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时间:2019-05-15 04: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第一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经典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修补方法也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到今天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尽管无张力疝修补的术式多种多样,各存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腹腔镜疝修补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可选术式,特别是对双侧及复发性疝的病人。

腹腔镜疝修补的历史及演进

1990年Ger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式,随后还自行设计了用于关闭内环口的金属夹,对12例病人进行内环口关闭手术。由于只对疝环口作简单的关闭,并没有针对腹股沟管的薄弱或缺损进行修补,术后复发率极高,并逐渐被其他术式取代。

之后,各种探索性手术方式不断出现。1990年Schultz等报告了疝囊填塞加网片修补(plug and Patch technique)的手术方法,20例腹股沟斜疝的病人于腹腔镜下打开腹膜,用聚丙烯网片卷缩后填塞于疝内环口内,另至一网片覆盖腹股沟区,不加固定。2年的随访,复发率高达25%。这一方法随后被加以改进,除去网片填塞、加大网片面积等,最 终发展为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的方法(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TAPP)。Felix、Corbitt和Voeller等介绍了TAPP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是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内环,潜行分离内环周围、Hasselbach三角,将一合适的网片送入腹腔,平铺覆盖内环口,应用钉合器将其固定,然后缝合腹膜防止术后肠粘连。这一手术方式遵循了无张力疝修补的原则,被广为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病人术后恢复快,复发率极低。与此同时,各种改良的手术方法及新的术式仍不断出现。1991年,Fitzgibbones等首先在猪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试验,将网片放入腹腔后,用网片直接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妥善固定,加固腹股沟区后壁。动物试验成功后,很快运用于临床,这一手术临床上被称为腹腔内网片覆盖法(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早期报告有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后来发现,由于网片与腹腔内的肠管直接接触,易导致术后肠粘连、肠穿孔及感染脓肿等并发症。1992年Filipi等报告了50例行IPOM手术的病人,4例病人术后网片与肠管产生了严重粘连。另外,由于IPOM手术网片直接覆盖腹膜固定,网片术后易于移位,失去腹后壁的加强作用,术后复发率极高。Kingsley等术后随访了IPOM病人,术后41个月时,其复发率竟高达43%。因此,这一术式在国外很快就被摒弃。但这一术式由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成为许多单位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早期的首选方式,至今仍有不少医生将其用于腹股沟疝修补,并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

1992年,McKernan等和Felix等首次描述了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EP)的方法。这一手术方法改变了手术入路,完全在腹膜外进行操作,网片置于腹膜外修补腹股沟区缺损,避免了腹腔干扰及肠粘连的发生。其主要步骤是:脐部小切口分离至腹直肌后鞘前,然后用带气囊的分离Trocar通过后鞘前间隙向下越过弓状缘进入腹膜前间隙,并用气囊扩张分离,另两个Trocar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上及中下1/3处置入,分离处腹股沟区重要解剖标志,处理疝囊,置入足够大网片,覆盖腹股沟区,摊平后钉合固定。该手术由于操作空间小,解剖层次不易辨别,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经验丰富的腔镜外科医生方能胜任。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是TAPP和TEP两种,IPOM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已逐渐被淘汰。TAPP仍需进入腹腔,腹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存在术中肠道损伤、术后肠粘连并发症发生的可能。TEP不进入腹腔,避免了上述两种手术的缺陷,是目前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术后复发问题

腹腔镜术后早期复发与手术操作直接相关,特别是在学习曲线的前期。技术成熟稳定后TAPP及TEP的复发率均较低。Schwab等报告1388例病人,术后复发11例(0.6%)。Fazzio等报告408例,仅1例(0.2%)复发。Chung等对14个机构的2741例病人做了meta分析并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相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Grant报告的25个机构4165例病人的meta分析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复发率较有张力疝修补明显降低,而与置入网片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无明显区别。采用腹腔镜修补的痛苦轻、恢复快。相反的报告来自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其一项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发现,尽管腹腔镜组病人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复发率(10.1%)较开放网片无张力疝修补(4.9%)为高。

一般认为,复发原因是术者缺乏操作经验,解剖分离不够,网片钉合不牢,网片尺寸太小、网片卷曲折叠等。郑民华等认为,网片大小的选择需遵循两个原则:a,网片要覆盖整个疝内环口、Hesselbach三角区和股环;b,网片的上缘与联合肌腱至少有2cm的重叠,网片的内侧必须覆盖整个耻骨结节,网片的下缘必须至少超过Cooper韧带下方1cm,网片宜大不宜小,以充分分离腹膜前间隙后网片不卷曲为准。在开展IPOM及TEP的早期,多主张牢固钉合置入的网片,特别强调网片必须与牢度的组织结构如Cooper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外缘和联合肌腱钉合,可避免网片移位,防止复发。但最近的研究发现,疝修补时钉合网片并非必需。Smith等一项TAPP前瞻性研究发现263例免钉合网片病人与273例钉合网片的病人比较,其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无区别。其他作者也取得了同样的结果。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并发症

总体而言,腹腔镜疝修补的并发症很少,包括气肿、血肿及血清肿,气肿可以很快自行吸收;血肿和血清肿需与术后复发鉴别,一般可通过B超鉴别。原因多为分离腹膜前间隙时损伤小血管,或术后网片局部刺激所致。术后顽固性的神经性疼痛通常是由于损伤了股外侧皮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分支,预防的关键是不能在髂耻束中外1/3的“疼痛三角”上钉。由Trocar穿刺导致的内脏损伤极少见。膀胱、输精管、髂外血管损伤常与术者操作不当有关。腹壁下血管或闭孔分支血管的损伤可用电凝或超声刀止血,而髂外血管的损伤常是致命性的。因此,术中应避免在输精管与精索血管之间的“死亡三角”进行钉合。另外,IPOM及TAPP手术可出现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术式均进入腹腔,网片可与肠管接触发生粘连甚至穿孔。Schwab等报告了1338例病人的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发生肠管损伤3例(0.2%)、膀胱损伤4例(0.3%)、粘连性肠梗阻4例(0.3%),腹壁下血管损伤5例(0.4%)、顽固性血清肿(持续超过2个月)12例(0.9%)、神经性疼痛11例(0.8%)。认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是安全可靠的手术。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开展腹腔镜较早的单位进行了腹腔镜疝修补的尝试。郭世盛等报告了40例均单纯采用腹腔镜引导下经皮高位结扎缝合疝囊,最长随访19个月,仅1例复发。这可能是国内最早的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尝试。李兰芝等在1994年报告了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2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人,取得良好效果,认为该方法操作简便、恢复快、效果好,值得推广。1996年,王存川等报告了TAPP的手术经验,18例病人中15例进行了TAPP,3例隐匿性疝为单纯的内环口结扎。认为TAPP技术上是可行的,适合于各种疝病人。同时,柯重伟等报告了他们开展TAPP手术20例成功经验。1998年,贺修文等成功进行了2例TEP手术。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地腹腔镜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及外科医生的偏好,IPOM、TAPP及TEP均有报告,但仍以IPOM和TAPP为主。尽管已逐步认识到TEP的优点,但由于操作困难、费用高,开展的单位及病例数均较少。王存川等在其75里的腹腔镜疝手术病人中,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0例、TAPP48例,TEP17例。近年来TAPP手术及TEP手术逐渐增多。刘嘉林等介绍了免气囊分离器TEP技术,认为可以降低手术费用,利于在国内推广普及。蔡小勇等报告了145例次TEP手术的经验技巧。如前所述,IPOM在国外已基本淘汰,但在国内仍占一席之地。

腹腔镜疝修补的应用前景

无张力疝修补是目前腹股沟疝修补的主流,遵循无张力疝修补原则,无论是传统开放路径或是腹腔镜路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可能更多地取决于医生的经验。2003年Rutkow统计了美国80万例腹股沟疝修补资料,采用腹腔镜修补方式的占37%,有张力单纯组织缝合的占7%,其余均为各种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修补还难以占主导地位。腹腔镜疝修补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既往认为与开放手术相比其缺点主要是需要全麻下进行、一次性耗材费用较高,操作技术难度也较大是其缺点。但最近有报道TEP手术可以在硬膜外麻醉甚至在局麻下进行,而免钉合技术逐渐被接受采用,这必然极大地降低手术成本。毫无疑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将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第二篇:494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494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刘华

摘 要 目的 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经验,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近5年来共494例患儿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是现代腹股沟疝的重要选择,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能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疝;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疤痕、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是治疗腹股沟疝尤其是双侧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而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该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护理

Key words Laparoscope Inguinal hernia Nursing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以迅速的发展。2001年4月~2006年2 月,我院494例患儿施行了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494例全部手术成功,疗效满意。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支持和保证,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重大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94例中男性419例、女性75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年龄4.9岁。左侧223例、左侧172例、双侧92例(术中发现42例),均为可复性斜疝。

1.2 方法 术前一天禁吃甜食及其它易产气的食物,术前禁食8~12h,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可完全满足手术需要,也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较大患儿采用连续硬外麻醉,附加基础强化麻醉。脐部切口0.5cm,插入气腹针造CO2气腹,腹压维持在0.53~0.80kPa,此孔放套管做观察孔。疝同侧下腹部沿皮纹方向切一0.25cm小口放入套管做辅助操作孔。在腹腔镜指引下,找到内环口在体表12点的投影位置,在该处刺0.2cm小口,用特制带线钩针带一根7号丝线由小口刺入,线尾留在体外,带线针刺入到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在腹膜外紧贴腹膜绕内环口的一侧行至6点处,针刺入腹膜腔,将线的另一头留置于腹腔内,然后退针,空针再从疝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绕行内环口的另一半至6点处出针进入腹腔,钩住留在腹腔内的缝线带出体外,将线收紧打结,线结埋藏于皮下。观察内环口关闭是否满意,同时注意另一侧是否存在隐匿性疝,之后解除气腹,黏贴伤口结束手术。

1.3 结果 随访术后近5年,494例患儿均手术效果满意,恢复良好。3~4天出院,平均住院3.2天,3~6个月复查无复发及并发症出现。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术前对手术多有焦虑和恐惧心理,术前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所以我们要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此手术的安全性、先进性和优越性特点,说明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并介绍关键的手术步骤, 展示以往病例图片,同时可以介绍同病区的成功案例,使患儿及家属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皮肤准备 除做好常规的术前准备外, 责任护士应加强皮肤准备。因脐部为腹腔镜手术必经之处, 其感染率较其它部位高,因此要彻底清洁, 可先用棉签蘸双氧水或软皂液浸泡脐窝5min, 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 再用碘伏棉签消毒两次。避免用松节油, 减少术后脐部切口渗血、渗液、红肿现象发生[1]。清洁脐部时注意动作轻柔, 用力适当, 以免造成患儿皮肤破损而影响手术。2.1.3 胃肠道准备 术前1晚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易产气类食物如大鱼大肉,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术前禁食8h禁水6h避免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导致窒息。

2.1.4 其他准备 术前应向患儿家属讲清预防感冒、便秘的重要性,嘱术前注意患儿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术前晚调整好患儿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睡眠,如有哭闹或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术前协助麻醉师予麻醉前用药。

2.2 术中护理

2.2.1 手术室护士术前术后必须进行访视, 术前应了解患儿的病情, 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 对家长介绍手术经过、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后24 h 内应到病房了解患者的伤口情况、生命体征、主诉以及大小便情况等的变化。

2.2.2 麻醉成功后监护心电和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道;在造气腹过程中, 严密观察腹内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若有明显异常且难以处理, 立即解除气腹,本组资料中有一例在拔出气腹针过程中出现出血,事后分析原因可能是气腹压力过高所致。2.3术后护理

2.3.1 体位与饮食 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肩下垫一软垫,保持呼吸通畅,避免麻醉药物引起恶心与呕吐导致窒息,呕吐时注意用手按压伤口减轻腹压增高对伤口的影响,术日予平卧位,次日可水平位抱起,尽量不采取直立位。麻醉清醒6h后可进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可进半流或普通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促进愈合。术后24h可离床轻微活动。2.3.2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返回病房,了解术中情况,呼唤患儿姓名、观察其清醒程度、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和神志、表情等变化。每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直至平稳,如波动范围较大应床边监护,注意腹围有无增大和腹腔内出血的倾向,及时报告医生。2.3.3保暖 由于术中暴露及术中腹腔内CO2气体过量置换可导致体温下降[2]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体温, 注意保暖。

2.3.4 吸氧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常用CO2气腹, 由于小儿腹膜吸收CO2能力较成人强,加上长时间胃肠禁食易造成高碳酸血症由CO2可能弥散入血,产生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术后常规吸氧,氧流量为3~5L/min、2~3h, 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促进CO2的排出, 防止由于人工CO2气腹造成的呼吸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3] 2.3.5 术后穿刺孔的观察及护理 患儿回病回房后,护士应查看脐孔和腹部穿刺孔伤口,观察有无渗血、有无大网膜及肠管脱出,若有渗血多等情况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6 腹部体征 观察腹胀、腹痛、阴囊、肛门排气及腹部小切口渗液的情况。术后如患儿哭闹不止,可引起腹压增高、腹胀,要及时察看是切口疼痛还是饥饿所致,查明原因后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 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3.1 气腹并发症 小儿腹腔镜手术常采用CO2制造气腹, 由于小儿腹壁薄弱, CO2气体容易通过穿刺部位进入皮下, 导致胸部、腹部、会阴部等部位明显肿胀及皮下气肿。轻度的皮下气肿通常可于2~ 3d 内自行吸收, 严重的皮下气肿如胸部气肿, 可限制胸部运动, 影响呼吸。因此, 术前应注意心肺功能状况, 术中应尽量降低腹腔内CO2压力, 腹内压以1.33~ 1.60kPa 为宜。另外, 实施气腹时减缓CO2注入速度及缩短手术时间, 可预防气腹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应仔细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及呼吸深度、皮下有无气肿及气肿的范围大小,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CO2气腹可导致肺功能残余气量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出现休克、肩背痛、腹痛、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所以术后密切观察腹部阴囊部体征,下肢感觉和运动情况等。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表现。3.2 出血

手术后穿刺孔出血,多因套管拔除时压迫作用消失、包扎牵拉不牢以及患儿麻醉引起烦躁所致。如有穿刺孔出血,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压迫止血,效果不佳时可在穿刺处缝合1~2针。3.3 感染

避免剧烈哭闹,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注意保持大便畅,大便干燥者,予开塞露或缓泻药。小儿排尿时避免污染伤口敷料,浸湿时及时更换,以免引起穿刺孔感染。4 出院指导

4.1 以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

4.2 注意休息,3个月内勿剧烈运动,进行适当体育锻炼。4.3 根据天气变化穿衣,预防感冒。

4.4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应及时就诊以及早妥善处理, 4.4 如有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5 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能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疝;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疤痕、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和家长的欢迎,是治疗腹股沟疝尤其是双侧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而术前良好的准备和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很好的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从而能积极的配合以后的治疗和护理。术后及时有效的实施护理措施和观察病情可有效的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参考文献 杨俏梅, 徐鑫芬, 林莉莉.2 种脐型不同清洁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渗血渗液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7): 28-29.2 贺明惠, 朱爱云, 樊素芳.92 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J ].山东医药, 2003, 43(2): 24-25.3 苏沧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中华当代医学,2005,11(3):60

作者单位:528403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刘华 女 1979 本科 护士长 护师

第三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_高丽莲概要

#170#GuangdongMedicalJournal Jan.2007,Vo.l28,No.1 管引流通畅,防堵塞、打折是术后护理的重点之一。我们适当约束患儿,妥善固定、定时抽吸胃管等措施,由

于护理得当,本组没有发生引流不畅的病例。2.2.5 密切观察肠道功能 肠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肠闭锁、肠狭窄患儿的最终目标。因此,常规观察排气、排便情况,记录排便量和粪便性质,以判断肠道功能的恢复和吻合口通畅情况。本组病例,一般在术后1~2d恢复肠鸣,3~4d恢复排便。由于手术打击,术前营养状况较差,部分患儿恢复肠鸣,腹部情况无异常,但仍未排便,可用开塞露协助排便,本组41例患儿经用此法后,排便逐渐恢复。如术后5~6d仍未排便且腹胀,应考虑吻合口梗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2例患儿出现此情况,经检查证实是吻合口瘘。当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先予温开水试喂,若无呕吐、腹胀。逐渐过渡到1/2奶、全奶等正常饮食,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2.2.6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持续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高营养支持是对治疗至关重要 [5] 灯,对于置温箱患儿,另给予伤口暴露,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愈合。经以上积极处理,感染伤口均能在1周内愈合。

2.2.8 保持镇静,降低消耗 患儿术后由于饥饿、伤口疼痛等不良刺激,容易哭闹、烦躁,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应想方设法令患儿安静,保持床单平整,选用柔软衣服,保持臀部干净,在禁食期间可用温水棉枝予患儿吸吮,必要时予镇静药辅助。综上所述,随着肠闭锁、狭窄的诊断水平的提高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良,对于该类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该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全面掌握病情,遵循循证护理的原则,才能保证护理质量。因此,术前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胃肠道管理,确保胃肠减压引流通畅,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证静脉高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肠道功能,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喂养原则,保持伤口干洁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是提高先天性小肠闭锁、狭窄治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参考文献

[1] 伍连康,夏慧敏,潘瑞芳,等.肠闭锁[J].中华小儿外科杂 志,1996,17:285-287.[2] 马强,马继东.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20年治疗回顾[J].北 京医学,2004,26(1):18-21.[3] 安刚.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44.[4] 王明安,王明德.麻醉后恢复期病人的评估与治疗[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9.[5] 顾志成,孙庆林.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102例报告[J].中华 小儿外科杂志,2004,35(1):92-93.(收稿日期:2006-07-20 编辑:庄晓文)。本组患儿术后继

续胃肠外营养。由于输注液体渗透压偏高,易引起化

学性静脉炎;因此,注意保护静脉,建立2条静脉通路,隔2~4小时轮换间歇输注,减轻高渗液体对静脉的刺激,延长输液静脉置管时间。如条件许可,建立PICC输液。本组病例,由于经济原因,只有少数建立PICC输液。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更易并发电解质紊乱,所以,必须严密监测患儿血生化指标,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2.2.7 保持伤口干洁 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干燥,防止伤口感染;若发现伤口渗液、血,及时协助处理伤口。本组6例并发伤口感染,渗液较多患儿,定时用含有效碘0.1%消毒剂清洗,外涂含生长因子制剂,照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高丽莲 马玉华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广州510630)=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1例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手术时间47~128min,术后6h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可进食流质,术后无一例发生剧烈疼痛、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积气、肠粘连等。平均住院时间为5d。术后平均随访2个月至6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复发率低、损伤小、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损伤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活动的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复发率为10%~ [1][2] 15%,而PHILIPS等报道腹腔镜疝修补术3229例手术的复发率仅为117%。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复发率优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其中包括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完

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本科自2003年5月至2006年7月共完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共41例, 广东医学 2007年1月第28卷第1期#17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例,男36例,女5例;年龄1~86岁,平均54岁。其中直疝8例(双侧直疝3例),斜疝33例(双侧斜疝5例)。其中5例为复发疝,1例行传统的疝修补术复发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再次复发。伴随疾病:慢性支气管炎4例,前列腺增生6例,便秘3例,高血压11例,其他疾病9例。手术时间47~128min。术后出血少,无一例剧烈疼痛,术后6h可下床活动。术后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积气、肠粘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至6年,无一例复发。2 护理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不为大众所熟悉。患者最担心的是手术的成功与否和术后复发。护士在术前应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可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知识水平说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所具备的复发率低、损伤小、疼痛低、恢复快、切口美容等优点及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较宽的适应证与微创的特点、能同时检查双侧的腹股沟疝情况。本组有4例于手术时发现隐性疝给予修补,5例行其他手术时同时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对于复发疝用腹腔镜可以避免再次经原手术入

[3] 路而致神经损伤和缺血性睾丸炎发生。且此项技术在我院已经开展得非常成熟,主刀医生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使用的补片为聚丙烯材料,可永久放置体内,且与组织反应小。并介绍术后的康复患者与之交流,打消患者的疑虑并接受手术。

2.1.2 术前准备 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检验。老年患者必要时进一步详细检查心肺功能。备皮范围与开腹手术相同,强调的是脐窝的清洁。因脐窝下缘是腹腔镜手术的第一个切口。故用松节油小心仔细的清洗脐窝,动作轻柔,勿损伤脐窝皮肤造成感染及穿刺时把污垢带入腹腔造成切口或腹腔感染的机会。2.1.3 伴随疾病的护理 伴慢性支气管炎的,重复强调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戒烟的重要性,训练深呼吸。前列腺肥大的继续使用抗前列腺的药物。便秘患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使用口服缓泻剂助患者排便,以缓解便秘所致腹内高压。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在安全的范围内。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全麻者回室后去枕平卧头偏一侧,直至清醒,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h,心电监护密切监视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直至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h协助患者翻身,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工作。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肠粘连等并发症。术后仔细的迹象。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必要时更换伤口敷料。

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感染。2.2.2 疼痛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的干扰比较小,故术后疼痛较轻,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但每个人的痛阈不一样,如患者感觉较疼痛者,解释疼痛原因,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剧烈疼痛,4例述疼痛影响睡眠,使用颅痛定、曲马多等镇痛剂缓解。

2.2.3 饮食的护理 一般术后第1天可进食流质,但年老体弱者或婴幼儿则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叮嘱患者勿自行进食,以免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第2天进食半流,第3天则可普食。食物应以低脂、高蛋白、易消化为主,忌刺激性食物。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出血 出血是腹腔镜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早期观察和护理的重点。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等,察看伤口有无渗血,若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则应警惕内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2.3.2 感染 良好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与泌尿系感染。全麻患者积极协助并鼓励患者翻身,咳痰,必要时拍背,予雾化吸入。术后第2天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前排尿如无困难者,术后即拔除尿管。年老者前列腺肥大者可第2天拔除。本组2例留置尿管2~3d,拔管前定时开放尿管训练膀胱,有尿意后拔除,无尿频、尿急、尿痛。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小儿患者要及时更换尿片,夏季防止患者大量出汗。

2.3.3 肩背酸痛 由于腹腔镜术后残留于腹腔CO2刺激膈神经产生,多在术后3~5d消失,无需特殊处[5] 理。为预防该症的发生,术后应去枕平卧6h,低流量吸氧,促使二氧化碳气体排出与吸收。患者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与有效咳嗽。本组患者有1例发生轻微疼痛,经吸氧、改变体位、局部按摩后1~2d症状消失。2.3.4 其他 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如神经损伤、阴囊积液、疝复发等。如患者术后出现持续疼痛难以缓解,阴囊肿大,感觉补片移位或腹股沟有肿物突出,需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避免伤口主要是补片位置出现血肿、血清肿、气肿等造成补片漂浮移位,导致术后疝复发。本组患者有3例术后阴囊稍大,为气腹所致,嘱穿上内裤,1~2d后恢复正常。

2.4 出院宣教 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尽量少出汗,发现伤口红肿热痛或渗液及时回院治疗。1周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3个月内勿进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勿手提重物大于5kg,勿吸烟。积极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与治疗前列腺肥大,预防感冒与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3 小结 ,[4] #172#GuangdongMedicalJournal Jan.2007,Vo.l28,No.1 [2] PHILIPSEH,ROSENTHALR,FALLASM,eta.lReasonsfor earlyrecurrencefollowinglaparoscopichernioplasty[J].SurgEn-dosc,1995,9(2):140-145.[3] 丁雷,王存川.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医 学工程,2002,12:103-105.[4] 朱建新,钟向志.消化内镜护士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8:374-375.[5] 张芬,傅敬.腹腔镜术后常见几种不适的护理对策[J].腹腔 镜外科杂志,2001,6(2):66.[6] 谭敏,霍文逊.中国现代微创外科现状与存在的若干问题 [J].中国内镜杂志,1998,4(3):48-50.(收稿日期:2006-08-17 编辑:祝华)内环境平衡的影响、对全身免疫系统的干扰、对减轻术

后脏器粘连的程度均优于传统开放式[6],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对于新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要跟上新的内容,重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活动的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使患者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志谢:本文承蒙我院普通外科王存川主任指导)参考文献

[1] SCHUMPELICKV,TREUTNERKH,ARLTG.Inguinalhernia repairinadults[J].Lancer,t1994,344(8919):375-379.回盲部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向弥漫大B淋巴瘤和Hodgkin转化1例 庞仲熙 王卓才 12v 黄小让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济医院(52800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病理科, 综合科(广州510010)患者,男,42岁。持续性上腹疼痛,进食后加重3个月余,体重减轻15kg。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不能入睡。外院CT示肠系膜根部、椎前间隙、大血管旁多发性异常病变。发病前半年因/腰椎间盘突出0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前在该院行/阑尾切除术0。体查:右下腹见长5cm手术瘢痕,上腹部见触之有微痛、质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活动度差的3cm@3cm多个、有压痛、反跳痛的结节。血液及血清免疫学检查除中性粒细胞稍高外,余无异常。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见015%幼稚淋巴样细胞。X线:胃肠多积气,部分小肠积气扩张,见大小不等液平面。电子结肠纤维镜:回盲瓣菜花样肿物突入肠腔约2cm@2cm,表面溃烂,质硬,易出血,肠管狭窄;活检病理为/弥漫大B淋巴瘤0。手术见:回盲部灰粉色8cm@6cm包块,肠系膜融合性灰粉色结节约515cm@4cm@3cm,行部分回肠+升结肠切除术。

病理检查:眼观肠管长51cm;其中回肠长23cm,周径3~5cm;结肠28cm,周径415~6cm。距回肠断端15cm回盲瓣处见715cm@515cm@5cm隆起菜花样肿物突出肠腔,表面附灰白色苔。切面灰粉,实性,质嫩,鱼肉状,浸润肠壁全层。回盲瓣周脂

肪组织见淋巴结样组织5cm@415cm@3cm,肠系膜及其根部见淋巴结样组织16枚,015~1cm,表面灰白色,切面灰粉,实性,质嫩鱼肉状。镜检:肿瘤组织

v浸润肠组织全层并累及肠周和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呈弥漫片状、巢团状或结节状。瘤细胞在肠组织各层及淋巴结各不相同。肠黏膜层呈弥漫性排列,瘤细胞较小6~10Lm,圆形、卵圆形或轻度不规则形,有少量胞质;局灶见由浅染体积较大,胞质中等略嗜碱性,核大,染色质边集,核仁明显的细胞组成假滤泡或假生发中心。肌层呈弥漫片状或巢团状,瘤细胞较黏膜层大,大于小淋巴细胞的2倍,胞界清楚,胞质丰富颗粒状略嗜酸性,核圆形或椭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浆膜层及部分外肌层为厚薄不一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结节;结节外周为梭形纤维结缔组织和散在数量不等分布不均大的及小的瘤细胞,其中见散在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中央为多少不一大的、小的瘤细胞和瘤巨细胞,似萎缩淋巴滤泡。瘤巨细胞约大于小淋巴细胞的5倍,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核仁明显。瘤巨细胞散在分布,肠壁外层最多,肌层次之,黏膜最少。肿瘤的三种结构在肠组织各层中相互交错过渡,而罹患淋巴结以较大瘤细胞和散在巨核细胞为主。免疫酶标:LCA,CD20,CD79A,CD57和CD15阳性,CD3,CD45RO,CD30,CD56,CD5,CD10,CD21,TIA,CyclinD1和EBV阴性,瘤巨细胞部分EMA阳性。病理诊断:回盲部胃肠道型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向弥漫大B淋巴瘤和Hodgkin转化。

讨论 胃肠道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易误诊。本例持续性

腹痛,体重下降,进食后加重;腹部有包块;影像学腹腔占位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电子结肠纤维镜见回盲部肿瘤。活检病理为/弥漫大B淋巴瘤。0手术回盲部包块,累及淋巴结。术后病变既见弥漫性浸润,亦有片状或巢团状似/癌样0和结节状结构;上述结构相互间交错并有数量不等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可以向弥漫大B淋巴瘤或Hodgkin转化,但同一病例同时向两个方向转化未见文献报道。有学者认为大的转化B淋巴细胞取代肿瘤性小淋巴细胞出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象,是病情恶化进展期表现;但亦有认为继发于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弥漫大B淋巴瘤与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B细胞不属于同一克隆,是继发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出现Hodgkin转化是在弥漫小淋巴细胞基础上出现R-S样细胞,缺乏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背景。本例局部似结节硬化型Hodgkin,但免疫酶标R-S细胞和HL细胞EBV阴性,与文献不符。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同时向弥漫大B淋巴瘤和Hodgkin转化极为罕见。本例手术后,行CHOP方案+美罗华化疗1疗程,复查CT及PET/CT示右中上腹升结肠419cm@211cm结节,提示肿瘤复发。再行EPOCH方案+美罗华1疗程化疗,病变无变化,提示肿瘤对化疗不敏感,或病变仍在发展。患者手术切除后经2个疗程化疗,荷瘤生存14个月,长期疗效在进一步追踪。

(收稿日期:2006-11-20 编辑:庄晓文)

第四篇: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总结

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总结

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是先天性疾病,以斜疝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多因腹膜鞘状突未闭。腹股沟疝的患儿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自愈机会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囊增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还可形成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公认的小儿腹股沟疝经典治疗方法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的手术需要解剖腹股沟管结构、精索和游离疝囊。小儿的组织纤细、薄弱,筋膜层次、解剖界限与成人不同,使得手术中极易造成包绕疝囊的精索内容物的损伤,如蔓状静脉丛、动脉、神经、输精管等,这是传统手术的缺点。为了寻求简单合理、有效的方式,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我科目前采用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优势明显。

我科于2016年1月份开展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以来已完成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14例。平均住院天数3.4天,单侧治疗平均总费用单侧平均3907.92元,双侧治疗平均总费用4222.07元。术前诊断为单侧腹股沟疝,而术中发现对侧为隐匿性性疝为双侧腹股沟疝4例,占比33.3%。术中一并治疗,避免了反复入院,减少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痛苦。术后随访,无复发,复发率为零。无不良并发症。术后恢复好,伤口小,对日常生活无影响。通过开展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总结如下:

(1)对腹股沟管的结构无破坏,精索内的结构不会造成损伤,仅在腹腔内性疝囊高位结扎,不处理腹股沟管。

(2)在腹腔内结扎,做到真正的高位结扎,这是传统手术达不到的高位。

(3)复发率低,目前未发现复发,在腹腔内打结较传统手术结扎更加牢靠。

(4)治疗费用低,单侧平均总费用3907.92元,双侧治疗平均总费用4222.07元。

(5)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当天可下床活动,舒尔第二天便可出院。

(6)治疗创伤小,痛苦小,仅需1个5mm、3mm的孔位且5mm于肚脐内愈合后不易发现。不影响美观。

(7)能及时发现隐匿性疝,很多小儿的腹股沟疝是双侧(约占33%),只是以隐匿性存在,用传统凡是只处理一侧,而腹腔镜在术中可及时发现隐匿性疝,一并处理。避免了二次手术。减少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痛苦。

普外科

2016年12月31日

第五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患者中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后患者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采取TEP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血清中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中CRP水平有所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腹股沟疝TEP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血清CRP水平。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9(a)-0179-04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FAN Yue-xiu LIAO Qiu-mei FAN Hui-qin HU Xian-y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Fog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Fogang 51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and the influence on serum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CRP).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E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s,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complic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serum CR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12,24 h after operation,the level of serum CRP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Laparoscopic;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Inguinal hernia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患群的一种住院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护理、治疗、活动、饮食指导、教育以及出院指导等为纵轴,根据需要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一套系统、标准、连续且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利于患者康复[1-2]。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调查显示其发病率约为3.6%[3]。Meta分析显示,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获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4]。本组研究选取接受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拟行TEP的腹股沟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7~68岁,平均(60.62±8.85)岁;体重62~66 kg,平均(64.17±8.05)kg;类型:直疝11例,斜疝30例;位置:左侧疝17例,右侧疝15例,双侧疝9例。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8~69岁,平均(60.33±8.71)岁;体重:61~67 kg,平均(63.83±8.12)kg;类型:直疝10例,斜疝31例;位置:左侧疝16例,右侧疝16例,双侧疝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

根据《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5]制定。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股沟疝及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0~70岁;③首次发生腹股沟疝者;④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协议者。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病者;③急诊手术者;④依从性差者。

1.4治疗方法

1.4.1 TEP 常规全身麻醉,脐下做―个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在腹直肌前鞘的中间位置纵行切开,逐步分离至腹直肌后鞘,再分离腹直肌后鞘间隙;建立人工气腹,置入Trocar和腹腔镜,推镜法游离腹膜外间隙直达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间处置入5 mm Trocar;分离髂窝间隙(Brogos间隙)和耻骨膀胱间隙(Retzius间隙),显露耻骨梳韧带、耻骨结节等,斜疝钝性将疝囊从精索分离,直疝将疝囊和腹壁剥离,用5 mm Hemlok夹闭后横断疝囊,自内环口及其后方的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分离5~6 cm,使精索完全腹壁化;常规置入巴德3D补片,将内环口和直疝三角覆盖后逐层关闭腹腔。

1.4.2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术前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禁饮,术前晚清理肠道。术前至少戒烟2周,对已出现者应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嘱患者清洁身体,尤其是脐部清洁,术前30 min 常规备皮。术后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 h,低流量持续吸氧,术后6 h内禁食,术后6 h后予流食,术后2 d后逐渐正常饮食。对术后出现便秘、疼痛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护理,并针对性处理。在整个围术期,护理人员需全程监测,做好记录,尤其对切口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

1.4.3观察组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6]。①术前。对患者行入院评估,遵医嘱予以相应级别护理;发放疾病健康手册,使患者了解诊治和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信心;按医嘱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手术准备;术前1 d根据手术通知单行术前访视,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讲述手术配合注意事项等;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或反馈给医生。②术中。调整手术室温度为22~25℃和湿度为50%~60%;安慰和鼓励患者,以缓解其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根据手术情况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全麻后注意保护双眼。③术后。用温盐水擦拭皮肤、穿衣等,取低枕平卧位,术后6 h半坐卧位,适当进食、下床活动;密切观察切口症状如出血、感染等,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鼓励其早期恢复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④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注意切口护理,尽量减少出汗和避免沾水,出?F不适应立即就诊;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1.5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3周后进行检测指标和疗效分析。①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两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照相关文献[7]自拟《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爱伤观念、护理操作水平、解释的合理性、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评分,每个问题按非常满意、满意、可以接受、不满意4级评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100分,满意为≥80分,可以接受为50~79分,不满意为<5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两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样本采集:晨起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室温内离心取血清,-20℃储存备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术前及术后12 h、24 h测定。⑤疗效评判。根据《妇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6]制定。痊愈:阴道流血等症状完全消除,基础体温维持在黄体期水平,B超提示胚胎发育正常,妊娠达28周以上或已正常分娩。有效:阴道出血等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体温维持黄体期水平,B超提示胚胎发育正常。无效:阴道出血等症状无好转,甚或加重,基础体温波动较大,B超提示胚胎发育异常或停止发育。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2.4两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中CRP水平有所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 两组血清中CRP水平的比较(mg/L,x±s)

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比较,bP<0.01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病,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8]。目前,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包括传统开放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9-10]。临床实践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常用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点,其中TEP的技术路线合理性更佳、疗效更好,已成为当前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术疗法[11]。然而,常规腹股沟疝TEP术后患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如血肿、慢性疼痛不适及少数血管和内脏损伤等[12]。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特定患者群体而设定的一种新的诊疗护理模式[13]。该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用药、日常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出院计划等为纵轴,使各项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了护理的准确性,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14]。多项研究显示[15-16],在腹股沟疝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利于患者康复。

本组观察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TEP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既往临床研究报道,提示在腹股沟疝TEP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通过预见性和计划性的护理工作,保证了各项护理措施连续性和完整性,利于腹股沟疝TEP患者的康复。

CRP是肝细胞合成的急性反应蛋白,体内CRP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应激反应状况。文献报道人体血清中CRP水平与手术创伤程度呈正相关,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在手术早期即有显著变化,CRP伴损伤程度加重而释放增多,随损伤减弱而降低,可客观反映手术对机体的损伤程度,故检测血清中CRP水平可判定手术对组织损伤程度[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 h和24 h,观察组血清中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腹股沟疝TEP患者的损失,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数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今后将进一步对上述疗效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洪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22):2970-2971.[2]段爱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79-480.[3]张莉,顾银燕,吴向阳.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Meta分析[J].中?A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5):499-502.[4]陈能杰.基层医院开展局麻下疝环无张力修补术78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8,15(10):17.[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7):481-484.[6]方丽珍,王爱莲.临床路径-全面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6.[7]罗洪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22):2970-2971.[8]张晶,刘磊.腹腔镜及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115-118.[9]卢丽君.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9):129-130.[10]严聪,吴雄辉,严冰,等.传统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性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98-101.[11]魏振铨,苏连珠,刘苣莲,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2949-2951.[12]庞菊芬.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8):85-86.[13]陈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2):1483-1484.[14]陈润霞,胡瑜,陈贵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9):96-98.[15]易彩文,易宝妹.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35-236.[16]商玉环,叶春花.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5):413-415.[17]殷良春,于晓园,刘立新,等.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对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4):368-370.[18]杨冠宁,王泽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术后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128-131.(收稿日期:2017-06-01 本文编辑:马 越)

下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