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创造宣言、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安塞腰鼓、乡愁、再别康桥)(模版)

时间:2019-05-15 04: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高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创造宣言、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安塞腰鼓、乡愁、再别康桥)(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高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创造宣言、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安塞腰鼓、乡愁、再别康桥)(模版)》。

第一篇:职高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创造宣言、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安塞腰鼓、乡愁、再别康桥)(模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

2.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教学目标: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一、开放式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三、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答: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答: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让学生体会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1)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部分:(1~3段)引出教育家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4-6)外界环境(7-9)主观因素 第三部分:(11段)以排比的手法,激励人们努力创造。(根据每段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第二课时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答: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第二篇: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158

*安塞腰鼓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

2.体会排比、反复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对民族精魂的礼赞,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从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恢弘的气势。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3.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这一段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就是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在这样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谁都会觉得它美、好、精彩。可是真要我们用文字去描述这舞蹈,却又会觉得很难很难,会感到言语的匮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安塞腰鼓》,去欣赏作家刘成章的精彩文笔吧!

二、资料助读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作家。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著作还有《转九曲》《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黄土情》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段意,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利用多媒体提示学生积累词语。2.快速阅读全文,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按照安塞腰鼓表演的程序,将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以腰鼓为线,用“________的腰鼓”形式的短语概括三部分的内容。宏伟的场面(5-13)

雄壮的响声(14-17)安塞腰鼓激越的腰鼓(5-27) 击鼓的后生(18-22)

奇丽的舞姿(23-27)寂静的腰鼓(28-30)第二部分分层理由: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四次,充当层次标志,自然将第二部分分成四层。

四、合作研讨,确定集体朗诵方案

1.将学生就近成立六人小组,分组商讨朗诵方案并进行组内试读。2.各小组之间交流朗诵方案,确定最佳方案。3.教师引导学生研讨:

(1)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应怎样读?适宜多少人朗读?为什么?

第一部分应满怀期待之情,读得沉稳些,中速而不乏力量。因为第一部分写的是腰鼓表演前的准备,腰鼓尚未敲响,后生们正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

第三部分朗读时要读出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轻声。因为这一部分描写的是腰鼓表演突然结束时人们的心理感受,大脑仍在回想刚才火烈的表演,心灵仍沉浸在表演的激情之中,还没有回过神来,场面上一片寂静。

第一部分应由一名男生朗诵,第三部分则可让一名女生朗诵。(2)第二部分应如何读?为什么?

第二部分,整体要读得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而有节奏感,刚健有力。这是根据腰鼓表演的特点和文章语言的特点决定的。

(3)从文中挑出形容安塞腰鼓的词语或句子,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

文中形容腰鼓表演特点的词语有:豪放的、雄浑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缚的、使人叹为观止的、激扬而飞动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黄土高原人元气与神魂的等等。

(4)从句式和修辞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①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短句,营造出一种激越的气氛。安静的腰鼓(1-4)②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加上又多是短句,使文章的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文中的排比运用在句内、句间、段间,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很多。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层层递进,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又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排比句,对偶工整,气势昂扬;再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一连用三个排比段,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文中常与排比结合使用。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就突出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五、教师小结

本文语言铿锵激昂、急促有力、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完美地表现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特色,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第2课时

一、质疑探究

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茂腾腾的后生”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2.如何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几句?这一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运用排比句,展示了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生命和力量的咏叹和礼赞,同时也强调了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和感悟。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一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6.“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写实)

7.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是,“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腾,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二、领会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主旨可作多角度理解: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2.表现要冲破阻碍、束缚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三、全班学生再次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领会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体会到了语言与内容完美统一带给人的精神震撼。希望大家好好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多多欣赏舞蹈艺术,多多描述舞蹈表演。

第三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中,成为学生改变自我现状的精神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师生共同欣赏《安塞腰鼓》视频,谈感受。了解安塞腰鼓。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 陕北的安塞 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二、相关资料

1.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文艺表演。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角号,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三、检查预习

瞳(tóng)仁 羁绊(jī bàn)颤栗(zhàn lì)蓦(mò)然 恬(tián)静 冗(rǒng)杂 戛(jiá)然 磅礴(páng bó)亢(kàng)奋 烧灼(zhuó)

晦(huì)暗 骤(zhòu)雨 辐(fú)射

四、朗读指导

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请找出段中精彩语句,谈谈自己怎样通过美读来体现句子的气势和情感。例:第7自然段

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 壮阔、豪放、火烈 的场面、赞颂了 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 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 急促的、富有跳跃性 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 火烈、豪放、动力十足 ;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 赞美 之情。例:第25、26、27段

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 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 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五、理清文章结构

表演前(1—4)安静 人的安静

表演中(5—27)亢奋 简洁有力铿锵激越 以动衬静 对比鲜明 表演后(28—30)寂静 没有声音时的寂静 前后呼应 找出文中标志文章脉络的语句,并探究其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作用:这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感情到达高潮。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课文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六、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 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 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为什么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有声写无声,将后生们搏击完毕,凝气喘息的心态展露得淋漓尽致。

七、讨论主题(1)文章的主题: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歌颂阳刚之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2)黄土高原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

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3)哪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 冰冷—燥热 恬静—飞溅 困倦—亢奋

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七、学习句式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请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其作用 排比的运用

1、句子内部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2、句与句之间排比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3、段与段的排比

写虚:借助联想想象表达主观感受。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归纳写作技巧 1、铿锵的短句。

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2、激昂的排比。

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气势的同时渲染了形象。3、疾猛的节奏。运用反复

内容表达更激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八、揣摩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隆隆”在文中的作用?

它模拟鼓声的回响,重叠使用是为了形成排比句式,突出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还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渲染它的奇特效应。

5、“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请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作者认为西北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西北人民为改变西北的落后面貌而奋力搏击,相信西北的重生会很快到来。

6、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

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腾,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九、品读场面描写 宏伟的场面(5-13)雄浑的声响(14-17)击鼓的后生(18-22)奇丽的舞姿(23-27)小结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

我们品读了文章主体部分,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十、延伸联想 结合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具体谈谈这股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我们的民族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

十一、拓展练习

1、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这(鼓声、笛声、琴声、钢琴曲等),使(暗淡的眼神立即变得明亮了),使(紧皱的眉头立即变得舒展),使(落寞的心情立即变得兴奋了)。

2、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晨跑、合唱或运动会时的场面。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铿锵激越、满怀豪情的感情。

2、摘抄并背诵文中的佳句。

3、拓展写作:尝试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描写一场雷声隆隆的狂风骤雨,注意表现骤雨冲刷世界万物的气势。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表演前——蓄势待发 安静

宏伟的场面

表演中——雄壮的声响 激昂 磅礴的力量

击鼓的后生 旺盛的生命力

奇丽的舞姿 冲破束缚阻碍的渴望

表演后——戛然而止 寂静 课后反思

下载职高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创造宣言、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安塞腰鼓、乡愁、再别康桥)(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高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创造宣言、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安塞腰鼓、乡愁、再别康桥)(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