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4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1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
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
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多媒体展示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2.我是失修的路基,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附: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作业设计】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她是 诗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
》等。
2.给加线的字注音:
疲惫()()
干瘪()
胚芽()
绯红()
迷惘()
淤滩()
簇新()
蜗行()
3.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①祖国→贫困落后
“我”→深沉悲痛
②祖国→痛苦追求
“我”→痛苦希望
③祖国→新生希望
“我”→希望欣喜
④祖国→富饶自由
“我”→奋发献身
祖国←血肉相连→我
荣辱与共
【教学反思】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答后面的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1.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3、请专家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分析诗歌。
1、刚才同学好像前两节读的低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抓住诗中的形象分析。“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 4 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
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
(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2.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了解了这种感觉后,应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诵读)
老师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脚本”,教师讲解。)
这一节的感情是沉郁凝重的,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方能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的哀痛。正如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老水车”等一系列意象展现了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破旧”等修饰词语显示出祖国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缓慢前行,朗读时要用低沉的重音来突出它们的含义。尤其是“深深”后面的停顿和“勒”字的重读处理更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介绍,对同学们朗读诗歌有没有启发呀?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一节的理解会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读一读这一节诗呢?可以先在下面练习一下,读给自己听或读给同桌听。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诗人的气质,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合作创作朗读脚本,并练习朗读。
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老师的这个方法,从另外三节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节,也为自己创作一则朗读脚本,并在脚本的指导下练习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创作集体,看哪一个创作小组脚本写得好,朗读读得好。/ 4
4、各小组交流脚本,表演朗读。
教师准备资料:
第二节:这一节的感情同第一节一样凝重,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以表达诗人对祖国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时期的哀思。“贫穷”、“悲哀”这两句应低缓,来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痛苦”应重读,表明希望无法实现带给人们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后一句中的“花朵”应用颤音来进行朗读,更能体现出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后一句“祖国啊!”应让人觉得有压抑感,语调下抑,而不能上扬。(推荐一人读)(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余韵缭绕,令人回味)
第三节:这一节写得充满希望,写出了祖国在腾飞,祖国未来前途无量。朗读时,要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读出对未来的向往。所以说,应以欢悦、热烈之情去朗读。“簇新”,“挣脱”等词写出祖国正在发展,在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所以要读得激昂。“黎明”应重读,并在其后停顿一下,“喷薄”是个重点词,要以高亢的声音去读,要表现出新生的希望。(建议一男一女读)(读的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们真有诗人的情怀啊!)
第四节:这一节的感情激昂,亢奋,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愿意献身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后面的两组排比句,要读出对比,欲扬先抑,并且还要突出层次,“迷惘”、“深思”、“沸腾”等词语读起来要有排比的气势,声音应从低到高逐渐起伏变化。“那就从我的„„你的自由”这一句应体现渴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情感,音调应高亢一些。(建议四个人读)
真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啊,太有感染力了,我们大家听得也都热血沸腾了!同学们,我们也像这个小组的同学一样,用高昂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吧!想读的同学一起来!(全体读第四小节)
6最后大家连起来再自由诵读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现在我们请专家来读一下,好吗?然后全班齐读。
明确:“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时空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
*的一组喻意。这就全方位地书写了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勾画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们曾经迷惘过,现在治愈好了心里的创伤,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经跃起在雪白的起跑线上。一声“祖国啊”,在这里流泻出对旧貌换新颜的伟大祖国的惊喜、赞叹、眷恋和爱恋的激情。
为什么“我” 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时代的主人,历史的主人,命运的主人了。
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你以伤痕„„沸腾的我”这一复合意象内涵丰富,概括力极强。它形象地描绘了祖国悲惨的遭遇,又简约地表现了我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着重地表达了患难中祖**亲所赐予自己的养育深恩。于是,诗人以如椽的巨笔将“我”的霹雳炸响的誓言横抹在祖国的蓝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荣光!”诗人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体和热血;这是赤胆忠心、慷慨悲壮、浩然正气的形象表现。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意蕴也就出来了。
五、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六、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诗人在诗歌的第一节中把“我”物化成什么?其中/ 4 “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出了作者对过去数百年来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感伤和焦灼之情。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在深重的痛苦与悲哀中长久的等待,“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象征着中国人民长久而执着的希望。
3、诗歌中说“我”是“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些事物都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在经历苦难之后又重新苏醒,又充满生机而感到欢欣和鼓舞的心情。
4、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我是„„”这种句式结构,请你简要分析一下采用这种句式的好处。
一方面,这种结构强化了诗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把“我”和“祖国”化为一个同一体;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物我交流”的手法,更容易让读者从诗行中感受到诗人炽热的赤子之情。/ 4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3 我用残缺的手掌教案 鲁教五四制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1.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 1 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2.作者及作品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诗人,为中国现代诗派诗人的代表。无论是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3.写作背景
1941年,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她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在牢狱里她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设计意图:教师用《雨巷》中的名句引入新课,借此引出本课作者戴望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投影
锦幛(zhàng)荇藻(xìng zǎo)蓬蒿(Péng hāo)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 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
(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设计意图:教师的细化引导与分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为后文学生对文本的探究 作了铺垫.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 “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设计意图: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2.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 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设计意图:通过模仿训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五、布置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
六、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雨巷诗人。
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沉郁顿挫的音乐感。
想象中于爱与恨 饱含和煦明媚的色彩
七、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现代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比起现代文教学和古诗文教学困难了许多,特别是一些象征意义的诗歌和朦胧诗,更是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一首现代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的祖国的抒怀之作。诗歌一方面描写沦陷区的阴暗,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发出赞美。诗人的情感由凄楚转而热切的期盼。其中诗歌的前半部分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将重点问题重点分析。而后半部分,情感表达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由情入手,让学生自己体验也就可以明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意思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如何让90后去理解战争年代作者选取的意象以及在意象中寄予的深层内涵诗人情感的变化更是难点,于是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以读带品。
以读促品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几遍不同方式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悟诗歌内涵,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比如开头教师配乐朗诵诗让学生初步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中,然后让学生与文本亲密的接触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文本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在仔细玩味诗歌语言的同时感知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在分析的过程中灵活让学生个独,齐读,分句读等,并且落实诵读技巧,推动学生理解文本.2、重视文本
文本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是课堂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点应该始终放在文本上,要求学生从关键的词语、句子中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人与自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自觉保护动物。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难点: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和动物之间怎样相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一篇作文——人与自然。
2、屏幕出示本次习作要求,齐读,思考:(1)这次作文写什么?(2)有几项要求?分别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小组协作,激发写作兴趣。
1、多媒体播放专题片《人与自然》
2、思考:这个专题片主要讲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三、铺垫练习,启发思维,组织材料。
1、屏幕出示几组情境:
(1)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在这危急的时刻„„(2)茂密的大森林里,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突然传来一阵枪声„„
(3)走过那片绿绿的芦苇丛,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陷进了沼泽地„„
2、根据上面所提供的材料,选择一项分小组充分展开想象,编成一个童话剧演一演。
3、指名上台表演,教师指导(注意突了动物与人不同的外貌、活动、神情以及语言特点)
教育资源
四、教师明确观点:我们应该是自然界中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它们的敌人,只有懂得保护它们,自然界才不会失去平衡,人类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学生讨论发言。
五、教师总结,完成作文提纲,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人与自然》,可以发挥想象写成童话,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字数在600字以上。
附资料: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1世纪,环保是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个个纪念日表现了世界人民对于各类环保课题的关注,一次次行动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于重建自然与维护生态安定的信心。全世界都在努力地行动,保护全人类的家园,我们也应该关心爱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作业设计】
完成作文《人与自然》,可以发挥想象写成童话,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字数在600字以上。【板书设计】
21世纪,环保是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个个纪念日表现了世界人民对于各类环保课题的关注,一次次行动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于重建自然与维护生态安定的信心。全世界都在努力地行动,保护全人类的家园,我们也应该关心爱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教学反思】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第五篇:人教版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诗中“我”的形象。
2.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播放这首歌)。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利用媒体资源中“特级教师辅导”中作者简介的部分,帮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20世纪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播放媒体资源中“特级教师辅导”中的诗歌朗读,让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
(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1.我是干瘪的稻穗,()2.我是失修的路基,()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1979年8月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