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开启经济强国计划给投资者带来什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4: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朝鲜开启经济强国计划给投资者带来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朝鲜开启经济强国计划给投资者带来什么》。

第一篇:朝鲜开启经济强国计划给投资者带来什么

几年前,朝鲜提出到2012年进入经济强国行列的构想,并实施一系列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划,踏踏实实地进行了一些重大项目的推进。我们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看,这更多地表达了朝鲜领导层面的意愿,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决策层面的战略构想。坦诚的讲,此举能达到鼓舞民心、激励民志的作用,虽然用几年的时间使一个国家彻底改变现有经济状态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反映的是领导、决策层的战略计划和构想。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能想到,当一个国家开始发展经济之时,一定会产生各行业领域的重大商机。

朝鲜更多秉承中国的经验,以扩大对外合作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达到发展的战略目的,这是一个英明之举。于是出现了罗先经济特区的空前发展,黄金坪岛和威化岛对华合作等一系列大动作。与之相应的国内实施的一些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仍在向前推进,这反映出朝鲜领导阶层的决心。对朝鲜来说,这是国策,是发展战略,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的必然,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是机会,是不可多得的商机。

一段时间以来,诸多关注朝鲜的企业家格外关注的是朝鲜进入“金正恩时代”会给经济合作带来什么影响,是否会有新的改变。我们抛开政治层面的问题,直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很容易得出结论。

困扰朝鲜的最大问题不外乎核问题、由核引发的诸多问题及经济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这其实是一个问题。解决经济落后的现状是一直朝鲜多年来致力解决的重点,只是不同的社会条件投入的精力不同而已。无论是哪位领导人执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家强盛,都是第一要务。金正恩刚刚出现在政坛之际就有一个“粮食比子弹还重要”的说法,这是一位领导者的思维。通过2012的元旦社论金正恩提出的发展经济产业规划,强调轻工业、农业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朝鲜还将继续扩大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促进经济合作,这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一种必然。那么,由此产生的商机也是必然。

扩大对外合作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就必须完善经济政策,规范合作的管理,提供优质项目和优势资源,这似乎也是一个必然。很多关注朝鲜的企业担心金正恩执政会如何如何,其实大可不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朝鲜扩大对外合作是必由之路,而且只能越走越远。

第二篇: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作者:张洋东,赵永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6-3

本站发布时间:2009-6-3 18:46:57

阅读量:1920次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这场金融危机也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今年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称,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如何正确认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搞清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更理性更从容地应对危机,更理性更有力地扭滑促增,更理性更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是有助益的。

一、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开放的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各个方面都有严重影响。在金融方面,我国持有美国“两房”债券3760亿美元、美国国债5189亿美元,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万九千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缩水和损失不少;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跌幅72.8%。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9年5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近一年间,A股1386家参选上市公司总市值高低落差达到9.44万亿元,分摊到1.25亿个股东账户相当于户均亏损额一度高达7.55万元)。还给我国一些金融、保险、投资机构(他们因购买美国的基金、债券等)也造成了直接的不小的损失。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相对健康,金融机构运行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几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还因这次金融危机而跃居世界各大银行前列,没有发生象前段欧美那样不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金融危机。今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时称:“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畅通无阻,我们贷款增加的很快,没有什么像西方国家处在金融危机煎熬的那些地方的银行,他们的银行贷不出钱来,我们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已,不要把概念搞错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不是金融危机。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主要方面还在实体经济上。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消费需求大量萎缩,对中国的进口急剧减少,使中国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2008年上半年就有6.8万家加工出口企业倒闭,还有不少企业停工限产。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4月份,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跌22.6%。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直接的影响是这些企业GDP和税收的消失以及农民工的失业返乡。间接影响是这些企业电力、原燃材料的停止和减少使用消耗,传导影响到其他生产、制造产业,造成各种原燃材料、产品的积压,价格下跌,进而造成其他生产企业的减产、限产、停产,其他生产企业GDP、利税的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在今年“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透露,到去年底,全国有7.5%的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倒闭(目前我国共有企业3200万家,停产、歇业、倒闭达到200多万家),这就引发了全国的经济危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在《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一文中说:“中国正在经历的是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但又不同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温和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中国正在经历的危机,实质上并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国眼下的这场经济危机是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而非由它产生的,我国的产能过剩是我们自身体制、机制作用多年积累下来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就是什么产品有利可图,市场这只手就会聚集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力。由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必然产生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是体制的必然。

从运行机制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为调动地方抓发展的积极性,我国实行财政包干体制,各级各地分灶吃饭,各级各地迫于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得不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为了加重各级干部抓发展的责任,我们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按固定资产投入、GDP等的增长来排名次、定奖惩、搞诫勉,这又迫使各地的官员争先恐后抓发展。这些制度、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800多个县都拼命抓发展,自己有资源、有资金、有技术,自己能上肯定上;没有这些,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也要上。至于是否产能过剩,地方无从判断,是否重复建设,有无市场前景,各个地方也不会去顾及它。我们的体制、机制似一台强大无比的引擎,推动国家、外资、合资、民营几个轮子一起转,推动各个地方能上则上尽量上,能快则快尽量快。多年高速发展,产能迅速扩张,中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很多产能都严重过剩。

比如钢铁行业,2008年全世界钢铁产量为13亿吨,而我国钢铁产量就达5.8亿吨(生产能力6亿多吨),占世界产量的45%,明显产能过剩,而现各地仍在投资扩张钢铁产能,因而人民网今年5月13日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要求在下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淘汰类,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20吨以下转炉、70吨以下电炉、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等限制类生产能力继续实施淘汰类、限制类差别电价。然而一个部的规定,哪里遏制得住各地在“扭滑促增”中的继续努力发展和对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的软拖硬抗。

又如房地产业,2009年第7期《高端参阅》刊登的《今年股市楼市会怎样》的文章称,2008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24亿平方米,但全国只销售了5.5亿平方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全国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将这些面积消化掉,而还不考虑到政府未来3年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对市场的冲击。地产大佬任志强认为,预计到2009年10月,全国烂尾房要超过10亿平方米。而今天哪个城市不是继续把房地产开发作为自己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努力大上?其他我国的家电、轻纺、建材水泥、汽车摩托车,很多产业都是产能严重过剩。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接近60%,很多产品要靠外贸出口,一旦国外出口受阻,产能过剩的矛盾马上就反映出来,并迅速传导到其他产业和领域,产生经济危机就难以避免了。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自身运行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作用、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鄂玉江:《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这是中国为既往过度依赖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要支付的沉重代价。即使这次美国没有发生次贷危

机(次贷危机只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就算这场世界经济危机没有发生,国内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或迟或早会爆发,这次只是碰巧搭上了世界金融危机这趟车。

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频频出招,采取了空前的救援措施,以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防止经济滑向更深的衰退之中。但各国政府金融救援措施和财政刺激计划的效果显现还有待时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现在还很难说清。今天,世界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还未见底,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但大患已经酿成,从全球金融危机向全球经济危机的转化已经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进程”(韩志国:《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传导之路》)。

一是从范围看,已由美国向欧盟、向全世界蔓延。二是从发展方向看,从最先的次贷危机转向金融危机,现在已由金融危机转向实体经济危机。许多世界500强甚至100强老牌企业生存环境艰难,面临破产边缘,并有向社会危机蔓延,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趋势。美国房价指数已连续28个月下跌,较其2006年高峰时跌去25%。美国汽车行业在08年末陷入倒闭困境,并要求政府救助。今年4月16日,美国第二大购物中心运营商“通用发展”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起商业地产商破产案例,也是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最大非金融企业之一。4月30日,陷入困境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公司发表声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汽车企业第一次通过申请破产保护谋求重组。“内忧外患”的经济环境也令欧元区企业步履维艰。欧元区今年3月新订单指数由-57降至创纪录的-61。新订单的减少令工业信心备受冲击,欧元区3月总体工业信心指数由-36降至创纪录的-38。英国去年12月房价月降2.5%,年降15.9%,这是1991年开始收集参照数据以来最大的年比降幅。2009年1月9日,双龙汽车公司正式向韩国法院申请保护(破产管理),成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首家韩国大公司。

经济衰退令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美国今年制造业和服务业继续收缩,谷歌、戴尔、IBM、通用等大型企业相继宣布裁员,关闭工厂以削减开支,美国出现严重就业问题。2008年美国失业总人数高达260万人,为二战至今的最高水平,并延续至2009年。今年3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8.5%,为25年来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可能达到两位数。英国今年2月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13.84万人,为1971年开始记录以来最大月比增幅。美联储发布的最新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12月下旬以来,几乎所有地区的经济活动都变得更加疲软:服务业和能源业无法摆脱整体经济形势黯淡的冲击;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非常糟糕;商业和住宅房地产业正在遭受信贷标准提高和信贷活动减弱的冲击;假期商品零售减少,汽车销售显著下降;制造业也几乎未显露出任何活力。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近日发布了《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报告称,“全球经济正在同步下滑”、“全球人均收入将在2009年经济形势下有所下降,这是十几年来第一次”。国际组织纷纷下调此前预计,认为2009年世界经济可能陷入“负增长、高失业”的困境之中,而且其“终点”还无法预测。“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有人说是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还有人说是目前所有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没有见过的一次危机”(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对于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经济学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V”型,即衰退下降,庚

即转向上升;有的认为是“W”型,即下降上升,又下降又上升,要反复几次才能最终走出危机;有的认为是“U”型,即衰退下降后,要在底谷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方能上升,走出危机;更有悲观的认为是“L”型,即衰退下降后,将很长时间在谷底低迷运行。

对这场危机持续的时间,经济学家也看法不一。海外机构的一份调查统计称,全球100余位经济学家中有60%认为经济衰退将从2008年10月开始持续两年,此后有1年滞缓期,全球经济处于一种衰退后的“停滞”、“休眠”状态,2012年出现缓慢的恢复性上行;另有30%的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将持续衰退3到5年,滞缓期有5年。一份对近50家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商业银行的调查报告得出的一个预期是,全球整个银行业将会经历2到3年的寒冬期,而全球银行业坏账将呈现近30年来最高水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经济将进入较长时间的衰退,但是不会崩溃。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贝克表示,“全球的宏观经济数据现在出现一堆复杂而互相矛盾的结果,应该不会很快进入到持续复苏的阶段”。广东省社科院丁力表示,金融危机今年是初冬,明年是寒冬,后年是严冬。因此,“在这个时候判断全球经济复苏似乎太早”(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贝克)。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我们重庆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多长,我们有的人认识不清。因为对我国的影响首先是沿海加工外贸企业,然后才传导到其他企业、其他地区,传导到我们地处内陆的重庆,显现滞后。去年四季度,我们重庆就有人高兴地说“这边风景稍好!”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和一系列扭滑促增的应对措施,今年其作用和效果在一些行业、一些月份有了一些显现。我们一些同志就此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对这些说法,我们认为均是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观察不够,结论稍嫌轻率。我们要看到,世界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我国经济虽下大本钱救援,虽各级采取了那么多扭滑促增的措施,有的方面只是效果初现,有的方面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有的方面甚至还有反复波折。5月15日《参考消息》刊的《出口下滑拖累中国经济复苏》一文透露:“中国出口4月与去年同期比下跌22.6%,降幅高于3月份的17.1%”、全国“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3%,低于3月份的8.3%,也低于分析家对4月份增幅的预期”。中央对这个问题是十分清醒和慎重的。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告诫:“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经济复苏过程可能是曲折和复杂的”。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时间到底多大多长?未来经济运行走势到底是什么型?我们都不必去争论,也不必过早断言。我们需要冷静观察,积极应对。在应对上,我们思想上宁愿把这种影响估计得充分一些,时间准备长一些,困难设想得多一些,措施想得更实一些,这对扭滑促增有利无害。

三、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这场由“美国制造”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一部很好的教材,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认真汲取。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全国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南川学习了许多关于科学发展的文件、讲话和资料,也听了多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高质量讲座,这些文件、讲话、资料和讲座,都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我国的发展方式问题。这些文件、讲话、资料、讲座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曾经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拼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和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没有生命力了,我国的资源条件、环境容量也已经不能再继续支撑这种发展方式了,这种只顾产业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著名学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再持续下去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改变,我们必然要面临一个新的国际消费环境。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也吸取了教训,已不再向没有信用等级、没有还款能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由于担心失业率将在经济衰退加深之际继续上升,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超前消费意识正在逐渐淡化或退出,国民储蓄增加,消费需求大幅下降,以美国为首的外部需求将持久不足。全球需求大幅缩减,对于世界工厂中国来说,过多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也行不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扩大内需上来。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各产业必然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西方很多大型企业深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的已经破了产,但更多的企业并没有在那里等待死亡,他们的各类企业都在利用这次危机进行重组、调整、升级,从而甩掉过去的包袱,再轻装上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最发达国家,他们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在前些年,他们将大部分制造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着重保留金融、教育等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只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反过来,也使他们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依附海外。这次金融危机显示,那些有良好制造产业的国家所受的负面影响,远没有那些制造业被大量转移出去的国家严重,所以,美、英、法、德等国都重新注重发展自己的各种制造业。这两个因素决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努力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香港最新一期《经济导报》载文称:金融危机蔓延将推动中国增长方式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这场危机启示我们,中国现在到了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危机的应对之策,吴敬琏开出的“药方”是:长期来说,根本问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部失衡的深刻根源,就是经济发展方式。如果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解决,我国经济中资源过度投入、投资率过高、消费不足、环境破坏、金融体系等问题就都无法解决。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救亡了,来不及转变发展方式。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要标本兼治,在救火的同时提升产业、改变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孙立平在《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一文中写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场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如何理解这个机遇?我认为,最大的机遇,就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下决心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要把今年的工作与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强调“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从国情出发统筹谋划,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但是,眼下我们很多地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必要性仍然没有认识,思想上只有保增长,忽视甚至不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如果这样,我们不仅没有解决结构失衡的问题,反而使得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更为严重,我们将错失一次产业调整、产业升级的良机。我们眼下的目标,不仅是要消化金融危机的影响,更要思考和准备如何应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经济竞争新环境。这一点上,广东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好。去年,广东已开始作产业的升级调整,提出了“腾笼换鸟”。危机到来,虽有不少企业倒闭、搬迁,但汪洋同志明确提出广东不救落后的生产力。这一做法虽然受到一些方面的质疑,但是它加速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档升级,对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对提升广东产业今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非凡的意义。浙江省也比较高明,《人民日报》5月24日头版报道:浙江是经济外向度高的省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保增长任务很艰巨,但他们保增长拒绝粗放发展,在拒绝和淘汰“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的同时,将经济危机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些先进省份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

第三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有的甚至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关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集团化也会从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2]

[1]

二、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从而分析利弊,正确理解。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三、为什么要我们要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能够实现全球性的流动,有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这能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来,所以说以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象我国就是这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既无可反对,也无法回避。这跟我们无法阻止地球自转和抱怨恶劣的天气毫无用处一样。我国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只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此进程中趋利避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好处,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防范问题,如维护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同时又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在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所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从另一方面来说,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它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化的合作,经济全球化是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这点在我国也有体现,所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有助于理解与更好的解决这些新的特点与矛盾。

参考文献

[1]王逸舟.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冯芸,吴部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崛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4]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 [5]樊纲.全球化中的不平等问题[J].新华文摘,1999.(7):51-54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个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社会群体,我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

争日益加剧和空前复杂,经济全球化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大学生既带来了利,也带来了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人,大量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主流意识受到冲击最后甚至可能被同化。西方文化产品诸如麦当劳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观音乐、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将可能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另外,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不

仅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生活,也引发了人们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强化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同时可能淡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现代市场经济所包含的个体本位、优胜劣汰等原则,往往会使一些学生对个人利益的要求更加强烈。

因此,无论是企事业主体还是个人主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独立性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自我的觉醒,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日益强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增强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可能淡

化大学生的协作意识。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竞争协作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及政治辨别

能力等,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经济全球化意味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发展自己。我们大学生要肩负起 21 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

予当代大学生的神圣使命,把握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经得起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第五篇:微软邮箱计划_或给站长带来新的营销模式

微软邮箱计划 或给站长带来新的营销模式

近日有消息称,微软决定将运营十多年的hotmail实现一次天蚕变,重生的hotmail将会更名为outlook,新版的outlook将会整合微软旗下的多种应用,包括和skype直接兼容,和当前的社交网站诸如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直线联系,拥有outlook账号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账号登陆以上的社交网站。另外outlook还将会革新广告形式和对促销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尽量减少客户广告带来用户时间上的损失,这样的规范行为似乎让邮箱促销带来新的麻烦,不过也正是如此,增加了用户通过网络直接登录邮箱的可能,从而提升了广告的曝光率,给新的营销方式带来可能。

重生的Outlook功能强大,重夺市场老大依然困难重重

虽然重生的outlook功能从现在新闻媒体曝光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甚至能够和微软的在线办公相联系,这样就能够让用户长时间捆绑在互联网上,而且凭借着多功能的自定义能力,其用户体验度,完全能够和gmail以及雅虎的邮箱竞争。

不过业内专家表示,Outlook目前的市场份额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虽然在老用户心目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遗憾的是,对于网络免费邮箱,雅虎和谷歌的市场占有率就超出了六成,所以Outlook想要重新夺回老大的位置,还是非常困难的,及时hotmail更换为知名度更高的客户端Outlook。

Outlook整合社区功能,能给广告营销带来新的切入点

现在整个互联网似乎出现了无社区不网络的现象,进入社区网站玩游戏,交友,晒自己的心得成了很多网民上网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能给让社区网站获得极高的粘性,所以社区网站的广告费都是比较高的,facebook手握大量用户,只需要依靠广告费用,就能给让利润笑傲天下,这就体现了社区网站在广告上的优势。

那么通过邮箱作为载体,让用户通过邮箱来植入自己的广告,那不是一个新的创意吗?特别是outlook能给整合多种应用,如果将自己在社区心得中的广告因素,通过邮箱发给outlook用户,那么这些用户只要点击邮件中的社区广告的分享代码,那么就会被引导到社区网站上,因为不需要在Outlook中重新再寻找登陆入口,直接通过广告分享渠道就能够登陆,这样的效果是不是能够更加体现广告的作用呢!

要知道现在邮箱对于一些群发的广告信息本身就非常敏感,但是在邮箱推出新的应用的时候,往往通过隐性的广告因素,再充分利用这些邮箱的最新功能,往往就能给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Outlook不管将来人气如何,通过喝社区网站的结合,就能够让我们找到一条创新的邮箱营销方法。对此,广大站长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以上内容由中国汽车人才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谢谢!

下载朝鲜开启经济强国计划给投资者带来什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朝鲜开启经济强国计划给投资者带来什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