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平日教学案例及分析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
曲洪艳
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尽可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制作相应的识字卡片,以兴趣促识字,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通过游戏方式,也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性动机,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1.讲故事配合识字卡片识字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孩子们善于形象记忆,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小学前三年创造性想象能力比后三年强得多。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义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亮”时,我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一盏灯,一边讲故事:几个小朋友正坐在凳子上开口唱歌。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记住亮的字形了,学生接着说:liànɡ亮、亮、亮,明亮的亮。如:教“秋”:秋天里的禾苗很容易着火。一个小狗,两个口口,谁遇它谁发愁—--哭。这时出示识字卡片,事半功倍。
2.猜字谜识字
小学生最喜欢猜谜语,猜谜语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在教学生字时,我经常编一些谜语卡片让学生猜,能激起他们识字的愿望。如教学“旦”字时,我让学生猜字谜“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旦”,又能牢固记住“旦”的字形。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教师还可以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编谜语让学生猜字,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
如:一块四方木,有边又有角。──楞
两个娃娃背靠背坐着。──北
伸手到树上摘果子。──采
一人依树旁,歇息来乘凉。──休
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以猜字谜和学生编字谜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编儿歌卡片识字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在这样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不断创新的精神,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训练提高。
如:八刀切下来,西瓜被分开。分给娃娃吃,娃娃吃了乖──分。
三个小脚丫,就是一个爪。老鹰有爪子,爱把小鸡抓──爪。
4.“找朋友”识字
游戏“找朋友”可以训练学生利用字的结构来组合字的能力。把生字的偏旁部首分别写在两张或几种不同颜色的卡片上,把卡
片上分给几位小朋友。如学习“党”字,一个学生拿着卡片说:“我是党字头,我要和„兄‟字做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兄”字的学生赶快过来合在一起,一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大家看拼在一起的卡片,齐读“d-ǎnɡ,d-ǎnɡ党、党、党,共产党的党”,并分析字形结构。为了理解字义,还可以把单字连成词。如一个学生上来拿“堂”字说:“我是课堂的„堂‟,我要和„天‟字做朋友。”另一个学生立即找到“天”和“堂”字在一起,大家齐读“天堂、天堂”。这种“找朋友”的识字方法,让“生字宝宝”穿梭于教室中,在同学中找寻自己的“好朋友”,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用生字组词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学生巩固字词的有效方法。游戏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能使学生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它能创设和谐的求知氛围,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消除学生大脑疲劳,从而达到为儿童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根据儿童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刚刚认识的字一定要在以后的两三天中及时复习。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要创设多种途径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儿童掌握字词,并不是
一、两次就可以完成的,每个星期都要进行系统的复习,一定让学生多读、多记、多写。
第二篇: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在教识字课《菜园里》一课时,有一位老师在教室的四周摆上许许多多新鲜的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有红色、绿色的辣椒,有紫色的茄子,有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翠绿的豆角。教室中间,学生每6个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师以这样的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我们的四周,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菜园里’,你们想认识这些蔬菜吗?”
学生兴奋地大声回答:“想!”
看着学生兴奋的样子,老师布置如下要求:“过一会儿,同学都到教室的四周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不要把它们的名字叫错了!读完以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认识了所有的蔬菜,就回到座位上。”
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教室的四周,兴奋地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真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蔬菜叫什么名字。
此时的教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认真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时不时地蹲下身来和学生一同参与这一活动。当学生满载收获回到座位上时,教师用亲切的、激励性的语言提出识记生字的要求:“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举起相对应的小卡片大声地读出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教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大声地读起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前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咬字清晰地齐读:“南瓜。”
教师又把其他蔬菜分别举起来,“黄瓜”、“白菜”、“卷心菜”,最后拿出了紫色的“茄子”。学生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茄子”。学生在一遍遍地搜索卡片,大声读生字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字。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准时,教师就个别纠正。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教师又鼓励孩子们:“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就像一片茁壮的小树林。
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不但不觉得为难,反而开心极了,点头微笑着对大家说:“每一只自信的小手都说明你们可以胜任别人的小老师,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请小老师来领读了,让我看看,谁与同桌合作开火车把生字读下来,两个人都能读下来的,合作非常愉快的,我们就在同桌的书上画上一张美丽的笑脸。同意吗?”
“同意!”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课堂上又出现了一阵合作读书的声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老师对学生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蔬菜是什么样的,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摸到黄瓜身上有刺。”
“我把黄瓜掰开闻了闻,有清香味道。”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扁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我知道了我们常吃的大头菜就是卷心菜。”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中的一种,它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这豆角更像一根绳子。”
“我知道西红柿是红红的、软软的,而且是酸酸的。现在的西红柿有好多品种,有黄的,还有绿的呢。绿的西红柿叫贼不偷,它们都特别好吃。”
“我知道辣椒有红的,有绿的,有尖尖的,也有又大有圆的。听爸爸说,湖南人把辣椒叫辣子,爱吃辣椒的人很有个性。”
“我妈妈给我讲过,红军长征爬雪山之前都要喝上一碗辣椒汤,可以让自己身体里的血液流动加快,抵御严寒。”
„„
分析: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教师要尝试做到:
第一,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入相关的认知园地。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的小主人的快乐。
第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来完成。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任童心闪亮,任个性飞扬。
《地震中的父与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 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 教学情意场” , 使学生“ 触景生情” ,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认同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阐释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情景教学案例:
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在5月12 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 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 今天, 我也要提问题, 但不多,就一个, 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 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 猜不是乱猜, 要有根据, 要有所准备, 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 认真读课文, 边读边想, 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 如果在这里提问, 我该怎么回答。第二, 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 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 你可以默读, 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 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听明白了就开始吧!
(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 谁先来?
(请4一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予以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 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 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
师生齐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 那些周围的人们, 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 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 好吗?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
(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 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 并板书。学生会使用“ 坚持不懈”、“ 坚强”、“ 坚 守承诺”、“ 永不放弃” 等词语。【分析】教学一开始, 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 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么问题, 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 布置学生写感言,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学生家长的“ 身份” 来写, 这种“ 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 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如此, 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结局, 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 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悦中, 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及评析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师:同学们,你们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
生:帮妈妈洗碗,给爸爸倒茶。
师: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没有不同的爱好呢?
生:打乒乓球,跳绳。
生:看电视动画片。
师: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
生:《孙悟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喜欢看吗?
生:(齐)喜欢。
师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但没有声音。
师:好看吗?
生齐答:好看。
你们觉得完美吗?老师觉得还差点什么。
生: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没有说话。
师:对,今天我就想聘请同学们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好音。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吴老师抓住孩子喜欢动画片的特点,以动画引入学习,以当配音演员为“诱饵”,造成学习的悬念,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师: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好剧本(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读好。
生兴趣高涨,纷纷练读。【分析】
老师花了15分钟,通过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角色。以读带讲,没有琐碎的提问,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使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为当动画片的配音演员做好了准备。整堂课几乎没有老师的讲,以读带讲,以说带讲,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思想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续童话──给童话配音──创造性地配音──编说童话,每一个环节都使学生处在高度的兴奋中,把学生读课文、练说话、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巧妙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达到了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新知。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一、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 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角,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因素的调查分析报告
海原回小 黑金花
为了对我校语文教学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20011年9月7日下午,我们对三、四、五、六年级14个教学班学习成绩靠后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及原因。我们发放调查问卷三种表格各200份,其中表1“学生学习素质调查问卷”收回198份,有两份背面21——55题没有选择;表2 “ 学生对老师认知状况问卷调查表”和表3“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表” 各收回200份,部分选择有空白或重选。
一、调查结果统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身原因
第一、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你认为自己学习最大的障碍是”一题中,有6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努力,没有耐心,没有毅力”,25%的学生选择了“对学习不感兴趣”,5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能否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43%的学生选择了“是”;“课堂上是否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 37%的学生选择了“是”。可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发言。而且,据我们观察,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习惯都很差。通常上课5分钟左右才能安静,用心听课,但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耍,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我们都知道,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他们越来越没有自信,丧失了迎困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第二、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重重。
在”你对自己的前途有无设计?”一题中,只有44% 的学生选择了“是”;73% 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考上大学,进一步深造,使自己具有更好的前程”; 64% 的学生认为“即使考不上大学,能多学一点知识,将来就多一份就业机会”。而这些观念多是父母灌输的,不一定就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可见没有理想,也是学习缺乏动力的一个原因。据我们观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学习,并没有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或实现理想的动力去主动积极的学习。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没有了这种需要,又怎么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三、不会合理的利用时间,学习没有计划,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调查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44%的学生认为自己“ 原有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现有教学进度”;“回家后能否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的学生只有49%;“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否一定”只有48%的学生选择“是”; “在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时,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只有48% 的学生选择了“是”;“是否有一周的学习计划?”有45%的学生选择“是”;“是否利用“零碎”时间(课、餐、休等前后空闻时间)进行学习? ”有39%的学生选择“是”。
从这些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合理的利用时间、有计划的进行学习,不会进行单元归纳总结,很少自觉地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仅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这样,学习成绩怎么能提高呢?
第四、课外阅读量不足。
“是否经常到书店关注学习资料、课外读物?”一题,有56%的学生选择了否。教育专家说:“考试决定一次成败,阅读决定一生成败。”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不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难提高自身素质。
(二)影响学生学习的学校教育原因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可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上课经常走神。21.5%没有动手记笔记的习惯。80%教材难学不懂。25%课前预习不够,听课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情况更糟的是,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更为突出。
“ 学生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中老师太严厉占46.5%,老师太絮叨占22%,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抱有严师出高徒的观念,这和学生期盼的相差甚远。而15题“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58%的学生选择“能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一选项。此外,教师作业布置太机械,不够灵活,没有突出学生个体差异。63.5%的教师对作业一律统一的要求,其中教师只有14.5%课堂作业能和实践作业相结合,和13.5%能鼓励学生定量、自选作业,以及13.5%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要求。而老师能学生经常进行单独辅导的只占32.5%。
这确实是学校教育的失误。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当然,学生厌学原因并不完全来自学校和家庭,也有自身的原因。有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此外,儿童如果患有“多动症”,也会对学习成绩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二、对学生关怀不够,缺少爱心,缺少激励。
调查结果表明老师有语言歧视现象的占26%。学业成绩测试成绩不好,老师不管不问,不给予辅导、帮助和说“笨蛋”、“脑子装的啥”的占20%,而能够对学生进行安慰、鼓励的教师只占7%;71%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得不到老师的表扬;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被老师注意;67%的学生认为“受到老师的表扬后,更喜欢学校生活,并对这位老师的课也感兴趣 ”。
从这几个数据中可见,学困生由于主观原因的影响,很难得到他人的正确评价和精神鼓舞,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退缩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失败者心理,越发减少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我来看也是如此。很多老师都说,我们的教学似乎只是整天围着差生打转转,追着他们要作业就跟讨债一样。确实,评价老师,唯质量论;评价学生,也就唯成绩论了。提起差生,是头疼的,是嫌弃的,是无奈的!对他们的表扬和激励也就少之又少了。而他们,是需要这种表扬和激励的。
(三)影响学生学习的家庭教育原因
第一:父母亲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方式简单,不能辅导孩子,也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无法配合学校有效地教育孩子。
虽然有77.5%的家长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68.5%的家长辅导孩子的学习,但由于46.5%父母只有初中学历;20.5%的父母是小学学历,另有7%的父母不识字;35%的家长以批评、打骂为主,6%的家长以打骂为主;孩子有什么问题请教时,25%的家长让自己想;70%的家长会说“这个问题你能思考出来,看看书上的例题”。所以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辅导和教育,不能很好的与孩子沟通,这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家庭经济条件差,孩子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校虽然地处小镇,但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大有人在。从家长的职业来看,国家公务员和教育工作者各占3.5%,企业工作者22.5%,个体经营者34%,农民27.5%;69.5%的孩子家中没有电脑。
从比例上看,家长是个体经营者的最多,这说明我们这个地区的家长外地来的比较多,生源不稳定,家长忙于做生意无时间辅导学生学习。据我们家访和平时所见,大多数学困生一家人挤在租来的小房子里,或是住在家长做生意的小铺子里,家里出了几本作文书,几乎没什么课外书,更不用说电脑了,对老师布置的收集资料、拓宽视野的作业根本无法完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多数孩子很难安心学习。
另外,业余时间,看书学习的家长只有13.5%,9%的家长喜欢喝酒,12.5%的家长迷恋麻将,58%的家长沉醉于看电视。大多数家长都忙于自己的个人爱好,对孩子的学习采取“学怎么样算怎么样,反正学校里有老师教”的态度,这就导致我们的教学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属于脱离家庭教育的单方面教学。
第三,大多数的学困生缺少家长的关注,只是任其自由发展。从“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是否积极支持?”一问来看,88%的学生选择了“否”;“家长对你学习外的兴趣爱好支持吗?”很支持的仅占14.5%,不完全支持的占50%;坚决反对的占15%;可以看出家长不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有15%的家长还坚决反对。在“你父母能经常到学校和老师交流你学习情况吗?”一问中,不经常去的占29.5%;偶尔问一下的占41%;经常去的仅占9%。
可见,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在校的活动是不了解的,是漠不关心的。且不说出于何种原因,但缺少家庭配合的教育肯定是不完善的,是有缺陷的。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虽然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督管理,但在家里没有家长的配合,他们完不成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学习习惯差。当孩子成绩不好时,18.5%的家长就知道打骂孩子一顿完事,11.5%的家长不管不问;57.5%的家长也仅仅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好好学,并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帮助孩子进步,孩子的成绩怎么能提高呢? 另外,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就行了,对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并不支持,甚至反对,怕影响学习。殊不知兴趣爱好也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不仅不会影响,还会互相促进呢!
第四,家庭不完整与不和睦,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造成学习困难。
在我校的学困生中,22%的孩子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16%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7.5%的孩子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们或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或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孩子,也有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上缺少温暖,学习上缺少辅导,来自家庭和学习上的压抑感,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失去动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大力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素质能力的评价观念,培养学生会学习、愿学习、善学习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树立大教育观和终身教育观。在教学中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探究,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另外,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掌握先进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用阳光的语言、阳光的心态和激情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爱上学习。
(二)上好学习心理课,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学习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使学生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当孩子学习时,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一个既有一定难度,又是他力所能及的具体的目标,并应提供一定的适当的奖励条件,鼓励、督促孩子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失败不灰心,成功不骄傲。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三)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老师发现孩子厌学,不要过分着急和焦虑,这样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处,老师能做的就是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氛围,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去弄清问题的原因,与孩子一道去解决,不要一味地批评与指责,这种批评与指责正是培养孩子厌学的一种途径,老师越是逼迫孩子拼命学习,反作用越大,问题愈加严重。我们应该主动体贴,安慰孩子,克服孩子心理上的挫折,面对现实地多给孩子支持、疏导和鼓励。此外,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活动的时间,不要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困生底子薄,我们应该想法设法去帮助他们:
1、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
2、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
3、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使“学困生”感到易学。
4、.教师应该多给予学习方法的指点,比如可以进行专题讲座,让“学困生”了解学习的几个基本环节在学习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六)、作为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给家长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联手配合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的问题,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入手,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同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轻松愉快地学习。
(七)尽力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比如发动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激励、指导学生 “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总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老师和家长携起手来,紧密配合教育,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
海原回小 黑金花
(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学生们向我们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们一时答不出来,可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伪所造成的。
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语文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老师,你知道椰子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吗?”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是北方根本没有这种树,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椰子是通过海洋来传播种子的。”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因为椰子是生长在海边的,它还有厚厚的外壳,等它长成熟以后,便掉在了大海里,随着海洋漂荡,在海水的浸泡下,外壳脱落,来到新的海边时,种子便在那里生根,发芽,最后又长成了椰子树。”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老师。”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平稳的心态,及时去解决问题,不能遏制学生的求知欲。
(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些词,别说学生没见过,就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只是在算命先生的口中听过,充其量有个模糊的认识吧。明天就要上这个“读读背背”,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这一连串拗口的毫不相干的词儿给背下来。学生怎么办呢?让他们也像我一样死记硬背吗?他们会有兴趣吗?这也许不行吧。我反复地琢磨着,何不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今晚回去找个好办法来背?孔子不是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也许我认为特难,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呢。
第二天上课,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属相说起,然后请学生讲十二生肖故事,最后由我讲解十二时辰。接下来就该学生背诵。多难背呀,我都替他们着急。“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我班的小诸葛明明举起了手,“‘子鼠’——老鼠的儿子;‘丑牛’——长得很丑的牛;老虎是兽中之王,攻击其他动物常赢——‘寅虎’;‘卯兔’——兔子长毛;‘辰龙’——大演员,‘巳蛇’——四条蛇;‘午马’——五匹马„„”真没想到,他竟把这些枯燥的词用谐音或扩词的办法变得生动而有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李小琴说:“老师,我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串联成一段话,孙猴子家有一些鸡,一只虚弱的狗和一头害羞的猪。”
孩子们用他们的方法互相启发,没费多少力气便会背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了。这堂课真真切切地再一次提醒我: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感知、认识,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刚讲完,准备写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看他一脸疑惑的样子,我微笑着鼓励他:“说吧。” “这篇课文的标题为什么是‘父亲和鸟’而不用‘父亲爱鸟’?” 对呀!“和”和“爱”可不可以换一换呢?我一下愣住了,因为课前没有想过这一问题。怎么向他解释呢?我灵机一动,新课程不是倡导自主学习和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的吗?对,把问题抛给学生。
“孩子们,你们讨论一下,用哪个标题更合适?”
顿时,孩子们四人一组,兴致勃勃地讨论开来。五分钟过去了,几双小手陆续举了起来。
王婷玉面带自信,响亮地说:“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父亲爱鸟’,因为从课文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爱鸟、护鸟。”
“我不同意王婷玉的意见。我们认为‘父亲和鸟’这个题目恰当,因为‘和’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父亲爱鸟,二是说父亲和鸟儿很亲近,关系不同一般,好似一家人一样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而‘爱’字不能说明父亲了解鸟。”李彤说得振振有词。看,这些孩子说得多好,多透啊!
孩子拥有的知识和智慧不可低估,相信学生,有许多看似很难问题,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他们就能解决。
(四)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季老师,你知道怎样利用大树的年轮来辨别南北么?”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根本没有树墩,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观察一棵树桩,年轮宽面是南方。”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因为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季老师。”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和平稳的心态,及时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风筝》一课讲述了贾平凹童年时期与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及风筝线断后找风筝的故事。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真,童趣,结尾的一个省略号更给人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风筝飞到了哪里?会在水磨坊找到吗?
刚讲到结尾处,李昕语同学便提建议:“老师,我们续编故事吧!我把后面的故事都想好了!”这提议正合我意,我高兴地说:“你的提议很好。但我们应该给其他同学一点思考的时间。希望大家把故事编得既合情理,又生动具体。”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举手的才两个同学。为了带动其他同学思考,我先请李昕语做个示范。李昕语大方地走上讲台,讲道:“贾平凹和伙伴们飞快地向水磨坊跑去。他们来到水磨坊,四处寻找。忽然贾平凹发现风筝正落在屋顶上。他们找来一根长竹竿,把风筝弄了下来。风筝被刮破了,他们又找来纸,贴补好。风筝又能飞了,大家又开开心心地放风筝了。”
“李昕语所编的故事是在大磨坊成功地找到了风筝。故事还可能会有别的什么结局呢?”我引导说。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开了。
马鑫站起来说:“大家忙碌了一下午都没发现风筝的影子。贾平凹回到家,躺下疲惫的身子。这时他一抬头,‘呀,那不是我们找寻的风筝——幸福鸟吗?它正挂在窗前的树枝上呢!’”这种想法挺戏剧的。
徐雯说:“风筝掉在了水磨坊的水渠里,像木轮一样半沉半浮着。孩子们找来竹竿,把风筝打捞上了来。只可惜,风筝上的纸已经被水浸坏了,只剩下竹架子。”
孩子的想像是丰富的。教学时,抓住有利时机,让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遨游太空,这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第三篇: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课题研究】
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教师:焦中军
在教识字课《菜园里》一课时,我在教室的四周摆上许许多多新鲜的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有红色、绿色的辣椒,有紫色的茄子,有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翠绿的豆角。教室中间,学生每6个人围坐成一个小组。
我以这样的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我们的四周,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菜园里’,你们想认识这些蔬菜吗?”
学生兴奋地大声回答:“想!” 看着学生兴奋的样子,我布置如下要求:“过一会儿,同学都到教室的四周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不要把它们的名字叫错了!读完以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认识了所有的蔬菜,就回到座位上。”
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教室的四周,兴奋地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真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蔬菜叫什么名字。
此时的我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认真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时不时地蹲下身来和学生一同参与这一活动。当学生满载收获回到座位上时,教师用亲切的、激励性的语言提出识记生字的要求:“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举起相对应的小卡片大声地读出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教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大声地读起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前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咬字清晰地齐读:“南瓜。” 我又把其他蔬菜分别举起来,“黄瓜”、“白菜”、“卷心菜”,最后拿出了紫色的“茄子”。学生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茄子”。学生在一遍遍地搜索卡片,大声读生字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字。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准时,我就个别纠正。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我又鼓励孩子们:“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就像一片茁壮的小树林。
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不但不觉得为难,反而开心极了,点头微笑着对大家说:“每一只自信的小手都说明你们可以胜任别人的小老师,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请小老师来领读了,让我看看,谁与同桌合作开火车把生字读下来,两个人都能读下来的,合作非常愉快的,我们就在同桌的书上画上一张美丽的笑脸。同意吗?”
“同意!”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课堂上又出现了一阵合作读书的声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我对学生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蔬菜是什么样的,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摸到黄瓜身上有刺。” “我把黄瓜掰开闻了闻,有清香味道。”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扁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我知道了我们常吃的大头菜就是卷心菜。”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中的一种,它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这豆角更像一根绳子。”
“我知道西红柿是红红的、软软的,而且是酸酸的。现在的西红柿有好多品种,有黄的,还有绿的呢。绿的西红柿叫贼不偷,它们都特别好吃。” “我知道辣椒有红的,有绿的,有尖尖的,也有又大有圆的。听爸爸说,湖南人把辣椒叫辣子,爱吃辣椒的人很有个性。”
“我妈妈给我讲过,红军长征爬雪山之前都要喝上一碗辣椒汤,可以让自己身体里的血液流动加快,抵御严寒。”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我要尝试做到:
第一,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入相关的认知园地。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的小主人的快乐。
第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来完成。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任童心闪亮,任个性飞扬。
『案例教学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今天我把学生认识、学习、积累、运用汉字的过程称为攀登识字,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策略,使小学生直接利用汉字阅读,这无论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其他课程,对于视野的开阔,智力的开发,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 『实施的过程』
一、适时机,巧识字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底年级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翻开一篇课文,他们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提早学生识字的时间,在学生一入学,就进行识字教学。即在学拼音的同时,给学生补充识字教材,教学生识字,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我观摩到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了的小学生了,小学生这几个字这样写(板书:小学生),让学生跟老师读——小学生。生:(读)小学生,小学生。
师:小学生就是你,你就是小学生。你们这些小学生,本节课要跟老师学习汉语拼音,„„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还学习了三个字。(指“小学生”)这三个字读什么? 生:小学生 师:对,再读一遍—— 生:小学生—— 一节课只需几分钟,就可以顺便教学几个字,学生并不感到困难。照此方法,下一节课,再学“老师”“一年级”“语文、数学、铅笔、橡皮”等词。每一节课学
一、两个词,学了几个词后,马上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爱老师”等。在枯燥的学拼音阶段,学生可随课文顺手牵羊识字多个。
二、生活化识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的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出现率,从而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人物的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为此,常有同学把新认识的商标,包装袋等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她新认识的字。此外,我还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问爸妈、老师、同学,这样,学生识字的机会就增多了。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也是识字的好方法。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认识姓氏的题型,鼓励学生问问父母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也是给学生创造识字的机会。另外,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如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以巩固识字,多认字,积累词汇、语言,同时培养阅读的习惯。
三、游戏识字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1)编字谜识字 学生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二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毯”字,谜面编成“一堆毛,两把火,躺在上上面很暖和”。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 店”字谜,编成“庆而不大,站而不立,街边一间房,天天顾客忙” 字谜,小朋友猜对“店”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讲”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田 ”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2)玩游戏识字 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 ”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3)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三点+同=?“(洞)”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此外,我在教学中还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放鞭炮,叫号,猜字,排字,搬砖头,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四、依据汉字的特点归类性编写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当一个字练习口头组词时,往往学生能组好多词,但往往几个同音字区别不开,张冠李戴。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我还采取了让学生早辨析汉字,把一组常用的同音或者形近字编成顺口溜,以汉字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分析比较,这样学生记得快,区别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如:教学中我把“清、请、情、青、晴、”变成顺口溜:“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心想事情,有日天气晴,青岛、青蛙叫。”让学生比较记。再通过练习,“今天天气()朗,我们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水真()啊!我们站在岸边,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蛙。我们正向捉住它,老师过来说:()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能为我们做好事()。”这样学生就区别开这几个字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再比如,由基本字“方”,带出“房子”的“房”,“访问”的“访”,“解放”的“放”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课题研究,我首先转变了一个观念:用多种识字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化难为易,也能够增强对汉字的科学认识。第二、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那种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独立识字。其次,学生在这些花样繁多的趣味识字中,能自觉、主动的乐学识字,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思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像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的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如何持久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过程中的纪律问题?等等。这还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它集音、形、义于一体,又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拼音文字所没有的优势,种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种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种下性格的种子,就收获命运。每个家庭都要及早培养孩子的优良的品格和性情,就要把识字放在首位,这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大事 总之,“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努力用心的耕耘则一定会硕果累累,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汗水,相信,一定会换来一份充实而又沉甸甸的收获。与学生们一起精彩成长。
第四篇:小学生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生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案例一]:
识字教学片断
1、师:(卡片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
2、师: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小朋友讨论很激烈,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3、师: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4、师: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5、师: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哪个小组想开火车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
6、师:(卡片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朗读生字词。
7、师:谁认为我是胆子最大的,站起来读。
8、师:谁敢挑战他?
9、师:你们都会认得了这些生字,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10、师:今天我们认识不少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你们在课外阅读时有没有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该识字教学活动中做到了
1、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2、小组合作识字,3、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因此,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自由交流,你认识那个生字词,就读哪个生字词。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小组合作识记字形,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如“蚂、蝴、蜻、蜘、蚯”这些字可结合已学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办法识记,通过各种活动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主动识字的兴趣。该识字教学活动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同学们能较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巩固识字片断
1、(出示没有标拼音的生字)分男女同学认读生字。
2、打乱生字卡片顺序开火车认读。(小组读、个人读)
3、让每个学生认读手中的词卡。(不带拼音的词卡)
4、游戏识字:老师读字,学生找字,找到的迅速举起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找得快,找得对。
5、两个小朋友合作识字:一个同学读字,另一个找字。
6、把字“送回家”,并读一读。
(1)认读写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词卡;(2)这些动物出来郊游时迷了路,谁来把它们送回家;(3)指名把卡片贴在图上。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识字巩固识字的这部分教学活动,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把词语送“回家”等游戏活动(读字、找字)来巩固识字。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配合和协调,学会自主和合作。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巩固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当学生开始疲劳时,我们送词语“回家”的活动(把迷路的动物送回家),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找一找词语,重新找回识字的兴趣。这样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再一次巩固本课的生字词。教师的反思:
本课时在识记生字这部分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引导自主发现为主。识字的巩固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教师采用自测、互测、抽测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落实识字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识记本课生字词收到较好的效果,也使学生逐步达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不过,本课在识记生字教学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把“qiu yin”读成 “qiu ying”,当时教师只是采取简单的正音,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处理。如果,当时教师及时进行前鼻韵母“yin”和“ying”后鼻韵母的比较,那么本课时在识记生字过程效果会更佳。[案例二]:
创设情境:聪明的小朋友,想让花儿开得快些吗?来,我们请小雨点来帮忙吧!(教师顺次贴出写有生字的“小雨点”卡片“擦、抄、拾、摔、拨、拦、摸”。)
师:小朋友们,和我们的生字宝宝问个好吧。
生(全体):擦,你好!抄,您好!师:剩下的生字一起问声好吧。
生:“拾,摔„„”,你们好!师:你想教大家认什么字?用什么方法记?
生:猜字谜,手在发抖。(拨)生:兰兰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拦)
师: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真不错!
生:我想教大家认“抄”,用换一换,把“沙”的“氵”换成“扌”。
生:我用加一加,兰州的“兰”加上“扌”。
师:你认识的地方可真多!
生:我记“擦”,五一桥附近有个检察院,检察院的“察”加上“扌”就是“擦”。
师:我要表扬你,因为你平时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师: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扌”。
师:你们的心可真齐,都想到一块去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记生字。(学生记生字)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做动作,你们来猜猜是哪个生字。(学生根据动作猜生字)
(师指生字,余生做动作,指名二人猜)
师:下面的同学也很重要,你们做好动作,他们才能猜得出来。(游戏结束)
师:为你们也为大家鼓鼓掌,小蜜蜂被你们的合作精神感动了,又为你们开出了花瓣。(师贴花瓣)
[案例分析]:
一、授之以法,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认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你想教大家认什么字?用什么方法记?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言和创新的机会。于是,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利用生活经验记住了“拦、擦”,又运用合一合、换一换认识了“抄、拾”。接着,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通过猜一猜、动作演示,寓教于乐。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最后,让学生找生字的特点,知道这些字都和手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主动识字。
二、积极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课程强调,评价的功能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充满爱心和激励性的语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如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教师都给了不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及时有效,恰到好处。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快乐地发展着。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识字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后,让学生和生字问好。通过问好,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首先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使得枯燥乏味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
[案例三]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个转盘游戏。出示:包。你们认识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包”字。
师:这个“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和许多偏旁组成新字。师出示:“火、艹、饣、氵” 生自由读
师:谁先记住这些字,就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师:我开始转转盘,包与火组成什么字? 生:这是“炮“师:什么炮? 生:火炮师:什么是火炮? 师出示图片理解“火炮” 师:你怎么记住“炮“
生:炮遇到火就着,所以部首是“火字旁” 生:火加包就是炮
生:“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师:方法不错转盘又转了,组合成“苞”字 师:这是什么字?生:这是“花苞”的苞。师:这个字是什么偏旁。生:“草”字头、生:这个“苞”一定和植物有关系。
师:见过花苞吗?没开放的花朵,正要开放的花朵。(简笔画释义)教师转转盘组合成“饱”字。
师:这是什么字?指名读。(出示:饱 饱满)师:“饱”还可以组哪些词呢? 生:吃饱 生:饱和 生: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豆荚)谁到前面来摸一摸? 生:我来。生跑到前面摸豆荚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摸在手上感觉很豆荚胖胖的。师:胖胖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丰满” 师:“饱满”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知道了,“饱满”就是“丰满”。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上课精神很饱满。那这个饱满也是丰满吗? 生:我知道老师,不是,这里的饱满是“充足”
师:你真聪明。“饱满”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丰满;2、充足。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师继续转转盘,认识“泡” 师:这是什么“泡”生:水泡的泡 师:我们看图画,小鱼在吐泡泡呢!师:小朋友你们看,他们什么地方相同? 生:都有“包”
师:也有不同的地方,你看出来了吗? 生:部首不同。
师: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啊,他们都是形声字家族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一起来记住他们的名字。(齐读)
师:小朋友真棒记住了这些字并理解了意思,轻松一下做个猜字游戏好吗? 生:齐声说“好”
师:火字旁边站,一声火炮响。他是谁? 生:炮
师:草帽头上戴,像朵荷花苞。他是谁? 生:花苞的苞
师:加点白米饭,肚子撑得饱。他是谁? 生:饱
师: 左边加三点,爱把水泡冒。他是谁? 生:泡
师:小朋友真厉害。包不仅和“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交朋友,它还和““提手旁”、“衣字旁”等等都交上了朋友。师相机出示“袍、抱”等词语,引导学生识记。案例分析:
这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识字课,但它真实、朴实而又扎实。学生的识字活动体现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出示基本字,然后再和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偏旁的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做游戏的方法,给予识字教学一定的童趣。孩子们在听听、看看、说说、想想的学习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妙”——这哪里是在学习生字,简直就是在玩魔术。一个字摇身一变就是几个形状极其相似,但意思又相差甚远的生字。这样的教学,大大调动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提高了识字兴趣。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巩固识字。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课文中的生字,采取开火车、送生字回家、猜一猜、玩一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交上了朋友。比如:在这节课就运用了猜谜游戏,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片段中,饱满”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丰满;2、充足。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他们是接受不了的。于是我通过创设挑豆荚这一情景,让他们亲手摸一摸,体会“饱满”就是“丰满”的意思,又通过表扬学生的精神面貌让他们了解“饱满”的另一种含义。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饱满”一词的不同用法。在写字教学时,学生还能融会贯通,熟练地使用所学的词语。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在交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本,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该设计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让以学生独立识字取代教师分析的宗旨,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下面就以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的几片个断为例,剖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同时谈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
第五篇:识字教学片断案例分析
识字教学片断案例分析
宣威市虹桥小学
凡玲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就西宁二小施老师的识字教学课,谈几点看法:
1、师:(卡片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
2、师: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小朋友讨论很激烈,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3、师: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4、师: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5、师: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卡片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贴在相对应的动物图片下。
7、师:谁读得最好,谁就可当小老师领读。
8、师:你们都会认得了这些生字,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 字?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它?
9、师:今天我们认识不少生字朋友,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
[案例分析]:
一、授之以法,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认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你想教大家认什么字?用什么方法记?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言和创新的机会。于是,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利用生活经验记住了“鹂、雀、鹰、雁”,又运用合一合、换一换认识了“灵、锦、丛、牢、孔”。接着,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通过猜一猜、加一加、换一换,寓教于乐。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最后,让学生找生字的特点,知道这些字都和手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主动识字。
二、积极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课程强调,评价的功能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充满爱心和激励性的语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如学生的每一次 回答,教师都给了不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及时有效,恰到好处。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快乐地发展着。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识字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后,让学生贴在对应的动物图片下。通过查找,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首先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使得枯燥乏味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