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课堂实录 尹章虎

时间:2019-05-15 04:1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课堂实录 尹章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课堂实录 尹章虎》。

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课堂实录 尹章虎

苏教版二年级《再见了,北京》课堂实录

执教者:尹章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留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 教学过程

师: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鸟巢”上空的五环旗怎么样了?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怎么样?场上仿佛响起了什么歌曲?(我和你)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圣火怎么样了? 生读完后

师: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生:留恋与不舍

师:谁能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 生: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师:下面是“我和你”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

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请将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

师: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 生:“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 演一演,说一说:

师:是啊,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再读这一句。等会请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人们不愿离去的样子。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演热闹的场面。下面学生齐声朗读。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请你们来读读,能读出什么感觉?

1、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

赢啦、申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明亮、千言万语。飘扬、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无尽、留恋与不舍、绚烂、欢呼、拥抱 此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引入申奥时的一些词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把闭幕式的场景联合起来想象。

2、奥运口号: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师:奥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是我们的奥运精神依然存在,你会怎么在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板书设计

再见了,北京 心里充满了对北京的留恋

爱北京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尹章虎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执教者: 尹章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留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 教学过程

一、实际,理解“再见”

1、(板书: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两个字?当时你心情怎样?

2、师谈课题:再见,北京!(板书)心里充满了对北京的留恋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再见”

1、奥运会即将落幕了,全国人民和各国参赛队员依依不舍,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去感悟离别带来的留恋与不舍。

2、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场面来描写。

3、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运动员的依依不舍。(1)学生自读,画出运动员依依不舍的场面。

(2)“留恋”是什么意思?圣火为什么会带着“留恋与不舍”?(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北京城的热闹与“鸟巢”内人 们的激动与不舍。

(1)生自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交流:读着这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练习朗读,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4)讨论句子:奥运会闭幕了,但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三、反复诵读,再现“再见”

1、师:2008年8月24日那个不眠之夜,令所有的中国人自豪而又依依不舍。让我们通过朗读来留住那些永生难忘的日子吧!

2、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展示读,要读得把老师和同学带入那离别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北京的信息,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准备好,我们将安排活动课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再见了,北京 心里充满了对北京的留恋

爱北京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备课2再见了,北京教案

二年级语文备课

2、再见了,北京!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2008年8月24日20点,这个神圣的时刻同学们肯定记忆犹新,那是第29届北京2008奥运会落下帷幕的时刻,这是一个沸腾的夜晚,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激情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

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进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2、切入课题:这座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认读“鸟巢”,为什么在课文中加上引号,“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学生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2)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两个场景)

(3)

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2、读好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

北京

时间

上空

飞机

外国

朋友

全场

礼花

缓缓降下 渐渐熄灭 深情回望 微笑告别

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 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3、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这是一场激情的烟火表演联欢。唤醒留在我们心间的“北京记忆”。

(1)

播放录像(2008北京奥运闭幕式,第二节“记忆.圣火熄灭”)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2)

你观看了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交流体会。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1、识记 “场 名 米 机 员 环 表 国 朋 京”十个生字。

2、分别给这些生字组词,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按笔顺描红。

四、作业

1、熟读生字词语。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领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课文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北京奥运会闭幕的具体时间是哪天,“帷幕”是什么意思?

(3)

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鸟巢”上空的五环旗会怎样?什么叫“缓缓”?在文中找出它的近义词。(渐渐)

(4)

表演台上,即将回程的几名外国运动员他们是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来他们对北京的依依留恋?(理解词语“深情回望”和“熊熊燃烧”。)外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得到了怎样的热情相待,他们在深情回望时,想对北京,乃至中国人民说些什么?

(5)场上仿佛响起了什么歌曲?听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片段,读歌词: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从这段歌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中国人民敞开胸怀,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

(6)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圣火怎么样了?说说“留恋”的意思?谁能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

(7)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这是,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什么抛向天空。你看过放烟火吗?你能具体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吗?再读文中的字句,想象“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的景象。小朋友各自练说。

(2)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哪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展现了闭幕式现场的热烈气氛?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3)奥运精神指什么?为何感染了全场的每一个人?

(4)是啊,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停留”是什么意思?“迟迟”说明什么?请学生上台来表演一下人们不愿离去的样子。(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演热闹的场面)(5)学生齐声朗读第二段。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1、齐读全文,读出留恋与不舍的感受。

2、奥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是我们的奥运精神依然存在,你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呢?分组讨论、交流。

3、小练笔: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第四篇:2018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2再见了北京教案 苏教版

2、再见了,北京

教材说明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北京2008奥运会闭幕式 2008年8月24日20点

《再见了,北京!》记叙的是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奥运会落下帷幕的时刻,这是一个沸腾的夜晚,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激情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本文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这是一场激情的烟火表演联欢。唤醒留在我们心间的“北京记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一步,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激情感染。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学习生字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第三步,播放录像,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zODIwMDQ4.html(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69分时显示圣火熄灭)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场 名

米 机 员 环 表 国 朋 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个别读。

二、细读课文,领会感悟

1、朗读课文段,以读代讲。老师引导提示,师: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鸟巢”上空的五环旗怎么样了?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怎么样?场上仿佛响起了什么歌曲?(我和你)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圣火怎么样了?

生读完后 师: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生:留恋与不舍

师:谁能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 生: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师:下面是“我和你”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

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请将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

师: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 生:“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

演一演,说一说:

师:是啊,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再读这一句。等会请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人们不愿离去的样子。

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演热闹的场面。下面学生齐声朗读。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请你们来读读,能读出什么感觉?

1、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

赢啦、申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明亮、千言万语。飘扬、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无尽、留恋与不舍、绚烂、欢呼、拥抱

此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引入申奥时的一些词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把闭幕式的场景联合起来想象。

2、奥运口号: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师:奥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是我们的奥运精神依然存在,你会怎么在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分组讨论、交流。(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苏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_Microsoft_Word_文档_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二年级语文大朗垌小学

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学期,我在这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我从课文的延伸入手,以写想象文为主,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阅读课,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要求学生每天摘录一个好词好句。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话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2、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了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扎实,我因材施教。在书写方面,我强调作业规范性,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有些学生对于写过几遍的字也会写错,如“宽”字下边本该“见”而非“贝” 字,又如“拔”和“拨”字,学生总是分不清是“拨打”还是“拔打”,“拔河”还是“拨河”。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反复默写和抄写。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写句子的能力。

3、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

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重视积累,拓展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课文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进行各种词语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如句子的转换,如“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兴趣,也训练了动脑的能力。

四、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虽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其中有一些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作业字迹潦草,或遇到难题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话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总之,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古人说:教师是蜡烛,是春蚕;今人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期望,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究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汲取他人之长,不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下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课堂实录 尹章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课堂实录 尹章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