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反映:警惕畸形高价春茶导致文化消费分层
基层反映:畸形高价春茶或导致文化消费分层
每年清明前后,春茶的上市都备受关注,这几年春茶价格的节节攀升,甚至有一两春茶堪比一两黄金的说法。从13万一斤的信阳毛尖到18万的西湖龙井再到22万的熊猫茶,今年中国的春茶市场上演着一幕幕天价神话。由此,茶叶也从一种普通饮品过渡为真正的奢侈品。虽然此类消费炒作与百姓没有丝毫关系,但这种利用富豪们“贪贵求新”的消费模式未必是件好事,可能还会出现以下这些副作用:
一是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虽然,春茶经济在整个茶产业经济消费不大,但其身后有中国茶道、茶艺等茶文化。据记载,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弘扬茶文化和倡导“茶为国饮”具有公益性质。但是高价春茶不仅在经济上给广大百姓带来更多的压力,也在茶文化传播导向上让百姓滋生不满情绪和看法。
二是不利于茶品牌的推广。尽管“天价茶”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当整个茶叶行业都把炒作当成“成功经验”争相效尤的时候,这样的公关炒作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对茶叶销售起到的刺激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茶品牌集体不振的局面,反而会助长这种不当的宣传方式,给茶企带来不利影响。据统计,2008年英国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叶加工企业的年产值为23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7万家茶企,一年茶叶总产值只达300亿元。因而坊间一直流传着“中国几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的说法。
三是不利于茶市场的规范。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79 %,成绩喜人,但是春茶炒作已经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类似于“熊猫茶能抗癌防癌”的虚假宣传,故弄玄虚地将茶的功效神秘化、夸大化,其结果是把原本平民化的茶消费推向奢侈化,进而导致茶叶市场秩序紊乱。
基层建议,应合理规范茶市秩序,完善茶叶定价规范,同时弘扬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积极努力促进茶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