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的认识评课稿(共2篇)
篇一:《认识小数》评课稿 《认识小数》评课稿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小数》一课。“认识小数”是一节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理解接受,郑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对学生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郑老师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小数,学会写小数,应用小数。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具体表现在:
1、教学气氛比较和谐。课堂上比较有默契,整堂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比较多,学生比较投入。
2、教学过程比较平实,注重了知识的类比迁移。课堂上,老师尽量大胆地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象学生自学例2后,采用了学生提问,学生相互质疑,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例1的教学,引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生活味比较重。
4、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适当渗透了数学文化。课堂上能大胆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5、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结合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密度也比较大。大部分的学生掌握较好。
篇二: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段明容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行到我校指导工作,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教研氛围。当然还要特别感谢吴青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教研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中吴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讲堂变学堂”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这节课中吴老师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能。比如在读数写数学生较容易掌握的环节都安排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这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我们看到在学习过程中吴老师通过预设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找问题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我们看到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情高涨,感受到了学生是这堂课的主角,而作为主角的他们是非常乐学的。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这堂课中吴老师将一个个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任务,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今天这节课中,吴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总之,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第二篇:《认识小数》评课稿
《认识小数》评课稿
听了xx中学小学部xxx的一节线上课《认识小数》,不论从课程模式,还是课堂掌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目前,受疫情影响,我们没能回到熟悉的教室去上课,而是开启了网络授课的模式,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三个月的线上课堂真的带给每一位老师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每个老师都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班级的授课方式,而x老师的线上教学是结合教育云平台播放的课程,采用双师课堂的模式,和学生一起学习,这样的方式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让我对一直不曾理解的双师课堂模式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节《认识小数》是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学生还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x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它也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x老师在播放视频课的时候,当遇到需要讲解或强调的地方时,就会按下暂停键,这让我感受到x老师一定是在课前对这节课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让每处暂停都让学生学有所得,视频课20分钟,x老师整节课完成的时间是54分58秒,除去一些卡顿、延迟的时间之外,有效的教学时间内,x老师把讲与练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收获满满,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突破了视频课中的重难点。
x老师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小数,学会写小数、应用小数。学习例题时,利用视频课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良好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x老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具体表现在:
1、教学气氛比较和谐。课堂上比较有默契,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对话比较多,学生比较投入,敢于开启自己的视频发言。
2、教学过程比较平实,注重了知识的类比迁移。课堂上,x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初步理解0.1的含义时,十分之一米下面的0.1是怎么来的?x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十分之一和0.1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3、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适当渗透了数学文化。给学生介绍的两位数学家,一位是中国的刘徽,另一位是德国的克拉维斯,虽然视频课中做了一些的介绍,但是我建议x老师可以自己收集一下关于刘徽和克拉维斯更多一些的资料讲给学生们听,学生一定是喜欢听的,也许会占用一些时间,但是这样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我认为x老师的这节线上课的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也能看出x老师是用心在研究,即便是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回到三尺讲台,但是线上课堂它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每个人所掌握的线上授课经验难得的宝贵经验,就我个人而言,会把x老师线上课的优势和特点融合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谢谢x老师,谢谢大家!
第三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段明容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行到我校指导工作,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教研氛围。当然还要特别感谢吴青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教研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中吴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讲堂变学堂”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这节课中吴老师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能。比如在读数写数学生较容易掌握的环节都安排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这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我们看到在学习过程中吴老师通过预设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找问题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我们看到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情高涨,感受到了学生是这堂课的主角,而作为主角的他们是非常乐学的。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这堂课中吴老师将一个个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任务,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今天这节课中,吴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总之,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四篇:《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
近期,听了丁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课有以下特色:
一、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方法的习得很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统计,学生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上不用数学的占70%。那么为什么还要全民学习数学?那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极少地使用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而更多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并贯穿一生。由此可以看出,教数学关键是要教数学思想、学数学核心是在学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丁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转化策略的运用还是猜想-----验证方法的实施,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方法的成长。
二、随学而教不若随学而导-----------引导的时机很重要
丁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对算理有了初步的感悟。而在交流例题的算法时适时地追问一句:“你是怎样地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然后把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这两者的联系,接着再问:“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得以解决。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时,比起形式化说算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真正的内化,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本节课的一点个人想法:
小数乘小数,虽然是新知识,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原因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就很好。而本节课的学案安排的“猜想----验证”有点形式化,可略去。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五篇:《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何春英
今天听了任晓燕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任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购书一事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两本书一共花多小钱?”和“《数学家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第四:在学法指导上,教师的课堂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这样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听完这节课,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过去,我们一直提倡“精讲多练”。如果用现在的理念重新分析这句话,发现它存在许多问题。我们所说的“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尽量少讲些,讲到关键处,尤其是要把规律、结论性的知识讲明白讲透彻,然后,开始大量练习,在练习中见识不同题型,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其实这就是在培养一种应试的人才,会做题,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开发,智慧没有得到启迪。纵观任老师的这节课,她并没有大量的练习,也不是用很短的时间就结束了新课的学习。她是怎样做的呢?她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上,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问题,教师能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呈现、解决。所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把众多的情况问题都见识、解决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所以在练习时,教师只出了很少量却有代表性的、针对本课重点的练习,学生很轻松就巩固了知识,效果很好。如果经常这样上课,学生的课业负担会很轻的。所以,我觉得“精讲多练”应改为“重探究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