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主备学校:金山小学 邱爱梅 审核:中华路片区六年级语文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第2——5节,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来写。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段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一、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孙友田,1937年12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肖县黄口镇。1957年毕业于淮南煤矿学校矿山机电专业。江苏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诗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煤城春早》、《石炭歌》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敞(cǎng chǎng)开 芬(fēn fēng)芳 云锦(jǐng jǐn)...胸襟(jīng jīn)苍劲(jìng jìn)干劲(jìng jìn)...沃(ào wò)野 松柏(bó bǎi)耕(gēng gēn)耘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温馨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查词典(2)联系上下文(3)找近义词和反义词(4)结合生活实际(5)图文结合等。
苍劲 绚丽 浩瀚 耕耘 饱览 沃野
二、课堂研讨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
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为什么会是绿色的呢?下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自读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2)了解每段大意,知道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小节写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结合预习情况检测反馈:
(1)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苍劲的劲是后鼻音。(2)指名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
(3)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小节写的?引导生关注第一、六小节语句完全一样,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反复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本文采用间隔反复指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结合课文,谈谈这首诗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篇首揭示主题,篇末升华主题。篇首和篇末首尾呼应,强烈地呼吁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4)了解诗歌的层次,体会诗歌情感。
这首诗按“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5)齐读全文。(第一遍: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第二遍:感受2至5节诗歌内的句式整齐,富于韵律美。)
三、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jìng bǎo lǎn xiāng jù fēn fāng huáng hūn()()()()()Miáo huì wú xiàn yún jǐn chǎng kāi wēi fēng()()()()()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绿阴()的风光()的空气()的大海()的胸襟()的果园
4、写出带有“看”的意思的词语。(不少于4个)
饱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温故导学
1、读课文,对对子。
片片云锦对()翠竹的挺拔对()明媚的早晨对()果园的丰收对()
2、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大自然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你看,()的天空,()的草地;你听,黄鹂(),小溪();你闻,空气中弥漫着();还有那()。大自然就像是()。
二、课堂研讨
1、复习旧知,把握整体。
细读文章,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2、自学探究,理解课文。⑴出示自学题:
1)“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圈画出文中的相关词语,归纳总结
2)为什么可以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大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3)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⑵ 指名生读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⑶ 分小组轮流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⑷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a.交流第一题答案:
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b.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去听一听、去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c,指导朗读。
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2)交流第二题答案:
a.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亲近大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襟,让我们健康成长。所以,作者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交流第三题答案;
b.我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因为大自然是神奇而又美妙的,它充满了科学奥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它就能给我们带来收获和快乐。⑸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3、总结写法。.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a.反复手法的运用。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反复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使诗歌首尾呼应,回环起伏,有鲜明的节奏感;另一方面,使诗歌的已经更为深远,进一步升华诗歌中心。
b.拟人手法的运用。如:眼睛——发现,鸣禽、野花——联欢、青山、绿水——说。
c.对仗工整、富于韵律美。押韵,句末“阴、馨、襟”等字押韵。如:第二、四、五节的语句对仗工整。
师小结:反复、拟人、押韵、对仗工整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描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有趣,让我们读起来更具有韵律美。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学者把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之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
板书: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 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勇于攀登、不怕艰难险阻
三、当堂训练 ⑴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
2、让()的眼睛去发现()。
3、让()的色彩去庙会()。.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⑵ 照样子,把句子写生动。
例:在微风的吹拂下,柳枝在风中摇摆着。
在微风的吹拂下,柳枝在风中轻轻地摇手。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⑶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洋溢()绚丽()相聚()
四、巩固练习
⑴、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这首诗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是因为();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2、这首诗选取了自然界许多神奇魅力的景致,其中首尾呼应的诗句是。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让少年儿童感受到 的美好神奇,召唤少年儿童去。
教学反思:.
第二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齐读。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板书)
再读课题,看看作者在设计题目时巧妙在什么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过渡:“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出示】
敞开
芬芳
描绘
云锦
微风
相聚
苍劲
饱览
黄昏
无限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胸襟
3、理清诗歌脉络
找找这首诗歌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启发学生发现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是重复的,这是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分层并讨论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练习朗读课文。
出示:“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让你有什么感受(大自然正在徐徐向我们展开,绿色大自然是如此秀美与神奇)。指名读。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
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是大自然对少年儿童亲切的召唤)
一起来召唤吧,齐读这两句。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其实就是指——?(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过渡: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在这本课本上,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图画? 交流:翠竹、松柏、果园、沃野(板书)
【出示填空:()的翠竹、()的松柏、()的果园、()的沃野】 括号中的形容词(删去)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③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大自然中还有什么?(板书:鸣禽、野花、青山、绿水)
③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鲜艳和大自然对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④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⑤指导朗读。(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过渡:祖国的山水要和我们说些什么呢? ◆细读第4节
①男生齐读第4节。
②大自然中山水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壮美、秀丽)要想饱览壮美秀丽的山水景色必须得怎样?(要想饱览青山的壮美,必须不怕艰难险阻,用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奋勇前进。)③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少年的豪情和胸襟。④模仿拓展【出示】
小鸟说:“。” 野花说:“。” 大树说:“。”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细读第5节。①女生齐读第5节。
②说说读了这一节给你带来的感受。(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无数明媚的早晨和愉快的黄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⑤指导朗读。
3、自读1、2、3、4自然段,说说“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提示:关注动词)
【出示】归纳
(板书: 闻、看、画、听、登、走)
四、小结所学
试着填空。【出示】
多美的画面啊!你看()的天空,()的草地;你听,黄鹂(),小溪();你闻,空气中弥漫着();还有那()。这大自然就像是()!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填空。【出示】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作者把“大自然”比作“
”。来到大自然
中,我们
仿
佛
听
到
青
山
说
:(, ,!)绿水说:(, ,!)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6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襟,让我们健
康成长。——)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热爱、探索大自然。】
4、指导朗读全文: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5、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①反复。最后一个小节并不是第一自然段的简单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篇末是全诗的升华。首尾呼应,构思精巧。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出示】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出示】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三、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四、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板书: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闻、看、画、听、登、走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
青山、绿水
热爱、探索大自然
第三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附板书:
看:翠竹松柏
1、去打开大自然
果园沃野……
神奇美丽
绿色的课本
听:鸣禽、野花的声音
勇于探索
山、水的声音……
赞美:绚丽多姿、气象万千
第四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此诗,试图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习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习,并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平平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环境优雅而舒适
舞池平坦又宽阔
风儿说:快来吧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一吹起迪斯科 就像浑身着了魔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摸到潮湿的衣角,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深夜醒来,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第五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
()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
()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