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_物理_上_牛顿第三定律_讲解

时间:2019-05-15 04: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_物理_上_牛顿第三定律_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_物理_上_牛顿第三定律_讲解》。

第一篇:高一_物理_上_牛顿第三定律_讲解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一、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将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中的一个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它的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无先后之分。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均无关系。)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能否求和?不能)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平衡力的性质呢?)

3.对于牛顿第三定律要明确

(1)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四个相同”。即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三个不一样”即方向不一样。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一样,效果不一样。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关键点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一定同时产生或同时消失,也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二、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物体组成连接体。

2.整体法: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联系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可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3.隔离法:把题目中每一物体隔离出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 4.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有两点:

(1)受力情况简单,与已知量、未知量关系密切。(2)先整体后隔离。

构成连接体的各部分之间的重要的联系纽带之一就是加速度,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有些题目也可采用整体与隔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步骤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未知力。

【典型例题】

例1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车对马的作用力为T。关于F和T的说法正确的是()例2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G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的平衡力是哪些力?

例3如图所示,甲船及人总质量为m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2,已知m1=2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

Product@Conda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F2。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F1:F2=,a1:a2=。

例4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mA=2kg、mB=3kg,在水平外力F=20N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求

(1)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2)A对B的作用力多大?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多大?

【例题解析】

例1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车对马的作用力为T。关于F和T的说法正确的是()

A.F和T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当马与车做加速运动时,F>T。

C.当马与车做减速运动时,F

D.无论做什么运动,F和T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和T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故AD正确。

例2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G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的平衡力是哪些力?

解析:找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就看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个物体,反作用力一定作用在这个物体上。

对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两个力:重力G、悬挂拉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那么G的反作用力就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F的施力物体是悬绳,F的反作用力是小球对悬绳的拉力。

Product@Conda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小球受到的重力G和悬绳的拉力F正好是一对平衡力。答案:见解析 说明: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平衡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例3如图所示,甲船及人总质量为m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2,已知m1=2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F2。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F1:F2=,a1:a2=。

解析:以绳为研究对象,它受甲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1和受乙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2。由于绳的质量为零(轻绳),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1=F2,由于绳对甲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1’与F1,绳对乙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2’与F2分别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解本题。

有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力的大小应满足关系式F1’=F1,F2’=F2所以F1’=F2/ 分别对甲、乙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1F1'm1a2F2'm2

由于m1=2m2 所以a1:a2=1:2,故F1:F2= 1:1

a1:a2=1:2

例4 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mA=2kg、mB=3kg,在水平外力F=20N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求

(1)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2)A对B的作用力多大?

解:设两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A对B作用力为F1,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A的作用力F2=F1。

对A受力如图

Product@Conda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FF-F2=mAa

20-F2=2a

① 对B受力如图 合A

=mAa 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FF1=mBa F1=3a ②

由①、②联立得:a=4m/sF1=12N F=20N 而F1=12N,所以不能说力F通过物体A传递给物体B。分析:(1)(2)①+②得 F=(mA+mB)a 即:因为A、B具有相同加速度,所以可把A、B看作一个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合B

=mBa 得:

思考:本题应怎样解更简单?

对AB整体受力如图

竖直方向平衡,故FN=(mA+mB)g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mB)a得:

a=FmAmB20324m/s

2对B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F

例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

Product@Conda

合B=mBa 得:F1= mBa=34=12N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多大?

解析:两物体无相对滑动,说明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方向水平。对于物块m,受两个力作用,其合力水平向左。先选取物块m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加速度,它的加速度就是整体加速度,再根据F=(M+m)a求出推力F,步骤如下:

先选择物块为研究对象,受两个力,重力mg、支持力FN,且两力合力方向水平,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mgtanma,agtan

再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m)a(Mm)gtan。答案:(Mm)gtan

说明:(1)本题的解题过程是先部分后整体,但分析思路却是先整体后部分。要求F,先选整体受力情况最简单但加速度不知,而题意却告诉m与M相对静止,实际上是告知了m的运动状态,这正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从而界定了m的合外力方向。

(3)试分析F>(Mm)gtan或F<(Mm)gtan时物块相对斜面体将怎样运动?

【模拟试题】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在拔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Product@Conda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4.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

]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我们可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6.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7.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共同以加速度a向右移动,则在A、B两物体间的作用力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8.如图所示,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2m2.在用水平推力F向右推m1时,两物体间的相互压力的大小为N1.在用大小也为F的水平推力向左推m2时,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压力大小为N2,则 [ ]

A.N1=12N

2B.N1=N2

C.N1=2N2

D.N1>N2

9.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2,通过穿过定滑轮的绳和吊在桌面上的物体m1相连.释放后系统加速度的大小为a1。如果取走m1,用大小等于m1所受重力的力F向下拉绳,m2的加速度为a2。则(不计滑轮摩擦及绳的质量)[ ] A.a1=a2 B.a1<a2 C.a1>a2

D.a212a1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l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上放置一质量m2的另一木块,先后分别用水平力拉ml和m2,使两木块都能一起运动,若两次拉动木块时,两木块间的摩

Product@Conda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擦力分别为F1和F2,则两次拉动时,拉力之比为[ ]

A.m2F1m1F2

B.F1F2

C.m1F1m2F2

D.1 11.水平桌面上放一重为20N的物块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4.在物块A上放一块质量为10N的物块B,(1)在拉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沿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拉力F多大?B对A的摩擦力多大?

(2)在拉力F=21N作用下两物块一起沿桌面向右运动,则B对A的摩擦力多大?

12.用水平力F将质量分别为20kg、30kg的A、B两物体挤压在竖直墙壁上而静止,则(1)物体B受到物体A的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2)物体B对墙的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F与A物体的接触面光滑)

13.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用质量为m 2的物体B通过细绳水平拉物体A,则

(1)运动过程中物体A的加速度多大?

(2)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多大?

Product@Conda

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高一 物理 上 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

【试题答案】

1.B 2.B 3.D 4.C 5.D 6.B 7.B 8.B9.B 10.C 11.(1)拉力F=12N,摩擦力F1=0N(2)摩擦力F2=3N 12.(1)A对B的静摩擦力F1=200N 方向竖直向下(2)B对墙的静摩擦力F2=500N 方向竖直向下 13.(1)

a=m2gm1m2(2)Fm1m2gm1m2

Product@Conda

第二篇: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例

福州城门中学 吴花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铁架台、细绳、气球、自制气球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让学生鼓掌欢迎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问学生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时不是只有一只手掌有感觉?

学生活动:两只手掌都感觉到疼。(预测)

教师活动: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鼓掌时两只手都会疼的原因,学完这节课——牛顿第三定律,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评:根据具体环境创设情景,开门见山,让学生亲身体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激起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活动:播放自拍视频1:蹲在地上的学生去推蹲在滑板上的学生,滑板和滑板上的学生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中的现象,得到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地上的学生推滑板上的学生,对滑板上的学生施加了一个力,使滑板上的学生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播放视频2:滑板上的学生去推蹲在地板上的学生,滑板和滑板上的学生由静止开始后退,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抓住对受力的分析,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播放视频3:两个滑板的人推互推,同时都后退。观察现象并解释它。是对前个视频的加强和得到的结论的检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视频中的现象,并解释看到的现象。点

评:自拍的视频贴近学生生活,动态强,比较直观和形象。能够解决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力的作用是相互。很形象的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鼓掌时两只手掌都会疼?

学生活动: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出发解释这个现象:鼓掌时,左手对右手施加一个作用力,同时右手也反过来对左手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两只手掌都感觉到了疼。

评:呼应开始,同时也是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点的应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利用身边的东西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教师巡视,观察各组设计试验的情况。

3、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说明如何证明此结论。

4、根据需要,引导、补充学生发言。

学生活动:各小组积极动手做实验,并踊跃发言,展示成果。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气球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实验二: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下压迫左手食指。(左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

评:

1、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学生举例,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但对常见的事例要作充分的准备(如:器材、课件)

教师活动:

1、教师跟学生一起做课本上的气球实验:将吹了气的气球放手。提出问题:看到什么现象?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自制实验:加上一个气嘴的气球,在出口处系上黄色的尼龙丝,装在一根长细绳上,将长细绳系在铁架台上,充满气的气球缓慢放气过程中,尼龙丝由原来的自然下垂开始飘起。

3、引导学生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实验现象联想一下生活生产中相类似的物理现象。

4、播放嫦娥1号现场放射的视频

学生活动:

1、动手跟老师一起做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2、积极思考,举例,理论联系实际。

评:

1、设计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2、教师演示的实验将抽象的空气作用力很好地展现出来,将复杂庞大的火箭发射原理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形象的演示出来。

3、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驾驭好课堂。

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活动: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以卵击石,鸡蛋碰石头会怎样?由此你认为他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请你设计实验定量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动手操作,加以证明。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1、等大。

2、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评: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先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活动:

1、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引导学生思考要全面,使实验更具一般性,可以变 化多个位置,重复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3、展示学生实验记录,让学生复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演示操作、读取数据并说明结论。

4、让学生用得到的实验结论解释鸡蛋碰石头的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设计实验、讨论分析现象,找出规律,得到牛顿第三定律,解释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的物理现象。

评:

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定量去证明结论,不被现象所迷惑,用数据说明问题。

2、学生不一定一次性得出上述正确、简练的结论,教师再去引导。

3、培养学生会用学过的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活动:

1、让学生思考并动手做一道例题:

将一个杯子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C、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D、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引导学生找出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这道题,同时找出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

评:这道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Powpoint课堂小结呈现给学生。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想、整理、消化。

评:教师利用幻灯片进行课堂总结,提高授课效率。★课后作业

l、课后完成课本上第88页的练习。★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在初中和高一的前面已学过: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不困难。难是在只是机械记忆,而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总结、例证等等,因此要克服这种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所以这节课先从鼓掌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播放三个自制视频,学生通过对视频中现象的分析解释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验和老师演示实验,较为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很好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发现过程,避免了机械记忆的毛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的难点是正确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一道精心挑选的习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自主发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印象深刻。

本节课的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讲解弹簧秤的读数原则,导致部分学生的实验数据存在不足之处。

2、嫦娥一号的发射视频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感受完就结束,需要加强。

3、站在滑板上互推的这个视频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4、对与个别学生提出的无关本课题的疑问没有及时给予很好的疏导及解答。

第三篇: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之间满足的关系。因此,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进行定量地探究。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间的关系,使之成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拉弹簧、推桌子等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且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接着,教材又用实验探究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且,教材上的“做一做”栏目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形象准确地呈现相互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之间(包括相互作用力不断变化的情况)的关系。融现代科学技术于物理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准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或)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规律正确分析说明具体实例,培养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首先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应用传感器动态地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介绍完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后,通过分析几个实例比如用力压黑板、分析座位上学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几道趣味性的习题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滑板、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两辆)、弹簧秤(20组)、苏威尔dislab力传感器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校的老师到咱们班来听课,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右手,去拍自己的左手,我们用这种鼓掌的方式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生:鼓掌??

师:同学们刚才用右手拍左手的时候,两只手有什么感觉呢?

生:左手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力的作用,同时右手也受到了左手给右手的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用到了“力”这个词,那么,力在物理中是怎么定义的呢? 生: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很好,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怎么理解“相互”二字呢?

生:“相互”就是说,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a与b,a对b有力的作用,b对a也有力的作用。

师:非常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力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一提到力,总是会想到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那么,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实例、建立概念)

(演示1)用手拉一根弹簧,使之伸长。

师:用手拉弹簧时,弹簧受到了手的拉力,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受到了弹簧的拉力。这两个拉力都是弹力,也就是说,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2)学生a站在滑板上推桌子。

师:a同学站在滑板上,给桌子施加了一个作用力,同时他自己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师:根据以上两个实例可以得到,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一个物体施力于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前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师:如果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如果一个物体施力于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否也会同时会对前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呢?

(演示3)用手将两辆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放在一起:a、固定小车1,然后释放小车2;b、固定小车2,释放小车1;c、同时释放两辆小车。观察实验现象。

师: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两辆小车分别受到了另一辆小车给它的磁场力的作用。这个实例说明磁场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在上述演示过程中,一定要分析清楚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以及各力的方向。)师:其实,大量的实例均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之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acting force)和反作用力(reacting force)。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小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那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讨论、小结,教师补充)

师:根据我们的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2.1 提出问题:

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2 猜想和假设:

师:你怎么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呢?在没有进行精确测量之前。我们所有的结论都只能是一种猜想而已。要不我们就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请大家用我们提供给各位的弹簧秤,三到四名同学一个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

2.3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2.4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2.5 分析与论证:

(上述三步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指导,并且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以及得到的结论。)

(实验方案1:将a、b两个弹簧

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测力

计a受到b的拉力

则受到a的拉力,测力计b。)

(实验方案2:用力传感器探

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如

图2)

(注:进行方案2时,简要

介绍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2.6 得出结论: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7 总结规律:

师:当然,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不可能得到一个规律。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

师:如果用力

公式表示为

式中的负号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2.9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几点说明:

师:对于牛顿第三定律,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表示作用力,用力表示反作用力,那么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

①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总是成立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也适用于液体和气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当然,这个总是成立还是有条件的,至于是什么条件,我们以后会学习到)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注:结合传感器上的动态图分析说明)

3、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到现在,我想我们对牛顿第三定律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想检测一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不愿意挑战一下自我?

生:愿意。

师:好,请听题:

(1)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①一只虫子撞到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上,汽车给虫子的力比虫子给汽车的力大;(解析)该说法错误,这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然而,这两个相等的力却使虫子和汽车产生了非常不同的反应:虫子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加速度,而汽车则得到了一个小得无法测量的加速度。这个差别的缘由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虫子与汽车相比差别极大的质量。

②人走路时,之所以能够向前,是因为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比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大;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③马拉车而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④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2)一个重2n的苹果用绳吊在天花板上,请画出作用在苹果上的两个力。并说明这两个力是否互为反作用力,如果不是,写出每个力的反作用力。

(解析)苹果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绳对苹果竖直向上的拉力f。这两个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重力g的反作用力是地球受到的苹果吸引地球的吸引力;而拉力f的反作用力是绳受到的苹果拉绳的力。

(3)传说有一匹小马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当主人要它拉车时,它拒绝了。它说,如果我向前拉这辆车,按照牛顿第三定律,将存在一个方向朝后、大小相等的力,因此,这是一对平衡力,效果相互抵消;再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这辆车就不会做加速运动了,你同意这匹小马的说法吗?

(解析)不同意。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而不能抵消。

4、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以及一对相互作用力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布置作业:

1、教材p82页“问题与练习”

2、4题;

2、练习册p77-78页,根据自身情况完成。

板书设计: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二、牛顿第三定律

1、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

2、说明:

①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任何物

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总是成立的;

和帮助,谨以为谢!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课后反思: 致谢: 在备课过程中,得到了银川九中高一物理备课组全体老师的精心指导

第四篇:物理必修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3.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4.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2.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

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 1.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

[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

由此得出结论: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实验2]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 提问:学生举例说明.

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

鸡蛋碰石头和石头碰鸡蛋的都是鸡蛋破碎,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

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

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三、小结

1.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这里设计的几个实验除实验5外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实验5是为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而设计的.每做一个实验都应把实验装置画在黑板上,并讲清实验装置,留在黑板上的图是为后面分析实验总结出规律用的.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

四、布置作业 阅读与练习1、2题 五、板书设计:

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3)具有同时性;

三、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第五篇: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诸城一中 魏明海

一、开学伊始的思考:

新的一轮高一开始,几个问题自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1、高中物理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三年规划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科目标: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学生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所有物理老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打好基础,应对高考。

2、高一目标是什么?

高一是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一是基础,特别是本学期,是入门期。

是克服“物理难学”、“惧怕物理”心理的关键时期; 在知识上是基础; 在学习兴趣培养上; 学习方法指导上; 在培养规范上; 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上。

3、应当怎么教?(教师的行动)对应新的形势,我们应当怎么教?

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规范办学的形势,今年8月22日会议上教育局提出继续坚持“两个不动摇”。

新课程改革当然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材那么简单,教师教学方式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而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又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这些变化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欲求有效,必须力求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效,即学习课程标准、钻研和处理教材、深入了解和分析学情、备课、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施、对学生的辅导、课后反思„„诸环节,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要做到有效,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4、学生应当怎么学?(学生的行动)新的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要转变。

要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求知。自主、合作、探究 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具体措施

一、把研、煮、论、思活动常态化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的处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切实把握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不论是担任物理教学工作多少年,也不论教学经验有多丰富,随着新形势和新的学生的变化,肯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这几个环节决不能打折扣,还应多听老教师的课,与自己仔细对比,从中学习。主动邀请老师听课指导,详细些好课后记。平时多向其它教师请教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3.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4.教师准备一套初中课本,认真分析相关知识,做好初中和高中在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 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降低起点,不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的效率。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周安排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其它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听评课,青年教师做到先听课再上课,力争12名教师尽快成为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教师,并年底推出2---3名优秀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为此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也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结合学校提出的“五六”模式,提出新授课课堂教学要求: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备教材、备大纲、备学生、备同步练习。

(1)对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写出知识框架,弄清有几个定义、概念、规律、定理、定侓和公式。

(2)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活化、拓展、变通、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在概念分析、规律总结、定律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化推导公式。

(3)在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全面分析确定和验证知识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例题和练习题,做到取材面广、代表性强、注意举一反三,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4)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课堂上做到脱离教案,把知识讲活、讲细、讲实、讲新,精讲多练,及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

三、落实有学科特色的集体备课

我们的集体备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周一次全组集中集体备课,集中集体备课时我们采用提前一周,单课时备课的方式。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高一物理组共12人,分两个级部。每周3节课,我们两个级部分工协作的方式,材料统一、进度统一、计划统一、单元过关统一,每个级部负责一章的导学案编写和单元考试题的命制。另一级部则负责本章的自助餐作业。各级部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本章的材料编写分工,课时主讲人根据全组讨论的课时计划,将自已负责的课时做出学案或者习题卷,并明确提出至少提前二天,把材料印刷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课时主讲人以“说课”的形式把每一课时的教学流程、重难点的突破、习题配置进行讲解。然后通过集体讨论加以完善,最后定稿。最后定稿的打印稿张贴在组内的小黑板上,使每一位成员对下一周的教学安排非常清晰。根据最后定稿,每位成员再进行自己的个人细备,各人细备务求每堂课都有教案,每个教案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重点放在备学情、备习题、备问题上。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习题配置的广度与深度。每天的说课分级部进行则可以随时随地地对教学的思路、认识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每个导学案和跟踪练习材料要形成电子稿,积累下来,建立档案。

四、及时反馈,把握学情,有效设计

学习的过程又是思维的过程。人的思维分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如果思维能力存在问题,那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就会存在思维障碍,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一要求老师经常与学生特别是边缘生进行交流沟通,二是通过课代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利用当堂检测和课前小测。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找到准确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以便备课过程中选择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

五、分层教学

今年高一学生比较多,也注定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中成绩差的学生比较多,必须做好分层次教学。一是学习杜郞口中学的做法,与班主任协调,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做好学生不同层次的搭配,二是书面练习分层,把基础题和稍难的题分开。分批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完成。三是课堂提问分层次,四是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适当增加自助餐作业。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端不平的现象和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改弄懂的基础知识,必考内容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六、习题选编要求:

在选择习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来进行选择、设计、编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控制好习题量,不搞“题海战术”。

(1)习题选择要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

习题的选择不能贪多、贪全、习题的选择应典型,既要注意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他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要达成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察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切忌随意和盲目。

(2)习题选择要强调基础性和可行性

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即应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可行性,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思维活动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缺乏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所以,习题的选择把握好“度”,狠抓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习题选择要体现研究型和挑战性

选择习题要精,首先要有丰富内涵,教师除注重结果之外,更要注重组题方式和质量,做到“一题多解”熟悉各种解法,多解归一,挖掘共同本质,多题归一,归纳出解题规律。其次尽量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习题选择要扎根于课本习题

课本习题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教师在习题课的题目选编中,应优先考虑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拓深、演变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法的习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我们不应该“丢了西瓜捡芝麻”,忽视课本习题去搞大量本质重复的课外习题

(5)习题选择要关注热点 建议选择开放性试题,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关注应用性习题的选择,以训练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懂得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探究性习题的选择,以训练学生的观察、交流归纳等多种能力。

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作业本着精留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指导思想。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完成质量进行分析,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纳,并找同学谈话,分析每个同学的得失。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做到小周期,快节凑,快循环,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让优秀的学生开设物理课外课堂,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定时定点讲述物理错题,克服物理弱科生的思维障碍。

七、规范解答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认真书写,卷面整洁规范

2、语言表述规范

3、解答步骤规范

4、先画图后做题,善于运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规范要作图。

5、审题规范,解物理题要做到不选对象不解题,不列式。

6、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7、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反思。经常反思感悟自己未能做出来的题目涉及的基本解题方法

8、对错题积累,解题方法积累,感悟心得积累,要经常回头看。

9、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结。

10、勤学好问、不怕困难

下载高一_物理_上_牛顿第三定律_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_物理_上_牛顿第三定律_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物理上学期工作总结(共5篇)

    2011-2012年上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郭克礼 2012.1.11高一物理第一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4)、(5)班物理教学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不断提高,取得......

    高一物理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老师 王正辉 这学期,我带高一九班,高一十班,高一十一班,高一十二班的物理,在这半学期本人工作积极努力,勤于反思。对新课程改革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高一物理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_

    高一物理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在这一学年里本人工作积极努力,勤于反思。对新课程改革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改变我国教育现状的应试教育情况......

    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总结

    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总结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这是第3次带高一,虽说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且也有了一点教学经验......

    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王冬梅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起点,我一定化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43级高一9班班主任计划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管理方式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在这种理念下,制定了2011-2012学年......

    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教学反思 转眼间高一上学期已经结束了。回首一学期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欣慰、也有困惑。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

    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_1

    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及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