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14种议论文结构
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14种议论文结构
下面以三种基本模式,14种衍生模式为例说明:
(一)并列式(注:A代表论题)
(1)A的内涵(本质属性、内容)是什么
(2)A的外延(范围)是什么
(3)为什么要有A(或A有什么用)
(4)怎么样才会有A
一、并列式:
例如:《愿景》(2006年天津卷)
结构框架:
(1)愿景的内涵是什么
①愿景是对人生未来状态的一种期待 ②愿景是对事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向往 ③愿景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憧憬
(2)愿景的外延是什么
①愿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 ②愿景是企业家的发展蓝图 ③愿景是政治家的社会理想
(3)为什么要有愿景
①愿景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 ②愿景是鼓动人们前进的风帆
③愿景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纽带
(4)怎么样才会有愿景
①实现愿景需要矢志不渝的意志 ②实现愿景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 ③实现愿景需要天时地利的帮助
例文:人生?美!
有人说,人生是一首曲子,它婉转悠扬,所以它是美的;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它丰富多彩,所以它是美的;也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路,它蜿蜒曲折,所以它是美的。但无论人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是优美的旋律,还是深奥的哲理,或者是向前的快感,归根到底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人生是美的。(总说开头,引起下文三段分说)
人生美在平凡。人的一生不必追求更多的功名利禄,只要活得平凡,淡泊一些,自然能体验人生的各种美好。在平凡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可以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宁静,可以体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失意无奈。平平凡凡才是美。
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从呱呱坠地到有所作为,都在抗争、拼搏着,在儿时,我们努力拼搏,在学习上不懈努力,总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青年时,我们意气风发地工作在各条战线上,那里有我们的汗水和足迹。在拼搏中,在抗争中,我们“鹰击长空”,我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如痴如醉!
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过程往往是伟大的,而结局则有时难免悲哀。人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当初没想到的那般伟大,那般成功,然而到头来却只能面对接受朴素而平凡的“我”,我们不禁悲哀,这时我们只要坦然面对,心中必会多一份欣喜,意识到自己曾经毕竟为此而奋斗过,并没有虚度年华,这时,在人生的坦然中你会抛出一句:“忘记今生无悔!”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它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人生,我们有权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我们不必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那样,人生如何完美,但我们可以平凡,可以拼搏,可以坦然,可以让人生之曲多一份悠扬,让人生之书多一份激情,让人生之路多一道风景。
人生本是一片空白,只是有了人的种种行为才使得它美丽,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到那一份坦然、超脱,你,我,他的人生总是美丽的!
点评
文章在选用人生是美的这个总论点之下,分成“人生美在平凡;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这样三个分论点来逐层论证,条分缕析,读者一目了然。
并列式(横式结构)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横向思维,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上一篇例文的本论部分就是采用并列式。
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二)递进式
(1)按议论步骤递进(2)按论点内涵递进
递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论专注》的写作提纲:
本论部分:
1层:写专注使人凝聚力量。论据:球星罗德曼、“棋圣”聂卫平等。2层:写专注方能见微。
论据:居里夫人、杨振宁等。
3层、:写专注带来恒心。
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顶,成为空中楼阁。
(三)对比式
(1)分论点对照 ;(2)分论点内部对照。
对比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如: 鲁迅《拿来主义》:
对待外来文化(大宅子)的三种态度: ①全盘肯定。大吸剩下的鸦片。孱头 ②全盘否定。放火烧掉。混蛋
③占有挑选。新人建设新文化的愿景
(2)分论点内部对照分析
对外来文化怎样占有挑选----建设新文化的愿景: ①对鱼翅,象萝卜白菜一样地吃掉。(取其精华)②对烟土,送药铺
(半益半害)③对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毁掉。(留益去害)④对姨太太,全部遣散。
(弃其糟粕)
小确幸1.jpg
14种衍生模式:
问答式、关键词式、条件式、诗句式、纵向式、横向式、聆听式、比喻式、小标题式、蒙太奇式、反复式、判断式、否定式、假设式。
模式
1、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如习作“谈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B、来自人间的回答; 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
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
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模式
2、关键词式
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
如作文《用真心建关系》: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A、金钱?B、诚信。C、真情!
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
模式
3、条件式
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话题展开,形成分论点来构成文章的轮廓。如200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说“安”》。开篇从“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接着又用条件句分段提出四个分论点:
A、志者,必先安心。
然后层层递进的展示了自己的心中“安心”四境:
欲成大事者之心,要安于既定目标,不屈不挠; 掌权治国者之心,要安于国事,心系苍生; 大智大慧者之心,要安于淡泊,不为荣辱所扰; 渡人自渡者之心,要安于恬淡,宽宏豁达。
在每段末尾又以“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镜湖”、“心似苍穹”四个比喻句概括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
模式
4、诗句式
这一式议论、记叙都适用。就是用若干有概括力的名句来支撑整个文章的结构,分别领起几个部分,构成主主干。如2002年吉林高考佳作《名句书写情志,人生重在选择》就是如此。
全文选取的名句如下:
A、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C、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人间。D、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四个名句均是大家熟悉的,从屈原、李白到于谦、林则徐,这些熟悉的人物及其至理名言,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里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气息。
再如2004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只是从《琵琶行》中选取若干诗句领起全文: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间关莺语花底滑
D、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E、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F、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
今天大家先把这些结构消化消化,可以自己写几个写作框架练手,明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他几种写作模式。
昨天于老师和各位同学讲了4种常见的议论文模式,今天我们讲剩下的10种。干货太多,坐好了。
我们写作文时少拿的那些分,都是缺的套路。
模式
5、纵向式
这一式主要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它从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形成几个同时涉及两个概念的首括句,从而构成整篇文章的框架。
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是如此:
A、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B、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C、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这篇作文非常规范。观点鲜明,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议论中肯,层次清楚。
模式
6、横向式
这种模式适合于“关系型”话题“纵向式”展开有困难的情况,也可称为“分总式”,即将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分别展开之后,再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2005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历史的笑容》就是如此。全文由三个小标题领起的若干个语段构成主干:
A、关于忘记; B、关于铭记;
C、云在青山月在天;
作者思路一目了然,以简洁而富于诗意的文笔,再现了屈原、王勃、苏轼三为历史人物坎坷的命运。屈原不会忘记,只铭记了恶浊伤痛而陷入倦怠;王勃选择忘记,轻狂放纵而成为预知死亡的才子;苏轼善于忘记也铭记,善于选择,自得其所,乐观旷达而善终一生。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会忘记,会铭记又如何?只有会选择,才能歆享人生带给我最大的乐趣。这种方式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操作,但局限性也比较大,适用面不太宽。
模式
7、聆听式
根据需要,在文章中虚拟若干“发言”对象,而将作者自己放在聆听者的位置来展开思路。
如200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开头以简洁的语句明确点题之后即以虚拟的“发言”对象展开:
A、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B、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C、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
然后更以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甚至“小草”、“花儿”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将“感悟生命”展现得特别充实丰满,气势也格外酣畅。
模式
8、比喻式
就是将话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比喻句,并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句作为全文的骨架,再充实成文。
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就是这样。这篇文章标题把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
A、忙是问号。B、忙是省略号。C、忙是惊叹号。
在这三部分中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深刻地阐明人生忙。
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层层递进,脉络清楚,每一部分略举几个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以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收束有力。
模式
9、小标题式
这种模式操作性极强。就是给文章的各个相对完整意义的段加上一简洁的标题,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内容,从而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小标题,不仅仅使文章结构起了变化,而且对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2003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情与理》。文章三个主体段落分别以三个小标题领起: A、渴望真情; B、超越感情; C、驾驭感情;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极有代表性的8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得出结论: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模式
10、蒙太奇式
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
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文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具体如下:
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
画面之间,用简短的议论点睛扣题,巧妙过渡,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凝聚瞬间,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蒙太奇1.JPEG
模式
11、反复式
能体现作者重要观点的语句在文中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的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
2003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就是如此。
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并以此作为全文的议论中心和行文的线素。主体部分用“怎一个“‘情'字了得”领起:
A、以祁贺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证明“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
B、以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认知'”高于‘感情'”的观点;
C、以汉代历史学家陈寿抛开个人的爱恶,歌颂“仇人”孔明,大讲实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证明观点。
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一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成。
模式
12、判断式
这种模式使用得较为普遍,操作也比较简便。就是将话题分解成为几个判断句,然后以这些判断句为提纲,充填具体内容敷衍成文的方法。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点明文章中心:请用旁观的眼神!文章接着然后将此主旨句分解成为若干个判断句:
A、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B、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C、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
然后用唐对魏徵、鲍叔牙与管仲等六个历史上典型事例,从正面阐释,再接着讲唐玄宗、晋武帝的所作所为,从反面论证。本文所用材料虽多,沙及到的时间虽长,但均能以“用旁观的眼神”统率,故纵横捭阖,收放自如,难能可贵。
模式
13、否定式
有时从正面难以突破,不妨绕道而行,从反面展开,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写出新意。
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转折》就是如此。这篇文章将话题“转折”展开成为三个句子:
A、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B、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C、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
这三个句子提纲挈领,构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体部分以“鲁迅为了救国而弃医从文”、“韩信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张文举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弃文从书法”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加以论证,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模式
14、假设式
围绕话题,用若干假设句作为骨架来支撑整篇文章。这种提纲挈领的句子既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这里举一个放在段尾的例子——《我若为官》:
A、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B、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C、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
作者先指出作为封建官吏王忠肃公坚拒家人的请求要挟,拒不调婿的难能可贵,然后独句成段,鲜明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
紧接着进一步分析王公在公与私、理与情的矛盾面前毫不为亲情所动,秉公执法,刚正廉洁而千古留名情况,再次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最后在列举周总理生活简朴,严格要求子侄而赢得广泛敬仰的例子后,郑重承诺: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全文的这几个假设句均独句成段,旗帜鲜明,掷地有声,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六种作文结尾
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六种作文结尾(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考场作文是否高分的关键。下面分享六种好的作文结尾的方式,供参考。
一、首尾照应,篇末点题
“凤头”和“豹尾”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要想使得二者能在一篇文章中和谐相处,还需要注意首尾呼应的问题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河南《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非常的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同时,文章开头对于友善的描述是一种抽象的描述,而结尾处则可以理解为点明了友善的社会价值,即与丑恶作斗争,不仅呼应了开头,也是对开头的一个补充。【亮点揭秘】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即先在开头提出中心,开篇点题,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在上面片断中,作者运用首尾照应方式,用简洁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但同时,我们在运用这一手法时,也要能够活学活用,就像前边几个例子所说,注意运用时的一些小技巧,这样能够让首尾呼应得不显生硬,同时也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二、借助修辞,卒章显志
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技巧,但是运用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修辞手法在文章结尾的应用。
星,梦的开始;月,情的寄托;雨,心的宁静;雪,纯洁无污。星、月、雨、雪,与我常相伴,星、月、雨、雪,我做人的原则。
——四川省眉山《星•月•雨•雪》)
【技巧点拨】
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运用到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星、月、雨、雪这些实物虚拟化,寄托在精神层面上,这样的比喻既大胆又充满想象力。并且,此处排比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十分优美的意境,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紧扣主题,突出主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亮点揭秘】
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显示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还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在文章结尾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增添了文采,又开阔了文章的意境,在篇末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效果很好。此法适合各种文体。
三、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由于同学们的生活阅历较浅,以及受考场的紧张情绪影响,对一些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很难通过自己的语言阐释清楚,这时,一些名篇佳句往往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也使得文章的文采增色不少。学会引用佳句,也是写作结尾时的不错选择。
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
——吉林省《陶醉》
【技巧点拨】
作者不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了名人名言,更是在引用之外加入了自己对于名言的合理解释与理解,引地合适,也用到妙处。这样的引用是更高层次的结尾方式,提倡大家学习利用。
【亮点揭秘】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引用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可以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引用佳句的前提是对该句有准确的理解,并且与作者想要表达之观点相符合,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抒发见解,升华中心
文章写到最后,如果窗户还是半遮半掩的话,阅卷老师无法透过窗户看清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此时就需要作者来捅破这层窗户纸了。打开天窗说亮话,之前没有表过的态一定要在结尾交代清楚,并且要交代的精彩,莫要带着“遗言”离开考场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
——广州《从天空想到的》
【技巧点拨】
本段文字写的是宁静,小作者点出了自己对宁静的见解,宁静就是一个个浅浅的微笑,让大家变得轻松。宁静很简单。文章最后的抒发见解能让老师看出学生的写作意图,看出学生正确向上的价值观。非常受阅卷老师喜爱。
【亮点揭秘】
文章结尾发于心,出于情,或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或配以适当的议论和抒情,使文章中心得以升华。此法结尾适合各种文体。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当人们习惯于在阅读文章后顺理成章地得到答案时,往往会失去自己思考的欲望和习惯。反而在结尾处,作者利用问题来代替答案时,对于读者是一个挑战,也给予读者重新思考文章主题的契机,也可以使阅卷老师看出作者自身的思考能力。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
——湖北《哈哈镜中的我》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非常精彩。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很有气势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既有气势又有理据,使得作者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最后再以一连串的反问句结束,既是在询问、也是在警告、批判,更是在无情地揭示不公正的评价带给孩子的伤害。其情至深,其意至切,就如同作者自身亲身经受着这样的伤害,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反省,极度地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亮点揭秘】 通过结尾的反问句,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也将作者对于文章主题的思考彰显于卷面上。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不同的问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学们可以根据文章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结尾。
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同学们在阅读题目中经常会遇到的关于写作技巧的问题。同样,这样的写作技巧也可以运用到自己写作的结尾中。将情感融入于景物,利用景物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能够使感情表达得更为含蓄。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
——《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亮点揭秘】
在结尾处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景物中,能够使得情感表达的更加有内涵。同时,景物所营造的优美的氛围,对读者有着更强的吸引力。但是在运用这一技巧也需要注意,这些景物如果是十分突兀地出现在文章结尾,会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显得有些刻意。小作者可以在文中(结尾前)对景物的介入略加铺垫,这样会更加顺其自然。这六种作文的结尾最受老师的青睐,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过,我们不仅要写好作文的开头、结尾,也要写好作文中间部分的内容。用心写好每部分的文字,我们才能打动自己的内心。
语文学习的难点在于病句题。这是因为孩子们都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有语病,什么样的句子没有语病。其根源还是孩子不知道句子的成分构成是怎样的。句子的成分,本身应该在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就有所灌输。但就我了解的,大部分小学老师根本不会讲到句子成分的问题,而是直接让孩子记一些好词好句,告知孩子这样就能学好语文。句子成分非常重要,不仅表现在病句题上,阅读和作文也多有体现。所以,句子成分对于语文学习是十分关键的。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句子成分的知识。
句子
一、句子的定义
句子是前后都有较大的停顿、带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二、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什么”或者“谁”的问题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
祥子有些胆怯了
【说明】主语一般是名词、代词或短语。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句】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赞美白杨树。
他很好。
【说明】谓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或短语。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3、宾语
宾语用在谓语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用以回答“谁”或“什么”。
【例句】他从来不打骂我们。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说明】宾语一般是名词或短语。
宾语和谓语共同陈述主语。
一般在谓语后边
4、定语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宾语的成分,可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描写性定语指明主语或宾语是“什么样的”;限制性定语主要起区别作用,指明主语或宾语是“哪一个”,表示时间、处所、领属、环境、范围、用途、质料、数量等。【例句】(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说明】定语一般是实词或短语。一般在主语或者宾语的前边。
“的”是定语的重要标志。
5、状语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在句子中经常处于两种位置:一种是处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这种状语称作句中状语;另一种是处在主语之前的句首,称作句首状语,往往表示时间和处所。
【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我[把秋天]比做一个穿着黄色裙袍的仙女。【说明】常用形容词、副词或者介宾短语。
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也常作状语。
常在谓语前,有时也在主语前。
“地”字是状语的重要标志。6.补语
补语是谓语后面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数量、时间、处所、状态或说明性质的程度等。
【例句】厚厚的积雪把一切盖得<严严实实>。
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说明】补语一般是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或介宾短语。
一般在谓语后边。“得”字是补语的重要标志。
另附重点难点语病题答案: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昊晨老师把教研工作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B.超帅说:“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这次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四千万元以上。D.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答案】D
【解析】A项“具体”和“详”重复了,“详情”的“详”就是“具体”的意思。可以说“详情”或者“具体情况”。B项“一定”和“不可”重复,可以说“一定要下苦功”,也可以说“非要下苦功不可”。C项“至少”和“以上”重复,去掉任意一个即可。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法问题的一项是()A.那时候,报纸和淳熠老师的接触机会是很少的。
B.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C.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D.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栗子老师重视了读、写练习,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答案】B
【解析】A项主客倒置,应该是“淳熠和报纸接触”。“淳熠”是主动,“报纸”才是被动。C项前后矛盾,既然是幸免,就没有死,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显然是不合理的。D项强加因果,重视读写练习不能成为忽视听说能力的原因,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当风。B.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D.博文老师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很有特色。【答案】A
【解析】B项“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的概念不能并列,“中小学教师”是从属于文教工作者当中的。C项两面对一面,前面是“能否”迅速发展,后面直接就“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了,前后失衡。D项强加因果,“文章写得不长”和“有特色”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不能用“所以”作连词。
第三篇:阅卷老师最青睐的三类作文
阅卷老师最青睐的三类作文
1.物象贯穿的文章 过 节 ●蔡倩云
井口拥有一个期待,期待那中秋月光的笼罩与妆饰„„ ——题记
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过中秋。因为在中秋节,我能和外祖父一起仰望圆圆的月亮。记得乡下外祖父家门后有一口不深不浅的井。井口不很大,圆圆的,如同八月十五的月亮一般。而这不起眼的普通水井,却联系着我和外祖父的深深感情。
还在很小的时候,每到中秋节,爸爸、妈妈就会把我带到外祖父家。妈妈告诉我,外祖父也像个孩子,喜爱和我玩耍。见我回家,刚一踏进大门,外祖父便慈祥而微笑地站在院子中央,看着我一蹦一跳地向他跑去。有时跑得快,一头撞进外祖父的怀里,外祖父便会“生气”地在我肥嘟嘟的两颊上轻轻捏两下以示“惩罚”。
晚饭过后,外祖父喜欢搬把椅子到后门井边坐着,我则喜欢爬上他的腿,依偎在他怀里。我们祖孙俩仰望着星空,外祖父开始絮絮叨叨讲起月亮的故事。外祖父说:“我的外孙女想要什么,我就能送给她什么,即使是天上的月亮。”“真的吗?”我惊异张口,“给我一个。”于是外祖父让我在井前放上一个月饼:“我把月亮引下来,月亮也是小馋猫呢。”我笑嘻嘻地期待着。没过多久,外祖父用手指了指井里,我探头一瞧。呀!还真是又圆又大的月亮,在井里晃悠晃悠的,外祖父见我看得起劲,便自个儿哼起了小曲: 月光光/走四方/四方亮/走田埂„„
井里的月亮,便成了外祖父送我的中秋礼物。
时光飞逝,外祖父渐渐老去,我觉得那口不起眼的井里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中秋节的礼物,更多的是外祖父带给我的那种浓郁乡土气息的深深情意。可当我明白的时候,外祖父已永远离开了我。
如今每逢中秋,我仍会来外祖父的家。我会径直走到后门井边,俯下身去看看外祖父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这时的月亮虽然不那么圆,可它却像极了外祖父慈祥的脸庞。井口依旧,依旧在那儿期待,期待那中秋月光的笼罩与妆饰„„ 【理由】物象贯穿统一,情感质朴动人。
“过节”一文用一个物象“井口”贯穿全文,不仅使文章线索清晰,而且情感因物象而浓郁真实。更重要的是,文中的物象有情感寄寓或人格象征的功能,文章因物象的贯穿而散发绵长韵味。文章结尾道:“井口依旧,依旧在那儿期待,期待那中秋月光的笼罩与妆饰„„”此处拟人作结,不仅情感丰富,而且充满不尽的玩味想象。如是,也就避免了俗套小气的嫌疑。
【提醒】记叙文中的物象,应有情感寄寓或人格象征的特点,所以要选择树、路、叶、花、屋等具有象征或隐喻的物象,不要选择蝴蝶、纸飞机、橡皮等物象,避免让人联想到“幼稚”“低级”“小气没长大”。2.捕捉细节的文章 揿亮一盏灯 ●陈 滢
天已经全黑了,我轻轻地揿亮了外面楼道的灯。灯光虽有点昏黄,但楼道里却平添了几分温馨。
这是我为父亲揿亮的一盏灯,为我的正奔忙在抗“非典”第一线的爸爸,我的一个月来几乎不回家的爸爸。
我想,爸爸如果回家,定会因我留给他的一盏灯而倍感温暖,他的疲劳定会一扫而光。他会幸福地踏进家门,笑得像个骄傲的孩子„„
我记得,以往冬天我放学回家时,爸爸、妈妈也会为我揿亮楼道的灯。在我看来,那灯光犹如他们期盼的目光,是家的标志,是亲情与关爱的象征。而现在,面对突袭的SARS病毒,身为防疫站站长的爸爸,已顾不上我们的小家了,妈妈的身体又一贯不好。我想,此时此刻的我,应该不再是那个丢三落四,一不小心就弄得满屋子狼藉一片的小丫头。在这个家里,我有责任。
爸爸许多天没有回家。而我,每天都不会忘记按时揿亮楼道里的灯。我期望有一天,在那温暖的灯光里,爸爸高高兴兴地告诉我:“以后,又轮到爸爸为你揿亮楼道的灯了——我们战胜了‘非典’。”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立刻走到门口。然而,灯依旧亮着,鞋柜里没有爸爸的鞋。我默默地关上亮了一宿的灯,开关很烫手,我有些失落。
晚上,妈妈带回一张报纸。看着报纸,我们很骄傲地笑了:报上有自信地微笑着的爸爸,还有他在电视台“专家论坛”的讲话。
猛然间,我理解了爸爸。爸爸难以看到我为他揿亮的灯,但他却为别人点燃了生命之灯,让南昌成为没有“非典”肆虐的一方净土,千万百姓的健康和安宁得到了保障。
我想起了王新华的《蜡烛》:顶着夜/压得越来越矮/从头燃到脚/没看见一张/呻吟的嘴。爸爸不就是一支熠熠生辉的蜡烛吗?
已是深夜,我依旧揿亮了楼道的灯——我要执著地为爸爸留一盏诠释亲情的灯。【理由】细节真实感人,情感含蓄深沉。
记叙文不易出彩。一是因为考生没有丰富精彩的阅历;二是在匆忙的阅卷环境下,其朴实的美感,难以让老师体味感受,甚至有的朴实之作往往会被认为小气浅俗。而这篇作文,让人感觉脱俗,原因在于作者捕捉了一个细节——我轻轻地揿亮了外面楼道的灯,并以此贯穿全文。文章结构严谨精致,选材新颖独特,没有雷同之感。此般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也就避免了低分的风险。
【提醒】细节,应是自己刻骨铭心的,最能体现人物特征与凸显情感的特殊举止与话语。这细节是老师擦黑板时因担心粉尘飞扬的轻轻擦拭,是母亲在我返校时的默默不语,是我休息时室友轻轻的脚步声。捕捉这些细节,并使其适时闪现,就能起到强化情感与清晰脉络的作用。
3.聚焦一点的文章 国足的学习之旅 ●林 炜
旅途是人们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少年时有美丽的梦想之旅,青年时有充实的学习之旅,成年时有艰苦的奋斗之旅,老年时有子孙满堂的享受之旅。
不仅人有这样的旅途,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也有这样的旅途。
话说国足一直都在学习,从施拉普纳到霍顿,从米卢到阿里汉,请了一位又一位洋师,想学习他们先进的训练手段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到头来,“四不像”成了对国足最合适的称呼了。施拉普纳是国足的第一位老师,他想让国足学习德国队那种永不服输的顽强个性。于是国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忘了原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没有德国人那强壮的身体,连原来的灵活也失去了。几次大赛的失败,施大爷终于下课了。随后的几位继任者又为国足制定了科学而严谨的学习计划。
英国绅士霍顿来了,他认为国足应该学习英国队那种“长传冲吊”的打法。面对身体条件较弱的球队往往还能取得好成绩,而每到大赛,遇到稍强的球队就被打得没了底气。于是,霍顿又成了中国国足的一位“替罪羊”,并且将国足本来就不怎么样的技术也丢得所剩无几了。米卢或许是唯一一位能得到中国球迷认可的洋师,因为他毕竟成就了几代人的梦想,使国足首次挺进世界杯。随后又请看这惨不忍睹的现实吧,从0∶2,0∶3到0∶4,被不怎么样的哥斯达黎加人踢得晕头转向,被凶猛的土耳其人踢得惨不忍睹,被技术精湛的巴西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我想问国足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最近的一位洋师是阿里汉,他为国足制定了学习目标:“像无冕之王荷兰队一样全攻全守。”可是国足在世界杯的预选赛中就惨遭淘汰,于是阿里汉也卷铺盖走人了。
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队,虽然惨遭几年的失败,但是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仍坚持走巴西技术性的打法,使巴西队也不敢小瞧他们。
我不知道国足有没有听说过“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故事,但我只希望国足在学习旅途中能走出模仿的阴影,能正视自己,稳扎稳打。
最后,我祝中国足球一路走好,向大力神杯进军,并一路顺风。【理由】观点独特深入,内容充实具体。
本篇以“旅途”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作者写“国足的学习旅途”来表达自己对“旅途”话题的思考。如此审视话题,以此为中心,切开一个小巧的口子,聚焦一点分析议论,文章既无“离题的风险”,也避免了空洞浅俗的“嫌疑”。
【提醒】聚焦一点的写法常见的有:聚焦一事的,如上文;有聚焦一人的,如2007年湖南益阳考生《那一双坚毅的眼睛》,写被贬潮州仍然坚毅的韩愈;有聚焦一句话的,如2007年福建考生从冰心的话“母亲生命里只有一个季节,那就是爱的季节”谈起,写四季的变化,来对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不变。
第四篇: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08-09学年高三语文作文议论文之结构教学案(苏教版高三)
程志.08.10.20
教学目的:
1、认识议论文之结构的使用要求。
2、探讨议论文之结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教学过程:
一、并列式结构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
一、多么可怕啊!上一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说,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当越来越多的人赞叹上海腾飞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是那些外来的“阿拉”为我们推波助澜。同时,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和上海话甚至日语、英语“和平共处”、“互相渗透”。“人与人之间呈现不同的个性,但又彼此包容,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一个新上海的奇迹!”这是余秋雨所说的话。上海的今天,没有杂,是绝对不可能繁荣发达的。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文学可以酸,可以甜,但不能没有味道。杂就成了芸芸众生的调味品。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当然也能“小桥流水人家”;你可以张开双臂,尝试和尼采、卡夫卡拥抱,你也可以十指紧扣,和棉棉、陈丹燕窃窃私语。文学正因为有了“杂”这面三棱镜,才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杂,更让自然和人类精神创造奇迹。梅兰竹菊,蜂蝶雁莺,不一样的生物带来不一样的神采。脱尘、修长、卓然、轻盈、栩栩如生的词汇传递给我们美的享受,人类的胸怀也因这道不尽、说不完的大自然而博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恬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雅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豪放;“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人们在对自然的感悟中,竟有那么多“最难将息”的表达,冥冥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奇迹,不但映红了大自然中的枫叶,更映红了生命的旌旗。
因为有杂,所以有繁荣、有创造、有融合、有奇迹产生。生活在城市之中,不免有单调之感,那么就让我们静静地放松身心,倾听一下窗外的声音——是什么?你听见什么?是车水马龙?是鸟语花香?还是那首:“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的广告歌?不论是什么,你已经会发现,我们触及大东西,任何东西,都不是单一的。正因为有杂,才让万国建筑、山上春花、爵士鼓点、苏杭花茶、城市、文学、自然„„一切的一切,显得如此生机盎然,如此风姿绰约,如此妙不可言!朋友,让我们感叹吧,感叹杂,感叹生命的奇迹!
人应面对历史
历史的车轮碾过了原始社会的穴洞,碾过了奴隶社会的井田,碾过了封建社会的宫阙,还在一直碾过现代的社会。过去的已成为历史,历史已成为借鉴,所以我们应该面对历史,从中获益,帮助我们登上成功的颠峰。
面对历史,让我明白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兴盛的重要性。多少仁人志士都是探索如何让国家强盛的道路,可惜也只有少数人能摸索出,因为只有这少数人才会回顾历史,面对历史的教训,得出成功的方法。还记得1840年这一个不幸的日子吗?在这一天列强强硬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一步步侵犯我国领土,在这样的背景上,中国的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经济上欠缺发展,致使国力日益衰退,从此只有挨打的份,相反,中国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空前发展,国力也逐步增强。可见,经济的发展真的可以主宰国家的命运,所以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
面对历史,让我们看到政治的民主道路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人们是否会拥护它,但是正如罗马非一日建成的,民主的建设也是漫长的一条路。民主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在希腊的雅典,一群志士仁人已开始探索民主道路,但这条路是艰难的,梭伦多年的改革也只是把雅典引上民主道路,一直到克里斯提尼时期才确立民主制,但这些民主也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其实不只是外国,我国的民主也是一路坎坷,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民主根本无法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场文化大革命又给民主建设带来巨大冲击,可见民主的道路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应该坚持民主的发展方向。
面对历史,让我们懂得文化的百花齐放的影响是如此显著。现在我国在文化上坚持着百花齐放的方针,并且努力不懈地完善它。可曾想像过在春秋战国那个动荡的时代,文化的发展是怎样的吗?其实动荡的时代并不影响文化的发展,诸子百家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百家争鸣的局面影响着整个社会,不同学派的观点都有可能成为变革的依据,这样的氛围让那时的人们思想自由,创造出许多著名的大作。相反,秦朝的焚书钪儒使文化的自由发展受阻,这个时期,思想日益趋于保守,思想被禁锢,试问这样的氛围下,社会会精彩吗?
人应以镜整容,更应以史为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在一个经济、政治、文化都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面对历史,开创美好的明天。层进式结构: 论压力
说起压力,我真是感慨万分,因为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四起的压力重重压过来,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老师却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的确,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 闲适使人懒惰,当今社会有多少富家子弟因为生活的无忧无虑而消沉度日,荒废一生,可见,没有压力的人是不会时刻鞭策自己向前走的。
压力可以转变为推动力。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外国人还扬言“会修通过关沟段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顶着这么多的压力,但凭着满怀的爱国热情,詹天佑概然受命修建京张铁路。带上多方的压力,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陡坡的青龙桥修筑了一段“人”字形线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列强曾说过:或许连外国资深工程师也不能使关沟段线路完工。看来,压力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适当的压力虽然有利于人的前进,但每个人承受压力的程度都不同,太大的压力有时会适得其反,对人产生伤害。所以人应该要正确面对压力,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过大而自杀,所以教学方案也每年都要为我们学生减压,但未见有所成效,发而自杀人数逐年增加,所以减压关键要靠自己。
首先,对于压力我们要毫不畏惧,要有自信。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因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这么的数学家。
其次,面对压力我们要有勇敢的精神,用实力去打倒它,用实力去证明自己。波兰的哥白尼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发现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他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
最后,面对过强的压力,我们要适当地释放自己,使自己放松,忘却压力,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减压方式。因此,他们才会成功,如毛泽东选择游泳,刘翔选择唱歌等等。当然,不一定有压力就一定会成功的,还有很多因素也是关键,但压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学会谅解
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股清纯的泉水,能荡涤人们心中的淤泥;谅解是一团熊熊的火焰,能去除人们心里的严寒。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之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对照式结构: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了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为情所障目,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成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身,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结构分析】主体部分第三、四段写“以情障目”,第五、六段写“不以情障目”,正反对照,叙议结合。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分段,增加层次,不要正面反面各写一大段。如果觉得一正一反过于单薄,也可以增加层次,反复使用正反对照。文题布置:
请以“生活中的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江苏丰县顺河中学程志chengzhi1966@cn.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