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

时间:2019-05-15 03:4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

第一篇: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

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

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经济的主体多元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及以组织形式、生活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变得格外活跃,许多负效应也给一些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从而导致了部分党员信念弱化、动摇乃至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消极腐败。有的党员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党离心离德,腐化堕落,以权谋私,晚节不保,最终滑进了犯罪的深渊等。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金钱和女色的考验,在“酒绿灯红”面前打了败仗,把自己奋斗几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既给个人造成终生遗憾,也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

二、道德失范。有的党员一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严重脱离群众,失职渎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择手段追逐个人名利,包“二奶”,在社会上没有良好的作用、败坏了社会风气,引起人民的不满。他们脑子里装载的是如何利用身边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心里怀着的是如何安逸享受,有的党员只讲“金钱”不讲“道德”,不是为共产主义奋斗,而是为个人利益奋斗;有的领导干部对仕途丧失信心,贪图安逸只顾享受、不顾百姓死活。

三、诚信缺失。有的党员干部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不能完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在老百姓面前一个样,在上级领导面前另一样。百姓办事难,当官办事容易,执行政策讨价还价,打折扣,搞变通,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明知故犯等等,这些都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诚信缺失相当严重、缺少起码的道德。

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

第一,加强学习,奠定党员信仰教育的基石。要真正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就必须加强学习。首先,要从源头中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现实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其次,要从历史中学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我们就能从中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理论给人以理性思维,历史给人以本质认识。毛泽东曾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三,要从实践中学习。要结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结合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学习理论,坚定信仰。我们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没有优越性?要看能不能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的认识,更新了视角,拓宽了视野。

第二, 抓好基层,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我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活跃基层、打牢基础,就要不断地激发和增强自身的生机活力。一要注重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结构。要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得以改善,分布更趋合理;使党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党的阶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进一步提高。二要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坚持党员自觉与组织引导相结合,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履行义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自觉意识,引导党员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发挥作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社会公益事业献爱心、做贡献。三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是党员队伍焕发生机活力的基本条件。基层党组织要更好地确立符合实际的党建工作目标、内容、方式和机制,进一步找准发挥生机活力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确保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第三,依靠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作为一个政党来说,特别是作为执政党,能否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和科学的决策程序,凡决定重大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群众路线,充分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并分析和研究社情和民意,为正确决策提供丰富、真实的社会信息。决策作出后,广大党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带头贯彻执行。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紧紧依靠群众,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纠正偏差,谨防小问。二要坚持深入基层,扎实工作。广大党员要深入基层,尤其要到艰苦的地方,困难和问题多的地方。下基层,务必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只要我们在工作中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就会得到群众的欢迎、支持和拥护,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要坚持接受监督,维护群众利益。党员除了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群众的正当权益外,还应自觉遵守党内监督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同时还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党外人士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经常听取并征求群 众的意见,及时克服工作中的偏差,纠正违法乱纪行为,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四,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要有从点滴做起的求实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是一个过程,如果将这一过程化作一条漫长曲折坎坷的路,实干就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从本职工作开始。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它的实现都要从小事作起。我们每个共产党从事的本职工作,也许看上去是不起眼和无足轻重的,但它都是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小事并不因为频繁而没意义,相反,我们的宏伟事业正是建筑在无数平凡小事的基础上的。二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实干不是蛮干,而是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的实干。信念只有在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取得成功进才更为坚定。事业心和责任心的结合是实干中坚持科学态度的基础,没有科学的态度,实干,苦干就会事倍功半。三要有克服困难进取精神。共产党人正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中开拓前进之路,实现理想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敢于正视并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共产党人,才能体现出共产党的人的人格和信念的力量,也才能拥有美好的理想。

第五, 结合实际,增强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实际工作,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 社会群体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释疑解惑,明辨是非,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要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摒弃形式主义。一要把信念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同时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掌握新问题,使教育内容能够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牢牢抓住党员干部内心深处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真正把道理讲清讲透。二要把信念教育同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因为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信念教育中,我们提倡建立在广泛性基础上的先进性,提倡渗透着先进性的广泛性。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先进榜样,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三要把信念教育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始终和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要使群众对党充满信心,“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 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所以,信念教育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时刻关注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广大党员热爱党、忠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

第六, 完善制度,着力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即使是共产党员,也难以保证没有一时半会的私念与贪念。由于制度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普遍性、可见性、标准性和可执行性。因此,只有制定相对完善的制度,才可从客观机制上约束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进而保障每一位共产党员都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一要建立健全自我纯洁机制。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是否纯洁,直接关系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关系党的路线的实施和事业的成败。要进一步完善述职述廉制度、定期谈话制度、自动辞职队伍,净化党员队伍,保持共产党员队伍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二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针对工作千头万绪、难度较多的实际,要强化党员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机制,要重点解决好目标科学性、操作性不 强的问题和执行不严流于形式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激励党员不断向上的进取精神。三要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党性定期分析要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从而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使党员真正成为信念坚定、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第二篇: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道德失范怎么治理

一、道德失范现象为何多发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如古人提出的“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德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流淌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养成了崇德尚善的优良传统。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以“当代雷锋”郭明义和吴菊萍、吴斌、张丽莉等一大批“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平民英雄”,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

同时,社会道德领域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领域诚信缺失、丧失道德底线,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生的失德事件,损害公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十分恶劣。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为什么失德现象容易多发呢?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但经济利益至上的主力特性,也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传播与扩散,对一些人造成了腐蚀,使他们唯利是图,只认钱、不讲德,笃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甚至为一己之利,突破道德底线、挑战法律权威。

道德教育不够有效。一些地方和单位对道德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抓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敷衍塞责的情况。从教育本身来看,存在内容空泛、形式僵化、对象一刀切等问题,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感染力。

惩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大量事实表明,道德问题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仅靠道德自律、良心谴责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管理。当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一些失德行为无法进行惩治。这就导致失德成本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德现象的发生。

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往的道德调节机制受到削弱,新的道德机制还么有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漏洞,让一些道德败坏的人钻了空子。比如,在现代社会,信用风险急剧加大,而相关的诚信体系建设没有跟上,给失信者留下了空间。

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曾感叹:“道德衰之,诚亡国灭种之根基。”道德失范的危害不容小觑。我们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大力气解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治道德失范行为,引导人们知荣明耻、扶正祛邪,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二、道德教育怎么给力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只有抓好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德失范现象发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到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从来没有停顿过。

然而,与过去相比,现在道德教育的对象、环境、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引导感化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还沿用老套路、旧办法,很难取得成效。应不断创新观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更好地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增加人们的道德力量,营造有德光荣、失德可耻的社会氛围。

首先,抓住重点人群。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应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的品性言行影响较大,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水平,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其次,改进教育方法。“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近年来,道德讲堂、道德论坛、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受到广泛欢迎,收到了良好效果。应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连环画、动漫、微电影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再次,注重实践养成。有句话说得好,“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道德教育不应只是说教,而应重在实践养成。应突出行为教育、习惯养成,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活动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使凡人善举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发挥民间舆论作用,褒扬邻里好人好事,批评身边不良现象,自觉修身律己、崇德向善。

道,源于教育;道,源于传承;道,贵在坚持。道德教育是个慢功夫,不能指望立竿见影,必须坚持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惩戒力度如何加大 古话说,“严刑重典者成,驰法宽刑者败”。治理道德失范行为,不能单纯依赖道德教化和舆论谴责,关键还要依照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失德、败德者进行惩戒约束,对违法犯罪者进行严厉打击。

对不文明行为施以严惩,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个人良心的形成,仅仅靠观念教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才能促使人们趋善避恶,自觉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因此,对于那些利欲熏心、严重失德的人,必须加大惩戒力度,让他们为失德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定红线,明确行为禁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失德行为,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制定配套法规,将有关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重管理,狠抓集中治理。集中整治公共秩序,加强公园广场、机场车站、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重点整治窗口行业,严格行业规范,严明纪律要求,扭转靠人情、托关系办事的不良风气,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杜绝“吃拿卡要”那一套,树立良好的政风行风。

惩恶行,震慑败德无良。自古正邪不两立,扬善必须成额。应建立对失德违法行为的惩戒机制,形成震慑失德者的强大力量。对失德失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情节特别恶劣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实行在相关行业终身禁入的惩罚。通过这一些列制度手段发出强烈信号,让败德群体受到严惩、付出沉重代价,再也不敢为恶。

四、道德治理如何长效化

实践表明,道德失范的治理有其特殊规律,急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关键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是常态化、长期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抓出成效。

健全法律法规构筑道德保障。社会良好道德的养成,需要每个人的内在自律,也需要外在的力量约束。特别是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社会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体系,是治理失信行为的有效手段。应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搭建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健全个人和单位信用档案,完善“黑名单”制度,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

建立人人参与的机制。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源于每个人的滴水汇流。应当建立健全参与、激励机制,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社会道德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动员人们积极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来,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一位哲学家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品德高尚的人,受人敬仰;文明和谐的社会,让人向往。我们相信,具有深厚道德积淀的中华民族,必然会以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7.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道德失范怎么治理

2012年,“最美”点亮中国,“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一个个“最美”故事,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然而,“毒胶囊”、“黄金大米”、“高官不雅照”„„一系列丧失道德良知的现象,也一次次触痛人们的心灵。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度很高的话题。

道德如同一块美玉,容不得半点瑕疵;道德底线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决不允许肆意践踏。面对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加大治理力度,既要叩问良心,唤醒那些失落的灵魂,又要依法处罚,让失德者付出代价,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道德失范现象为何多发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如古人提出的“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德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流淌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养成了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以“当代雷锋”郭明义和吴菊萍、吴斌、张丽莉等一大批“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平民英雄”,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

同时,社会道德领域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一些领域诚信缺失、丧失道德底线,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生的失德事件,损害公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十分恶劣。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为什么失德现象容易多发呢?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但经济利益至上的逐利特性,也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传播与扩散,对一些人造成了腐蚀,使他们唯利是图,只认钱、不讲德,笃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甚至为一己之利,突破道德底线、挑战法律权威。

道德教育不够有效。一些地方和单位对道德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抓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敷衍塞责的情况。从教育本身来看,存在内容空泛、形式僵化、对象一刀切等问题,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感染力。

惩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大量事实表明,道德问题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事情,仅靠道德自律、良心谴责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管理。当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一些失德行为无法进行惩治。这就导致失德成本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德现象的发生。

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往的道德调节机制受到削弱,新的道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漏洞,让一些道德败坏的人钻了空子。比如,在现代社会,信用风险急剧加大,而相关的诚信体系建设没有跟上,给失信者留下了空间。

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曾感叹:“道德衰之,诚亡国灭种之根基。”道德失范的危害不容小觑。我们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大力气解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治道德失范行为,引导人们知荣明耻、扶正祛邪,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怎么给力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只有抓好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德失范现象发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到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从来没有停顿过。

然而,与过去相比,现在道德教育的对象、环境、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引导感化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还沿用老套路、旧办法,很难取得成效。应不断创新观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更好地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增加人们的道德力量,营造有德光荣、失德可耻的社会氛围。

首先,抓住重点人群。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应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的品性言行影响较大,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水平,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其次,改进教育方法。“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近年来,道德讲堂、道德论坛、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受到广泛欢迎,收到了良好效果。应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连环画、动漫、微电影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再次,注重实践养成。有句话说得好,“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道德教育不应只是说教,而应重在实践养成。应突出行为教育、习惯养成,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使凡人善举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发挥民间舆论作用,褒扬邻里好人好事,批评身边不良现象,自觉修身律己、崇德向善。

道,源于教育;道,源于传承;道,贵在坚持。道德教育是个慢功夫,不能指望立竿见影,必须坚持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惩戒力度如何加大

古话说,“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治理道德失范行为,不能单纯依赖道德教化和舆论谴责,关键还要依照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失德、败德者进行惩戒约束,对违法犯罪者进行严厉打击。

对不文明行为施以严惩,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比如在香港地区随地吐痰,会被罚款600港元;在英国伦敦,如果乘客朝车外乱扔垃圾,车主将被处以100英镑罚款,若因乱扔垃圾被告上法庭,将面临最高2500英镑罚款。在新加坡,对不文明者更是严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93年18岁的美国人迈克尔在新加坡搞恶作剧,向汽车喷漆,被法庭判处鞭刑。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个人良心的形成,仅仅靠观念教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才能促使人们趋善避恶,自觉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因此,对于那些利欲熏心、严重失德的人,必须加大惩戒力度,让他们为失德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定红线,明确行为禁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失德行为,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多年来,酒驾行为的治理一直收效甚微,2011年5月明确“酒驾入刑”之后,两年多来全国酒驾同比下降近40%,对社会的危害也大大减少。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制定配套法规,将有关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法律支撑。重管理,狠抓集中治理。集中整治公共秩序,加强公园广场、机场车站、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重点整治窗口行业,严格行业规范,严明纪律要求,扭转靠人情、托关系办事的不良风气,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杜绝“吃拿卡要”那一套,树立良好的政风行风。

惩恶行,震慑败德无良。自古正邪不两立,扬善必须惩恶。应建立对失德违法行为的惩戒机制,形成震慑失德者的强大力量。对失德失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情节特别恶劣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实行在相关行业终身禁入的惩罚。通过这一系列制度手段发出强烈信号,让败德群体受到严惩、付出沉重代价,再也不敢为恶。

◎道德治理如何长效化

2013 年 6月2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提出被救助人承担举证责任,诬告可追刑责。这部被称为“好人法”的规定,将为“活雷锋”撑起一把“保护伞”。深圳这部法规的出台,是为道德治理提供制度保障的一个有力举措。

实践表明,道德失范的治理有其特殊规律,急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关键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是常态化、长期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抓出成效。

健全法律法规构筑道德保障。社会良好道德的养成,需要每个人的内在自律,也需要外在的力量约束。特别是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社会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目前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的法规条例。还应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逐步形成引导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人们向上向善的动力。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体系,是治理失信行为的有效手段。经全国人大批准,我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意味着征信市场步入规范发展阶段。应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搭建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健全个人和单位信用档案,完善“黑名单”制度,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

建立人人参与的机制。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源于每个人的滴水汇流。应当建立健全参与、激励机制,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社会道德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动员人们积极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来,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一位哲学家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品德高尚的人,受人敬仰;文明和谐的社会,让人向往。我们相信,具有深厚道德积淀的中华民族,必然会以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用中国梦的正能量驱动党员教育

用中国梦的正能量驱动党员教育

高坪镇潭花完小晏资旺

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毫无疑问,中国梦也是所有华夏儿女的梦想。党员教育由各级党组织进行的、旨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党性的活动的总称。新时期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如下形式的党员教育:(1)基层党校轮训党员,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2)定期上好党课。(3)坚持民主评议党员的制度。(4)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搞好经常性的党内活动。(5)党员电化教育。(6)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各种社会教育手段,开展党员教育。这些形式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我认为,目前的党员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现有的党员学习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开展的支部学习以及播放学习光盘、发放电子版和纸质学习材料等形式开展,方式方法单一,不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缺乏吸引力。二是教育效果比较一般。许多支部学习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阶段,教育内容落实乏力、操作性差,没有和业务工作密切联系,在学以致用方面没有做到位。

三是教育内容比较传统。科技的进步发展带来信息量的膨胀,大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势必会受到抵触,因此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

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是欠缺自觉性和主动性。因为各项业务指标和上级考核任务很重,时常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学习的效果,造成学习时紧时松,存在自觉性不强、内在动力欠缺的情况。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党员教育也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用中国梦的正能量驱动党员教育的跨跃发展。

一、中国梦是

第五篇: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七):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

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2012年,“最美”点亮中国,“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一个个“最美”故事,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然而,“毒胶囊”、“黄金大米”、“高官不雅照”……一系列丧失道德良知的现象,也一次次触痛人们的心灵。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度很高的话题。

道德如同一块美玉,容不得半点瑕疵;道德底线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决不允许肆意践踏。面对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加大治理力度,既要叩问良心,唤醒那些失落的灵魂,又要依法处罚,让失德者付出代价,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道德失范现象为何多发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如古人提出的“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德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流淌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养成了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

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以“当代雷锋”郭明义和吴菊萍、吴斌、张丽莉等一大批“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平民英雄”,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

同时,社会道德领域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一些领域诚信缺失、丧失道德底线,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生的失德事件,损害公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十分恶劣。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为什么失德现象容易多发呢?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但经济利益至上的逐利特性,也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传播与扩散,对一些人造成了腐蚀,使他们唯利是图,只认钱、不讲德,笃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甚至为一己之利,突破道德底线、挑战法律权威。

道德教育不够有效。一些地方和单位对道德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抓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敷衍塞责的情况。从教育本身来看,存在内容空泛、形式僵化、对象一刀切等问题,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感染力。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惩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大量事实表明,道德问题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事情,仅靠道德自律、良心谴责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管理。当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一些失德行为无法进行惩治。这就导致失德成本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德现象的发生。

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往的道德调节机制受到削弱,新的道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漏洞,让一些道德败坏的人钻了空子。比如,在现代社会,信用风险急剧加大,而相关的诚信体系建设没有跟上,给失信者留下了空间。

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曾感叹:“道德衰之,诚亡国灭种之根基。”道德失范的危害不容小觑。我们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大力气解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治道德失范行为,引导人们知荣明耻、扶正祛邪,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怎么给力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只有抓好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德失范现象发生。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到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从来没有停顿过。

然而,与过去相比,现在道德教育的对象、环境、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引导感化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还沿用老套路、旧办法,很难取得成效。应不断创新观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更好地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增加人们的道德力量,营造有德光荣、失德可耻的社会氛围。

首先,抓住重点人群。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应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的品性言行影响较大,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水平,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其次,改进教育方法。“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近年来,道德讲堂、道德论坛、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受到广泛欢迎,收到了良好效果。应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连环画、动漫、微电影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再次,注重实践养成。有句话说得好,“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道德教育不应只是说教,而应重在实践养成。应突出行为教育、习惯养成,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使凡人善举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发挥民间舆论作用,褒扬邻里好人好事,批评身边不良现象,自觉修身律己、崇德向善。

道,源于教育;道,源于传承;道,贵在坚持。道德教育是个慢功夫,不能指望立竿见影,必须坚持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惩戒力度如何加大

古话说,“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治理道德失范行为,不能单纯依赖道德教化和舆论谴责,关键还要依照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失德、败德者进行惩戒约束,对违法犯罪者进行严厉打击。

对不文明行为施以严惩,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比如在香港地区随地吐痰,会被罚款600港元;在英国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伦敦,如果乘客朝车外乱扔垃圾,车主将被处以100英镑罚款,若因乱扔垃圾被告上法庭,将面临最高2500英镑罚款。在新加坡,对不文明者更是严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93年18岁的美国人迈克尔在新加坡搞恶作剧,向汽车喷漆,被法庭判处鞭刑。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个人良心的形成,仅仅靠观念教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才能促使人们趋善避恶,自觉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因此,对于那些利欲熏心、严重失德的人,必须加大惩戒力度,让他们为失德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定红线,明确行为禁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失德行为,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多年来,酒驾行为的治理一直收效甚微,2011年5月明确“酒驾入刑”之后,两年多来全国酒驾同比下降近40%,对社会的危害也大大减少。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制定配套法规,将有关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重管理,狠抓集中治理。集中整治公共秩序,加强公园广场、机场车站、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重点整治窗口行业,严格行业规范,严明纪律要求,扭转靠人情、托关系办事的不良风气,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杜绝“吃拿卡要”那一套,树立良好的政风行风。

惩恶行,震慑败德无良。自古正邪不两立,扬善必须惩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恶。应建立对失德违法行为的惩戒机制,形成震慑失德者的强大力量。对失德失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情节特别恶劣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实行在相关行业终身禁入的惩罚。通过这一系列制度手段发出强烈信号,让败德群体受到严惩、付出沉重代价,再也不敢为恶。

◎道德治理如何长效化

2013 年6月2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提出被救助人承担举证责任,诬告可追刑责。这部被称为“好人法”的规定,将为“活雷锋”撑起一把“保护伞”。深圳这部法规的出台,是为道德治理提供制度保障的一个有力举措。

实践表明,道德失范的治理有其特殊规律,急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关键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是常态化、长期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抓出成效。

健全法律法规构筑道德保障。社会良好道德的养成,需要每个人的内在自律,也需要外在的力量约束。特别是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社会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目前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的法规条例。还应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逐步形成引导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人们向上向善的动力。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体

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系,是治理失信行为的有效手段。经全国人大批准,我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意味着征信市场步入规范发展阶段。应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搭建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健全个人和单位信用档案,完善“黑名单”制度,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

建立人人参与的机制。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源于每个人的滴水汇流。应当建立健全参与、激励机制,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社会道德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动员人们积极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来,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一位哲学家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品德高尚的人,受人敬仰;文明和谐的社会,让人向往。我们相信,具有深厚道德积淀的中华民族,必然会以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下载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党员教育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腐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负能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