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此教学环节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首先,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悟榕树的大。教师没有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孩子们的阅读感悟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说话自己的理解。例如:当老师提问:“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子绿。
生:叶子有光泽。
生:榕树充满活力。
生:“生命力”这个词说明了榕树长得生机勃勃。从“正在茂盛时期”就能知道。孩子们理解的多到位啊,孩子们就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中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其次,教师让学生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学生通过品词对句子获得一定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明亮、照耀,颤动”对生命力有了初步的感悟。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并提问:“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联系前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生:提出“明亮”“照耀”和“颤动”写得好。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写得好呢?(学生沉默)
师:“明亮”和“照耀”在这里是描写什么的?
生齐答:是写叶子的颜色。
师: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
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联系前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
生:我觉得是因为“翠绿”。那颜色很鲜艳,有阳光照射,就显得明亮,所以说“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太晃眼睛了,所以“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大榕树四周都是水,当时是傍晚,水里的光反射到大榕树上,映得“明亮”,有风吹过,树枝摇动就会像人一样“颤动”。
生:树叶长得茂盛,上面有油,所以阳光照上去反光。
生:还有一种可能,傍晚,会出现露珠。露珠也会晶莹透亮,显得明亮。
师:现在,我们眼前只有大榕树吗?学生们纷纷说;“不,还有夕阳、小河、微风、露珠……”“翠绿的颜色,明亮的霞光……”
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啊,正是因为教师引导的到位,才让孩子有了这么深的感悟。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中不止一次让孩子联系前后文思考,让学生获得了整体的认知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咋爱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感,获得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篇:《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1)尝试有感情朗读。(2)朗读指导。(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 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第三篇:《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
下营小学 潘亮
【教学背景】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第3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主题】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能引发学生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一读】
一棵榕树便是天堂。
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生:读。(重读“的确”)──齐读。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前面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后面的没有加。师:你怎样理解?
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棵大榕树。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二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 一棵大树。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5~9自然段。)
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
(板书“大”)
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板书“绿”)
生:生机勃勃。(板书“生机勃勃”)
生:茂盛。
(板书“茂盛”)
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
师:是的,巴金爷爷走过的地方很多,足迹遍布国内外,可以说见多识广,但这样大的也是第一次看到,可见榕树之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数不清”的丫枝,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强调了“大树”。
师:把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生:应突出“一棵”这个词,作者从远处看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走近看原来只是一株。
(读,强调“一棵”)
师:为什么作者会误以为是许多棵树呢?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回忆前一天在网上查阅的榕树图片,说说榕树的生长特点。)榕树的树枝上有许多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生:有着数不清的丫枝。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和我们学校一样大。生:惊叹“哇”。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这棵树真大,连一小部分树枝都成了一棵大树。
生:树枝斜躺在水面上,我觉得这树枝很舒服。
(读出舒服)师:“树枝斜躺在水面上”,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树斜躺在水面上,就好像水中也有了一个绿色的小岛。生:怪不得作者前面说:“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师:她斜躺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三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 一棵茂盛的大榕树。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 生:“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生:我们总说片片绿叶,可这榕树的叶子是”一簇一簇堆起来”的。我觉得这树叶很厚实。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生:“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生:“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读、体会)
生1:是落日的余晖照耀在树叶上,树叶熠熠生光。
生2: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所以叶子也是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是傍晚,叶面上凝结的露水,使人望去亮晶晶的。
生4:因为这是大榕树的鼎盛时期,生命力非常旺盛,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生机,看来就像有新的生命在涌动。
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小组开火车展示读。)
师: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在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我想,更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四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 一棵永葆青春的大榕树。
师:这是一棵大榕树,一棵茂盛的榕树,一棵充满生命力的榕树。怪不得作者说,一棵榕树便是一个天堂。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什么呢?
(生自读第九自然段)
生1:这里的农民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动它们,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惩治。
生2: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得好,鸟儿们喜欢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这树长得好,还要感谢这些鸟。鸟儿帮榕树捉虫,鸟儿的粪便还是榕树的好肥料。
师:树给了鸟儿一个天堂,鸟儿给了树生命的活力。真不知道是树感谢鸟,还是鸟儿感谢树。其实也应感谢这里的人们,这么多年来天马村的人们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他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反思
【反思】
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为指导思想,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创造美。
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从而体会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人对同一句子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撞、融合。
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学生在对一篇文章的感悟过程中,会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所表达的内容就会因人而异。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自己通过阅读实践来解决一些问题,就会出现相同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这样思想与思想之间交流,心灵与心灵碰撞,就有了火花的产生。让孩子自己来唱主角,你就会发现他们比你原先想象的还要好得多。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本课中,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教师积极地引导,及时的点拨下主动去发现,去质疑,去探究,从而让孩子们睁开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中,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品质进行理解、感受、体会,从而出现了精彩纷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成性语文新课堂。学生不但发现了美,体会了美,而且欣赏了美,创造了美。
第四篇: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古冶区吕家坨第一小学 李宝文 赵 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广告词”.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激情导入:
大家好,知道我是谁吗(你是赵老师)
NO,本人现任广东新会小鸟天堂有限公司社会推广部总经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小鸟天堂因巴金先生一篇《鸟的天堂》而闻名遐迩,如今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更多游人,我公司现向社会征集导游词,广告语,诗歌,对联,宣传歌曲等等等等.此项事宜由本经理全权负责.听说,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小鸟天堂已经成为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乐园,那大家可就千万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了,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本公司特别规定,在本次活动中表现最优秀,最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将即刻被聘为公司新一届的社会推广部经理!到时候同学们就可以随时到那里去游览了!
二,设疑激趣,指导活动
看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不过,让我这个老经理退位让贤可不那么容易,首先,你要通过严格的“面试”关.请听题:你最喜欢我们小鸟天堂的什么 或者说小鸟天堂的什么最吸引你
好好考虑,积极做答啊,要知道一个不了解,不热爱小鸟天堂的人是没资格应聘我们公司经理的!
啊,六一班的同学真是名不虚传,人才聚集呀,这枚小鸟勋章送给你,祝贺你成功通过第一关!太好了,那就把这些亮点融入到你的创造中去吧,记住,我们的宗旨是:简洁,明快,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三,上网查询,合作探究
好,现在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请同学们按照手中“招聘表”的格式,积极准备,大胆创作,十五分钟后展示交流.大家请注意,欲知活动详细要求,请参看“实践活动”中的“活动任务”,它为我们列举了一些创作题材,同学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独辟蹊径更好.关于小鸟天堂历史,景观等方方面面的资料也可到网上相关栏目自由查询.哎呀,网站内容这么多,时间紧迫,怎么办啊
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看哪个小组配合最默契.……
四,全班交流,自由评议,视各自表现和配合情况以“小鸟勋章”为奖励.我宣布,征稿暨招聘大会现在开始,请大家各展才华!
五,活动小结,宣布结果
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真是让老师自叹不如啊,有了大家的加盟,小鸟天堂一定会享誉世界的!有这么优秀的继任人,我这个老经理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好,我宣布×××小组以绝对优势获得优胜,请上台来,接受社会推广部经理的聘书和同学们
热烈的掌声!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同学的作品我们还没来得及欣赏,没关系,请你们把大作张贴在教室的展板上,让大家评论欣赏.同时,我荣幸的告诉大家,今天所有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将成为小鸟天堂的荣誉居民,欢迎大家的到来!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网络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课下欢迎同学们继续访问本网站,或在百度上搜索更多的资料.蓝天,绿树,百鸟欢歌,多么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可我们望望窗外,那灰暗的天空留给我们的却只有无奈,因此,我请同学们完成一个“非常任务”:制作一个宣传环保为主题的幻灯片,用我们的行动实现“家乡处处鸟语花香赛天堂” 的理想,好吗 一周以后在多媒体教室开个展示会,老师拭目以待!
教师推荐网址:
鸟的天堂景区欣赏http:///index.htm
鸟的天堂教学网站http:///bird/index2.htm
教师课前搜集:
大榕拨地,小鸟谈天――党禺;神鸟千双鸣宝地,绿云一朵堕香江――林明琛
天生天养天马行空天从人愿天高任鸟飞――曾宪就
自然奇观,人间天堂――袁木;榕树焕发江山,群鸟振兴新会――玄鹤子
小鸟平安是天堂出入巢穴免旁徨,多谢人类同情愍从天飞来入贵乡――释圣一
小岛青春树,天堂百家归.黄鹂歌远客,百鹤比高飞.――李永发
附:综合实践活动创作表
“小鸟天堂”导游,广告应聘表
应聘小组特色名称
我们的创作:
教后反思:
网络已悄然走近我们的课堂.在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 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也同样反复地做着这样的思考.本节课,以招聘会的形式展开,分组浏览教学网页,合作探究,创作交流, 全班展示,自由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思维活跃,面带笑容,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快乐,关注的学习态度,哪怕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创作依然具有可圈可点之处,究其原因,大抵基于以下几点:
1,教材自身的魅力.《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鸟的天堂这一人间奇景的产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涵,给“小鸟天堂”网站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这次活动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2,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想让学生有自由的发挥,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度的空间.网络
资源的利用,突破了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习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在这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了解关于“小鸟天堂”的一切知识,如“小鸟天堂”的历史,名称的由来,现在的状况及以后的发展等.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主动的,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需求,它比灌输式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3,突出了学科间的融合.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群鸟齐舞,百鸟归巢的动人景象(视频欣赏),还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动人歌声(音乐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又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创作交流时,还要与老师,同学进行口语交际.所以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与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融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学生对于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这一过程,真正达到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4,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儿童的天性,诱发儿童的灵性,鼓励儿童的创造性.学生自编导游词或广告词,歌词,诗歌,对联等,给了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既是一种尊重,又是一次创造潜能释放的机会.小学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本体的核心,从学生的成果看,学生的语言实践既充分,又富有个性化,一则一则广告词是学生生命的灵动,更是锤炼语言,领悟语言规律的展示.这样综合性强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也有利于超越语文,超越自我.5,活动形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我设置了“征稿招聘会”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竞争和游戏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鸟勋章”和聘书的颁发更加激发了学生乐于表现,乐于竞争的心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味盎然,意犹未尽.6,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上述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1,部分学生未能完成创作.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对学生上网操作水平,浏览速度,写作速度等情况了解不足,预留浏览,创作时间较短;二是环节设置上,检复问题表达太过含蓄,造成学生理解有误,拖延了时间;三是对学生创作目的性,浏览的针对性以及网上信息的筛选指导不足,造成学生频频点击网页,却迟迟没有动笔.2,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展示作品表现力不足.由于浏览网页占用了较多时间,展示时间已到,好多小组才刚刚完成,至于如何表演,如何设置情景,角色如何分配才能使自己的展示声情并茂已无瑕顾及;一些提早完成的同学,也因教师指导不足,而没有很好地熟悉和交流,上得台来才仓促商量,故而本来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的作品,却因一次次的中断而失去了活力,这是教师深感遗憾和自责的地方.3,教师对学习网站的讲解演示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对网上内容知之甚少,不能有的放矢,从而延
长了学生网页浏览时间,影响了展示交流的效果.4,教师指导表面化.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网页的使用操作,学生创作内容指导较多,而对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动作表情的添加及内容表现力却涉及很少.可见,教师任务性太重,并未全身心融入学生之中,潜心欣赏,感受其作品中特有的童真童趣,由衷地为之兴奋,为之骄傲,这也是影响学生情绪和表现力的一大因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虽然这也许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尝试,但毕竟让我们领略了网络资源的巨大空间和神奇魅力,今后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探索,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更加自由,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评析:
这是一节学生利用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它也是一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理论指导,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节课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下,试图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进行充分的听,看,读,想,说,写,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创新能力,同时,依托网络学习的平台,试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战操作,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也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信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践的一个新的尝试.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让人充分领略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焕发出的主动精神,探究热情和合作意识,是语文教学应有的无限空间,无限色彩和无限生机.我认为,本课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综合性.活动中,同学们学课文,课外阅读,习作训练,口语交际,观察感悟,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综合,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综合,学会在各个领域学语文,用语文,在运用中又进一步学好语文.2,突出了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次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乐于,善于与他人合作.3,突出了自主性.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活动由学生自主组织,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探索,体验,发现和创作.教师在活动中通过点拨或共同参与来指导学生组织好活动.4,通过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写成实用的广告词,导游词,景区说明以及歌词,诗等文的全过程 ,再加上小组集体组合朗诵,表演等展示,使学生对某一事物具有更完整的,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 ,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增长了某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能力 ,形成良好习惯 ,给他们一个终生受益的“授之以渔”的教育.5,营造轻松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的松弛变为上课的紧张,学习很难进入状态,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发.因此,营造轻松优美的学习环境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设计了以招聘会的形式,让学生浏览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并进行创作,能让学生放松神情,活跃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正常发挥.6,挖掘促进学生创新潜能释放的“增长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生命体内积蓄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潜能,教师要善于利用创造才能的“增长点”,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搭建“平台”,帮助他们从“平台”这一跳板上跳起来.如:教师让学生设计“小鸟天堂”景区的广告词,宣传语,导游词,并创作性的进行小组组合演出来展示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这些都可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才干的“增长点”.虽然这节课有着许多值得赞赏和学习推广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有些学生只停留于资料收集层面,不善分析,提炼,创作.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是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本节课中大多数在收集信息时表现的积极性较高,收获也较大;但进入分析,处理,创作阶段时学生显得相对低沉,因为,这一阶段比较困难,属于高层次的思维创新能力.2,学生真正的参与面不广,还有不少旁观者.一方面受到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或者对语文兴趣不浓,因而对学习内容研究的参与度不大,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旁观者,故出现了“一些人忙而劳累,一些人闲而无聊”的局面.3,较少交流,限制思维
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不多,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比平时更需要和老师进行交流.有时,他们碰到问题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下手,思路堵塞,这时和老师的交流就可以帮助开拓思路,加大思维深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4,学生访问是经过教师提炼而提前做好的固定网站,限制了学生浏览范围和搜集资料的广度,也不利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应提供一些参考网址,让学生到互联网上自由搜集,筛选,处理资料.总之,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丰富的作文情境,设计合理的作文任务,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作文能力创新.
第五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
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
鸟的天堂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小鸟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4、导语:
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那么,他当时看到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把所见如实写下来的呢?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幻灯片一:学习小钥匙)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⑴ 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⑵ 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有关语句。
⑶ 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⑴ 就三个思考的问题集中交流: 问题1是内容题,学生读文后很快就能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傍晚,鸟儿休息了,因此只看见大榕树,没有看到鸟;第二次是早晨,鸟儿开始活动,因此看到大榕树中栖息的许多鸟。
问题2作为交流重点。交流时,抓住第一次时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和第二次时的“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说出鸟的天堂很美、榕树大、鸟很多等即可。⑵ 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在深入读文中思考。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 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②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 最后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 ④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 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⑥ 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用鸟的乐园(或世界)?“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四、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吗?
1、练习读课文,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评议,相机引导。朗读指导要点:
⑴ 关于榕树的“大”。注意通过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一株”、“两株”、“真是一株”突出榕树的大。(介绍资料:榕树占地达20多亩,相当于三百多个办公室、150教室那么大。)⑵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同学先来读,然后请同学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榕树的茂盛和美丽的?)① 指导朗读: 要读出榕树的静态美。看图片,读文字:
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绿、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美丽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② 想象:
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可爱!一簇树叶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呀长呀!请同学闭目想象。
⑶ 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 ① 读一读,说说感受: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快乐:叫、飞、扑。)② 朗读指导:
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③(看鸟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提问:
通过看这一幅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你觉得鸟儿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再来读。
五、扩展讨论交流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就是这里的一只小鸟,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 ⑴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⑵ 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2、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3、小结:
榕树为鸟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榕树更能茁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呀!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
六、学习最后一段,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⑴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体会到留恋之情。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⑵ 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体会到无限赞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
4、教师小结: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七、作业菜单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通过朗读,读出鸟的天堂的美。
4、“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5、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6、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板书设计】
大
大榕树 独木成林 美
鸟的天堂 多
群鸟纷飞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