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 科学 动物
第二单元 《动物》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切之情。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本单元对生命体所具有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征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再进行学习。
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是从“寻访小动物”开始的。我们期望学生能找到多种小动物,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通常情况下,这种兴趣将激起学生自发的观察认识活动。这正是“寻访小动物”所希望达到和能够达到的目的。
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又希望教师做些什么呢?
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
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尝试着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动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具体概念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
1.饲养一种小动物。
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5.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6.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2.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3.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5.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
2.继续用维恩图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单元教学难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尝试饲养小动物,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可以设想,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学生在校外发现了一只甲虫,他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习惯性地看了起来,玩了起来。忽然,他想起了曾经做过的观察蜗牛的活动,于是他思考起甲虫能观察出什么名堂,又该怎样观察这样的问题来。也许他一开始就联系到蜗牛的观察,也许他只是模仿着像观察蜗牛那样观察甲虫。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动物单元的教学要能收到这样的效果,那真是令人欣喜万分的事。这是本单元教学指向的十分重要的目标,意义是十分深远、很有价值的。
在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将获得不少有关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大大丰富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直接认识,这对他们认识、形成相关的核心概念,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寻访小动物 1 2.蜗牛
(一)1 3.蜗牛
(二)1 4.蚯蚓 1 5.蚂蚁 1 6.金鱼 1 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2.蜗牛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3.蜗牛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4.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5.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6.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教学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第二篇:动物科学
认识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 认识实习 课程名称: 认识基本专业基础
学 院: 动物科学学院
专 业: 动物科学
年 级: 动科11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杨胜林 罗卫星 燕志宏 林家栋
2013年 01月 09日
目 录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3
二、实习要求„„„„„„„„„„„„„„„„„„„„„„„3
三、实习任务„„„„„„„„„„„„„„„„„„„„„„„
3四、实习时间„„„„„„„„„„„„„„„„„„„„„„„4
五、实习地点„„„„„„„„„„„„„„„„„„„„„„„4
六、实习内容„„„„„„„„„„„„„„„„„„„„„„„
4七、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4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现场授课以及工人师傅门的现场解说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相关动物生产过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人事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实习还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也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认识实习是为了让我们对所学的动物科学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
加深对畜牧职业与畜牧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畜牧职业,了解职业行业有很多方法,譬如阅读相关的文章,请教业内人士,但最直接的方法还是亲自了解这份工作。在了解的过程中,你可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自己能否胜任。如果喜欢又胜任,以后毕业找工作,就可以把它作为目标职业;反之,就要寻找新的工作方向。所以认识实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进行校外的社会性的认识实习时,我们能参观到一些畜牧行业的工作环节,看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身为畜牧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某种程度上和食品有着不可逃脱的关系,所以提前做好一些心里上的准备,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增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不同性质与规模的企业侧重点有较大的不同,唯有一个要素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那就是和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所以,如果你们在大学期间有相关的实习经验,在找工作时会有很大的优势。这次认识实习也许没有那么多实战经验,但是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经验和了解,对于走上职场也许有着一定的作用和优势。
二.实习要求:
实习期间应统一着装,进入基地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方能进入基地、以免实习过程中随身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进入基地对动物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实习期间一定要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不要擅自离队,不得迟到、早退、旷实习等,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达或不能去实习应向班长或带队老师请假。
实习期间仔细观察,认真听老师或师傅的讲解,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提出来,随时做笔记。
实习期间要严肃认真,禁止喧哗打闹。
三.实习任务: 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流程。
四.实习时间:
2012年12月28至2013年1月18日(17-20周)五.实习地点;
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校内猪场。
六实习内容:
2013年01月05日在燕志宏老师、罗卫星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猪场。2013年01月06日在杨胜林、罗卫星、燕志宏、林家栋四位老师指导下参观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三联乳业清镇奶。
七.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
(1)本次实习虽然时间只有两天,但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首先在校内猪场认识实习中让我了解到猪生产的基本流程,当天早上我们冒着严寒来到校内猪场,在燕志宏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踏上了认识实习的第一站,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进入猪场前必须消毒方能进入,在以前我的印象中是没有这一环节的,我们统一服装后进入猪场,在燕志宏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母猪待配室,怀孕室、分娩室、保育室、育成室、燕志宏老师逐一给我们介绍各个室的作用和要求以及猪生产中每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了温度,母猪的生理周期,猪的生产效率,要求我们作为一名生物工作者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必须做到细心再细心,当燕志宏老师提到福特公司生产流程完全来源于猪生产流程,让我们全体同学大吃一惊,让我明白了科学的博大精深,最后我们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第一天的认识实习。
(2)早上8点,我们准时上车进行我们最后一天的认识实习,在杨胜林、罗卫星、燕志宏、林家栋四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第一站是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和昨天一样进入牛场前必须消毒方能进入,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奶牛的挤奶区和介绍他们的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给我们介绍了挤奶装备和应注意的问题,和介绍了奶牛场的资源循环利用设施,另外还强调了奶牛场的防御,卫生等等情况,在最后快结束时,技术人员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从事畜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继续我们的下一次目的地,也是本次认识实习的最后一站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由于当天气温寒冷,影响了羊场的消毒设备,技术人员特别强调了这是严重不规范的,首先技术人员给我们介绍了羊场的发展历史,然后给我们介绍了建立一个羊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设施,特别强调了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卫生,防御等等,当来到羊圈是他给我们介绍了羊场中主要的羊品种以及下一步要引进的品种还介绍了贵州的羊品种情况,在参观羊场后我们穿过牧草区来到了养兔区,虽然天空还在飘着雪花,道路全是稀泥但我们大家的兴致不减,来到了羊场的鸡场,技术 4 人员耐心地给我们介绍了鸡的生活习性,和目前贵州的鸡品种,至此我们的认识实习圆满结束。
回顾本次认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从第一天的认识实习中让我粗略了解了猪的生产流程,知道了进入养殖场时必须要先消毒方能进入,知道了猪生产中应该掌握好温度,猪的生理周期与猪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让我理解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不联系实际是万万不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作为一名学习动物科学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动物科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太强,不到生产一线是不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认识实习思考良多、感触良多、收获良多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此次实习老师邀请了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为我们做了讲座同时我们也来到了三联乳业公司进行了参观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不仅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而且在知识上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减少了我们学习知识的浮躁心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热情。相信这次实习给我们带来的经历一定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首先是讲座他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我想我会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比如说老师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对一个养殖场进行免疫,怎样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对待事物要细心再细心,我认为这个很必要。这次认识实习同时也让我思考良多、感触良多、收获良多。认识实习扫清了我们眼前的一些迷雾,让我们把现实看的更清楚一些。这次我们班级认识实习主要是以校外实习的方式为主,校内实习为辅其内容包括:参观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 校内猪场。
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耐心和细心,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实习的第一次,就是我们认真观看学习猪的生活环境和流程,“防止动物生病始终牢记在我们心中。通过我们的教诲和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养殖场有一头动物生病了,这个养殖场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防御对一个养殖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学好专业学好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若不谨记“预防”的原则,不仅会损坏个人财产,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学会思考细心,因为只有细心才能真正观察到动物的生长情况,也只有思考才可使自己进步快。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做事原则。这样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到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与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的参观实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我们参观学习的两位前辈,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示了优秀畜牧工作者的风范。两位前辈带领我们感性认识动物生产的过个环节,介绍了奶牛生活,奶牛的生理周期,奶牛的产奶量,羊的品种,鸡品种,及分析讲解了羊生产和饲养奶牛应注意的问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我从中受益匪浅。这次实习所学到的和感受到的,将是我们终生受用一笔财富。只要我们用心的发掘、勇敢地尝试、认真的去请教,一定会能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大学生和以后即将从事畜牧专业的我来说,这次认识实习不仅是我的一次经历也是为以后的大学两年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明白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畜牧业和以前的畜牧业完全不同,完全运用了高科技,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以后不仅要努力学习本专业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那位前辈给我们说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三不怕精神”。
总之在这一次的认识实习中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开阔眼界,不能把这次认识实习单纯的看作一次完成作业,拿到学分的一次普通作业,而要从中发现自己,因为这毕竟是我们每一个人大学生涯以来第一次的认识实习,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的了解我们专业以外的技术,见识,了解社会,这些对于我们今后踏上社会,走上职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望谟二小小学
韦光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教师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努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重视全面体现本学科的目的要求,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科学教学,不仅是教基础知识,而且要在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此,我把单纯传授科学知识,改变为传授科学知识与培养志趣、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相结合;把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把只管课内不管课外,改变为课堂教学与课外的研究活动相结合,校内校外一起抓,把只从书本求知识、死记硬背科学概念,改变为从书本学知识和向实际事物求知识相结合,并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
培养、训练、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即指课标中具体化了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探索大自然所需要的一些最基本的能力。我在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和发展了他们这些能力。
2.重视研究课堂结构,探究方法更加丰富。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广泛,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以观察为主的课,强调了教学的直观性,努力准备较充分的观察材料(如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或图片等);以实验为主的课,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活动,注意在教学中渗透科学认识的程序,即: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做出假设-通过实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以科学考察为主的课,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努力组织学生进行考察活动;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努力增加了训练的机会;以逻辑推理等内容为主的课,从具体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并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上学期备课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备课
一、内容概述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课,通过小鼠标给同学们的信,将教学和教材定位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来学习科学。
本册教材包括“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五个单元,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与宇宙”中的相关内容。涉及常见的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等内容。
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1、能用感觉器官与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
2、对科学课产生兴趣。
3、知道人体基本组成和所需营养、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水源的分布情况。
4、认识到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课时
本册共17课,每周安排一课的教学。
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1、《亲历科学》是全册的起始课,全课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生常见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
2、《亲历科学》通过“记下现在的我”和“仔细找特征”等活动,帮助学生从观察入手,体验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的工具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特征到显著特征进行观察和认识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重点:
1、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
对学生周围的事物进行研究,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而是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达到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3、凤仙花与其他植物的相同与不同,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教学课时 6课时
第三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能力,了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质。本单元包括“观察土壤”和“土壤的保护”两课。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课时 4课时
第四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水为研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设计实验及简单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本单元由“水与生命”、“浮与沉”、“流动的水”和“节约用水”四课组成。
第五篇: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我们周围的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实施要项
1、教学的各方面都应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3、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效能,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
4、注意对学生学科学兴趣的培养,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5、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意味忽视科学知识的学习,更不意味排除科学概念和事实的教学,需追求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条件下的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