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的环境创设

时间:2019-05-15 04:2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娃娃家的环境创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娃娃家的环境创设》。

第一篇:娃娃家的环境创设

娃娃家的区域划分的巧安排

娃娃家的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一个游戏,经过多年的游戏经验,我觉得把娃娃家的区域分成三大功能区:厨房区、客厅区、盥洗区。更利于孩子游戏。我将卧室区和客厅区域结合起来,这样客厅的功能性就更强了,空间上也大大节省了。

厨房区域中我摆放了:餐桌、炉灶、、锅、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和围裙等。厨房区域中有较大的大型煤气灶,在安置这大型玩具的时候我用它做隔断、或靠墙壁让它和餐桌成L型,这样中间的地方就大大节约了。

客厅区域我提供了:沙发、衣柜、衣挂、储物柜、电视机、小床、玩具等。家具一定要小,能体现功能性就可以了,利用窗台、橱柜进行合理摆放。盥洗区域中创设了浴室、洗澡盆、衣架、台盆、绳子等。这个区域安排在角 落,利用一个角落就可以了。

在厨房的区域:孩子扮演爸爸妈妈,穿上围裙、戴上头巾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煤气灶上做饭烧饭;在客厅区域:孩子在这里看电视、会客、等。卧室区域中:盥洗区域:孩子在这区域中给宝宝洗衣服、晒衣服、洗澡等。幼儿很喜欢这种有目的性的娃娃家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更好的投入角色,有目的的创造角色及游戏方法,游戏过程。根据幼儿的操作能力、结合主题活动延伸的需要,经常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根据游戏的需要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相互作用中,提高游戏水平。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动手、思维、想象、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一组娃娃家的照片: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环境的创设和教学指导

 浅谈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环境的创设和教学指导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有一种恐惧感,在这个阶段,所创设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能够稳定幼儿情绪,满足他们获得安全的需要,让他们对班级有归属感,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这种需求,能让幼儿的情绪在“家”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缓解和放松,并能在游戏过程中“还原”和再现生活情景,进而激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情感、个性的健康地发展,同时提高生活技能。那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科学创设娃娃家环境,又该如何利用娃娃家环境进行教学指导呢?就这一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娃娃家环境在空间的布置上要遵循三个“合理性”原则

(一)位置选择的合理性。所谓“娃娃家”环境,实际上就是以各种仿真的家居用品为载体,模拟家庭环境所创设的一种游戏化教学区域,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区域位置选择时,应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一个有助于幼儿能自主发展的合理性开放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交往。比如:娃娃家的位置选择一定要是光线柔和,两面靠墙,一个相对安全、安静的小空间。同时小班的孩子特别容易被色彩艳丽的游戏环境所吸引,进而激发游戏的愿望,因此我们创造的环境还要求实用、美观,让幼儿有美的感受,只有美的东西才能让幼儿产生自发的爱护心理,并牢牢的吸引他们去游戏。这样的娃娃家游戏环境才能让幼儿感到安全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快乐。

(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娃娃家活动空间有限,作为教师要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把各个区角都创设出来,又不能看起来拥挤、杂乱无章。笔者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环境的空间布置上动脑筋,将活动区划分为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和卫生间。幼儿在娃娃家里模仿家人的行为,从而迈开他们角色游戏的第一步。在娃娃家中,我们用漂亮的花布经过裁剪制作床罩、被子,替娃娃做了漂亮的衣服,并在宝宝的卧室铺上地毯,投放温暖而舒适的坐垫,可爱的床头柜、电话等等,无不制造出家庭的氛围。同时我们的娃娃家格局基本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卧室与餐厅隔离开了。还有,在娃娃家卧室和洗浴室的功能区划分时,笔者就利用一个衣柜做隔断,在现有的资源上合理巧妙地布局,形成了“一区多玩”的区域格局,孩子们可以在娃娃家给宝宝做饭、哄宝宝睡觉、给宝宝洗澡等。这样,就能将娃娃家环境教学的“本体目标”有效渗透到幼儿的做、玩游戏中去,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操作、探索,主动提高生活技能,获得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几乎身临其境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三)利用的合理性。包括利用空间的合理性和材料投放的合理性。首先,在幼儿园这一大的环境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作为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包括幼儿园的墙壁、地面乃至各种空间资源,为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提供有效的场地,随时随地提醒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开学初,娃娃家主题墙饰就可以设计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墙面上画一颗亲情树,将幼儿与家人的合影张贴在亲情树上,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父母的照片,势必能缓解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另外,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以形象逼真的玩具为主,以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笔者为娃娃家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娃娃、奶瓶、围裙、电话,还准备了大大的煤气灶、逼真的饮水机、热水器、洗手池等等,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幼儿会在娃娃家烧饭、烧菜、喂娃娃喝奶、洗澡、洗衣服、从饮水机里倒水,体现了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直觉行动性是小班幼儿感知事物主要特征。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往往只是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劳动的片段动作,游戏的过程直接依赖于玩具,看到什么玩具才想到玩什么游戏,而且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所以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形象化的玩具,并合理的利用玩具,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二、娃娃家材料投放时要做到“四性统一”

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过程,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活动“破译”游戏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所以,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娃娃家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教师“间接教”的活动,因此,娃娃家材料的投放,就成了教师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做好娃娃家材料投放,关键要做到“四性统一”。所谓“四性统一”是游戏材料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一)投放材料要具备安全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初期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吃橡皮泥做的汤圆、咬塑料做的苹果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因此,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玩具是否对幼儿具有潜在的危险,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操作,避免小和尖锐的玩具。如《娃娃家》投放的“羊肉串”,它是用一根尖尖的小竹棒将“羊肉”一个一个串起来的,无疑这根小竹棒的尖头就是个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老师将尖头用各色不干胶包了起来,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幼儿的健康游戏,还增加了“羊肉串”的色彩感,一举两得。

(二)投放材料要具备趣味性。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呈动感,但操作方式相对简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因为这比较符合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而且小班幼儿只满足于操作过程,他们常常沉浸于敲敲、打打、拼拼、搭搭的操作过程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在乎活动的结果,只是单纯的操作。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老师在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力求色彩鲜艳、形象美观,这样在感官上对幼儿就有了一种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去认识和感知。

(三)投放材料要具备可操作性。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多体现出的是动手操作,而很少有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行为,因为小班初期的幼儿与环境互动都是附着在动作之上的,动作帮助了幼儿思维和发展。因此,区域材料应充分体现操作性,务必让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使幼儿在摆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操作同一种材料时,往往出现有的幼儿快,有的幼儿慢,有的幼儿有效体验了成功感,又跑到其他区域活动中去玩了,而有的幼儿却倍受挫折,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无从下手的情况。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差异性,小班幼儿也不例外。

(四)投放材料要具备层次性。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老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层次性。由于年龄特点的不同,因此材料的分层也不宜太多、太杂,两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如《动手区》“喂娃娃”的材料,其中有勺子、筷子和喂的东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小颗粒的东西(赤豆、黄豆、米)喂娃娃;一般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大颗粒的东西(玻璃弹珠、木珠)喂娃娃;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试着用筷子夹软的东西(棉花球、海面球)喂娃娃。又如《娃娃家》的“打电话”游戏,一般的幼儿可以按拎话筒、拨号、讲话、放话筒的程序操作,并扮演角色独立打电话,自言自语;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角色与同伴打电话,并加入对话内容。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在娃娃家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五个指导到位”

(一)把握时机,合理介入到位。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一次活动中,幼儿想给娃娃洗澡。可是发现娃娃家没有浴室,因此他们准备给娃娃家添置浴缸。于是他们去百宝箱寻找材料。在寻找中他们碰到了困难,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先是找到了纸箱,可纸箱会漏水。后来又找到了泡沫盒子,可是体积太大,娃娃家里放不下。我在旁边观察了很久,看着他们一次次的兴趣盎然的尝试,然后又否定。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洒水壶上的莲蓬头,但是始终找不到可做浴缸的材料,这时我才介入游戏,告诉他们其实洗澡不一定要在浴缸里洗,还可以怎么样?让他们回忆自己到浴室洗澡的经历。最后他们决定用淋浴给娃娃洗澡,使游戏进入新的环节。可见,教师只有适时介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细心观察,多样指导到位。教师随时都要注意观察幼儿,以便能对每一个幼儿进行有针对的、多样化的指导。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娃娃家环境教学中,主要需要观察的内容包括:一方面,要观察幼儿的个体行为。如,观察幼儿在娃娃家环境游戏中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选择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操作和有什么困难等等。另一方面,要观察幼儿与材料和同伴的交流互动情况,亦即观察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要了解幼儿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表现,看其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主动与同伴交流,以及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等等。做到了细心观察,接下来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进行指导。指导同时要做到形式多样。比如,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明确目标,具体指导到位。区域游戏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的游戏目标就是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得到提高,锻炼小肌肉发展。教师在明确活动目标后,在活动中对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评价,提升经验到位。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儿童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评价,帮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五)科学引导,适时退出到位。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当幼儿游戏时出现一些困难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科学的指导,但老师也要学会适时的退出,不影响幼儿自主活动。如果教师介入过多或介入的不当,更会防碍幼儿在娃娃家游戏的进行。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科学引导幼儿在娃娃家游戏,首先要注意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还要及时捕捉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合理的指导,与幼儿之间产生不断的互动,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其次,指导时避免无关细节的干扰。在上述的给娃娃洗澡的例子中,教师先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游戏器具,让幼儿在百宝箱中寻找自己所需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材料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不断产生各种想法。后来,由于幼儿最终没有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问的方式点醒幼儿的回忆,把问题再次抛还给幼儿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指导时避免包办代替,切忌不能以导演的身份控制游戏,这样会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造成游戏的停顿。最后指导后应适时退出。

总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怎样的环境,得到怎样的印象”,并且“教育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并有效地进行教学指导,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创造,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收集先进的信息,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

   教育幼儿常用的五种方法

陈静(教师)2010-09-15

(1)讲故事法:常听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与想象力,使孩子能尽快掌握书面语言,缩短说话到看书的时间。(2)读诗法:读诗对丰富孩子词汇,陶冶孩子性情都有好处。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幼年就经常受到这方面的熏陶。

(3)游戏法:游戏是一种发展智力,增长知识的教育方法。竞赛游戏,由于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效果就更为显著。

(4)直观法:在幼儿教育中最先使用的就是直观法。大人在孩子刚有辨别能力时,便用实物教他们说话。如在孩子面前伸出手来,等孩子注意力集中到大人手上时,就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反复说:“手,手。”这样教的话,孩子学得快。

(5)模拟法:孩子对大人的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常在大人干活时插手插脚。这是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对人生的积极探索。如果当家长的缺乏这种认识,觉得孩子碍手碍脚,从而大加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应该允许孩子模拟大人的活动。浅析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就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里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为改变长期以来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游戏模式,使游戏能更深入高质量的开展,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我园根据《纲要》中,提出教育精神,积极为幼儿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以幼儿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的让环境适应幼儿的特征和需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游戏环境的创设应注重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内部整合,环境与自然间活动得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幼儿活动环境,良好的游戏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环境。因此;探索开放式的游戏环境就要注重,一是提供开放的物质环境,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等,强调游戏材料平衡(多样性、多层次和创造性),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就是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也就是给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它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教育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要考虑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得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游戏的工具,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师事先为幼儿准备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扁肉”“玉茭”“汉堡”等一个个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儿游戏时不许拆开、弄坏,没玩一会幼儿就没有兴趣了,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过多的不许让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不要有过多的限制,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给他一个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如,美工区:让他们用色纸剪各种鱼、小鸡、鸭子等,让幼儿把一张糖纸做成各种形状的糖果后孩子们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让他们把橡皮泥搓成一条条的“面条”等……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其次,我们应随着课程主题的变化,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不断变化的游戏材料,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我园开设了兴趣室、手工艺制作室、科学实验室、游戏室等,全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各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创作,用各种剪贴、涂画、印染、扎染等,做出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有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手工艺制作室的工作一直是做树叶印围巾、帽子等之类的久而久之,去“手工艺室的幼儿越来越少,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利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讨论,幼儿纷纷回答说:元旦快到了我们做些什么呢?幼儿纷纷回答说:“灯笼”“花灯”“彩旗”等,幼儿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起来,教师还在手工艺室根据游戏得需要投放了各种废旧的可乐瓶、花布、毛线、扣子、纸板等材料,后面游戏时候,去手工艺室得幼儿明显多了,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了满足。

二、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的心里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也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虽然是无形的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责与行为标准,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建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教师具有特别的信赖与尊重,再加上幼儿情感的易染性,因此,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尊重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理解幼儿,用心去感知、倾听幼儿的需要,教师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教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在一次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让几位幼儿合作搭建你见过的公园,教师没有去干涉他们,只是和其他幼儿在合作构造其他东西,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发现: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条件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了一个有主题的公园,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于大型吊机的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又一次结构游戏活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这几个搭建公园的孩子:“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工了,这一次,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得不合老师的意,老师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公园还没有搭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地、真实地表现自己。

(二)关注幼儿的游戏

幼儿游戏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是幼儿由于幼儿水平差异,或教师所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对该幼儿不适合,教师必须及时为幼儿调整游戏材料;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幼儿游戏规则或操作方法不明确而无从入手,使幼儿游戏无法深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讲解清楚并及时给予指导。要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老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因应存在的问题及时做调整。如:针对幼儿水平差异,制定弹性的游戏计划,提供相应的多种类的游戏材料,对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指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对能力强的,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材料,让他们的游戏能力充分得到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肋、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调角色、互相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三篇:关于“娃娃家”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反思

关于“娃娃家”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反思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步入幼儿园,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在玩娃娃家时,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会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娃娃家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以及教师的指导也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娃娃家发挥最大的功效,让孩子们在娃娃家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娃娃家布置了厨房和卧室两个生活环境,孩子们比较喜欢烧饭、喝茶,玩得很投入。

一、通过创设温馨、安逸的娃娃家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渡过分离焦虑期。

刚刚入园的孩子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稳定幼儿情绪,满足他们获得安全的需要,让他们对班级有归属感。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这种需求。所以,科学妥善地利用这一资源,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心理慰籍。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新生入园,娃娃家“三大要点”。

一要:布置温馨、舒适的娃娃家,使刚入园的幼儿在这里感到轻松愉快,有归属感。

这时,我们除了为他们提供基本材料:如娃娃、小床、储物柜、桌子、椅子、操作台、餐具、炊具等设备之外,同时,我们还制作了电视、空调、冰箱、煤气炉、微波炉、洗手台等,我们还把原来的抽屉改成了衣柜,把鸡蛋壳做成了墙上挂的吊饰等,这不仅会增添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会使娃娃家更有“家”的气氛,让幼儿觉得像在自己家一样。另外,娃娃家家具、背景墙饰等色彩的搭配,也会增添其温馨感和吸引力。

二要:适当减少玩具材料的种类而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满足幼儿游戏需要。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环境、适应环境,所以在提供玩具给这些孩子时,要考虑减少玩具的种类。因为种类太多会使他们无从选择,他们会徘徊在各种玩具之间,而影响游戏的进行。所以,我们可以适当控制投放材料的种类,几周后再更换新材料。到那时,幼儿有了新的选择,还可以再次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不断丰富游戏内容。

而刚刚入园的幼儿,他们的游戏互动行为正处于“平行玩耍期”或“功能性合作期”。孩子们在游戏中似乎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会彼此玩在一起但没有真正的互动。如,有个幼儿说“我是妈妈”,另一个幼儿也说“我是妈妈”只要他们手里的玩具不发生冲突,那么就可以相安无事。因此,为了避免他们不必要的争抢,我们投放同种材料的数量要尽量多一些,使幼儿能够人手一份,以满足他们游戏的需要。

三要:充分发挥娃娃家的特殊功能,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刚刚入园的幼儿分离焦虑较严重,常常忍不住哭闹,还经常缠着老师给妈妈打电话。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娃娃家这个资源,如:带着幼儿到娃娃家“借”电话打,并和他们一起在娃娃家玩,跟他聊天,给他穿上漂亮的围裙,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给娃娃做香喷喷的饭菜等。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并使其在娃娃家中渐渐体验着老师和伙伴的关爱,从而逐渐融入集体,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

二、通过娃娃家中的标记,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当幼儿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再哭闹、不再烦躁,能用眼睛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世界,能用耳朵倾听周围的声音时,幼儿也就进入了玩儿娃娃家的第二阶段,建立规则阶段。

例如:在这一阶段,常常会出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和游戏过后会有将玩具随意

乱扔,不会收放玩具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实践中,我感到小班幼儿规则的建立不能仅靠简单地说教,应根据其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其理解。于是,在一次选区活动后,我没有向往常一样帮助他们把玩具收好。而是利用凌乱的娃娃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并提问:“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玩具宝宝们也想有自己的家,你们看他们都躺在地上多可怜,我们帮它们安个家吧。”随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起摆放,并为每件玩具画好了标志,贴在了摆放的位置上。事实上当幼儿将物品放在其标志位置时,收拾工作就变成了一项非常有趣的配对或分类游戏,这些游戏将整理工作趣味化了。幼儿也能从中得到满足,在不知不觉中娃娃家的收放规则建立了

第四篇: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计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而这里所说的良好环境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这一条例,幼儿园应积极开拓空间,为幼儿创设出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环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环境应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和教育相适应。

一、创设安全、和谐的家庭化环境,努力营造另一个“家”。

2—3岁的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外露,易受环境的影响,有强烈的情感依靠,动作发展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为了给幼儿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我们在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利用书架、操作台等划分出一个个既独立又方便,又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区域。如舒适休闲的阅读区,里面的地板上铺上了色彩鲜艳的垫子;幼儿随手能拿到书的小书架和挂在墙上的小书袋里装满了适合他们看的各种图书,软软的玩具靠垫让幼儿看书时更舒服,同时这些大小不同的绒布玩具靠垫也可以满足幼儿搂抱的需要。又如娃娃家和电话亭,总能吸引很多刚入园的幼儿,他们一边玩一边还自言自语,留有眼泪的小脸上又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还有孩子们自带玩具布置成的玩具角,里面有男孩们喜欢的奥特曼、天线宝宝、汽车、枪、也有女孩子们喜欢的洋娃娃、长毛绒小动物……这些区角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游戏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游戏。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这些设施,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1、爱的教育,建立浓浓“师生亲子依恋情”。

进入幼儿园,孩子们第一次离开他依恋的家人和熟悉的环境,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全感,对离开父母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往往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此时,让幼儿感受老师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可以营造家庭式的氛围,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教师应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幼儿的小脸,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说说悄悄话,让幼儿充分感受你对他的爱,感受到老师就象妈妈一样,让幼儿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上,从而产生安全感,从而再慢慢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我们把幼儿园设计成“家”的布局,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等。把墙面“刷”上淡粉色、淡绿色等温馨、和谐的“涂料”;挂上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沙发、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孩子们在小厨房里“切切茄子、洗洗干净,炒呀炒呀,饭菜香香”;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拉开拉链、解开纽扣,打开老师制作的布艺小包,掏出心爱的玩具;累了在小沙发上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躺……一个个俨然象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象我家。

2、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学会“理解”幼儿。

幼儿来自各种不同的家庭,而不同的家庭又有不同的教养方式,使每个幼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行为表现大都是真实流露,没有虚掩。在教育实际中,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天性往往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而不能得到落实。因此我们尝试使用“理解幼儿”的教育策略,力求走进幼儿的世界,真正的了解他们。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强有弱,有时比较外露,老师往往给他们以更多的观注;而忽视了那些不声不响、十分听话的孩子,看上去他们的适应能力似乎很强,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但他们的内心却有着对外界环境的恐惧感,这些孩子的心理是最需要关爱的。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学会理解幼儿,并从内心接纳幼儿的各种习惯。如:抱着熟悉的玩具睡觉;用奶瓶喝水;趴着睡……,教师不用一个标准要求孩子。对托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理解”是他们成长中的甘露和阳光。

影响和制约幼儿入园适应能力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仅从环境创设这点入手简单阐述了我的观点。只要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幼儿都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以此为起点,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二、创设引发幼儿活动的环境。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活动了解环境,并参与环境。因此幼儿园环境应是引发幼儿活动的环境。如:在区域活动的各个区角中张贴各种标志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在结构建筑区贴上大厦、道路、房屋等图片,并配备齐全的积木,可激发幼儿建构的欲望。幼儿对环境中那些可操作的、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加以改变的或处于半成品状态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索的愿望。所以,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具有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如,在活动室布置剪贴角、小制作角等,让幼儿用碎布、树叶、旧饮料瓶、贝壳等废旧材料,进行剪、贴、画、拼、印等。幼儿在玩玩做做中随意创作,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同时让幼儿参与活动室与活动区域的布置。

三、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

墙面布置平面图、立体图、实物相互搭配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幼儿对认识事物的直观作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情绪下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幼儿园的墙面布置,老师可结合教育目标,老师与幼儿一起利用彩纸等,经过剪、贴、涂色、拼、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春天》主题图。

四、把空间还给孩子,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他们自己去布置,使孩子们置身于环境之中,把活动室多余的物品搬出去,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进去。给孩子自己支配的空间,并能利用自由的时间去整理、布置。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是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科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未来的世界将是科技现代化的世界,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跟踪、观察、操作、提问等。因此,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幼儿园的科技教育除了可利用客观的环境,使幼儿在接触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外,还应尽可能地创造幼儿园的微观环境。如:园地、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等,并充分发挥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在我们幼儿园种植了各种树木、花卉(如:竹子、紫薇、桂花、梧桐等,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藤本……)有不同生长期和不同体形、色彩的花叶果、还有大片的绿荫草坪。真正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常常被这些花草树木所吸引。孩子们通过幼儿园丰富的环境,体验了自然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热情。

六、创设墙面环境,让幼儿在与墙饰的对话中感知科技知识。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而在幼儿园更多的时间是在活动室里。因此,墙饰就成为幼儿耳濡目染、形影不离地朋友,让幼儿与墙饰对话,给幼儿带来科技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

七、创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探索。

心理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的环境中,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和探索。

环境是幼儿情感上可以依赖的环境,是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材料获得适宜发展的环境,是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当幼儿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能积极自主地参与游戏,满足情感的需要、动作发展的需要和认知发展的需要,能获得更为丰富的有益经验,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在安全、温馨、动态的环境中和谐、愉快地成长着,作为托班老师,我们将不断研究、探索,创设与幼儿发展、需要相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

第五篇:娃娃家教案

活动名称:音乐欣赏活动——《哄娃娃睡觉》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用耳朵倾听音乐,知道“摇篮曲”是宝宝要睡觉,要安静,轻轻的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抱娃娃,要求幼儿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3、情绪情感目标: 体会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奶瓶人手一个,创设“娃娃家”环境,“娃娃”哭声

2、创设“娃娃家”环境,“娃娃”哭声、笑声。

3、《摇篮曲》音乐文件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2、手指游戏、律动《表情歌》 引起兴趣:

播放娃娃哭的声音文件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

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一下是谁在哭好不好?(引导幼儿寻找是谁在哭,引出小娃娃)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吗?(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娃娃肚子饿了,想爸爸妈妈了,或者摔疼了,生病了都会哭。

基本部分

(二)情感激发

1、师:小娃娃哭了,我们该怎么哄她,让它不哭了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拍一拍,抱一抱,亲一亲小娃娃

2、师:小朋友们看,这里还有好多哭的小娃娃,这些娃娃都是你们的宝宝哦,我们赶快来抱抱娃娃,让他们别哭。(引导幼儿抱起小娃娃)

师:小朋友们,我们把娃娃抱过来,哄一哄小娃娃,好不好?(引导幼儿抱着娃娃回到位子上)

3、师:小娃娃哭了,你们是怎么哄小娃娃不哭的呢?看一下哪个小朋友最有办法,好不好。(引导幼儿抱着娃娃到大家前面逐个说或做动作)

小结:小朋友们真有办法,现在每个小娃娃都不哭了。

4、播放小娃娃笑的声音

师:大家听,小娃娃笑的多开心啊!你们真的是小娃娃的好爸爸,好妈妈。

5、听摇篮曲,抱娃娃睡觉

师:好了,小娃娃累了,要睡觉了,我们一起哄小娃娃睡觉好不好? 6、播放娃娃哭的声音

师:咦!小娃娃怎么又哭啦?(幼儿自由回答)

师:哦,原来是小娃娃的肚子饿了。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小奶瓶,我们一起来喂一喂小娃娃喝奶好不好?(配班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小奶瓶)

7、播放《摇篮曲》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边喂小娃娃喝奶,边给小娃娃唱歌,来哄小娃娃睡觉,好不好?(幼儿听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或语言哄小娃娃睡觉)

3、结束部分

1、师:小娃娃都睡着了,我们一起把小娃娃轻轻地抱回床上,让娃娃安静地睡觉,好不好?

2、轻轻带领幼儿离开。

下载娃娃家的环境创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娃娃家的环境创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娃娃家 教案

    娃娃家 无棣第三实验学校 李倩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在运用设计、工艺等方法进行娃娃家创作的活动中,感受材料......

    小班娃娃家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的产生: 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

    环境创设方案

    环境创设方案(一) 整体创设分为五大块:主题墙的布置、区域活动的创设、幼儿作品的展示、幼儿评价、家园联系栏主题墙的布置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 ②墙......

    创设优良环境

    创设优良环境,精育茁壮幼苗 宁阳县东庄镇山阴幼儿园创建于1980年2月,占地1681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现有3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34名,教职工1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我园有独立......

    环境创设 教案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主要内容和注意点。 2.掌握班级环境布置的理论基础。 3.对班级环境创设产生兴趣,体验环境创设的乐趣。 ◎......

    环境创设总结

    环境创设总结 大一班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我班的幼儿年龄均在5——6岁之间,在这时候的孩子表现为好奇、好问、好学,有意注意开始占明显优势。凡事都爱围着讨论,问个为什么......

    环境创设总结

    总结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通过创设结构合理、卫生安全、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各种事物,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让幼儿生活......

    环境创设总结

    青年路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通过创设结构合理、卫生安全、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各种事物,获得各种感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