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大全)

时间:2019-05-15 03:3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大全)》。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大全)

第二讲 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 存和发展。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 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道德通过不断调整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 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

二、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道德关系的反映

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生活精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从职业活 动中隐身出来的。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 业生活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 质。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调整职业内 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业人 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或标准。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有一下几方面: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四、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成果 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社会的分工和生产的分工。它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大发展。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职业道德传统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时间二产生形成和发 展。

五、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 德最重要。

“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主要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 业道德是基于调节教育劳动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 这一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形成的。

六、师德蕴含着无尽的价值,师德就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第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教师道德对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因为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师德就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是教师精神生活的核心。良好的师德能够促进教师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神圣与崇高性的不断理解,引导和推动教师不断追求个体职业人生的完善,使教师职业人生不断焕发出道德的魅力。

七、教师职业理想与教师职业责任

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 到何种成就的向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 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第四,对社会负责。

八、教师职业态度与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说到底,体现为对学生、对工作队教育事业的态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呢? 第一,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聪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第六,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九、教师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它 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 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

教师怎样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 第一,刻苦钻研业余,不断更新知识。第二,懂教育规律。第三,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十、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 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人民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良心的重要地 位。

其次,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

十一、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 和行为。

人民教师应该树立那些优良职业作风呢?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教师要保持优良的作风,必须做到以下“十诫”: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十二、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应该有职业荣誉。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履行职业 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 自豪感。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 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道,为发展社会 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正确荣誉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第一,教师既要关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也要关心、维 护教师集体、学校的荣誉,教师的个体荣誉要服从于集体荣誉。

第二,荣誉的取得,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凭借自己的成绩和 贡献,绝不允许弄虚作假,沽名钓誉。

第三,珍惜荣誉。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

第一章 教师职业的概述 第一节 职业与教师职业

一、职业

(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的作用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一)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秦汉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四)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三、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斯巴达教和雅典教育

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

1、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道德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二)西文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一)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二)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三)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四)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状况

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有广泛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度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1、教育功能

2、调节功能

3、促进功能

4、行业保护功能 第四节 师范生从教能力培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与“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2、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1、尊重学生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感情投入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2、自我发展

3、自我反思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第二章 教师道德的概述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二)主体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多元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社主义价值观的整合;

1、现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2、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3、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

(二)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规章制度

1、加强已建立的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尽快 加强师德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待遇

1、提高经济收入

2、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

3、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

三、为师德水平的提升,创建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软环境建设

2、加大社会舆论的力度

3、深入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

4、实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空间

5、强化师德形成的机制建设,为师德修养提供机制上的保证(1)完善监督机制

(2)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3)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师范生应具备的中华民族传统师德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1、教师劳动的目的主要是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对青少年的培养。

2、是由教师劳动的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3、由劳动的过程协作和集体特点所决定。

4、由教师劳动成果的滞后性所决定。

二、提升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勤于学习

2、培养情感

3、磨练意志

4、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5、克己内省

三、案例分析(P248)

第四节 教师职业审美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

(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初级――目的是为了过日子;

中级――目的是为了施展个人才智; 高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

对于同一个人,其工作目的完全可以是谋求生存、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者共存。

(二)职业理想及特征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二,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职业理想是从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得到实现。

第三,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五节 德育教育与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

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六节 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范畴

第一节 教育爱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

二、师爱的意义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师爱的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

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感,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

(一)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新世纪的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师生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其语言、行为和态度中:一是尊重学生的需要,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性。

1、尊重学生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将其排列为7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规定性,它的提出旨在与神性与动物性相区别,相信人具有区别于二者的某种根本属性。

人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抽象综合系统,构成要素有: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理性层面、人的德性层面、人的社会层面。

尊重学生的人性要关注学生的:

自然属性,就是要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需要。我们在考虑自我本能需求时,要兼顾人之为人的意义。

理性:理性是思维着的知性;人高贵于其他万物之处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有理性作引导,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意志,能“根据理性原则而具有理性的生活”。理性派生出知性和主体性

(1)知性:即追求知识和聪慧、占有能力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2)主体性:人文主义学派将“自我”作为一个人特性感和为人感的引力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感知、组建构自己有实际意义的外部世界。人的发展过程是自我由外在化转向内在化。进而向整合化与现实化发展的过程。

(3)德性:德性人性论将德性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

(4)社会性:主体性的发展、人的类生命的升华,不仅使人开始关照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类的存在中理解和认识类的各种关系,借以明晰类的自我意识及其生存发展。进而将社会性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后本质。

(二)信任学生 一是信任学生的能力 二是信任学生的人品

(三)宽容学生

一是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二是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狡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教师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是让自己的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和珍视个性,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案例分析:

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

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

请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其中主要的方式如下:

中国式: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日本式: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英国式:小事一件,置之不理。韩国式: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新加坡式: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10下。

俄罗斯式: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让他们向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巴西式: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b.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胎?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四)关心学生

一是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二是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生。

第二节 教育良心

一 教师的教育理想

1、教育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

3、要使每个学生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教师的教育价值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以大众教育为本:强调教育公平,强高让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三、教师的教育境界

1、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人生追求上;

2、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

3、教师的教育境界最终要落实在教育活动中。

第三节 教育威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四节 教师的公正

一、公正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公正是指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即为人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二、公正的意义

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对于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模仿和导向价值,从公正教师身上学会学到公正的品质。教师公正能使学生体验到公正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益处,有益于他们公正品格的形成,并能激发学生为公正而奋斗。

三、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

3、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公正评价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俊的、丑的,成绩好的、差的,然而这些学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往往是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往往是一无是处。这是教育中的不平等,或称之为教育歧视。

人的性格存在差异,人的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人的非智力因素存在更大的差异。如果承认差异,正视问题,就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强求一般,必须成绩优异。“人性本善、本恶”之争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要认同的,那就是教育的影响力。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完成文明的进化过程,如果做不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任务的。作为教师是要善待“问题”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是平等的,既不存在特殊的好,也不存在特殊的差。如果说一定存在不平等的话,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不管承认不承认,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歧视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强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待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为教育的纽带,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第四章 爱国守法

第一节 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节 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三节 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上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四节 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五章 爱岗与敬业 第一节 教育需要敬业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正当地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服务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它是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1)服务意识

(2)竞争与协作意识(3)创新意识(4)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化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敬业精神的特征: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社会交往性。

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3)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一,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

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的矛盾

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一是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主张在无私奉献的前提下,索取自己的劳动报酬,倡导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弘扬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二是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学生们从科学理论高度把握人生价值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从眼前的岗位和工作做起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六章 关爱学生

第一节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

二、师爱的意义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师爱的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

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感,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

第二节 宽容与公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表现形式

一、公正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公正是指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即为人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二、公正的意义

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对于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模仿和导向价值,从公正教师身上学会学到公正的品质。教师公正能使学生体验到公正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益处,有益于他们公正品格的形成,并能激发学生为公正而奋斗。

三、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

3、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公正评价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俊的、丑的,成绩好的、差的,然而这些学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往往是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往往是一无是处。这是教育中的不平等,或称之为教育歧视。

人的性格存在差异,人的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人的非智力因素存在更大的差异。如果承认差异,正视问题,就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强求一般,必须成绩优异。“人性本善、本恶”之争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要认同的,那就是教育的影响力。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完成文明的进化过程,如果做不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任务的。作为教师是要善待“问题”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是平等的,既不存在特殊的好,也不存在特殊的差。如果说一定存在不平等的话,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不管承认不承认,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歧视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强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待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为教育的纽带,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保护学生身心安全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

(二)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责任意识,指教师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

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环节,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第七章 教书育人 第一节 责任道德之教书育人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

(二)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责任意识,指教师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

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环节,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第二节 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做法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八章 为人师表 第一节 为人师表的概述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二节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应当知荣知耻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第三节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应当严于律己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四节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形象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五节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应当团结协作

一、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怎样理解与同事的团结合作

1、共同目标

2、共同的兴趣和利益

3、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合作是师德的基本素养,同事间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四、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团结协作;3、共同发展。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同事打交道: ——应对过于傲慢的同事

——应对过于死板的同事

——应对好胜的同事

——应对城府较深的同事 ——应对口蜜腹剑的同事

——应对急性子的同事 ——应对刻薄的同事

第六节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应当懂得尊重

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新世纪的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师生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其语言、行为和态度中:一是尊重学生的需要,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性。

1、尊重学生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将其排列为7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规定性,它的提出旨在与神性与动物性相区别,相信人具有区别于二者的某种根本属性。

人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抽象综合系统,构成要素有: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理性层面、人的德性层面、人的社会层面。

尊重学生的人性要关注学生的:

自然属性,就是要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需要。我们在考虑自我本能需求时,要兼顾人之为人的意义。

理性:理性是思维着的知性;人高贵于其他万物之处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有理性作引导,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意志,能“根据理性原则而具有理性的生活”。理性派生出知性和主体性

(1)知性:即追求知识和聪慧、占有能力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2)主体性:人文主义学派将“自我”作为一个人特性感和为人感的引力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感知、组建构自己有实际意义的外部世界。人的发展过程是自我由外在化转向内在化。进而向整合化与现实化发展的过程。

(3)德性:德性人性论将德性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

(4)社会性:主体性的发展、人的类生命的升华,不仅使人开始关照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类的存在中理解和认识类的各种关系,借以明晰类的自我意识及其生存发展。进而将社会性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后本质。

第七节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应当廉洁奉公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1、教师劳动的目的主要是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对青少年的培养。

2、是由教师劳动的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3、由劳动的过程协作和集体特点所决定。

4、由教师劳动成果的滞后性所决定。

二、提升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6、勤于学习

7、培养情感

8、磨练意志

9、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10、克己内省

第八节 为人师表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九章 终身学习

第一节 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节 专业胜任与师德提升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职业责任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

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职业道德责任,主要是从职业责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职业责任明确规定了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当涉及到人们以什么态度并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职业责任成为职业道德责任。第三节 从职业道德到专业道德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十章 教师道德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要求 第一节 教学活动中的教师道德要求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

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二节 学术研究中的教师道德要求

一、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怎样理解与同事的团结合作

1、共同目标

2、共同的兴趣和利益

3、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合作是师德的基本素养,同事间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四、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团结协作;3、共同发展。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同事打交道: ——应对过于傲慢的同事

——应对过于死板的同事

——应对好胜的同事

——应对城府较深的同事 ——应对口蜜腹剑的同事 ——应对急性子的同事

——应对刻薄的同事

第三节 学生管理中的教师道德要求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规章制度

1、加强已建立的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尽快 加强师德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待遇

1、提高经济收入

2、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

3、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

三、为师德水平的提升,创建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软环境建设

2、加大社会舆论的力度

3、深入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

4、实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空间

5、强化师德形成的机制建设,为师德修养提供机制上的保证(1)完善监督机制

(2)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3)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

第十一章 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

教师道德行为及其选择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第十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 教师道德评价的策略

第十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节: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

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第二节 教师的责任意识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职业责任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

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职业道德责任,主要是从职业责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职业责任明确规定了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当涉及到人们以什么态度并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职业责任成为职业道德责任。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二)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责任意识,指教师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环节,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

(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初级――目的是为了过日子; 中级――目的是为了施展个人才智; 高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

对于同一个人,其工作目的完全可以是谋求生存、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者共存。

(二)职业理想及特征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二,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职业理想是从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得到实现。

第三,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

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四章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生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节 爱生意识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

二、师爱的意义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师爱的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

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感,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

(一)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新世纪的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师生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其语言、行为和态度中:一是尊重学生的需要,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性。

1、尊重学生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将其排列为7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规定性,它的提出旨在与神性与动物性相区别,相信人具有区别于二者的某种根本属性。

人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抽象综合系统,构成要素有: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理性层面、人的德性层面、人的社会层面。尊重学生的人性要关注学生的:

自然属性,就是要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需要。我们在考虑自我本能需求时,要兼顾人之为人的意义。理性:理性是思维着的知性;人高贵于其他万物之处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有理性作引导,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意志,能“根据理性原则而具有理性的生活”。理性派生出知性和主体性

(1)知性:即追求知识和聪慧、占有能力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2)主体性:人文主义学派将“自我”作为一个人特性感和为人感的引力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感知、组建构自己有实际意义的外部世界。人的发展过程是自我由外在化转向内在化。进而向整合化与现实化发展的过程。(3)德性:德性人性论将德性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

(4)社会性:主体性的发展、人的类生命的升华,不仅使人开始关照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类的存在中理解和认识类的各种关系,借以明晰类的自我意识及其生存发展。进而将社会性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后本质。

(二)信任学生 一是信任学生的能力 二是信任学生的人品

(三)宽容学生

一是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二是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狡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教师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是让自己的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和珍视个性,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案例分析:

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请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其中主要的方式如下: 中国式: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日本式: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英国式: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新加坡式: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10下。

俄罗斯式: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让他们向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巴西式: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b.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胎?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四)关心学生

一是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生。

第二节 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师生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会感到做人的尊严,从而充满自信,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学生平等意识的实践。实现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第三节

公正意识

一、公正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公正是指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即为人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二、公正的意义

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对于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模仿和导向价值,从公正教师身上学会学到公正的品质。教师公正能使学生体验到公正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益处,有益于他们公正品格的形成,并能激发学生为公正而奋斗。

三、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

3、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公正评价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俊的、丑的,成绩好的、差的,然而这些学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往往是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往往是一无是处。这是教育中的不平等,或称之为教育歧视。

人的性格存在差异,人的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人的非智力因素存在更大的差异。如果承认差异,正视问题,就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强求一般,必须成绩优异。“人性本善、本恶”之争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要认同的,那就是教育的影响力。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完成文明的进化过程,如果做不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任务的。作为教师是要善待“问题”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是平等的,既不存在特殊的好,也不存在特殊的差。如果说一定存在不平等的话,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不管承认不承认,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歧视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强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待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为教育的纽带,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 教师对待同事与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与同事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一、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怎样理解与同事的团结合作

1、共同目标

2、共同的兴趣和利益

3、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合作是师德的基本素养,同事间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四、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团结协作;3、共同发展。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同事打交道: ——应对过于傲慢的同事 ——应对过于死板的同事 ——应对好胜的同事 ——应对城府较深的同事 ——应对口蜜腹剑的同事 ——应对急性子的同事 ——应对刻薄的同事

第二节 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一、与学生家长合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1、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中的误区

1、利用家长;2、排斥家长;3、教师一言堂;4、向家长推卸责任。

三、与学生家长合作过程中需要的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合作意识;3、紧密配合;4、互相促进。

第六章

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 第一节

知德并重 教书育人

一 教师的教育理想

1、教育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

3、要使每个学生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教师的教育价值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以大众教育为本:强调教育公平,强高让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三、教师的教育境界

1、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人生追求上;

2、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

3、教师的教育境界最终要落实在教育活动中。

第二节 学高为师追求卓越

一、勤学进取 好学深思

二、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三、脚踏实地 发展能力

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

第三节

德高为范 为人师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七章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1、教师劳动的目的主要是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对青少年的培养。

2、是由教师劳动的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3、由劳动的过程协作和集体特点所决定。

4、由教师劳动成果的滞后性所决定。

二、提升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6、勤于学习

7、培养情感

8、磨练意志

9、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10、克己内省

三、案例分析(P248)

第二节营造师德修养的宽松氛围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规章制度

1、加强已建立的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尽快 加强师德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待遇

1、提高经济收入

2、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

3、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

三、为师德水平的提升,创建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软环境建设

2、加大社会舆论的力度

3、深入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

4、实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空间

5、强化师德形成的机制建设,为师德修养提供机制上的保证(1)完善监督机制(2)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3)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改进与创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教师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道德教育的地位重视不够

(二)师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单一性和功利性

(三)教师道德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教师道德教育民主化原则

(二)坚持教师道德教育主体性原则(三)坚持教师道德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四)坚持教师道德教育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和广泛性

(五)坚持师德教育方法多样性原则

(六)坚持师德教育的渐进性和重复性原则

(七)坚持师德教育的渗透性和多端性原则

(八)坚持师德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九)坚持师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原则

三、改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

(一)教授——推理模式及变式

(二)行为——矫正模式及变式

(三)情感——体验模式及变式

第四节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一、教师道德评价的功能

1、判断功能

2、保障功能

3、发展功能

4、调节功能

二、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2、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

3、对待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4、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三、教师道德的评价原则

1、坚持师德评价的全面性

2、坚持师德评价的客观性

3、坚持道德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多样性的结合

4、坚持师德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教师道德评价的方式

1、社会性评价

2、教师自我道德评价

案例分析:

案例1:杨老师的遭遇

杨老师,女,是一个已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她最大的优点是爱学生,是高明的手法,就是在她的轻声细语中学生们个个文明礼貌,安份守纪。尤其是她班的自修课,没有老师在,非常安静有序。所带的班级是学校和城区级的先进集体,其本人是市教育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初三刚开学时,班级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名A,A同学是上届(5)班的学生,因病休学,在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进入了杨老师的班级,因为A同学是(5)班三名不爱读书,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调皮学生之一。进入了杨老师班级后,良好的班级氛围使A同学的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得到了收敛。但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全班同学。使得数学、英语等老师非常头疼。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想到自己尚未成家有精力,于是和自己父母商量,并征得A同学家长同意,把A同学带到自己的家里,每天晚上除了督出其完成作业,又辅导他的语、数、外功课。眼看A同学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其家长非常高兴。但杨老师感到A同学身上还有一些缺点,经常帮他纠正行为习惯。

一眨眼,初三毕业了。A同学的中考成绩比想象的还要好的得多,大大超过了职高分数线。家长帮他填报了一所重点职高,但最后没有录取。据说是面试时的仪容仪表和举止不符要求。而家长认为是杨老师的品德评语写得不好,于是A同学母亲闹到了校长室,告杨老师收受学生家长的钱。校长接待了A母亲,听了她的诉说后,说:“你先回去,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但A母亲又到教务处等办公室,继续“控诉”。校长得知后,又把家长请到了校长室,对她说:“你究竟想怎样?”A母亲说:“我就是要杨老师把钱还给我,否则我就要把她搞臭,明天还要去教育局。”

校长为了不把事态扩大,耐心地问:“杨老师收了你多少钱?”A母亲说:“多收了我350元。”校长让家长等一会儿,把杨老师请到了校长室,问了情况。杨老师说:“A同学在我家吃饭,她妈妈要给我生活费,开始我说算了,后来她硬要给我,一共是多少钱我记不清了。”校长告诉杨老师,A母亲说多给了你350元。你把钱还给她就算了,省得她惹事生非。杨老师当场拿出了350元钱交给校长。校长把钱还给了A母亲,A母亲拿了350元钱到各办公室走了一圈,逢人就说:“这是杨老师向我们收受的钱,校长叫她还给我们,你们看杨老师是不是不要脸。”杨老师知道后哭了。

其他老师在议论:“这个家长是刁民,钱不该还给她,杨老师在她儿子身上费了多少心血啊,”,“没有杨老师,A同学可能在工读学校了。”“杨老师样样都好,收学生的钱是不对的”“杨老师是先进工作者,我看她的师德有问题”“校长不应该叫杨老师把钱还给她,退了钱让人家有把柄了”。

事后校长在大会强调了老师不能收受学生的钱财。这件事后杨老师更沉默寡言了,一年后她离开了这所学校。讨论:

1.你如何看待案例中杨老师的行为?为什么? 2.你认为杨老师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3.你觉得学校的处理合理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处理?

4、作为教师,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是什么?教师又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案例2:10元钱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

第一讲 教师职业的产生于发展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约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到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话题。

一、职业的含义与特征

1、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是人们所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 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也是一 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2、职业特征

社会性——职业的首要特征。所谓职业的社会特性,是指职业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并且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发 挥着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专业性——职业的内在需求。所谓职业的专业特性,是指不同的职业在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劳动手段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

经济性——职业的基本保障。所谓职业的经济特性,是指人们 通过从事职业活动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及报酬。

技术性——职业的必备条件。所谓职业的技术特性,是指每一 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要求。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分工 的出现而产生的。因为职业的产生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所以,社 会分工的发展必然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是在不断分 化和演变的。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推陈出新。职业的 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把握影响职业变化的因素就可以把握 其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反 应,但职业不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形成所产生的,而是社会劳动分工 必然结果,并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而发展变化。

三、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职业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三个作用:一是维持生存,即通过职 业劳动取得生活来源;二是参与社会劳动,承担社会义务,即通过 职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义务,为他人提供服务;三是 发展个性,在职业劳动岗位上发挥才能,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从社会整体来看,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总体系中的行业。

四、教师职业的历史地位

1、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各种职业丰富多彩。其中,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历史悠久而又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职业。

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它是一种影响人的心灵的职业,是以育人为核心的职业,是最具生命性的事业

五、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神圣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 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范畴。

1、教师职业的本职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培养人的创 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

2、教师的劳动目的和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

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4、教师劳动手段取决于人的素质。

5、教师的劳动过程涉及众多人际关系

6、教师劳动的产品也是人。

六、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贡献巨大

(2)教师是人类只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进步 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一代及全体社会 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七、人类面临的挑战

首先,信息化社会将导致新的教育技术革命 其次,国际化社会将产生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景观。再次,成熟化社会将构筑终身教育的新体系 最后,科技化社会将呼唤“学会关心”的主题教育。

总之,21世纪的发展为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机遇。

八、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挑

首先,它要面对的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知识革命。

其次,要确立它还将面临一场学习的革命。不仅如此,教育和个体发展的关系在当下也要面临着新的变革。

另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同样面临着挑战。

教育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教育 理念。

首先,要树立一人为本的理念。其次,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再次,要树立可秩序发展理念。

九、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

要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 新思想、新观念。

第一,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新世纪教师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根本教育观指导下确立以下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功能观。确立生活教育观。确立生命教育观。

第二,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知识观。

首先,要求教师不再墨守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仅仅看成不变 的、结构化的东西。

其次,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 学生发展的过程。

再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教会学生学习。

最后,教师还要有科学精神,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及意义。第三,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再次,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时间:2012.地点: 主讲人:

第一讲 职业的含义与特征

1、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是人们所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2、职业特征

社会性——职业的首要特征。所谓职业的社会特性,是指职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并且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发挥着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专业性——职业的内在需求。所谓职业的专业特性,是指不同的职业在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劳动手段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经济性——职业的基本保障。所谓职业的经济特性,是指人们通过从事职业活动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及报酬。

技术性——职业的必备条件。所谓职业的技术特性,是指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要求。

第二讲 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因为职业的产生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所以,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是在不断分化和演变的。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推陈出新。职业的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把握影响职业变化的因素就可以把握其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反应,但职业不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形成所产生的,而是社会劳动分工必然结果,并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而发展变化。

第三讲 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职业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三个作用:一是维持生存,即通过职业劳动取得生活来源;二是参与社会劳动,承担社会义务,即通过职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义务,为他人提供服务;三是发展个性,在职业劳动岗位上发挥才能,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从社会整体来看,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总体系中的行业。

第四讲 教师职业的历史地位

1、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各种职业丰富多彩。其中,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历史悠久而又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职业。

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它是一种影响人的心灵的职业,是以育人为核心的职业,是最具生命性的事业

第五讲 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神圣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范畴。

1、教师职业的本职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

2、教师的劳动目的和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

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4、教师劳动手段取决于人的素质。

5、教师的劳动过程涉及众多人际关系。

6、教师劳动的产品也是人。

第六讲 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2)教师是人类知识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一代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时间:2012.地点: 主讲人:

第七讲 人类面临的挑战

首先,信息化社会将导致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其次,国际化社会将产生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景观。再次,成熟化社会将构筑终身教育的新体系。最后,科技化社会将呼唤“学会关心”的主题教育。

总之,21世纪的发展为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八讲 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它要面对的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知识革命。其次,要确立它还将面临一场学习的革命。

不仅如此,教育和个体发展的关系在当下也要面临着新的变革。

另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同样面临着挑战。

教育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其次,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再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九讲 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

要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

第一,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

新世纪教师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根本教育观指导下确立以下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功能观。确立生活教育观。确立生命教育观。

第二,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知识观。

首先,要求教师不再墨守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仅仅看成不变的、结构化的东西。

其次,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发展的过程。

再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教会学生学习。

最后,教师还要有科学精神,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及意义。第三,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再次,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十讲 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社会主义道德通过不断调整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

第十一讲 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道德关系的反映

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生活精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从职业活动中隐身出来的。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或标准。

职业道德的特点有一下几方面: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第十二讲 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是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成果

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社会的分工和生产的分工。它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大发展。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时间二产生形成和发展。

时间:2012.地点: 主讲人:

第十三讲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

“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主要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基于调节教育劳动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这一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形成的。

第十四讲 师德蕴含着无尽的价值

师德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第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教师道德对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因为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师德就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是教师精神生活的核心。良好的师德能够促进教师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神圣与崇高性的不断理解,引导和推动教师不断追求个体职业人生的完善,使教师职业人生不断焕发出道德的魅力。

第十五讲 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责任

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第四,对社会负责。

第十六讲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说到底,体现为对学生、对工作队教育事业的态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呢? 第一,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第六,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第十七讲 教师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它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

教师怎样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 第一,刻苦钻研业余,不断更新知识。第二,懂教育规律。第三,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第十八讲 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人民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良心的重要地位。

其次,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

第十九讲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人民教师应该树立那些优良职业作风呢?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教师要保持优良的作风,必须做到以下“十诫”: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第二十讲 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应该有职业荣誉。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道,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正确荣誉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一,教师既要关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也要关心、维护教师集体、学校的荣誉,教师的个体荣誉要服从于集体荣誉。第二,荣誉的取得,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凭借自己的成绩和贡献,绝不允许弄虚作假,沽名钓誉。

第三,珍惜荣誉。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法

●依法执教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特点:执教主体的特定性;执教依据的专门性;执教性质的特殊性;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2。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以德执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教育法的特点:1。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2。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4。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5。教育法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的本质: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教育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体现在哪几方面?

1.教育的民主性原则首先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受教育机会方面一律平等;教育机会平等一般包括起点上(即入学上)的平等,过程上(即就学过程)的平等和终点上(即学业成就上)的平等三个基本环节。2.其次,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表现在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3.再次,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表现在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并扶持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教育法的社会作用:1.保障教育政策的正确贯彻实施;2。保障教育的正确方向,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维护其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启示: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的最基本的权利。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这是教师作业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这是教师享有的继续教育的权利,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

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可见,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于教育活动而产生,由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是一种特定职业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作为教师,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因此,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教师聘任制的含义与特征:含义: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分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衽教师聘任制度。特征:第一,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第二,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第三,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教师聘任制实施的意义:实施教师聘任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师管理和作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得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法全面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以更好的适应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增强教师聘任双方主体的法制观念,强化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实施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教,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基本原则与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诉讼。法律,法规规定 的其他权利。(这是指学和坚定的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生还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这里的法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教律,法规以及依据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有关教师。育的规章,还包括非教育法律,法规中有关学生●怎样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要从事这一光权利的规定。)荣的事业,就必须确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为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此,一是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要正确处理教师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三是要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四是要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只有这样,才能树 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确保和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诉讼和受救济权;有利于切实维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教育法制建设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讲 教师职业道德需要高尚的道德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 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 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为什么说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爱学生与爱教育事业是一致的 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心”的支持 ●适应时代需要,怎样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1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2必须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这也是师德要求的时代体现。3必须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新的规定和新的阐释。●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发生哪些积极的变化? 义利统一观念 艰苦奋斗观念 教育竞争观念 教育民主观念 教育时间观念 ●为什么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如何认识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3.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4.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6.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7.8.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重大影响。●为什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怎样做到献身教育?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要有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第三、四讲 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教师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团结协作规范确立的依据 1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体现。2团结协作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3团结协作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4团结协作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4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3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1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2严于律己,作风正派。3以身作则,注意身教。●锐意创新规范确立的依据 1锐意创新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迫切需要。2锐意创新是由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所决定的。●锐意创新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新的时代怎样才能做到锐意创新?)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2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3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4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三、论述题 ●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2刻苦钻研业务。3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第五讲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向。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可归结为一句话:鼓励和提倡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谴责和抵制背离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帮助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通过职业活动的认识和实践,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使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把职业道德的1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讲教师职业需要高尚道德 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的各种权利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教书和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 “三爱两人一学习”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自觉遵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范文大全)

    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上)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一)规范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保证。 规范的本质特征: 1、客观性 2、标准性 (二)道德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教师职业道德作业答案教师职业道德作业1 一、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a)

    2008年安徽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师德 2. 人生观 3. 诲人不倦 4. 公正执教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教师劳动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会人是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这里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即先天性的继承,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造就人。遗传因素是内因,环境影响是外......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 容分析及学习心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义,它不仅揭示了教师教书育人这一本质特性,还同时指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