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石亭中心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33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人的胸襟要博大,学习换位思考。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善于发现家乡的美,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4课时
1、我们共同进步
一课时
2、将心比心心更宽
一课时
3、尊重是最好的礼物
一课时
4、快乐其实很简单
一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都有发言权
4课时
1、谁说了算
一课时
2、我们自己做主
一课时
3、勇于“说”和勇于“听”
一课时
4、我做合格小公民
一课时
第三单元
乡村新发现
6课时
1、喜迎院士到田头
一课时
2、人人有本致富经
一课时
3、斤斤计较选村官
一课时
4、热闹的农民运动会
一课时
5、最美的村姑
一课时
6、他们回来了
一课时 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课时
1、这一方水土
一课时
2、我们在这里生活
一课时
3、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一课时 第五单元
我们是炎黄子孙
4课时
1、从远古走来
一课时
2、站在长城上
一课时
3、古老的丝绸之路
一课时
4、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一课时
陈朝晖 年9月
2014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一学期)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班学生共36人,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诚实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分为可爱的中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三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包括我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古老的中华文明、我爱你中国和中国之最五个部分;第二单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团结和睦建设家园六个部分;第三单元包括传媒与生活、网络连着我和你、获取有益的信息三个部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饮食、服饰和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4、了解我国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5、感受通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消息。
6、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4、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6、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第三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班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品德的知识知道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品德与社会》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体验,进行学习。
2、以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知合作的意义。
3、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事例,分析对错与否并明白理由来体验课本中的话题,加深印象。
5、教学时注意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6、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让教学更贴近学会的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性。
四、课时安排:
单元 内容
我们共同的祖先
课时安排
1、文明的曙光
一、寻根问祖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与历史为伴 传递文明的纸
2、伟大的发明
“文明之母”—印刷术 1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思想家孔子
3、杰出的智者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1 1
二、可爱的祖国
三、我们同有一个家
活动
1、我们生息的国土
2、沿着江河走
下来
1、走进民族大
家庭
炎黄子孙的心
愿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学习写家史 俯瞰祖国大地
绕着边境走一圈 认一认祖国政区 活动:拼祖国政区图
首都北京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多”与“少”的思考
黄河东流水 长江的诉说 一起采集民族之花
民族一家亲 打开天山脚下的民族之窗
游子回家 宝岛孩子的心愿 我的中国心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总结
走进学习广场 1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5人。经过四年的小学生活,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同时,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等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勤俭节约的情感态度,认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学生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传媒,让他们从这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理解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起健康开放的人格;通过科学技术的启蒙,对学生进行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教育,引发学生对世界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二单元《多彩的现代传媒》,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6、了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
7、懂得利用现代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
8、了解世界科技的发展。
9、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10、知道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策略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我在教学中将会积极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因此,我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我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不会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引导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多种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开放性,我在教学中将主要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精彩。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我将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0——12课时 第二单元
11——13课时 第三单元
10——12课时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17人,全班学生团结上进、活泼诚实,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科书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板块主题的选择再到活动主题的设计,都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最后扩展到最前沿最复杂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教科书在围绕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时,努力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教科书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科学的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构建,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有机统一与整合。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农业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2.帮助儿童初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
3.了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重视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3.初步学会围绕某一问题做分析、辨别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帮助儿童认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共生共存的关系,促进儿童合作意识的形成。
3.通过典型故事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主要安排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有关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前几册内容的区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学习内容,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实地调查、思辩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开展的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喜欢质疑,教材就多采用一些说服力强的科学材料,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材料的选择不仅仅限于我国,而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在教学中设计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2.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教学中要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
3.教学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科书还注意本课程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使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延伸。
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 方便面的来历粒粒皆辛苦
第一课时 小麦的来历 第二课时 身边的农业走进食品加工厂
第一课时 参观食品加工厂 1-2第二课时 生活离不开工业 13 珍惜劳动成果
第一课时 浪费现象调查
第二课时
节约从我做起
第二单元 天涯若比邻便捷的通信
第一课时 电话连着你我他
第二课时 信件传真情 2 多彩的现代传媒
第一课时 电视里看世界
1-2课时
1-2课时 课时 课时 1-2课时 1课时 2-3课时
2课时
2课时 第二课时 读报纸 看杂志 1-2课时 3 走进网络时代
第一课时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2课时 第二课时 警惕网络陷阱 1-2课时 第三单元 科技改变生活
1-2课时 1 身边的科技
第一课时 我家买了洗衣机
第二课时 寻找身边的科技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课时 古代的四大发明
第二课时 三次技术革命
第三课时 科技的今天、明天 1-23 锋利的双刃剑
第一课时 科技的双刃
第二课时 趋利避害 附:教学进度
周次
页数 1
1----6 2 7----10 3 11----14 4 15----16 5 17----20 6 实践活动1-2课时 1-2课时 1-2课时
2-3课时 课时 2-3课时 1-2课时
21----27 8 28----31 9 32----35 10
36----37 11
38----4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实践活动 43----46 47----50 51----55 56----58 59----65 实践活动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