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业批改方法研究
学习中心编号: 学习中心名称: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
作业批改方法研究
学生姓名 学 号
类 型 网 络 教 育 专 业 汉语语言学 层 次 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
摘要„„„„„„„„„„„„„„„„„„„„„„„„„„„1
一、作业批改中常用的方法„„„„„„„„„„„„„„„„„„„„„1
二、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5
三、进作业批改的几点做法„„„„„„„„„„„„„„„„„„„„„6
四、结论„„„„„„„„„„„„„„„„„„„„„„„„„„„„9
五、文献„„„„„„„„„„„„„„„„„„„„9 致谢„„„„„„„„„„„„„„„„„„„„„„9
作业批改方法研究
摘要
在我国一直在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而,在素质教育问题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上,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显得已经尤为重要。通过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在后期的讲课当中可以得到提醒和巩固。再者。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根据来调整对于学生的教学情况。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且根据教师对自己的指导来修正自己学习的方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在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上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下面我就作业批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方法问题对策
一、作业批改中常用的方法(一)、面批发
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尖子生和较差生的试卷、练习或作文等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特级教师于漪的实践就是这样。她所教的一个学生刚进校时基础很差,每次作文竟然写不上三四百字,且意思纠缠不清,错别字接二连三。针对这一情况,于漪采取了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的批改策略,每一次作文后,她就将这位同学叫来,给他面批。这样经过多次,这个学生的作文便开始有了明显的起色,以至于毕业时也能写出四五千字文理通顺的文章来了。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批改策略对于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同样非常必要。因为在前后左右的一片赞扬声中,许多学习一贯拔尖、成绩向来优异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满心理,看不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当面批改、响锣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地消除这种隐患。
(二)、互改与自改法
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让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练习、作文及至试卷,并对对方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而所谓自改,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严格地审查和评估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劣。实践显示,这两种艺术性的作业批改策略,亦有其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每个学生的批改材料只有一份,加上他们的负责精神,又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他们常常会就作业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又如学生学习中常有的马虎大意、缺乏自我检测习惯的问题,亦为不少教师所烦恼。而自改法的经常运用,往往有益于学生这种习惯的形成。当然,互改和自改这一策略的实施也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时须注意学生的优差搭配问题,尤其要防止两个差生搭挡互改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批改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以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投入作业的互改和自改过程。(三)、二次计分法
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工作便算完结。因此,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这样的不良循环。
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而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已做的有关作业;如果达到要求,便追加成绩,否则便不给加分。事实表明,二次计分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四)、分层批语法
即将惯常的一次性批语改为分步进行的两次性评价。第一步为原则性评价——概括地指出作业中存在的有关缺陷,要求学生以此为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界定自己作业中具体问题的所在;第二步为具体性批语——在学生思有所得但不充分、不准确或百思不得其解后,给他们以具体细致的问题指点和方法咨询,引导他们将自己先前的想法与教师所供的“答案”做一番比较,看看哪些问题自己想到了且较深刻,哪些问题没有想到或想得不够周到。分层批语的侧重点,在于确保作业评语的思考性,它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机会,并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达到既修正当前作业又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是一种良好的作业批改艺术。不过,教师在实施这种艺术性批改策略时,一应注意适量,因为每次作业都搞分层批语,实际上是为时间条件所不允许的;二可灵活机动,既可以以“教师批语,发还作业→学生思考并写出思考结果→收回作业,教师再批语”这样的程度进行,有时也可以“在学生作业本中不相连的两页上,同时写下两步批语”这样一次性的处理方式来实施。(五)、“下水作业”法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像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一样,我们叫它“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故意做错,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
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上课后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由于学生从长期被教师评价、变成评价教师的作业,积极性很高,批改得十分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时,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从教师的“错误”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批改教师“下水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和提高评价能力的过程。
批完教师的“下水作业”后,教师让学生按如下提纲检查自己的作业:
第一,作业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教师“下水作业”中相类似的错误?哪些做对了?在题后打上“√”。哪些做错了?在错的位置下面画出记号,以便进一步思考错误发生的原因及订正的办法。
第二,做对了,看一看解答思路是否清晰?解答步骤是否完整?有没有不该遗漏的过程遗漏了?解答方法是否简明?语言是否准确、流畅?该简便运算的简算了没有?
第三,作业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要求?文字、数码、符号、算式书写是否工整、正确?
学生检查自己作业的过程,又是一次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六)、“典型作业”法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天做“下水作业”,让学生去批发。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批发学习委员、小组长或某个学生的作业,作为“典型作业”,以代替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批“典型作业”的教育示范作用与批教师的“下水作业”大致相同,在批改学生“典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评价能力的训练。
选谁的作业做“典型作业”,大有学问。教师如果组织得好,运用得巧妙、得法,谁的作业能被出示作为“典型作业”,谁就有一种自豪感。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差生身上,常常会成为差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差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可在差生内心激起“愉快效应”,那种差生过去很少体验到的成功快感,激发了他们好学的兴趣。不少差生就是在出示“典型作业”之后,发生突变的。(七)、小组批改法
课堂作业批改小组通常以4 人为宜,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
小组批改这种形式的主要好处有:
第一,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在小组全体同学面前,集体的赞扬与鼓励,批评与帮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小组批改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传播信息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彼此之间的横向交流,又有与教师之间的纵向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三,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民主,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敢于发表意见,在不同观点面前,善于追根究底,敢于据理力争。
在进行小组批改时,由谁来当小组长?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采用“轮流执政”的 办法比较好。“轮流执政”当作业批改小组长,为每一个人,包括差生在内,提供了一个“领导”他人的机会。要强、好胜,希望在群体中表现自己,是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共同心理。快要轮到差生当小组长时,他这时对自己的作业特别认真,有不会的地方,主动请教其他同学或问老师、家长,直到完全做对,彻底弄懂为止。教师在差生轮到当组长时,要多留心以鼓励与指导,不要挫伤他们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家庭作业和部分课堂作业可采用小组轮改的方法,即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当批改组长。批改时,由组长担任“小老师”,并以组长的作业为“标准”,组员们共同研究题目的答案。确定正确答案后,由组长完成批改工作并及时向教师汇报批改情况。应该强调,千万不要因为差生学习成绩差而让他失去当组长的机会,因为采取“小组轮改”的方法可以激励差生学习,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做作业特别认真。在差生当组长期间,教师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尽量为他们“开小灶”。(八)、集体评改法
前面提到教师利用学生举手掌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教师如有意识地将一些题目改为判断题或选择题,并要求学生准备标有“√”和“×”以及标有选择题答案序号的“T”形纸牌,并让学生通过举纸牌来回答判断题和选择题,其效果会好得多。在这些题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将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分析,此法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提高辨析能力。
综上所述,灵活地运用批改作业的方法,能及时地、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根据作业的难易,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组织开放式的集体批改,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这种批改方式特别适合于那些使全班学生都感到难度较大、容易发生错误或易于混淆的作业;通过开放式批改,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这时“群体效应”所造成的智力激荡特别明显,学生的激情和才智常在这时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使学生的辨别能力、雄辩能力都可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学生之间展开争辩时,教师最好采取“旁观者”的态度,让争论双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指出对方思维上的缺陷和漏洞。
二、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一)、反馈时间过长
农村小学师资配备相对比较薄弱,很多教师都是身兼两个或者更多的学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对每个学科的作者都实行全批全改,就容易出现作业积压,批改滞后的现象,很多时候,作业批复的时间短则两到三天,长则一周。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学生拿到作业的时候,对作业已经有所生疏,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做对的地方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强化。这种情况下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批改作业所应起到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二)、反馈信息量过小
农村学校的教师很多时候不仅肩负着教学的任务,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这就造成教师的负担过重。所谓的“全批全改”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标出是正确还是错误。至于对错的原因往往兼顾不到。这就造成学生拿到作业以后只能知道对错。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三)、校正措施不力
学生交上去的作业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交上作业。而作业返回来的时间却是距离上次交作业的时候已经隔了一段时间。而反馈回来的作业其批改的消息也很少,往往只有简单的对或者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负担重的课业及其时间间隔较长。那么学生在作业当中犯下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样就把问题带到了下一次的学习当中去,这样就根本形不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四)、作业形同虚设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从而给学生安排一些已经订正过的题,更有甚者就是抄写例题,这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不能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五)、作业效率低
正因为传统的家庭作业的无趣、统一,直接导致了它的低效甚至是无效。一些学生的字词抄写,越往后抄错误率越高,日记、作文为了达到教师要求的字数,许多学生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如破衣服上打补丁。东一截西一段,不知所云。这样的作业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之外,对学生的学习无任何促进作用。
三、改进作业批改的几点做法
鉴于上述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批改方法。(一)、精批细改
作业收上来后,教师不应急于盲目批改,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将作业分成成绩好、中、差三类作业各8-10本,对这三类作业进行批改,掌握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选出比较典型的问题,以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二)、自我批改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作业的批改过程,教师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原则。比如做完作业之后。教师可以公布答案和解题的全部过程,也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对照着不同的解题方法来给自己判断。如若还有不同解题方法的出现。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来探讨以此来调动学生自我批改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们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分组批改
也就是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作业批改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得出各种解题的做法和答案;教师在综合各个小组的结果后再公布标准答案:最后各个组员再进行流水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四)、当堂当面批改
当堂当面批改作业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纠正反馈校正慢、学生掌握知识不及时、做题时间长的习惯,提高了批改作业的效率。针对于运用这种形式,教师要注意的是因人而异,对于作业做得好的学生要当面表扬。给予鼓励:对于作业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四、结语
以上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够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另外要做好批改登记记录,发现典型,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以便做好讲评指导。如对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简洁的解法,给予介绍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教师要定期向学生进行作业情况的指导教育。指出问题,指导方法,提出要求,并公布阶段的作业成绩,列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密切配合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让家长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五、参考文献
[1]霍俊芳,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实践讲堂,六、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周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篇:浅谈优化作业批改的方法
浅谈优化作业批改的方法
课堂教学目前已出现了新《课标》,得到较大幅度改革,但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看到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们农村小学,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多数教师身兼两个学科的教学,如果对数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批改量多(每班以40人计算,每次布置4道题,教师一次要批改160道题,若每本作业本平均用1.5分钟,就要花去60分钟,再加上平时单元测试、备课写教案等等,就要花去1时30分),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教师批改作业常常用“。”简单的匆匆代过,学生由这些符号就能知道哪道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信息,找同学或同桌抄答案应付了事,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4)作业形同虚设。学生天天做作业,老师天天批改作业,教
师花费在批改作业的时间过多了,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应付老师“批改”,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草草了事,一大部分学生出现了抄袭、问答案或叫人代替做作业等不良现象,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它的作用逐被单元过关所代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价值。
二、要科学地批改作业
新《课标》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天天作业全批全改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束缚了学生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在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要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的现象呢?我建议不访做以下的尝试:
(1)精批细改。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可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
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三、作业批改要巧用评语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这些东西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而利用评语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体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
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2)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
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
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好棒!”“太妙了!”“very good!”对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打上“best!”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当然,写评语时要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付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评估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作者通讯地址:广东省恩平市良西镇雁鹅小学 梁欢庭 邮 编:529437 工 作 单 位:广东省恩平市良西镇雁鹅小学 联 系 电 话:***;0750-7391343
第三篇:1 作业批改形式的研究
作业批改形式的研究
—— 万源市白沙实验小学校
柏庆元
王
强
一、课题界定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一条主线,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既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还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1、作业: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内、课外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上已学过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业批改: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反馈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也可以调节教师施教的行为。从教的角度看,是教师对作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据此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划或进行查漏补缺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而言,作业批改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外部的评价。
3、作业批改方式: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所采取的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是针对学习人的能力、懂得兴趣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指导。
2、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效果,让他们在目标指导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3、友善用脑理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课程知识。
4、多元智力理论: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的发展,充分认识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从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
5、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2 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是目标自由、情境驱动、依靠学习背景,以真实任务、知识经验建构为标准,评价标准多元化。建构主义理论将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有效批改作业理念,研究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作业批改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全体教师受益,进而提高批改作业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最终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研究具体目标是:
1、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成长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作业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过程 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一)、作业批改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系
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教材和作业打交道,这些资源实际上就是教师专业成长所依托的素材。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地投身于挖掘这些资源的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出其内在的教育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忽视作业这一环节,尤其是作业批改记录,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见证。
作业批改记录,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和研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环节,认为没有必要写作业批改记录,他们常常在作业本上草率地给个分数、等级,标个日期,这样做的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作业批改记录有着其他教学程序无法替代的作用。
1、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延伸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教学和育人智慧的生成过程。但是,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教师很难完成这样一个充满智慧而又复杂的过程。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向外延伸,其中,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审阅,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作业批改记录这一文字形式的教学研究方式就是最便捷而又最实惠的途径。通过写作业批改记录,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通过作业本、笔和纸模拟出一个虚拟的教学空间,完成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继续生成。
2、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镜子
作业批改记录不仅仅记载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措施,它是教师下次备课的有效凭据,也是改进教学教法的指南针。在写作业批改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行为与活动进行反思,对自我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对自己的人格特质(如志向、兴趣、潜能、性格等)和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反思。通过这些反思,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实践智慧,成功地实现教育理论与自我提升的链接。教师在决策—实践—反思—调整决策—再实践—再反思的反复循环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育发
展要求。
3、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的载体
作业批改记录是记录和解决学生作业中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行为。任何一名学生在课程学习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任何一名教师,哪怕是最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才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要把它们看成是培养学生和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珍贵资源。作业批改记录的重要功能就是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地发现教学问题、克服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的载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4、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作业批改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在研究自己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信念不断经受怀疑和考验,通过质疑、澄清、体验、追求,消除疑虑,自主地构建独特的教学思想,并应用这些思想对现实的情境问题进行研究。在科研意识提升的情况下,教师的科研行动就会加快,教师就会通过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来满足自己的研究冲动,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科研的基本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学习,实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由此可见,作业批改记录,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作业问题的一个书面呈现,它还是教师对教学问题深度思考的思想表达,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反映,也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5、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爱的教育的反映
教师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是爱的传递和心的呼唤。作业批改记录上的点点滴滴,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笔记的印痕,它是教师爱的表达,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表现。然而,在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在作业批改上马马虎虎,有的甚至请学生代劳,这是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为此,我们提倡中小学教师写作业批改记录。因为,从作业批改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教师也可以获得自身职业操守训练的机会,更可以培养自己爱的智慧,提高自身的专业化道德素质。
6、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
作业批改记录不但记载了学生近阶段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记录了教师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感知到认识、由认识到掌握的整个学习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业批改记录是学生成长的日记,也是教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它记录了教师如何把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挖掘出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如何使教学行为本身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它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实践从幼稚走向成熟,教学理论认知从肤浅走向深刻的光彩,记录着教师整个成长历程。
总之,作业批改记录中简短的教学总结、发自肺腑的心得体会、鲜明的个性主张、有效的问题诊断和科学的教学解析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见证,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千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用好了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当堂、当面批改作业的好处
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以前我也间或的当堂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试卷,而在本学期我充分的尝试了当堂批改学生的作业,经过探索和实践,深感当面批改作业的确有许多好处。
1、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一节课上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5 因为,从作业批改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教师也可以获得自身职业操守训练的机会,更可以培养自己爱的智慧,提高自身的专业化道德素质。
6、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
作业批改记录不但记载了学生近阶段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记录了教师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感知到认识、由认识到掌握的整个学习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业批改记录是学生成长的日记,也是教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它记录了教师如何把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作业问题挖掘出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如何使教学行为本身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它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实践从幼稚走向成熟,教学理论认知从肤浅走向深刻的光彩,记录着教师整个成长历程。
总之,作业批改记录中简短的教学总结、发自肺腑的心得体会、鲜明的个性主张、有效的问题诊断和科学的教学解析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见证,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千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用好了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当堂、当面批改作业的好处
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以前我也间或的当堂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试卷,而在本学期我充分的尝试了当堂批改学生的作业,经过探索和实践,深感当面批改作业的确有许多好处。
1、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一节课上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6 通过及时地批改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如果学生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证明当堂课学生学得认真,教师备课也充分,重点、难点都已突破。反之,则表明这一堂课不理想,还有许多知识没讲到或者是课堂纪律不严,学生不明白。通过当堂批改获得教学反馈,可以及时发现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如是普遍的,应及时“趁热打铁”,加以必要的补救。是个别的及时给予纠正。这样教师及时总结成败原因,作好下一堂课的教学准备。
2、能促进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
在当面批改作业的时候,一方面,师生可以相互交流,如教师可以简单问学生上课的情况,对本课是否感兴趣,你们需要老师怎样讲。同时还可以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并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加以改进。另一方面,教师经常与学生就作业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师生也可以民主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论对错,只要引导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就行,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许多作业题已不是“唯一”,甚至有些题目本身是带有探讨性和研究性的问题,如果师生都各抒已见,那就可以做到教学相补。
3、能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
一些教师在课后批改作业,由于学生不在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加以改正,就算到了下一次上课,专门拿几分钟时间来评讲作业并要求学生及时改正,但有的学生因各种原因仍然做不到,让教师既生气又无奈。而通过实施在课堂上批改作业以后,教师惊奇地发现,只要给学生指出作业中错误的地方,并和课本上有关知识进行比较,他们就马上醒悟过来,并以最快的速度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然后把订正过的问题向教师汇报,这时教师马上在原来画横线提醒学生错误的地方,满意地改为红钩,这样学生会心服口服,并高高兴兴
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4、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尝试当堂批改作业之前,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并且大多数学生作业的质量也不是很高,字迹潦草思考不全面。而在尝试当堂当面批改作业之后,这些现象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学生最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最想让教师给他们当堂当面改作业,同时还当堂公布做得好的同学。于是,无形中把每一次的作业都变成了小竞赛,谁都不愿落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久而久之,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作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认不认真听课,能不能勤于动脑动手。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学生上课的兴趣明显大增,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从而实现了由作业竞争到上课竞争的转变。达到了通过作业来促进教学的目的。目前,我们所上的班级已出现了这样一种可喜的局面,那就是同学们完成作业越来越快,错误越来越少,上课的兴致越来越高。
(三)、学生自我批改的实践与研究。(详见资料)
(四)、学生相互批改的实践与研究。(详见资料)
(五)、作业批改的艺术的研究。(详见资料)
(六)、作业的批改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有更好的效果的研究。(详见资料)
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2.1-2012.3)查、分析、研究、制定课题方案,安排部署具体研究实施工作。
2、实施阶段(2012.4-2012.6)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有关的理论和指导材料。根据学科特点,选定班级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合理安排总结研究成功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将别人的先进方法融入到研究的课题中来。抓好有关材料的收集,以便查阅。
3、总结阶段(2012.7-2012.8)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作业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相关理论、信息,了解国内外作业评价的最新发展状况,掌握作业评价的基本理论,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尝试构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作业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访问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已有的作业评价状况的认识,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在课题研究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奠定现实基础;在课题研究后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前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反馈、讨论、修正,使研究更完善,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归纳,边总结,不断进行验证、修正,在研究中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最终探索出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反思
1、作业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要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促进能力发展。
2、批改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地位、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认真讲评。在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中,杜绝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
作业本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一种反映,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怎样发挥学生作业本更大的教学作用,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科学、合理的批改方式及评价方法。最合理的批改方式及评价方法应该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
二0 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批改作业应注意哪些方面》发布者:孟桥 发布时间: 2011-9-24 8:46:
23、《实用教学艺术》
第四篇:《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2010级小学教育专业3班 朱清 学号E1005133321
课题名称:小学生阅读训练的研究
申请人:朱清
一、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已能阅读的本领。
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交往,如果没有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在提倡和鼓励学生把书作为自己生活中一部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学生读书的效率。只有阅读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经过研究与调查,我发现小学生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偏少。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上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1—9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为800—1200万字,如果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二)兴趣偏淡。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的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中个人办理借阅证的仅占0.09%。我对本校1~3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平均约为30分钟,坚持每天阅读的学生仅有34人,小学生中谈“书”色变的大有人在。
(三)目的偏功利。
在升学压力下,许多教师、家长布置给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就是背优秀作文选和做大量习题,视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为浪费时间。
(四)内容偏杂。
调查发现,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包括动漫卡通类、故事类、科普类、武侠小说类、色情暴力类,文学名著和人物传记仅占一小部分。
(五)技巧偏少。
朗读时声音过高或过低,音色单调,经常出现读错句、破句、丢句、重句等毛病;默读时出声,嘴唇不停在动,速度太慢;不会使用阅读符号;阅读习惯不良,或眼睛离书太近,或歪着、躺着阅读,或摇头晃脑,或用手指着书本读,或在书上乱写乱画等。
附主要参考文献
[1] 作者:刘清涌,《中学语文教学探讨》,文章标题:《培养学生阅读的“嗜好”》,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3年6月第1版。
[2] 作者:周旭伟,《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发表于 2009-08-08,网址是:http://gsyx.cersp.com/article/browse/3008237.jspx。
[3] 作者:金哲民,《阅读教学中的弊病及其诊治》,此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中,主编: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社: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出版,出版时间:1996年9月。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阅读还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储备知识、学用结合。如果我们能通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浓厚的阅读兴趣,独立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将是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寻求知识的泉眼。学生一但对阅读有了兴
趣,他们就会广泛觅食,学而不已,从而能获得比教师直接传授给他们的还要多得多的知识。通过研究还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语文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阅读能力,对问题的观察及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研究内容
1)对学生阅读的现状分析
在研究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阅读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总量偏少。
(二)兴趣偏淡。
(三)目的偏功利。
(四)内容偏杂。
(五)技巧偏少。
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一)是阅读障碍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识字不多,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阅读时经常会遇到“拦路虎”,多次碰壁后,自然就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挤走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升学率的指挥棒导致广大师生为追求分数而耗尽精力,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课外阅读。
(三)是家庭示范作用的弱化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渴求。
为了生计,大多数家长奔波忙碌不停,很少能静下心来进行知识“充电”,这严重影响了孩子对课外阅读的渴求。
(四)是阅读的环境阻碍了学生阅读的深入。
有不少家庭认为读书无用,读课外书就更无用了。同时,影响小学生的社会诱惑太多。如,电视剧、武打片、各种游戏唱歌比赛、体育赛等等,很难让小学生静下心仔细阅读。另外,阅读的条件太差。许多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即使有,也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里面的图书早已过时或破烂不堪。
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兴趣,使小学生乐读
(1)故事激趣。针对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的特点,教师可通过举办“童话故事大赛”、“动物故事演讲”、“探险神话故事会”,设立“故事大王擂台”等形式,让学生
去读故事、背故事。甚至去编故事,这样就养成了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2)悬念引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讲部分内容情节,吊起学生的胃口,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在解决悬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电视导趣。小学生爱看电视剧。教师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看同名文学作品,促使学生阅读。如电视台播放连续剧《水浒传》,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并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诨号”和主要特长摘抄下来,让学生比较收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原著的区别。通过对比,学生发现电视虽然形象直观,但只能了解原著的主要情节,看后易忘,耗时多,而阅读原著可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学生们对好汉的“诨号”十分感兴趣,调动起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提高技巧,使小学生善读
(1)学会精读课本内容。要教会小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读准每一个字、词、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精读的好习惯。
(2)学会速读课外读物。速读时要坐姿正确,视野开阔,便于“一目十行”;要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精力高度集中,快速地观其概貌,准确地把握原意。
(3)正确使用标注符号。要指导学生对重点的字、词、句进行标注,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4)引导孩子做读书笔记。按照“不动笔墨不动书”的要求,教会学生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读书笔记的方法。
(三)创造条件,使小学生能读
(1)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本阅读。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带3~5本书进行交换阅读,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共享。
(2)设立相关课,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如设立阅读课,可采取同题阅读、自由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设立读物推荐课,做到书刊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推荐相结合,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设立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阅读过的书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记忆能力。设立体会交流课,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3)全社会重视,让学生有阅读的环境。提倡家庭亲子共读,做到家长与孩子奇文共欣赏,佳作共分享;父(母)子(女)同进步。学校、班级更要通过“读书节”、“红领巾读书读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享受成功,使小学生终身阅读
(1)“读书成果展”,让学生感受成功。读书成果展可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进行分类,通过朗诵看准确、默读看速度、卡片看分类、读书笔记看深度、阅读效果看作文等“五看”比赛,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展示,阅读成果得到肯定。
(2)“三授式”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激励主要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授头衔,就是结合“五看”结果,授予学生各种荣誉称号,如“朗诵大王”、“故事大王”、“阅读之星”、“小高尔基”、“盖鲁迅”、“小作家”、“阅读能手”等称号。此外,还可以用成功小学生的名字命名阅读课,如“吴迪阅读日”、“张丽阅读周”等。授特权,给成功的小学生一些“人无我有”的特别优越感,如可以无限制到图书室借书等。授物质,给一本有趣的图书、一块新颖的橡皮等,保持小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有目地的观察、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如何有目的地使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当前学校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以及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观察法: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
3)案例研究法。针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或者不同年级的学生,为何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进步明显进行个案研究。
4)案例积累法:将每次的个案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经验总结法。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2、可行性分析
1)申请人为朱清在职教师,已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具有独立研究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教师的支持,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五篇: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初中小班化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小班化教学列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柯亨及其同事于1983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美国各州的小学每个班有20-30人组成。法国1990年每班平均不超过25人,加拿大小学班额平均20人,日本小学班额平均30人,新墨西哥州小学每班平均在24人左右
第三次国际化学与科学研究中,Stigler(1999)认为:日本学生的高成就是因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而这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授业研究(Lesson Study,也就是课例研究)相关。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35人之间。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有如下特点::
(1)借鉴、模仿国外小班化教学的经验。
(2)从理论上对小班化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如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然后把它介绍给国人,另一些则是立足于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从局部进行研究论证,对它进行总结和提升。
(3)将小班化教学与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相衔接。如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小班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个性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人本主义、活动教学理论及主体性教育思想等的关系,等等。
(4)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报告。如北京市西城区、武汉市武昌区;走进阳光地带(天津南开区龙城小学);太原市黑龙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试验;大连市甘井子区“小班化教育研究”之点滴,苏州市钟楼小学主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等。
总之,从国外看,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上,其观点大都有实践研究加以支撑,研究过程中尽管有触及到课堂互动问题,如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研究大都基于教学论,而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小班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尚有欠缺。
小班化教育使更多学生有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提升了市民的教育幸福感。小班化教育研究,在‘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下,将把重点放在提高学习的效率上,也就是谋求更富成效的小班化教育。即南京小班化教育已经从‘广泛播种’走向‘精耕细作’阶段。提高小班化化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的追求。
二、理论思考
(一)、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则是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理念与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小班化化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润泽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加大情感投入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1.有效教育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2.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化学教师必须做到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明确了学生智能的多元化的倾向,每个孩子有着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或潜能应当充分发扬,但并不是一味追求“专长”“特长”,而要利用他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短处和不足。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个定义包含着几条重要的内容,其关键方面是:比较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在规定的范围内,获得学生教育和发展等方面的最优效果。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启示: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二)、核心理念
小班化教学——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核心思想】化学教学有效性——化学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验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教学思想。
(2)关注化学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参与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
(4)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实验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手段,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正确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5)关注量化和可测性。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的检测,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成果。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三、研究内容
研究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小班化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研究目标内容要点:
探寻初中小班化学校大面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策略与方法,即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进行初中小班化学生化学学习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探索具有小班化化学教学特色的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学校的发展;构建适应小班化化学教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建设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幸福感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需要成立几个子课题组,以方便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教师的备课、上课为主,通过对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有效作业、课堂提问,评价标准、教师成长等七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每一个,让每一节化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让每一次化学活动都有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四、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实验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2.调查法
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化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化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各个子课题都采用该方法,按照子课题研究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各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积累经验和案例。(二)研究对象
各小班化实验学校的学生。
五、保障措施 时间:2014—2017 地点:大山中学
人员:成立的子课题组的学生和老师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5—2014.8)
1.成立课题组,确定子课题组组长和人员(2014.5—2014.6)
2.各子课题组结合总课题实验方案研制该子课题的研究计(2014.5—2014.9)3.撰写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申报课题(2014.9—2014.10)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9—2016.07)
1.进一步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学习和实践探索,按子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2.组织各种教学研究、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探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评价办法等,及时交流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体会和感想;利用例会或专门时间组织课堂教学交流,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探索小班化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思路、策略。3.参与各子课题的实验教师积累资料。4.及时研究和调整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和评估阶段(2016.09—2017.07)
1.整理和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素材(教学案例、教育个案、优秀论文、视频录像等)。
2.总结各子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撰写实验报告,申请结题。3.通过专家评估验收,结题。
4.召开小班化教育推介会,推广课题实验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全面改善小班化化学学习状况,学生化学成绩明显提高,及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三项指标好于市平均水平。2.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方法及途径。3.基于各个子课题的实验结果。
4.编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教学案例集,三年内课题组有10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5.教师专业成长较快,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跃上新台阶。6.各子课题和总课题完成结题报告。
我们期望能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起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数学教育管理体系。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新、专业成长快,初步建成一支师风正、业务精、口啤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涌现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初步构建科学性强、便于操作、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中考数学成绩推进率逐步上升。力争本课题的成果推广到其他学科,使每所小班化学校都发展成为管理规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赖、社会信誉较高,学校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小班化精品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