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共9篇)

时间:2019-05-15 04: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共9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共9篇)》。

第一篇: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刚开始,我正在给学生放多媒体,让他们一边听范读课文,一边看电视中出现的景物,没想到刚刚读了第一句,就听到一个学生无意识地插了一句:“什么叫‘闻名中外’?”再扫视了一眼教室里,大多数同学都把目光投注在电视屏幕上,于是,我停止了播放,同学们正感到疑惑我对大家说 :“同学们,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张老师也没有去过,我和你们一样都迫不急待地要去看看了,那咱们先去旅游旅游,然后再学习课文好不好啊?”“好——”同学们兴奋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山风景秀丽,所以不但我们中国人知道它,连外国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你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哪词写了这个意思?”同学们紧张地找着,片刻,他们纷纷举手,大声地回答:“是闻名中外。”“闻名中外的意思就记住了吗?”我继续播放着媒体,这时电视屏幕中出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同学们兴奋地互相诉说着,我趁机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叙述并且可以加上自己的合力想象,这下学生们更起劲了。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我们边看图边想象,边叙述边读书,还有的同学边说边忍不住学着图片中的样子做起了动作呢!在学生的高度兴奋的思维状态下,已经在无意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自然而然地把那种深情地赞叹,深切地向往的语气读了出来。就在这时屏幕中的图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字“金鸡叫天都”。这下同学们不乐意了:“老师,为什么没有图片?”“我喜欢看图片!”“‘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突然有一个学生叫起来:“就是嘛,老师,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怎么也没有啊?”“对呀!”大多数人应和着。听着一片抱怨声,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有一个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的环节正等着他们完成呢。那个环节我原打算放到学完课文后再布置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给我 创造出了一个大好时机。“好了,同学们,由于黄山的奇石太多了,我们的课本装不下啊。要想看那些图片,我们想办法好不好啊?”“老师,我们可以上网查!”“老师我可以自己画。”同学们都发表了意见。“好。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你们还要在画的下面模仿书上的样子写上介绍。你们说行不行?”“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黄山奇石》的教学故事主要体现了“注意学情,以学定教”,“抓住兴奋点,改变教学策略”的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本来我准备的设计思路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读画出的生词——师生共同学习生字——再读课文,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说话训练——朗读训练——指导写字——布置查资料的作业。

但是,根据课堂情况我改变了教学思路,顺应当前学生的思维去发展,去挖掘,就如顺风船再鼓风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事实正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做什么事更是喜欢从兴趣出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时改变教学计划,这就是以学定教。

我们只有对教材吃透,新课标才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只要目标明确,就可以潇潇洒洒地走上一回,沿途还会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黄山奇石》案例分析

案例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方法。片断1:

“你觉得哪块石头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就学习哪一部分,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学)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书是读出来的”。不到三分钟,孩子们读书声逐渐小了,看来他们找到 了所需要的东西。

“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划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展现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可以讨论交流。”(板书:讲、读、演、画)

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以及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师:哦,这样黄山的美、黄山的奇就更能体现出来了。还有采用其他方法学习的吗?

生:我是做动作来理解的。

师:那你能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吗?

(学生上台表演,抽生评价。)

师:那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另一学生上台表演,很投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继续交流。

生:我是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画画来理解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中,我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激励。

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篇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篇三:2《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宋明晶

《黄山奇石》以景点介绍的方式描绘了黄山石的“奇”。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激励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学生的合作争胜意识被激发,因而课堂效果较好。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黄山石之“奇”,结合低年级思维、想象发展未完全,生活实际体验不足等特点,我采取了直观看图的方法,通过收集的众多黄山奇石图先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石“奇”的感叹及震撼,再将这些感受融入声音,从而读出“奇”,读出赞叹。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对黄山石的感受,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边读边做动作方式表达出来。我仅以观众的身份给予适当鼓励性的评价,除此,我还让其他孩子作小评委,给予点评,通过这个环节让其他的孩子在细心聆听中积极调动思维。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练习生字词方面,训练较少,组词练习上缺少训练,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一字组多词,通过组词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于刚接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听讲效果不是很好,时间比较紧张。对此方面有所忽视,导致课堂作业完成不理想,低年级生活知识贫乏,组词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补充,针对本班弱点今后加强拼写,发音、组词环节的设计,时间比重也该随时调整。

篇四: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 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篇五: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刚开始,我正在给学生放多媒体,让他们一边听范读课文,一边看电视中出现的景物,没想到刚刚读了第一句,就听到一个学生无意识地插了一句:“什么叫‘闻名中外’?”再扫视了一眼教室里,大多数同学都把目光投注在电视屏幕上,于是,我停止了播放,同学们正感到疑惑我对大家说 :“同学们,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张老师也没有去过,我和你们一样都迫不急待地要去看看了,那咱们先去旅游旅游,然后再学习课文好不好啊?”“好——”同学们兴奋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山风景秀丽,所以不但我们中国人知道它,连外国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你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哪词写了这个意思?”同学们紧张地找着,片刻,他们纷纷举手,大声地回答:“是闻名中外。”“闻名中外的意思就记住了吗?”我继续播放着媒体,这时电视屏幕中出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同学们兴奋地互相诉说着,我趁机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叙述并且可以加上自己的合力想象,这下学生们更起劲了。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我们边看图边想象,边叙述边

读书,还有的同学边说边忍不住学着图片中的样子做起了动作呢!在学生的高度兴奋的思维状态下,已经在无意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自然而然地把那种深情地赞叹,深切地向往的语气读了出来。就在这时屏幕中的图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字“金鸡叫天都”。这下同学们不乐意了:“老师,为什么没有图片?”“我喜欢看图片!”“‘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突然有一个学生叫起来:“就是嘛,老师,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怎么也没有啊?”“对呀!”大多数人应和着。听着一片抱怨声,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有一个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的环节正等着他们完成呢。那个环节我原打算放到学完课文后再布置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给我创造出了一个大好时机。“好了,同学们,由于黄山的奇石太多了,我们的课本装不下啊。要想看那些图片,我们想办法好不好啊?”“老师,我们可以上网查!”“老师我可以自己画。”同学们都发表了意见。“好。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你们还要在画的下面模仿书上的样子写上介绍。你们说行不行?”“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黄山奇石》的教学故事主要体现了“注意学情,以学定教”,“抓住兴奋点,改变教学策略”的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本来我准备的设计思路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读画出的生词——师生共同学习生字——再读课文,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说话训练——朗读训练——指导写字——布置查资料的作业。

但是,根据课堂情况我改变了教学思路,顺应当前学生的思维去发展,去挖掘,就如顺风船再鼓风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事实正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做什么事更是喜欢从兴趣出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时改变教学计划,这就是以学定教。

我们只有对教材吃透,新课标才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只要目标明确,就可以潇潇洒洒地走上一回,沿途还会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黄山奇石》案例分析

案例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方法。

片断1:

“你觉得哪块石头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就学习哪一部分,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 行自学)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书是读出来的”。不到三分钟,孩子们读书声逐渐小了,看来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东西。

“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划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展现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可以讨论交流。”(板书:讲、读、演、画)

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以及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师:哦,这样黄山的美、黄山的奇就更能体现出来了。还有采 用其他方法学习的吗?

生:我是做动作来理解的。

师:那你能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吗?

(学生上台表演,抽生评价。)

师:那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另一学生上台表演,很投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继续交流。

生:我是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画画来理解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中,我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班 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激励。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篇六: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黄山的风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领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尤其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1、训练思维的深度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训练思维的广度

文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是略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仿照课文前几段具体说一说奇石的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山峰的顶端,有两只顽皮的小狮子,正在抢一个球。它们抢来抢去,直到今天,它们还没抢到呢!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抢球’了。”有的说:“‘天狗望月’也很有趣。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蹲着一只‘天狗’。它全身黑得发亮,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每当夜幕降临,它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各种有趣的名字。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体育路小学 俞 婷

篇七:《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篇八: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逸夫小学:曹国燕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方法。

片断1:

“你觉得哪块石头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就学习哪一部分,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学)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书是读出来的”。不到三分钟,孩子们读书声逐渐小了,看来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东西。

“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划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展现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可以讨论交流。”(板书:讲、读、演、画)

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以及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生:我是做动作来理解的。

师:那你能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吗?

(学生上台表演,抽生评价。)

师:那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另一学生上台表演,很投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继续交流。

生:我是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画画来理解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中,我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激励。

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篇九:《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3、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12个生字及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请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师:黄山风景区在哪里呢?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笔画出它的地理位置。课文用哪个词语来说明黄山的“奇石”最有名?(尤其)你能给“尤其”换一个词语吗?

2、请生朗读第1自然段。

3、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奇石”的名字。

4、在课文中,哪些“奇石”介绍的比较详细,哪些只介绍了名字?

5、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第2至第5自然段。

2、请生逐段朗读,纠正字音。

3、同桌互读,读通课文。

4、师领读,重点练习易出错的部分。

5、小组赛读,读熟课文。

(四)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选出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组词,选词语练习造句。

3、写字练习。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区”、“巨”、“它”的笔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作业布置。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练习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摘仙桃游戏:(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近字),并练习用字词说话。

2、检查课文朗读。

(二)精读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请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观察“仙桃石”的图片。

(2)“仙桃石”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尝试背诵。

2、学习第3自然段。

3、指导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

(1)生自读这一自然段。请生表演,理解“仙人指路”的动作。(2)练习背诵。

4、学习神奇的“金鸡叫天都”。(1)师:“金鸡”是由好几块巨石变成的,最神奇的是只要太阳照在这几块巨石上,它就特别像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而且“头部”正对着天都峰。

(2)指导朗读。

5、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一种,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三)总结课文

1、本节课我们对黄山的奇石进行了学习,感受了在大自然神斧的造化下,黄山独特的风貌,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配乐齐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奇石,展开想象,写一写它的样子。

2、搜集有关黄山的故事、图片等资料,课后展示。

板书:

仙桃石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实验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

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黄山的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虽然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形象描写,精美的插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奇石的距离。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生字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做难点指导,主要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在第一课时,大致了解课文脉络,学习生字;第二课时,采用图文结合,指导学生表演,抓课文重点内容等方法,理解文本,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对语言的积累,学完一自然段,我都给学生留一些时间练习背诵,虽然课文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不过,上完课后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出全文。

第二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一文中,重点讲了四块奇石,一是“猴子观海”、二是“仙人指路”、三是“仙桃石”、四是“金鸡叫天都”。现在的人教版中,前三块奇石都配了插图,只有“仙桃石”没有插图,怎么办呢?用幻灯吧,效果不好,既不清楚,也没有好的幻灯片。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请同学们看看,这本书的编辑叔叔好像忘了给哪块奇石配插图了?结果这个问题抛出去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是忘了给“仙桃石”配插图,有的说是忘了给“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是忘了给“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学生看来是不糊涂的,可一下子又讲了另外几块不是重要的奇石也该配插图,那又如何是好呢?我又趁机引导: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讨论一下,应该给哪一块配插图好?为什么?终于,有个学生发现了,说:应该给‘仙桃石’配好。因为,前面几块都作了重点介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的三块奇石都有了插图,所以我觉得是给‘仙桃石’配插图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看来事情好解决了。于是,我又趁机引导:那么,你觉得这块奇石该怎么画好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你觉得哪几个词要画出来?谁来试试看?嘿,又有好多小手举起来了。“这样吧,先请大家先读,然后自己画画看。”最后,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画,然后,又从课本中,联系“形态逼真”、“恰好”这几个词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竟然激活了。我真是高兴。

反思: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情景(境)性特点,我们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变化和情况是具体的确切的并且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它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某种判断和选择。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团队的形成。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在这节课里,我自己感觉到,如果一味地传统的方式来利用幻灯,播放幻灯,然后再让学生看幻灯,或许学生只会发出几声对画面的惊叹声,除此之外可能不会对这节课留下任何印象,可是,我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也起到了动手的能力,在一读、一找、一画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像新课标中提倡的那样: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时要注重学习领域的综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习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这一环节,想不到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识字读文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从学生的十一长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然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去旅游。”(接着播放黄山的风景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阅读训练要扎实有效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我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理解“飞”“落”的妙用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有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在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前爪伏地,后腿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里来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长头发,坐在平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一、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想从学生的假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学生们都争着举手发言,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王老师指出,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习服务,要直切教学内容,增加思维含量,可以直接问:“同学们了解黄山吗?”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这节课要学跟黄山有关的课文,把自己在书上、电视上或者听说的内容与大家交流,教师再渲染黄山之美,板书课题,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同样可以起到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识字环节提倡自主,关注差生。

进入二年级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识字基础,把握好重难点,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学生要开始写话,同音字和形近字常常让他们混淆,出现错别字,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训练扎实。所以,我在识字环节上直奔学生容易读错的“天都(du)峰”和“胳膊(bo)”,并加入了“我能分清”的环节。但是呈现方式有些单调,认识生字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后,提醒其他同学,还可以让学生接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而不仅仅是开火车。细想一下,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快点进入阅读环节,自己确实有点仓促,不敢放手。

三、阅读目标要高,落实策略要在学语习文上落脚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为什么是“飞”下来,而不是“搬”上去的呢?”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学生有的说是孙悟空扔下来的,有的说是神仙留下的等等。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四、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我从小就喜欢凶猛的狮子。那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血盆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它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梳着长头发,坐在平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一堂教学展示课的探究过程就是对自己综合教学素养的洗礼。连续四天熬夜到凌晨,翻阅了30几份不同的教学设计,再加上王莹老师的点评,使我的思维渐渐明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找准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6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7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8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0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文章,通过学习黄山奇石,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策略:

1、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2、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3、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1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2、师小结承接:

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

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

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

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

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

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学生学得很快乐。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我们似乎并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观景台上,美美的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的胡灵活现,呼之欲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悟、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黄山的风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领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尤其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再如: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文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是略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仿照课文前几段具体说一说奇石的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山峰的顶端,有两只顽皮的小狮子,正在抢一个球。它们抢来抢去,直到今天,它们还没抢到呢!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抢球’了。”有的说:“‘天狗望月’也很有趣。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蹲着一只‘天狗’。它全身黑得发亮,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每当夜幕降临,它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还找出几幅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给起名字,发挥学生想象。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后表演读,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搜集黄山奇石的资料,鼓励他们以后去黄山旅游,总之,抓住“奇”教学,既让学生体会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黄山奇石》这一课主要讲的是在文明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本篇课文总共有六个自然段,从黄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到介绍每一块奇石,分别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唯一不同的是,每段的写法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却不一样,这样就避免的重复。黄山奇石不仅有趣,作者也写的很有趣,作者将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这篇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更喜爱黄山奇石,也一定会更欣赏黄山奇石了。

在教授本篇课文时,我先用了几张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黄山风景区,并且揭示课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接着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观察书中的插图,看一看,这些插图都是文中所描写的那些猴子的景色,并适时的询问作者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在讲授课文之后,我会让孩子画出来自己认为好的优美词句,并且适时的给他们说一下那几个词语很好。学生们都很乐意去观察文中的石头,除此之外,结合和课后练习题,让孩子自己在扩充几个,看看还有那些你认为的石头呢?并且适时的让学生进行交流,在课文当中圈出奇石的名字,课文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并且让学生观察,这些奇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很简单,这些奇石的名字都很有趣,而且许多名字都跟动物有关,很多名字都跟“仙”有关。

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再次朗读,进行情感的升华,举行一个小型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这些奇石的名字,巩固学生对本篇课文的认识。在课文结束之后,进行田字格生字的生字的学习,有些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写,因此让学生多进行观察,之后在进行描红。学生们在回味无穷中结束了本课,我自己也有满满的成就感。继续努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

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此文转自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3

今天上《黄山奇石》,课后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课文内容和要求看,本课还是需要有背诵部分的,但是这些内容要学生自己喜欢的,虽然挺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的,还是挺让我为难的。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对待的,于是,我查阅了网络,发现了许多不同

的观点:

有人说:这就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全盘照收”,最笨的办法往往有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又与编写者原来的出发点相去甚远。唉!令人左右为难呀。

有人说:跟着感觉走呗!只要你认为有可能会出题的内容,死命令一条:背!宁可多背十篇,不可放过一段!

有人说:对于自主选择和考试这一矛盾,我个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样规定死好。课文里哪些内容最精彩,最值得学生背诵,便指点学生背诵,这样不是很好吗?哪些内容最精彩,并不是无法确定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什么都由学生自己选,自己定。假如有学生都不喜欢,就不要背了吗?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现人们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关键词,而是“是否需要考试”。是呀,如果不背,到时要考试你怎么办?于是,有的老师采用“全文背诵,全册背诵”的“两全”方法,甚至有的采用“背诵加抄写”的保险政策,你听了也不要惊讶!

为了搞清楚“自己喜欢的部分”,我翻阅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几册语文书,发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有这样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趋势。到三年级还增加了“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要求。而且提出这样要求的课文一般是写景或者比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级上册中《黄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么》。这些课文中有相当多的句子写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老师似乎有些难以取舍。于是出现让学生全文背诵,也是情有可原。

此时,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话:“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编者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其实不仅只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对老师点明了指导方向,要求老师在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积累的。相信从一开始老师有意的牵引到最后学生自由选择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可能这个过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师同伴影响,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懂得积累,懂得欣赏。

于是,我在引导学习《黄山奇石》时,以“仙桃石”为例,让学生抓住“好像,飞下来,落”等重点词理解“仙桃石”的“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再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这段话。再运用类似的方式,划出写“猴子观海”的特点,用自己想象、动作演示、对比表演等表现出“猴子观海”的奇特。并要求把“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一句话背诵下来作为课外作业。而其他课文中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再选择背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堂引导背诵,指明内容背诵和自己选择背诵”相结合,是否比较适合刚开始起步的低年级孩子?当然这只是个人设想而已,值得不断地实践与改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4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得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并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主线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生动,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所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读课文时,采用了轮读,小组读,师生对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最大程度地调换口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文中有的怪石给了名称,但没印上图画,我就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为了再发展思维,我还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口语习惯。只有这样,作者的语言才能真正化作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储备,一种财富。有了它,写起作文来,笔下的优美词语就如泉水般涌出来,学生信手拈来,顺理成章。讲起话来不费思索,滔滔不绝。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习“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第三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黄山奇石》以景点介绍的方式描绘了黄山石的“奇”。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激励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学生的合作争胜意识被激发,因而课堂效果较好。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黄山石之“奇”,结合低年级思维、想象发展未完全,生活实际体验不足等特点,我采取了直观看图的方法,通过收集的众多黄山奇石图先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石“奇”的感叹及震撼,再将这些感受融入声音,从而读出“奇”,读出赞叹。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对黄山石的感受,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边读边做动作方式表达出来。我仅以观众的身份给予适当鼓励性的评价,除此,我还让其他孩子作小评委,给予点评,通过这个环节让其他的孩子在细心聆听中积极调动思维。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练习生字词方面,训练较少,组词练习上缺少训练,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一字组多词,通过组词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于刚接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听讲效果不是很好,时间比较紧张。对此方面有所忽视,导致课堂作业完成不理想,低年级生活知识贫乏,组词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补充,针对本班弱点今后加强拼写,发音、组词环节的设计,时间比重也该随时调整。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黄山的奇石多而有趣、神奇。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学生没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更进一步的学习到了祖国黄山的`美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的运用是针对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学习,就象看电影一样,不知不觉地记住情节那样。这种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加工与学生脑中内部的信息加工的“里应外合” ,使课堂教学由量的递增达于质的飞跃,最后完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语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学以至用。在原先备课时,我把朗读指导放在第一位,想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并感悟。但在课堂实施时我又临时改变了策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并列段式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这一环节也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尝到了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我如果能在课堂上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融洽,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图片,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1、偏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同学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同学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考虑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偏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同学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测,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身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偏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同学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同学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

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同学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发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一、让同学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明性问题情境中,同学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示为同学独立地、发明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同学的“选择性”,激发同学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同学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同学的喜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进行学习,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同学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扮演等形式来表达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发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意同学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同学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同学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和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同学,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同学,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同学,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同学“想读”的目的。

三、给同学充分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考虑、进行交流讨论以和表达自身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同学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和把自身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同学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同学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同学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同学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同学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同学,讲同学不懂的,教同学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小朋友!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考虑留给小朋友。假如我们给小朋友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7

看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便有些犯愁,要知道,在老教材中,它是第六册语文中的一篇文章,如今成了新教材第三册中的课文。第六册和第三册,中间相差三个学期,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理解力,肯定差很多。学生对黄山风景区也不太熟悉,回忆过去,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可这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能行吗?我该怎么开展教学呢?

为了让学生对黄山风景区的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我在课的一开始,出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并进行介绍,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自然地引入到课题,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学生提的问题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让学生边看媒体边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在识字教学上,采用了大集中的方法,对学生来说量一下子太大,如果结合学生回答的问题,采用小集中,先学其中的生字“桃、猴”,降低学习难度,这样效果会好些。还有在交流识字好方法。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8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其中无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岩、怪石是教学的重点。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对黄山奇趣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让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因本课生字较多,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3、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课后我认为我并没能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实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创设情境,配以图片引领学生“进入”黄山观赏神奇的景色。设计了旅途中遇到障碍,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清除“生字石头”才能继续游览这一环节,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这第一环节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学生出现不认识生字的情况,于是我只能慌乱地结束了这一环节。在初步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不知怎么读着读着变成了齐读,声音又小,造成一种非常没有精神的感觉。在精讲部分,我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导学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议、读四步,辅以动作朗读,让学生体会黄山石的奇;再扶学第三自然段,巩固四步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相机进行辅导。课堂第四环节为练习巩固,我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天狗望月”是什么样子的,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环节为书写指导环节,因时间浪费过多,也只能是匆匆带过。

这节课,失败的地方太多,这将成为我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现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没有做好。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来教学,但是由于记错展示课时间,导致第一课时基本没有讲,继而造成学生在复习生字的环节没能有个好的开始,这样一来也打击了孩子们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课堂格外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这给我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才能给学生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如果老师万事都得过且过、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学生也一定无法得到更好地成长;

2、对自己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对班里学生的评价为聪明有余,但过于活泼,在平时的课上,班级气氛总是过于热烈,我没有预料到学生在面对其他教师听课时会表现得那么紧张,没能更好地去安抚学生,反而为了让课堂能够有序进行,课前故意作出严肃表情来整顿纪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该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多拿出一点耐心来,多多换位思考,才能带好整个班级。

3、教具准备得不到位。因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用A4纸彩印出来,但是图片的清晰度不够高,且较小,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学无法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学资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应对的策略。

4、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上精讲环节的后半部分进行得很仓促,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但想讲的没能讲到,且留给学生朗读和练习的时间也不够,没能做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尽量精简教师用语,言简意赅,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这都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锻炼。

5、提问方式不合理。我的问题设置,包括教师用语,都不够生动有趣,甚至于学生理解不了问题的指向,造成教学方向有些偏离,更多的是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同时,我的教学机智不够,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突发状况不但没能提前预想到,而且应对不足,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还需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积累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巨大的失误,是我没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落实不好,没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师的不足,讲解不够透彻,不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之没能反复练习、反复强调,这是我的失职。因而很感谢我的学生能够尽力配合我的教学,我将会尽最大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教学,弥补对孩子们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根本没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针对模块六的教学设计我做了认真分析,对本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词析句,启发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描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狮子抢球”等等。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四、激发想象,激发爱国情感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优秀篇章。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重点词语理解有重要作用。在拓展中,利用网络优势,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料,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品味与欣赏中,受到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升华。虽然在本设计中有很多优点,但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每一个环节中,无论在表面还是内涵上都能结合的更加紧密,步步为营,水到渠成,我想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和探索的问题。再比如:小结中,在学生的充分感受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本课的收获,我想一定比我的总结和鼓励会更有震撼力。总之,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0

今天学习《黄山奇石》。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但回家后的练习,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1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习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这一环节,想不到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具体地描写了四种奇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前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重点欣赏了黄山四绝,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在品读文章时, 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读一读,然后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小导游介绍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热情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3

上课伊始,我便吊起学生的胃口,先请去过黄山的学生介绍他对黄山的印象,我又补充介绍了著名的“黄山四绝”,使学生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我以朗读作为重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让学生通过模拟“仙桃”飞来的情境,突出“飞”字和“落”字,学生做着动作便很容易理解了课文。还请小朋友上台表演“猴子观海”,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突出“猴子观海”的几个动词“抱”、“蹲”、“望”,这正是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意境。

在学生有了一些语言积累后,我进行了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抢什么样的球?又通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续编。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生龙活虎的大狮子,正在玩着杂技呢!”再比如: “一位漂亮的仙女,来到了凡间,正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优美的歌曲。”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引发了情感的共鸣,思维得到了提升,也完成了语言的积累。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4

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最终是学以致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第四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黄山的风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领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尤其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再如: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文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是略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仿照课文前几段具体说一说奇石的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山峰的顶端,有两只顽皮的小狮子,正在抢一个球。它们抢来抢去,直到今天,它们还没抢到呢!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抢球’了。”有的说:“‘天狗望月’也很有趣。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蹲着一只‘天狗’。它全身黑得发亮,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每当夜幕降临,它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还找出几幅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给起名字,发挥学生想象。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后表演读,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搜集黄山奇石的资料,鼓励他们以后去黄山旅游,总之,抓住“奇”教学,既让学生体会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我在小学时期学过的印象最深的课文。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大自然,本课紧扣这一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其中无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岩、怪石是教学的重点。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对黄山奇趣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让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本次组级展示课中,我就选择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作为我的亮相第一课,但课堂效果却与预设相差甚远。

为了上好这第一次展示课,我慎重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因本课生字较多,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3、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课后我认为我并没能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实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创设情境,配以图片引领学生“进入”黄山观赏神奇的景色。设计了旅途中遇到障碍,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清除“生字石头”才能继续游览这一环节,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这第一环节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学生出现不认识生字的情况,于是我只能慌乱地结束了这一环节。在初步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不知怎么读着读着变成了齐读,声音又小,造成一种非常没有精神的感觉。在精讲部分,我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导学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议、读四步,辅以动作朗读,让学生体会黄山石的奇;再扶学第三自然段,巩固四步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相机进行辅导。课堂第四环节为练习巩固,我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天狗望月”是什么样子的,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环节为书写指导环节,因时间浪费过多,也只能是匆匆带过。

这次展示课,失败的地方太多,却正如有经验的教师所言,这将成为我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现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没有做好。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来教学,但是由于记错展示课时间,导致第一课时基本没有讲,继而造成学生在复习生字的环节没能有个好的开始,这样一来也打击了孩子们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课堂格外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这给我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才能给学生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如果老师万事都得过且过、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学生也一定无法

得到更好地成长;

2、对自己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对班里学生的评价为聪明有余,但过于活泼,在平时的课上,班级气氛总是过于热烈,我没有预料到学生在面对其他教师听课时会表现得那么紧张,没能更好地去安抚学生,反而为了让课堂能够有序进行,课前故意作出严肃表情来整顿纪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该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多拿出一点耐心来,多多换位思考,才能带好整个班

级。

3、教具准备得不到位。因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用A4纸彩印出来,但是图片的清晰度不够高,且较小,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学无法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学资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应对的策略。

4、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上精讲环节的后半部分进行得很仓促,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但想讲的没能讲到,且留给学生朗读和练习的时间也不够,没能做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尽量精简教师用语,言简意赅,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这都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锻炼。

5、提问方式不合理。我的问题设置,包括教师用语,都不够生动有趣,甚至于学生理解不了问题的指向,造成教学方向有些偏离,更多的是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同时,我的教学机智不够,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突发状况不但没能提前预想到,而且应对不足,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还需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积累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巨大的失误,是我没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落实不好,没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师的不足,讲解不够透彻,不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之没能反复练习、反复强调,这是我的失职。因而很感谢我的学生能够尽力配合我的教学,我将会尽最大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教学,以弥补对孩子们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但是我们的识字教学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略了对字意的理解。而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就在于对字意的理解,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只有先读懂字词,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句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词中逐步提高的。我们的解字词的教学,不能依赖于“词语手册”等辅助书,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省时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字理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许多汉字都是有造字规律的,只可惜我们都不是字源学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识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见的,而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合理的字理解词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学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个字,我们就可以像学生渗透“月”字旁的意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字,并且初步掌握一些识字解词方法。中间有个小疏忽,忘了讲“脖”的右边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学生对一个句式的掌握要借助非常形象的帮助,我的口头句式虽然给了他们模仿的空间,但是他们还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来连词成句。如果我出示‘黄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这样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一下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学习的果子。

我和学生还处在磨合期,由于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更细致地说,我现在还不充分地了解他们的识字、说话、阅读等能力的发展状况,课堂上要注重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文章,通过学习黄山奇石,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策略:

1、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2、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3、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7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习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8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短文层次分明,内容明了,看起来很好学,不过对于刚进入二年级学习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理解课文,达成编者的意图,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得在“读”上多下功夫。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在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在努力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忘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着重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资源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这一思想,我把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适时播放给学生欣赏。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旨在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在教学“仙桃石”一段时,我鼓励学生首先仔细观察电脑展示的奇石的图片,再通过双击鼠标选出“仙桃石”来,并说明为什么要选的原因,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人们都说想象生成了大千世界,想象造就了万千事物。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众所周之,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

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

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黄山的奇特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地印象,黄山的美丽与魅力也不断的在学生心中明朗起来。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若在“读”和引导“议”上多下功夫,我想,学生会学有所获的。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习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这一环节,想不到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0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诊察作出的,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诠释家乡之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诠释策略,为孩子解读我们家乡的自然风景,感受家乡美!

一、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诠释策略教学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诠释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疑问的环节。

(二)教学思路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奇”的详细诠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黄山之美、祖国之美。

(三)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五个: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在交代背景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主题,而是通过一段音乐视频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三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环节。准确地说,是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通过实物对比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诠释了黄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猴子的图片与黄山中“猴子观海”的石头进行对比,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怪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明白“金鸡”的含义。

四是在课后拓展环节。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一些别的黄山奇石的图片,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黄山奇石的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这一环节虽然老师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更深的知识,但是用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黄山四绝”中的另外三绝,不光让大家了解了黄山风景区,更激发了学生对我们祖国的秀美风光的热爱。

二、课例点评

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诠释策略为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家乡之美。

(一)教材处理

第四单元,是一组围绕“美丽的家乡”而编排的课文,本单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们看到家乡的美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家乡的美景,积累有关家乡的知识,体会家乡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也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运用诠释策略,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为学生解释“奇”之前,先让学生对“奇”这个汉字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知。随后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或者对比实物等方式,来为学生充分诠释“奇”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知识,祖国的美好山河可以通过描写具体实物来进行展现。

(三)核心素养

综观这节课,老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目标,较为精准地把握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把诠释策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基本能力是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1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1、偏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同学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同学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考虑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偏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同学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测,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身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偏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同学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同学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发明的乐园。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3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读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既有趣又优美的散文来说,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读;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课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嘴、脑、手的参与,收到一箭几雕的目的。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4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5

《黄山奇石》这一课主要讲的是在文明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本篇课文总共有六个自然段,从黄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到介绍每一块奇石,分别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唯一不同的是,每段的写法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却不一样,这样就避免的重复。黄山奇石不仅有趣,作者也写的很有趣,作者将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这篇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更喜爱黄山奇石,也一定会更欣赏黄山奇石了。

在教授本篇课文时,我先用了几张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黄山风景区,并且揭示课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接着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观察书中的插图,看一看,这些插图都是文中所描写的那些猴子的景色,并适时的询问作者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在讲授课文之后,我会让孩子画出来自己认为好的优美词句,并且适时的给他们说一下那几个词语很好。学生们都很乐意去观察文中的石头,除此之外,结合和课后练习题,让孩子自己在扩充几个,看看还有那些你认为的石头呢?并且适时的让学生进行交流,在课文当中圈出奇石的名字,课文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并且让学生观察,这些奇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很简单,这些奇石的名字都很有趣,而且许多名字都跟动物有关,很多名字都跟“仙”有关。

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再次朗读,进行情感的升华,举行一个小型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这些奇石的名字,巩固学生对本篇课文的认识。在课文结束之后,进行田字格生字的生字的学习,有些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写,因此让学生多进行观察,之后在进行描红。学生们在回味无穷中结束了本课,我自己也有满满的成就感。继续努力。

第五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总结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下载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共9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上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共9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部编教材《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金山中心小学执教者庄艺灵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无法......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文章,通过学习黄山奇石,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015学年第一学期十月份教学反思 屠传煜 柳营路小学 2015.10 第十五课: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区、仙、尽、管、猴、逼、峰、照”8个生字;认识部首“......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李咪娜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这四种......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10月份师傅来听课,我认真准备的一堂课。我从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

    黄山奇石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二年段 方圆 在这节课的开始,学生通过观看黄山风景图片,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