事,跟我们的父母或者是我们的朋友。但是在作者的眼中,散步并不是小事。

3.请看文中一段话(PPT出示):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原文)

我们全家一起到田野上散步(日常表达)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小组讨论)

生:小组成员积极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日常表达这句显得普通,而原文则是整体逐一介绍,可以看出作者对散步的态度是很庄重。

(板书:散步态度:庄重)

4.作者为什么这么看重散步,能否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生: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表明母亲身体不好,我关心母亲,认为散步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对于春天来临的欣喜以及母亲迎来春天的喜悦)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理解得很到位。确实,这两个片段写得很朴实但是情感特别的真挚,我们要读出担忧和欣喜的感觉来。

(学生朗读第二片段,读得不好时教师要简要指导)

5.正是这么看重这次散步,作者在后来遇到母亲和儿子因选择走大路和小路时产生了分歧才会有特别的纠结,我们一起来朗读作者遇到的选择和内心的挣扎:(PPT出示相应的语段)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读了摆在作者面前的两难选择和作者内心挣扎的独白。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作为家庭顶梁柱的我,责任很重大,体贴母亲,关爱幼子。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板书:责任 体贴 关爱)

师:确实如此,作者最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慈爱的母亲为了她疼爱的孙子做出了让步。

四、品读赏析

1.这段文字很美,连文字仿佛都有了温度似的,能够触动你的心灵。尤其在最后一句话。请你反复朗读,慢慢的,细细的品读。说说你的理解。

生:慢慢地,稳稳地。说明了我和妻子怕摔着母亲和儿子。在我们这个小家庭中,我们背上的母亲和儿子是我们家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两个加起来就是我们的世界。

师:讲得真好。看来这真是一幕非常和谐的画面。不过老师昨天看了另一种有些不太一样的解读。我们一起来听听。

(PPT出示,同时板书:和谐)

“慢慢地,稳稳地”是我们怕摔了母亲和儿子,符合我们尊老爱幼的思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论是老的生命还是年轻的生命都是一视同仁。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其实在前文中就涉及了作者这个理念,你注意到了没?

(板书:尊老爱幼 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生:对一些生命流逝的感伤和对生命的庆幸。

3.品读这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生:从对初春美好景色的描绘中,看出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也可以看出作者喜爱春景的情感。

师:看来,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然界的生机如此热爱,更不用说是与他血浓于水的亲人了。母亲给了他生命,他的儿子又将这生命延续下去。我们中国人看中的血脉在我和妻子这慢慢地,稳稳地一背中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构成了一个家庭完整的生命。对这个家庭而已,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了。我想对一个民族乃至世界都是这样的吧。看来不单是作者一家人,我们整个民族世界都应该这样字尊老爱幼,这样的写法叫“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五、拓展延伸

散步之后,作者写下了他的感悟和感受。文中甚少提及母亲、妻子和儿子的反应。请你选择一个身份,想象走在小路的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

(学生当场写作,5分钟后教师选择两三人在投影仪上展示,适当点评)

六、课堂小结

一次寻常的散步,作者却以小见大,写出了亲情,写出了和谐,写出了一代中年人的责任,我们是不是也该像作者一样呢,平时多陪陪家人,多享受亲情的美好。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时间:春天

地点:田野

人物:一家四人

事情:散步

情满小路 小路温情 温馨一家人 亲情可贵

责任 体贴 关爱(和谐)

尊老爱幼 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庄重)

八、教学反思

课堂节奏不是很好,前面稍宽,后面较仅,文本朗读时间不够多,学生对一些优美的句子赏析的时间不够,最后点评也很匆忙,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仍要改进。

第五篇: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一,情景导入:

播放《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有可能答:小孩子很懂事很孝顺,妈妈很善良,尊老爱幼。

师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庭。引入课文看看我们接下来所学的《散步》这个家庭和视频中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二,检查预习:

嫩芽()熬()

霎时()分歧()

拆散()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事情的底细或者是原委 委曲求全,使自己受委屈,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三,初读感知

读课文,首先要读题目,本文的题目是(《散步》),大家平时也都有散步的经历。散步时身体应该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所以我们读本文的时候感情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好的,大家带着这种感情,把课文朗读一遍,并回答ppt上所展示的两个问题:1,读完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些形容词来修饰),2,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我们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快速抢答: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结果: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四,文本细究

(一),“我们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这句话很熟悉,和文中的哪句话比较相似啊? 文中第一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运用了倒装,强调了一家人在散步,对散步的重视,既突出了散步,又突出了我们四个人,散步本身具有画面感(远镜头: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隐隐约约有四个黑点在移动。近镜头:来个特写——突出了散步的四个人)。简明准确,有情味,有情致,还有画面感,有故事味,(二)意境美

我们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是在怎样的田野上散步啊(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请大家把书合上,拿出一张纸,把刚才所读的嫩芽,水波粼粼写下来,以及,还有一霎时,分歧这四个词语。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并检查自己所写的正误。(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第四段描写的景物有: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这段描写也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意境:蓬勃的生机

——哲理:珍爱生命,第七段描写的景物有: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菜花是(金色的),桑树是(整齐的)鱼塘(并不大)水波粼粼,一口。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景美)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也是为了写情。写对生命的热爱,写一家人的相互理解关爱。

(三)主要事件。

这样美的田野,这样好的天气,你们想不想出来散步啊?

生答想,好,那我们来一起看看散步这个主要事件。

1,为什么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

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按正常的话,一块儿散步的是不是还应该有他的父亲,但课文中没有写他的父亲,那他父亲在哪里呢?同学们或许不知道:文章写于1985年。这年清明前,莫怀戚的父亲刚去世。照料了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没有叫母亲,而是和妻子、儿子,我们3口人出来散步,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的心理会有什么感受,做儿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样?儿子的这份心思,他母亲知道不知道,理解不理解,有没有说出来呢?体现了我的孝顺、2,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决定权再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小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而母亲却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体现了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的美好品质。

3,散步的结果是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走在小路上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我们是温馨而又和谐的家庭)

(四)人物赏析(人情美)

假如你手上有一束鲜花,你想送给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两对母子

儿子:有关儿子的语句(第五段: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性格: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懂事听话)父亲决定走大路时他并没有哭闹,而是听话

妻子:有关妻子的语句(第六段: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最后一段: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妻子性格:贤惠,贤妻良母

在外面妻子总是听丈夫的。因为这样做,在外面,妻子维护了丈夫的尊严,形象,这是一个家庭团结、和睦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家里了,就不一定了,就要另当别论了。如果丈夫做错,妻子可以批评丈夫。但是在外面,守着那么多人,妻子跟丈夫较劲,那是很不体面地。背起

了儿子,显示了对儿子的关爱,疼爱。

“我”与“我”有关的句子:(第二段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决定走大路:体现了我的孝顺,对母亲的关爱。而“委屈”儿子。则体现了其关爱儿子。背起母亲。

母亲:与母亲有关的句子(第七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第二段: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很疼爱小孙子,对儿子依赖,信任。善解人意,愿意了解孙子的世界。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慈爱 于是就有了初春暖阳下,南方田野上,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的散步。

(五)语言美

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本文的意境美,人情美,那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语言是怎么样的?

佳句赏析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里“太迟,太迟了”用了反复修辞,与“总算”照应,表达了“我”盼望冬天快点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急切心情,说明“我”很担心母亲的健康。“挺”“熬”“酷”三个词很有表现力,母亲身体状况的糟糕、冬日的严寒、儿子为母亲的担忧跃然纸上。

提问:和朱自清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的心情是不是一样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分歧”“责任”用在这里,大词小用,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意味着伴同母亲的时日就很短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母亲是老人,是上一代.代表老去的生命,儿子是下一代,孩子代表新生的生命“我”和妻子是中年人,“我们”中年人代表成熟的生命。中年人承前启后,背着老人、孩子,既关爱老去的生命,又呵护新生的生命,责任重大。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有什么特点?)(对称)找出文中相似的句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有的浓,有的淡 ;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

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好处:1,形式美观,互相映衬,琅琅上口,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2,贴合文章内容,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晚辈,正好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有作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语言美(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文章的语言有以下特点)

1.平实质朴;(口语化,)

2以小见大;(责任的重大,背起了整个世界)大家想想,散步本就是一件极其微小的家庭小事,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的写法。同学们以后作文时可借鉴这种写

3.巧用对称;

(六)现场访问(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理解当时“我”做选择时的心情,以及其他人的内心反应,让他们学会理解文中人的选择,以及谈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对本文已经有了全面了解,本文的意境美,人情美,语言美,主人公的散步也是一副赏心悦目的画面。下面啊,老师就跟着你们一起,化身为散步中的主人公。老师则作为记者,对你们进行现场采访。(男生可以扮演莫怀戚先生或者是小家伙,女生则可以化身为莫太太或者是母亲)

提问1:请问莫先生,你当时选择走大路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呢? 生可能答:心情是矛盾的,既想满足儿子,又想满足母亲的想法,但找不出两全齐美的方法,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所以只有暂时委屈他,听从母亲的意愿了

看来我们的方先生真是一位善孝顺的好儿子,而且是一位关心儿子多大好爸爸啊

提问2:请问莫太太,你的先生决定走大路,没有听从儿子的意愿,你感到生气吗?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可能答:我没有生气,因为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我尊重他的决定看来我们的莫太太真是一位贤妻良母,娶到这样的妻子,方先生你真是好大的福气啊 提问3:老母亲,当你儿子决定走大路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如何评价你儿子的?

我的心情比较的的欣慰,因为他对我很好,很照顾我的感受,我为有这样的一个好儿子而感到骄傲,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妈妈啊

提问4:小朋友,当你爸爸决定走大路时,你感觉到委屈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一开始觉得有一点儿委屈,但回头想想:自己也应该孝顺奶奶,父亲这样做是对的。真是聪明懂事的小家伙啊

好了,现在让我们还回到我们的课堂上,经过刚才的访问,老师知道大家都已经长大了,也懂事了,懂得了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体谅。现在啊,老师有一个难题,要问大家,请大家帮帮忙,看看该怎么解决?(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生答,师总结:看来啊,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帮老师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真是要好好感谢你们了,但老师还是比较欣赏xxx 的方法,因为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不信,你看:(ppt展示

(七)赠送名句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培根,英国)(读得时候请读出一种骄傲的语气)

大家同不同意他的看法?

老师也同意他的看法,爱幼,关爱自己的孩子,是出于一种本能,父母尽其所能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条件,而有时会忽略了对长辈的关怀。所以请同学们,如果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没事的时候就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如果不住在一起的,周末的时候,要和父母多抽空回去看看他们,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关怀,更需要的是精神关怀。

对于这个问题啊,我们的古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看大屏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八)真情告白

配《月光曲》:父爱如山,深沉不语,母爱如水,清澈细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请闭上眼睛想: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场景,也许是一次散步,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杯热牛奶,只要你认真感受,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请说出你内

心最想对家人说的话,也许是一次深刻的记忆,也许是你想说而又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语言。

下载《散步》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步》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1 设计意图《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另一个主人公——狐......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关键词句的意味;3、说出两文的思想感情;4、字词积累。教学设想:1、......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怀戚先生的亲情散文《散步》。在这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本文的内容。你可以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本文内容也可以用你们自......

    散步教案

    《散步》说课稿 【说教材】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

    散步教案

    散 步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积累“信服、霎时、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 (3)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

    《散步》教案

    散步 (莫怀戚) 广水马坪中学徐芳 教学设想: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散文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文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