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危险化学品基础及事故预防0722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 工程控制措施 行政管理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2/27/20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工程系 张新梅 zhangxm@upc.edu.cn 36 谢谢大家!2/27/20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工程系 张新梅 zhangxm@upc.edu.cn 37
第二篇:危险化学品常见事故解读
危险化学品常见事故 分析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与农业、国防、轻工、纺织和建筑等行业都有密切的关系, 其产品已经并将继续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化学工业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学工业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需求决定生产, 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也推动了化工企业的发展, 化工企业数量近几年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从业人员也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 化工企业发生的事故也在不断增长, 危险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民群众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防范危险学品事故的发生, 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 将是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一、危险化学品常见事故的特点
化工企业运用化学方法从事产品的生产, 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和产品, 大多数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有些化学物质还对人体存在着不程度的危害。化工企业生产与其他行业企业生产还有所不同, 具有高温高压、毒害性腐蚀性、生产连续性等特点, 比较容易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事故一旦发生, 比其他行业企业事故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常常
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事故。
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上,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生产原料具有特殊性
化工企业生产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和成品, 种类繁多,并且绝大
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的危险化学品, 这不仅对这些原材料、燃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储存和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且对中间产品和成品的使用、储存和运输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 生产过程具有危险性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所要求的工艺条件极为严格甚至苛刻, 有些化学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有的要在低温、高真空度下进行。在生产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容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 酿成巨大的灾难。
(三 生产设备、设施具有复杂性
化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各种各样的管道纵横交错,大大小小 的压力容器遍布全厂, 化工产品的生产需经过化合、聚合、高温、高压等程序, 生产过程复杂, 生产设备、设施也复杂。大量设备设施的应用, 虽然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一旦失控, 就会造成各种事故。据美国石油保险协会对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统计表明, 因控制系统失灵而造成事故的达6.1%。
(四 生产方式具有严密性
目前的化工生产方式, 已经从过去落后的坛坛罐罐的手工操作、间断生产, 转变为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生产设备由敞开式变为密闭式, 生产装置从室内走向露天, 生产操作由分散控制变为集中控制, 同时也由人工手动操作变为仪表自动操作, 进而发展为计算机控制, 从而进一步要求操作严格周密, 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否则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化工企业生产的这些特点不仅不会改变, 反而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强化。因此,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和其他相关过程中, 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保证安全生产。
二、危险化学品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从事故案例来看, 化工企业常见事故与其他行业企业常见事故在事故原因上没有显著的差别和根本的不同。
(一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的原因, 主要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两个方面。1.直接原因
(1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 场地环境不良等。
(2 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操作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违反操作规定, 分散
注意力, 忽视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 不安全装束等。其中, 违章作业、维护不周、操作失误这三个原因, 又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化工企业塔槽釜爆炸事故中, 违章作业、维护不周、操作失误又有不同的具体情况。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的主要表现如下: ①未对设备进行置换或置换不彻底就试车或打开人孔进行焊接检修, 空气进入塔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爆炸。由此发生爆炸事故的次数最多。②用可燃性气体(如合成系统的精炼气、碳化系统的变换气 补压、试压、试漏。
③未作动火分析、动火处理(如未加盲板将检修设备与生产系统进行隔离, 或盲板质量差, 或采用石棉板做盲板 , 未办理动火证就动火作业。
④带压紧固设备的阀门和法兰的螺栓。⑤盲目追求产量, 超压、超负荷运行。
⑥擅自放低贮槽液位, 使水封不起作用或因岗位间没有很好配合, 造成压缩机、泵抽负, 使空气进入设备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⑦设备运行中离岗, 没有及时发现设备内工艺参数的变化,致使系统 过氧爆炸。2 维护不周
维护不周的主要表现如下: ①设备运行中, 因仪表接管漏气、阀门密封不严等引起可燃性气体泄漏。②未及时清理沉积物, 使管道堵塞,造成设备真空度上升, 空气通过水封进入煤气管道和设备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或高温下引起积炭自燃爆炸。
③仪表装置失灵、损坏, 如氢气自动放空装置损坏, 空气进入;开车时造气炉煤气下行阀失灵, 致使氧含量提高;缩合罐的真空管道上的止回阀失灵, 部分水进入罐内引起激烈化学反应而爆炸, 铜液液位计破裂而引爆。
④不凝性气体没有排出或排尽, 导致超压爆炸。⑤用环氧树脂作防腐剂, 涂在设备上引起着火。
⑥设备长期贮存, 温度过高引起自聚反应, 或充装可燃性液化气体过满, 高温下贮存和运输中气体受热膨胀, 压力剧升而导致爆炸。
⑦油蒸气排放源向大气中排放的油蒸气积累以及失控, 残留品的挥发, 使油罐区周围形成易燃易爆体系, 在油罐作业搅动时, 使沉积的油气挥发, 遇焊渣闪燃着火。
⑧存在点火源, 主要指焊火、机动车尾气火花、静电消除装置失灵发生静电放电、雷击起火和其他点火源, 如铁器相互碰撞、钉子鞋与路面摩擦产生的火星等。操作失误
操作失误的主要表现如下: ①设备置换清扫时, 置换顺序错误。
②操作中错开阀门, 或开关阀门不及时, 或开关阀门顺序错误, 致使 设备憋压或气体曳流超压, 引起物理爆炸。
③投料过快或加料不均匀引起温度剧增, 或使设备内母液凝 固。
④未及时排放冷凝水或操作不当, 使设备操作带水超压。
⑤由操作原因引起的压缩机、泵抽负, 使空气进入设备,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⑥过早地停泵停水, 造成设备局部过热、烧熔、穿孔。⑦投错物料, 使其在回收工序中受热分解爆炸。⑧错开油罐出口阀, 导致冒顶外溢, 遇明火爆炸。2.间接原因
(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劳动组织不合理。
(3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事故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很清楚, 有的事故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则很模糊。大多数事故中,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只有一个, 而有的事故其直
接原因可能不限于一个。一般来讲, 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较多, 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 事故发生发展过程及责任
事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存在以下三个阶段: 1.前兆阶段
导致灾害和事故爆发的因素逐渐积累的阶段, 就是前兆阶段。任何伤亡事故都有前兆, 只是在显露程度上有所区别。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尽早发现和识别事故的前兆。因为处于前兆阶段的事故最容易控制甚至予以消灭, 所以企业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以期发现隐患,采取针对措施, 从而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2.爆发阶段
这一阶段只有一瞬间, 事故往往以极快的速度和极高的强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大多集中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具有意外性和紧急性的特
点。3.持续阶段
即灾害和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仍然存在的阶段。灾害和事故往往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持续阶段越长, 所造成的危害越大, 要消除后果也需要花费
很大的力量。例如伤亡事故的抢救、善后处理、事故现场清理以及恢复生产等都属于持续阶段。事故发生后, 需要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责任者包括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直接责任者是指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 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人;主要责任者是指造成不安全状态的人和有不安全行为的人, 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的责任;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
者,一般根据间接原因确定领导责任。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 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 为主要责任者。
下述原因造成的事故, 应首先追究领导者的责任:(1 工人没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2 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
(3 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体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
(4 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转。
(5 对事故熟视无睹, 不采取措施, 或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 致使 重复发生同类事故。
(6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下述原因造成的事故, 应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责任:(1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2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 玩忽职守。
(3 擅自开动机器设备, 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虽然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操作者身上, 但事故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也有多层次的间接原因, 尤其是安全管理上的原因。事故发生后, 吸取事故教训, 从安全管理上和企业领导者查找原因, 对于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不能推卸责任, 将责任完全归结于操作者, 这样将不利于对事故的预防。
第三篇: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
(1)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烃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芳烃等。
(2)变更工艺。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3)隔离与屏蔽。屏蔽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屏蔽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头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
(4)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
(5)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作业场所在有害化学品的浓度,它仅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就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保持卫生。保持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弃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据调查统计资料分析,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由于过量的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
第四篇:危险化学品事故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即事故发生的处理及归档制度,事故处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对已发生事故的分析、处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对事故的报告、抢救调查、分析、结案处理、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事故建档、统计等工作内容。根据安全生产法及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的规定,为使公司事故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特制定本制度。
安全事故的报告
1、适用范围:公司内部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
2、流程
2.1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直接或逐级向部门安全负责人汇报。
2.2部门安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根据事故类型的不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故进行控制,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若是轻微的安全事故,部门安全负责人要在24小时内上报公司安全委员会;若是重大或紧急安全事故(如火灾、严重工伤等),部门安全负责人必须在2个小时内上报公司安全委员会。
2.3任何人员有义务如实提供相关事故的情况和资料,同时必须协助公安部门和公司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任何人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事故报告的内容与方式
3.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3.2事故的详细经过、损害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3.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3.5事故报告人及时间。事故现场的抢救和保护
1、事故紧急处理
1.1根据事故致害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人员伤亡的增加。
1.2火灾紧急处理:
1.2.1关掉总电源(油阀)。
1.2.2打碎报警玻璃,通知值.勤保安报警。
1.2.3火灾情况可以控制时,在场管理人员组织员工就近找灭火器协助灭火组灭火,同时组织员工把公司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1.2.4火灾情况失去控制时,所有人员在疏导组的指挥下就近撤离现场。
1.3电击伤紧急处理
1.3.1通知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向外界报警。1.3.2切断电源,用绝缘物挑开、分离电器、电线。1.3.3神志清醒的伤员,应卧床休息,做密切观察。1.3.4对于呼吸停止的伤员要给予人工呼吸,对于心脏停止的伤员要给予体外心脏按压。
1.4其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处理,但首先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由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现场保护
2.1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要严加保护,由疏导组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无关人员不准进入。2.2事故现场的各种物品必须尽量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来的状态。
2.3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后方可进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清理现场。
事故调查与处理
1、目的
掌握事故发生过程、原因和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分析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事故预防措施。
2、事故调查组组成 组长:安全主任或总经理
成员:具备与事故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事故部门或人员没有直接关系的公司安全委员会内成员(人数5~10人)。
3、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3.1调查组到事故现场勘察,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相关事故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不得阻碍、干涉调查的正常进行。3.2调查组在调查事故时,要坚持实事求是,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受外界影响。
3.3调查组要收集如下材料:
3.3.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包括事故部门、发生地点、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事故发生期间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
3.3.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材料,包括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的情况、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工作环境情况、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相关人员在发生事故前的健康与精神状态、其他有可能与事故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3.4调查组收集完相关材料后,根据材料反应的情况,对事故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事故的原因、事故的责任部门或人员、纠正预防措施的确定和对相关人员如何进行培训、教育。
3.5调查组根据事故分析的结果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对相关部门和个人做出处理意见,上交人事行政部;若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部门和个人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3.6根据事故的原因,调查组召集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同时监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3.7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事故调查报告书》,一般事故由公司安全主任签字后,上交文控中心进行存档;死亡、重伤事故经调查组全体成员和公司负责人签字后上交相关安全主管部门。事故调查报告书的格式及撰写要求
1、事故调查报告书的核心内容应反映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结果。
2、根据事故的严重与复杂程度,分为专项调查和综合事故调查两种,一般事故用综合事故调查报告,重大事故用综合事故调查报告和专项调查报告。
3、专项调查报告内容主要侧重于事故发生过程、事故鉴定、事故发生原因、事故责任、事故预防措施等。
4、事故综合调查报告书格式如下:
资料归档。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安全主任将下列事故资料归入档案: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3、事故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和文件。
12、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事故综合调查报告书 事故发生日期: 报告书撰写日期: 报告书编号: 附:事故调查报告书相关项目填写内容:
1、事故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类别及严重程度、伤亡情况、停工或损失工作日、经济损失情况、总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等。
2、事故发生过程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当时的环境条件、什么物体或物质有什么不安全状态、受伤害人或其他人有什么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之前、之时乃至之后的事件经过、人的伤害是怎样造成的、以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3、事故发生原因:可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分类论述,也可按物的原因、人的原因和管理的原因进行分类论述;事故的主要原因。
4、事故责任及处理意见:按责任人分别叙述:责任人姓名、所从事的工和及任职情况、主要应负的责任、处理建议。
5、事故预防措施:从管理、法规执行、技术、教育等方面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6、事故调查组成员:成员的姓名、工作岗位,职务,在调查组中的职务。
第五篇:成都市危险化学品事故
成都市危险化学品事故
灾难应急预案
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7年12月
目 录
1.总则 1.1目的 1.2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指挥机构设臵与职责 2.2 有关部门(机构)职责 2.3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2.4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3.预警预防 3.1事故分级 3.2预警预防机制 3.3预警预防行动 4.信息报告
4.1报告程序和时限 4.2报告内容 5.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 5.2 响应程序 5.3指挥和协调 5.4现场处臵 5.5通信
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5.7群众的安全防护
5.8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5.9 信息发布 5.10 应急结束 6.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救援装备保障 6.3应急队伍保障 6.4交通运输保障 6.5医疗卫生保障 6.6治安保障 6.7物资保障 6.8技术储备与保障 7.后期处置 7.1 善后处臵 7.2 保险赔付 7.3 调查总结 8.宣传、培训和演练 9.附则 9.1 监督检查 9.2奖励与责任追究 9.3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9.4预案管理 9.5 制定与解释部门 9.6 预案实施时间 10.附录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目的
为规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明确有关机构职责,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市安监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负责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处臵工作;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3)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和共享,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切实提高应急处臵能力。1.3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和废弃物处臵等过程发生的事故灾难应对工作:
(1)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2)超出区(市)县人民政府应急处臵能力的事故灾难;(3)跨区(市)县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事故灾难;
(4)市安监局认为需要处臵的事故灾难。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指挥机构设臵与职责
在市政府及市安监委统一领导下,市安监局负责指挥、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市安监局设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的具体工作。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组 长:市安监局局长 副组长: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 成员单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协调处、综合监督处、监察支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市化学品登记中心。
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与有关应急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分析事故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和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上报事故情况并请求援助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职责:负责成都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日常工作;参与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对发生事故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和信息,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承办事故结案工作和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
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应急值守,保证24小时值班;负责向市委、市政府、省安监局上报或向有关部门通报事故信息;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做好跟踪续报工作;保障市安监局内网、外网的畅通运行。
政策法规处职责:负责与市委宣传部和驻蓉中央媒体、省、市级主要新闻媒体的联系,负责做好事故信息的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协调处职责:组织协调安全生产专家赶赴事故现场参与事故应急救援。
综合监督处职责:参与危险化学品运输(公路、水运、铁路、民航)过程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对发生事故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和信息,参与上述行业的事故调查处理,负责承办事故结案工作和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
监察支队职责: 负责监督检查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企业有无违法、违规和重大隐患情况;查处隐患,严格执法;参与事故调查,负责对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查处。
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职责:负责彭州、出江应急救援中队参与事故应急救援的协调指挥工作。
市化学品登记中心职责:提供与事故相关的危险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
2.2 有关部门(机构)职责
根据事故级别情况,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时,有关部门(机构)职责按照《成都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执行。
区(市)县安监部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臵机构与职责,比照市安监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臵机构与职责,结合本地实际,由当地安监部门确定。
2.3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2.3.1应急救援专家组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专家由成都市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和发生事故企业的专家组成。(联系方式见附录)
2.3.2应急救援专家组职责
接受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当好参谋;协助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判断事故危害发展的趋势、程度;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应急救援措施和建议;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
2.4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按事故灾难等级和分级响应原则,由相应的区(市)县人民政府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领导具体负责现场抢救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市安监局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报请市安监局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
发生的事故灾难涉及多个领域、跨多个地区或影响特别恶劣,必要时由市安监委办或者市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3.预警预防
3.1事故分级
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所在地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3.1.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在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和废弃物处臵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严重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或疏散转移10万人以上、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特别重大社会影响;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且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
3.1.2重大事故(Ⅱ级):在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和废弃物处臵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50~100人中毒、或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等。
3.1.3较大事故(Ⅲ级):在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和废弃物处臵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或30~50人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
3.1.4一般事故(Ⅳ级):在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和废弃物处臵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下中毒、或一定社会影响等。
3.2预警预防机制
(1)建立政府领导指挥、危险化学品企业预防、专业队伍应急救援、专家咨询指导、社会参与救援的事故灾难预防控制体系。
(2)建立市、区(市)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协调指挥、预测预警、信息传输与处理、视频实时传输、会议和办公自动化;建立事故灾难信息综合数据库。
(3)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长效机制。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防范治理措施。
(4)建立事故灾难评价、评估体系,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要实施重点监控。
(5)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依托,开展事故灾难监测预警、应急处臵技术和救援装备研究。鼓励社团组织、中介机构、危险化学品行业专家积极为安全生产工作献计献策。
3.3预警预防行动
区(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危险化学品企业接到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信息后,应按规定立即上报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预防行动。区(市)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及危险化学品企业接到可能导致Ⅳ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要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事态可能演化为Ⅲ级或Ⅱ级事故灾难时,应立即上报市政府并抄报市政府应急办、市安监局。
4.信息报告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信息由事发地安监局负责统一接收、处理、统计分析,经核实后及时上报成都市安监局。市安监局经统计核实后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市政府和省安监局。
4.1报告程序和时限
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区(市)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区(市)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区(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区(市)县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市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市安监局接报后,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省安监局报告。危险化学品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4.2报告内容
事故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故灾难的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事态发展趋势、处臵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工作意见、领导到现场情况、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及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
5.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
发生Ⅰ、Ⅱ级事故及险情,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本预案及以下各级预案同时启动。发生Ⅲ级事故及险情,启动本预案及以下各级预案。Ⅳ级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区(市)县人民政府决定。区(市)县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臵能力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及时实施救援。
5.2 响应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区(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及危险化学品企业,按相应的应急预案规定进入响应程序。
市安监局接到Ⅲ级(含Ⅲ级)以上事故信息后:(1)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安监局报告;
(2)收集事故有关信息,从市化学品登记中心和省、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采集事故相关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
(3)通知市级有关部门、有关专家、救援队伍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4)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5.3指挥和协调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抢救指挥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应当立即启动企业预案,组织先期抢救。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由当地人民政府成立事故现场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事故抢救。
5.4现场处臵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臵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三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臵方案和各自处臵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5.4.1 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臵方案
一、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单位、地址、事故引发物质、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二、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应有专人警戒。(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4)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三、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和着火区。
(5)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四、现场控制。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和急救方法。现场控制与急救的注意事项:
(1)选择有利地形设臵急救点;(2)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3)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4)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5)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6)当现场有人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7)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8)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9)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10)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冻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11)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12)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13)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五、泄漏处理。危险化学品泄漏后,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也可能造成伤害,对可燃物质,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因此,对泄漏事故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部分。泄漏现场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3)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
(4)泄漏源的控制。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
(5)泄漏物的处理。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臵,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5.4.2 火灾事故处臵方案要点(1)确定火灾发生的位臵;(2)确定引发火灾的原因;
(3)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4)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臵的专业技术专家类别;(5)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6)确定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7)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9)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10)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1)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5.4.3 爆炸事故处臵方案要点(1)确定爆炸地点;
(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3)确定引发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臵的专业技术专家类别;(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
(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9)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0)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5.4.4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臵方案要点(1)确定泄漏源的位臵;
(2)确定发生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3)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臵的专业技术专家类别;(4)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7)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9)气象信息;
(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12)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13)确定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5.5通信
市安监局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建立与事故抢救现场指挥部、当地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有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市安委会有关成员、有关专家以及事故企业所属企业集团的通信联系,保证信息畅通。(联系方式见附录)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5.7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人员的照顾等)。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5.8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事故发生地和支援的环境监测及化学品检测机构负责对水源、空气、土壤等样品就地实行分析处理,及时检测出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并计算出扩散范围等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数据,以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并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5.9 信息发布
按照《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5.10 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抢救现场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臵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善后处臵工作完成后,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宣布应急结束。
6.应急保障
6.1 通信信息保障
各区(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抓紧建设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保证应急指挥决策、视频音频和数据等通信传输的通畅。做好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抓好应急救援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等工作。
6.2 技术装备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必须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各专业应急队伍按规定配备应急装备和设施。各区(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应急装备建设。6.3应急队伍保障
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建立一支适应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需要的应急救援队伍。
武警的消防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部队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救援力量,成都市矿山救护彭州、出江中队是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补充力量。
6.4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公安、交通部门为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应急物资运输提供交通方便,保证应急需要。
6.5医疗卫生保障
由市卫生局组织事故发生地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处臵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医疗救护队伍接到指令后要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急救,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治疗。
6.6社会治安保障
根据事故灾难发生状况和应急救援需要,事发地公安机关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交通管制,维持现场秩序,做好群众疏散转移工作。
6.7救援物资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常备应急救援物资;成都市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工作按照《成都市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处臵;应急救援经费按照《成都市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处臵。
6.8人员安全保障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出事故现场的有关规定。
7.后期处置
7.1 善后处臵
事故发生地区(市)县政府负责组织善后处臵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做好有关协调工作。善后处臵工作包括人员安臵、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善后处臵经费由事故单位承担。
7.2 保险赔付
事故灾难发生后,保险机构要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及时进行理赔。
7.3 调查总结
重大事故灾难由市政府协助省政府或省政府授权的部门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灾难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调查;一般事故灾难由区(市)县政府负责组织调查,必要时由市政府直接调查处理。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现场指挥部对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并在1周内向市指挥部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接报和抢险过程、抢救组织指挥、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抢险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抢险效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经验教训和改进的措施及建议。市指挥部在1周内向市政府和省安监局书面报告。
8.宣传、培训和演练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组织有关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减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和专业人员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习;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并于演习结束后向市安监局提交书面总结;市安监局根据当年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特点,适时组织演练。
9.附则
9.1 监督检查
市安监局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相关危险化学品企业制定和落实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情况进行监督、抽查。9.2奖励与责任追究
在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1)出色完成应急处臵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在应急救援中,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在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规定制订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2)拒绝履行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责任的;(3)瞒报、漏报、迟报事故灾难信息的;
(4)拒不执行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物资的;(6)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8)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9.3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危险化学品事故:由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9.4预案管理
市安监局每两年或必要时对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9.5 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安监局制定、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9.6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0.附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