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智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培智教学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李晓梅
智障生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记忆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显得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及时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这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智障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必然违反他们的认知规律,阻碍智障生的学习发展。在培智学校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智障儿童除了认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较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而本课《洗上衣》里浸泡、搓洗、晾晒这样的生活行为的锻炼不但让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智障儿童个体之间由于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我把班里的孩子按智残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像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智障孩子通过训练师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像修剪指甲这样的精细任务却不是每个智障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为此,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达成的目标,不但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二篇:培智教学反思
培智教学反思
篇一:培智>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学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根据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教学《牙刷牙膏》一课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培养交往技能。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请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三、提供交往机会。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交往中识字。实用语文要求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读生字。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生字卡片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同学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同学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篇二:培智教学反思
对于我们培智教育工作者,怎样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学习,通过>音乐教学促其健全心理品格形成呢?在教《大公鸡》这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猜谜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用一个谜语“喔喔,喔喔,真神气;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长羽毛;人人见了人人爱”导入,引出大公鸡的形象。以前普遍认为在智障教学中不能用猜谜的形式,这一次打破了这种认识,我也意识到,“猜谜”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启发、引导孩子的思维和想像力,对智障孩子是很好的“思维起搏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运用。
2、打乱的拼图
接下来,用一幅打乱了的拼图,让孩子们用还原拼图的方式,复习、巩固了公鸡身体部位的认知,认识公鸡身体部位是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当孩子们还原好拼图后,我将拼图贴在黑板上,就组成了一幅完整的公鸡图案。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拼图背后的胶带粘性不好,粘上去之后又纷纷从黑板上掉下来了,在当时的情景下,我没有多想,自己就直接拿起拼图往黑板上贴好,这个动作在后来被认为是大大的失误。有老师指出,在出现拼图掉下来的情况时,可以马上将其转换为课堂资源,让学生再一次还原拼图,而不是老师去还原。如果出现了错误,老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纠正一下,好吗?”这样,既可以巧妙化解意外又可以再一次巩固认知教学。对于这个失误,我后来反复思考过。确实,本来拼图的设计意图是很好的,在意外出现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更好的发挥利用,但是我当时没有处理到位,说明自己对教学资源这一块的认识不够,对于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也较差,也就是说缺乏“急中生智”的能力,造成课堂生成资源的白白错失,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教训的。
3、分层教学
针对培智孩子的分层教学,在这一堂课里,体现的不太明显。有11个学生的培智四班有三个层次,全班大部分学生集中在中层即B层,有6个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但能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课后专家和老师的点评,认为在律动环节上速度稍快了点,我自己也考虑了这个环节中做的不好的地方。综合点评意见,我反思认为如果这样处理会更好一些。
意见
一、B层学生居多,教师应以关注B层学生为主。在编排律动动作时,以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为主而不是层次好的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老师可让B层的学生多上台练习;
意见
二、对层次的处理可由易到难。在律动教学层次的递进中,让A层的学生带着B层的学生跳跳,再让A层的学生带着C层的学生跳跳。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充分练习律动动作;
4、律动教学
这堂课中,同学们和老师最后一起载歌载舞完成了《大公鸡》的唱游律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音乐带来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在课后反思里,我对自己在律动动作创编环节的表现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动作创编以老师的思路为准,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太多的即兴动作,虽然他们是智障孩子,但我还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更多完成自我创作。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识到:在律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孩子感受音乐,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形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鼓励孩子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在动作中,用身体来表现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多给孩子去探索、想像、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
篇三:培智教学反思
智障生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记忆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显得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及时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这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智障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必然违反他们的认知规律,阻碍智障生的学习发展。在培智学校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智障儿童除了认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较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而本课《洗上衣》里浸泡、搓洗、晾晒这样的社会行为的锻炼不但让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智障儿童个体之间由于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我们把班里的孩子按智残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像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智障孩子通过训练师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像修剪指甲这样的精细任务却不是每个智障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为此,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达成的目标,不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三篇:培智教学反思
培智教学反思
培智教学反思 篇1
智障生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记忆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显得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及时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这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智障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必然违反他们的`认知规律,阻碍智障生的学习发展。在培智学校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智障儿童除了认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较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而本课《洗上衣》里浸泡、搓洗、晾晒这样的社会行为的锻炼不但让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智障儿童个体之间由于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我们把班里的孩子按智残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像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智障孩子通过训练师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像修剪指甲这样的精细任务却不是每个智障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为此,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达成的目标,不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培智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的工程,首先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其次是一个教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学生学的过程。
一、注重知识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把引导培智生思考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备课、上课、辅导,我努力取思考怎样与引导、启发培智生思维,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针对培智生的思维特殊性,即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严重缺乏,我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图文结合,引导培智生思维,让他们回答相应的问题,以此来不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强化重点知识精讲精练
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研究性学校模式,“讲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重点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精讲,才能让学生接受。因此,我在对培智生进行语文教学时相应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采用知识的概括---知识的运用---知识的总结---习题演练---知识的迁移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在讲解的时候,我从培智生的思维特点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他们逐步理解知识的`内涵。
练习是促进学生知识升华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对练习题目的设置。布置作业时,我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和难易的梯度性,让培智生在练习中深化知识,在练习中活化知识。
三、教学组织上主动出击
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我在语文教学中主动去管理培智生,让培智生在我的教学管理上有序、有节地学习。首先,不但要布置作业,更要检查作业,以这种“任务性”的措施帮助培智生形成主动寻找作业、完成作业的习惯。其次,不但要教书,更要引导学生读书。在引导培智生读书中进行习惯教育、兴趣培养,让他们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我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始终做到严而有度,一切以培养培智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归宿。
多年的培智生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就必须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
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以研究教学为基础,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让每一个培智生满意的教师。
培智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刚上学的新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教学常规、课程等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识字教学《自选商场》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是改变评价方式
教师对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会利用恰当的时机表扬小组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精神,并对这些小组给予整体的小奖励(如小红花、小红旗等),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愿意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弱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合作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说明白话”,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要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提供交往机会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上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还可以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伙伴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下课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许多学生会做出许多的漂亮实用的生字卡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亲自动手劳动的快乐。从而更愿意动手去做这些工作。
培智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学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
根据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教学《牙刷牙膏》一课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培养交往技能。
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请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三、提供交往机会。
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交往中识字。实用语文要求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读生字。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生字卡片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同学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同学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培智教学反思 篇5
教学定位,实际上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反思。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中应该教给智障学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探寻,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赖它,应尽可能结合《美术新课标》中的一些新理念,以保证教学具有更加科学的立足点。发现当前许多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其一,教学内容安排单一。大多数培智学校美术老师都是教学生在小本子上涂色。在翻阅了93版培智学校美工教材后,我们发现,这套教材已无法适应现在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学。其一,这套教材的对象为轻度智障儿童,并且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与新课程目标不符,限制学生的发展。其二,教材内容陈旧、单一,没有时代气息,不能引起智障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对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学进行重新审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本校的实际以及我校教育对象的特点,重新规划培智学校九年美术教学纲要,并分段、分层次分解目标。
其二,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每一个智障学生当中。目前,学校大多是中重度智障学生,有些学生是多重残障,个体差异显着。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较少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理念。没有关注到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划一,使得个别轻度学生没有发挥潜能,重度学生又无法达到目标。
因此,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美术教学定位问题是开展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教学设计问题
教学设计的反思首先在于明确如何将分层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智障学生中去。在这一阶段,教师既要关注每个智障学生原有的'水平以及认知特点,又要关注教师的有效性,对美术教学总目标与分层目标的达成情况要进行及时地反思。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随时反思,不随机应变,课前计划就有可能与实际教学脱节,找不到切合点。因此,教师不能迷恋教学计划,而应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在教学设计时,也可以制定弹性计划。
教学设计的反思还在于对教学策略方法的反思。它主要牵涉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课堂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师才能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地开展。这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模式,比如“参与——体验”,“暗示——领悟”,“引导——发现”,“欣赏——情感”等模式。各种教学模式有各自的优势,关键是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来确定使用何种模式。
3、教学评价问题
这主要是对培智学校美术教学的评价理念和评价策略等问题的反思。如何构建多元的、开放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智障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美术教学的评价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主要是以“像不像”、“对不对”、“喜不喜欢”来评价学生作业。长期以来,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写实性、再现性成为儿童绘画的唯一标准。然而,这种评价偏离了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少老师只考虑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如何收集反馈信息,没有体现出“双边”活动意识,致使相关目标不能落实。
在反思性教学中,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课堂作业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在过程性评价中,尤其要关注每个智障学生的作业情况,运用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如重度智障学生虽然在某一阶段没有什么进步,可能在经过一个阶段后,突然会发现他新的增长点。在美术活动中,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又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特殊性的指导与评价,坚持“永不放弃。”
培智教学反思 篇6
对于我们培智教育工作者,怎样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学习,通过音乐教学促其健全心理品格形成呢?在教《大公鸡》这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猜谜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用一个谜语“喔喔,喔喔,真神气;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长羽毛;人人见了人人爱”导入,引出大公鸡的形象。以前普遍认为在智障教学中不能用猜谜的形式,这一次打破了这种认识,我也意识到,“猜谜”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启发、引导孩子的思维和想像力,对智障孩子是很好的“思维起搏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运用。
2、打乱的拼图
接下来,用一幅打乱了的拼图,让孩子们用还原拼图的方式,复习、巩固了公鸡身体部位的认知,认识公鸡身体部位是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当孩子们还原好拼图后,我将拼图贴在黑板上,就组成了一幅完整的公鸡图案。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拼图背后的胶带粘性不好,粘上去之后又纷纷从黑板上掉下来了,在当时的情景下,我没有多想,自己就直接拿起拼图往黑板上贴好,这个动作在后来被认为是大大的失误。有老师指出,在出现拼图掉下来的情况时,可以马上将其转换为课堂资源,让学生再一次还原拼图,而不是老师去还原。如果出现了错误,老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纠正一下,好吗?”这样,既可以巧妙化解意外又可以再一次巩固认知教学。对于这个失误,我后来反复思考过。确实,本来拼图的设计意图是很好的,在意外出现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更好的发挥利用,但是我当时没有处理到位,说明自己对教学资源这一块的认识不够,对于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也较差,也就是说缺乏“急中生智”的能力,造成课堂生成资源的白白错失,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教训的。
3、分层教学
针对培智孩子的分层教学,在这一堂课里,体现的不太明显。有11个学生的培智四班有三个层次,全班大部分学生集中在中层即B层,有6个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但能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课后专家和老师的点评,认为在律动环节上速度稍快了点,我自己也考虑了这个环节中做的不好的地方。综合点评意见,我反思认为如果这样处理会更好一些。
意见一:B层学生居多,教师应以关注B层学生为主。在编排律动动作时,以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为主而不是层次好的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老师可让B层的学生多上台练习;
意见二:对层次的处理可由易到难。在律动教学层次的递进中,让A层的学生带着B层的学生跳跳,再让A层的学生带着C层的学生跳跳。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充分练习律动动作;
4、律动教学
这堂课中,同学们和老师最后一起载歌载舞完成了《大公鸡》的唱游律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音乐带来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在课后反思里,我对自己在律动动作创编环节的表现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动作创编以老师的思路为准,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太多的即兴动作,虽然他们是智障孩子,但我还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更多完成自我创作。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识到:在律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孩子感受音乐,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形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鼓励孩子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在动作中,用身体来表现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多给孩子去探索、想像、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
培智教学反思 篇7
自疫情发生到现在为止已有接近三个月的时间,而开展线上教学也已有接近两个月了。最近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线上教育对本班学生学习的作用到底大不大?
从三月份开始,孩子们对线上学习由一开始的兴奋到现在的兴趣低落,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我一直思考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却一直不得其法。下面我来具体谈谈自己本月的教学感悟。
一、学生与教师教学互动性降低
本班学生共计10人,能接受数学线上教学的同学只有5人,同时这五人接受学习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低年级培智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大多是视觉感官比较突出。所以很多旧知和新知都要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获取知识,这样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现场反应做出适合学生个体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调整。但隔着屏幕学生行为就容易不受控制,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亲自做演示,也无法通过更有趣的一对一方式进行指导,师生互动性太差。
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过多影响教学
线上教学期间大部分家长都能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这本来是件很好的家校联合教育。但是由于家长们未接受家庭教育培训,所以孩子上课时容易不集中精力学习导致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情绪失控,不仅不能辅助教师从旁监督孩子学习,反而给上课带来极大的不便。例如:某某,学习一个新知识接受速度比较慢,教师会根据他的能力降低学习难度,但家长可能因为不理解,只觉自己孩子太笨了,在旁焦急不已,甚至发脾气,变成家长孩子都情绪失控的场景,这时教师就要一边安抚情绪失控的家长和孩子,一边给其他孩子的布置学习任务。还有当老师提问时,家长有时为了不让孩子落后,直接在旁边提示孩子正确答案,孩子们就会下意识鹦鹉学舌。这会导致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更不能灵活调整适合孩子的教学内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与学生的学习互助降低
在班课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在进行小型人际交往,所以一旦有一两个学生表现较好,通过老师表扬鼓励,其他孩子都会纷纷模仿,而且他们还会互相监督同伴是否完成教师交代的学习任务以及是否有不当的行为问题,这是家长和老师都无法树立起来的影响力,但现在各自通过屏幕都没有机会好好交流生活,交流兴趣,交流学习,会让孩子们觉得学习过于乏味,还缺失了与伙伴交流的机会。
总之,通过这个月的线上教学,让我觉得学校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学暂时无法用网络教学进行替代,但网络教学会是以后的流行趋势,科技的进步也与教育息息相关,这也催促着我要加强网络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网络教学。
第四篇: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反思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反思
时间:2012-12-14 08:49:00 | 来源: | 作者: admin | 浏览次数:671次 智障生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记忆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显得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及时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这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智障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必然违反他们的认知规律,阻碍智障生的学习发展。在培智学校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智障儿童除了认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较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而本课《洗上衣》里浸泡、搓洗、晾晒这样的社会行为的锻炼不但让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智障儿童个体之间由于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我们把班里的孩子按智残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像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智障孩子通过训练师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像修剪指甲这样的精细任务却不是每个智障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为此,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达成的目标,不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五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
刘露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刚上学的新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教学常规、课程等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识字教学《自选商场》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改变评价方式。
教师对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会利用恰当的时机表扬小组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精神,并对这些小组给予整体的小励(如小红花、小红旗等),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愿意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弱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合作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说明白话”,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要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提供交往机会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上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还可以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伙伴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下课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许多学生会做出许多的漂亮实用的生字卡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亲自动手劳动的快乐。从而更愿意动手去做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