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语典故之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3:0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成语典故之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成语典故之乡教案》。

第一篇:走进成语典故之乡教案

走进成语典故之乡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罗屯镇新店中学

付小文

河北省的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邯郸灿烂的文化和不朽的文明,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因此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我特意在网上浏览了位于赵苑公园内成语典故苑,细细品位了一下成语的魅力,经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决定将本课题目定为《走进成语典故之乡》,让学生在收集成语和将成语分类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邯郸成语的实质内涵,了解成语故事中蕴涵的丰富的邯郸文化和邯郸人文精神,从而能正确地运用成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成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成语是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艳丽奇葩,通过学成语让学生深入了解邯郸文化,从而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的精神。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2)让学生通过学成语学习课外知识。

(3)让学生将文字资料变成有趣的活动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形式

竞赛、讲故事、表演、猜谜、手抄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由组成四小组。

2、让学生自主定好本组收集材料的范围。

3、让学生自主商量好本组活动的形式。

4、让学生自主定好计划,做好组员分工合作的安排。

活动指导

第一阶段:(指导拟计划、人员安排)

1、老师指导每组学生推荐出一个组长。

2、老师指导各组长指挥组员商讨定好作展示的主持人和作展示的人员名单,并定好展示的内容和安排好每个组员收集资料的任务。

3、各组定好出手抄报的人员名单和数量,老师确定上交手抄报的日期,指导组长督促组员完成任务。

第二阶段:(指导整理材料和选择展示形式)

1、老师指导各组长指挥组员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

2、各小组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班内汇报、展示。

3、总结延伸。

导入:请大家看一看阅览室怎么样? 生1:阅览室充满了书香的气息 生2:阅览室内很安静

生3:阅览室的图书摆放非常整齐 生4:阅览室的图书非常的多 生5:阅览室是个优美的地方

6: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迫不及待的想翻开一本书去阅读 生7:阅览室的墙壁上都贴着许多名人名言 师:恩 你真善于观察

师:同学们,我们的阅览室里有很多的图书,同学们每周都能来这里上阅读课,大家喜欢在这里读书吗? 生:喜欢

师:你都读过哪些书?是怎么读的有什么收获呢?

请你说 生1:我读过寓言故事 我一边读一边想,明白了很多道理

生2:我读过历史故事 我一边读一边想象故事情节 我懂得了许多历史

生3:我读过十万个为什么,我一边读一边看图 一边想 我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 生4:我读过成语故事 我一边读一边记成语的意思 我知道了许多成语 师:好 同学们 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到了一位好朋友

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的名字叫

成语故事——齐说

我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成语故事 大家想听吗

生:想

(师讲故事)井底之蛙

师:大家还想不想知道更多的成语故事呢? 生:想

师:今天让我们走进成语乐园去领略成语的魅力,我们河北省的邯郸被称为成语典故之乡,出自邯郸的成语就有1500多条,像邯郸学步完璧归赵等等,你还知道哪些跟邯郸有关的成语呢,谁愿意来说一说?来,请你来说

生1:负荆请罪

亡羊补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师:恩 一下子能说出这么多 你知道的真多

生2:惊弓之鸟 一字千金 生3:顶天立地 师:好

你说吧

生4:纸上谈兵 三寸之舌 生5:似是而非

师:恩 声音真洪亮

生6:指鹿为马 生7:毛遂自荐 生8:掩耳盗铃

生9:南辕北辙

顶天立地 掩耳盗铃 师:恩 大家的知识可真丰富呀

今天 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成语故事 狐假虎威)首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边听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师读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谁来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你说

生1:一只老虎抓住一只狐狸 想吃掉它 狐狸骗老虎说他是天地派来的百兽之王老虎不信和狐狸到森林里走了一趟 野兽们看见他们纷纷逃命

老虎以为狐狸真的很威风却不知道百兽们害怕的不是狐狸 而是自己

师:说的真好 你真是一个会听课的好孩子这么快就明白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现在请你在故事当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请你来吧

生1:狡猾的狐狸眼睛一眨 想出了一个脱身之计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狐狸的狡猾

师:恩 说的真好

我们来看这句

狐狸的眼睛一眨 就想出了一个脱身之计 可见这只狐狸非常的狡猾 老师也想来读读这句话大家想不想听听

生:想 师读这句话

师:谁还想读一读 生读

师:恩 不错 很有感情了

谁能读的比他还好

请你来试试 生读

师:恩 读的真有感情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这么多同学都想来读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恩 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读

师:读的真好 这真是一只狡猾的小狐狸

我们再来看看故事中还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 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1:老虎憨厚的对狐狸说 小兄弟 你真的好威武啊 师:恩 谁还愿意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2读

师:恩谁还愿意在读一读

生3读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老虎的什么特点 谁来说一说 生1:读出了老虎的憨厚

和老虎的笨和傻

师:这只老虎又憨厚又愚蠢 明明小狐狸骗了它

它还不知道

以为狐狸就是真正的百兽之王

还憨厚的夸奖狐狸说小兄弟你真的好威武啊

看了这只老虎又憨厚又愚蠢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有感情的读一读 要读出老虎的憨厚和愚蠢来 生1读

师:哦 比较有感情了 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生2读

师:读的真棒 这真是一只又憨厚又愚蠢的老虎

谁还想来读一读

这么多同学都愿意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不好

生:好 生齐读

师:好了 在这个故事当中 还有一些好词宝宝藏在里面呢

谁找到了 生1:脱身之计 神气活现 理直气壮 百兽之王 胆大包天 狐假虎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找到了这么多好词请坐

谁还想到了 给大家说一说 生2:所到之处 师:还有吗

生3:满口答应 眼见为实 生4:神气活现 生5:所到之处 师: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好词的孩子们 还可以把这些好词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摘录下来经常翻开来读一读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读到这谁能说一说这则成语故事 他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这则成语常用来形容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吓唬别人

实际上掩盖不了自己的虚弱本质 师:恩 你理解的非常正确

谁还来说一说 生2:别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师:恩 你说的也不错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则成语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来 你来说吧 生1:告诉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狡猾 也不要想老虎那样愚蠢 师:恩 谁还有自己的想法

生2:做人不能像老虎那样愚蠢也不能像狐狸那样狡猾

生3:做人不能像狐狸那样狡猾 借助别人的势力威风来吓唬别人 也不能借助别人的势力威风来欺压别人

师:恩 好 大家都是会读书爱读书的好孩子们 下面让我们来回忆回忆刚才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用到了怎样的阅读方法呢

生1:老师先读一遍让我们说一说是个怎样的故事 师:恩 我们在读成语故事时

要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也就是要读懂故事 然后我们又是怎么读的呢

生1:老师又让我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读一读并让我们说说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狐狸和老虎的什么特点

师:恩 通过朗读佳句我们就能明白狐狸和老虎的特点

最后我们又是怎么读的 生1:老师又让我们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和明白的道理 师:恩 我们还要读懂成语的意思并从中明白道理

、师:好同学们

刚才我们学习了阅读成语故事的方法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请大家用到这些学习方法 将读书的快乐用纸和笔 用手和心记录下来 让他们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美好的回忆好吗

生:好

师:刚才我们只阅读了一篇成语故事 大家想不想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呢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到阅览室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书来阅读借阅图书 师:同学们 如果你拿到了一本书 想要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成语故事该怎么办呢 生:翻看目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的翻看目录 找到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按照刚才老师教你的阅读方法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 开始吧 放音乐读成语

小组交流

师:好 同学们 看到大家兴趣盎然的交流 你一定有很多阅读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来 请你第一个说吧

生1:我读了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故事我积累的好词师 井底之蛙

满不在乎

一望无边 我积累的佳句是我是生活在井底的青蛙 ======满不在乎的摇摇头

师:恩 你真是一个爱读书又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谁还愿意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2:我读了 杀鸡吓猴的故事

我对其中的一句话非常感兴趣 我想美美的读一遍 大家想听吗 生:想

生2:主人便敲起锣........早躲到 人群中去了(有动作)

师:嗯 真好(鼓掌)——同学读的真美 真吸引人 我们都被深深的陶醉了老师把自己做的书签奖给你

谁还愿意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请你来

生3:老师 我们小组的同学 不仅喜欢读成语故事 还喜欢表演成语故事呢

我们都喜欢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 想把它表演给大家 大家想看吗 生:想

师:掌声有请

(表演成语故事)最后说出道理 师:他们表演的好不好 生:好

师:谁还有自己的阅读收获 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3: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 叫南辕北辙 我想给这个成语故事编一个结尾 大家想听吗 生:想

生3:----国人一直乘着马车往北走

路费都用完了 还没有到楚国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

他没得吃没得喝 又饿又渴 幸亏遇见了好心人 帮助了他还把他送回了家乡(鼓掌)师:嗯

————同学创编的故事结尾非常有新意同学们都听得特别入神

谁还给大家来展示展示

来 ————请你来吧

生4:我读了叶公好龙 这个成语故事 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并把他画了下来(讲故事)谢谢大家

师:嗯 好 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和大家一样 是非常快乐的 希望同学们永远充满书香 充满快乐

第二篇:成语之乡邯郸典故

邯郸被誉为“冀南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春秋未叶就作为一个地方经济中心的城邑见于史册,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邯郸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国都,秦代立为邯郸郡旨府,汉代是全国最繁荣的五大都会之一,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齐名,如今是河北省三大城市之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名胜古迹甚多,目前已发现的就有400多处,著名的有古赵王城,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南北响堂山石窟、磁山文化遗址、黄粱梦吕仙词等。“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与其相关的著名典故尚有“毛遂自荐”、“渑池之会”、“完壁归赵”、“纸上谈兵”、“利令智昏”、“排难解纷”、“河伯娶妇”、“围魏救赵”等等,因此,邯郸有成语之乡誉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每一个成语典故,都有一个故事传说,都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关联,至今这些成语仍具生命力,被广泛引用。这里以“邯郸学步”和:“负荆请罪”为例来介绍一二。

说起“邯郸学步”,自然会联想到“学步桥”。此桥位于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桥为三孔石拱桥,大孔券两侧有四小拱券。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大孔跨径6.2米。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长1.7米,高0.8米,雕凿人物走兽。柱头雕狮子,形态各异,制作精巧。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传说战国时期,邯郸人以能走善行而著名。他们走起路来步伐雄健,姿势威武而优美,别的地方的人对此十分羡慕。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少年,因慕其名,不远千里,专门前来赵国学习邯郸人步法的技巧。可是,这几个少年学了很久,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优美的步履,反而把自己原来行走的步法也忘掉了。在他们回燕国时,只得爬行而归。这就是“邯郸学步”的典故,至今人们还常常引用,用它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唐代大诗人李白借这一典故写过“寿灵失本步,学煞邯郸人”的诗句。

“负荆请罪”说的是“将相和”的故事。说“将相和”自然要联系到邯郸市内的“回车巷”。今邯郸市旧城南门里路西,有一条约2米宽的狭窄街道,巷口有碣石一通,上书“蔺相如回车巷”6个大字。此巷虽无奇花异草,都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游人。巷小名气大,就因为它与“负荆请罪”(或称“刎颈之交”)的出典有关。相传,战国时赵王大监家臣蔺相如极富才辩,曾奉命出使强秦,不惧艰险,机智勇敢地完成了“完壁归赵”的使命,又在秦赵渑池之会中独具虎胆,强逼秦王以击击回答赵王鼓瑟,保全了赵国体面。由于这两次外交活动的成功,他赢得了赵王的信任,连连升迁,被赐为“上卿”,位在“左将军”廉颇之上。而廉颇因自己是屡立战功的将军,对蔺相如如此受封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他。蔺相如胸襟开阔,以大局为重,对廉颇一再谦让。其高大气质终于使屎颇愧悟,他脱下衣袖,裸露臂膀,背上荆条,前往蔺相如府上请罪,两个人由此结成誓同生死的知交。从此,赵玉靠蔺相如和廉颇的辅佐,国势日盛抗住了强秦,保全了国家这便是后世流传为“将相和”的故事的由来。

第三篇: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车装,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赵咨回到东吴,孙权嘉奖他不辱使命,封他为骑都尉,对他更加赏识重用。.

第四篇:成语典故

虚位以待的故事 解释:空着位置等候

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精卫填海的故事

【成语故事】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她的灵魂于是化成一只作精卫鸟,经常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她就这样一直飞来飞去,但最终也没有将东海填平。

【典故】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释义】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一叶障目的故事

【成语故事】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出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毛泽东《论持久战》 【释义】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金碧辉煌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画家李思训的书画造诣很深,十分擅长山水树石,笔力遒劲,能把云霞流水、鸟兽草木画得栩栩如生,他的山水画以金碧辉映,独创一格,笔法工整,色彩鲜艳,装饰性强,给人以绚烂多姿和富丽堂皇的印象,他的画风自成一家。【出处】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 【解释】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千里迢迢的故事

【成语故事】传说汉明帝时期,汝州南城秀才张邵与楚州山阳秀才范式,两人结伴到洛阳应试。他们结为莫逆之交,相约来年重阳在张邵家聚会。范式因经商误了约期,便自刎而死。他的灵魂千里迢迢去会张邵。张邵也千里迢迢去拜谒范式的尸体,之后也自刎而死。

【典故】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释义】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如愿以偿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代庐陵书生欧明没有门路考取功名,只好与朋友去南海做生意,他们到彭泽,在湖上谈论传说中的青洪君,欧明很敬佩青洪君,忽然湖面出现一条大道,青洪君派使者请欧明下去,把婢女“如愿”嫁给他,从此他们事事如愿过上幸福的日子。【出处】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 【解释】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趔趔趄趄的故事

【成语故事】贾宝玉从外边回来,见袭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与洗澡,小红立即上前献殷勤。宝玉觉得奇怪,但没有别的使唤的丫鬟只好将就。这时秋纹、碧痕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红只好知趣地走开。【出处】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

【解释】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庐山真面的故事

【成语故事】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

【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炙手可热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淫无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出处】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杜甫《丽人行》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按图索骥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典故】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汉书·梅福传》

【释义】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

锦囊妙计的故事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 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锦囊妙计”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方法。淡妆浓抹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礼部尚书苏东坡因反对新法,屡次遭贬,先后被贬至杭州、黄州、惠州、琼州等地。官场上的不如意,使他热衷于文学创作。他在杭州期间见到美丽的西湖即兴作《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典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 【解释】妆:化妆;抹:抹粉。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千呼万唤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出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

【解释】形容再三催促。栩栩如生的故事

【成语故事】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出处】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庄子·齐物论》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空空如也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对孔子十分崇拜,恭维孔子知识渊博,孔子不承认自己很有学问,他说自己到乡下去见到农民们驾轻就熟地干他们的农活,农夫问他“空空如也”的含义,他反复推究才有所领悟,然后尽量告诉他准确的含义。

【典故】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释义】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举世无双的故事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改投刘邦,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荐给萧何,萧何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刘邦敷衍应付,韩信不辞而别,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对刘邦说他是举世无双,刘邦拜他为大将。【典故】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

【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大喜过望的故事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黥布(英布)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九江王,因一次战败被项羽革去爵位,隋何奉刘邦的命令去劝降黥布。黥布反戈一击,被项羽打败,只身投奔刘邦,刘邦在洗脚时接见他,他感到后悔投奔,可回到住处,待遇同刘邦完全相同。【典故】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史记·黥布传》 【释义】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废寝忘食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来到楚国叶邑。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孔子。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偷偷问子路,子路不知怎样回答就问孔子。孔子说他努力学习不厌倦,甚至忘记了吃饭与睡觉,津津乐道授业传道。

【典故】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列子·开瑞篇》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取长补短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 【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管中窥豹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从天而降的故事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汉景帝听从汉文帝的意见,重用名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带兵去平吴楚七国诸侯叛乱。周亚夫听信赵涉的建议,派兵从小道进军洛阳,同时轻取叛军的粮道。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汉军,叛军溃败。周亚夫因平叛有功,官至丞相。

【典故】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汉书·周亚夫传》 【释义】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舒舒服服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观园内很久没有唱戏了,元春从宫里传命在清虚观打醮。王熙凤就约宝钗、宝玉、黛玉等去清虚观看戏。宝钗嫌天气太热不想去,王熙凤则说家里唱戏自己忙上忙下,没有舒舒服服的看过一回戏。贾母听后,表示愿意陪王熙凤前去。【典故】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 【释义】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舒适。小巧玲珑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词人辛弃疾在瓢泉别墅开山路时发现一座石壁,他喜欢它的高峻就取名苍壁。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来参观,结果他们嘲笑辛弃疾吹牛骗人。辛弃疾当众作词回应他们:“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出处】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宋·辛弃疾《临江仙·戏为山园壁解嘲》词 【解释】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杯水车薪的故事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典故】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孟子·告子上》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美轮美奂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旁人十分惊讶。晋文子接上:“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人称晋文子善颂善祷。【典故】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礼记·檀弓下》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天之骄子的故事

【成语故事】汉武帝多次派韩安国、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军征讨匈奴,每次都取得了胜利,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消灭匈奴。公元前90年,匈奴单于狐鹿姑又率军南侵,汉武帝派李广利迎敌,被自称天之骄子的匈奴人活捉。汉武帝只好采用和谈才平息事端。【出处】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汉书·匈奴传上》 【释义】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纷至沓来的故事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金兵南侵骚扰边境,龙图阁待制王刚镇守四川。由于战事频繁,各种文书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将文件分轻重缓急妥善加以处理。他曾亲自督战,安排部将吴璘和张正彦夹击金兵取得大胜,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出处】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宋·朱熹《答何叔京》六

【解释】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一坐皆惊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蒋堂担任蜀郡守备,亲自招收很多学士教诲,要求他们作文评论时政,当他看到吕陶的文章时,激动得招集所有的学生来听,并夸奖吕陶的文章可以与贾谊的文章媲美。那时的吕陶才13岁,使得在座的人为之惊讶。

【典故】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释义】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叹为观止的故事

【成语故事】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来到鲁国,表示愿与鲁国结盟世代友好下去,鲁国用舞乐招待他。季札精通舞乐,一边观赏,一边品评,当演出《韶箭》舞时,季札便断定是最后一个节目,说就看到这里吧。鲁国人非常吃惊他能预知最后的节目。【出处】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以一当十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人孙武受吴王阖闾的邀请来到吴国著书讲学,一段时间后阖闾想见识孙武的真本事,孙武以宫女代替士兵演练给吴王看。吴王封他为上将军。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典故】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 【释义】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一片冰心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解释】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吴下阿蒙的故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鱼贯而入的故事

【成语故事】东晋集团苟安江南,南昌守将庾翼率军向北挺进,准备收复北方,统一中国,驻守襄阳一带。他手下官吏范汪向晋成帝上书说当前任务是练兵,积蓄粮草,待时机成熟再兴兵北伐。他说:“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反对北伐。【出处】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解释】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天涯海角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韩愈从小失去父母,靠兄长韩会一家带大,他勤奋学习终于考取了进士,直到40岁才正式被任命为校书郎,定居长安。他想接嫂子及侄儿十二郎来长安居住,可惜他们中途去世。韩愈作《祭十二郎文》倾诉他们骨肉相隔天涯海角的痛苦之情。

【典故】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

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

【释义】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侃侃而谈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大力提倡“仁政”,并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因此他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力求按周礼去做,在家说话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而上大夫或国君谈话时和颜悦色,十分谦逊,严格按周礼行事。【典故】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论语·乡党》 【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万马齐喑的故事

【成语故事】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处】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半部论语治天下[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风马牛不相及[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风:雌雄相互吸引。风马牛:马牛相互吸引发情。及:到。不相及:不会互相吸引。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一说即使马或牛雌雄发情追逐,奔跑虽快且远(古代野马多也),也不致超越边界(形容齐楚相去很远)。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 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 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 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 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 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 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 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 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 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 北边疆。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释义: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 亲见可靠。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成语解释:

不能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两者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负薪挂角的故事 【故事】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宋·王应璘《三字经》

【解释】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天道酬勤的故事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破天荒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典故】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 【释义】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鹤乘轩的故事

【成语故事】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专门把大夫乘坐的车子给鹤乘坐。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典故】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 【释义】卫懿公让鹤乘坐大夫坐的车子。比喻滥用官位,滥竽充数。辽东豕的故事

【成语故事】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出处】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解释】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12 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www.xiexiebang.com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第五篇:成语典故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近义词】无价之宝、连城之价

【反义词】一钱不值、无足轻重

2、高枕无忧: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反义词忧心忡忡、心事重重、牵肠挂肚、枕戈待旦愁眉苦脸、愁肠百结忧心如焚愁眉锁眼、愁眉不展、居安思危、杞人忧天

近义词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欢天喜地、欣喜若狂、喜出望外笑逐颜开、喜笑颜开、眉开眼笑、麻痹大意、安然无恙[ 典故

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食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而孟尝君却不知是为其好,并怪罪冯谖。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孟尝君笑道:“先生给我买的‘义’,我今天看到了!”

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又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见“狡兔三窟”)”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像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做相国。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3、如鱼得水比喻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刘备)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近义:如虎添翼、情投意合、如鸟投林、水乳交融、志同道合

反义:寸步难行、步履维艰、釜底游鱼、格格不入、方枘圆凿

4、毛遂自荐: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5、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近义词】 腹背受敌、山穷水尽

【反义词】 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典

故】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6、完璧归赵: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7、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情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情罪”。

8、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9、一字千金“典故一: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10、黄粱一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从前有个姓卢的读书人,整天都为得不到荣华富贵而苦恼。一次,他在去邯郸的旅店里,遇到了道士吕翁,就向吕翁诉说自己的贫困和苦恼。吕翁给他一个枕头,叫他睡觉。这时旅店的主人正在煮黄粱(小米)饭。读书人在枕头上睡着后,就做起了美梦,梦见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一觉醒来,他看到一切依旧,连店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煮熟。刚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不过是人家煮黄粱时自己做的一个梦罢了。

这个成语比喻虚幻的事或欲望破灭。

11、大器晚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

王充 《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从弟 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琰 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下载走进成语典故之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成语典故之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jǐng dǐ zhī wā 井底之蛙 基本释义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 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

    成语典故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匪夷匪惠】: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更新日期:2005-05-23 浏览次数: 1040 陆游(公元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后形容......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

    成语典故(优秀范文五篇)

    成语典故; 有关智慧方面的成语智勇双全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未卜先知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 隔岸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