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调查文章,对音乐课是想爱不能爱,看到他们那么幼小天真的的心灵里充满了对音乐课的无奈……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课,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美的享受,怎么就变成无聊的课呢?是学生对音乐课的的要求高吗?学生又需要怎样的音乐课呢?
放眼看一下我们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在上公开课时,可以说各个都是很不错的、好样的,那都是精心准备了好久,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去反复修改、试教换来的,这样的课当然是好的。可是再看看音乐教师平时的音乐课,与公开课相比,真的是相形见拙,相差很远,不敢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平时上课也不会像上公开课一样的引起重视而精心准备,于是就变成了学生所说的枯燥无味、无聊至极、令人痛恨的音乐课了。这样的音乐课学生怎么可能从中感受快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感呢?也当然不会受学生们的喜欢。
可是学生又需要怎么样的音乐课呢?其实也简单,就是让学生不觉得无聊、让学生不觉得枯燥、在音乐课中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之中来,与同学愉快地合作,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我想这就是学生所想要的音乐课,也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给孩子找回上好音乐课的自信
首先,我们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给孩子们多一点微笑,跟孩子们交个朋友,多点鼓励给孩子自信!许多的学生不是不喜欢音乐课,而是对音乐课没有信心而失去兴趣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爱心和关注!不管是谁都不希望也不喜欢面对一个严肃的,整天板着脸孔的人。学生更是如此,老师的微笑不仅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给学生信心和勇气。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而要走进学生的世界,我们教师就要弯下腰来,与学生站在同一个世界里,体验他们的快乐,感受他们的需要,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上音乐课。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是鸭子,不是单纯的把知识填给了学生,学生就学会了、就掌握了。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这些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实现。
1.利用语言来创设情境和氛围,如在学习《国歌》的时候,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国歌》的背景、小故事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等等,这样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当中去了,学习的效果也非常的棒。
2.利用直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和氛围,如在学习歌曲《彝家娃娃多幸福》时,引导孩子们观看美丽的彝家风土人情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彝家孩子幸福生活场景,学生学习起歌曲就快乐多了、简单多了。
3.利用环境的改变创设情境和氛围,如上《静静的夜》时,把教室的环境改变一下,窗帘全部拉上,教室里立刻就有了夜晚的感觉,在配上音乐,学生很快能体会夜晚的感觉,并把这感觉溶入学习内容中去。
三、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这个老师就成功了一半。不过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这还是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备课!因为备课是一个教师上好音乐课的根本,只有备课了,才知道一节的重点难点,进而去解决重难点;只有备课了才能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素材穿插到音乐教学和课堂里来,把枯燥的音乐课上得有趣生动!.学生的兴趣有时也很简单,激发学生兴趣还需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可以把难懂的节奏练习变成好听的儿歌;可以把枯燥乐理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把难唱的歌曲在律动舞蹈中学会;把难以理解的管弦乐曲在动画片中得到体会……有了这些法宝,学生们的兴趣肯定会高起来。
四、让多媒体和网络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社会在变化在进步,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同样需要进步和更新,而多媒体在现在的教学中广泛地运用,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顺应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他感兴趣的学习中,并能在很短的时间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在教师的合理运用下,有了多媒体的课堂应该是会受到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堂的。
五、做个热爱音乐的音乐老师 教师更要关注自己,教师自己更要热爱音乐,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和你一起在音乐的国度里畅游!赵洪啸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对音乐真的是一种热爱,有的时候也在想,能做他的学生真的是一种幸福,因为一个爱音乐的人才能更好地教会别人去爱音乐,才能引导别人去被音乐所感动。基于热爱的音乐课,学生能不喜欢吗!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热爱音乐的音乐老师,这样才更有说服力,这样的音乐课堂才是美的,相信也是学生们喜欢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经验是人找出来的,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找出并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优秀的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上出学生们喜欢的音乐课。
第二篇: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
《打麦号子》全曲共有24小节,前8小节没有旋律,都是按均衡的八分节奏进行的劳动呐喊。后16小节有了旋律,旋律比较平稳、简单。学生初听歌曲,会有几个方面的障碍:
1、不接受演唱者的声音(民歌的演唱方式),2、歌曲结构复杂,有念白有歌唱,歌唱部分旋律多,3、速度偏快。我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分析歌曲的特点,抓住了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是号子最常用的演唱形式。“号子”产生于体力劳动中,原先为了让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声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采用一领(新授时教师领)众和的形式,首先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感受劳动的气氛,体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其次能降低完整学唱的难度,第三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积极参加领唱。通过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号子”这一歌曲体裁,并且积极投入到表演中。
2、找到歌谱中的相同部分。带领学生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降低识谱难度。学生通过分析发现,齐唱部分的4句①和③完全相同,②和④完全相同,而领唱部分也是2个相似乐句,不同的只是乐句的第一拍,2.2 22和2 22 22,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因为歌词,第一句是“唱得干劲”,第二句是“我把格号子”,歌词多了一个字,所以歌谱中的'音符就多了一个相同的音。理解了歌谱的规律及变化,学唱就容易了。
3、民歌演唱特点的处理。《打麦号子》是一首江苏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哼哪哼哪” 、“喂喂”、“嗬嗬嘿”,有带有口语感觉的“我把个号子交与你呀”等,带领学生体会这些方言的味道,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同时,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唱出节奏感、力度感和领和的呼应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表现劳动号子的特点,表现劳动的火热场面。
通过抓住以上三个音乐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分析《打麦号子》的节奏、旋律特点,感受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学生理解了音乐的表现要素,感知了音乐主题,理解了音乐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2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我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课堂安静,学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师的思路,配合教师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另人满意。时常会有这种现象:上课前教师提心吊胆,害怕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思路乱了堂;课后又会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听话”、“不配合”感到心情烦躁,失去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有时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训斥一番,但反过来想想,现阶段来讲,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的缺陷,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喜悦、兴奋的心情而来,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学习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满心想将自己知识奉献给学生的老师看到学生“乱糟糟”的场面,却产生了不快乐。
如何协调好课堂纪律与教师正常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两者之间关系,值得做老师的好好考虑与分析,我认为离不开两点。
首先,每个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对待成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达到成人的标准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但同样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闹。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教学经验,能够用敏锐的目光去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乱”的表象下,是否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知识的探索。他们通过这种行为能否更有效的主动获取知识。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会利用这点 “乱”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鼓励表扬,从而使这种“乱”成为一种动力、一种自主、一种创新协作的良好品质的体现,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中,顺利地与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作到善于应变、合理规划。音乐课不是统考科目,教学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不必赶进度,要求班班水平一致,而是要针对不同班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对于那些课堂纪律稍好的班级可采用多讲授一些知识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有较多思维活跃的班级,则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调整,不必照办模式,可采用少讲、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设想学生刚刚由于乱了堂被训斥,那么无论教师播放多动听的音乐可能再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灵了。
什么是好的音乐课,始终是我们这些音乐老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面对多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课件和一些教学设备、音像资料的使用已不再是梦想,现在最需要的是在教师之间互相沟通、互相探索、互相研究、互相讨论的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碰钉子,少一些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的音符,多一点开心,多一点快乐。
总之,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如何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音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增长智慧、弘扬个性、完善人格、扩大视野,如何更好的做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与总结的重要任务。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我发现影响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以下这几方面更不容忽视。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4
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然而我们以往采用独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处于“应试”的心态下,用一个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并不能真实的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最近上了一节课,使我感触特别深。那天课前,我在班级的黑板上写了“演唱会”三个字,这时学生就兴奋了好半天,早早的催促我上课,之后请学生为演唱会做好演唱的准备。后来的活动连平时不爱唱歌的孩子也跃跃欲试,特别是我将表现很出色的孩子名字写在黑板“小歌手”栏目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我想我们经常的`举办“演唱会”让学生从课内或课外歌曲中选择一首演唱,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小组表演唱等等。把最好的成绩作为最后评价的结果。这样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后进生也树立起信心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产生对音乐的学生兴趣。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5
《中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方法初探》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阐述了一下几点教学理念:
一、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
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构成音乐时间的实质,是音乐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特定的节奏形态来完成。
三、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阐述中学音乐课中一些实用的节奏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中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基础内容之一。
因此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技能,是进入音乐艺术殿堂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习节奏、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可以在律动中让学生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也可以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以及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6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浅谈音乐课的“听、唱、做、想”及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一切都要为学生考虑。小学音乐怎么教?主要就是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我们通过“听、唱、做、想、”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来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让学生们在生动的'教学中体会音乐的律动性,体验歌曲的情感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若干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在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中,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但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7
二三年级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从简单的单音开始练习学生的音准,在进行简单的音程练习,让学生初步感受音高。节奏训练也非常重要,教师编写简单的节奏,在课前教授学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有比较稳定的节奏感了。结合教材把歌谱完整的演唱。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
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
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本学期,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吹起羌笛跳起锅庄教学案例
一堂好的音乐课主线必须清晰,目标不易过多,教学手段方法不宜繁杂。针对包琰瑜在五年级三班讲的受“吹起羌笛跳起锅庄”我个人觉得课堂没有整体感,容量大,分层太多,只有横向,没有纵向,而且没有深挖,导致目标没有较好的实现。其中的问题有很多,有教师的、学生的.。教师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设计不够清晰,每一个教学方法策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问题是音乐素养和音乐创造力缺乏。这二者很好的结合才会有较好的课堂成果。
教师在讲解歌曲情绪时,先让学生感受了歌曲的情绪,在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这非常好,一问一答最起码的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就是学生积极的感受音乐,第二个学生经过聆听音乐,他开始思考音乐带给他什么样的感受。但是教师在反馈情绪的时候,词语一定要精准,不要过多的用一些词语去丰富歌曲的情绪,如果多了反而学生把握不住歌曲的情绪。歌曲的情绪主要从歌词去剖析。让歌词动起来有画面感,用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让歌曲变的生动有趣。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8
小学音乐教学应着重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音乐论坛。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9
我有幸参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教师培训,在短短的两天学习里,使我从不懂、不了解,逐步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及它的基本思想观念,学习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另一位老师过得非常的忙碌、充实,也在这忙碌中学习到了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来这里第一天我们主课教师就对我们说过奥尔夫的教学原理是:“一切从孩子出发”。带着这个道理,老师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各种音乐舞蹈,让我们慢慢了解奥尔夫音乐究竟为什么备受孩子们的喜爱。而我以前很单纯的认为奥尔夫音乐是一个课程,现在才渐渐恍然大悟,“哦,原来奥尔夫音乐是一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开心、放松、有创造性同时也提高幼儿的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才是奥尔夫音乐最重要的精华”。
接下来就来总结一下我在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一些关于奥尔夫音乐的知识点:
一、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根据奥乐夫音乐来设定的一些比较容易学的乐器:如鼓、双响筒、三角铁等乐器。这些乐器操作是非常容易的,一学就会,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就设计了一堂课,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探索这些使我们非常好奇的乐器。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给我们介绍了这些乐器的名称以及用法。接下来都有设计打击乐器,同时还有进行乐器分组,主要是对乐器的音高进行分类如:铁质类的为乐器类音高最高的一组,鼓为音高最低的一组。
二、曲目分析
在进行音乐舞蹈的同时,教师会先让我们对曲目进行分析,如曲目的结构,乐句的特点、节奏的快慢、曲目的背景等。经过这些分析后,我们对曲目就能很全面的了解了,在表演的时候就能做得更完美了,能过这些环节让我受益匪浅。
三、舞蹈创编
第二天教师让我们根据曲子的特点自由想象,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在创编的同时老师以及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如:
1、创编前要分析曲子的结构
2、想象一个适合曲子特点的主题
3、全神投入剧情中
4、表情、动作夸张。
舞蹈创编可以说我的强项,可也是奥尔夫音乐最难学的一个环节。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慢慢对舞蹈的创编有了更高的看法,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有让我们共同实践,由易到难,由短到长,让我们每个人收获都很大。
四、课堂内容设计
这次培训老师们重点培训我们在一节音乐中应当怎样设计一堂奥尔夫音乐课。
1、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上注意动静结合。
2、在选音乐的同时也要注意音乐是否适合孩子们,针对小龄的孩子最好是选一些没有歌词的音乐。
3、上课时教师们要尊重孩子们的语言、行为。
4、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有价值、有成功感。
5、内容设计是其主要环节有:
①热身律动;
②乐器探索;
③歌谣;
④小儿歌;
⑤音乐欣赏。
五、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一个很重的环节,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们都不怎么注重音乐欣赏课,认为很没有意义。通过这一次学习才发现,在奥尔夫音乐中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让一些固定节奏在孩子们心中潜移默化,形成心中的一个节奏感。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培训这两天来所学到的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根据我园特色,在教学法上,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手段,教法更应丰富多彩,且“永远在发展中,在流行中”!我相信,任何一个教法,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范例,一种模式仅供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俗称“条条道路通罗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是未来世界的希望,应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为了能培养出÷塑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音乐能力÷美好心灵,整体素养的人才,共同努力吧!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0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1
一、音乐教师
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2
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教学目的不外乎:一是通过范唱或播放录音等形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感染并实施美育目标;二是通过聆听,让学生熟悉必要的乐理知识与歌唱技能、技巧。
即使在现代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由老师进行范唱或聆听录音为主。也可言之为: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时,先采用“旋律引导”,让学生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其次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
长期教学实践说明,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想像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感受和音乐审美等综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和探索歌唱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艺术审美素质的提升。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3
参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原以为当音乐教师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压力会小点,可现在看来不然,当音乐教师也并不轻松。当然,在压力背后也有快乐。
一、教学中最大的特色或经验
这么多年的教学,也有了很多经验。比如,在各个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我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素材,而会尽可能、大量的去寻找课外的与本单元或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音乐等等,我希望结合课外的知识让学生们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在课堂上,当教学生演唱时,我会去主动关注学生的声音,学生演唱时,有时他们会偷懒,在学生心里没有“什么叫好听的声音”的概念。我认为,好听的声音必须声中带情,把情和声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课上模仿学生懒惰时的声音,让他们自己去比较,这时基本上学生都能领悟到什么叫有感情的声音,也能很快的改过来。
二、教学中最大的困惑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欣赏课时,我有时无从下手,我到底让学生在欣赏课里学点什么?分析曲式,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犹如听天书,根本听不懂。所以一到欣赏乐曲时,很多学生不能去关注乐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带领学生很好地听,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
最后,在教学上,我最大的愿望也跟其他音乐教师一样,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面对学生,面对教学能得心应手;面对学生,能教给他们更多的音乐知识。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快乐,这也是我做教师最大的心愿。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3
我从事音乐教学已经十多年了,我们学校是农村初级小学,多媒体进入校园才是近两年的事,由于班级较多的缘故,再加上我们学校就只配置了2个多媒体教室,所以不是经常有机会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用幻灯片教学的几节课,我发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有动感画面的支持下欣赏音乐,就能很快的进入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于学生从感性上更好地认识音乐,体会音乐。这样就节省许多讲解的时间,课堂形式更多样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音乐教师的我们,就应该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才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但是,如果我们不分课程,一味的追求PPT教学,就会出现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轰轰吵吵,而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也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制作课件,避其缺点,扬其优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优质课,应该是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学会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课堂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趣味化,融知识于娱乐之中,使学生学的轻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现在小学生的现状,很多学生都迷恋流行歌曲,那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要尽量找一些内容健康、富有感召力的流行歌曲或者是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调节课堂气氛。
其次,课堂提问要有技巧性和趣味性。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可能需要的考虑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多用鼓励性语言,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切忌讽刺挖苦,以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师生不断交互实践过程中,才能产生和发展人的认识;只有在能动的实践过程中,个体才能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吸取外界信息;正如一个名人所说: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4
在这个学期的音乐教学中,我对每个学生的音准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发现每个班只有几个突出的学生能脱离钢琴唱准歌谱,而大部分学生都唱得偏低,有的还不能连贯的唱出每个音符,或者乱唱一通。
学生音准问题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好歌曲的旋律。这就需要解决音准和学生识谱的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音准和读谱能力是对每个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学生读谱和音准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首先,是音准的问题。音准这个概念这是相对的,音准就是人们感知并衡量音的能力。音高和音准是不可分的,培养音准其实就是要培养准确的音高感。所以要让学生先多听歌曲,并用“lu”来跟唱,对旋律有个整体的空间概念,再来随钢琴分句学唱,不一定要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简单的可以放慢速度让学生自己来跟琴唱谱。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没有唱准或唱对的乐句。
通过一两遍的练习,可以用稍快的速度来连贯的唱谱,再来学习演唱歌词的话就事半功倍了。
我认为还是需要借助音乐设备和器材来培养学生对乐音的把握。
其实,不论是音准还是读谱能力的培养都是息息相关的,不能独立而存在,我们老师要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和准确的读谱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能自信、大胆去更好地演唱歌曲。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5
随着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是当前音乐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国外音乐教学的情况看,音乐教学中包含器乐训练的内容是很普遍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国《器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参与器乐体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关键,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学习乐器
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可以选择哪些乐器呢?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口风琴、竖笛、小型电子琴、铝板琴、等。便于统一课堂内所有乐器的音准,有利于学生获得准确的音高概念。
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局限,一般选择一、二种乐器作为学习的开始,每个学生人手一件。由于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种类越多,教师的教学越困难,学生得到的具体指导也越少,学习兴趣就会减弱甚至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如学校从统一调门的口风琴或笛子开始,效果就较显著。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加入其他类乐器的学习,逐渐使乐队的音色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果在学生学好一种乐器的同时,推选进步快的学生再加学第二种乐器,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科学安排教学进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到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编写中将学过的简单歌曲或片段作为练习曲,这样可以减轻开始学习时,视谱、背谱上的负担,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乐器演奏技术上的困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歌曲《欢乐颂》《粉刷匠》《多年以前》等。这些乐曲音域窄,节奏单一,旋律性强,最适宜作为学生初期阶段的练习曲。教师还要把各种节奏、各种音程作一排列,结合乐曲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贯穿在教材中。
当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合奏。由于乐器的演奏是个操纵问题,即便低年级儿童还未进行过合唱训练,只要手的操纵正确,音准也解决了。反过来通过乐器的多听,多练又帮助了学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准。
随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师可安排多声部合奏的练习,但要接近学生的演奏水平,难度不宜过高。练习时可先分声部单独练,也可把乐谱发给学生回家练习。课堂练习要照顾全面。一个声部练习时,其科同学可集体打节拍,这样既加强了训练密度,又能让学生对乐曲的各声部和乐曲的基本速度有个整体的概念。这样在合奏时就容易达到协和、整齐的效果。
在教学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学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过器乐训练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发掘培养。对这些同学除了完成一般作业外,课外还可给予适当的提高,如安排独奏、重奏等小节目。使这些学生成为班级中的骨干力量,以带动全班,协助老师搞好课堂教学。
第三篇: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1
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
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本学期,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吹起羌笛跳起锅庄教学案例
一堂好的音乐课主线必须清晰,目标不易过多,教学手段方法不宜繁杂。针对包琰瑜在五年级三班讲的受“吹起羌笛跳起锅庄”我个人觉得课堂没有整体感,容量大,分层太多,只有横向,没有纵向,而且没有深挖,导致目标没有较好的实现。其中的问题有很多,有教师的、学生的。教师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设计不够清晰,每一个教学方法策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问题是音乐素养和音乐创造力缺乏。这二者很好的结合才会有较好的课堂成果。
教师在讲解歌曲情绪时,先让学生感受了歌曲的情绪,在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这非常好,一问一答最起码的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就是学生积极的感受音乐,第二个学生经过聆听音乐,他开始思考音乐带给他什么样的感受。但是教师在反馈情绪的时候,词语一定要精准,不要过多的用一些词语去丰富歌曲的情绪,如果多了反而学生把握不住歌曲的情绪。歌曲的情绪主要从歌词去剖析。让歌词动起来有画面感,用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让歌曲变的生动有趣。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2
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特别是刚开学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记,我就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自然就不会索然无味。在教学中尽量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例如:现在的《拉萨谣》一个一个乐句的教唱并进行对比,学生掌握得很快。在教学时只要有针对性,把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学生兴趣更浓厚了。
大多数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集体合作意识的能力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是还发现个别学生还存在胆小不敢“出头”的现象。
在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总结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
5、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自己识谱、自己认唱歌曲的能力。
6、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7、多看多听多借鉴其他学校好音乐的课程,结合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3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我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课堂安静,学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师的思路,配合教师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另人满意。时常会有这种现象:上课前教师提心吊胆,害怕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思路乱了堂;课后又会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听话”、“不配合”感到心情烦躁,失去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有时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训斥一番,但反过来想想,现阶段来讲,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的缺陷,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喜悦、兴奋的心情而来,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学习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满心想将自己知识奉献给学生的老师看到学生“乱糟糟”的场面,却产生了不快乐。
如何协调好课堂纪律与教师正常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两者之间关系,值得做老师的'好好考虑与分析,我认为离不开两点。
首先,每个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对待成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达到成人的标准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但同样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闹。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教学经验,能够用敏锐的目光去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乱”的表象下,是否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知识的探索。他们通过这种行为能否更有效的主动获取知识。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会利用这点“乱”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鼓励表扬,从而使这种“乱”成为一种动力、一种自主、一种创新协作的良好品质的体现,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中,顺利地与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作到善于应变、合理规划。音乐课不是统考科目,教学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不必赶进度,要求班班水平一致,而是要针对不同班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对于那些课堂纪律稍好的班级可采用多讲授一些知识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有较多思维活跃的班级,则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调整,不必照办模式,可采用少讲、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设想学生刚刚由于乱了堂被训斥,那么无论教师播放多动听的音乐可能再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灵了。
什么是好的音乐课,始终是我们这些音乐老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面对多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课件和一些教学设备、音像资料的使用已不再是梦想,现在最需要的是在教师之间互相沟通、互相探索、互相研究、互相讨论的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碰钉子,少一些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的音符,多一点开心,多一点快乐。
总之,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如何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音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增长智慧、弘扬个性、完善人格、扩大视野,如何更好的做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与总结的重要任务。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4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不足:对于学生的肆意课堂的行为掌控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注意把握尺度。增强幽默力量。
三、教学研究
为了使自己在教学水平及业务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学期,我加强了自身素质的培训,先后参加了音乐教学对音乐学科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从每一节音乐课教学开始,我都以打造一节优质课这样的理想来入手,对于每节课我都提前做了相当大、相当多的准备;其次,平时的教学反思,为科研铺就平坦大道,教学围绕科研,教学更要再此之外包含它,这样有了内部的圆心,做多大的校验和科研它都还像是一个圆。
总的说来,本学期的音乐工作做的比较满意,虽然也还有不足之处,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我会奋起直追、找出不足、认真改进、努力提高,我想我一定会把音乐工作做的更出色。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5
二三年级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从简单的单音开始练习学生的音准,在进行简单的音程练习,让学生初步感受音高。节奏训练也非常重要,教师编写简单的节奏,在课前教授学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有比较稳定的节奏感了。结合教材把歌谱完整的演唱。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四、教唱歌词。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6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能比拟的。音乐欣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欣赏一些音乐,丰富他们的音乐
知识,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在欣赏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辨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的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7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好多新教师,为校园增添了生机,记得开学第一天的会议上,新教师的自我介绍就很精彩,一个个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再读,名校的本科生,一张张意气风发的面孔,彰显出智慧与精神,在近一个月的接触中我看到了这些新教师的努力与工作的认真态度,觉得很欣慰,我为学生高兴,为学校高兴。但同时我感到了一种危机感。
这些天听了部分新教师汇报课,每节课都有新的亮点,从教学过程的安排,从教师的教态,每位教师身上都散发出优秀教师的气质,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落后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此刻对这句学无止境的理解尤为深刻,有些道理明知是对的,可是只有自己亲身感觉到才能领会。这周新教师的汇报课还在继续,我将继续去听课,学习,从每位教师身上吸取闪光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去年觉得自己是很勤快的了,每天早早的起床和同学们练习小号,中午给特长生练习钢琴,下午大课间给特长生唱视唱,听音练耳,但是现在每天等我早上来练号的时候,我能看得很多新教师的身影,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忙碌的?人的事业就像长跑,如果不抓紧前进,那么我就会被慢慢的`落在后面,等跑到后面的时候就会慢慢的习惯那种后面的感觉,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靠后已经是最后了。我没有想过自己在事业上要有一番何等的作为,但是我最起码要做到对的起自己,对得起人民教师的称号,对每位孩子负责,对
每位家长负责,所以我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尽我所能把我的音乐课上好,希望会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
音乐课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课堂,欢声笑语,让一节真实的音乐课必然存在偶然性、随机性。这些偶然性和随机性正是音乐课的生命活力所在。教师要火眼晶晶、巧妙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点,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让知识在自由平等的交流中不断生成、激活演变成新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向前迈进,使音乐课堂充满着欢乐活泼的气息与情趣,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理性感知的新天地。学生在课堂上高兴的动起来是音乐教学的主题。而作为学生的指引者,应处处寻找快乐的足迹,搭建快乐的平台,让学生快乐的感受,愉悦的表达。我在《四季童趣》一课的教学中做了大量准备,努力构建一个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题。
课堂上总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课堂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于捕捉与利用。
比如:创设情境,走进迪斯尼乐园1、出示有关季节的的图片T: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季节吗S:知道T:今天米老鼠将要带我们去他的家,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里吗S:它们的家在喵喵屋,喵喵屋,是什么地方。我都没有听说过,也许是米老鼠住的地方吧,因此只能继续问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它们还有另外一个家,知道在哪里吗现在终于有同学说出我想要的答案:Disney乐园,因此顺利的过度到下一环节。
跳出教案,灵活应变课堂,尊重学生的思考,重视学生的发展,辨证的看待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构建,无限的教学资源就蕴藏在我们生动的课堂内部,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绚丽多彩。我们只要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激活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就能更好地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质量,让他们能够真正的乘着音乐的翅膀,在自由的课堂中展翅飞翔,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
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变成了课堂的主角,是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新课程所关注的'是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强调学生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活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爱好、注意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一节真实的音乐课必然存在偶然性、随机性。这些偶然性和随机性正是音乐课的生命活力所在。教师要火眼晶晶、巧妙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点,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让知识在自由平等的交流中不断生成、激活演变成新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向前迈进,使音乐课堂充满着欢乐活泼的气息与情趣,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理性感知的新天地。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2
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应是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信息的重组者。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个人感觉,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等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我的教学技能,在确保自己丰富的音乐知识与素养下,才能更好地解读音乐内容,把的呈现给学生。同时要正确的分析学情,把握学情,牢牢的抓住学生课堂的心,确保音乐课堂上对培养音乐兴趣的有效性。教师对于学生因思维活跃而迸发出的想法与表现的'敏感性,对教学时机的捕捉与把握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重组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与突破的意识与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师自我技能的提高。
其次,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很有效的使整堂课丰富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坏境下,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呢?比如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大情景,情境教育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又或者可以加入一些分组合作的讨论组,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再者,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样重要。很多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总是急于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授给学生,而没有真正意义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堂交流不仅仅包括师生之间的正面交流,互相提问,也包括了与学生小组讨论组之间的交流等。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能够对教学过程中因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而迸发出的火花有敏锐的感知力,并能灵活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组。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养成对日常教学工作保持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使感性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3
一、音乐教师
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4
学生们一到音乐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吗?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重点在于要对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声师生问好;用一小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或表演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都在音乐中进行,既体现了音乐的语言性又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小学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音乐活动中,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带头人和伙伴。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二年级的表演课《小乌鸦爱妈妈》,我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乌鸦妈妈,全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小乌鸦;然后我再请一学生扮演乌鸦妈妈,我和其余的'学生扮演小乌鸦。整节课都是师生同演,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课堂充满了生气,师生感情增进了,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了教育。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学生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
一、拍节奏法。
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二、口令法。
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
三、闭目法。
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学生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平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5
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然而我们以往采用独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处于“应试”的心态下,用一个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并不能真实的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最近上了一节课,使我感触特别深。那天课前,我在班级的黑板上写了“演唱会”三个字,这时学生就兴奋了好半天,早早的催促我上课,之后请学生为演唱会做好演唱的'准备。后来的活动连平时不爱唱歌的孩子也跃跃欲试,特别是我将表现很出色的孩子名字写在黑板“小歌手”栏目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我想我们经常的举办“演唱会”让学生从课内或课外歌曲中选择一首演唱,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小组表演唱等等。把最好的成绩作为最后评价的结果。这样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后进生也树立起信心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产生对音乐的学生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6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7
《我是小音乐家》是人音版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四课第一课时的歌曲。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的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虽说此歌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难度,表现为速度较快,节奏有点难度,弱起和后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学生唱时容易出现吐词不清楚的现象。
学习目标有三方面:一是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用轻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地歌曲表演;二是认知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小提琴、吉他、圆号三件乐器以及演奏姿势;三是情感目标:通过当一名小音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歌曲情绪处理,创作歌词。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1、正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词唱法如“跳吧”等等。
2、歌曲情绪处理,创作歌词。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教学环节分为初听歌曲、模唱曲调、学唱歌词、表现歌曲、创编歌曲五个环节。让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的由接受歌曲,到掌握歌曲,再到自由拓展歌曲,很好的理解歌曲情感,表现歌曲内容。
下面我再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给大家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我按教材要求,让孩子们用摸唱的方法学唱歌曲。通过默唱、轻唱、自由唱、有感情唱等循序渐进的步骤,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才是在这一堂课的主人。因此不管是歌曲动作的设计,自编歌词,都是学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尝试和探究欲望,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即巩固了本课的节奏内容,拓展了学习,又感悟到了音乐迷人之目的。
最后的音乐活动是我设计的本课高潮。我通过复习、转换音乐表演等形式来创编动作,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经过自己创编、同桌间交流、自由表演、上台展示等步骤,孩子们各显神通,都能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动作,不但自己跳的很投入,也能和小伙伴们配合默契。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等评价手段,他们更喜欢、更有信心表现自己。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一直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放松的、活跃的心里状态,因此整堂课中,充分体现出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我认为不够好的地方是:在感受、体验、模仿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的时候,孩子们在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认识乐器,但是不能准确的去模仿演奏姿势,这些事需要在平时多给孩子们提供机认识、运用。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活跃,歌曲节奏复杂,歌词内容较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今天的反思,相信以后会更好。
第五篇: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一、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而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达心的中情感。我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即兴创作
最需要动脑筋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每一位教师最直接的研究课题,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无需动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怎样让儿童真正动起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育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儿童在成长、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式,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他称此为他的“音乐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基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