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思想品德课本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全册设课文12课,实践活动两节,通篇教材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9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装的思想觉悟和理解水平较好,绝大部分的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有所提高,考查成绩较好,为新学年继续提高认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并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育学生有礼貌,举止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会爱惜生用品,注意交通安全,做诚实的好孩子。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爱惜花草树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良好的品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尊老爱幼,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
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卫生、诚实的文明习惯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五、具体措施:
联系课文,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联系个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六、课时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数 1
4
5
6
7
实践活动
期中考试
12
实践活动
复习复习复习复习期末测试
第二篇: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1
一、班级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自制力非常的弱,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当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懂得更多品质道德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思想品德共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涉及,循序渐进,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一单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知道学校是个可爱的地方。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的情感,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任何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熟悉新同学和拳老师,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体现当一名小学生的愉快和自豪。
第二单元让学生感受我国国庆活动的热烈,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第三单元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让学生自己能够很好的完成一天的事情,让学生对时间有个基本的概念。第四单元让学生感受到了过年的愉快气氛,让学生学会如何过节。
2.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养成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2.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制力,让学生收悉了解学校的校园环境和设施环境。
让学生拥有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节日的良好道德品质。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让学生自己能够很好的完成一天的事情,让学生对时间有个基本的概念。
3.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出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持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家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呼劳动技能。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并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3、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让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
4、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6、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7、重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对于点点滴滴进步时时给予关注。教给学生各种学习的方法,如课堂内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成人指导下,进行多种渠道的资料调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讲故事,用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感染、教育他人。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帮助学生在交友,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方面都得到发展。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2.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二、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景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联系,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和分类方法,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4
一、学生现状分析:
xx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具体目标
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三、本册教材特点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四、内容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二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第五周 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第七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机动)第八周 我爱秋天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期中复习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第十三周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第十五周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 新年到了第十七周 过新年
第十八周 送给新年的礼物第十九周期末复习第二十周考试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2013-2014学第二学期一年级思想品德
教学计划
田小花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