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3:3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篇:《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借助朗读体会体会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2.能够以此文为例,初步归纳、掌握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的要点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归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2.学习马丁路德金“像大麦那样”,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能“把悲哀变成歌唱”。恪守信念,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说课新修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做过多分析。本单元的要求是领悟品味其中深含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我在教读本课时,为避免教学目标过大、过空、过虚,单就情感为切入点,体会这篇演讲稿的感染力。学习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讨论法,朗读法。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分析文本,体会作者在文句中所蕴含的感情;重、难点的突破,我采用讨论法。通过积极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对于教具的使用:为避免盲目运用和机械照搬课件,我采用当场输入电子板书程序,突破了课件的限制,梳理情感线索。上课一.导入新课:边讲边播放课件:历史的声音:1862年9月22日,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二.教学教程; 师:有一个问题先问一下大家:全文的题眼是哪个词语?生:梦想师:请问正面描写梦想的段落在哪里?生:17节到完师:正面描述梦想部分只占全文的三分之一,1——16节的作用又何在?师提示:1——16节没有正面描写梦想,它在这篇演讲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情感。演讲稿最重要的是达到和听众的共鸣,情感上的感染力。除了刚才有的同学说的内容铺垫、背景介绍,还有情感上的铺垫,情感蓄势。有了这段蓄势,才使得后面的正面描写梦想部分尤为感人,尤为产生共鸣,所以这节课我们单就演讲稿的情感,以情感为切入点,细细品味一下这篇文章。马丁路德金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又能激起一种什么样的共鸣?请大家在1——16节推荐一段文字,来给大家评说一下,朗读一下,给大家品味一下这段文字当中,你读出了马丁路德金的什么情感?生:1——2节。表现出了马丁路德金内心的痛苦与愤怒。师:你从哪几句话特别能看出他的痛苦与愤怒?生:读“黑人生活在一……流亡者。”师:这两句话反映出黑人当时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生:受人歧视师:精神上受到歧视生:物质上非常穷困。师:极度穷困。请你来读一下这两段中的情感。来想像一下我们都是受苦受难的黑人。生:读师:生读的过程应该体现出了一种没有安全感、归属感的悲惨现状。补充介绍一下当时黑人的生活条件课件播放:一组黑人孩子的生活的黑镜头、白人饶有兴味地观看黑人被用私刑吊死、新奥尔良警察殴打黑人致死。教师旁白:从18世纪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长在美国的黑人一直忍受着被轻易地剥夺生命权;忍受着来自警察的随意的恶意的暴力;自由和平等对他们而言似乎就只是奢望。但仍然有一些人在艰苦、坚持、执着地追求着,他们一方面默默地忍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打击、屈辱、痛苦,另一方面始终坚守着自由、平等的爽朗的秋天终归到来。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味道不够浓,这两节中除了刚才她说的修辞比喻以外,还有什么?生:排比师:排比的作用是什么?生:增强语势师:作者为什么一直强调“100年后的”这个定语而不是今天?生答:历史、情感师:渴望自由的急切。再朗读,诠释痛苦急切两种感情。生:再朗读师评:这位同学读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痛不欲生生:还有10——14节,排比、反复,愤慨师:你来给大家愤慨一下。生:朗读师:鼓掌。这位同学的朗读我用16个字来形容:如出堂之弹、江海决堤、波涛汹涌、大浪淘沙。再稍加分析一下,补充一下,长短句的概念:长句便于叙述,语气较为平淡;短句长于抒情,语势较为强烈;10——14节,从长句到短句:人生安全、生存权;物质条件;选举权政治权。是从小到大渐次加强,递进关系。谁来重读一下,读出这种递进。生:重读师:这位同学读的是铿镪有力,掷地有声,真正把那种愤怒的情感读出来了生:7——8节。师:你先读一下,让大家从你的读中体会是一种什么情感?生:读师:读的很平淡。是否因为你是女孩子?给大家解释一下。生:这段文字马丁路德金情感是平淡的,非暴力的师:反对暴力,理智。他的非暴力是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大家讨论一下:从文中找找,真正驱使马丁路德金要非暴力抵抗,要团结白人兄弟的这样最深层的思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思想是真正打动那些黑人乃至白人以及现在在座的我们。扣住文本,讨论一下,为什么他会提出这样的思想?生:使美国变成一个和平的国家。国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师:爱国情怀。理智的斗争方式。不仅是基督教徒,他爱的是黑人,美国的自由。生:15段。受了苦难,仍要坚持——坚韧。师:请读一下生:读师:感性的声音,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我们的心灵。如果当时她在场,黑人一定会觉得具有鼓舞力。抑扬顿挫,扬的是痛苦、愤怒,抑的是当他诠释着爱国情怀,和他的理智的时候,这样的情感如一条浪线在听众,我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17——27节他的梦想,由国家到家庭,同样也能反映他的爱国情怀。请大家也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来诠释一下马丁路德金的爱国情怀。每一次朗读都是对文本的再次把握,理解,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样敢读、想读、乐读、会读,对朗读能力和语言理解力的提高。师范读。背诵师:26——27节,尤其是26节中优美的交响曲如何理解?按说梦想到25节已结束了,25——26节强调的是什么?“优美交响曲”是什么含义?生:各谐,协奏。白人。黑人,所有的美国人。我们国家师:27节,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一个深受苦难的人,毅然能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声音,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榜样。请大家齐读最后两节,感受一下这种爱国情怀。马丁路德金最大的梦想就是美国的梦想,美国的自由与希望。

三、师:这篇文中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都烧起我们内心的一团火,烧灼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小结一下:演讲稿也好,作文也好,如何使它具有感染力,在情感上能够感人,又能用它的理来服人?本文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营造出气势——以情感人,使文章情感充沛,如大江之水。爱国情怀是我们全人类最高尚的一种情怀,最深刻的一种感情,激起所有热爱真善美的人的共鸣。所以还有思想深度的挖掘。——以理感人

四、作业布置:1.在刚才这节课上理解的基础上进上步朗读课文,反复朗读,培养一种语感,再次认真去体会一下马丁·路德·金这篇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一切。2.我还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也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文章送给我的礼物,转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再转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同学、朋友。这是一首小诗,是我遭受挫折时常常鼓励我的。请班长读一下。结语:这次的ppt我都是以大麦作为背景,在我心目中,像马丁路德金,特瑞纱修女,巴金都是像大麦这样的人。这首小诗也是郭沫若最喜欢的一首小诗,他认为这首小诗诠释的是一种能抵抗不幸命运的一种精神。对你我来说,我们应该如此:无论遭受如何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该像大麦那样,像马丁路德金黄色那样,有勇气把悲哀变为歌唱,有勇气让自己的生活更顽强,更丰富多彩。仅以以上一首小诗与各位分享。《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那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蝴蝶效应”这个理论?生:(学生回答略)师:是的,这个理论常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说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最终会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在这里,我要负责任地对大家说,这个理论在社会领域也是有实例可资验证的。黑板上有一串数字,就是我验证这个理论的密码。1852年,在美国,有一个小女人写了一本大书,叫《汤姆大伯的小屋》,这个名字叫斯陀夫人的女人手指翻动书页的振颤,掀起了一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史称南北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在1863年,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签署了一个宣言,史称《解放黑奴宣言》。同学们注意,这不是结局,故事才刚刚开始,黑奴解放宣言的曙光还没来得及晒暖黑人们单薄的衣衫,结果就碰上了日偏食。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黑人们一直在昏暗中期待云开日出的时刻。再然后,时间指向了1963年,有一个叫马丁·路德·金的黑人领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面对着25万黑人兄弟饥渴的眼睛,喊出了自400年前黑人踏上美洲大地那一刻起,最响彻云霄的声音:“我有一个梦想。”这声音所掀起的巨大风暴,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签署了新的《选举法案》。同学们请注意,这还不算高潮,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在145年之后,公元2008年,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这匹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马——奥巴马摘取了第44任美国总统的桂冠。同学们请看,斯陀夫人这只小蝴蝶所掀起的这场风暴有多大!我想,在这场黑人兄弟争取自由和平等的革命风暴中,马丁·路德·金那洪亮浑厚的声音将永远被刻进这张历史唱片的纹路里。如果说奥巴马将被历史定格成一匹昂扬奋蹄的黑马,那么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就是它坚实的基座。是的,当初整个黑人世界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只剩下了梦想,而正是有了梦想,他们才重新拥有了一切。那么,马丁·路德·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到课本85页,让我们用饱满的激情一齐从17自然段一直读到本页末。生:齐读师: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梦想的核心内容。生:清除种族歧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师:接下来,就有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为什么?换句话说,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他的梦想为什么就不能像本山大叔那样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呢?所以我们要追溯他产生这个梦想的根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的1-6段,请同学概述一下,让马丁·金产生“消除种族歧视,实现平等自由”这个梦想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请快速浏览7-16段,概括大意。生:(浏览并概括)斗争的方式和斗争的决心。师:那么,关于文章的内容,我们只剩下了27-32段了,我请同学们朗诵这一段,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帮我填一个空格,这一段写的是马丁对未来的___?_。生:(齐读然后填写)期待师:至此,这篇文章的整体文脉我们梳理完毕。有同学可能会产生小小的感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梳理起思路来怎么这么简单啊?广告上不是说这篇文章是近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演讲之一吗?能这么简单就被我们征服了?是的。你想的一点没错。这篇文章的文脉就是这么易于梳理。我向来认为,越是经典的,就越是简单的,把艰涩难懂当深刻的人,要么是虐待狂,要么是自虐狂。简单,恰恰是这篇文章的优点。同学们请注意,这是一篇演讲辞,面对的是听众,如果思路不清晰而简单,听众又怎么能听懂呢?所以演讲辞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思路清晰。(板书)有同学可能还有一个疑惑,刚才在分析文章时,你首先脱口而出的是梦想是什么,然后才自然而然的引出为什么,但为什么马丁却把“是什么”放在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这就引出了演讲辞的第二个特点:感染力。(板书)同学们试想,这篇文章的高潮应该在哪里?应该放在“为什么”上,还是“是什么”上?生:应放在“是什么”上。师:对。经过前面的蓄势,把高潮放在后面更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振憾效果。当然演讲辞的感染力绝不仅止于结构上的安排,要想有感染力,语言永远是最强悍的武器。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读了这篇文章后,如果从修辞上来说,本文最能让你脱口而出的一种修辞是什么?生:排比。师:对。排比增强了语势。既然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了,我们就实在没有必要再去找例证来分析。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马丁·路德·金在本文中修辞上的特色菜:偏正比喻。什么叫偏正比喻?就是以偏正词组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比喻句。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不义之火,欢乐的黎明,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这一课的偏正比喻将近有30个,课后请同学作一个游戏,找出所有的偏正比喻。每找出五个奖自己一朵小红花,如果能找出25个以上,就奖励自己中午买一条鸡腿吃。请同学说一下比喻的作用。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师:对,比喻本身就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以偏正短语形象出现的比喻,在增强形象性的同时,又使语句短小、简单,更有感染力。其实演讲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有针对性。(板书)马丁面对的是25万黑人兄弟,所以他的每一句话都直接指向黑人的内心世界。好了,我在黑板上还留下一个关键词:天下。这个单元的总纲就是“以天下为己任”。我们说,梦想每个人都有。但为什么马丁的梦想可以传颂千古,而我们的梦想却只能羞涩的藏在自己的小口袋里?这是因为在马丁·金的梦想中,我们依稀看见了两个大字:天下。梦想每个人都有,但它绝对有品格高下之分。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卑下,让小小的心里怀揣一个心系天下的梦想,你的生活中也将少却了几许鸡毛蒜皮的烦恼。如果让我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那么,我要告诉你,马丁·金把一颗写着天下的种子埋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正义的阳光,用自由的雨露来沐浴它,浇灌它,直至它长成一颗枝繁叶茂的梦想之树。下面我们做个练习题:练习:仿照示例,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续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地嬉戏。我有一个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交流所写文段。(在课堂上有很多精彩的生成。如:我有一个梦想,让每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地翱翔。我有一个梦想,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整洁亮丽,不再有堆积如山的垃圾,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课后作业:作文练习:今天,日本少数右翼分子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公然否认侵华历史,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共愤。如果你要面对莱西一中南校全体同学发表一个演讲,请结合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体会,写一篇演讲辞。

第二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实录

武汉四中 宋艳阳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半个世纪前,号称以“民主”、“平等”、“自由”为立国之本的美国还笼罩在种族主义的阴云惨雾中。一位黑人,一个普通牧师的儿子,是他打破了这一沟绝望的死水,唤醒了黑人压抑百年的尊严,点燃了黑人心中已逐渐黯淡下去的希望之火。于是,祖祖辈辈忍受着奴役和压迫的黑人们,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对苦难和不公正的坚韧对抗。他是谁? 生(齐答):马丁·路德·金

师:没错,他就是被誉为“黑人之音”的马丁·路德·金。虽然这位执着的追梦人最终倒在了寻梦的路途上,但“我有一个梦想”成为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它穿越了历史的烟尘,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这篇演讲词何以有这样强大的震撼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妙。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较为充分的预习。现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再次浏览全文,并思考这三个问题,然后简洁作答。

(投影:1.“我”的梦想是什么?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3.以怎样的方式去达成梦想?)师:陈景伦,你可以回答哪个问题?

生:我答第一个吧。作者的梦想是能够获得自由。师:是谁的自由?请你说得再清晰、完整些。生:是黑人能够获得自由。

师:作者的梦想好像还不止这些,谁能帮他补充一下?好,曾旋想来帮一把。

生:我认为作者的梦想是黑人不再受种族歧视,而是享有和白人一样的平等、自由的权利,他们将在同一片蓝天下,和睦而友爱的生活在一起。

师:你是依据文章的哪部分内容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从课文的18段开始,谈的都是这个问题。师:曾旋很快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另外两个呢?

生:我选择第二问。作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梦想,是因为美国没有兑现它的诺言,致使黑人还生活在种族主义的枷锁下,得不到自由和正义的保障。师:你较为圆满的回答了第二问。

师:蔡昆,你别无选择,第三个问题是你的了。

生:在第七段,作者写道:“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 师: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生:就是说,作者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抗争,而不要采取暴力行动。师:除此之外,文中有没有提到其它的方式呢? 生:还要团结白人。

生:还应该坚持到底,直到斗争胜利。

师:很好。三个问题都谈到,那么演讲词是按照怎样的次序将它们串联起来的呢?

生:文章先写的是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其次是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梦想,最后说的是梦想是什么。师:我同意你的见解。这篇演讲词的行文脉络是这样的:先陈述黑人生活的现状,即揭示梦想产生的根由;再说抗争方式,即怎样实现梦想; 最后展望前景,即梦想的具体内容。文章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将其内容依次展开。师:大家已很快的梳理了演说词的内容,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了一个把握,但这只是触其表,而未入其里。所以,下一步,咱们还得通过品读,亲近文本,亲近作者。请来听一段原音重现。(投影:马丁·路德·金在25万人集会上发表演讲的画面并播放录音)

师:亲耳聆听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是否有所触动呢?下面咱们就按照已分定的小组的形式,选择段落来读。你们喜欢哪里就读哪里,读多少,怎么读,采取怎样的方式,你们决定。谁来策划,谁做中心发言人,你们自己商量好。(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分工,协作)师:准备的差不多了。哪一组先来?

生:我们组选读10到14段。(10到13段,四个学生一人读一段,14段四人齐读。读完后,有稀拉的掌声。)

师:能给大家谈谈你们在做朗读处理时的一些考虑吗?

生:首先,我们选择这一部分是觉得它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再则,这一部分有四个排比段,我们四人正好一人一段。另外,我们也是通过一人一段的方式把情感一步步托起来,就好比一浪接着一浪,到最后通过齐读,就像课文中说的“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把情感推向高潮。师:你们在处理上颇费苦心,那么效果达到没有呢?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还可以,特别是四个人采取依次上升的调子,把情感一步步的往上扬,处理的很到位。就是稍稍软了一点,力度不够,还有在读14段的时候,他们断了气。(众生笑)他们停顿的时间长了,这里应该一气呵成,才能像他们说的,把情感推向高潮。

师:那你把这一段给他们示范一下?(生再读14段,因为太用力,“不”字被他读破了,引起了笑声、掌声。)师:王鸣的朗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别的不说,力度绝对够了。师:蔡昆,你们这一组准备读哪里? 生:我们也是选的这一部分。

师:为什么你们都对这一块情有独钟呢?

生:理由跟他们差不多,不过,我们组的读法跟他们不完全相同。师:那就品品你们读出的是什么味道。(生齐读10至14段)师:尚磊,你觉得这个味道怎样?

生:我觉得味道好极了。(众生笑)虽然从表面看起来他们的方式很单一,没有任何变化,但我认为这恰恰是他们成功的地方。因为我们都觉得这里写得很有气势,但这种气势是以很连贯的方式呈现的,选择齐读就能够把“气”延续下去,如果像第一组那样一人读一段,转手几次,我就感觉它中断了几次,不如齐读处理的好。

师:我看到蔡昆频频点头,尚磊的话肯定说到你心坎里去了。蔡昆,你们组做一个自我评价。“” 生:其实,我们还在个别字眼上有些处理。因为我们注意到,这一部分都是否定句,然后我们联想到黑人一直是受压迫的,没有说话的权利,现在该是他们说“不”的时候,所以,像“绝不会”“不”等我们都采取了重读,来加强语气。

师:我想把这里的“只要”全部换成“如果”,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只要”的语意更重一些,它强调了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一丁点的含糊,不能打一丁点的折扣,更能体现“我们”的坚定决心。

师:那么,需要强调的仅仅是“绝不会”“不”么?请同学再读其中一句。(生读第10段,着重强调“只要” “绝不会”)

师:效果出来了,我从你们的朗读当中感受到了一股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的情味。师:有没有哪一组选的是其它地方?

生:我们选读的是18至27段。(18、19、20、21、23分别有一人朗读,22、24、25齐读。)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处理吗?

生:前面的五个“我梦想有一天”,它都有非常具体的内容,我们觉得它不仅是 “我”的梦想,还是一个又一个黑人的梦想,所有,我们就一个个来读;而两个“我今天有一个梦想”,都是独立成句,我们把它理解为这梦想是黑人的,也是白人的,是属于所有人的,所以我们就一起读;而最后一个“我梦想有一天”,它展示的是一个很抽象的图景,我们把它理解为大团圆结局,所以用上了齐读。师:你解析的非常深入。你们在读的时候,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情蕴呢? 生:很憧憬,很渴望。

师:周鼎,请你来点评他们的朗读。生:能不能做个别评价? 师:当然可以。

生:我觉得谢智峰读得很深情。(众生笑)

师:刚才一段文字是剑拔弩张,毫不退让;现在确实需要温情脉脉,深情款款,因为它是对未来和谐图景的描绘,周鼎倒是一语中的。师:还有哪一组愿意尝试? 生:我们读的是29至文末。(29、30段由一人读,31段合读,32段前面部分由一人读,最后一句齐读。读完后,有热烈掌声。)

师:纠正一个字的读音,“瞭望”读liào,不要读成liáo望。(板书 瞭liào望)师:秦静,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非常好。

师:请注意,她用的是“非常”。

生:从整体上说,他们的声音高亢、嘹亮、雄壮,让“自由之声”表达得很充分。几个人里头,钱堃读得最好。他读得很有节奏,又读出了一种号召力。所以29、30段由他发出号召,然后再由其它人齐读,就有了一呼而百应的效果。还有最后一句合唱歌词,我觉得他们读得很热烈,很奔放,他们把情感都释放出来了,所以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黑人重获自由时的无比喜悦的情感。

师:好的朗读还需要好的鉴赏者,秦静就成功的扮演了鉴赏者这一角色。师:你们有没有发觉几组同学选择的朗读段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 生:都用到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师:为什么你们都把目光锁定在运用了这些手法的语段上? 生:读起来很有气势。

生:我认为理由有三个。一是这些段落的气势很贯通,这样我们读的时候也读得酣畅、过瘾;二是它们的情感都很浓,都属于激情四射的那种,这也比较能打动我们;三是像钱堃他们组读的“自由之声”,由于不断的重复那几个字,所以在他们读完后,脑海里似乎还盘旋着自由的呐喊,让人印象深刻。

师:你在阐述理由时,不仅有理,还有据,做得好!看到你们读得如此精彩,我也想选一组排比段来读一读。(师读第2段)

师:你们觉得我这样读,行吗?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还是不错的。因为这一段的内容是概述黑人的遭受歧视与压制的生活状态,老师你在读的时候,读得很低沉,让人感觉比较压抑,但这种压抑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包着一团火,可以让人联想到马丁·路德·金演讲时所怀有的满腔悲愤之情。

师:谢谢你的理解。既然你们认为这一部分写的是黑人的生活状态,那我干脆就把它简化为“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惨”。这样表达,是不是更简练、明了呢?

生:你这样改,意思是很明朗,但是文段连用几个排比句,显得更有感情,更有气势。

师: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改为“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贫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毫无地位可言”。你要的感情和气势,一样也没少。

生:还是不行。因为文中还用到了比喻的手法,比如,它把“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比成“镣铐”与“枷锁”,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黑人是遭到怎样残酷的束缚;还有,它把黑人的穷困比成是“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这又能让我们想象一边是弹尽粮绝,一边是应有尽有,这种鲜明的比照既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影射了黑人们的孤立无援;最后的那个“萎缩”,还有“角落”都很形象的再现了黑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但修改后的句子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它太抽象,太空了。所以我还是觉得书上的表达要好一些。

生:我补充一点。把它简化之后,我们只知道黑人的生活很悲惨,但到底怎样悲惨,如果不写出来,我们就无法获得直观的认识。而书上不仅写了,并且还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去描述,表现力很强。再有一点,老师你说过这篇文章是演讲词,它的听众主要是那些受尽压迫的黑人,以这样具体、形象的方式去再现他们的苦难,一定可以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

师:你补充的非常好,不仅从读者的角度去赏析,而且还关注到它是现场感很强的实用文体。师:像这样的比喻句,文中用得多不多呢?能不能找出几处喻体?

生:文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比喻,例如第四段、第五段中的“空头支票”“正义的银行”“机会之库”“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

“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谊的磐石”“机会之门”,还有“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义愤填膺的酷暑”等。

师:了不得,你一口气找了这么多。确实,比喻的修辞在这篇演讲词里比比皆是。它加强了表达的形象感、生动性,既能感染读者,又能深深打动那些听者。

师:现在,我们不妨把这堂课回顾一遍。作为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它的思想魅力自不必说,但就演讲词的写法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呢? 生:要有感情,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听者的情感。

师:你说得没错,但采用怎样的写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生: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师:是的,这些手法运用得当,能形成一泻千里之势,酣畅淋漓之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充分,更鲜明,演讲词的鼓动效果也就产生了。(板书: 鼓动性)

生:还应该多使用一些比喻句。因为有些东西很抽象,概念化,如果直白的去写,容易显得平淡。加上了比喻,就可以让它变得形象、具体起来,现场的互动交流会更好。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写演讲词还可通过比喻等方式来达到形象生动的目的,让演讲者和听者的沟通更畅通。(板书:形象性)

师:其实要达到这种畅通,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清晰的脉络,谨严的结构。它所体现出的逻辑性,在这篇演讲词中已经得到验证。(板书:逻辑性)

师:“我有一个梦想”,梦想在延续,对它的探究也还将继续下去。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揣摩重要词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抓住作者演讲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2、作者演讲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朗读法、讨论法综合运用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题: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巴马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因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黑人们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上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出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25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讲,这篇演讲辞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篇讲话稿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板题:我有一个梦想

二、解题: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在纪念《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周年集会上的演讲辞。

作者:马丁·路德·金(见“注解”和“同步辅导”第50页“作者介绍”)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美国黑人民权领袖),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博士。他学识丰富。1964年获若贝尔和平奖。动口是他主要的斗争手段,因此他的演讲诉求目的十分明确,充满激情,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1968年4月被种族分子枪杀。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全国纪念日。

三分析:

课文是作者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要求种族平等的演讲。

这篇演讲辞指出宣言签署一百年来美国在社会制度上存在着的弊端,黑人仍在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号召黑人同支持他们的白人一道,采取用精神斗争的方式,为争取本民族的自由,为了美国真正成为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家而战斗。

放课文录音,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字词。(详情见学法大视野第52页和同步辅导第51页)。课文是篇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的结构则是: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集会的原因)——分析问题(分析集会的根源)——解决问题(我的梦想所指的具体内容)。依据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和作者演讲的思路,可以将此篇课文分为三大部分。

四、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其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1<1——4自然段>指出集会的原因。

2<5——16自然段>提出斗争的要求和设想。

3<17——32自然段>具体提出梦想的具体内容。

五、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演讲的时间、地点、场合各是什么?(时间:1963年8月28日;地点:

3、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25万人的集会上)

4、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彻底消除种族隔离政策,让民主

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一个角落)

5、这次演讲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

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第二教时

一、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指出集会的原因。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讨论弄清:

这一自然段是作者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一共三句,其中说到“伟大的美国人”指谁?(美国总统林肯)

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

这一段讲到一百多年以前的历史,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见“学法大视野”第52页和“同步辅导”第51页。游行集会的目的很清楚,就是黑人要求自由、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

宣言》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还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是表示对政府的不满,一是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处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面的路还很长。)

由此可见:作者的演讲不仅是讲给美国黑人听的,也是讲给美国政府听的。

二、分析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作者指出斗争的要求和设想。

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弄清下列句子的含义:

书第43页第六自然段:“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见“同步辅导”第51页)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书第43页第六自然段:“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

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叛乱的旋风”指60年代一部分深受压迫的黑人揭竿而起,他们组织起来,在城市地区开展游击式的武装斗争。斗争形势犹如旋风席卷了美国许多城市。美国是以“人人生而平等”为立国之本。那么多黑人因为得不到平等权利奋而开展武装斗争,倘若不能从源头上加以遏止,将会形成燎原之势,当然就会“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书第43页第七自然段:“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精神力量”指用和平方式推动黑人民权运动。“物质力量”政府、议会、警察、法庭。反平等反自由的势力是靠政府、议会、警察、法庭这些“物质力量”的撑腰才能猖獗。“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就是要以和平方式争取黑人权利,反对采用暴力,反对武装斗争,民权运动应该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现实中的巨大的物质力量相对抗。他认为这项事业是崇高的,因而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这一部分讲到斗争的策略,主要是在文章中的第七至第十六自然段。这几段可以分作三层(见“同步辅导”第51页)。

作者的主张是“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视之杯痛饮” 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不要用暴力,不要采用武装斗争,这是为什么?

(见“同步辅导”第51页)因为作者深受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响,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制暴”,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的精神来对抗仇恨。

三、分析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作者具体提出梦想的内容。

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弄清下列句子的含义:

书第44页第二十六自然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见“同步辅导”第51页)“这个信念”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力量

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奏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括哪些内容?简单地说可用六个字概括:民主、自由、平等。具体地说,即政治上,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而不是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脸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他们,有和白人一样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希望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困区,贫困潦倒。

这篇政治演讲辞作者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听众,不仅在于作者合理地安排思路,激情飞扬的演讲,还在于作者很讲究技巧,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恰当地使用比喻、排比,把充沛的情感灌注到演讲中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比喻和排比句,并加以分析。

(见学法大视野第52页)

第一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这一连串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黑人由于被排挤而在富裕的美国仍然贫穷。

第一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一连串的比喻进一步形象地揭示了黑人精神上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第二自然段:四次重复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一排比把黑人在美国社会中被排挤、受歧视因而贫困的境地描述得非常清楚,增强了演讲的气势,增添了语言的文采。

作业:

语文书第四十五页“研讨与练习”

一、三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教学后记:

附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提出——原因:百年前的诺言未实现,黑人仍然贫穷受歧视不用暴力,和平忍耐

分析——根源包容博爱,团结白人

长期坚持,毫不退缩

政治上

解决——梦想民主、自由、平等文化上

经济

第四篇:我有一个梦想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我有一个梦想

【备课资料】

一、《我有一个梦想》的语言特色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美国黑人牧师、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此文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除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外,主要得力于它诗一般的语言。作者就像一位修辞大师,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恰到好处的引用,俯拾即是,犹如“杂花生树”,大大地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与表达效果。

1.恰切的比喻

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用“空头支票”形象地表现出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者利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将一些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描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既富于无穷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令人难忘,回味久远。

2.多姿的排比

这篇著名的演讲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使用排比的修辞格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也显得优美和谐,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①短语排比。第27自然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这一句中各分句之间的短语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念。通过短语排比的使用,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②排比句。如第2自然段连用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来表达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况之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又如第5自然段一连使用了六个“现在„„的时候”,前三个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说明民权问题的急迫性和严重性。后三个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光明大道”,是把“流沙”变为“磐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

③排比段。如第10~13段四个排比段既简练生动,又全面周到地提出了黑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应该获得的各种权利,表达了不达斗争目标、不让黑人获得自由、不让黑人争取到正当权利决不罢休的斩钉截铁的铿锵誓言。

再如第18~25段则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开头的排比段,以诗一般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句式,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畅快地、深情地从正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梦想一定能够成真的坚定信念,以深情的语调、饱满的情怀,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种族平等美好前景的憧憬,为最后将演讲推向高潮作好了充分准备。

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字情感充沛,气势磅礴,遒劲有力,文采斐然,犹如大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3.强烈的对比

本文多处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差强烈的对比,两相并举,爱憎分明,感情十分强烈,给听众(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如“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句,用“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相对比,充分表明黑人在美国社会生活于被遗忘的角落,反映了黑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抨击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又如“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这两句,分别将“对自由的渴望”和“敌对和仇恨之杯”、“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两两对比,表现了演讲者磊落的情怀、理性的态度和非暴力的斗争主张。

4.精妙的反复

此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还有一个特点是反复。通过反复强调,表达强烈的情感,使得演讲激情飞扬。如第2自然段的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与前文的“一百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反复强调《解放黑奴宣言》签署一百年后,黑人人权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相反每况愈下。再如第5自然段中运用六个“现在„„的时候”,既反映了斗争的迫切性,也是对当局的严正警告,指出必须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又如第10~13段用了四个“只要„„我们就„„”反复揭示了美国黑人生存状况,也表现了民权运动的目标及斗争的坚定性。

5.恰当的引用

这个演讲稿,作者以饱蘸深情之笔,除运用以上修辞格抒发情感、表达主张外,还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

除以上修辞手法运用外,文中还有呼告、对偶等修辞手法,均为演讲增色不少。

二、《我有一个梦想》疑难解析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马丁·路德·金主张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他的梦想?

文中的“梦想”是指人人生而平等,黑人拥有和白人同样的权利,要拥有民主,得到正义的保障。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政治上,作者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而不是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在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他们,有和白人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民区,贫困潦倒。马丁·路德·金主张以和平斗争的方式即非暴力抵抗的方式展开追求自由的斗争。课文的第7段,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

2.这篇演讲之所以能激动人心,与其严谨的结构、严密的思路不无关系,那么如何简析这篇结构严谨、思路严密的演讲辞?

这篇演讲辞的思路非常严密。作者由一百年前《解放黑奴宣言》签署的划时代意义写起,自然引出目前黑人生活的现状,从而揭示游行的原因,指出游行的目的。接着作者指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强调黑人行动的决心和力量。同时,作者也提醒黑人同胞要注意斗争的策略和方式。因为是组织游行的演讲,所以重在鼓舞士气,作者表达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以及对黑人同胞的深切希望。最后作者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的梦想与渴望,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3.文章的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但文章在第17自然段才提出“我”的梦想,那么,前16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删去?

从体裁上讲,本文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首先要有针对性。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文章首先从黑人所面临的现实谈起,体现了演讲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现实,作者才产生了那样的梦想,同时也暗示人们,只有推翻这样的现实,才会使梦想变成现实,所以前一部分必不可少,不能删去,倘若删去,会使后面的梦想缺乏基础,使文章显得突兀,感召力和说服力大大下降。

4.这篇演讲辞饱含激情,文采斐然,其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这篇演讲辞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饱含激情。作者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演讲,到对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诺言的义正词严,再到“我有一个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感情,也感染了读者。

作为一篇政治演讲辞,本文情文并茂,语言流畅、优雅而富有韵味。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富于形象性。运用大量的比喻是这篇演讲辞的一大特色,如“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里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形象地揭示了《解放黑奴宣言》的划时代意义;又如文中的第4段,作者围绕一个中心连续设喻,表现了政府许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气势,如10~13段,18~25段,26~27段,29~32段等大量运用排比,气势磅礴,具有排山倒海之势,产生一种强大的震撼力。

5.作者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文中什么地方体现了他的和平主张?

作者在讲斗争方式时,说:

①“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②“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③“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④这次游行斗争是为了实现祖国的民主与和平,本身就体现着和平的思想。

第五篇: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西•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提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我要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该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己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臵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 1

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生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为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西•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让步,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的政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待了三百四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8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选交流较好的小组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余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六、布臵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

(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

(3)本段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学生讨论,互助合作,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

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阅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诵读课文的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时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又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未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所未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他用心在演讲,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之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代什么?)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2.文章中多处用了排比的手法,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3.朗读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己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具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作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臵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提示:这是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介绍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介绍她的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绍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演讲词的认识。

下载《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学案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挖掘“梦想”的内在含义,深刻理解并把握作者思想情感2、揣摩重要语句,体会演讲词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1.关于马丁•路......

    我有一个梦想

    读《我有一个梦想》有感马丁路德金,之前一直听说过这位黑人人权运动的领袖的大名,直到在大学语文的课本上看到这篇文章才真的领略道此人的风采与当时人权运动的背景,特有此一感......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生活;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未来。我只是一名学生,但我有我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我的梦想?那就可多啦,嘴馋的时候,我就想我要很有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看见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就想成为一名医生,把妈妈的身体保养得健健康康的,永远不受病痛的折磨;考试的......

    我有一个梦想

    附件4 我有一个梦想 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了大地一个新的希望;露珠从草叶间滚落,给了小草一个清新的开始。面对这个美丽的世界,不知为何,我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 她美丽、浪漫、令人无限向往。她使我精神爽, 让我忘掉忧愁,不再彷徨迷茫。她促我快成长, 让我奋斗、拼搏、奔向辉煌。从此行路匆忙, 我快乐、豪放......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至少三遍,正音正字。2、查找关于马丁·路德·金的资料。3、查找有关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