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体会老人坚持与奉献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体会老人的执着、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这里风沙肆虐、土地干裂、霜冻成灾,这个地方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边说边出示图片)
我们书本的第68页第二自然段也提到这个地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其中有一句话特别难读,请你把它找出来。(出示句子:风大作时„„)
请一位同学读读看,(出示断句)一起读一下。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说说看,可以结合下方的注释。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光有图片你们可能还体会不深,老师专门找来了一段视频。(出示沙尘暴的视频)看完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这样的风沙可不是只出现一次两次啊,请看。(出示知识链接)
此时,你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词语?
要在让这片贫瘠、干旱、险恶的荒漠变成一片绿洲,可能吗?可就有那么一位瘦小的老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板书:奇迹),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感知奇迹
1、接下来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找找老人到底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生反馈
2、整体感知奇迹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不平凡的事、不同寻常的事、不可能发生但发生了的事)
指着屏幕问:那么老人做的事到底不平凡在哪呢?
(2)解读“15年”.15年是长是短?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满15年哪!那这15年中老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生找出,师重复)是的,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请用旁注的方式在书本中记录下来。(交流:清贫、艰苦、寒酸)
是的,15年中,老人除了要忍受清贫,还要忍受什么?(孤独)
(引读)在这清贫困苦的15年里,他„„
在这孤独无依的15年里,他„„
(3)解读3700亩.是啊,3700亩,3700亩是什么概念你们知道吗?你觉得我们的文溪园大吗?可我们文溪园只有48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文溪园。(黑板演算3700÷48)77个!哇,这是一片多么辽阔的林网。
3、体会具体的“奇迹”。
如今的这3700亩林网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生反馈,读。如今的这3700亩林网,覆盖了茫茫的荒山,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4、理解“种树是命运的选择,青山是生命的归宿”
可创造这个奇迹的竟是一位81岁的瘦小老人,这本身不也是一个奇迹吗?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位老人完成这一奇迹的呢?(生反馈,出示句子: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句话中还藏着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资料,请朗读好的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原来是这样,难怪老人说(引读)——“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5、拓展二。
15年来住着三间瓦房,吃着粗茶淡饭,他在荒山上坚持播撒着绿色,同甘苦的老伴去世了,他坚持着;共患难的同伴去世了,他坚持着;女儿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还坚持着。这是个多么可敬的老人!让我们再去细细品味这15年来的动人的瞬间。请看拓展二
6、小练笔。
读了这一件件、一桩桩,现在,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是的,不仅你们肯定了他,我们的党和人民也同样没有忘记他。(出示荣誉,师介绍荣誉)为了纪念他,人们还把他亲手栽种的这片树林,命名为“马永顺林”。
面对这个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大山的老人,面对这个获得种种殊荣的老人,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请为马永顺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
老师也有话要说,不过我写的不是颁奖词,而是一副对联。(板书:巍巍青山常绿,白发老人长青)生齐读。
(三)小结:这位普通的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他用崇高的精神铸造成一座座绿色丰碑。他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执着,什么叫奉献。他的精神将随着这片青山永垂不朽、万古长青,他的精神将永远——青山不老!(再次引读课题)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白 巍
发 奇 老
人 常 迹 绿
巍 青 山 长 青
颁奖词例文:他是我国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他用毕生的心血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他用崇高的精神铸造成一座座绿色丰碑。他集中体现了为绿化祖国、建设祖国秀美山川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奋斗不息,他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第二篇:《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静静的看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
(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进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
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c.自由读 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d.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我们平常上课的教室又有多大?(50平方米)(3 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万个教室差不多大。)e.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f.小结: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奇迹吧!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评:
1、你读的时候强调了数字,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了这种奇迹。
2、你读得声情并茂,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预设(2):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a.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也是奇迹呢?(引: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
b.师: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c.朗读指导:(男女生读)d.引读:
师: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奇迹背后
1、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
2、自由找
3、交流(预设)
(一)大环境
生:
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板书:恶劣)
2、请同学们也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4、师:在座的同学有谁去过晋西北?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5、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6、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的确是了不起的生——奇迹啊。
(二)小环境
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生:
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
(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大环境的恶劣,那么,在他生活的小环境里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生:
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补充板书:艰苦 师引:
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是啊,青丝都变成了白发,死亡也带走了他的亲人,他不走,那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因为什么?
预设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
预设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理解“另一种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师小结: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伟大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师:是啊,就是这一股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执着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造奇迹
1、“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人的心中却有着千言万语。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
同时,学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在我们的心中,也有许多话要对老人诉说。现在,请左边两组同学来写老人想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来写我想对老人说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其实,有一个人在聆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用心写下了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心的宣言》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青山不老!
七、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奇迹
小环境──艰苦
第三篇:《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
1.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2.通过深入阅读,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通过深入阅读,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 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风荡漾,叶间闪着粼粼波光。这如画的景色,让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2.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5.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初读过课文后,谁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先让两名学生试着说说,肯定学生能抓住主旨(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
设下悬念: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 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交流批注。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造福于人]
4.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名说。
5.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五)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
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
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
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青山不老”!
1.将自己课上没写完的感受修改完善。
2.把作者含蓄表达的感受摘录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第四篇:《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内容。
2、会读准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会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自读提示了解文章的内容,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四、评价方案:
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完成学习目标一,目标达成率98%;
2、通过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完成学习目标二,目标达成率95%;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完成教学目标三,目标达成率90%;
五、课前准备
1、相关图片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土炕(A.kàng B.kēng)2.肆虐(A.luè B.nuè)3.盘踞(A.jù B.jū)
4.淤泥(A.yū B.wū)5.柴火(A.cái B.chái)
6.归宿(A.sù B.shù)
7.擎起(A.qíng B.jìng)
8.恭敬(A.gōng B.gòng)9.享福(A.xiáng B.xiǎng)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残杀或迫害。
()
2.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
3.(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
4.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
()
<二>、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3教师引导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③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六>、课堂小结:
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留下了造福人类的情怀,这一切将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七、板书设计:
山野老农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创造奇迹
《青山不老》教后反思:
《青山不老》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是一片自读课文。我是结合自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为线索完成的。本课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有效地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清晰直观地呈现了老人创造的奇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晋西北风沙、霜冻、干旱的恶劣环境,认识到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重要性。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强化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是我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后同事们评课时提到了不少优点。如学习目标明确,板书工整美观,层次清楚,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学习气氛较好、士气高,目标达成率高等。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标过多;
2、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3、默写词语时没有学生的板书;
4、学习形式单一,主要以读的形式进行。
总之,本节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更加意识到上好一节语文课绝非一件易事,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与汗水。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与检测,需要有听、说、读、写各种形式的训练。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优质课教学案例
《青山不老》
单位:薛店镇观沟小学 姓名:张
东
红 2010年10月22日
《青山不老》教后反思
单位:薛店镇观沟小学 姓名:张
东
红 2010年10月22日
第五篇:《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4、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第一条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①阅读,勾画。②同桌交流。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