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的春节教案及反思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邹
玉
2011年上学期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
2.一起去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之间互读检查。(出示生词,集体认读)
2.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等会儿提出来。(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A.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B.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和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新词,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最后,以老师根据课文编的一首童谣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一起读一读: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熬;腊八蒜,色味甜。二十三,鞭炮响,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贴联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忙不停。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板书:
6.北京的春节
团圆 热闹 喜庆 祥和 教学反思:
本文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用“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春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语言简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
教学这一课,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最后,练习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过程,我作出如下反思。
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1、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基本上达成预定的目标。
2、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但是,这一节课,依然有几点做得不够:
1、由于教师的心理素质欠佳,看到听课的老师有些紧张,课堂上语言不够简洁,略显啰嗦。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第二篇:北京的春节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我作如下反思: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深入,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但是,我所教学的这一节课,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当的放和收。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学生的感悟程度还不够。
第三篇:北京的春节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
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老舍先生,他用“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春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语言简
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
教学这一课时,恰逢谢校长推门听课,因为前一周才接受了赵校的随堂听课,所以没料
到又会接受行政的推门听课,确实有些意外。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并对生字词进行了一定的讲解;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
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
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精彩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
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
过程,我作出如下反思。
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1、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基本上达成预定的目标。
2、基础知识点把握准确。对修辞手法、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在充分引导学生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体会句子的方法。教学分析中贴近
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
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
厚。
3、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大放小,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分清详略重点之后,放
手让学生自学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的同时,也不忘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这一节课,依然有几点做得不够:
1、因为是寄宿班的缘故,所以没有布置课前让学生去搜集各民族过春节的不同习俗,虽然在课堂上注意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讲述自己眼中的春节,但深度不够。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
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
累语言的目的。
对于毕业班教学,我对每篇课文都尽量做到教学扎实,努力去深挖可以训练的知识点,思考文章的重点在哪一方面,学生在这一次课堂上应该学会什么,即使一次学不会,再在以
后课堂上多接触几次,直到他们有这些意识为止。比如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破折号、双引
号、省略号等的用法;分段的方法,主要内容及段意的概括等等,尽力做到每节课都能进行
这方面的训练,我相信,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学以致用的。
第四篇:《北京的春节》反思
《北京的春节》反思
李小赛
今天下午,我校进行了教学示范教研课活动,我有幸聆听了我校牛慧娟老师讲的精读课《北京的春节》一课。虽然以前我不止一次听过牛老师的课,但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她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这节课,亮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收获:
1、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
牛老师在让学生提问题之前,先和学生们梳理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们抓住文章的重点,实现课堂的高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也应该从现在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会质疑才会思考。
2、小组合作有序
整堂课,以小组学习交流的形式较多,但并不是走走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发挥了小组合学的作用,每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倾听,发言完毕后,均能端正的坐好。可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行为习惯是下足了功夫。
3、教师的语言魅力
课文写了北方春节的习俗,孙莹老师抓住了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四个重要的节日进行详细探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除夕的讲解。教师先用视频播放庙会的热闹场面,再让学生朗读,情感体会更充沛,将除夕热闹的场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比单独反复读有效得多,从中也体会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4、课堂思路清晰
牛老师在本节课围绕时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组织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这两种写作方法,还梳理清了这篇文章,所有内容都迎刃而解。在大框架中也不忽视细节,不断渗透学习方法。最后设计当堂训练,总结了整堂课的内容。
牛老师的课一直都很有特色,她总能讲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这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外显的素质,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北京的春节》说课及反思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教学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目标
1、品读悟句,想象画面,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分清详略
3、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并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体会,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4、领悟写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5、拓展阅读。阅读“阅读链接”:想想梁实秋和斯妤笔下的春节和老舍笔下的春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可以在课中,也可以在课外)
六、说教学反思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
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我设定的《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的目标是通过品读四个时间段的重要句子,来感受节日的喜庆,并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四个重点时段来品读、讨论,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但是从这一节课的效果来看,有很多的不足:
1、在教学中,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京腔京韵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达到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
2、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本节课教学缺乏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方法少,读的形式少,学生感悟理解就很肤浅。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下大力气进行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所以,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