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的春节》听课反思
《北京的春节》听课反思
《北京的春节》听课反思
今天上午,我校进行模块教学示范教研课活动,作为语文老师,我有幸聆听了我校孙莹老师的《北京的春节》一课。虽然以前我不止一次听过孙莹老师的课,但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她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孙莹老师就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这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收获:
1、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
模块教学的第一个模块是整体感知,提出问题,孙莹老师在让学生提问题之前,先和学生们梳理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方式,情感表达,目的是让学生们抓住文章的重点提问题,实现了课堂的高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也应该从现在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会质疑才会思考。
2、小组合作有序
整堂课,以小组学习交流的形式较多,但并不是走走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发挥了小组合学的作用,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小组每个人的发言都有一定的顺序,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的倾听,发言完毕后,均能端正的坐好。可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行为习惯定是下足了功夫。
3、教师的语言魅力
课文写了北方春节的习俗,孙莹老师抓住了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四个重要的节日进行详细探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除夕的讲解。教师通过音乐的渲染,古诗的烘托,师生对读课文,将除夕热闹的场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教学时,教师还特别注意向学生进行为人的教育,例如守岁教师就出示了两个含义,一是老年人珍惜光阴,二是年轻人希望老年人长寿。教师重点突出了第二层意思,旨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孙莹老师的课一直都富有激情,她总能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这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外显的素质,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北京的春节听课随笔
北京的春节听课随笔
北京的春节听课随笔1
本组课文是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点的民风民俗,反应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北京的春节》就是这组课文中的一课,描绘的是春节的节日习俗。作者老舍先生运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北京春节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全文共13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月初、腊八节、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取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导入部分,我引导学会尝试回忆,你喜欢过春节么?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时,再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课文,带着美好情绪一起跟着作家老舍走进北京,一起过一个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很自然就被带进了课文中去。
在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情况的交流,主要交流了字词、作者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在补充学生预习资料时,我出示了作者老舍先生的资料,资料内容比较详实。但是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并没有针对这篇课文,提及老舍的写作特点,与文章的教学略显脱节。课后,我反思可以在此环节,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老舍的优秀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老舍的'作品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是因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风趣幽默,把感受口语化,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就可以体会到他写作的特点。”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又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课文。而且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篇课文详略得当,而且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所以利用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把时间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左边,右边填写具体习俗。通过填写表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通过表格的填写不难发现作者在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详写部分。此时出示本课主线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各时间段特点的?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感受,师生再共同学习详写部分。在分析课文时,学生说得比较到位,但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还有所欠缺。还应该提高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
最后,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法上的特点,体会详略写的好处,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北京的春节听课随笔2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往,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留恋。
针对本课授后的教学实际,我作出如下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在讲授本节课时,我们的新年刚刚结束不久,学生对自己及家乡狗年的习俗还记忆犹新,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这样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留意生活的良好习惯。
2、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列图表的形式合理流畅,能全面把握教材。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顺序,还一目了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注重课本和阅读衔接的联系。将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作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区域不同的年文化、年习俗及不同阶段的人物心理。
4、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在本节课上。我放开手引导学生却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但是,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一节课,也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却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更好的把握教材,做到收放自如。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还没有学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对于生字的教学环节,我忽略了。问题即课题,立足于教学实际的研究必将有利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第三篇:北京的春节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我作如下反思: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深入,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但是,我所教学的这一节课,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当的放和收。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学生的感悟程度还不够。
第四篇:北京的春节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
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老舍先生,他用“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春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语言简
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
教学这一课时,恰逢谢校长推门听课,因为前一周才接受了赵校的随堂听课,所以没料
到又会接受行政的推门听课,确实有些意外。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并对生字词进行了一定的讲解;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
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
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精彩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
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
过程,我作出如下反思。
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1、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基本上达成预定的目标。
2、基础知识点把握准确。对修辞手法、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在充分引导学生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体会句子的方法。教学分析中贴近
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
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
厚。
3、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大放小,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分清详略重点之后,放
手让学生自学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的同时,也不忘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这一节课,依然有几点做得不够:
1、因为是寄宿班的缘故,所以没有布置课前让学生去搜集各民族过春节的不同习俗,虽然在课堂上注意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讲述自己眼中的春节,但深度不够。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
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
累语言的目的。
对于毕业班教学,我对每篇课文都尽量做到教学扎实,努力去深挖可以训练的知识点,思考文章的重点在哪一方面,学生在这一次课堂上应该学会什么,即使一次学不会,再在以
后课堂上多接触几次,直到他们有这些意识为止。比如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破折号、双引
号、省略号等的用法;分段的方法,主要内容及段意的概括等等,尽力做到每节课都能进行
这方面的训练,我相信,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学以致用的。
第五篇:《北京的春节》反思
《北京的春节》反思
李小赛
今天下午,我校进行了教学示范教研课活动,我有幸聆听了我校牛慧娟老师讲的精读课《北京的春节》一课。虽然以前我不止一次听过牛老师的课,但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她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这节课,亮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收获:
1、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
牛老师在让学生提问题之前,先和学生们梳理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们抓住文章的重点,实现课堂的高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也应该从现在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会质疑才会思考。
2、小组合作有序
整堂课,以小组学习交流的形式较多,但并不是走走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发挥了小组合学的作用,每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倾听,发言完毕后,均能端正的坐好。可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行为习惯是下足了功夫。
3、教师的语言魅力
课文写了北方春节的习俗,孙莹老师抓住了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四个重要的节日进行详细探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除夕的讲解。教师先用视频播放庙会的热闹场面,再让学生朗读,情感体会更充沛,将除夕热闹的场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比单独反复读有效得多,从中也体会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4、课堂思路清晰
牛老师在本节课围绕时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组织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这两种写作方法,还梳理清了这篇文章,所有内容都迎刃而解。在大框架中也不忽视细节,不断渗透学习方法。最后设计当堂训练,总结了整堂课的内容。
牛老师的课一直都很有特色,她总能讲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这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外显的素质,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