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成性考核册

时间:2019-05-15 04: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成性考核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篇: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成性考核册

《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考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民族

民族问题

2、荀子

王充

范缜

柳宗元

刘禹锡

3、社会主义社会

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5、1984

6、(自然、图腾、祖先崇拜)、(宗教神学)、(迷信思想)、(巫术)、(邪教)

7、(古代无神论)、(近代无神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

8、(原始有神论)、(古代有神论)、(近代有神论)、(现代有神论)

9、神学人生观

10、无神论

11、强迫、自然

12、内蒙古自治区

二、单项选择

1、C

2、A

三、名词解释

民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文化:广义的文化就是“人化”是指人们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对象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艺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以及科学精神文化。

民族区域: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有神论:指一切主张物质世界之外有超自然神灵存在的思想理论体系。广义上的有神论包括一切承认有超自然神灵存在的思想意识或观念。

无神论:狭义的无神论仅仅指理论的无神论思想体系,广义的无神论包括一切自发或自觉否认宗教信仰和鬼神迷信的思想意识。

民族消亡:指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消失,全世界各民族最终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统一整体。

四、简答题

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依法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依法管理宗教的目的是为了切实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证正常的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同时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制造混乱违法犯罪,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2、(一)宗教与民族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民族最基本的特征是在于它是由人群组成的客观社会实体,而宗教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二)宗教与民族二者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不同。

(三)宗教对民族的影响,宗教总是通过一定民族的信仰表现出来,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民族信仰的宗教,也不存在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

3、一是必须划清民族分裂问题和民族问题和界限。二是必须划清民族分裂问题和宗教问题的界限。三是必须划清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反对有神论的界限。

4、(1)、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里爱国主义具体内容是变化发展的。(2)、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感情,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道德关系,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使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自己对祖国的强盛发展,人民富裕所肩负的责任。

(3)、爱国主义是每一个民族、国家可贵的精神支柱,是伟大的民族之魂。

(4)、爱国主义还是一项政治原则,是一定阶级的经济文化发展所要求人们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

5、(1)、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2)、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的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的差异是次要的,要坚持政治上的团结合作,信仰的互相尊重。

(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问题。(5)、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6)、要善于体察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7)、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抑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8)、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人士,鼓励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0)、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1)、依法加强宗教活动领导

(12)、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长期相适应

6、(1)、严格的科学性(2)、鲜明的战斗性(3)明确的目的性

7、民族消亡是指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消失,全世界各民族最终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统一整体。这是一个全世界各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过程。

(1)、民族融合是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2)正确对待民族发展过程的民族融合因素,民族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8、(1)、科学是反对有神论的有力武器。

(2)、反对有神论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3)、必须把反对有神论的斗争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9、(一)迷信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扰乱人们的思想。

(二)迷信毒害群众,破坏社会文明。

(三)迷信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危害群众身心健康。

10、(1)、正确理解社会发展和民族问题的主从关系。(2)、把握好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辩证关系

(3)、要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五、论述题(要点)

1、新疆的民族分裂分子虽然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但他们既不代表某一民族的利益,也不是在从事宗教活动。他们宣扬“圣战”、“消灭异族徒”是为了煽动宗教狂热和宗教极端意识,制造民族仇恨,破坏各民族的大团结,对抗人民民主专政;他们宣扬宗教“四化”是为了把历史拉向倒退,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的宗教神权国家。一句话,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鼓吹有神论,宣扬泛伊斯兰主义宗教观的实质,就是制造民族分裂,反对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建立他们梦想的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寻找根据和制造舆论准备。因此,民族分裂主义是一股极反动的社会政治主张和社会政治势力,极具政治上的反动性。我们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是一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严肃的政治斗争,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对这场反分裂斗争的性质和实质,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2、邪教组织是指贯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迷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是一切邪教组织共同的邪恶本质。邪教(1)、反对科学毒化文明(2)残害人命、聚钱敛财(3)危害社会,破坏稳定。用极端的手段与现实社会相对抗对社会有很大危害。因此,我国政府要坚决打击和取缔邪教。

3、(1)、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产资料,只能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去创造。而不能通过仙述、或上帝、真主的神运恩赐而获得。

(2)、科学文化等精神财富的源泉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民群众实践中总结概括和创作出来的,也不是来自于神仙、上帝的降谕。

(3)人类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神仙上帝。

4、(1)、国家作为一种阶级统治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把阶级矛盾冲突控制在秩序和稳定范围内为各民族阶级成员生活、生产提供必需的社会政治环境。否则人类社会难发展。(2)、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3)、主权职能,国家对外关系上,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事务,而不受外来因素干涉或阻止。保障国家统

5、一、独立、带领各族人民同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公民在其他国家利益。有了统一的局面和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使各族人民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民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国家管理职能运作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其次,国家的统一或分裂,也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国家统一,各族人民在经济上相互交流、文化上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安居乐业其后果不仅导致民族人口发展,促进经济上文化发展和进步,整个国家强大起来。相反,国家分裂,社会**,外敌入侵,民族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本。

《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考作业

一、填空题

1、生产力

2、原始社会末期

3、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5、德才兼备、任人为贤

6、自然力量

7、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

认识能力的低下

8、原始民族、奴隶民族、封建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9、平等、团结、互助

11、神创宇宙、神是生命

12、共同繁荣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三、名词解释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广为流传的喜好,风尚,习俗。

2答案 民族平等:各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一部分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相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奋斗。

民族识别:指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的辨别

有神论人生观:是用有神观点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自然同化:是指各民族在长期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比较落后的民族受周围先进民族的影响,吸收民族文化,逐渐地、自然而然地改变自己的民族特点,直至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的社会现象

四、简答题

1、(1)、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要求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反对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3)、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

2、(1)、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2)、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充分享受自治权利。

(3)、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保障了国家的统一。(4)、有利于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5)、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维护祖国统一。

3、(一)民族问题的特点:

(1)、长期性:民族问题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它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2)、重要性:民族问题就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地位来说,它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3)、复杂性:是因为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而且往往具体涉及到民族语言文字,地域分布、传统习俗和心理状态,特别是民族问题常与阶级利益、国家关系、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等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二)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因素,即民族的特征、特点的因素,这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2)社会因素:是民族关系中所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特别是不同时期由不同民族间的阶级因素和人为的主观行为引起的,这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外部根源。

4、(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2)、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外来侵略。

(3)、热爱祖国,为创造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作出贡献

5、坚持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各民族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有利于全面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的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也是开发新疆、建设边疆和保证边疆的需要,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能量,才能做好新疆的各项工作。也才能从各族民族的根本利益高度来认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实质。

6、(1)、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需要。(2)是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开展思想意识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3)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7、主要通过民族分化,同化、重新组合而形成的。

(1)、由几个部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2)、由几个民族融合而形成新的民族(3)、异种通婚后代形成的混血民族

(4)、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民族称为资本主义民族

8、(1)、传统宗教与社会进步的内在矛盾性

(2)、政治分离的社会政治制度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建立加速传统宗教的衰落。

(3)、宗教与教育的分离使宗教失去了吸引群众,培养人的重要阵地,也促进了传统宗教的衰落。

9、(1)、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迷信是一种庸俗的思想意识(2)、宗教与迷信的活动方式不同(3)、宗教与迷信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

10、首先是正确处理民族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其次是民族区域自治法专设第五章,对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五、论述题

1、凡是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对民族进步、发展、繁荣、有积极作用的,应给予提倡,发展并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对社会主义事业,对民族进步发展繁荣虽无积极作用,但也无害处,可顺其自然,不加干涉;对其中一些属于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生活习惯,党和政府不但给予尊重,而且采取措施给予照顾。凡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不利于民族进步、发展、繁荣、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陈规陋习,则要提倡改革。

2、(1)、理论体系不同,科学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伪科学则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反科学原理的伪装的科学,没有任何科学的理论基础

(2)、思想方式精神状态的不同,科学代表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和理论思维,让主观逼近客观实际,反映客观际,揭示客观规律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活动,科学提倡理性的精神,批判的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伪科学则是对客观事实的背离、扭曲,是对客观世界的妄想臆测,是不合逻辑、不合事实的思维方式;伪科学宣扬的是反理性的盲从、迷信。甚至崇拜某种个人的歪理邪说的精神。

(3)、基础不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伪科学的基础是表演加欺骗。

(4)、价值观念不同,科学以创造知识,揭示客观规律为已任,它能帮助人类不断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社会价值。伪科学则以歪曲事实,斯骗群众为手段,谋取私利,聚敛钱财。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3、(1)、长期性。民族问题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它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只要民族还存在,民族差别还存在,民族问题就会存在。

(2)、重要性。民族问题就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地位来说,它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分裂,同丧权辱国、人民遭殃。(3)、复杂性,因为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具体涉及到民族的语言文字、地域分布、传统习俗和心理状态,民族问题常与阶级利益,国家关系,种族问题、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4、(一)利用宗教作掩饰,大肆煽动非法宗教活动,使相当一部分非法宗教活动成为民族分裂活动的保护伞,使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危险。

(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手法多变,但以“圣战”、“消灭异教徒”为口号进行暴力恐怖活动为主,使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相结合,成为新疆社会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三)以拉拢、教唆青少年进行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和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

《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考作业

一、填空题

1、民族分裂主义 非法宗教势力

2、民族语言平等

3、发展 使用

4、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5、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

6、王充

《论衡》

7、《神灭论》

8、龚自珍、魏源、谭嗣同、严夏、孙中山

9、实践

10、宗教 马克思主义

11、哥白尼、伽利略、乔尔丹、布鲁诺

12、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二、选择题 C D

三、名词解释

1、政教分离原则 :即国家政权、政治与宗教相分离原则,是党和政府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

2、可持续发展理论 :改变单纯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协调环境发展之间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对后代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稳定发展。

3、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之同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共同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

4、民族素质:指民族自身的人口素质。包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意识素质、人口及身体素质。

5、民族同化: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一个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四、简答题

1、(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

3答案(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以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

2、(一)民族与国家的区别:

(1)、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民族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民族内外部交往程度有关。

(2)、两者发展的变化的根源不同。国家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国家内外部斗争力量对比的变化,而民族发展变化取决于民族的社会分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程度。

(3)、国家的消亡和民族的消亡的规律不同。国家消亡是在阶级消灭之后才出现,而民族的消亡则要等到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4)、从表现形式来看,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四个共同”特征,否则便不成民族,而国家的形成就不一定需要共同语言,也不一定具有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

(5)、国家的疆界与民族的分布的疆界是不一致的。许多民族往往被国界分割,分别属于几个国家。

(二)民族与国家的联系:

(1)民族的形成与国家的形成有一定联系。(2)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3)国家总是由一定的民族构成,没有民族的国家是不存在的。(4)国家问题与民族问题是出联系在一起的。(5)有了国家的强盛,才会有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3、(一)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1)、在阶级社会中各个民族都是由不同阶级的人们所组成的。(2)、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

(3)、要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必须以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为前提条件。

(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1)、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概念不同,属于不同历史范畴。(2)、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不能等同起来。

(3)、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的内容范围要广泛更复杂,存在的时间更长。(4)、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影响范围更广

4、第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在私有制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第二,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须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须坚持国家的支援帮助与少数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

5、既有对优秀文化传统的挖掘和发展,又会逐渐淘汰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陈旧落后的东西,而且还将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那些能反映本民族的进步和满足本民族需要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活泼的内容,并在变革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6、(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二)民族素质的提高与优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民族内部的阶级结构和民族的社会阶级关系对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自然环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7、(1)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民族特权进行的,是统治民族中的统治阶级依靠民族特权和暴力对其他民族进行压迫,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强制他们放弃本民族特点,接受统治民族特点,使后者不再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

(2)自然同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比较落后的民族受周围先进民族影响,吸收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渐地、自然而然地改变自己的民族特点,直至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的社会现象。

8、(1)古代无神论具有朴素性。在古代、科学还处于萌芽或经验自然科学阶段,缺乏真正意义的科学材料和科学手段作基础,古代无神论只能凭自己掌握的经验知识材料,把神或灵魂归结为某种自然物质。(2)古代无神论具有不彻底性。社会历史领域的宿命论。当古代朴素无神论把神灵归结为某种自然的物质并用这一观点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时,他们一方面坚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必然性产生的,另一方面也走上宿命论。

强化统治权威,由于把自然之中的必然性当成了神,把一切都看做必然性产生的宿命论,在政治上必然强化统治权威

9、侧重于批判和揭露宗教产生的根源,特别社会根源。

侧重于从世界观上划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和宗教有神论世界观的界限。

10、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

中国各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给民族区域自治奠定坚定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中国社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论述题

1、民族分裂主义是专门以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为目的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反动社会思潮和反动现实行为。

(1)正确理解“民族分裂主义”概念的内涵和法律依据。民族分裂活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危害国家和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2)正确理解“民族分裂主义”中“民族”的含义。它是指分裂中华民族或制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对立,破坏各民族的团结的意思。

(3)要把民族分裂主义与某一个特定民族严格区别开来,他们是民族中的一小撮败类,绝不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全体人民。

(4)民族分裂主义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国际现象,不是我们中国或新疆所独有的现象。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不能把宗教信仰自由曲解成“宗教活动自由”。

(二)学校不允许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

(三)大学生不应该信仰宗教。

3、(1)是自然因素,即民族的特征,特点的因素,这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前提和条件。各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都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差异,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各方面表现出来。只要民族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差别,就必然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和产生民族问题,这是产生民族矛盾的最基本的因素。(2)是社会因素。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外部根源。是民族关系中所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特别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民族间的阶级因素 和人为的主观行为引起的。

《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考作业4答案

一、填空题

1、泛伊斯兰主义 泛突厥主义

2、神灵

3、自然 动植物 图腾 祖先

4、人

5、无神论

6、唯心论

7、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8、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柯尔柯孜、塔吉克 乌孜别克、塔塔尔

9、荀子

10、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11、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

12、自治区、自治州(盟)、自治县(旗)

二、名词解释

民族风俗习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婚姻等社会各方面广为流传的喜好,风尚、习俗。

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极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人们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骨肉同胞的无比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心以及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

民族融合: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逐渐消失而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

民族问题:指民族这个人们的共同体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三、简答题

1、是自然因素,即民族的特征,特点的因素,这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前提和条件。各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都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差异,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各方面表现出来。只要民族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差别,就必然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和产生民族问题,这是产生民族矛盾的最基本的因素。(2)是社会因素。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外部根源。是民族关系中所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特别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民族间的阶级因素和人为的主观行为引起的。

2、(1)反对科学毒化文明,邪教组织否定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破坏和动摇人们对科学的崇尚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大肆宣扬愚昧迷信。

(2)残害人命,聚钱敛财,一切邪教由于受其反人类的本质所决定,都极力鼓吹远离尘世,淡化生命,甚至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不惜草营人命,唆使信徒自残、自杀、他杀,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危害社会,破坏稳定邪教的危害,还表现在用极端的手段与现实社会相对抗。教学学

3、(1)必须始终坚持唯物主义,反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2)不断地用新的科学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成果充实、发展科学无神论。(3)不懈地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4)坚持对有神论开展经常性的批判。(5)正确认识宗教的消亡。

4、(1)民族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种重要的民族形式,是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2)民族语言是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

(3)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一项重要的自治权利,它有利于少数民族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

(4)民族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民族精神财富,它记载和保存着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成果,各族人民利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5)民族语言文字 的繁荣是民族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民族作贡献。

6、(1)在资本主义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民族壁垒受到猛烈冲击,各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联系日益频繁,民族融合的因素不断增多。(2)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建立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密切、建立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繁荣,融合因素广泛增加。(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各民族共同经济市场的形成,在共同市场的作用下,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将空前广泛与密切,民族之间共同性将逐渐增加。

7、(1)、传统的鬼神迷信观念在新的条件下沉渣泛起,有些人认为自己发财致富不是靠党的政策,而是靠祖先神灵保佑。

(2)以科学和科学研究做幌子推行封建迷信,为了欺骗活动更具有吸引力,一些人打起了科学的幌子,用电脑算命,把卜卦算命称作“预测科学”把“相面术”,特异功能称作“人体科学”,把看风水称作环境科学

8、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半个世纪中在新疆地区进行过三次大的分裂活动。

(1)1933年穆罕默德.伊敏和沙比提.大手拉一手炮制的“东突厥斯坦独立伊斯兰共和国”出笼。(2)新疆“三区革命”初期主要领导人艾力汗.吐烈进行的分裂活动。(3)麦斯武德.伊敏、艾沙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进行的分裂活动。

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著名论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主要含义:(1)宗教是“幻想的反映”。(2)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珠外部力量”。(3)宗教反映采取的是“超人间力量”的特殊形式。(4)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

10、(1)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努力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大量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维护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相对稳定的生物圈,促进人类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4)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条件需要,建立公平的分配原则,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5)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发展的技术含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走经济集约式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 1 主要问题是:(1)生态环境先天脆弱,绿洲生态环境恶化趋势。(2)劳动力素质较低,人口加快增长,人才外流严重,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3)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落后。(4)科技管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低。解决两个问题:

新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 新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2、社会存在可以证明无神论的方法理论,所以社会意识的提高对无神论是有力地打击。社会意识使人对科技的认识,提高、文明增强,有神论是没用处的。被人们广泛认知。

3、科技的发展已到了非常发达的水平,生活水平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神灵信仰已成为历史,应相信科学,努力发挥文化知识作用,神灵信仰是愚昧落后的产物,应弃之。

4、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在改革开放,振兴经济民族问题不能看作小事,民族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因此继续执行现行民族政策,在此基础上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民族地区生活水平,文化水平,让民族地区富裕起来,与全国经济发展平衡,使落后地方不再成为成全国不稳定的因素,每个人都应提高认识,做好各项工作,推进民族问题解决。提高164-166

第二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201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 题目:

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怎样识别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主要有何特点。个人的讨论提纲。

1、什么是民族同化?所谓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中的一部分)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逐渐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最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这个变化过程,如果是用暴力或特权等强制手段实现的,叫强制同化。相反,如果这个变化过程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实现的,叫自然同化。自然同化是发展中的进步现象,而强制同化是建立在被同化民族的痛苦的基础上的,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

2、民族同化的特点是什么?

(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民族同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强迫同化是认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同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现象,是自然的社会历史过程。

(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自然同化中的同化主体一定比被同化民族的发展程度高,其中经济力量、文化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5)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3、什么是民族组合?民族组合是不同或有共性的两个或以上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形式上的共同体,而民族融合就像中华56个民族共同融合的一个以中华民族为广义的大家庭„

4、什么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两个民族文化及血统等的相互交流,不是某一个民族变成另一个民族,就像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各自还保持自己独特的性质。民族同化是法西斯行为,是一个民族兼并另一个民族,使另一个民族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特性

5、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

(1)融合的向心性 综观近万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其融合的腹地是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其融合的核心是华夏族,继而是汉族。

2.内容的深刻性华夏族最先是由黄河中下游以种稷等旱田作物为主的部落及部落联盟与长江中下游以种稻为主的部落及部落联盟融合而成的。华夏族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华夏族的西北部、北部是对立的戎、狄等游牧部落及部落联盟。农业生产方式是较游牧生产方式稳定和先进的。因此,华夏族战胜并融合戎、狄,并不奇怪。华夏族的西南部和南部,虽然也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称为蛮、夷),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那里生产力水平也较低下,因而最终也被生产力水平相对发达的华夏族所战胜,并融合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3.历史的连续性 中华民族的融合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4000年以上。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虽然在发展中也屡遭挫折,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强大的。

4.方式的交互性 中华民族的融合,是以汉化为主,但绝不是单纯的汉化,而是交互融合。正是这一点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民族同化和民族组合的区别:

(1)民族同化是甲变成乙或乙变成甲,或者是甲乙的某一部分向对方的转化。但是,民族组合是甲、乙等民族或其一部分,组合成非甲非乙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异源同流就属于这种情况。(2)民族组合中也许会以某一民族的特征为主要部分,再吸收其他民族的特征部分的内容,它毕竟与一民族完全同类化于其他民族的现象是有所区别的。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

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1)民族同化在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2)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特权的认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力量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3)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2 题目:

1、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有何特点?

2、如何理解民族平等是权力、义务的统一?

3、如何理解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线管政策?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一、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是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协调包括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的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现阶段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重要的任务。在国家整体发展中,逐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民族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与民族存在相伴相生的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活动问题,这是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最突出的表现。我国某些民族地区的地界、山林、草场纠纷,其中有些也是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纠纷和冲突,如因为所属行政区域变动、历史上区划界限和资源权属不明确等引起的问题未能很好得到解决,从而引起了现实的矛盾与纠纷。另外,影响我国民族的许多思想观念,如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等,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东突厥斯坦”问题,都与20世纪初帝国主义策划、煽动和制造的分裂中国的活动有关联。这些都会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

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在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里,宗教问题有时会与民族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虽然民族与宗教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民族与宗教之间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相互交织。例如,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领域(包括民族风俗和民族宗教信仰)发生的民族问题就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一些民族宗教信仰差异会成为民族之间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领域产生的问题会间接导致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不仅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表现出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四、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本属该国内部事务,属于国内问题。但是,种种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它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是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的原因之一。我国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与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在血缘、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这些民族相关的国内民族问题会引起相邻国家的关注和反映,由此还可能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这是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突出表现。另外,西方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幌子,企图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甚至企图把我国国内的民族问题国际化,图谋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这也会促使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总之,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方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 依据以下材料分析民族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略)

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了解民族地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个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之交,党中央在“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基础上,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稳定,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战略任务。西部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实施民族地区大开发;实现西部大发展,就是实现民族地区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明确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关于X族问题、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要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下重要指导原则:其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其二,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其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制定并实施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政策措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其四,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其五,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各族人民利益,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民族工作中,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体现了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体现了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是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工作上的具体应用和生动体现。在当代中国,抓住了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X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两个共同”主题的实践要求,就是民族工作必须是发展和团结两手抓。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民族工作首先是做好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只有抓好了团结,使民族关系融洽和谐、社会稳定有序,才能服务好发展这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是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实现平等、团结、进步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民族工作要通过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4 题目:

1、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为什么我们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怎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如何理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即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体系,主要由信仰的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构成,在有些国家还包括传教自由。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历来是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重要权利,但公民行使宗教信仰自由应遵循三原则,即合法性原则、宗教与国家教育制度的分离原则、独立办教原则。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3)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徒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正常的宗教生活,按照宗教习惯自愿的布施、乜贴、献仪、奉献以及在自己家里进行修持、念经、祷告、守斋等,均受国家法律保护。同时,宗教团体按照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可以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销售宗教用品和宗教艺术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进行宗教学术文化交流等。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

(4)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不得在中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或其他办事机构,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传教活动。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坚持独立自主办教还必须要警惕和反对外来势力的渗透。要知道世界并不太平,国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它们必然要利用各渠道,包括宗教的渠道对我实行渗透和干涉。这种渗透和反渗透,干涉和反干涉的斗争必将是复杂的、长期的。

第三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形成作业1:

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1、个人讨论观点:

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

2、小组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二、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 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

形成作业2: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

(一)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从现实情况来说,第一,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复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第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各民族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和革命斗争中,不但建立了工人阶级同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也使我国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一)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马列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出发,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规模的国家的原则。同时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让各民族实施地方自治或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原则。

(二)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发展

我国不仅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自治的论断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治机关把管理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管理本地方的自然资源,并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规划,优先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形成作业三:

一、填充题

1、民族发展规律

2、民族属性、民族特征

3、血缘

4、社会、历史

5、权利和利益

6、阶级斗争

7、大分散、小聚居8、1.9万

9、提高民族素质、民主的组织形式

10、设立和建设,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发展与进步

二、单选题

1.B 2.A 3.D 4.B 5.D 6.C 7.B 8.C 9.B 10.D

三、多选题

1.ABDE.ABE 3.ABD 4.ABCDE 5.ABCD 6.ABCE 7.ABCDE 8.ABCE 9.ACD 10.ABDE

四、辨析题

1.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

2.错: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3.错: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的主要标志。

4.错:民族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最终结果是语言的整合和文字的统一。

5.对

6.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答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众多民族生活、繁衍在中国这个统一国家内。多民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的发展相对后进一些,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由于多民族的存在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存在等原因,我国一直存在着民族问题,而且始终是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间题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间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因为历史上造成的发展水平不一致而在享有各项平等权利等方面客观上受到不同程度了限制;特别严重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历史上遭受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程度不同,导致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其中较落后的民族在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平等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在民族关系上的国情。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这一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齐步发展的重要原则。

第四篇:2016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

2016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1

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答: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彻 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 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翻身解放;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 变革;确认五十六个民族成份,实现了 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空前 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地 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 水平的历史性飞 跃;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密切了党同少数民 族 群众的联系。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和考验,我国始终保持了民族 团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党的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 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 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 问题的经验教训;既保持基本原 则、基本理念的稳定性、一贯性,又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因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具有强 大生命力和感召 力。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 心血,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 工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历史经验证明,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只有在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真正搞好和切实加强;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只有在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就不断巩固;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不 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遭遇波折,民族团结就受到破坏。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答:

一、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 1913 年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简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 展为基础概况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 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答:民族同化和民族组合的区别:(1)民族同化是甲变成乙或乙变成甲,或者是甲乙的某一部分向对方的转化。但是,民族组合是甲、乙等民族或其一部分,组合成非甲非乙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异源同流就属于这种情况。(2)民族组合中也许会以某一民族的特征为主要部分,再吸收其他民族的特征部分的内容,它毕竟与一民族完全同类化于其他民族的现象是有所区别的。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1)民族同化在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

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2)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特权的认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力量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3)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4:怎样识别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主要有何特点? 答: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2

1: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有何特点?

答: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一、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是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协调包括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的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现阶段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重要的任务。在国家整体发展中,逐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民族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与民族存在相伴相生的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活动问题,这是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最突出的表现。我国某些民族地区的地界、山林、草场纠纷,其中有些也是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纠纷和冲突,如因为所属行政区域变动、历史上区划界限和资源权属不明确等引起的问题未能很好得到解决,从而引起了现实的矛盾与纠纷。另外,影响我国民族的许多思想观念,如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等,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东突厥斯坦”问题,都与20世纪初帝国主义策划、煽动和制造的分裂中国的活动有关联。这些都会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

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在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里,宗教问题有时会与民族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虽然民族与宗教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民族与宗教之间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相互交织。例如,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领域(包括民族风俗和民族宗教信仰)发生的民族问题就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一些民族宗教信仰差异会成为民族之间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领域产生的问题会

间接导致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不仅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表现出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四、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本属该国内部事务,属于国内问题。但是,种种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它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是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的原因之一。我国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与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在血缘、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这些民族相关的国内民族问题会引起相邻国家的关注和反映,由此还可能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这是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突出表现。另外,西方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幌子,企图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甚至企图把我国国内的民族问题国际化,图谋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这也会促使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

总之,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方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如何理解民族平等是权利、义务的统一?(100分)

答: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平等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而且是由宪法和法律保障实施的政治制度。当前在民族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中对民族平等的论述,往往只是限于思想或政策方面的一般分析,很少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加以论证,即使有的作者偶尔从法学的角度谈起,也主要是讲民族平等指 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往往忽略了履行相同义务的内容,从而使这种研究和宣传缺乏全面性,实践性、使社会主义 的民族平等和资本主义的民族平等缺乏质的区别性,使理论研究和宣传的社会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要着重从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谈民族平等,才能使这种研究和宣传充分体现其全面性、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和与资本主义民族平等具有质的区别性。

3:如何理解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相关政策? 答: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

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世界各国的民族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在实现民族平等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的平等之间的极大矛盾。因为“权利永远不可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换言之,由于个人天赋的不同,家庭背景以及环境的不同,个人努力的不同,这些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决定着平等的实现程度。因此,在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就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机会。

在实现民族平等方面也同样如此,要实现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并且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就必须考虑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单纯强调“一把尺子量到底”,其结果只会是无法平等。对于少数民族权益特别保护的特殊原则,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具体表现为优惠政策和措施。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对少数民族给予基于社会差别之上的特别保护。

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少数民族往往因为其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有效地依法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平等权利,难以完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为此,我国通过立法、行政、政策等手段进行了引导和调整,在民族政策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原则。如材料所述。这些特殊性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实践证明:这些特殊性原则具体化为政策和措施得以贯彻和实施之后,已经充分显示出促进各民族权利平等、共同发展的预期效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3 1:民族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来解决。所以,我们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种问题,都必须牢牢掌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民族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在一段时期内,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可能有拉大的趋势。发展差距如果长期得不到缩小,就容易在民族关系上产生一些麻烦,甚至导致不稳定。前苏联和南斯拉夫民族分裂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加强研究,提出对策。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通过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只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而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仍然贫穷落后,那就不是社会主义。缩小发展差距要有一个过程,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要通过政策调节,加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各种项目,都必须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同时,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要通过共同努力使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广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4 1: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答: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执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风俗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现行宪法第3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该条款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般性规定。第36条第2款中又进一步具体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中国政府在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进步,提高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对各民族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进行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维修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寺庙和宗教设施。

第五篇:电大2014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

形成性考核

(一)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

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形成性考核

(二)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九章之后。

题目: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这里所指的实际,不局限于身边发生的事例,也包括网络、报刊等报道的事例)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

内容:围绕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例如为什么在中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一个少数民族不仅可以在某一地方成立自治区,还可以分别在其他地方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如何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有何不同特色?等等。

民族区城自治: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实践

[内容提要] 民族区城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正确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杜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杜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杜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关健词]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4-0091-0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建国60年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民族区域自治。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民族问题,揭示出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指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列宁指出,民族自决权不是成立分散的小国家,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帮助经济落后民族走上杜会主义发展道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民族、民族地区的特点,实行广泛的区城自治。

(二)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在否定了什么不是民族地区杜会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杜会主义,在成立之初,党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问题的三种形式:建立独立的国家、采用苏维埃联邦制、成立自治区城。

(三)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民族地区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后,杜会主义建设就成为民族地区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首先进行杜会主义民主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民族、不同民族地区以及同一民族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广泛发动群众,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先后顺利完成了各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消灭了各种剥削和压迫,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政权,确立了杜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

(一)实践探索:建国前后对民族区城自治的探索。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建立统一国家。这标志着民族区城自治成为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实践。中共七大充分肯定了民族区城自治在解决中华民族问题中的作用,并在对内蒙古工作中明确提出实行区域自治,组织蒙古人地方性自治政府,于1947年建立了内蒙自治区,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

(二)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城自治的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在制度上不断成熟,民族地区的杜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

(三)科学发展:当代民族区城自治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国家杜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民族区城自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主要经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根本道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是民族区域自治得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根本指针。

(二)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区城自治实践中,始终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作为首要原则,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互助、共同发展。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杜会经济文化需求

(四)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措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民主实现途径。

形成性考核

(三)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至第十四章之后。

形式:模拟测试

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

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

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

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

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A.16个B.18个C.19个D.20个

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A.7B.8C.10多D.20多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民俗文化

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

A.6千多万人B.7千多万人C.8千多万人D.1亿多人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

3.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ABCDE)。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5.下列省、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33%以上的是(ABCD)。

A.青海B.贵州C.云南D.宁夏E.内蒙古

6.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有(ABCE)。

A.广B.多C.杂D.偏E.散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8.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数的自治区有(BCE)。

A.广西B.宁夏C.新疆D.内蒙古E.西藏

9.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要努力做到(ABCD)。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C.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D.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E.发展乡镇企业

10.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民族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发展性E.交融性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

4.民族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将消亡。

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6.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往往涉及政治问题。

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答: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下载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成性考核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成性考核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治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答案 一、 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P2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5篇

    作业1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答案要点: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 的特征, 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

    2018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7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任选一题) 讨论1: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

    2016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

    2016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作业1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答: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

    地基基础形成性考核册

    地基基础作业1 一.简答题1.简述地基基础在工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答: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地基的选择或处理是否正确,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好 坏均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早确认、保护和形式治理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

    儿童文学形成性考核册

    《儿童文学》作业3 (第三编) 一、填空题。 1、“寓教于乐”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则之一,也是儿童文学鉴赏的特点之一。 2、儿童文学鉴赏的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也包括儿童文学作......

    劳动法形成性考核册册

    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请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 2、作业2——课堂讨论思考题 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追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