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屋建筑学调研小论文
组员:夏玉东(2012440618)王江芹(2012442868)
建筑名称:第一教学大楼 地点: 第一教学大楼左侧台阶
问题: 如图一 大厅入口台阶部分区段发生台面下沉,开裂,台阶歪斜。
原因分析:
① 地基回填不密实,随着地基的沉陷,造成台阶拉裂、脱开,随之下沉、歪斜。
② 台面破损未及
时修复,雨水渗入地基土,或台阶侧面地表排水不畅,致使地基土局部沉陷、变形,引起台阶下沉。
图一
③ 室外台阶垫层做法与主楼相比刚度反差较大,整体性较差,往往造成台阶拉裂;台阶与主楼二者的沉降不一,使台阶产生变形、裂缝;室外台阶与主楼室内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在温度应力作用下,阶表面产生拉裂。
重庆属于夏热冬冷区,加之一年四季降雨量较多,空气整年比较潮湿,地基很容易渗水,而且图片所示处长期积水,排水不畅。地基则特别容易沉陷、变形、引起台阶下沉、歪斜.解决方案:
① 强化土质选择、夯填击实等技术措施,以保证整个台阶坐落在强度均匀、牢固可靠的持力层上。
② 从构造上提高台阶的整体性。改变台阶采用砖砌垫层的传统做法,尽可能将混凝土垫层一次浇筑成形并配置防裂构造钢筋;台阶宜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刚性基础;台阶与主楼之间,可考虑做结构一体性刚性连接,也可考虑用缝彻底断开;台阶面层宜采取加防裂网、加微膨胀剂、设分隔缝等技术措施。
③ 使用期间若发现台阶破损、开裂或周围地表水排流不畅等现象时,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治,做返修处理,防止问题的继续蔓延、劣化。
图二
对于图一所示问题,可先将下沉处台阶和图一左上角经常积水处地基夯实,再如图二所示铺上碎石层,混凝土找平层,焊接钢筋网,再铺上一层混凝土,然后水泥砂浆预制块台阶。图一所示的裂缝,在修补最后用油膏(散水与外墙之间所用的油膏)嵌实,以防雨水从缝隙处渗入地基土,使地基土沉陷变形。
第二篇: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 屋 建 筑 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日 期:
目录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1.1.1 建筑物 1.1.2 构筑物
1.1.3 建筑三要素 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 1.2.2 民用建筑的分类 1.2.3 工业建筑的分类 2 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 2.1 生态建筑概述 2.1.1 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 2.1.2 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 2.2 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 2.2.1 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2.2.2 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 2.2.3 实例—青岛天人生态大厦
前言 本文论述了房屋建筑的内涵、功能、分类等,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当今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建造生态、节能及可 持续性的建筑进行了详尽论述。以一个具体的实例结尾并展望未来。正文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 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1/17 1.1.1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即直接 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例如:主宅、办公楼等。1.1.2 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 油罐等。1.1.3 建筑三要素(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① 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② 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 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③ 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 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 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 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2)建筑技术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 要因素。(3)建筑形象 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 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形象处 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 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2)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 用房、仓贮等。(3)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 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2/17 1.2.2 民用建筑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 ①居住建筑:如建筑、宿舍、公寓等; ②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 15 类之多。a 文教建筑;b 托幼建筑;c 医疗卫生建筑;d 观演性建筑;e 体育建筑;f 展览建筑;g 旅馆建筑;h 商业建筑;i 电信、广播电视建筑;j 交通建筑;k 行 政办公建筑;l 金融建筑;m 饮食建筑;n 园林建筑;o 纪念建筑。如图 1.图 1 居住建筑(左)公共建筑(右)
(2)按规模与数量分 ① 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 布面广的建筑,如建筑、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 厂等。② 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航空 港、站、博览馆、大型工厂等。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 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较 大。(3)按建筑层数分类 ① 建筑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 层为低层;4~6 层为多层;7~9 层为中高 层;10 层以上为高层。②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 24m 者为高层(不包括总高度超过 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③ 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m 时,不论建筑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3/17 ① 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作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② 砖(或石)结构建筑:指以砖或石材为承重墙柱和楼板的建筑。这种结构 便于就地取材,能节约钢材、水泥和降低造价,但抗害性能差,自重大。③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凝土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具有坚固耐久、防火和可塑性强等 优点,故应用较为广泛。④ 钢结构建筑:指以型钢等钢材作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钢结构力学性能 好,便于制作和安装,工期短,结构自重轻,适宜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中 采用。随着我国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发展,采用钢结构的趋势正在增长。⑤ 混合结构建筑: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作承重结构的建筑。如由砖墙、木楼板构成的砖木结构建筑;由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构成的砖混结构建 筑;由钢屋架和混凝土(或柱)构成的钢混结构建筑。其中砖混结构在大 量性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5)按建筑物等级划分 ① 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主要根据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作为基建投资和 建筑设计的依据分为四等,如表 1.表 1 按耐久性能划分等级 耐久等级 耐久年限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100 年以上 50~100 年 25~50 年 15 年以下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如纪念馆、博物馆、国家会堂等 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如城市火车站、宾馆、大型体育馆、大剧院等 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如文教、交通、居住建筑及厂房等 适用于简易建筑和临时性建筑
② 按耐火性能划分等级:决定与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们的耐火极限。分为:a 非燃烧体;b 燃烧体;c 难燃烧体。如表 2 表 2 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4/17(6)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 ① 承重墙结构:荷载通过墙体传给基础 ② 骨架结构:荷载由骨架传给基础 ③ 剪力墙结构:荷载通过抗水平剪切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④ 筒体结构:荷载由四周围合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传给基础 ⑤ 空间结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中屋盖采用的特种结构形式
图 2 高层建筑中加强房屋刚度的墙体和筒体示意
1.2.3 工业建筑的分类(1)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藏类建筑,运输 5/17 工具用房,其它。(2)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2 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 2.1 生态建筑概述 2.1.1 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 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预防虫蛇猛兽的袭击,住住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 原始社会的“穴居”(图3)和“巢居”(图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居住
图3 适合黄土地带的穴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考古发掘证明,图4 适合沼泽地带的巢居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史插图)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生产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 两种: 一种足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 面房屋(图5):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地区的 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6/17 图5 西安半坡遗址2号大房子(网络资源)人类的房屋模式,不仅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 技术进步的影响。到了近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建筑的舒适度也不断提 高:从老少同居一室到隔代分室;从食寝合一到食寝分离;从起居不分到起居分 离:到关注室内的卫生、日照、通风、选用绿色环保材料等。但目前建筑建筑在 提高舒适性的同时,很多大面积、大能耗的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与国内资 源短缺的实际相背离,因此提高建筑舒适性应该在提高面积利用率和节能环保上 多下工夫。进入新世纪,生态建筑的功能划分要更加明晰,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把各 种生态能源同建筑结合起来,把几千年来人类居住、遮风挡雨、避寒暑的简单场 所,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能源、自我循环式的新型建筑,这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2.1.2 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
图6 流水别墅—住宅与环境相协调的典范之作
生态建筑又可以称作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 是 7/17 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 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空间设计是指在遵 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下,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美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对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组织,创造一种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环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 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要素,也涉及到建筑周 边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图6)2.1.3 生态建筑的特征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室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 来越长,居住空间的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一趋势下,生态环 境艺术设计也更多的涌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当中. 例如建筑本身的选材、建筑庭院、室内、阳台和屋顶花园的设计等。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在改善环境质量、空间感觉、视觉审美及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愿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7)。因此,随着人们对生态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生态建筑的建设应该具有以下 特征:(1)健康 生态住宅也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 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①叠水景墙 ③玻璃平台 ⑤ 叠水 ⑦木平台 ⑨木拱桥 ⒀木坐凳 ⒂块石汀步 ⒄净手钵 ②休闲桌椅 ④小木桥 ⑥叠水汀步 ⑧白沙石 ⑩汀步 ⒁花坛 ⒃大理石铺底 ⒅石灯笼
⑾休闲木平台⑿休闲桌椅
⒆特色植物组景
图7 体现休闲功能的屋顶花园设计(网络资源)生态建筑空间环境首先要因地制宜的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如适宜的温度、湿 度以满足人体本身的需要。此外,生态建筑建设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充 8/17 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具体设计上,要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 补充与融合。另外在心理方面,生态建筑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 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的要求。(2)高效 高效是生态建筑的核心内容。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传统的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 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艺 术设计正是要转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图8 装饰造型体现严谨的科技美感
(3)美观 美观是生态建筑不可或缺的灵魂。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不仅体现在能 量、物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社会文 化相融合等。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生态建筑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可套用的 模式,它是诸多专业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设计成果。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尊重建 筑材料固有的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美学特征,从不矫揉造作.有时体现出精 确严谨的科技美,有时又能体现出纯朴自然的生态美(图8)。2.2 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 2.2.1 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中国对绿色建筑的探索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当初的空白到如今已制定了 9/17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可谓发展迅速。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 院长秦佑国分析指出,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绿色建筑设 计必须做到三条:首先,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技术;其次,要兼顾全局利益与 局部利益,重要的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再次,关注普通建筑而非高标准和高技 术的“示范”,并选择被动式的技术,适合实际需求。针对中国国情,他提出出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第一,节约土地要考虑“生态足迹(foot print)”和土地生态价值。普遍 意义上的土地节约只是面积上的,现在的概念应该考虑到“生态足迹(foot print)”和土地的生态价值。减少foot print即减少人均占用资源的总量,这与 国家在2006年6月1日提出的“70%的住宅建筑在90平米以下”的标准有着相似的 意义。应该提倡通过土地利用,尤其是对荒地,劣地,废弃土地的开发利用,提 高土地的生态价值,而不是“建设性破坏”。第二,能源问题。首先是大力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解决能源问题 应该从能源结构上入手。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还是要以燃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 必须慎用,“煤改电” “煤改气”应该慎行,还应该开发新的能源:太阳能、地热 能等等。第三,采用新的采暖设备技术(如电采暖)应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相结 合。围护结构是耗能的主体,在应用新的技术设备时,充分考虑到外维护结构的 材料和设计,才能真正达到节能效果。第四,建筑寿命问题。建筑寿命不仅仅是牢固,更需要有前瞻性、适应性,适合未来发展,这主要在设计中体现。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建筑往往还未达到 其使用寿命即被拆除重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五,二次装修问题。许多业主习惯把刚建好的新房重新装修,这样造成了 材料上、资金上浪费,甚至在建筑安全上也埋下巨大隐患。第六,绿色建材问题。粘土砖以其就地取材的便利和价格的便宜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中国有限的土地面积,已被国家限制使用。木材本来使一种很好的绿色建 材,由于滥砍滥伐使我国森林资源难以为继,并且造成生态破坏,所以被限制使 用。类比之下,加拿大和北欧等以木材建筑为主的国家,他们的木材已形成了投 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可以大量使用。混凝土材料在中国的国情下还不得不大量的
10/17 使用,但其并不是绿色建材,损毁和拆除后难以再利用和自然降解。四川地震后 堆积如山的破碎混凝土成了建筑垃圾,其处理和再利用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2.2.2 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 一般来讲, 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 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 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 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其中, 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 包括节约土地, 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 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 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 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 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 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 计为着眼点, 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注重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与遮阴, 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 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 跨度轻型结构, 水的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 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 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 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 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当前生态建 筑的建设的技术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建筑主体节能技术 在生态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地域环 境、地形地貌、建筑布局、朝向方位等因素。建筑主体节能要求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降低建 筑的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 外,应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如利用自然通 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等。(2)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生态建筑应尽可能实现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含理利用,并 且要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 污染型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系统中的利用率,尽可能降低建筑的 11/17 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常规能源的优化利用环 在当前国家能源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生态建筑的地理位置、规模密度、周边环境状况等具体信息,设计制定生态建筑空间中各设备系统的能源供应方 案,优化组合建筑中的能源设备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在北方生态 建筑规模密度适宜的地区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大型采暖方式,在有合适 的地温热源可以利用的地区,可考虑采用热泵等采暖力式等。(4)水的循环利用与综合处理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 娱乐景观用水.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对滨海地区的生态建筑建设应积极研发合理的 海水利用方案,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5)材料与资源的有效使用 生态建筑建设应选择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少,且能持久利 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主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现材料的可重复使用、可循 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应尽量避免选择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建筑 材料。在经济条件允许、科学技术成熟的地区可合理的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污染,提高生态建筑空间环境的科技性能。
图9 青岛天人生态大厦
2.2.3 实例—青岛天人生态大厦(体现生态和循环理念的资源利用和节能建筑 集成技术)生态建筑遵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以减少因建筑物的建造而对大自然产生 伤害、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空间为出发点。它将建筑看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通 12/17 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内部有秩序地循环 和转换利用。青岛天人生态大厦是按照国际生态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座具有示 范意义的实用型生态建筑!(图9)它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它融入了光伏发电、光导管、风 力发电、生物质能回收利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生态核、热压通 风、太阳能集热、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面遮阳以及外墙保温等十多项新技术 新工艺。它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所倡导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所 有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国外生态建筑标准。是多项循环再生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 技术、节能降耗技术与建筑设计集成的智慧结晶!(1)绿色建材 按照就地取材、减少环境影响的原则,大厦建筑材料采用了多种生态建材 和可回渗地面等新技术。生态大厦建设所需的建材,在距施工现场500公里以 内生产的占建材总重量60%以上;可再循环材料占所用建材总重量10%以上;可 再利用建筑材料使用率大于5%。(2)灵活装修 生态大厦的装修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减少了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充 分体现了“减量化”的原则。办公家具与生态大厦整体风格浑然一致,造型简 洁,具有多功能、可组合、可回用的特点,体现了“再利用”的原则。(3)中水回用 为了实现生态大厦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设计中采用了“自 然 循 环 方 式 中 水 处 理 系 统 ”专利技术。自 然 循 环 方 式 中 水 处 理 系 统 ”是 模 仿 土 壤 和 “ 水 田 对 污 水 的 净 化 机 理,依 靠 微 生 物 对 污 水 进 行 净 化 ,采 用 生 物 炭、木 炭、石 灰 石 等 自 然 材 料 作 为 填 埋 过 滤 净 化 材 料 ,并 通 过 科 学 合 理 的 工 艺 组 合 , 使 生 物 净 化 功 能 达 到 最 佳 效 果。再生水可用作灌溉植被、冲厕、洗 车以及景观用水;使 用 多 年 后 的 材 料 可 以 返 回 土 地 作 为 肥 料(图 10)。13/17 图 10 通过人工湿地净化污水
(4)天然采光 生 态 大 厦 在 室 内 照 明 中 采 用 了 健康、环保、无能耗的光 导 管 绿色照明 技术。它主要由采光罩、光导管和漫射器三部分组成。其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 效采集室外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 射器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室内(图 11)。
图 11 天然采光
(5)自然通风 过渡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加热风道内的空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约 可提高1倍。初步运行效果表明,在保证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前提下,14/17 在夏秋季节春夏季节各缩短空调运行时间近1个月,全年约可减少空调运行时 间2个月。(6)风力发电 在生态大厦的外立面和屋顶设有50kW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屋顶还设有3 台5kW风力发电机。它们所发出的直流电可通过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满足大 厦日常用电的需要。由太阳能电池阵列、风力发电机、智能管理系统、并网逆 变器和交流配电柜组成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太阳能、风能与建筑一体化(图12)
图12 风力发电
(7)生物智能 在生态大厦内部,设计了一套生物质能回收装置,它采用了先进的全混式 联合消化工艺、柔性双膜气柜等专利技术。在对固体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备 餐间的有机垃圾经粉碎装置粉碎,与粪污一起输送到 CSTR 反应器。在 CSTR 内部设有中心搅拌和加温装置,它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热源,通过高效微 生物产生的沼气,被收集储存到一座干式柔性气柜中。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供地下室沼气灯照明使用;沼渣沼液则用作室外绿化的肥料,变废为宝,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再利用再循环的目的(图 13)!15/17 图 13 天人生态大厦沼气工程
(8)屋顶花园,垂直绿化 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生态 大厦在设计中借助垂直绿化(图13)、屋顶花园(图14)作为过渡,把室内的 生态中庭与室外的自然环境相互连通;循环往复的潺潺水流将室内外水景连成 一脉,充分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融、生态补偿的理念。
图13 垂直绿化 16/17 图14 屋顶绿化
生态大厦在有限的空间尺度和投资范围内,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提高了建 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创造出了一个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天人和谐的工作环境。它从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视角,用科技和建筑的“语 言”对建筑的生态节能可持续理念做了独到的诠释。展望未来:循环经济理念与建筑技术的融合,将会催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美好的生活。建筑将被赋予“生命与活力”,它将从大自 然的阳光、雨露和微风的滋润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自身的再生循环实现 高效利用与生态平衡。建筑将不再是桎梏人们的“水泥森林”,而成为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诺亚方舟”„„ 17/17 1
第三篇: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屋建筑学论文——浅谈学校教学楼建筑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他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筑设计、建筑物的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构成系统。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房屋建筑有了一定了解。首先学习了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其中包括了建筑平面、建筑剖面、建筑物体型、建筑物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存在组合关系。再学习了建筑的构造,系统的了解建筑的各个构造是如何做成的,还有具体有什么作用等等。通过这一期的学习,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校的教学楼有许多栋,前四栋由中间一个教学大厅连接行成并联式组合,每一层楼由外走廊连接相通,使其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下有相互连接,方便了同学们在下课后需要到另外一栋教学楼教室上课。而且还有一个直跑多跑楼梯,直接从大厅连接上三楼。
建筑的立面设计着重于建筑物的各个立面以及其外表面上所有的构件,例如门窗、雨棚、暴露的梁、柱等等的形式、比例关系和表面的装饰效果。A、B、C、D栋教学楼是在立面上都很相似,主体都由一个矩形组成,在顶层有一定的造型。从立面可以看见对折楼梯,为建筑增添了一点特点。而且在教学大厅的正前方有四根很大的柱子,从一层到四层,用圆柱体点缀了外观,使教学楼不全部是矩形那么单调。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类型的特征,也符合建筑所选用的结构体系的特点及技术要求。但是这四栋教学楼出了局部有点不一样,其他的给人感觉就是一样,缺少变化。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在外形和颜色方面也很相似,没有什么特色。虽然是符合教育的严肃、严谨的特点,但是却给人呆板的感觉。应该在立面设计时既遵循教育严谨、严肃的特征又同时多加入一些另外的元素,例如其他形状或者色彩的运用,使立面看上去活泼一点,更加具有特色。
建筑物的平面设计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在根据其使用部分进行功能分区时,最重要的是根据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布置同时还考虑其他因素,例如采光、布管等。我校的教学楼的平面根据其功能不同、楼层不同,随之发生变化。四栋教学楼的一楼、二楼大多数是多功能教室,开间和进深度都比较大。其他的楼层的教室随其功能的不同,有的教室比较大也有的教室小。在教室中间还设有教员休息室供老师上课后休息。在教学楼中会根据距离布置了卫生间。这些房间的布置都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设置的。因为教学楼的走廊大多数都是采用内廊,除了A栋教学楼的有一点是外廊,所以教室大多数是采用的单面采光。教室的窗户都开得比较大,在另一侧有的开了高窗。教学楼的顶层没有用坡屋顶,所以顶层有女儿墙并且做了防水层。
建筑物的每一部分的高度是该部分的使用高度、结果高度和有关设备所占用的高度总和。由于教学楼和一般的住宅不同,住宅的层高一般为2800mm。教学楼因为要采光好、通风好而且有的教室还要使用一些教学设备需要占一定的空间,所以教学楼的层高比住宅的层高要高。在剖面上,我校的建筑物采用的是分段式组合。A栋的一边比其他的教学楼都要低一些。
在教学楼中可以看见一些管道,有些是给排水管道还有些是消防管道和排水管道。这些管道一般都设置在不是很明显的地方,一般是靠墙边并用凸出来的墙体做掩饰。每层楼中还设有灭火器和消火栓,走道中间的门也是使用的防火门。我校教学楼每间教室的开窗都比较大,而且走廊被楼梯所在的地方格个一小段,这样增加了教室的采光和通风,使教室更加舒适明亮。符合现在节能的要求。不过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不好,例如在一段分隔的地方,地砖的颜色搭配不好,本来有一台阶的地方因为地砖的颜色原因,在光线不好时不易看清楚,容易使人摔跤。
学习了房屋建筑学这门学科,使我更加详细的了解了建筑。懂得一个建筑是要考虑很多因素才能建成的。一个好的建筑不仅要外形美观而且要节能适用,细节方面也要处理得很好,例如采光、通风、消防等。这样的建筑才会让人住得舒适,用的放心。
第四篇: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屋建筑质量控制
——《房屋建筑学》论文
建筑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随着人来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不断的发展着。建筑作为名词是指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它是人类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结构技术手段与物质生产资料,在科学规律与美观艺术的指导下,通过对空间的组织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生产环境。建筑设计和其他设计一样,它是有目的的建造建筑物的活动,是建造活动前的必然环节。它是空间环境的构建过程的前提,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必须协调好人、环境和建筑的关系。
当然作为建筑要以实用为准,艺术及观赏价值为辅,那么建筑的质量就尤其的重要,房屋的质量是决定住宅安全性能的关键核心,是住宅建设的最重要的部分。在现在这个山寨版流行的中国,我们不难知道,建个大桥,剪彩时刚防水桥就塌了,还有郑州的几座天桥在施工完就不行啦,这都是严重的质量问题惹的祸。可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人以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用建筑质量控制的特点,进而探讨了质量控制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质量控制的方法。
控制阶段方法特点施工是形成民用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房屋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
5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质量控制的特点由于房屋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
一、质量要求不
一、施工方法不
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容易产生质量变异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易产生判断错误项目施工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二、质量控制阶段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施工准备的范围:(1)全场施工准备;(2)单位工程施工准备;
(3)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准备;(4)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即在将建项目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准备;(5)项目开工后的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的内容:(1)技术准备;(2)物资准备;(3)组织准备;
(4)施工现场准备。
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日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
保护有措施;行使质量监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
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组织通电、试水;(2)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3)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4)组织竣工验收。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及必要的试验等。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6)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7)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①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②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③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能掩盖。④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需复工时,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⑤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⑥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
护措施是否可靠。
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量法和试验法三种。①观察法。其手段可归纳如下: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例如墙纸裱糊质量应是纸面无斑痕、空鼓、气泡、折皱;每一墙面纸的颜色、花纹一致;斜视无胶痕,纹理无压平;对缝无离缝、搭缝、张嘴;对缝处图案、花纹完整;裁纸的一边不能对缝,只能搭接。墙纸只能在阴角处搭接,仰角应采用包角等。又如,清水墙面是否洁净,喷涂是否密实和颜色是否均匀,内墙抹灰大面及口角是否平直,地面是否光洁平整,油漆成活表面观感,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工人操作是否正确等,均是通过目测检查、评价。②测量法。就是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发展。
第五篇:房屋建筑学
建筑设计原理:研究一般房屋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包括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体型组合与立面设计及总平面布置等。
建筑构造设计:研究一般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1、建筑群体布置的特征:四合院、中轴线
2、建筑平面特征:面宽、面阔或开间;进深
3、建筑结构特征:木构架、墙倒屋不塌
4、建筑外形特征:屋顶、屋身、台基
5、建筑装饰和色彩特征:梁枋、斗栱、檩椽等
6、设计特征:标准化-灵活性,主次分明-整体性
7、理论著作:《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园冶》
建筑三要素:
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建筑功能(主导): 影院建筑——视线、声音 第二:建筑技术(手段):
材料、结构、施工、设备(包括水暖电、消防等)第三:建筑形象(精神):
体型、色彩、质感、空间(视觉)
建筑工程设计: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工作 1)
建筑设计(含总图设计):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个方面,一般是由建筑师来完成。(工业建筑项目由工艺设计专业做主导)
2)
结构设计(含地质勘测设计):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一般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
3)
设备设计: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设计,由有关的设备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来完成。
建筑设计要求: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正确选用建筑材料,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房屋设计的使用要求和技术措施,要和相应的造价、建筑标准统一起来。
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建筑物是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它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虑建筑物所赋予人们精神上的感受。
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单体建筑是总体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单体建筑应符合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建筑物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设计的依据
1.使用功能(人体工程学)
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度 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 2 场地条件 : 气候
地形
地震
地质
水文
气
象
日照标准: 满足日照方面起码卫生要求的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须满足冬季每日一定时间日照的要求,这与建筑的性质与使用对象有关。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对不同建筑的日照做出如下规定:
(1)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h。
(2)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房间,中小学教学楼及其他南向的普通教室应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2h。
(3)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做获得冬至日
满窗日照不少于3h
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应有不小于 1/2 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日照阴影线之外。
中小学教学楼长边相对的两排教室之间、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25 米
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必需日照量(即日照标准)而保持的一定距离称为日照间距。建筑通风
炎热地区夏季需要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潮湿地区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从使室内空气干燥,而寒冷地区则存在冬季防风、防寒的要求。
自然通风是借助于风压或热压的作用使空气流动,并获得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其中风压往往是主要风源。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投影方式、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如房屋、道路等)通过测量绘制而成的。
比例尺 地形图比例尺的是图上一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一段实际长度的比值 等高线
地面上高程相等地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用以表达地貌的形状。
等高距和等高线间距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间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高程
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如青岛平均海平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或海拔。相对高程:采用任意假定水准面为基准面确定地面点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地震震级:
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级,用以表示地震强度的大小。
里氏震级共分十个等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地震烈度:
表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对地表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共分十二度。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指某一地区一百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是当地地震设防的主要依据。基本烈度在七度以下地区,一般不采取防震措施。七度及其以上地区,须依据规范要求进行防震设计。九度以上地区不宜建设。
小结1
1、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建筑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
2、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构成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建筑物按照它的使用性质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规模和数量大小分为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按层数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建筑按耐火等级分类分为四级,分级确定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而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同样分为四级,分级的依据是主体结构确定的耐久年限。
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模数、基本模数、导出模数、模数数列以及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
5、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体所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由建筑师完成,建筑工种是龙头,常常处于主导地位。
6、建筑设计是有一定程序和要求的工作,因此设计工作必须按照其设计程序和设计要求做好设计的全过程工作,对收集资料、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几个阶段,应根据工程规模大小,难易而定。
7、建筑设计的依据是做好建筑设计的关键,是满足使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又是创造出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合理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基础,这些依据主要有使用功能和自然条件两方面的因素。
小结2 1.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包括房间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两部分。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平面组成均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2.主要使用房间设计涉及到房间面积、形状、尺寸、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及疏散等问题,同时,还应符合建筑
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并保证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等。
3.辅助使用房间也是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与主要使用房间是基本相同的。但是这类房间设备管线较多,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房间的布置和与其他房间的位置关系。
4.建筑物内部各房间之间以及室内外之间均要通过交通联系部分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交通联系部分在满足疏散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应具有足够的尺寸、流线简捷、明确,有明显的导向性、有足够的高度和舒适感。
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需求是首要的原则,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
6.民用建筑平面组合常用的方式有走道式,套间式与大厅式、单元式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新的形式将会层出不穷,因此,在学习中应不断的总结和提高。7.建筑组合设计必须密切结合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单体建筑都将建造在一个特定的建筑地段上,基地环境、大小、形状、地形起伏变化、气象、道路及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制约建筑组合设计的重要因素。
小结3 1.建筑构造是研究组成建筑的各种构、配件的组合原理及构造方法的学科,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建筑构造的目的,在于设计建筑时,能综合各种因素,正确地选用建筑材料,提出符合坚固、经济、合理的最佳构造方案,从而提高建筑物抵御外界各种影响的能力,保证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2、一座建筑物主要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及地坪、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六大部分所组成。它们各处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一座建筑建成后,它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能,经受着各种因素的检验。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物质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
3、为使建筑物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注意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坚固、安全,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考虑建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以及美观要求等构造设计的原则。
小结4 1.墙和基础是建筑物重要的承重结构,设计中需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结构要求。同时墙体也是建筑物重要的围护结构,设计中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热工要求。砖墙和砌块墙都是块材墙,都是由砌块和胶结材料组成。2.隔墙是非承重墙,有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和板材隔墙。轻骨架隔墙多与室内装修相结合;块材隔墙属于重质隔墙,一般要求在结构上考虑支承关系;板材隔墙施工安装方便,可结合墙体热工要求预制加工。
3.墙面装修分外墙装修和内墙装修。大量性民用建筑的墙面装修可分为抹灰类、涂料类、铺贴类和裱糊类,其中裱糊类墙面装修适用于内墙面。墙面装修的构造层次主要由基层和饰面层两大部分组成,基层要保证饰面材料附着牢固,同时对于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场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饰面层应保证房屋的美观、清洁和使用要求。
4.基础与地基是不同的概念。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按形式分类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式基础和联合基础;按材料和传力情况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地基状况、地下水及冻土深度、相邻基础的位置以及设备布置等各方面因素有关。
5.地下室经常受到下渗地表水、土壤中的潮气和地下水的侵蚀,应妥善处理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构造。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无滞水可能时,地下室一般只做防潮处理。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对地下室必须采取防水处理。根据防水材料的不同,地下室防水可以采用沥青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弹性材料防水等。
小结5
1、楼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部件,由梯段、平台和栏杆所构成。常见的楼梯平面形式有直跑梯、双跑梯、多跑梯、交叉梯、剪刀梯等。
2、楼梯段和平台的宽度应按人流股数确定,且应保证人流和货物的顺利通行。梯段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层高确定其坡度。
3、楼梯的通行净高在平台部位应大于2米;在梯段部位应大于2.2米。在平台下设出入口,当净高不足2米时,可采用长短跑或利用室内外地面高差等办法予以解决。
4、中、小型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可分为梁承式、墙承式和墙悬臂式几种。梁承式梯段又分为梁板式梯段和板式梯段。
5、室外台阶与坡道其平面布置形式有单面踏步式、三面踏步式、坡道式和踏步、坡道结合式之分。构造方式又依其所采用材料而异。
6、电梯是高层建筑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机房、电梯井道、地坑及运载设备等部分构成。
小结6
1.楼、地层是水平方向分隔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楼板层主要由面层、楼板、顶棚三部分组成,楼板层的设计应满
足建筑的使用、结构、施工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2.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其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常用的板型有平板、槽形板、空心板。为加强楼板的整体性、应注意楼板的细部构造。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肋梁楼板、井式楼板和无梁楼板。装配整体式楼板有密肋填充块楼板和叠合式楼板。3.地坪层由面层、垫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
4.阳台、雨蓬也是水平方向的构件、阳台应满足安全坚固、实用、美观的要求。中间阳台的结构布置可采用挑梁搭板或悬挑阳台板的方式。阳台栏杆按其形式可分为实心栏杆、空花栏杆和组合式栏杆。雨蓬常采用梁悬挑板式。5.楼地面按其材料和做法可分为四大类,即整体地面、块料地面、塑料地面和木地面。6.顶棚分为直接式顶棚和吊顶棚。吊顶棚将在第九章中讲解。
小结7
1、屋顶按外形分为坡屋顶、平屋顶和其它形式的屋顶。坡屋顶的坡度一般大于10%,平屋顶的坡度小于5%。其它形式的屋顶则外形多样,坡度随外形变化。屋顶按屋面防水材料分为柔性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瓦屋面四类。
2、屋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防水、保温隔热,坚固耐久,造型美观等问题。
3、屋顶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屋面排水坡度的大小和坡度形成的方法;选择排水方式和屋顶剖面轮郭线;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控制在12~15米以内。每根雨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其间距控制在30米以内。矩形天沟净宽不小于200毫米,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毫米,天沟纵向坡度取0.5 ~1%。
4、卷材防水屋面下面须作找平层,上面应作保护层,上人屋面用地面作保护层。保温层铺在防水层之下时须在其下加隔汽层,铺在防水层之上时则不加,但必须选用不透水的保温材料。卷材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是防水的薄弱部位,包括泛水、天沟、雨水口、檐口、变形缝等。
5、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主要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了防止开裂,应在防水层中加钢筋网片,设置分格缝,在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加铺隔离层。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坡度的转折处、泛水与立墙的交接处。分格缝之间的中离不应超过6米。泛水、分格缝、变形缝、檐口、雨水口等细部的构造须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6、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要点类同于卷材防水屋面。
7、瓦屋面的承重结构有屋架搁檩、山墙搁檩、梁架搁檩三种形式。平瓦屋面基层有冷摊瓦作法、木望板作法、挂瓦板作法。小青瓦屋面板可用望板、望砖、苇箔、椽子等。风速大的地区宜用灰泥粘贴小青瓦,炎热地区可用双层小青瓦开成通风层。瓦屋面的屋脊、檐口、天沟等部位应作好细部构造处理。
8、吊顶棚由木质或金属龙骨组成基层,用抹灰、木质板材、矿物板材、金属板材等做面层。主龙骨间距和吊点间距控制在1~1.2米左右,次龙骨间距控制在0.4 ~0.6米。
9、采用导热系数不大于0.25的材料作保温层。平屋顶的保温层铺于结构层上,坡屋顶的保温层可铺在瓦材下面或吊顶棚上面。屋顶隔热降温的主要方法有:架空间层通风、蓄水降温、屋面种植、反射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