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5 03: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育内容由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孔子、孙武、郭守敬、李时珍等文化伟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域范围、国土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资源、地势、地形,概括地知道我们的祖国;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概括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通过学习和探究,体验并感悟我们祖国的广阔疆域和壮丽河山,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产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3、知道我国拥有56个民族,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了解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以中国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为所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他们有着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为祖国的发展不断地做出贡献。初步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都有自己形成的原因,懂得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以及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贡献,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收集资料,不断提高地图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2、乐于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对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五、教学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3、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心理体验。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明白道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4、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六、课时安排

一 寻根问祖:

1、文明的曙光

(3)与历史为伴 1课时

2、伟大的发明

(1)传递文明的纸 1(2)“文明之母”------印刷术(3)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1(4)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3、杰出的智者

(1)思想家孔子 1(2)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1(3)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1(4)学习写家史 1二、可爱的祖国:

1、我们生息的国土

(1)俯瞰祖国大地 1(2)绕着边境走一圈 1(3)认一认祖国政区 1(4)首都北京 1(5)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1(6)多与少的问题

1二、可爱的祖国:

2、沿着江河走下来

(1)黄河东流去 2(2)长江的诉说 1三、我们同有一个家:

1、走进民族大家庭 1(1)一起采集民族之花 1(2)民族一家亲 1(3)打开天山脚下的民族之花 12.炎黄子孙的心愿

(1)游子回家 1(2)宝岛孩子的心愿 1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1 1

第二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反应敏捷,充满好奇心,他们正处于向独立性、反主性过度的年龄,他们已基本掌握日常礼仪,懂得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虽然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由于他们的阅历较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大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所以一部分同学的学习行为习惯等需要矫正。因为小学生思想品德课要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并尽力取得价值的配合,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培。人人争做我是小小主人翁。

2、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3、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树立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遇到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4.自尊自爱,不骄傲自满,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不为小事生气。

5、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6、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7、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学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3、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心理体验。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明白道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4、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一学期)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班学生共36人,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诚实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分为可爱的中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三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包括我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古老的中华文明、我爱你中国和中国之最五个部分;第二单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团结和睦建设家园六个部分;第三单元包括传媒与生活、网络连着我和你、获取有益的信息三个部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饮食、服饰和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4、了解我国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5、感受通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消息。

6、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4、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6、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第四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班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品德的知识知道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品德与社会》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体验,进行学习。

2、以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知合作的意义。

3、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事例,分析对错与否并明白理由来体验课本中的话题,加深印象。

5、教学时注意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6、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让教学更贴近学会的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性。

四、课时安排:

单元 内容

我们共同的祖先

课时安排

1、文明的曙光

一、寻根问祖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与历史为伴 传递文明的纸

2、伟大的发明

“文明之母”—印刷术 1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思想家孔子

3、杰出的智者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1 1

二、可爱的祖国

三、我们同有一个家

活动

1、我们生息的国土

2、沿着江河走

下来

1、走进民族大

家庭

炎黄子孙的心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学习写家史 俯瞰祖国大地

绕着边境走一圈 认一认祖国政区 活动:拼祖国政区图

首都北京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多”与“少”的思考

黄河东流水 长江的诉说 一起采集民族之花

民族一家亲 打开天山脚下的民族之窗

游子回家 宝岛孩子的心愿 我的中国心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总结

走进学习广场 1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5人。经过四年的小学生活,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同时,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等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勤俭节约的情感态度,认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学生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传媒,让他们从这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理解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起健康开放的人格;通过科学技术的启蒙,对学生进行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教育,引发学生对世界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二单元《多彩的现代传媒》,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6、了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

7、懂得利用现代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

8、了解世界科技的发展。

9、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10、知道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策略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我在教学中将会积极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因此,我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我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不会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引导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多种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开放性,我在教学中将主要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精彩。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我将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0——12课时 第二单元

11——13课时 第三单元

10——12课时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双堡小学2012-2013学年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课教师:吴基朋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篇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的内涵,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