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报告[样例5]

时间:2019-05-15 03:2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报告》。

第一篇: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报告

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八次研讨会

经验与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

黄春青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科主任/研究员/省督学

(huangchq@126.com 020-83196040)

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广东省2002年起在第一批实验区三年级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4年起全省所有学校三年级起始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的课程发展观,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广东人敢为天下先,勇于行动研究和课程实践,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和亮点课程,无论是实施的水平还是实验的质量,广东已名列全国先进省份之首,为全国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难点课程,广东10年的课程实验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有些问题仍然在制约着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化发展与规范有效实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需要教育部的政策指引,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

一、措施与经验

(一)着力行政领导,推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1.落实政府行为,省财政拨出课改专项2000万元,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投入; 2.在2002年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广东省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三年级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专门配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选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专家负责指导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2003年,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对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资源开发、课程实施、教学研究和课程评价进行规范的管理与指导,明确校长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责任人;

5.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成立了“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组,组织了一批专家和凝聚一股学术力量对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面上指导,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理论指导和专家引领。

6.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规范》和《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文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督导评估体系、行政教学检查和教学研究工作范围,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二)加强教研工作,推动课程的规范实施 1.研训启动(1)全员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专任师资,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可照本宣科的教材。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强调与学科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课程特征,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指导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时现有的学科教师不能完全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需要,只有经过培训的教师才能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指导任务。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协同教学,团体指导”,需要校长的带头和学校全体教师的参与,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难以完成不同学科背景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指导任务,也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因此,省教育厅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从2002年开始,合学材的使用,组织讲师团,分地区开展全员式的教师培训;片区推进的培训策略,如番禺的“443”模式和“三个一”工程,也实现了全员教师的培训。大约1万多教师参加了培训。

(2)骨干培训

课程实施,理念先行,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到,省教育厅教研室每年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价值、课程管理、实施模式、资源利用、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专题理论与通识培训。省教研室还组织许多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和现场课,在操作层面让学员进行课型与活动教学模式的案例研修,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实施提供指导。

(3)专题研训

从2002年起,省教育厅教研室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题研讨会,专题研修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先后邀请全国著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郭元祥教授、张华教授、崔永郭教授、李臣教授作专题报告和讲座,效果较好。

2.课题驱动(1)课题研究

2004年,有50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参与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开发与实验研究》(主持人:黄春青),许多学校在子课题研究中探索和总结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技术、方法与模式,推动和规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效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施。

2006年开始,许多学校直接申报了省“十一五”教学研究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许多学校参加郭元祥教授的课题实验。

(2)课题成果。

省市每届的教学成果奖均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奖项,有的还得了一等奖。3.样本带动

为区域性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2004年省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研会确立了80多所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目的是表彰先进,以点带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带动和幅射区域内其他周边学校健康、规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起到榜样和范式的作用.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样本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水平普遍较高,既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确实起到了先进的示范作用,带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性推进,促进了区域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4.教研推动

(1)专题研究活动。

(2)常规的课例论文的征集评比活动。(3)三个全国“第一”:2003年教研会成立、2004年样本学校确立和2005年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成立。

(三)重视课程开发,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1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立、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新课程,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的主体,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当时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无专职的教师,对教师指导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实验伊始,许多山区学校教师驾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能力还比较低,为了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推动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健康发展,省教研室还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力度,组织专家力量,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资源包,有力的促进了各地特别是山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如此,省教研室还积极指导各地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目的是通过各地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引导各地规范、健康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课程的手段,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始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的编制利用很有必要,这里面有一个“拐杖”原理,现在要用拐杖是为了学会走路以后不用拐杖,这一点大部分专家已形成共识。目前各地特别是山区的小学,在根本没有能力校本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情况下,省市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就是一根“拐杖”,各地学校凭借这根“拐杖”,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能力。经过十年左右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成熟的时候,全省大部分小学校都能规范地驾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就可以扔掉这根“拐杖”轻松前进了。

2.开发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不像学科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除国家指定的领域外,所有活动教育内容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包括学科教学拓展活动内容。用一个内容框架拓朴图可以揭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

因此,科学开发,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和地本课程资源,要坚定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之路,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年的实验实施,总结了几个有效的资源开发模式。

1.学科融合式

学科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新课程形态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上互相打通,将学科

课程拓展出来的活动教育内容综合化,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按照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例如,《磁中学问大》《浮力探究》《对联现象研究》《街道广告错别字调查》等

2.校本资源式

学校本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优势,如学校文化、学校传统、学科特色、学校环境、学校

设施等,把这些学校资源形成探究性活动主题。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将校本课程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开展.例如,《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我爱我校》《校园乐韵》《校园绿化设计》《学生奶》《庆祝教师节》《我爱校园文化》《老师,我想亲近您》

3.地本资源式

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气候、植被、综合环境等,形成自然问题的探

究性活动主题;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社区经济生活、机构设施、文化生活,文化传统,形成社会问题探究、考察活动主题。例如,课题探究类的《客家人的故事》《可怕的白色污染》《家乡河污染调查》《家乡的桥》《岭南佳果》等,体验探究类的《郊游》《探访古代摩崖》《可园文化探微》《走进博物馆》《家乡小吃》《社区的老人们》《家乡特产》《参观果园》《我是社区小主人》等

4.指定领域式

以主题方式融合研究性学习、劳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四大领域内容,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或将研究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劳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或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领研究性学习、劳技教育、信息技术内容;也可从劳技教育内容切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形成一个活动主题,实现四大领域内容的有机整合。例如,项目设计制作类的《设计公园》《有趣的灯笼》《剪纸艺术》《手机》,劳技类的《我爱我家》《茶文化》《学会理财》《洋快餐》《小饲养员》《家庭然气》《家电使用》等

不管是什么开发模式,要按照《纲要》要求,科学规划,整体开发,都要资源转化成可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项目,然后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主选择,从中生成和确定一些课题、设计或制作任务或体验活动,让学生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的是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功能与价值,保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喜变化

1.学生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保持了学生独立的探究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养成合作与分享、活动、开朗、自信的个性品质,增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真正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广东的小学校园和课堂带来了悄然的变化,学生的学习面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事实胜于雄辩,以下报告摘自广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充分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与魅力。

例1: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促进了学生的学科学习。

首先,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这不仅表现在活动上,而且己延伸到学科教学中,有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对老师说“不会吧?”甚至有的学生会说:“老师,你错了!”其次,学生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

再次,学生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

例2:

一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也不善于言谈,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也不关心”的学生、甚至在教师的眼里是“差生”的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转变为“自信、开朗、幽默”、让“小伙伴佩服”的学生,有些还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校“雏鹰进步奖”的获得者,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

例3:

在我们学校经常能看到:在活动过程中,擅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彰现 ……

例4:

从实验学校的反映来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后,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增强了。他们开始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了。

例5:

从实验学校的活动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主题活动都有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料的环节,只是不同主题内容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式不同而已。经历过这些活动的学生普遍感到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确实增强了。

例6:

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的欲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创新意识增强了。

例7:

“我是一位医生,家住东山小区。我们住的11号楼前是一片宽敞的绿化带,有草坪、垂柳、无花果。这里曾一度是我那调皮儿子及二小其他小学生的游乐场。每天放学,这片草地可真是遭了殃,玩过之后,这里又马上变成一个小„垃圾场‟,更可恶的是,时常有小学生往居民楼的玻璃窗上扔石头的不文明现象。我家的铝合金玻璃窗就被打碎了两次,我那儿子因为爬树摔坏了尾椎骨,住了两个多星期的院。我和他爸爸因为工作忙,对孩子的管教也很失败,为此,我们做家长的一直很苦恼。

自从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儿子的变化太大了。他不仅不再爬树、踩踏草坪了,而且还和本班其他五位小学生自动担负起„业余绿化管理员‟的光荣使命。每天放学和双休日,他们都有值日负责监督绿化带。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的小区也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再也看不到居民随便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行为的变化。

2.学校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能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内涵与学校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学校课程特色,打造了学校的品牌,促进了学校高水平高品位的发展,成为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学校因为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快速名列名校行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沐浴着清新的课改春风,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气息,给一大批学校带来了长足的发展,丰富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特色。如广州东星小学从2000年开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的品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从东山区的一所不起眼的学校挤身到全区前五名的名校;番禺德兴小学系列化的《心意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打造为学校的精品课程,成为中央教科所国家课题的研究个案;化龙镇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农村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亮点,为顺利通过教育强区的评估挣了高分;东莞厚街桥头小学大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深圳大新小学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切入口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从一个薄弱的移民学校发展为办学优势明显的名校;深圳南油小学创新课程实施模式,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融合道路,保持了名校的优势,学校品牌更加亮丽;珠海的十五小充分挖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成为

学校的品牌课程,特色明显,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布局调整合并后的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沙头中学、仲元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大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中考、高考彰显优势。在广东类似这样的学校不胜枚举。

3.教师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大大地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造就了一大批名师名校长。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没有教材,教师要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钻研,通过校本教研,探索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模式和指导方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把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发现在学校,研究在学校,解决在学校。教师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得到触动和转变,一大批教师和校长就在探索、体验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长起来了,有的成为名师,有的成为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名校长。

三、问题与困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常态化实施问题,一门课程的实施如果不是常态 的,整体上就不可能是有效的。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课程不能常态化落实,课程功能和价值就不能发挥出来,教育的目标也就无从实现。

1.目前的问题(1)差异问题

目前,广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与质量非常不均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和

学生群体之间差异相当大。广东有30%的地区和有20%左右的学校,能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在广东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粤北、两冀地区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缺失性课程,或没开设,或没开足,或没开好,许多地区和学校并没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纳入常规的课程教学之中,更谈不上规范和有效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分水岭。

(2)评价问题

课程评价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机制不合理不健全,课程实施环境差,必定导致课程的“缺失”。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课程改革实验9个年头过去了,如此有价值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仍然要不断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国农课程的常态化呐喊、呼吁,还要为她的课程地位担忧,真不知道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还是中华民族的悲哀。问题出在哪呢,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评价制度,没有一个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没有一个完善的课程督导机制和强制的国家课程制度,一个校长或一个镇长就能把国家课程计划搞得支离破碎,甚至有极个别校长叫嚣取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是没有成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水平测量方法;二是没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案;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纳入常规的课程教学评估之中。

教师问题 教师评价政策不配套,影响教师对新课程教学工作积极性。目前,在许多学校,在教师的评先晋升和工作量计算没有对所有新课程一视同仁,对非考试课程的科任教师存在不公平现象。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任教师无处评定职称,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研教学成果在评定其它学科职称时得不到职称评委会的承认和互认。

教师系列分类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致教师职称系列没有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范专业培养也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致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了兼职和副业;

2.依然的困惑

目前应试教育猖狂的年代,综合实践活动这面课改大旗还能扛多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春天何时来到?

结束语

让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到底,实现全人的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充满希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010年9月)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开拓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活动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构建活动作文指导的多元模式。

2、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愿意用自己的笔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实验措施和步骤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

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

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二)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 学习有关作文教学文章,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创造机会外出学习,并召开心得汇报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 全面参与实践活动作文的探索,定期上教学研讨课,探索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实施。组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体会交流活动。收集实践活动作文指导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 重点研究探讨实践活动作文的优化指导策略。在大家尝试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围绕课题,集中集体智慧,设计活动作文方案,组织课题研讨周活动,让设计的活动的内容不断拓展,方案不断更新,习作指导效率不断提高。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有关研究资料,汇编实验教师的论文、案例集,学生实践活动作文习作选。

四、课题实施取得的成效

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实践和研究进行近一年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拓宽了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实践活动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一年来,随着实践活动作文研究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实践活动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迪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多的时间生活在学校,我就在他们的小记者中开展活动,他们有每天必须的内务整理,折被、洗衣等,教室、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家庭、小社会,利用特有的优势,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整合研究过程中,我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如:保护鸡蛋宝宝、走“七桥”„„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的基本操作要领

1、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2、人人获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

3、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发情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3、人人获得赞赏

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有生花妙笔,有各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三)丰富了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多年来的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活动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四)建立了“动态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1、欣赏交流式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跨越时间比较长,活动体验有长时间的经历,很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习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例:

我在班里开展了“照顾蛋宝宝”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照顾一个生鸡蛋,这鸡蛋必须每天24小时不离身,看谁能照顾好它,使蛋宝宝完好无损。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的给它穿上厚实的餐巾纸外套,有的让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结果有的在睡觉时压碎了,有的和同伴玩时疏忽挤碎了„„有的欢喜`有的伤心`有的后悔„„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学生的习作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喜悦.有的是活动失败后的喜悦,因为他递交了一篇好作文。

2、活动指导交融式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撅着嘴巴作文。迫于老师的压力才提笔习作。实验开始阶段,我也曾为此困惑。随着实验的深入,研究的加深,我们逐渐地找到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习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让学生练习有意的观察,是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这样教师就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成为在学生活动中的习作指导点。

记得一堂活动习作指导课《跟着沈晨走进昆虫世界》。沈晨是班里的一位昆虫爱好者,笔下画的昆虫惟妙惟肖.爱捉昆虫,收集昆虫标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虫迷。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作文课。

其中课堂上有两个活动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请沈晨上来摆个螳螂的姿势。他摆得酷似螳螂。同学们都笑起来。老师漫不经心地说,摆得像极了,谁来说说他怎么做的?学生立刻注意力集中到沈晨的手的动作,脚的姿势,面部的神情。

第二板块是:展示完沈晨制作的昆虫标本,让同学开眼界后,又介绍了沈晨曦画的一副昆虫画,上面画了很多的小昆虫。教师提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答。教师追问:哪一只特栩栩如生?为什么?学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虫的眼睛、触角和薄如蝉羽的翅膀来。

3、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作文就是让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动力驱动下完成的习作指导训练形式。这种习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习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例如:结合学校春季为每位学生订做校服之际设计的习作指导《设计校服》就是这种课型。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谈,让学生说说每天穿的校服的优点和缺点,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穿校服的体验,然后教师以受后勤部陈主任委托的身份,向学生征求改进新校服的设计意图,目的想让即将订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学们的喜欢。在这样的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劲头很足。纷纷用文字,用绘画,文字绘画并用等丰富的形式,向陈老师提起建议。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4、系列习作式

习作作为一种练习表达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们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作一种作文训练,一个片断也是,低年级的写一两句话也是。活动系列式,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

例如:在开展秋游生态公园之前。让学生先拟定一份喜讯,告诉同学们这个好消息。再让学生写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关的时间,地点,内容,当时正值第一次寒潮来临,所以还要提醒大家的注意点。参观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参观记。

(五)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六)学生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习作、习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习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习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这一切可从我们选编的学生活动作文习作选中可窥一斑。

(七)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课题的研究开展,以及我为此撰写的论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无穷魅力。

五、分析和讨论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和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技巧。)当学生欣喜于活动作文带来的愉悦后,在我们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时,怨声不绝于耳,都说这个不好写,没意思。如何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习作训练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

最初,我们制订实验方案时,曾经想形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序列。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成为我们双语学校的校本习作训练教材?如何让大批量的孩子走进社会 走进活动现场 感受活动的乐趣 从而爱上写作呢? 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试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校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及犁倭镇中心校的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学习与实践活动”不是 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老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

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常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常识自己、常识别人、常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常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尝试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化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

开来的以尊老爱幼、继承遗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五、工作措施:

(一)课程落实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6年级每周1课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

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

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

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四)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建设实践基地,如语文学科基地,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等;

(3)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

4)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竞赛、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等。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1、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课安排。

组 长:李平(学校校长)副组长:夏群梅(教务主任)

成 员:罗昌福、曹树、李震、黄书琴、杨国龙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了解其内涵理念、目标、操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联系社区,与周边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

4、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后勤管理,落实责任制,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模仿阶段,模仿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师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摸索创新阶段根据前阶段的模仿感悟,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切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并予以实施;第三阶段为总结模式,根据操作的结果确定符合我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

小屯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试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2017.9.19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2014—2015)

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是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显得极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二、工作思路:

本学校计划在现有经验基础上,分层、细化各年级段的能力目标,系统、完善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总目标下的每一个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教学思路

1、明确一个目标。即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力目标的完成情况。能力目标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改变以往整个学期以“主题、以活动”为主线的研究,变为以“培养研究能力、研究素质”为主线的模式上来。修改、完善去年的常态化教学思路,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以教授为主”为“以培养学生具有研究能力为主,以指导为主”,将课堂的重心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转向注重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

3、按照年级的不同细化能力目标,针对各年级特点提出深浅不一的完成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实际操作。

4、转变以往研究活动只能是小组共同完成的思路。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两三个人、或是小组共同完成。人数不限。但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鼓励独立完成,或两三个人完成较大的调查研究。

5、改变以往将研究应具备的能力按年级段划分开的思路。保持研究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使学生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改变教学内容

1、结合以往的经验将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能力目标分成几个单元,分步骤、分层次指导。

2、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小主题在每个单元的能力目标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研究。

(三)、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

1、逐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年级能力目标教材、教案、活动设计资料包等任课教师参考读物。本学年结束后力争出一些参考性较强的资源包。

2、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改进、总结,学期结束后整理出自己的教学资源包。

3、督促学生对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的研究档案。

三、规划思路:

1、能力目标是: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按计划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能够持之以恒

3、能力目标是: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设法改进。

5、喜欢从事小研究,能够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6、活动名称:社会调查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调查研究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向小伙伴进行展示。

选题是:《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农村环境污染调查》。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对我校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活动期间,我们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五年级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却对染纸的研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所设计的这些活动内容,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围绕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教师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三、让学生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享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活动资料,如照片、录像、日记、采访和调查记录、小报等,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将活动的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家长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下载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报告[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报告[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09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1、每学期开学所有指导老师要撰写好本学期的活动预案,每个年级组制订出本学期的活动计划, 2、分管领导加强指导检查,关注课堂中教师的组织能力,关......

    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现行部颁教材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 题,开展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王庄镇中心小学 徐焕新 一、课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低碳生活”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转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草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天北九年制学校 刘诚 说实话,教学二十几年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对综合课的教学几乎是一无所知。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认识,借鉴了综合实践......

    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孟菊 作为一线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在学校学生数充足的日子里,我们没有机会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细细想来,我们小学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