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教案3(沪科版高一第二学期)

时间:2019-05-15 04: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教案3(沪科版高一第二学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教案3(沪科版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篇:《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教案3(沪科版高一第二学期)

《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教案3(沪科版高一第二学期)6.3 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共一课时)[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勒夏特列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简单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原理及其生产过程。第二部分可作为重点,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勒夏特列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适宜的生产条件。此外,在教学中,使学生建立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工业生产上(合成氨、制硫酸)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硫酸、合成氨工业生产的学习,认识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应用。(2)通过制硫酸、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等条件的讨论,认识工业生产上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化学原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懂得一定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硫酸工业生产过程;选择合成氨适宜的生产条件

2、难点

选择合成氨适宜的生产条件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课题: 展现课题,明确化工生产所要关注的问题。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62页相关内容。引出硫酸工业生产原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提高二氧化硫转化率的可能途径。师生互动1:共同分析表1。

表1 转化率

(%)温度

压强(×101kpa)1 5 10 25 50 100 400℃ 99.2 99.6 99.7 99.9 99.9 99.9 450℃ 97.5 98.9 99.2 99.5 99.6 99.7 500℃ 93.5 96.9 97.8 98.6 99.0 99.3 550℃ 85.6 92.9 94.9 96.7 97.7 98.3 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表2)。

表2 使氨生产得快

(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使氨生成得多

(从化学平衡分析)浓 度

增大n2、h2的浓度

增大n2、h2的浓度,减小nh3的浓度 压 强 高压 高压 温 度 高温 低温 催化剂 使用 不影响

师生互动2:共同分析教材64页“资料库”,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合成氨中温度选择的因素。归纳小结2:表3--合成氨中理论和实际生产条件的对比。

表3 理论和实际生产条件的对比

浓 度 压 强 温 度 催化剂 理 论 生 产

为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增加n2、h2的浓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 减小平衡混合物中nh3的浓度

增大 降低

实 际 生 产

使气态nh3变为液态nh3,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并及时补充n2、h2。20 mpa~50 mpa 500℃ 左右 铁触媒(500℃ 左右时活 性最大)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工业制硫酸

[问题情景]我们已学习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知识,那它们在化工生产实践中又有怎样的应用呢?

[思考]展现标题“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其中“快”和“多”分别体现的是工业生产哪两方面的要求?

[引入课题]这就是化工生产中所需要兼顾的两方面问题。那具体又是如何实现这两者对立统一的?下面我们选择两种常见的化工生产来加以讨论。[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相关内容。[思考讨论] ① 哪些物质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硫的原料?哪种原料最好?并简述理由。② 为什么我国目前仍然采用硫铁矿作为制取二氧化硫的原料? ③ 若用硫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写出每一步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师归纳]从上述问题中我们得出硫酸工业制法的主要流程。由于二氧化硫的转化是在催化剂表面接触反应,故名“接触法”。[思考讨论] ① 为什么要将矿石粉碎成很细的粉末?

② 仔细分析沸腾炉的结构,说明它是怎样使反应物充分接触的?

③ 在二氧化硫的转化反应中,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提高二氧化硫转化率的可能途径。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表1,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数据,明确实际化工生产条件选择的依据。[师生小结]由此可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化工生产中选择适宜反应条件的重要依据。

学生回答:速率和产量。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归纳出:制取二氧化硫可选用硫磺、硫铁矿等为原料。用硫磺更好,工艺要求较简单。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我国硫磺资源不如硫铁矿充足,而且在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硫的其他原料中硫铁矿的含硫量较高。学生书写、练习。

学生回答:增大反应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学生回答:高压、低温。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化工生产所要关注的问题,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逐步引出工业制硫酸的原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激发认知冲突,树立全盘考虑问题的意识。再次明确化工生产所要关注的问题。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思考]工业上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氨气? [教师介绍]合成氨的重要意义。[思考]如何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① 合成氨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总结。)② 如果我们是企业家,要提高合成氨的经济效益应采取什么措施?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评价。[思考] ①怎样改变条件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②怎样改变条件能提高氨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

投影:讨论结果 思考:

① 既然增大压强可提高反应速率,又可提高氨的产量,那么在合成氨工业中压强是否越大越好呢?

② 显然,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考虑,对压强要求是一致的,而对温度的要求是矛盾的。怎样解决这个矛盾?

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分析教材64页资料库,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合成氨中温度选择的因素。[投影]表3。

[小结]我们除了从反应原理方面分析外,还要从材料和设备方面分析才能确定合成氨工业的适宜条件。

[教师介绍]介绍哈伯寻找合适催化剂的故事。

[总结]无论硫酸的生产还是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的选择,必须全面考虑问题,既注意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其矛盾性,同时兼顾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也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同学们,请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合成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在拓展型课上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阅读并写出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等。

学生认为:根据合成氨的特点,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来分析,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一要使反应进行得更快,二要使产品的产量更多。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表2)。

学生回答:需要考虑设备的承压能力。分析数据。

完成65页思考与讨论

明确合成氨工业的重要性。在讨论中进一步巩固知识。转换角色,激发兴趣。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引起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明确合成氨工业条件选择依据。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

2、主要板书

3、相关链接

⑴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取

要生产合成氨,首先要制造含有氮、氢混合气的原料气。用于制造原料气的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三种。固体原料主要有煤和焦炭。将煤或焦炭放入半水煤气发生炉里,交替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就可以得到半水煤气。半水煤气的有效成分是n2和h2,还含有co、co2和h2s等杂质。半水煤气经净化后,可做合成氨的原料气。

液体原料主要有原油、轻油、重油等。它们可用分子式cmhn表示。用水蒸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来气化重油,可得到h2和co。利用重油气化法制取合成氨原料气,是近代合成氨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发展。

常用的气体原料有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和焦炉气等四种。在这些气体原料中,天然气用量最大。我国四川省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用天然气制合成氨原料气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即热解法、水蒸气转化法、部分氧化法和综合法。

热解法是在没有触媒的情况下,用高温使天然气中的甲烷受热分解而制得氢气的方法: ch4 2h2 + c

水蒸气转化法是在700 ℃~900 ℃的温度下,使水蒸气和甲烷通过镍触媒而起反应: ch4 + h2o → co+3h2

部分氧化法是在950 ℃左右和镍触媒的作用下,使甲烷进行不完全氧化: 2ch4 + o2 → 2co+4h2 综合法是在制取乙炔的同时,副产合成氨原料气。将天然气和氧气同时通入转化炉中,高温下使部分甲烷进行燃烧,放出的热使剩余的天然气受热后分解而生成乙炔和氢气,分离后可得到氢气。2ch4 → c2h2 + 3h2 ⑵ 合成氨的催化机理

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目前认为,合成氨反应的一种可能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上述反应途径可简单地表示为: xfe + n2 → fexn fexn +[h]吸 → fexnh fexnh +[h]吸 → fexnh2 fexnh2 +[h]吸fexnh3 xfe+nh3

在无催化剂时,氨的合成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大约335 kj/mol。加入铁催化剂后,反应以生成氮化物和氮氢化物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26 kj/mol~167 kj/mol,第二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为13 kj/mol。由于反应途径的改变(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反应速率加快了。⑶ 催化剂的中毒

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一般称为催化活性。有人认为:由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一旦制成一批催化剂之后,便可以永远使用下去。实际上许多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其活性从小到大,逐渐达到正常水平,这就是催化剂的成熟期。接着,催化剂活性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然后再下降,一直到衰老而不能再使用。活性保持稳定的时间即为催化剂的寿命,其长短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条件而异。

催化剂在稳定活性期间,往往因接触少量的杂质而使活性明显下降甚至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的中毒。一般认为是由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被杂质占据而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暂时性中毒和永久性中毒两种。例如,对于合成氨反应中的铁催化剂,o2、co、co2和水蒸气等都能使催化剂中毒。但利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中毒的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又能恢复,因此这种中毒是暂时性中毒。相反,含p、s、as的化合物则可使铁催化剂永久性中毒。催化剂中毒后,往往完全失去活性,这时即使再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处理,活性也很难恢复。催化剂中毒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业上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要把反应物原料加以净化,以除去毒物,这样就要增加设备,提高成本。因此,研制具有较强抗毒能力的新型催化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⑷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

目前,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的研究。固氮酶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这两种含过渡金属的蛋白质组合而成。铁蛋白主要起着电子传递输送的作用,而含二个钼原子和二三十个铁和硫原子的钼铁蛋白是络合n2或其他反应物(底物)分子,并进行反应的活性中心所在之处。关于活性中心的结构有多种看法,目前尚无定论。从各种底物结合物活化和还原加氢试验来看,含双钼核的活性中心较为合理。我国有两个研究组于1973-1974年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含钼铁的三核、四核活性中心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固氮酶的一系列性能,但其结构细节还有待根据新的实验结果精确化。

国际上有关的研究成果认为,温和条件下的固氮作用一般包含以下三个环节:①络合过程。它是用某些过渡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去络合n2,使它的化学键削弱;②还原过程。它是用化学还原剂或其他还原方法输送电子给被络合的n2,来拆开n2中的n≡n键;③加氢过程。它是提供h+来和负价的n结合,生成nh3。

目前,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工作的一个主要困难是,n2络合了但基本上没有活化,或络合活化了,但活化得很不够。所以,稳定的双氮基络合物一般在温和条件下通过化学还原剂的作用只能析出n2,从不稳定的双氮络合物还原制出的nh3的量相当微少。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以便找出突破的途径。

固氮酶的生物化学和化学模拟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这必将有力地推动络合催化的研究,特别是对寻找催化效率高的合成氨催化剂,将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六.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和勒夏特列原理向来是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应用原理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了解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依据,便是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试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在:让学生有充分时间阅读、分析、思考,有足够的时间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对有难度的问题及时分解,为学生设置阶梯,使其顺利作答。这样,使得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不断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节课涉及的是化工生产的问题,对此,教师可能也比较陌生。如果学生善于质疑的话,在本课中可能会提出不少令教师也难以回答的问题,故教师应有思想准备,课前认真查阅资料,对制硫酸和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做到了然于胸。此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讨论。

第二篇:《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教案(第1课时)(沪科版高二第二学期)

《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教案(第1课时)(沪科版高二第二学期)11.2 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共2课时)第1课时 石油化工的兴起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和教学活动,在新旧知识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迁移能力,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供时空。根据学生对石油加工的初步认识以及刚刚建立起来的四价碳思想,提出石蜡催化裂化反应中有机物结构变化的探究小课题;根据学习烷烃时已经初步了解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典型性、相似性、递变性,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烯烃。在所有知识迁移运用的过程中都指导学生在相似性中关注差异性,强化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石油的裂化(a)(2)不饱和烃(a)

(3)乙烯的分子结构(b)2.过程与方法

以石蜡的催化裂化反应为载体经历“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石油炼制过程分析烯烃的结构特征和获取方法,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烯烃的结构特征和乙烯的分子结构 教学难点:推导石蜡裂化产物的结构特征

四、教学用品

投影仪、有机分子球棍模型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 引入:复习石油的加工过程,引出课题。

> 学生活动i:回忆石油的炼制方法和加工产物。

> 师生活动i: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借助分子的球棍模型探究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时结构发生的变化。

> 演示实验i:石蜡的催化裂化

> 学生活动ii:分析实验现象,讨论石蜡裂化后所得到产物的结构特征,得出产物中含有c=c的结论。

> 师生活动ii:运用学习烷烃时的思想方法推测烯烃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强化有机物学习的一般方法。

> 教师活动i:介绍乙烯的工业制法

> 小结与反馈:回顾学习内容,提出延伸性的问题:为什么烯烃比烷烃活泼?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复习

我们学习过石油组成和加工,1.请回忆对石油进行分馏目的是什么?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2.当分馏得到的汽油不能满足需要时,又以什么为原料进行怎样的加工来获取汽油? 【板书】

一、石油化工 石油裂化--获得裂化汽油 回忆并阐述:

分馏的目的是获取轻质燃料。汽油、柴油、重油等,成份都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以分馏得到的重油为原料进行裂化,使长链分子变成短链分子。

复习旧知,同时把乙烯的学习置于工业生产的背景之下,突出知识的价值。探究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时结构发生的变化

【问题】当长链的烷烃分子碳链断裂成为短链分子时,分子的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分子为例进行一个推测:出示戊烷的球棍模型,请一学生上讲台构建断裂为c2、c3时形成的小分子的结构。

【问题】可以发现,当长链的烷烃分子断裂为短链分子时,氢原子不够用了,或者说其中一种分子中碳原子有剩余的价键。这种分子是否依然属于烷烃? 不属于烷烃,性质与烷烃是否会有差异? 思考,观看分子模型的构建过程。依据烷烃的定义进行判断。思考:结构不同,必然有差异。

在学科逻辑关系的指导下提出有依据的猜想,感受化学学科的研究过程 实验验证猜想

【演示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

【问题】哪些实验现象说明石蜡已经发生了裂化? 观察现象。

石蜡常温下呈固态,说明其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多。反应后的生成物在经过冷凝之后,有气态物质和液态物质存在,说明生成了碳链较短的分子,由此可证明石蜡发生了裂化。

【问题】根据刚才的推测,在得到的产物中有一种碳的价键没有被氢原子饱和的物质,如何验证这种物质的存在呢?【引导】可以这样想,烷烃在一般情况下很稳定,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都不反应,这是因为c-c、c-h键都比较强。结构变了,稳定性是否会变呢? 【演示实验】取冷凝后得到的液体于试管,滴加溴水。【问题】解释这个实验现象。思考

思考讨论: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检验。观察现象:溶液退色。讨论:

溶液退色,说明确实有结构不同于烷烃的物质生成。碳原子的剩余价键不能结合氢原子,只能相互结合,形成c=c。初步认识烯烃

【讲解】这种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被称为烯烃。c=c叫不饱和键,与不饱和键相连的碳原子叫不饱和碳原子。

【板书】

一、烯烃: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 【构建乙烯、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请写出这两种分子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和分子式。【讲解】根据烷烃命名的经验,可推测,叫乙烯,叫丙烯。

【问题】丙烯和乙烯的关系?

【问题】写出丁烯的结构简式和分子式。推测分子中碳原子数为n的烯烃的分子式。【板书】1.烯烃的通式:cnh2n(n≥2)倾听 书写:

c2h4 c3h6

同系物

思考、书写结构简式、推导

运用学习烷烃的的方法初步认识烯烃,巩固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相似性、递变性。【问题】写出戊烷裂化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这两种反应都可能进行,所以生成的c2、c3产物可能有四种。书写:

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分馏汽油与裂化汽油的性质差异

【过渡】刚才我们用石蜡做了催化裂化的实验。石蜡中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大约在20~30之间,所以石蜡属于重油中的一种成份,常温下呈固态。但我们构建分子模型的时候选择了戊烷,主要是因为构建分子模型时比较方便。虽然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同,但原理是相同的。【问题】如何鉴别分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思考:用溴水鉴别。乙烯的工业制法

【过渡】通过石油催化裂化的实验,我 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有机物--烯烃。最 简单的烯烃是乙烯。

【讲解】乙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为了获取更多的乙烯,科学家对重油进行深度裂化,就是进行裂解,使重油转化为乙烯,这是石油化工的基础。请阅读教材p21“乙烯”,了解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石油深度裂化(裂解)--获取乙烯。倾听、阅读。

了解乙烯的工业制法,深化对“石油是碳氢化合物宝库”的认识。小结

通过对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分析,不仅明确了石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得到的主要产物,也初步了解了不饱和烃烯烃,并且了解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从石蜡的裂化产物能使溴水退色可以知道,烯烃比烷烃活泼。为什么?请回去思考。2.主要板书

一、石油化工

石油裂化--获得裂化汽油

石油深度裂化(裂解)--获取乙烯

二、烯烃: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 乙烯 丙烯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式 c2h4 c3h6

烯烃的通式:cnh2n(n≥2)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对石油加工的初步认识以及刚刚建立起来的四价碳思想,提出了石蜡催化裂化反应中有机物结构变化的探究小课题;根据学习烷烃时已经初步了解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典型性、相似性、递变性,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烯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关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方法,分析推导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装置以及注意事项。在所有知识牵引运用的过程中都指导学生在相似性中还要关注差异性,增强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知识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载《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教案3(沪科版高一第二学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教案3(沪科版高一第二学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