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追根溯源,让学生爱上识字
小学语文(论文)
追根溯源,让学生爱上识字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杨静巧
【摘要】 本文意在从造字法的角度,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描绘、指事字的指示性暗示、会意字的想象解说、形声字形旁的表义性和声旁的表声性等特点,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爱上识字,从而提高识字兴趣及能力。
【关键词】造字法 识字 兴趣及能力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一个小学生的识字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语文水平如何。识字基础不好,阅读和写作无从说起。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阐述如何结合造字法,让学生爱上识字,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及能力。
一、象形字的直观描绘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接受知识方面以直观形象为主。而象形字正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象形字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体图象的特征,其意义内容直指那些具体的有形可睹的客观外物。“象形法”按照中国古书上的说法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观鸟兽之行迹,察山川风雨之演相,体类象形而造字”。由此可见,汉字源于最初的人类所接触的自然万物,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各方面去表现,用文字的形式把声音记录下来。汉字中的象形字发展到今天,离其造字之初已相去甚远,可总有一些永恒的、本质的、精髓的事物、思想、主题存在。这也是追溯字“源”的桥梁所在。利用其直观图象性,是增强汉字认字能力的重要手段。
语文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基于以上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象形字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确实符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需求。以下是对主要象形造字状况的分类总结: 取人身
取全身:人、身、女、子、孕„„ 取各部:手、足、耳、口、鼻„„
地貌天象:山、水、川、日、月、云、火„„
象 形 造 字 取自然物 草木田禾:草、竹、木、禾、田„„ 鱼虫鸟兽:虎、蛇、象、牛、鱼、燕„„
生活居舍:穴、广、门、户、册„„
取生活用物
用具兵器:网、鬲、缶、豆、尊、刀、匕„„
礼乐物
王神鬼祝:示、祀、祖、礼、鬼、舞„„ 礼乐器具:鼓、角、琴、罄„„
在复习巩固这些汉字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的优越性,“寓画于字”,画中学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字。由点及面,由面构成立体,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象形字体系。从而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认字辨字能力。
二、指事字的指示性暗示
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只不过它表现的是更加抽象的含义。这类字,即在代表某一物体的个体图象上再作出一种表识性的记号,用以指示所要表示的是该物体的某一部分内容。在指事字中,方位字比较典型地运用了指事的方法。如“上”、“下”。“上”字和“下”字,是以一条基准线为坐标,用一条垂直的指示线或点指示其方位。还有一些字是通过指示事物之局部来造字的。如“末”、“未”、“刃”等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在于他们之间的“大不同”,而在于他们之间的“小不同”。“大不同”已经没有了区别的必要,也不会让人想到要去区别。正因为事物之间的相似,所以要试着去寻求他们之间的“小不同”。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相同,而许多时候事物的关键点就在于“小处”。从“小处”入手,反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想抓住指示字的精髓含义,重点不在于指示字的全局,而在于指示字中指示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才是本质 的突破口。学生在初次遇上这类字时,往往会忽略这一部分的重要性。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部分对把握整个字义的重要性。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这个指示性的部件上。如“刃”就应该突出表刀刃上的这一点,而且特别强调“刃”这个字的义就体现在这个点上,表示刀锋利。在强调出重点的同时,也要进行相近字的区别,可用比较的方法并进行丰富的想象。如“末——未”,第二横比第一横长,表示路越来越宽,未来越来越好,所以上短下长为未,相反则为“穷途末路”,为“末”字。这对区别形近字、易混字意义重大。
在汉字当中,指事字相对来说比较少。因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独体的、表达单独个体的事物、想法或概念的形式总是有限的。当现有的汉字不能满足于人们表达的需要时,人们就会去寻求解决这个矛盾的突破口。因此,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的需要使会意字和形声字应运而生。但我们不能因为指事字的局限性,而忽略它们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三、会意字的想象解说
利用图形的比配或文字的组合来会合出某种意义的字为会意字。会意字一般都是代表意义产生的。这些特征就比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这也就比较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心理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对三、四年级学生提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对五、六年级学生提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些要求在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会意字更多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先人们的原始思维。“会意字”,顾名思义,字义的呈现有一个内部的思维交流、融合的过程,即“会意”的过程。只是平时人们在使用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环节,直接蹦向具体的字义。“会意”的过程,其实是在分析字型结构的过程中展开的联想、想象的过程。学生在刚接触这类陌生字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陌生”的字,用“熟悉”的笔画构成“陌生”的字。在学生头脑中存留的是一个无意识的模糊而复杂的笔画的轮廓。在其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会意”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原先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无意识模糊复杂的轮廓开始发生转变。虽然依然是一个模糊复杂的轮廓,但这一轮廓是有意识的思考、联想的结果。最后学生在课外练习巩固中,这个有意识思考的轮廓开 始明晰、确实。直到到达某一阶段,这个有意识的思考又轮回到无意识的思考。这个时候就是“直接蹦向具体的字义”的环节。这一环节就是学生追求的环节。教师在整个“会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过程和方法”。在这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增强小学生的自识自辨的能力。
会意字从分析字形方法入手。如“三人为众”(表示人的多),“三木为森”(表示树多),“不正则歪”,“小土为尘”,“白水为泉”等。运用传统的造字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容易理解字的含义,从而减少了因理解不够,混淆字的结构而导致写错别字的现象。如“即”和“既”,许多学生在使用这两个字时,常出错误。但是如果知道了这两个字造字时的本义,就不会出错了。“即”在甲骨文中,左边像是盛放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坐着的人,合起来为人坐在食器旁正要吃里面的东西。从这个本义出发产生的引申义,如靠近或接近。“既”在甲骨文中,左边也像是盛放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人把头扭向后面去,张开嘴巴在打嗝,表示肚子已饱,不想再吃了。由此“既”便有了“完毕”,“已经”之义。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出示类似“即”、“既”的画,并进行讲解,肯定会激发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在这样的训练中,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字辨字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无形中了解了中国特有的汉字文化,并能从汉字形体上体味出汉字中蕴涵的情感。
四、形声字的形旁的表义性,声旁的表声性
凡是采取加注意符、声符或音义合成的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为形声字。它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例如“红”字,写出来是这样一个形:“纟”旁加“工”,读hóng;表示红色;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意义。
(一)利用形旁帮助了解字义
形旁是理解字义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形旁内包含着的更深的、引申的意义。如“氵”是液体的一种符号,包括自然界的液体,如水,也包括生物体分泌的液体,如泪,汗,乃至用于液体的名称,如江、河、湖、海。所以“氵”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引起的联想也是丰富的。如下列所示:
氵
其它 液体 水 一般用于水名,地名:江、河、湖、海、洲、湘、汉、谓„„ 水的活动和产生的作用或影响:流、淌、泻、泄、湿„„ 水的状貌:泓、波、清、沫、汪„„ 水的声音:沽、淙„„
实用的:酒、油、汁、汤„„
生物体分泌出来的:汗、泪、泣、泌、涕„„
如果在教学中利于形声字形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比较学习,学生识字量会大大提高,而且对字义的理解会更明确,对学生的自我识字能力会有帮助,如果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学生也可针对字形的特征对字义进行猜测,以提高阅读水平。
(二)利用声旁帮助了解字音
声旁是帮助了解字音的关键。古代最初造字的时候,从某声符的字就读某声符的音。遇到比较难认的字或读音有改变的就用读若某某来标明读音。许慎以后,读音有了更大的发展。同声符的字固然有读音相同的,而更多的是读音不全同,甚至有的读音完全不相同。不过,尽管不同,我们还是可以找出它们的演变规律的。不过,在小学的教学中,就没有教给学生认识这些规律的必要了。因为其间的变化过于复杂,还不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怕到时反而弄巧成拙。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中提出了“三个维度”,分别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利用造字法进行识字教学,恰好符合了“三个维度”的标准要求。从造字法的角度来增强学生的识字辨字能力,是从字的本质来源进行探讨。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教师课内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在不自觉中对中国文字产生了兴趣,在无意识中增强学生识字辨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公
《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谋作武
《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上海人民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汉字造字法
http://baike.baidu.com
第二篇:让学生爱上识字
让学生爱上识字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任小满
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会读、会讲、会写、会用汉字的教学活动。通过识字教学,形成识字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写作,促进书面语言水平的提高。所以,成功的识字教学对培养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而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之大,要求之高,对当前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生字,又能使他们乐于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呢?笔者目前正是任教低年级语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喜欢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 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积极表扬与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 “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热烈地鼓掌,于是学生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二、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快乐识字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应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本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识字的教学过程中。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
1、在情境中识字:
在课堂上,把一个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混淆的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你洗完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识字的效率特别高。
2、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 2 到的效果。像“找朋友”、“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游戏,孩子们特别喜欢,百做不厌。如“找朋友”让几个孩子手拿生字卡片,站在讲台前,老师问:如,“犬”的朋友在哪里?孩子就会拿出相应的卡片回答:“犬”的朋友在这里。接着,就让他带领其它孩子来认读。“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的游戏,就是设置道道关卡,每过一道需认识生字,顺利通过道道关卡,就能夺取最后的小红花。在教学《识字3》时,因为书中是以古代的象形字来引出现代汉字。于是老师就让孩子来玩“兑门票”的游戏。老师手中持“象形字”门票,孩子们手中持生字门票,老师一出示门票,孩子们就马上要拿出生字门票,对号入座。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不正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吗?
3、猜字谜、编儿歌巧识字:
刚开始,教师可以编些字谜让学生来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尝试来编编儿歌,自创谜语来认识生字。在教学“午”字,学生可以编出: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 “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 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一类的游戏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在故事中识字
把生字编成一个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识字的热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5、在比较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可以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容易记住了。
6、利用熟字带生字来识字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加三点水是“海”,“住”去掉单人旁就是“主”„„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三、挖掘生活源泉,为学生拓展识字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摆脱课堂的束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阅读中开动脑筋识字,这样一来识字自然就融入到孩子们的活动和学习中去,孩子们自然兴趣大增。
1、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不仅我们的语文书,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就有许多事物都是识字的好机会、好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比如,小学生刚入学,对同学的名字特别感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这时,可以趁热打铁,每天请一个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增加了七八十个课外识字量。另外,家庭、街道、商店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去认识路标及牌匾或街头广告上的生字。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上的汉字,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只要我们适时的引导,就能让孩子们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主动识字的习惯。
2、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引导孩子在课余进行诗文经典诵读,既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记忆贮存。孩子经常在课外诵读儿歌、背古诗,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都能背诵二十多首古诗。经典的智慧不断输入孩子纯净的心灵,日后必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积累语言,而目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通过古文诵读,能大大促进孩子识字。课外阅读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源远流长。而学生在有了相应的识字量之后,又会更加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识字,识字的欲望更强烈。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就能让学生爱上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阅读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积累语感;兴趣点;个体差异;快乐阅读。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怎么才能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讨论的结果便是:写要从读入手,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写作需要积累语言,建立语感,大量阅读便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课本阅读范围之内,而只通过几篇优秀范文、几节写作课,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不现实的。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尤其是农村小学,甚至有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这是非常值得引起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任。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想法,在这里和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探讨。
一.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因为他还没有读到自己爱读的书,没有遇到能吸引他的故事。孩子听大人讲故事,这就是最初的阅读。有趣的情节,优美风趣的语言是孩子听得津津有味,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孩子最初接触课外阅读,也要从故事入门。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促使他一读为快,好奇心得到满足,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因此喜爱上阅读。
二.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我们给学生规定的内容,有可能不是他们喜欢读的内容。没有兴趣,即使是读了,也不会深入人心,更不会坚持长久。持久的阅读来源于有趣。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过愉悦、乐趣,相反却觉得这是负担、麻烦。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是魅力、动力、引力,不是压力、费力、无力。我们给孩子
划定的范围,往往带有目的性、针对性、狭隘性。我们普遍认为,作文指导、儿童文学、童话故事这些少儿读物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才是真正“有用”的。其实,孩子阅读的范围应是广泛的的,名人名著、人物传记、历史资料、天文地理、科学技术、长篇小说,乃至武侠传奇,只要有兴趣都可与拿来读。当学生对阅读这项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大量的文字语言不再抵触,把阅读当成和吃饭、玩耍一样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再去要求学生读那些“有用”的书,才会达到快乐阅读的效果。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对有一定阅读基础,自己本身很喜爱阅读的孩子,鼓励其广泛阅读,可推荐试着读一些长篇名著,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探讨所读内容及收获;对学习良好,却很少课外阅读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读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学作品。如课文作者所做的其他文章,某篇课文所节选的文章原文,以及和课本相连接的背景资料、话题延伸等。而对那些学习稍差,从不阅读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可以推荐他们读神话故事、英雄人物传记、世界探险之类的书籍,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读武侠小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只要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切忌急于求成。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捷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般都只着眼于现在。学生所读的书不一定要辅助教学,也不一定短时间就见功效,阅读也许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在长年累月的阅读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一个能坚持阅读的孩子,他从书中体验自己不能亲身经历的生活,感悟大量人性美的一面,欣赏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的语言,就渐渐储备了一定的综合素养。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所以大量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从而展现创作才华。
阅读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会复述,会背文字优美的段落,这些要求往往会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像看电视、玩游戏一样的趣事,他们才会真正的喜爱这项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语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了,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了,自然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鼓励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家里买来电器,家长让孩子帮忙看看怎么安装、使用,正是给孩子提供了阅读说明文的机会;用课文故事做引子,“欲知下文,请读某书”,我班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就积极读了《爱的教育》、《昆虫记》《王尔德童话集》等书籍;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近期正在某少儿频道热播的动画片《三国演义》非常受学生们欢迎。教师可以趁机鼓励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去读儿童版《三国演义》,教师也挑选精彩情节看看,抓住时机和学生交流,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还可鼓励他们比赛,看看谁读得快,读的详细,情节讲的动人。如果学生能耐心看完,说明他们已对阅读有了兴趣,继而再鼓励他们阅读其他作品就会有信心了。
六.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将课外阅读中所读、所思、所得做广泛的交流,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快乐情绪。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长篇速读、短篇精读、认识名家、好书推荐、片段摘记、内容简介等。另外还可开展专栏性活动,如每人每周阅读一个长故事,定期举办故事会,评出故事大王;每人每天搜集一条名言,编辑名言集锦;课前五分钟朗读;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编写读书手抄报,还可有长篇连载。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明白读书不但有趣,而且有益,只有让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才会持久而浓烈。
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还需要家庭的支持。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是耽误孩子学习,荒废了背课文背单词的时间,买复习资料还可以,买课外书没用,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观点。给孩子报作文补习班,不如丰富家里的书橱;给孩子买好吃好穿,不如给孩子多买几本好书;带孩子逛商店,不如带孩子逛书店。正确的做法应是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从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还要陪读,想办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
总之,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加强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大量阅读,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建立语感,以达到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基础教学的重要目的。
第四篇:让学生爱上写字
让学生爱上写字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其独特的魅力,特别讲究书写艺术和形体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程中都要加强写字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由此可见,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不但能使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能培养他们坚强毅力和一丝不苟等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本人是一位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十分重视写字教学,在教学中有成功,也有困惑。如何让学生爱上写字,是值得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让学生爱上写字,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写字兴趣。
一、情景激趣。
在学生接触汉字的最初阶段,老师不妨给孩子们讲讲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的发展演变过程,让孩子们能够打心眼里喜欢和敬重汉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创设这样的情景,充分激发孩子们学习书写汉字的兴趣。
二、童话激趣。
教学中,如果教师大讲特书写的位置、方向、力度等技巧,虽然学生也能写出端庄的字来,但是写字的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讲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喜欢故事里拟人化的语言,教师何不发挥想象,让汉字的笔画变得富有生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爱好写字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字的书写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有“横”组成,在“横”这个大家庭里有很多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在家中搭起了一间高低铺,看!住在上层的是二哥,说着我就把“三”字的第一横写上,住在中间层的就是小弟,说着我又把第二横写上。“那么,老师住最下面的、最长的就是大哥。”平时爱发言的小豪抢着说。“嗯,没错。”我把最后一横也工工整整地写上去。之后发现学生很少有写错位置的现象。
三、奖励激趣。
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教师要适时予以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功是最好的动力。例如当我们发现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的某些字写得特别好时,竖起大拇指及时鼓励,或者在写得好的字上画五角星,五角星积累到一定的个数后可以兑换实物奖励,及时的鼓励评价是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比赛激趣。
在班级内部开展写字“擂台赛”,评选班级书写“达人”,将他们的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里,鼓励孩子们参加一些学校举行的书写大赛和书法活动,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孩子们的书写才能,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原本表现突出的孩子越发自信,练习的积极性也就更加深入持久,其他同学也会心生羡慕、见贤思齐。
如果学生的写字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培养,那么写字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爱上写字的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
第五篇:让学生爱上作业
《让学生爱上作业》读后感
亭趾实验学校(小学部)陈爱华
多年来,我一直任教低年级双班数学,平时的工作量较大,我常常为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而心烦气恼、疲惫不堪。怎样让学生由“消极应付”变为“主动参与”,成为作业的主人,让教师从繁重的批批改改中解脱出来,让作业成为师生的开心事?这是我一直在探寻的,但收效甚微。如今拜读了刘春生老师的《让学生爱上作业》一书,书中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技巧,系统地展示了他的作业研究新成果,落根不同课型,聚焦真实问题,给出清楚抓手,让作业活动“有趣而为,汇融趣动”,搭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书中生动活泼的案例与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作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让学生爱上作业并不难!书中第二章:布置作业的第一页有这样一句话:“以我的经验,我认为可爱的作业应该从教师用心的设计开始。”“可爱”这个美丽而温馨的词汇,汇集了刘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对作业的爱与研究,使我读到这里,心也是颤动、激动、感动。“可爱的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是为可爱的异彩纷呈的学生服务的,所以它才是可爱的,它才要可爱。第三章第163页刘老师说:“我一直认为,不带情绪批改作业,不带情绪进课堂,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我也一直在努力地践行。你呢?”这句话,不知道击中了多少老师的要害,尽管,每一个老师同样是爱他的学生们,但是,又有谁做到过不带着情绪工作、上课、改作业呢?尤其是改作业,当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的作业,看着一个个正确的答案,望着那工整的书写,我们的笑容挂在脸上,大大的“√”都是笑的,而当我们拿到成绩差的学生的作业本时,立刻眉头紧锁,不耐烦地翻看着,越看越生气,一个个鲜红的“×”,用力地滑下去,带着无奈和愤怒。可是,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本时,他们的感受又如何呢?他们会有好的情绪吗,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将来会变好吗?
阅读了此书,我感到收获多多,感触颇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我要重新面对学生的作业问题。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首先,尽量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特别是口算,平时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错题和慢题进行多加练习,对于那些学生已能熟练计算的式题就不用经常练习了。其次,作业布置有针对性,不搞题海战术。作业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形成能力的过程。学困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那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作业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点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最后,继续做好错题集。从平时的作业练习和单元测试中收集学生掌握较差和易错的题型,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地学习,实践,反思,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为让学生能喜欢上写作业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