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帮扶教案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执教教师:李娟
帮扶教师:王玲玲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果园里到处都是飘香的果实,香喷喷的桃子,引来了两只小猴子,我们去看看他被什么问题难住了?
教师出示课件:问小猴子让什么事难住了?(生答)
下面我们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桃子,帮他分一份吧。(生动手分一分)
生1:我先分整捆整捆的,先把40 根小棒分成两份,每份是20根。然后把剩下的两根在平均分成两份,这样两只小猴子就分的一样多了。师问: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
师讲解计算方法:小猴子按你们的方法平均分桃子,可高兴了,他们还要向聪明的你们来请教呢?这道题应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教教她好吗? 算式:42/2 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在小本子上计算吧。(个别指导)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板书不同的方法:
口算:40/2=20
2/2=21 20+1=21 方法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看看,除了口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笔算:
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我是从十位做起,十位上的4/2=2
再算个位上:2/2=1 所以42/2=21 还有不同的答案吗?还有不同的书写吗? 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次好吗?
先写48/2,然后计算十位的4/2=2,商2写在那一位上呢?为什么? 生:因为是用十位上的4来除以2,所以2是指两个十,应该写在十位上,那接着该怎么计算呢?2/2=1因为计算的是个位,就下在个位的下面。师:所以在做除法时,从那一位算起,商的位置应该怎么写呢?
生:做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算起,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就把商落到那一位的上面。
师说问题解决了,这两只小猴子对同学们相处的办法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方法分了桃子。下面我们再来帮风筝一个忙吧,如果你计算对了,风筝就能飞上高空,试试看吧!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是52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你会帮他们分吗?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52平均分成四分,应该怎样分,再怎样分?(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生:我是先把40平均分成四分,然后再把剩下的和原来余下的两根合起来一共12个,在平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三个。
师问: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请你们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吧。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么计算的,并选出代表发言。生:说一下分的过程。
这位小老师不光书写公正有序,还结合我们分的过程解释的非常清楚,真的很棒。观看大屏幕,看看他的分法和你的分法一样吗?演示分的过程。
师总结计算方法。观察竖式,都是现从那一位算起,每次除得的商怎么写,谁来总结一下计算的方法:
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就写在被除数的十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师说:你总结的真不错,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四:实践应用:
1、两只小猴子分完桃子高高兴兴回家了,可是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来帮他解决一下把,请看:第一题:火眼金睛便对错。
2、第二题。笔算。
五、小节: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篇:儿童帮扶教案
儿童帮扶教案
教学目标 :
.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2. 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3. 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
教学重点: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教学难点:为什么校内活动要守秩序。
教育过程:
一、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
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2.
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3.
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
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2)
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5)
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6)上下楼靠右行。
小结: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 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小结: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 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
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
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3.同桌互相说说: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板书:活动守秩序
4.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
二、什么是道路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
三、道路交通标志如何分类? 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又分为:
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第三篇:小班帮扶教案
小班搬扶教案:小瓶筒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各种颜色,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匹配。
2、练习“拧”的方法,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瓶筒(红、黄、绿三种颜色)
2、红豆、黄豆、绿豆若干,拧开的相对应的盖子。
3、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颜色。
1、请幼儿每人找一个喜欢的小瓶筒。观察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小瓶筒。
2、按颜色分组。让幼儿找出跟自己小瓶筒颜色一样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3、认知红、黄、绿三种颜色。
老师分别发布三种不同的口令,幼儿按老师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练习颜色匹配。
1、用一个豆豆初步练习颜色匹配。
教师摇一个豆豆的小瓶筒,玩小瓶筒唱歌的游戏
问题一:为什么老师的小瓶筒会唱歌,小朋友的不会?
(1)观察小豆豆的数量。
(2)观察小豆豆的颜色,提出颜色匹配的要求。
(3)幼儿操作。学习拧的方法。
(4)互相检查匹配情况。
(5)幼儿一起唱儿歌
2、用许多个豆豆练习颜色匹配,知道1个和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教师摇多个豆豆的饮料筒。
问题二:自己的小瓶筒跟老师小瓶筒声音为什么不一样?
(1)幼儿猜想声音不一样的原因
(2)验证并小结:一个豆豆和许多豆豆唱歌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进一步提出颜色匹配的要求。
(3)幼儿操作,练习拧的方法。
(4)互相检查匹配情况
3、找相同颜色的盖子匹配、拧上封口
问题三:怎样让小豆豆不跑出来?
(1)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
(2)教师演示给旺仔戴上一顶小帽子。
(3)幼儿操作,进一步练习按照颜色进行匹配。
(4)幼儿一起唱儿歌
三、玩会唱歌的小瓶筒,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
1、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小瓶筒唱出好听的歌。
2、幼儿自由尝试、探索小瓶筒的多种玩法。
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新玩法。如:摇、滚、拍、踢身体各部位等。个别或集体展示幼儿的玩法。
3、教师小结:我们的小瓶筒有好多的办法唱歌,现在让我们的旺仔一起唱歌吧!
教师和幼儿听着音乐有节奏的用不同方法做出各种动作并说儿歌。
四、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创新体验更多的玩法
第四篇:幼儿园帮扶教案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
折纸飞机
活动目标:
1.会观察折纸图示,在比较中自主学习折叠纸飞机。2.对折纸活动感兴趣,喜欢折纸玩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两张纸,两张折纸图示,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纸飞机)2.在看看老师的纸飞机是怎样变成的?(折的)3.那小朋友们想不想折一架和老师一样的纸飞机呢?(想)4.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折纸飞机。
二、出示折纸图示,自主学习折纸
1.师:这架飞机是用几张纸折成的?小朋友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呢?
2.教师为幼儿示范折纸飞机。3.教师指导幼儿。
4.把折的好的纸飞机给幼儿展示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取一个名字。4.带领幼儿把自己折好的纸飞机装饰一下。
三、户外场地,试飞飞机
比一比谁的飞机飞的最高。
课后反思:
在这节美术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手工课折纸飞机。在这节课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高,在孩子们各方面的表现来看还算比较成功的。
成功之处:
1.孩子在这节课中表现的很好,回答问题都很积极,都能够投入到活动中去。2.虽然孩子们的纸飞机折的不是很好,但都没有小朋友放弃还是坚持完成。不足之处: 1.导入不是很好,导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导入,孩子们会更感兴趣。2.在孩子们折纸飞机的过程中能看出孩子们对折纸这方面很生疏,以后我 在这方面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对孩子的动手方面有所帮助。
第五篇:帮扶四篇教案打印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 五 课 时
课题: 比较大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文第13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两(或两个以上)大数的大小
2.通过探索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多个(两个以上)大数的比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读出下面各数.32800
230008
1230080
3200000 要求: 1.题目用课件逐一出示;2.学生看数后,读数(每小题可请1.2位学生来读);3.课件出示每一题读法;4.全班对照数字,齐读一遍.二.讲授新课.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并回答问题.千
百
十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
0
0
0
0
0
0
0
0
0
0
0(1)读一读:400000读作四十万
4000000读坐四百万(2)回答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十万)百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百万)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示的大小一样吗?(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4)想一想:如果去掉数位顺序表,你能否一下看出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说:从数位的比较可以容易看出谁大谁小,一个是七位数,一个是六位数,七位数大雨六位数.这种想法很好,也很正确,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1)比一比
(2)700000和6000000 9999和111111 2.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紧接着出示: 6500000和5600000 问: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那么,又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6500000大雨5600000.问: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读数.根据数位顺序得出六百五十万大雨五百六十万.(两个数的最高位都在百万位,一个是6,一个是5,6个百万大雨5个百万.)引导探索:可是5600000中的第2个数字是6.而6500000的第2个数字是5,6比5大.我说5600000大雨6500000行不性?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判断,很容易说出理由.老师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概括出位数相同时,两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启发: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位数相同时,看最高位(学生可能会表达成”第一位”,教师要予以改正.)最高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最高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紧接着,教师再出示: 3306558和3380000 问:那个大,那个小?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等学生争取回答结果并说出比较方法后,老师再问,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应到学生概括出:最高位上数字相同,就看后一位数字,后一位又相同,就看再后一位的数字,这一数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反之亦反.3.教学例4 出示中国地图册挂图.(1)先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以下几个省的位置;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2)问:你去过这些省吗?看到了什么?给同学做个简单介绍.(学生知道什么就讲什么)(3)幻灯出示各地区特点的形象图片,教师先对这些文化名胜作简单介绍,然后再呈现各省的面积数.(4)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5)随意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如: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经过以上的基本题练习,学生根据位数多数字大,位数少的数字小,很容易得出结果.这时再要求学生用”>”号表示,得
1100000>454800 又如比较:西藏:1210000和新疆1660000.学生根据,位数相同,从最高我诶开始比较,也很容易得出结果.1210000<1660000(6)引导归纳大数的比较方法.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饿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看,哪为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7)同桌合作,强化练习.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省份中随意选取两个省份,比较它们的面积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1.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提出问题:根据面积大下,将这六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请排一排.(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七位数的有:1100000
1210000
1660000 六位数的有:454800
720000
485000 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先出现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三个七位数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提问学生回答比较方法,过程,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②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③然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最小的数.七位数:1660000>1210000>1100000 六位数:720000>485000>454800 正确排列: 1660000>1210000>1100000>720000>485000>45480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1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树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课文练习二的第1.2题.这两题是配合”比较大小”安排的练习题.第一题是联系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2题是联系比较死个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联系完成后,可以安排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及过程,看看哪一种方式简便,哪一种便于比较数的大小.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课时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一课时 课题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内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课文第64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几联系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揭示课题)
3、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4、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65 1、2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四课时 课题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教具媒体: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 40×()<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5 39)196
195 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