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4:5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第一篇:《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2007-03-23

说教材

1.这篇课文的地位、作用

《〈物种起源〉导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基本篇目讲读课。以我的理解,本单元第一课安排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带有极强的政治意识的策论文章,本课安排于这一课之后,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的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中,这篇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目标的确定极其依据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一学生学习现代文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而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3.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要求“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及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因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A.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B.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4.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而言,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枯燥也不易懂,要正确、迅速地筛选出有关信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学的重点A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方法

1.教的方法:温故知新法 点拨法 讨论法

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是如何筛选信息的,然后“知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采用讨论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找出相关信息,并总结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2.学的方法:联系法 归纳法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先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上的筛选信息作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联系前一课配合这课讨论思考找出相关信息,归纳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然后由理性意识指导运用。3.教具的运用:由于这一课内容比较沉闷,为了增加教学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在平台上教学。三.说程序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

息的组合输出能力。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利用平台,在屏幕上展现达尔文的肖像图 问“大家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答“达尔文”;问“那么,他的一部很伟大的著作是什么呢”答“《物种起源》” 在屏幕上展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扫描图。我们都知道《物种起源》这本书,那么,达尔文在这本书前面写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

建立联系,激发兴趣

二. 疑难字词

抽六位同学分别解释以下六个词语,老师给予纠正或补充: 琐屑 审慎 趋向 札记 物种 传布

这一课的内容比较艰深,疑难字词应疏通,而用抽问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培养他们自行解决生字词的习惯。

三.

由题解导入

课文内容 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导言’吗?”,提问学生,然后由老师总结,屏幕上出现:

导言:即绪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著作的性质、作者的基本观点、出版意图、作者情况等的文体。

问“在达尔文的这篇导言中,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三方面:编写经过,著作的性质,作者的基本观点。”再问“那么,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学生思考回答“三部分”,请一个学生回答如何划分,然后,屏幕显示划分结果:

第一段(1—2):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第二段(3):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

第三段(4—7):简介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由题解导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段,进入课文内容,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问题深入浅出,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并记住“导言”这个概念。

四. 筛选信息

每段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对每段进行筛选信息屏幕上将出现各个问题,由学生讨论思考回答,老师点拨,然后屏幕出现正确答案

1. 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2. 二自然段中,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3. 找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 第四自然段,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5. 第五自然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6. 第六自然段开头“根据上诉理由”具体是指什么? 7.作者认为,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楚的问题,第七自然段从哪两方面归纳了这些问题? 我认为这个方式,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可以比较有效的突破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五.

总结 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

1.抓关键语句,可捕捉重要信息。如问题1 2.联系上下文,可把握相关信息。如问题5,6 3.参照提示语,可捕捉主要信息。如问题3 4.透过表层信息,可挖掘隐含信息。如问题4 根据上面7道联系的实践,由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突破“迅速、准确筛选信息”这一难点。

六.

布置作业 1. 完成习题一,习题二

2. 思考长句的特点,并试着完成习题四

通过习题一、二的完成,把理性认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中,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并可巩固这节课的内容;作业2可以达到让自觉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的目的。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检查练习先由学生说出练习

一、练习二的答案,然后屏幕出现正确答案,老师给予简单解说。这是为了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习惯,也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

分析长句 1.提问“什么是长句?长句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析长句?”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屏幕出现答案:

长句:一般指形体教长,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特点: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成分比较复杂。在表达上有精确、周密的特点,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经常出现在政治、科技等语体中。

分析长句的方法:A,找主干 B,划分层次 2.对具体的长句进行分析。(附在表后)

以学生讨论思考为主,把前一步的理性认识运用于实际联系中,老师点拨。并检查学生的练习四的完成情况。突破这一节课分析长句这一教学重点。

3.小结:用找主干和划分层次的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义功能。

1.由老师点拨总结,让学生由练习时的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认识,为后面的练习服务。2。以学生讨论思考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令枯燥的内容尽可能生动,解决教学重点。3。通过小节指出如何掌握句中大意并带出下部分的内容 三.

分析关键词语 我们要深入挖掘句中的丰富信息,要注意对关键词语的分析。下面对句中关键词语的分析(附在表后)采用学生讨论思考,老师点拨的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教学重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还应该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作用。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 运用这课所学到的筛选信息的方法对下一课的主要观点进行筛选。

2. 运用长句的分析方法,找出下一课三个长句进行分析,包括对关键词的分析。通过布置作业,达到检测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为下一节课的开展做准备。

四.附第二课时的练习题目

用找主干和划分层次的方法分析下面的长句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了格尔贝号巡洋舰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2。如果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4。同时,我虽然力求审谨,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6. 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关键词语的练习: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分别找出说明了估计的谨慎、搜集过程中的关键的词语。2。“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体会“又”和“当时”的意义 3。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问题1:本句中的“事实”和“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呢? •问题2:“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呢? 4。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它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问题1: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好吗? •问题2:句中“一切”和“最”两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推荐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说课者:湛江市二十中 黄婉红

一.说教材

1. 这篇课文的地位、作用

《〈物种起源〉导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基本篇目讲读课。以我的理解,本单元第一课安排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带有极强的政治意识的策论文章,本课安排于这一课之后,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的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中,这篇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目标的确定极其依据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一学生学习现代文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而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3.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要求“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及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因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A.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B.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4.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而言,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枯燥也不易懂,要正确、迅速地筛选出有关信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

第二篇:高一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

准确把握信息,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播放视频:达尔文与《进化论》)

二、解题:

1.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

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播放视频: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

(1)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筛选关键语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

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③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

1.长期考察2.实事求是3.谦逊审慎4.决不轻率5.亲身实践6.不避缺陷7.毫不动摇。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五、布置作业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2.有兴趣的同学可

第三篇:《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3、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根据本节课特点再结合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把教学重难点定为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诵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这样设计导语的好处是激发学生探索文章观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有学生自己简单介绍《物种起源》和达尔文。教师归纳总结。

(三)初步感知 疏通文意

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给文章分层。教师点名让学生概括段意。集体讨论得出答案。共两层,第一层(1-4)写作经过;第二层(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四)精读课文 探究文本

1.理清文章思路后,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c/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

d/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

2、呈现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每一节并根据指导筛选出能概每段主旨的中心句。最后由教师给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由各组派代表向教师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问题答案。这样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品味语言,体会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上。

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什么表现作用。

(五)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对学生训练。

通过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巩固筛选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筛选信息的能力

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说教材

这篇文章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探索与发现”板块。这是一个说明文的专题,旨在加深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板块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一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达尔文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作为必修五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起着领起和示范作用,因此以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课会对后面的说明文学习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但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这一年级的学生一般不喜欢说明文,认为这是一种无趣的问题,所以需要我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功夫。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绪论的写法和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锻炼学生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学习达尔文为科学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则是锻炼学生独立阅读、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设定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谈话法和直观教学法相补充。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具体包括朗读法、勾画批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勤动口、勤动口、勤动脑,最大限度的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来。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设定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利用幻灯片让学生对生字注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导入

为学生展示一组《漫画达尔文进化论》的图片,有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出了这样的结论,说:“艺术家是由刷子和颜料罐进化而来的。”是他误解了达尔文还是达尔文的观点错了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

3.介绍作者、背景、及绪论的知识

首先,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达尔文及其著作。

其次,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本文的写作背景:达尔文曾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比格尔号环球旅行,这是他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他是一个坚定的创造论、物种不变论的信徒,但旅途中成千上万的物种变异教育了他,促使他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这也是文章从航海经历写起的原因。

最后,为学生说明,绪论就是学术论著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及内容等的部分。

4.讲授新课

为了有序的组织课堂教学,我将这一环节分解成两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解决教学重点。

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结合绪论的写法,理出文章结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发言,老师点拨,明确:

文章可以分为两层:

1-4介绍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成熟过程、提前发表的语言、内容过简的说明和致谢

5-10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研究变异的方法、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其次,请学生速读课文,筛选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

1.物种不是不变的

2.“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最后,全班讨论文章主旨,踊跃发言,老师明确: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否定了“创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了“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的主要观点。

在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入第二步,研读探讨,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句段中的关键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给他们筛选关键句的方法: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结构入手,确认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其次,学生精读各部分内容,老师围绕文本设置两个问题:

1.谈谈《物种起源》早日发表的原因。

2.《物种起源》一书中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体现出达尔文哪些精神品格?执著地现身科学研究,尊重其他科学家,坚持真理。小组讨论,老师明确后,学生举例说明。

最后,请学生初步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老师明确后,学生举例,具体分析某些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准确严密。讲究选词,讲究用较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到此为止,讲授新课完毕,引领学生进入下一环节:总结。鼓励学生总结本科所学,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效果。

最后,根据新课标尊重学生差异性的要求,我将设置两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1.谈谈你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

2.学有余力的同学结合文章,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主题为“我说达尔文”的短文。

板书设计:

物种变化

自然选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物种起源绪论优秀说课稿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本课内容比较艰深,专业知识性强,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本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文中,该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筛选及理解体会关键词语、关键语句。

3、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根据本节课特点再结合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把教学重难点定为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诵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预习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不相信权威的人是少数的,能大胆站出来推翻世人公认但却不合理的言论的人更是屈指可数。达尔文先生就是这样屈指可数的人之一。(幻灯片展示达尔文图片)大家了解达尔文吗?大家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这样设计导语的好处是激发学生探索文章观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简单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初步感知全文

针对教学目标一,设定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重在巩固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由各组派代表向教师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问题答案。这样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问题如下:

1.《物种起源》是哪一年出版的?是那一年的研究成果吗? 从这一过程中对你有何启发?

2.《物种起源》发表时从内容来说,它的性质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3.《物种起源》一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作者对这个问题有哪些主要观点? 4.结合课本内容为《物种起源》一书列一个目录。

小结筛选信息的方法: 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参照提示语,捕捉主要信息;透

过表层信息,挖掘隐含信息;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

(四)精读课文 探究文本

针对教学目标二,教师找出课文中相关句子,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和关键词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重要信息的能力。用找主干和划分层次的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意义。用找主干和划分层次的方法分析下面的长句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了格尔贝号巡洋舰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2。如果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关键词语的练习: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分别找出说明了估计的谨慎、搜集过程中的关键的词语。2。“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体会“又”和“当时”的意义

3。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问题1:本句中的“事实”和“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呢? •问题2:“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呢?

4。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它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问题1: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好吗?

•问题2:句中“一切”和“最”两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小结: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还应该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五)品味语言,体会达尔文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你认为达尔文写成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的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有哪些?

四、板书设计

《物种起源》绪论

整理成书的过程

提前发表的原因

写作经过

摘要性质的说明

对帮助者谢意

物种由演变而来

主要内容

介绍研究的方法

前一二的章的内容

其他章节的内容

坚信观点的正确

达尔文

大 小 胆 心

怀 求

疑 证 独 实 立 事

思 求 考 是

第五篇: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10.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

●课文鉴赏说明

一、课文内容分析

全文共七段,按内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经过。主要说明关于物种进化的理论不是“轻率地下结论”,而是经过二十多年的考察、实验、研究,审慎地提出来的。第一句话,概述了从1831年到1836年科学考察的成果。达尔文特别指出“生物的地理分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他以“很深刻的印象”。所谓“生物的地理分布”,是说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和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很相似。为什么气候相似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生物类型呢?依照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看来,各类生物都有自己的发祥地,有自己的发展史。在真兽类出现以前,原始的哺乳类如鸭嘴兽、袋鼠之类遍布北半球,以后才分布到澳洲和南美洲。那时地球各大陆相连接。真兽类出现以后,生存斗争中,原始哺乳类逐渐消灭了。但由于澳洲和亚洲、南美洲与北美洲分开了,真兽类不能到达这两个地区,于是这两个地区的原始哺乳类得到发展。后来,南美洲与北美洲大陆相连接,直到现在,真兽类逐渐向南美洲扩展,排挤了原始哺乳类。但是,澳洲一直和世界其他地区分离,所以直到现在原始哺乳类仍很发达。而非洲北部有大沙漠阻碍,原始哺乳类不能移入,后来真兽类迁入非洲,所以非洲才有真兽类化石而没有原始哺乳类化石。所以达尔文说:“当考察到地球表面的生物分布时,打动我们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各地方生物的相似或不相似都不能全部用气候和其他物理的条件来解释。”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一语,表明了达尔文用古生物学的材料,即从地层里发掘出来的化石材料,同现存生物作比较,直接论证生物进化。古生物是古代的、现在已绝了种的生物。古生物死后,有些遗体的坚硬部分,在地层里埋藏很长时间会变成化石。地层的形成是越往下年代越早,越往上地层年代越晚。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距今约四十五亿年)、古生代(距今约六亿年)、中生代(距今约二亿三千万年)、新生代(距今约七千五百万年)。各类生物化石在上述地层里出现的顺序表明: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从“回国以后……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说明达尔文在实地科学考察之后,又进行了14年艰苦的搜集资料、整理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第2~3段)主要是《物种起源》的出版说明。

第2段,说明《物种起源》所以要早日发表的两个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物种起源》作为进化论的绪论部分的研究工作“将近结束”;进化论的全部研究计划的完成需要更多岁月,并且由于体弱多病,所以要早日出版。从客观方面来说,华莱斯写了关于生物进化的论文,促使达尔文早日发表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第3段,说明《物种起源》并不是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的全部内容,而是内容摘要。内容不完备,论点依据的事实和参考资料不能详尽刊出。因此,错误之处是不可避免的。

“我极其盼望……不能办到的”几句话的意思是:“我所提出的任何一个论点都是有事实根据的,而人们往往会提出一些与我的论点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来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观点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拿来详细比较、分析,然后才能得出完善的结果。但是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是不能办到的。因此,我希望将来有机会能把我的理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献刊印出来。”

第三部分(第4~7段)主要内容是,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第4段的意思有以下两点。1.根据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古生物学的证据等事实,可以作出“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的结论。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各种生物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即血缘关系。生物学里把生物分成门,门下分纲,纲下分目,目下分科,科下分属,属下分种(即物种)。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亲缘关系,但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如老虎和猫)的亲缘关系,比同一目的不同科(如犬科)更密切。

“生物的胚胎关系”──属于同一基本类型的动物,不管成体形态构造彼此差别多么大,如鱼、蛙、龟、鸡、猪、人,可是它们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2.地球上的生物是有共同祖先的,不同的物种是进化的,但它们是怎样经历变异而来的呢?换言之,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博物学家认为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是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达尔文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可算是正确的,但是,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达尔文用啄木鸟、槲寄生的事例来说明,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条件”是重要的,“若和有机体本性比较,仅属于次要地位”。

第5段的意思是,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采用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方法,即科学实验的方法。达尔文认为这是他能够了解家养动物变异原因的最良好、最可靠的方法。

第6段说明生物之所以进化,一是由于生物“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二是由于人工选择,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人工选择“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培养出新种来。

第7段主要意思有以下三点。1.生物学方面还有些问题,如对我们周围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对某种生物分布广而繁殖多,它的邻种却分布狭小而稀少等等,了解得很不够,知道得很少,需要继续研究,但是,根据现在生物学的“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即神创论是错误的。达尔文宣布: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和自己以前信奉过的“创造论”在事实上是决不能成立的。2.达尔文申明“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他认为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遗传下来的直系后代,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同种的后代。3.指出自然选择是引起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二、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

1.“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资料。“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

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窜入”用得准确而又生动,它说明了在这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很难避免。

3.“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这个双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第一,它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第二,它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

下面再剖析几个长句。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1)表达了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即搜集,整理,研究。

(2)强调了搜集过程中的关键,即“耐心”而全面(“各种”)。

(3)说明了估计的谨慎,用“也许”“一些”,正体现了这种心理过程。

2.“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

(1)既说“事实”──一般的感性材料,又说“证据”──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足见周密。

(2)既说“叙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又说“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足见谨严。3.“我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1)说“还不够完备”,但可以“提供线索”,而且是“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充分说明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足见谨严。

(2)因为“还不够完备”,所以只说“提供线索”,而不说提供带规律性的结论之类,足见周密。

●解题指导

一、本题旨在训练辨析文章主要内容和一般内容的能力,训练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内容上,筛选出重要信息的能力。

1.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或: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我又确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二、本题旨在从文章中感受达尔文的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

1.第一段中提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这里,“耐心搜集材料”与“专心思考问题”,不“轻率地下结论”,正是科学研究者必备的素质。

2.第三段说,“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我极其盼望,并且感到有这样的需要,将来能把我所根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献,详尽地刊印出来。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都表明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本题旨在培养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并对课文内容做延伸阅读,激发对达尔文学说的兴趣。

●教学建议

一、《〈物种起源〉导言》一文比较艰深,专业知识性强,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另一方面看,本文又是培养筛选信息能力的好材料,只要处理得法,会取得好的效果。下面的方法供参考。

(一)初读课文,辨析内容。默读一遍课文,只要求找出本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这样,就可以先不纠缠第1~3段的内容,把注意力集中在第4~7段,为筛选信息作好准备。

初读课文不一定都用速读的方法,可以根据文章深浅,学生水平高低确定初读的方法。

(二)研读课文,把握内容。

研读课文,不急于进行筛选信息的训练,先把力气花在把握课文内容上。例如,弄懂每段大意;弄清楚《物种起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把握住在这篇导言中,作者申明了哪些观点。

在这个环节,可以不深究一些比较难读懂的句子。

(三)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认真完成课文练习有关筛选信息的题目。应当组织学生讨论题目要求,了解训练目的,掌握筛选方法。

二、可以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理解课文。本文中有如下几个关键词:物种,变异,自然选择。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课外资料予以辨析。

三、关于进化论的发展及影响,不应局限于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积极意义,还应注意对达尔文主义尤其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行适当批判(可参见本单元另一篇课文及其“有关资料”中,刘易斯·托马斯的观点,还可以把达尔文与刘易斯·托马斯的观点做一个专门比较)。

四、引导学生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见课文说明)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李茂)

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士鲁兹巴利镇上的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达尔文年轻时代,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按上帝的意志、计划创造出来的;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逮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持“神创论”观点的自然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被上帝创造出来,其种类永远如此,不会变化。这就是“物种不变论”。同这种“神创论”“物种不变论”根本相反,无神论者和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进化论。

达尔文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完成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时期。英国政府派遣大量舰船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和搜集资料。

达尔文在科学考察中,以极大的兴趣,搜集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态标本。达尔文的最惊人的发现得自于离南美大陆西岸650海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该群岛的十来个岛屿上,雀鸟甚多,引起了达尔文的极大兴趣。他发现各个小岛上的雀鸟有26种,都与大陆上的雀鸟相仿,但又彼此不同。主要是喙的形状和大小有区别。为什么各岛上的雀类彼此不同,又与南美大陆生物类型相似呢?达尔文认为用神创论是不能解释这些事实的,他断定最合理的解释是进化论,即海岛上的雀类都是邻近大陆雀类的后代,由于长期地隔绝陆地栖居岛上,适应彼此稍有不同的生活条件,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了新种。变异的原因在于雀类食物不同,喙的大小和身体特征相应有了变化。如岛上有三种雀同大陆雀类一样,仍以种子为食物,但因所食种子不同,喙的大小也相应有大、中、小的区别。另有两种以仙人掌为食物,其余种的雀鸟大都以昆虫为食物。后来,达尔文想到,当雀类繁殖到种子不够吃时,只有那些强壮的雀,能找到食物来源如吃较大较硬的种子或改食昆虫,才能活下来。喙细长些的雀能啄到其他雀啄不到的食物,喙格外粗大的雀能吃到其他雀吃不到的食物。这样的雀及其后代就会繁殖增加自己的数量。相反,其他雀种找不到新的食物来源或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就会逐渐灭亡。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动植物的大量变种的考察,使达尔文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

达尔文1836年回国之后,就用生物物种进化的观点,整理研究他从科学考察中获得的大量事实材料。为了深入探讨物种进化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把握充分的根据,达尔文又花费了14年时间去搞科学实验,搜集研究资料,撰写自己的论文。达尔文为了弄清物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选择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学实验的方法;他细心总结育种学家、园艺学家和他自己家养动植物获得新品种的实验经验,逐渐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他认识到各种不同的物种,可以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进而他又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他还接受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用“生存斗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

在写作《物种起源》过程中,由于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年轻时也作过环球科学考察,他也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了达尔文。达尔文感到震惊,达尔文把华莱斯的论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纲《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同时发表。

(摘自《读〈物种起源〉导言》,见《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三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二、《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李卜克内西对此作过生动的比喻:“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由于达尔文,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束缚,飞速地发展,进化论引导人们深入地研究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规律,为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近百年来,分子生物学修正、丰富、完善了它。但是,达尔文奠定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远远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在两大哲学阵营对垒中,它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激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巨大喜悦。同时,社会、宗教等观念无不受到它的影响。19世纪末,它传入中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热烈欢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广泛传播进化论。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以及孙中山、李大钊、鲁迅等都成了进化论的拥护者、宣传者。毛泽东同志更是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香花”。他们以“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的观点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列强,为争取生存和进步而斗争,为建设独立、富强的中国而奋斗。总之,进化论成了唤醒中国人民觉悟的思想武器。

三、关于达尔文学说及影响的介绍(斯蒂文森)

达尔文并非惟一提出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逐步趋异进化而成的人,但他的《物种起源》(1859年)一书,却是使科学家和普通人都相信这一理论是真理的经典著作。该书全名是《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它有效地概括了该书的主要思想。此书是为一般受过教育的人而写的,它用达尔文在此之前20年研究所积累的极丰富的证据证明了这一论点。他在本书中并没有明确地说出本书明显的暗示──即人也是由动物祖先演变而来的。但这种明显的暗示却引起了同当时某些神学家的一场有名的争议。达尔文在他后期的著作如1871年的《人的起源》和1872年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明确地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人了。(请看这后一本著作的书名怎样表明了一种生态学的主题。)

达尔文理论,是四种真正经验论命题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演绎。头两种命题是有关遗传学问题的,即认为父母的特点一般容易传给他们的后代。但某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又存在着相当大的变异。这两种命题显然是经过各种观察得出的,它们被用来有意识地培育各种不同的家畜。但是对这两种真理的理论阐述,直到达尔文之后,在门德尔的基因论中才被发现。(基因可以引起自然变种的变化、基因数目的多少、它们相互作用的模式,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第二种命题中所讲的变异。)达尔文理论的第三和第四命题是:物种能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环境资源则不能满足这一增长速度。由这最后两种事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种子、卵子或幼苗能达到成熟阶段。简言之,存在着生存竞争,这种竞争主要在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进行。因此,从这种竞争出发,从同一物种内部的变异这一事实出发,我们可以演绎出这样的结论:有某些个体(即在特定环境中具备最“有利”特性的那些个体)生存的时间最长。它们有最大的可能留下后代;因此根据第一种遗传的论据,它们的特性将会遗传下去,而那些不利的特性就会死亡。因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某一种群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就会发生变化。经过漫长的各个地质时期和环境的千变万化,不同的物种就会从共同的祖先慢慢地进化出来。要发生这种进化,只需要自然选择的压力不断对无规则变种引起的变异产生影响就行。完全没有必要像拉马克那样,或者像达尔文自己在某些研究阶段那样,来假定那种生物学上不可信的“后天”(各自学到的)特性的遗传。

除了对进化机制作这种十分笼统的论证外,还有非常直接的经验论证据可以证明人与其他动物是由同一祖先而来的。比较解剖学表明,人体同其他脊椎动物的总体格局是相同的──有四肢,每肢有五指,等等。人体胚胎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同各种低等动物的发展阶段很相似。在成人身体内还有这类低等动物的“残余”──如有一根退化的尾巴。我们身体的基本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如消化、血液、基因,同其他哺乳动物身体的组成和化学性质相似。最后还有动物遗体的化石,它们像类人猿,但是比任何现存的类人猿都更像人。因此,证据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是动物。尽管详细的进化机制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我们是进化而来的,这一点现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任何真正的人性论都无法对此提出异议。

进化论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争论,靠进化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一些19世纪的传教士认为,它是同基督教的创世论相悖的;但是大多数的现代神学家并不认为这两者之间有何冲突。马克思欢迎这种理论,认为它是对其人类历史渐进发展观点的一种证实(他甚至曾打算把他《资本论》的英文版题献给达尔文,但达尔文婉拒了这一荣誉!)。然而右翼政客则声称,进化表示毫无节制的经济竞争就像适者生存一样是“合乎自然”的,因而是正确的(这种学说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好几本流行的书都采用了这一理论:即我们人是从类人猿祖先那里进化而来的,这是了解我们真正本性的关键。

有关人的极重要的一个真理是,我们是由简单形式的生命经过漫长岁月的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大量的证据使这种人类进化的起源无可争论,是“一种公认的事实”;但人们不能说这一点就没有争议,因为美国的“上帝创世论者”最近又重提这个19世纪就曾经辩论过的问题。进化论受到挑战这一事实本身就很有趣味,因为它表明在讨论人性时要想维护科学的客观性是何等的困难。正如我们指出的那样,那些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教或政治信仰的人,不会仅仅因为某种科学理论否定了这些信仰而轻易改变信仰。通常他们都会向科学证据和解释提出挑战。当然,我也不能仅仅通过剖析意识形态上的动机来反击上帝创世论者的主张;那样就会把我置于这样一个危险的境地:把达尔文理论看成是“封闭体系”。需要做的工作是,详细地考虑反对进化论的每一种意见,并表明在现有的一切证据面前,这些反对意见是站不住脚的。这里不是进行这项工作的地方;因为其他人已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我不想表明进化论就没有问题;没有一种科学理论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因为历史已经向我们表明所有这类理论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但是在我看来,达尔文关于人的基本理论,至今尚未有一个重要的竞争者。因此,对人性的任何充分理解都必须考虑这一进化起源。这里我想到的,不只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正如大多数基督教神学家一个世纪来已经做的那样),而且我们还必须认真对待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的进化可以解释人性的许多方面。最近已有好几本书讨论了这种思想的含义。E.O.威尔逊这位近期的“社会生物学”创始人,已经对这种方法提出了总的轮廓,并且在题为《论人性》一书中用这种方法来解释一些特定种类的人类行为──攻击、性、利他主义和宗教。而其他一些生物学家则既激烈批判社会生物学家的一些科学论断,也激烈批判他们认为是建立在假设的科学基础上的反动的社会和政治见解。哲学家亦已开始研究进化论,批判它的过分之处,但也承认它有潜在的说服力。

(摘自《人性七论》,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下载《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下册物种起源导言教案(共5篇)

    物种起源导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琐屑、审慎、变异、遗传、趋向、札记、付印、断言”等词语。 2.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能力目标 1.筛选文章主要观点、概......

    物种起源读后感

    物种起源读后感 贺冰冰 在教会里探讨信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对进化论的争论,有些人把之当作不争的事实,而有些人则认为其一文不值,有时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不可开交。......

    《物种起源》读后感

    《物种起源》读后感 《物种起源》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该书可以说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在该书中,......

    物种起源读后感

    物种起源读后感 篇1我对达尔文的印象,最初只限于他那一把给人感觉乱蓬蓬的胡子,好像西方的伟人都有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胡子。为了更进一步接近这个伟大人物,我不辞劳苦地上了百......

    物种起源读后感

    在教会里探讨信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对进化论的争论,有些人把之当作不争的事实,而有些人则认为其一文不值,有时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不可开交,物种起源读后感。但有趣的......

    《物种起源》读后感

    《物种起源》读后感 《物种起源》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物种起源》,这本书是达尔文写的。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着作。《物种起源》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品,达尔文用......

    物种起源答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及练习※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

    读《物种起源》有感

    读有感 是谁击破神创论的天空,将世界从上帝的手中挣开;是谁以锐利的双眼,看穿时空的阴霾,寻找物种间的联系与存在;是谁以一句“物竞天择”的呐喊,唤起整个大崛起的时代。也许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