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彩色的翅膀评课稿
《彩色的翅膀》评课稿
紫金镇小学 蔡建华
今天又一次走进郑老师的课堂学习感触颇多。本周教研组活动,我又一次走进郑家清老师的教室,分享她教学中的快乐。现就这节课做一下评析:
一、抓自学要求,直奔重点
郑老师在这节课的开头导入上没有繁琐的语言,而是直接让学生读自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之后围绕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交流问题,线条清晰,脉络分明。
二、适时点拨,恰到合理。
郑老师在学生交流时适时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关键处,进行点拨。如:在学生交流带昆虫上岛时,这样点播:宝石岛是个怎样的岛?那里的条件如何?总之,郑老师在课上点拨及时,讲解到位。
三、板书条理,指导性强。
郑老师设计的板书新颖、独特,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概括性,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心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说实话,几次听郑老师的课,她课上的那份镇定、从容,都让我很是佩服。我觉得这一切,不仅可以反映出她个人的素养,更是充分备课的结果。闪光点:
1、教师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认真阅读课文导读,找到学习方法和重点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得当。
2、教学中紧紧抓住重点句子引导体会文章主题,通过品读“”海岛尝瓜会”
引导体会战士们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特别是教师在学生读书迷茫之时不急不躁,及时转化提问方式引导理解,抓住安居乐业进行品析
教学中,郑老师引导学生先从课前的导读提示中找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紧紧抓住关键问题: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到小岛上?让学生展开自学、交流。交流的过程中,郑老师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体会战士们吃西瓜时的心情。非常符合本单元“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情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训练重点。
不成熟的一点建议:郑老师的板书如果能按流程把蝴蝶补充上的话,结尾借蝴蝶的自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写作的情境,很是具有启发性。板书就不仅仅起到缕清线索,突出主题的作用,而且会更加美观。这也算是美玉上的一点小瑕疵吧。
第二篇:彩色的非洲,评课稿
篇一:《彩色的非洲》评课稿
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
温州市忠义外国语学校刘会超
其实,说来惭愧,已经执教近三年的我居然是第一次参加观摩这样大型的赛课活动。也很幸运,能代表三年级组来谈一谈几位老师执教的这四堂课。其实,本就是带着一颗学习的心去观摩此次活动,谈不上有什么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听过这四节课的一些感受吧。
此次活动,四位老师执教的都是同一篇五年级的略读课文——《彩色的非洲》。课文里,作者用了两个词语概括了他眼中的非洲。我也想借用这两个词来概括我眼中这四堂课,那就是——色彩斑斓、多姿多彩。每位老师都像一种颜色,每堂课呈现出来的光芒也是各有不同。它们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让台下听课的我们目不暇接,不住的发出赞叹,也让此次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景象。
课文里,作者也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来描述非洲。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若用颜色来描述一位老师,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吧。
2、紫色,权威、知性、优雅。这是林芳燕老师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林老师的课处处以生为本,能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为本的指导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思路,渗透写作方法,围绕“色彩”进行表达与交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也给听课的老师们以深思,以启发,真是一堂好课。
3、四位执教老师中唯一的男老师,方阳利老师,他的课我想用黑白相间来形容。黑、白,这两个最经典的颜色也正代表了方老师沉稳、内敛的气质。方老师非常注重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伊始,方老师就是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入手,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因为高年段的孩子,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既注重了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又为课堂中学习课文节省了时间。其次,方老师在课堂中不失时机的渗透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写阅读批注和阅读感受,快速默读、利用学生的阅读热情趁机推荐课外读物等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但是,黑白的搭配总是缺少那么一点点的激情,要是课堂中能融入一些新鲜的元素,相信,黑白碰撞出的火光会更加的灵动、活泼。
最后,我想把热情又耀眼的红色送给我们的陈萌老师。在四位老师中,萌萌老师是最年轻,最有想法,最具创造力的老师。独具一格的教学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磨课的过程是艰辛的,上课的过程是纠结的,但正如我们经常安慰他人时说的那样“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痛并快乐着,此次的磨练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粗陋的玉石,也只有经过不断的打磨才会绽放自己的光芒。”
再最后,我想借鉴前段时间网络上很火的一段“陈欧代言体”来结束此次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总结。
“你只看到课上的我光彩夺目,却没看到我背后的付出;你有你授课的经验,我有我奋斗的激情;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可以轻视我们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教育事业,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轻视和质疑。但,那又怎样,哪怕年纪轻轻,也要一路前行!我是语文青年教师,我为自己代言。” 篇二:《彩色的非洲》说课稿
《彩色的非洲》说课稿
管永霞
一、说教材
《彩色的非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结构上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完文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植物世界、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分向往。这一个单元的主题是“异域风情”,它是最后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了以上三篇后再来学习这一篇,已经积累了不了学习描写外国风情的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二、说学情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对于阅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具备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对于这样的自主阅读课文的教学,老师只要适时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就可以完成教学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五、说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老师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
1、课件出示七大洲地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亚洲,你们想了解非洲吗?今天,我们就走进非洲,一起感受异国风情。一起了解这片神秘的土地。(板书:非洲)
2。资料交流:通过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请你说说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
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课题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吧!(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程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师:大家坐好哦,非洲之旅已经开始了。(课件出示朗读材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欣赏课件范读,初步感知非洲。
2、检查词语认读。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炽热
天穹 硕大 聆听 粗狂 含情脉脉
扎伊尔维加龙 奥旺多省 扎伊尔戈马
色彩斑斓 湛蓝 殷红
请你找找这些词语的排列规律。(第一组为易读错的生词。第二组为难读的
非洲地名。第三组为描写颜色的词。)师: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说
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课件)感情读这三句子
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师 :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反馈:(课件):蓝天骄阳、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师: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课件)感情朗读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一起读一读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把最能体现“彩色”的语句划出来,认真的读一读,然后我们交流
深悟非洲风情。非洲的骄阳蓝天是彩色的。体现在:(生读课文后课件反馈)
(1)作为彩色之源的赤道骄阳,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
(2)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到了旱季,蓝天之上没有一丝云彩,浩瀚的天穹显得并不十分高远,蔚蓝的天和湛
2、彩色的植物世界:.你从哪里看出这片蓝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课件)反馈 并感情朗读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
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要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成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
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了五彩缤
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像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教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写出了非
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3、现在我们再看看非洲 彩色的动物世界。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
内容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同学找出句子认真读一读吧。
(2)课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动物。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
地描述,他只抓住蝴蝶来描述(蝴蝶课件 只看不读)作者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
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写出了非洲动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4、彩色的日常生活: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请同学快速读文,归纳几点来回答吧(课件展示后反馈):喜欢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吃的是五光十色的食物。住的地方也是彩色的。所以日常生活也是彩色的.非洲哪些彩色的日常生活呢?生快速默读课文后归纳出了。课件展示: 师述:绘画、工艺品、音乐、舞蹈是彩色的,所以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四)总结风情感悟。
1、请同学们口头填空看看你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件)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所以课文以彩色的非洲为题表达作者对非洲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先总的概述 再分述 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
3、采用了许多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作者联想丰富。
(六)作业
1、推荐阅读:《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等。
2、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段话。要求写:彩色的家乡或彩色的校园。板书设计:
彩色的非洲
非洲是彩色的蓝天、骄阳
植物、动物
人们的日常生活 艺术 篇三:《彩色的非洲》观评课报告
2015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观评课研修组
研课报告
市县(区):潍坊青州
二、研课报告
篇四:彩色的非洲说课稿
彩色的非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彩色的非洲》,它是五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优美的语言文字,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异域文化的理解。
4、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感受非洲独特的风情与文化,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彩色的非洲》是一篇略读课文。关于略读教学,小语专家沈大安老师曾讲过,可以分三步走:初读知大意,再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根据这一方法及略读教学略教但不略学理念,我们的课堂主要围绕目标分两个板块来展开。第一板块便是“列提纲,理文脉”,扶放结合,引领学生将全文进行梳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达特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紧接着,进入第二板块“读悟结合,感受非洲风情”教学,主要让学生走进非洲彩色的植物世
界,从文字中细细品味,用作批注的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并能迁移运用,分小组自学自然景观、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风采等四方面的内容。
围绕以上要求,我们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激趣引入,走进神奇的非洲
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它的名字叫“非洲”。
教师投影出示非洲地图。通过交流对非洲已有的认识,引出课题《彩色的非洲》。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了解非洲这片神奇土地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学习作好情感与相关知识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非洲的多彩
1.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次,把句子读通顺;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从文中划出,并想一想,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个方面?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对非洲有一个总的印象——非洲真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让学生知道课文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句展开的,具体写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具体品味非洲的多彩
1.非洲是色彩斑斓的,是多姿多彩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丽!
请你仔细阅读课文,你觉得课文的哪一个部分最美?请你仔细研读,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非洲是彩色的? 2.交流: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段话写非洲的什么是彩色的?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对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朗读的段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的精妙,体会非洲各种不同的色彩。在品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色彩美的感受,对异域文化的欣赏。同时,通过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并背诵佳句,不断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非洲还有许多美丽神奇的植物呢!请看:教师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能想作者一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植物吗?指名学生说。
4、非洲,不仅是植物是彩色,还有„„也是彩色的,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非洲是彩色的?
简单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很升华,最后对课文形成自我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个性感悟非洲的多彩
非洲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他古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
老师这儿给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非洲的网站,建议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去逛逛,对非洲有更多的了解。
但同时,他更呼唤人们以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让我们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
[此设计的目的是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书、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个性感悟非洲的多彩,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 以上是我的说课,下面让我们走进阮老师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彩色的非洲》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分向往。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课前布置了学生充分朗读,自学生字词;课前还可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学时主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对神秘的非洲充满了向往,那种强悍而粗犷的美,神奇而热烈的美无一不展示着非洲的魅力。他们急于更多的探索非洲,尽快地了解非洲,课堂上,在学生了解了“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蓝天、骄阳、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这一基本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地提出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你从文中的那些词句感受到了非洲色彩斑斓的美?”学生们们通过汇报,入情入境的朗读,适当的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文本的解读既到位又合理。最后让学生总结从本课学习到的方法,了解课文的表达的顺序及其他一些写作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语言描述上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便于自己以后的写作。作业“学做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介绍你眼中的非洲”的布置,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本课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篇五:彩色的非洲.d说课稿方文静
《彩色的非洲》说课稿
旺草小学:方文婧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8课《彩色的非洲》,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一、说教材分析:
辽阔的非洲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读后让人大开眼界,十分向往。
二、说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如《桂林山水》《草原》等许多描写我国地域风情的美文佳作,对于作者写这类文章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印象,而对国外的异域风情却知知甚少,心中总是怀着一份神奇,和一份想往。
人们常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特别是现代小学生由于家电的普及,受生活中各种媒体的影响较大。各种静态的文
字、课本及教师的话语已满足不了他们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结合本课的内容,我选择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因为计算机能通过声、相、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使学生能够自主掌握新词,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词汇,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依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欣赏图片,从而渗透简单的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点:
1、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和领悟本文的表达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学难点:
感受非洲独特的风情与文化,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说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受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所限,对本文所描绘的非洲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感到陌生疏远。其次,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网络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法和学法采用利用网络环境辅助阅读课文教学,增强课文内容的直观性、情境性,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还让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并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感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位。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请你们跟着我一起走进一个奇异的世界----非洲。
二、播放视频,教师范读:
在本环节中,让学生观看有关非洲风景的配音朗读,使学生对非洲有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由于本文是阅读课文,所以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接读来扫清字词障碍。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走进文本,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意识。
四、展示交流,再读课文,完成练习:
究竟非洲的色彩斑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适当地做些笔记,然后把大屏幕上的空填写完整。让学生深切地体会非洲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表达特点。
五、图片欣赏:
1、课件播放图片,学生欣赏。教师相机渗透《环境保护法》。孩子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优美的环境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障。可是,我们身边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情的砍伐,适意的破坏。我们的地球妈妈在呻吟、在流泪??你们忍心看着这么美丽的环境里我们渐渐远去吗?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们身边做起,为我们的地球妈妈出一份力吧!
2、欣赏了非洲的植物世界,让我们去看看非洲的动物世界吧,学生欣赏,教师相机渗透安全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法》。
3、欣赏木雕,渗透《文物保护法》。
在本环节教学时,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以此来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达到积累的目的。布置作业,让学生当小导游向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彩色的非洲,这样不但加深了对非洲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对非洲的独特文化进行了宣传,使更多的人也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
五、总结全文
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所以本课我以“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为结束语,这样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认识,并在学生心中播下中非友谊的种子。
本节教学设计,虽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但由于工作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缺点与不足,还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彩色拼贴画》评课稿
《彩色拼贴画》评课稿
《彩色拼贴画》评课稿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周老师上的《彩色拼贴画》,这是一节精彩的美术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一.课前准备充分
在课前周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想象空间。课前拼贴了很多幅拼贴画,供学生欣赏。拼贴画,无论颜色、形状等都很美,该教师态度很认真,值得表扬。课前还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二.教学理念新颖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小学美术课已不再是老师拿着一只粉笔在黑板画什么,下面的学生就跟着画什么,美术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它与现实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周老师让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和同龄人作品,仔细观察是由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所拼成的,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拼贴。
三.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自育自学”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周老师在让学生明确指向重点——个人自学——讨论自学未解——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等过程中无不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坚持“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绘画方法时采用先让学生欣赏范画,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学习拼贴画的特点。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发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创造美德能力。
五.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遗憾,归纳如下:
一、在游戏导入环节拼成房子引出课题有点快,可以多让学生去讲。
二、在色彩游戏拼贴环节让学生贴两片小叶子感觉有点少,叶子过小,看不出效果,感觉要贴5片大叶子左右,这样会对比更加强烈。
三、在剪与撕有什么不同效果这个环节,学生觉得撕出来的作品太丑,然后老师就过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再问一下其他学生,或者自己可以说下撕纸速度更快,还可以出现不现的肌理效果,不能跟着否定。
四、教师示范这个环节,示范操作过快,布置作业时学生都不知如何下手。在示范剪纸这个步骤时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剪刀一定要注意安全。
五、展评学生作业时,可以多元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发挥好,没有调动学生的评,课堂就不生动了,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环节入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的评价画,才懂的如何欣赏画、如何创作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评价学生自己的画。
总之,周老师的这堂美术课,为我们如何上好手工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第四篇:彩色的翅膀讲学稿教师版
《彩色的翅膀》讲学稿
一年班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课题:《山中访友》
主备教师:赵殿福组长签字:授课时间:2012年 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
1、独立阅读课文,扫清文词障碍。
2.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空如洗:
发愣:
沉闷:
水落石出:
端详:
安居乐业:
3.区别下列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晃荡——端详——
反义词:
沉闷——特别——
公开——
4、介绍海南岛
同学们,在距海南省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便是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岛上遍布礁石,缺乏土壤,再加上它地处热带区,经常遭受风暴和台风袭击,因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但,在这里却常年驻守着我国的边防战士岛上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忠诚地履行着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咱第二故乡,我们定要把西沙建设成一座海上花园”
【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3、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出段落大意。
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便打住了”)讲作者由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陪同前往岛上,而小高则是刚从黑龙江探亲回来,带着一纸箱的小昆虫。
第二段:(从“傍晚”到“它们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讲作者参加“尝瓜会”和在会上听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第二天天亮,看到了一只小蝴蝶。
【合作探究】
1小高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明确:(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他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所以他在怀里紧紧地抱着。)
2、当小高告诉“我”纸箱中装的是小昆虫时,“我”为什么不相信?(因为一般战士探亲回家都带一些土特产,或自己的必需品,“我”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过这种东西的。所以“我”不相信。)
3、“我”为什么称这个晚会为“特别的晚会”?
①宝石岛上结了一个西瓜,还要开一个晚会来庆祝,这是很稀奇的事,所以“我”称这个晚会为“特别晚会”。
4、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什么?
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西瓜不平常的来历。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5、为什么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③因为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所以战士们尝瓜时,觉得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心田。
6、小高探亲为什么带回一纸箱昆虫的秘密了吗?
(让小昆虫为“海岛田”里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昆虫与瓜果蔬菜的关系,再一次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7、结尾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形象地写出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居乐业,也预示着战士们建设海岛将获得很大的成功。
结尾在文中点明题目,含蓄深刻地点明文章的中心。)
8、课文为什么要以“彩色的翅膀”为题?
课题有两层含义:
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总结全文】
《彩色翅膀》这篇阅读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小昆虫与种植植物的关系,更让我们看到一位海岛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改造海岛,保卫着海岛。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
【巩固拓展】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迎着朝阳(zhāo cháo)开花结果(jiē jiã)扇动翅膀(shān shàn)瓜秧拖蔓(màn wàn)播种希望(zhǒnɡ zhònɡ)傍晚时分(pánɡ bànɡ)气氛沉闷(mēn mân)轮流照看(kān kàn)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讯()陪()拖()撒()
迅()赔()施()撤()
四、填写量词。
一()瓜子 一()瓜秧 一()暴雨
一()样子 一()翅膀 一()甘泉
五、选词填空
当然 果然 居然 忽然
1.西瓜花妹授粉,()结不了瓜。
2.没想到小高大老远带回来的()是一箱昆虫。
3.经过人工传粉,小瓜()结了不少。
4.早晨,我()发现穿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
六、句子加工。
1.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内容梳理。
1.《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2.《彩色的翅膀》课文通过__________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__________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德。文中还巧妙地运用__________的叙述方法,交代了__________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的深情跃然纸上。
答案:
1、改造环境 丰富战士生活 丰富多彩 富于革命理想
2、宝石 小昆虫 热爱海岛 扎根海岛 建设海岛 插叙 西瓜
八、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①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②”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明白(迷惑)相信(怀疑)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填空。
“纸箱的秘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句子表面上赞扬__________,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探亲回来为什么带一箱小昆虫小昆虫是用来给植物传授花粉的。
4、(1)小昆虫
(2)小昆虫 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把海岛建设成美丽家园。
5、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上安居乐业,含蓄地反映了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资料】
爱国诗词名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 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 瑾)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清〃秋 瑾)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
第五篇:彩色的翅膀
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7个字。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能力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难点: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存疑
1、导入:同学们季老先生留学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母亲;驻扎在海岛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篇课文《彩色的翅膀》(师板书课题)看看课文是用哪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的。
2、指名读题。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
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二、检查预习、交流
1、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
2、交流如下问题: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预习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习感悟做好铺垫。)
三、探秘小岛
咱们中国有台湾岛,这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文章用了几句凝练的、极不起眼的文字描述了小岛艰苦的生存环境,但正是这几句从另一侧面烘托出边防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之心,足有给人一两拨千斤之感。因此,做足这几句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对领悟边防战士的爱国之举是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四、爱岛深情
(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
③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爱瓜即爱岛。
④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这一段话的细节描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以〈吃
〉为题,仿着写一段话。
⑤“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回应课题 再次读题。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作业:必做:做本课基训
选做:读书
板书设计: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
战 士 授粉
心系海岛 收获
建设海岛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教学时我首先从课题入手,在课题中质疑谁的翅膀是彩色的?让学生围绕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课文写的是“小高带一纸箱昆虫入岛给花粉授粉并同我参加了尝瓜会”的事。紧接着,又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垒出海岛田” “又被暴风雨袭击”“远离大陆”感受小岛生活的艰苦。最后,以问题“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战士建岛、爱岛的深情。
我抓住了文末极富内涵的句子“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进行品读感悟。这“朝阳”不正是海岛的未来吗?如一缕初升的太阳,绽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这情,这景很自然地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腾涌。我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练笔训练——“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同学们放飞思绪,一幅幅海岛新景在孩子们的笔端如灵泉般地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