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ord 说课稿
《撰写旅行计划》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课时安排,《学习领域三 笔随人意的好秘书—word文档的操作》分为八课时四项目完成教学。《撰写旅行计划》为其第一项目。依据教学内容和难度,本项目将分为两课时来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进行word软件的熟悉、文档录入、文件保存等操作,熟悉word界面、学习文档录入方法及保存等知识点;第二课时完成文档的简单编辑,主要学习文本的选择、复制、剪切等操作方法。本说课稿主要说明第一课时。
2、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本章节是在学生认识计算机功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编排的。word软件的使用,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前面学习的书信撰写和个人博客等知识点,而且为今后个人简历和板报等的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本章节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作用,而且在本教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今后的电脑技能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Word窗口功能,掌握新建、关闭Word窗口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命令,认识常用工具栏的名称、按钮;
了解Word字处理功能,学会输入文字、新建文档及文件保存。(2)能力目标:
认识Word窗口命令,学会常用工具按钮的使用; 训练学生键盘操作技能,讲究心手合一;
提高学生文字的输入能力,学会新建文档及文件保存。(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word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和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重点和难点
通过分析教材,也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Word界面的认识及其各菜单和工具按钮的使用 文件的新建和保存方法(2)教学难点:
文件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 工具栏按钮的显示与隐藏
5、资源利用
课内资源:旅行计划模板及设计要点 课外资源:“无锡三日游”文稿
二、说学生
1、职业高中学生厌倦纯理论式的学习,却对动手操作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2、职业高中学生对技能学习存在着认知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并且钻研能力不够,灵活应用能力不高。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主动接受的实例展开教学。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项目式教学的大环境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以下几点:一是创设任务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二是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合理的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任务,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实施中掌握操作,学到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三是各种教学方法穿插其中,如演示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等;四是学生利用尝试和探究型学习方法,培养自信,强化技术,提升创造意识。总之,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采用理论镶嵌于实践中的方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约2分钟)本节课以“我们美丽的家乡”话题展开,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带着学生走入情境,说说家乡有哪些游玩的地方;接着引出本节课的项目,小明要来咱们家乡旅游,需要制作一份旅行方案,让其玩的尽兴,玩的舒心。
2、任务布置(约5分钟)(1)打开“无锡三日游”文档
(2)在该文档中第一段位置输入自我介绍
(3)将该文档设置为网页视图模式,并通过打印预览观看打印效果
3、任务分析(约15分钟)(1)主要技术点:
①文档新建:主要通过学生尝试后归纳总结实现
教师提问:如何新建一个空白文档? 学生尝试:新建文档,并总结方法技巧。师生总结: 开始—程序—word;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打开文档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②文档界面:主要通过师生讨论共同认识界面上各个菜单和按钮的功能
教师提问:word界面中有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文件、视图、格式、表格等 师生分析:这些按钮的作用是什么? ③文本输入:主要通过学生尝试,接着教师提示总结实现
教师要求:打开桌面上文档,在第一段位置输入自我介绍 学生尝试:输入文本内容 教师总结:鼠标定位第一段首,按回车键空出一段,切换输入法,输入内容 ④文件保存:主要通过学生尝试实现
方法:文件—保存(2)主要疑惑点:
文件菜单下另存为的使用场合;什么是视图,如何查看视图方式;工具栏上为何有些工具按钮不显示,如何实现显示。
根据以上疑惑点,由教师提示,学生尝试,师生总结其主要操作方法:(1)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主要通过学生尝试和师生总结来解决
教师提示:将该文档以班级名字命名,保存在本地磁盘F中 学生尝试:文件的另存为操作 师生总结: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保存是在原位置以原名字保存,覆盖掉原文档;另存为是在不同位置或以不同名字保存,不影响原文档。(2)什么是视图,如何查看视图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体验
教师讲解演示:视图是文档展现于用户面前的观看模式,主要有五种。可以通过视图菜单或文档窗口左下角的视图按钮进行切换实现视图效果;其中页面视图模式与打印效果完全一致 学生观察体验:通过教师演示和讲解,并自己尝试感受其效果(3)工具栏上为何有些工具按钮不显示,如何实现显示?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尝试,最终由教师演示总结,学生体验实现
教师提问:这个文档窗口与你们操作的窗口相比,少了一点什么,能不能让它恢复原样呢?(同时广播一个缺少了格式工具栏的文档窗口)学生尝试:寻找格式工具栏的指示菜单 教师总结:隐藏的工具栏可以在视图—工具栏菜单中找到,单击其子菜单,出现打钩,则表示在工具栏上呈现,反之隐藏 学生体验:将格式工具栏隐藏并显示
3、任务实施(约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利用素材,通过以上任务分析的技术点,制作一份旅行计划。教师通过巡回辅导的方式,及时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操作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4、作品评估(约5分钟)学生上交已完成的旅行计划方案。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并选出一至两个作品,让该同学简述其创作的技术点及其创新点,接着让另一个学生简述对其作品的评价,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5、课堂小结(约2分钟)教师对整体课堂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巡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加深学生理解。
6、布置作业(约1分钟)这是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节课的延续点。一方面,让学生继续完成本节课未完成的任务,同时,尝试着对文档进行简单编辑,如文本的复制、撤消操作、内容的删减等操作。
五、说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本人对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1、成功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师生讨论碰撞火花,激活课堂。(2)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3)计算机局域网成为辅助学习的主要工具和组织课堂活动的基本平台。
2、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分层,让每个学生的技能得到最恰当提高。(2)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由“做”到“创”,由“想”到“悟”。
3、前进方向:
(1)教学方法改进,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方式激活课堂(2)教材内容深化和优化,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体现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善于应用各类课外资源。
第二篇:说课稿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洒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多么优美的诗句!它出自于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春雨的色彩》。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群鸟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来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通过多种活动,浓墨重彩地让学生积累语感,体会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朗读表达感受。3.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4.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春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设计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性设计,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二、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 第三、诵读法设计。
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第四、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歌曲、表演、录音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自主性设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基本流程是:
一、在导入部分,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孩子们,春天来了,春雨姐姐也来了,你们听,它轻轻地落到了地上,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呀?师生共同模拟雨声,“沙沙沙”。之后,多媒体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模拟雨声是唤起孩子已有的感觉经验,把轻快的音乐融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对春雨的喜爱,更好的让孩子入情入境。)
二、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利用课题,引起学生思考:孩子们,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看图片,出示课题)接下来,我放映直观形象的图片,形象生动的描述课文燕子、麻雀、小黄莺对春雨的争论,创造出优美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美。)
三、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环节,老师先提出读书要求,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正确、通顺了。最后,指名读课文。一方面有老师方法的引导,另一方面有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评价。
四、读完课文,来认读生字新词。出示生词图片时,把他们称作孩子们的新朋友,从心理上增加亲切感,采用齐读,指名读,抢读多种形式,并侧重于后进生,尽量使每个孩子都掌握住,为熟读课文打好基础)
四、品读课文环节
我根据课文内容,借助通过图片、表演、录音等形式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春雨的美,激发学习兴趣。处理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引导朗读。细细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老师再示范读,要引导学生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学生体会读,互相听读,最后在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验春雨的特点。处理课文第二部分,首先看小鸟图片,提出中心问题: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以它通领全文。
接着分小组读课文,表演. 1.老师说:今天,参加争论的有小燕子、麻雀、小黄莺。他们想找聪明能干的孩子代表自己发言。谁愿意当他们的代表呢?(学生举手表决。)
学生先看要求,然后小组内分配角色、读课文,戴头饰练习表演。分角色是为了学生从心理上更亲近文本,提高兴趣,分小组,是让学生更放松的,充分的个性朗读,进行体验。)小组表演之后,是全班交流:我宣布“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争论会现在开始!请一名小燕子先发言((放映图片,学生代表戴着头饰,读)读完之后,我说:绿色,多么柔和的颜色,小燕子把“绿色的”读得多美呀!教教我们读,好吗?在请其他小燕子教读,最后齐读。同样麻雀,小黄莺的发言也是这样处理,分角色朗读,配合多媒体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让学生以自己创作的动作和语言,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使朗读成为享受,从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是表演法设计。
五、理解课文,体悟感情之后,是对课文的拓展。
1.我提出: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的呢?看一看老师眼里春雨的颜色吧!观看其他春雨图片,以此打开学生思路。紧接着提出:小朋友眼中春雨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小组讨论,可以画一画,可以按照句式说一说。老师打出句式要求。小组说完之后,在全班内交流。这样,一方面打开学生思路,一方面从课文中学习、练习语言表达。处理结尾,直接引读第6自然段。
总之,这个环节就是运用知识的迁移,有梯度地安排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从模仿表达到自主表达,创造源于课文、源于生活的形象,深化感受。六.在总结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听听春姑娘的话吧!(录音播放“春姑娘”的话)。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勃勃生机;春雨虽无色却又美如画,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以童话形象归纳,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印象深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七、扩展阅读部分,出示描写春雨的古诗
这样是为了紧紧围绕春雨,从小鸟眼中的春雨,到老师眼中的春雨,再到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最后到诗人眼中的春雨。体现从文本到生活,再到拓展的文本。
八、读完古诗,音乐响起,再次齐唱《小雨沙沙》。歌声中开始,歌声中结束。
九、课后作业是:画出你眼中春雨的颜色。(看要求)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让学生充分画出来,互相交流。来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把学生作品整理成一个春雨主题的展览。
第三篇: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课程是高职英语课程。
本次说课我将按以下流程进行:
一、说课程基本信息
二、说课程教学目标
三、说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
四、说课程教学的思路与原则
五、说课程进度安排与课程考核
六、说师资队伍建设
七、说课程建设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一、课程基本信息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对象为高职高专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系英语课程的授课时数根据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规划(共开设二学年,学期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周,学分)我系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的《实用高职英语课程》及()出版的英语一书。
二、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同时基本要求还指出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基本要求详细的规定了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及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所应达到的水平和要求。英语基础知识目标即指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体系。基本技能目标即听说读写译所应达到的水平。在这里我想详细的解释一下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目标。高职学生所应掌握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分为日常交际和业务交际两类。指学生经过两学年的学习能够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并相互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谈论天气、学习、爱好、饮食、健康等。阅读与翻译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如:科普、人物、政治、商贸、文化、生活等。业务交际包括一般涉外活动和一般涉外业务。能用英语迎送、宴请、安排日程活动、陪同购物游览就诊。接受外方面试、介绍公司产品、进行业务洽谈。能阅读英语业务信函传真电子邮件、产品及厂家介绍、维护及使用说明书、广告、科技文摘、技术专利、招投标书、合同及国际商务单证。能用英语套写个人资料及业务表单、通知、便条、个人简历、简单的私人及业务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合同广告及厂家介绍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
以《实用高职英语教程1》为例,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所体现的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有:能够用英语介绍问候、攀谈、给出建议及忠告、陈述计划安排,表明决心决定等。套写申请表、登记表、电子邮件、传真、日程表、备忘录等。所涉及的职业领域包括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广告、产品发布会等。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将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英语职业交际能力的培养溶为一体,怎样才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怎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预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课程教学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学生英语职业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单向平面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或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任务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英语技能的训练项目,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调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英语职业交际能力的目标。
下面我来简单的阐述一下在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分为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1)所谓前任务即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的途径可归纳为以下六种: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3.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4.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5.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6.语言描述情境: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3、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有: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宗旨,不仅体现语言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选取真实自然地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教工的教科书语言。教学过程交际化,采用小组活动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就不纠,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学包”,即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
四、课程教学的思路与原则。1.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
传统英语教学是单向平面的教学模式。教师有意无意的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割裂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技能的培养,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很少,而且所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在传统方式下,英语教学失去了实践性与交际性的本色。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色,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英语技能的训练项目和任务,教师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实施多元情境话教学。依据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和考核,教学过程项目化立体化,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调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
3.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⑴改变传统的单一智能观,开发学生多种智力潜能。⑵教学做紧密结合。知识目标围绕应用,以能力目标为主。
⑶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实际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五、课程进度安排与课程考核
《实用高职英语教程1》这本教材,每单元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两学时,每单元授课8学时,全册共计64学时。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六、师资队伍建设
我系共有英语专兼职教师5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研究生在读2人。助教2人,讲师1人。英语教师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好。但是也应该指出我们的教师团队年龄及职称结构分布不合理,不利于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但是他们充满了教学的活力与激情,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学生易于沟通,容易调动课堂气氛,可塑性强。
七.课程建设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各位英语教师的努力,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不能自主选择教材,各种教学资源匮乏,各位教师只能在现有教材基础上调整教学过程,不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自主性。2.频繁的更换教材使各位教师只能初次备课而不能二次备课,更多的时间用于知识信息的梳理,不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方法的考虑上。3.团队建设问题.由于英语教师分布在各个系部,缺少教学团队,教学及科研活动更多的是各位教师的个人行为,不利于发挥集体的优势。以上提到的问题我想在学院及各位教师的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将逐一得到解决。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第四篇:说课稿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课后型说课侧重对实际课堂操作进行反馈、总结与评价。因此,我将按照“怎样教?为什么这么教?教的怎样?究其原因?如何改进?”的思路进行说课。整体而言,我的说课分为五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与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 容,从本教材的内容结构来看,每一节的内容基本是先讲解哲学理论,再阐述哲学观点 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就本单元来看,第二单元主要是介绍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与处理问题,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征;培养学生运用联系分析 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互动环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学会运用联系 看待人际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对哲学知识的 求知欲;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 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以及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教学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四)教材处理
本次课在教材处理上坚持“三位一体、整合资源”的理念,做到以高教版《哲学与 人生》第四单元第四课内容为主,以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教学参考书》为辅,同时利用 现代网络搜索技术和数据库检索来丰富教学内容。
二、说学情
本次课授课的对象是中专层次的医学生。从专业就业来看,中专学生一毕业后就要面临走上工作岗位,而工作环境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从现有基础来看,他们拥有一定的理论,但是调查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从学习能力和动力来看,对纯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思维积极性不强,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针对这些 情况,课堂上我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运用图片故事、Flash、视频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一门是科学,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因此,针对不同的讲授内容必须“因材施教”,本次课的教法主要包括:
1、谈话交流法——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2、案例分析法——激发兴趣,引起联想;
3、讨论分析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情景教学法——活跃气氛,形象思维。
(二)学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 我们可能知道的交给学生。”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 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 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次课的学法主要包括:
1、课前预习法——激发了兴趣;
2、自主探究法——提出了问题;
3、讨论学习法——分析了问题;
4、总结归纳法——解决了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教学活动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确保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由播放视频——歌曲《国家》,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启示?通过分析学 生答案引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实践效果: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兴趣,导入本课的内容,同时也达到了爱国教育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0分钟)(1)联系的含义
从分析“桑基鱼塘”养殖模式出发,让学生发现蚕、鱼、桑有怎样联系?我通过提 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实践效果:图示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联系的含义。简洁的图示,精炼的文字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2)联系的特征
从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引出联系的普遍性,接着用“吃饼”的故事分析联系的客 观性,最后通过“连线练习”得出联系的复杂多样性。教学实践效果:故事分析和连线练习相结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有讲有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联系的特征,但学生做练习题速度较慢,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首先,运用俗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其次,由历史故事“燕太子丹献手”引出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再次,从典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让学生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教学实践效果:观点讨论和案例分析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重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0分钟)(1)人际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
从分析“狼孩”的故事出发,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人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学 生通过故事剖析分享了彼此的观点。教学实践效果: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学生能够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同时运用真实故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20分钟)(1)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视频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字片段的展示来分析得出: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教学实践效果:形象直观的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理解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2)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小测试:请你选出班上人缘最好的三位同学,并简单说明理由。通过测试 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作用。教学实践效果:测试环节,学生纷纷举手分享结果,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学生也认识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了教学设想,由于时间比较紧,不能使所有学生分享结果。
4、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25分钟)(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通过探究活动:你刚进入我们学校时,你觉得孤独吗?你是怎样走出这样的状态?来引出走出孤独,主动交往的知识点。
教学实践效果: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使学生明白了走出孤独,主动交往的重要性。(2)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
运用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来分析得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知识点。教学实践效果:故事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讲完后由学生分析故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掌握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实际方法。
(3)建立真正友谊和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
一方面,由“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引出建立真正友谊的知识点。另一方面,由案例“小俊的烦恼”引出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
教学实践效果:案例分析,达到了边学边练的效果,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圆满完成本次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两个思考题(1、联系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2、怎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实践效果:检验学生的知识把握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板书设计
1、设计思路:简明、联想、系统,易懂。
2、板书设计:
3、使用教具:多媒体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总结与反思本次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在看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清醒 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存在不足。
(一)教学亮点
1、教材分析透彻,思路方法清晰,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处理得当;
2、多媒体课件制作具体生动、简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课堂中师生互动内容丰富,实现了从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的直接升华;
4、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启发式讨论调动学生自主性为手段,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涉及较深奥的哲学问题要进一步做到知识的具体化、简单化和生动化;
2、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位领导、老师,综上所述,本次课根据中专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思想知 识水平,较好地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说课稿
《夹竹桃》说课稿
衡山镇中心学校
王玮
一.说教材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夹竹桃》正符合这一特点,能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以两课时完成本课学习内容,具体目标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根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语言材料,理解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迁移运用,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标一直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不能泛泛而谈,需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准确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结合学情,我将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定为: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及感受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知道写了什么,还要更多地关注语言形式,知道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因此教学中既注重文本内容的感悟理解,又注重语言形式的品析,两条线索并驾齐驱,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花影迷离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作家卡片”的一句话——“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发睿智”来引领学生细细季羡林先生的这种独具特色的散文风格,从四个层面进行品味:一是词语的内蕴,二是双重否定的句式表达,三是对比的段落结构,四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旨意。在教学中相机自然的渗透。四.说学法
一堂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五、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设计我主要将其分为四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通过填空对课文内容回顾,并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结构和重难点。
第二板块: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根据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取“学生自学——交流展示——整合提高”这样的教学流程。教学中将“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贯穿始终。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的?划一划,品一品,然后交流自学成果。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我重点需要做好的是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点拨和引领,重点品味两个双重否定句:“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体会韧性可贵,相机勾连略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对比之法。最后,我由夹竹桃再把学生的思维顺势引到作者季羡林身上。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已对季羡林有了了解,所以现在尽管是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但是此时学生对夹竹桃以及作者季羡林的感受定会更深入一层。第三板块:感受月光下夹竹桃花影有趣。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中感悟夹竹桃花影的奇妙有趣,教师也适当地加以范读,同时辅助于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在朗读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夹竹桃的魅力。并通过朗读引导发现季老先生的炼字功夫:不仅注意动静结合,而且动也动的有快有慢,另外还注意避免了语句上的重复。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花影奇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还设计想象练写的环节:先通过教师下水文的示范引领,接着让学生看画面静思默想,再让学生续写由夹竹桃引发的幻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四板块:反思拓展。反思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状况进行总结反思,可以是获得的知识,习得的方法,懂得的道理。如:双重否定句的知识,动静结合的习作方法,懂得做季羡林爷爷那样坚忍不拔的人。拓展就是紧扣课标要求,抓住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生长点,举一反三,适度拓展。课后让学生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二月兰》。继续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他那“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发睿智”的散文风格,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整堂课在一首小诗中结束,这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夹竹桃的品质美及文学本身给人的那种美的享受。
六 说板书
韧性
可贵
夹竹桃
季羡林
幻想
奇妙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夹竹桃》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