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一八事变说课稿文档
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大家好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目标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托尔斯坦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利于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展示地图、音像、文字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还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六、评价方法:
小组积分奖励法。
新课程倡导,把学生参与度和教师指导度作为评价课堂的两把“尺子”,参与度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采用了小组积分奖励法,这种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七、教学步骤:(结合课件)1.进入情境:(播放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氛围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悲,融为一体的课堂气氛。2.师生共同探究: 方案:
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图片、出示文字资料、出示问题探究、阅读课文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探究、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按小组累计的分数,分数最多的,被评为优胜小组。
1)揭示课题和学习目标(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2)九一八事变(学生阅读课文、出示图片、出示文字资料和问题探究)。
①事变的爆发: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互相讨论,提问)问题探究:为什么日本侵占东北要制造湖事件?(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
②东北沦陷:(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理解沦陷的原因;分析蒋介石不抵抗的目的)。
问题探究:为什么东北在短短的四个月就沦陷?
③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出示图片:杨靖宇、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马占山及江桥抗战,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3)西安事变:
(播放视频、学生阅读课文、出示图片、出示文字资料和问题探究)
①背景:(出示文字资料)。
②西安事变的爆发、经过、解决的方式及意义:(互相讨论,提问)。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小组讨论,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3.小结:(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展示板书设计进行总结。)4.能力大比拼: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皇姑屯B、1931年沈阳C、1933年山海关D、1931年长春
(2)“九一八事变” 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组织起()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C、八路军 D、新四军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9)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回答:(1)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
(2)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态度?造成了什么结果?(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胜小组,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统计分数。)5.拓展升华:
(幻灯片出示,学生齐读、背诵。)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胡锦涛题词: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板书设计
第二篇:九一八事变说课稿
《九一八事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第一章的一个转折点,是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是考试切入的时政热点。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
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影响。
③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其表现。
⑵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③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介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⑶德育目标
①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步骤,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当今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猖狂活动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②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仇恨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痛心,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责任感。③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关头发表宣言,发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符合全民族的利益,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举起了抗日大旗,他们的爱国之情、英勇抗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
①九一八事变是大陆政策重要侵略步骤。通过讨论、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可以从不同阶级的本质来分析。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也要维护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浪潮。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
力量也举起了抗日大旗。这一切,与蒋介石集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的沦亡,日本法西斯势力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是一盘散沙。中华民族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和强大的力量。
二、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2、具体做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
这是主要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合作教学法
教师适当提供背景资料,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搜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历史图片。
三、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高一年
级的学
生尤其应当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大胆质疑、尝试解决,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学生能解决的放手给学生解决。
(2)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幕:历史天空
打出幻灯片,先是安倍晋三和温家宝握手的照片,中日高层互访,两国关系有了重大进展。然而八十年前,日本另外一位首相却在磨刀霍霍,阴谋侵略中国,把中国东北分裂出去。提问学生,并打出田中义一的照片。在他推动下,日本发动了一场什么事变?学生齐答,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第二幕:重点追踪
㈠九一八事变,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强调其重点地位。
提出问题,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不是偶然事件?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给出答案。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时必然的。培养学生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并过渡到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
提问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几个?让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老师评析并明示答案。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站在世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老师用两幅图片讲解即可。
提问学生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国际影响学生有点生疏,我给同学们先讲一下。讲东北三省沦陷这个结果时,要打出图片,视频。讲伪满洲国的建立时,打出图片并讲出其性质。揭示请略者的残暴,东北人民的苦难。激起同学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妥协者的痛心,对祖国国土沦丧,百姓遭殃的忧伤。老师进行引导提示,补充明示答案。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第三幕:山重水复提问,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沦陷,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此过程中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第四幕:柳暗花明打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初步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渡: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溥仪,选择了苟且偷生的道路。那么,中国其他的阶级或者阶层又是什么态度呢?
㈡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打出幻灯片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提问学生民主运动的兴起包括那几个方面?明示答案,这个问题分解为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抗争,东北人民自发的抗争,爱国民主人士的抗争,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抗争.第五幕:晨曦微露重点讲述中共的抗争,介绍东北抗联的主要将领杨靖宇主要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说一些他们熟悉的英雄人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东北人民自发的抗争,强调马占山。
第六幕:血雨腥风爱国民主人士的抗争,简单讲述.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抗争要讲得稍微详细一些.适当补充吉鸿昌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英雄主义教育.简单讲述他们英勇的斗争.还要讲出蒋介石对他们的镇压.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七幕:回顾总结
打出幻灯片, 播放歌曲<<九一八>>营造气氛,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再次明示重点,难点.。
第八幕:小试芒锋目的:巩固知识,深化知识。
第九幕:高考链接:目的:能力提升,融会贯通
第十幕:思维纵横:目的:反思历史,升华思想。
打出一张幻灯片,显示中日友好交往;打出下一张幻灯片,显示中日交往四大障碍;打出第三章幻灯片,显示诅咒小泉和日本的一首诗及有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要从历史,大局,未来的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打出幻灯片,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同时打出一些字幕,悼念先辈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历史未来大局不忘民族屈辱 反思历史教训 探讨强国之路 凝聚中华精神 增进民族了解 倡导人类和平
并提示学生看影片内容,听歌曲内容
启迪教育学生以史为鉴,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从歌曲当中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勇于抗争的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打出最后一张幻灯片,显示和平鸽,显示世界需要和平的夜,香甜的梦。
第三篇:九一八事变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鸣沙中学 肖楠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难忘九一八》,设计课时为一课时,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五个板块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
民族责任感;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有待培养。尤其有待培养阅读把握材料的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的课堂教学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教法,概括地说,具体有:
1、问题探究法:
通过有效发问,引发学生动机和行为的思考,此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又可培养能力。
2、资料研习法:
史料分析对历史课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西安事变的资料等,获取有效信息,根据设问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
3、情景体验法:
通过音乐、视频和图片等媒体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比如播放《松花江上》音乐,展示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图片,西安事变视频等等。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大脑的多重刺激,优化学习效果,充分显现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的功能。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松花江上》《西安事变》等。
三、说学法
课程新标准,要求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发展它依赖于在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更重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形成一种理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将有关知识重新提炼、总结,久而久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思维,获得元认知能力。本课学生的学法上,我注重:
1、阅读法:包括课内、课外阅读。使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把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如指导学生阅读和悼念有关杨靖宇的事迹和西安事变等资料。
2、分析归纳法:此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过程注重与阅读法和图示法结合。
3、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将班级分为不同的小组,互相帮助,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此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和系统化思维的培养。
4、联系实际法: 读史明智,历史的教学应为今天的现实服务。如课后布置作业“九一八事变’给我们什么启示?”,让学生认识到要更加珍惜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
四、教学流程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播放《松花江上》,并指名一学生朗读,创设课堂教学情景,通过凄凉悲怆的音乐,适时发问,很自然的过渡到九一八事变。导入新课。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九一八事变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后练一练填表题,并且以当堂断案形式来完成对九一八事变的介绍。通过填写表格并且“判案”这种形式很巧妙的突破了九一八事变本节课第一个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民族危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达到这种情感价值目标的渗透。
②蒋介石不抵抗、东北迅速沦陷——阅读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让学生认识到东北沦亡之快,根源在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从而激起学生对蒋介石卖国政策的义愤,并为讲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③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抵抗——资料研习法、图示法;通过对杨靖宇等英雄事迹的搜集和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课下搜集历史信息资料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④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是通过五个环节来突破这一重难点的。
环节一:巧妙引入。引用大家比较熟悉的《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歌词内容,介绍当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为交代西安事变的经过作好铺垫。
环节二:通过影像资料交代西安事变的经过。
环节三:从影象资料《西安事变》中设计过渡问题“如何处置蒋介石?”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讨论法学习。将知识交与学生解决,从而为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作好铺垫,突破这一难点。
环节四:活动与探究,讨论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了他,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讨论,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节五:分析归纳法,分析西安事变的意义。学生通过前边四个环节的听、看、说等训练,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学生寻找答案、探索未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小结(4分钟)
利用图示法,概括总结,让学生从辩证的思维角度,构建整体知识框架。
4、历史与现实结合,读史明智(3分钟)
教育是为现实服务的。出示七十多年之后的现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图、日本人开业选在九一八图、等图片,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5.作业布置:
九一八事变’给我们什么启示?
附:板书设计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蒋介石:不抵抗方针
4、结果:东北沦陷。
二、西安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过程:兵谏
3、结果:和平解决
4、意义
第四篇:九一八事变有感
九一八事变有感
重温历史 立志报国
九月十八日十时,天空中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足足响了20分钟,这天是我们的国耻日。现在,我们就翻开这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1931年9月1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犯沈阳,短短四个月内,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中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甘愿做日寇的奴隶。东北沦陷后不久,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无数抗日民族英雄。东北人民在14年的水深火热后,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
但是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竟数次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其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千方百计美化日本侵华这一铁的历史事实,这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警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不能忘记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的一道疤痕。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本片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通过解说,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部队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重温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铸造出来的,如果不好好学习,又怎能对得起先烈们呢!“九一八”事件也让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出强大的、富绕的国家才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部影片更赋予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勿忘国耻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这就是“柳条湖事件”。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9月19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以上就是几十年前那场事变的经过。3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白山黑水上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战火很快了烧遍了整个华夏神州。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中华儿女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付出极大的代价把东洋鬼子赶出了家门。流年流水,如今又是太平盛世。王谢堂前的燕子在寻常陌巷飞舞,河沙里的断戟还在低声呜咽,可人们已经忘记了许多。我们不能忘记岳元帅背上刺的那四个字。我们不能忘记大刀队,不能忘记台儿庄,不能忘记凇沪血战,不能忘记南京城墙上的斑斑血泪。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忘记。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亡。”又一个918快到了,秋雁南回历史版决定举行纪念征文活动。文章内容为讲叙抗战中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迹,文章前请表明征文字样。正是:铁马金戈沙场死,虎贲奋扫胡尘。丹心碧血青史传,龙吟誓报汉家。
第五篇:九一八事变思想汇报
九一八事变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当代大学生,熟知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从小我们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少年强则国强等这样的名言警句,时刻在提醒我们肩上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在这段历史留下深深足印的路上,我们忘不掉的是这段历史。那是源自1931年9月18日的历史记忆,在那一天,日本蓄意已久的阴谋终于“亮相”。当日十时,天空中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足足响了20分钟,这天是我们的国耻日。现在,我们就翻开这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1931年9月1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犯沈阳,短短四个月内,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中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3000万东北同胞在“九一八事变”后,14年里过着亡国奴的生活。疯狂扫荡解放区,“无人区”与“人圈”,对城乡的狂轰滥炸和破坏,细菌战部队第731部队......件件都是中华儿女的血泪,字字都饱含屈辱,我们的同胞完全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自尊,受到了关东军的百般欺凌。每年的9月18日那震耳的警报声在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是历史的钟声在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也在向每一个中国人在警告在控诉。我们只有把国耻铭记在心,并化作一种前进的动力,“落后就要挨打”这句箴言,相信历史的教训,中华儿女会不断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中华民族也会逐渐强大起来,定会让我们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颠,傲视群雄,永不受外人欺凌。
想独自、自强、民主、富裕谈何容易,多少次努力多少种方法都失败了。历史和人民最后选择中国共产党!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中国共产党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屈不挠地反抗。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 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 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不管时间的洪流会冲走些什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后继者,我们不该也不能忘记那些或屈辱或血腥或惨痛或沧桑的历史记忆。更不能忘记党的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用知识做武装。同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用党的精神、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在面对喧嚣的物质世界的各种享乐、拜金诱惑时,要毅然决然地选择正确地道理,要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要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要所有的精力、心血和才华都奉献给祖国和社会,要在这多元化的世界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激情!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唯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汇报人:XXX XX年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