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详案

时间:2019-05-15 04: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伯牙绝弦》教学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伯牙绝弦》教学详案》。

第一篇:《伯牙绝弦》教学详案

《伯牙绝弦》教学详案

遂川县泉江小学

张新春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

音乐《高山流水》和课件。课前热身:

1.诵读与友情有关的句子: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明)冯孟龙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现)鲁迅

(都说友情是一杯茶,要慢慢品尝,友情是一杯酒,越陈越香。)教学过程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他的琴技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那年中秋,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他一时兴起,便在江边弹琴,悠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相识相知。于是便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故事题目叫——伯牙绝弦。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1.理解“绝”的意思,课题的意思(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了。)

2.读题。(生读题)

这位被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绝弦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一)读通课文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其实和古诗词差不多,还是那三个字:读,解,悟。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现在来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把课文读了三遍以上的同学举手,读了五遍以上的把手放下(根据学生预习情况适时评价)看来咱们班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师:(出示课件)谁敢读给大家听听。(分别指一名男女生读)点评: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老师还没讲就读得这么好了,真不错。

(二)读懂课文

1.师:其实啊如果理解了关键词语,理解了句子,我们能读得更好。课前预习第二题中老师让你们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意思。你们完成这项作业了吗?

2.师:谁敢把你的作业拿来让老师展示给大家看看。(打开展台,讲评。教师适时点拨古文中一字多义等现象)请看第一题,第一题有点压力啊,谁来说说你的答案。同意他的答案吗?真好,说得有条有理。细心的你们发现没有,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几次?每次的意思一样吗?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是古文中常出现的现象。看了注释,我们知道,哉和兮是表示赞叹的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谁知道该怎么读好这样的语气词?点名读。读得真好,这样一延长一停顿啊赞叹和古文的韵味都出来了。你们看,通过注释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意思,还能帮助我们读好课文呢!

再看第二题,都完成了吗?请你来说说这个谓字的意思,乃的意思呢?句子意思呢?不错,理解了词语也理解了句子。这里的谓和世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古文里常出现这种单音词,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单音词之间要稍停顿。一起来试一遍。

3.这两个这么难理解的句子你们都理解了,相信你们其它几个句子肯定读懂了。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注意停顿,放慢节奏,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4.孺子可教也,咱们班的同学啊可谓是一点就通。读古文和读现代文不同,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读到入情处还会摇头晃脑。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找找读古文的感觉。我读红色字体的句子,你们读黑色字体的。

5.孩子们读得是越来越有味了,现在反过来,你们读伯牙,我读子期。6.齐读。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1.读到这,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一般的朋友算吗?(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2.质疑:一个晋国的上大夫,一个是楚国的樵夫?国籍,地位,身份如此不同两个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志趣相投。

千里知音一琴牵,原来是音乐是艺术的魅力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3.你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交流。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我们一起把找到的句子读一遍。(生齐读)你们发现了吗?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是总写,这三句是分写。

5.当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是怎么回答的呢?(出示句子)

A:你们发现没有,钟子期那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两个表示赞叹语气词,表示什么?(对伯牙琴艺高超的一种赞叹)请你们把这种赞叹读出来!B: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高山?(预设:巍峨挺拔,危峰兀立,高耸入云)学生每说出一个词,全班齐读(指导读出气势)你们刚才说到的巍峨挺拔,危峰兀立,高耸入云的高山,子期只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峨峨),这古人说话是如此简洁,我们现在也会用这样的叠词来形容比如: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白雪皑皑。

6.当伯牙转轸拨弦,洋洋的流水从他的子间流出,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发出由衷的赞叹(生答)

A: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读好语气词,读出赞叹。指导朗读。

B:相比上句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边是有特指的,江河在古文里应该指的时什么?(长江黄河)

C:想到长江和黄河,你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诗句?指导朗读

7.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流水,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真的都能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试,现在我是伯牙,你们是子期,且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并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志在清风,钟子期你曰:„志在明月,志在白雪,志在茫茫大海„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啊,真乃知我者钟子期也。

8.不管你伯牙想些什么弹些什么,我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9.“必得之”又是什么意思呢?钟子期必得之的是到底是什么呢?仅仅是琴声吗?钟子期还听出了什么?(伯牙的心声。)

相由心声。文学家、艺术家擅长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把自己的情怀和志向倾注在自己的作品里,伯牙又倾住了怎样的情怀和志向在琴声里呢?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大家快速默读,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志向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谁来说子期的峨峨泰山洋洋流水道出了伯牙怎样的情怀和志向?

(峨峨泰山般的志向,洋洋江河般的情怀)

原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心里的想,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和念)

10.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多少年啊,名满天下的伯牙虽然听者无数,夸者众多,但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志向吗?(生:没有)寂寞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抱负、他的心声,只有谁才得之?也只有谁必得之?(钟子期)是的钟子期虽然只是一个樵夫,但他和名满天下的伯牙一样,精通音律,也跟伯牙一样有着高远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志同道合是他们成为知音的根本原因啊。

如今觅得知音的伯牙的心情如何?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想知道他怎么说的吗?出示。欣喜若狂的伯牙握着子期的手大笑道:一起读(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志想像犹吾心,这两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就叫(生: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板书心)也只有这样心心相印,知志,知念又知心才能算是真正的知音啊!(板书 知音)之所以这么多人赞美伯牙而伯牙唯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知音相遇那是何等高兴啊!琴瑟相和,心心相惜。现在,男同学鼓琴,女同学听琴,让我们在一鼓一听的朗读中,感受他们的欢乐感受这奇丽的境界。(男女生分角色读)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1.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挥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不是子期这个人,而是子期那冰冷得墓碑,——子期死。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音乐起——)(出示句子生读——)来,我们和着音乐,请你读(指两名同学读)

2.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此噩耗,你会是什么心情?(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悲痛欲绝、痛不欲生)你会想些什么?还有人懂我的峨峨泰山吗?还有人知我的洋洋流水吗?还有人懂我的心声吗?子期死了,留给伯牙的是无边无际的寂寞和痛苦。士为知己者死,于是伯牙做了什么呢?(破琴绝弦)

3.是呀,知音不再,留琴何用?伯牙绝弦绝的仅仅是琴弦吗?破琴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以此来悼念知音。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谁再读?(一生读)

4.古人云:“志哀则音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我们一起读

5.心随你碎,琴随你去,再读。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1.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让我们在这音乐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知音相遇那是何等欢乐如此幸福,(男生读知音相遇的喜)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乃至于伯牙失去知音,才会如此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啊(女生读失去知音的悲。)(这篇课文的感情转换很明显,前半部分知音相遇是无比高兴,后半部分痛失知音却是如此悲痛,我们朗读时要注意.)2.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和子期的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将这个千古流芳的故事传诵,延续这段感人至深的友情吧。一起读。

3.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感动吗?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面对伯牙的破琴绝弦,你想对他说什么?也许你想劝劝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4.总结下课: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像伯牙那样用破琴绝弦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谢知音了。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同学们,让我们把珍惜二字刻进心里,珍惜友情,珍惜身边的一切!

六、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第二篇:伯牙绝弦简案

六年级《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李西小学

李玉莲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对于古文的学习,应充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朗读时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我们不做重点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

1.本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2《高山流水》。3.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故事背景导入: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伯牙绝弦》。

2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被人称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二、初读课文

㈠请打开课本,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课件出示原

文与导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学生自由读课文)

㈡检查朗读:

⒈检查注音:指导读好“善哉”“峨峨兮”这两个词,读出感叹的语气 ⒉检查注释:结合注释理解“哉”“兮”的意思,指导读好其所在的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⒊检查课文朗读:指名读课文,正音。随机表扬。

⒋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组词语与导学提示)这三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也弄懂了,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① 善

善 ② 所念

必得之

③谓

乃(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⒌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老师读伯牙的句子,你们读子期的句子。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指名分角色读)

师: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读得真好啊!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出示半填空式,学生背诵)

三、朗读背诵

㈠出示课件,多种形式合作朗读。㈡出示课件,学生填空式背诵。伯牙 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 __________。

伯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 ________,钟子期 ___________。子期 _____,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故事

㈠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㈡体会知音的内涵,感受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⒈师:伯牙和子期之间那是怎样的一份深情厚谊啊!让我们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读。

2.拓展想象,师生角色对话,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出示“善哉,兮若

”的句式帮助学生说话。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兮若!善哉,兮若!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曰—— 师:我志在依依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

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

4.写话训练: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你都生活在无边的寂寞和孤独中,没有人能听懂你的琴声,如今得遇钟子期这样懂你的朋友,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慨?学生练笔。指名说。

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乐《高山流水》,学生练笔。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记住写字三个“一”,并要注意书写的速度。)相机板书:知音 ㈢感悟失去知音之痛

⒈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到汉阳江边再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这句话。⒉古书中记载,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师生读。

这真是人生何处觅知音,一曲肝肠断!

五、传唱知音

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将来,当你遇到了知音或苦苦寻觅不到知音时,你一定会想到两个人——伯牙和钟子期,想到这两个人你一定会想到一个故事——伯牙绝弦,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播放《高山流水》乐曲)伴着这曲《高山流水》,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全体起立背诵课文。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读课文)

板书:

伯牙绝弦

所念 必得 心有灵犀

知 音

六年级《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

李西小学

李玉莲

2013.12.5

《伯牙绝弦》课例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故事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古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两个人因为音乐而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但不幸的是子期不久就病逝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无懂他的人了,于是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琴。所以本课的难点就是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古琴。

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文预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读,诵读理解文本,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意,见证这份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理解课文开始就引导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理解其意思,就设置悬念: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不再弹琴了呢?激发学生兴趣走进文本中。

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文言文方法的传授,首先就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除此之外,我还非常注重朗读训练,对于“善哉”“峨峨兮”要读出感叹的语气,要读出称赞的语气;对于文章的后半部分要读出伯牙寂寞、孤独、悲伤的语气。

在本课教学中,我还进行了必要的情景再现:除了这洋洋江河、峨峨泰山,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都能猜出来吗?老师当伯牙,你们当子期,看谁能听出我的琴声。然后我假装在弹琴,并发出“我志在依依杨柳,我志在皑皑白雪„„”的感叹,让学生学会这个句式“善哉,___________!”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丰富的信息,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的人。

最后通过集体诵读把感情都寄托在文本中,把这个传送下去。

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是一篇经典之作。对于古文的学习,应充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朗读时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学文言文的方法,即逐个解释词语,翻译句子,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一些重点的词语理解透彻后,学生很容易就能用自己的话去说说句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个故事,读出韵味,读出节奏,在读中理解这个故事,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大多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少数同学还能加上时间、背景、资料等把故事编写得引人入胜。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对知音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在下次教学中,我将会着重强调对知音的理解。

第三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简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揭题解题 1.出示关于友情的诗句。2.理解课题。怎样理解课题?(断绝,强调结合注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方法.)

二、理解课文,感知整体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3遍。

2.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强调读出节奏。借助注释理解文意,部分词语重点指导。

3.师范读,生注意停顿、重音及语调变化,并做好标记。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钟子期是怎样称赞伯牙的琴声的呢?(1)品悟高山。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泰山?排比激情引读。(2)品悟流水。

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江河?排比激情引读。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4.请你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5.师生合作读。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

《伯牙送子期歌》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他是在用破琴绝弦的方式告诉子期:知我者,子期也!4.小结(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1、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附:板书

伯牙/绝/弦

所念

知音

必得

第四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象湖镇岗背小学

管瑞敏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一个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二、设计意图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练笔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融汇自己的情感入情融境,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学会如何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厚谊,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5、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进行练笔写作。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是: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五、教具、学具准备

《高山流水》的音乐;教学课件。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谈知音,入课题。

同学们,你有知心朋友吗?我们常把知心的朋友叫什么?对,知音。知音就是知已、能赏识自己的人。常言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古流传、悲壮感人的故事——《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从谈话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

二、初读文,感知音。

1、齐读标题:注意“弦”字的读音。“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胆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说,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绝”的意思,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请大家自由读两遍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基本意思。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读书效果,提问个别学生,随机点评,要读得字正腔圆,发音完整,吐字清晰。

4、文言文言简意赅,但是却很有味道,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来它的抑扬顿挫,根据老师的提供出来停顿符号练习有节奏的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5、检查有节奏朗读,老师指导。然后有节奏的齐读课文。[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懂文意,悟知音。

1、看图识人。(1)、图中俩人是谁?(2)、他们正在做什么?(3)、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课文那一句道明了这两个人的特长?

2、介绍伯牙。

3、让学生说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善”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5、指导朗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提醒: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两个语气词的含义,注意“善哉”、叠词和“兮”的读法。)师生互动:老师读旁白,学生读钟子期的话。(读出高山屹立于天地之间、江河奔腾于大地之上的气势。)

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既然如此,伯牙所念的肯定不只高山流水,他如果想到了“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袅袅炊烟、绵绵春雨„„”子期能否听出来里面的含义呢?(老师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评价:“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7、师总结:这才能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个所念,一个必得,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说他们是一对——知音。

那就让我们一边聆听这首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一边读出来这段文字吧——(出示课件,配乐配画面感情朗读)先找一生读,再齐读。

过渡:伯牙也曾经给楚王弹奏过《高山流水》,可是,正当伯牙从自己的琴声中陶醉过后去看楚王的时候,却发现楚王睡着了。那时候,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愤懑,多么的失望。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多少年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偶然间却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人,他的琴声、他的抱负,终于有人能懂了,他的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话,他会说什么?(评价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得遇知音,砰然心动;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有说不完的话啊,于是二人约定,明年中秋重相聚——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感悟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四、入情境,品知音。

1、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一年以后伯牙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把对子期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琴声。

2、(出示句子)找两个学生读,师范读,再齐读,注意停顿。理解句意。

3、世上再无知音,无人能够听出自己心灵倾诉的痛苦。如今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他不堪承受无人理解的日子。所以“伯牙谓世——”(引导再读结尾)。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向世人宣告,知音不在,我心也死。琴断情也断啊!)

4、此时,面前山水依旧,却已物是人非,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掊无情的黄土,他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觉得他此时会想起什么、会说什么呢?(指导方法: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现在的悲痛心情。)

5、(出示课件画面音乐、练笔)师旁白:伯牙闻听子期已死的消息,如五雷轰顶,眼前高山依旧巍峨,流水依旧奔腾,明月依旧清幽,清风依旧轻柔,杨柳依旧飘浮,往事历历在目,琴犹在,人已去。(子期死„„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此情此景会让他想起什么?他又会对子期说些什么?走进人物内心,展开想象,请你替伯牙给子期写一段话。)

6、学生练笔,老师巡视,从用具体景物表达情感的角度进行指导。(中间可点拨:冯梦龙: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寸土,惨然伤我心!)

7、作品展示,老师评价。(针对写作内容进行点评。评语预设:痛失知音,黯然神伤,伤心欲绝,破琴绝弦,感人悲壮。半生以来,谁能理解我那份寂寞与孤独?斯人已逝,吾与谁归?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虽隔两界,心却一脉连;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千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去难再寻。冯梦龙: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8、你们都是伯牙、子期的知音啊!全文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而文中的感情之深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请你再看一眼这有着无穷魅力的文字,就让我们闭目去想象着这荡气回肠的故事,有节奏的、用情的背诵下来吧。(先找一生背诵,再齐诵)

9、后来宋代王安石读此故事,作诗一首,一表对这对知音人的敬仰。(出示课件,找一个学生读: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10、总结:正所谓:(找一个学生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正是:“高山流水传佳话,伯牙绝弦谢知音。”短短的77个字,却带着我们领略了人生的喜悦和悲凉,无论是琴艺高超的伯牙,还是聪慧敏感的钟子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简练的文字塑造丰富的形象,抒发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永驻芳华。千百年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真挚友情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一曲动听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篇课文。[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另外让学生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熟读成诵,达到 “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五、作业布置

搜集描写友谊的名言佳句和表现朋友之间纯真友谊的小故事。下次上课给同学们读一读,讲一讲?

六、板书

25、伯牙绝弦

鼓琴

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第五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人教课标版语文第11册

《伯牙绝弦》(第一课时)讲课教师:叶欣(丰台区西罗园第六小学小学高级)指导教师:李镗(中小学远程教育研究院中学特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变易理论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的本质,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根据变易理论,学习和获取知识并不是从简单(或部分)到复杂和高级形式(或整体)的过程,而是从“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由模糊、零散到逐渐清晰、完整的过程”。因此,学习者必须学会将部分从整体中识别出来,并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某个现象。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课标版11册语文中的一篇文言文,短短五句话,79个字,为我们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本文以“绝”字为主线,将“得遇知音”与“痛失知音”的喜与悲描述得淋漓尽致。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社会发展到今天,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伯牙那样用绝弦的方式谢知音了,但这个故事中知音的境界却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启迪,让我们共同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不成问题。文中的“绝”字,是多义字,学生能借助注释体会其本义,但对于引申义,还需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掌握。据以往教学来看,在初识知音的基础上,学生能凭借一定的想象进一步体会知音,但由于对文本中的高山与泰山、流水与江河的种属关系不明确,因此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于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仅仅停留在琴断音绝的单一理解上,对于其现代意义还应有更深地理解。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尝试运用变易理论及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文本,并初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与意义。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成语与典故的关系; 2.通过仿写,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的含义(重点); 3.与文本对话,自主发表意见。(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山水风光图片)师:阳朔好风光,那里的高山流水让人流连忘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高山流水还是一个成语,哪个同学来说一说?相机引入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借助山水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高山流水的含义之一为山水。】

二、诵读体会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

1.(出示课件:生字带注音的课文)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预设:若学生读错“弦“音,指导:“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xián)了。

2.(出示课件:去标点的课文)再次齐读课文。

3.指导读重点词及长句,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4.(出示课件:带标点的课文)齐读课文。

【通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读好文言文的节奏、韵味及停顿,基本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解“绝弦” 1.指名读课题。2.体会“绝”的含义。3.体会“绝弦”。预设:

有的学生可能读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有的学生可能结合内容谈理解:伯牙认为子期死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所以把琴弦全部弄断,永远不再弹琴了。

师:是呀,千里知音一“琴”牵,对音乐的共同理解让伯牙和子期成为了知音。【运用变易理论帮助学生体会“绝”的意思,“绝”字不变,但引申义变了,通过引申义进一步强化本义,并引导学生课下去查字典做多义词卡片进行积累,通过联系课文内容谈理解体会“绝弦”。】

四、深解“绝弦”

(一)得遇知音

1.师:伯牙想什么,子期全能明白,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读出来。(指名读)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体会:“念”是什么意思?(想)“所念”呢?(想的)师:是呀,伯牙想什么,子期全能明白。

2.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指名读。(2)体会“得之”:

问:“得之”是什么意思呢?(得到)追问:得到什么呀?

伯牙想高山,子期就能听出来。(出示:巍峨的泰山图)

引导体会:想的是高山吗?旨在高山是说伯牙的什么?(志向和寄托)指名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想流水,子期就能听出来。(出示:波涛滚滚的长江、黄河图)

引导体会:长江、黄河这么大水势,表现了伯牙的什么心情?(伯牙弹琴时间感情汹涌澎湃,子期能听出好像长江、黄河滚滚的流水来。)指名读: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想到高山,你听后怎么赞叹呢? 男生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想到流水,你听后怎么赞叹呢?

女生读: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你能借助这个四字词语来试着说一说吗? 小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田园,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在初识知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表达训练进一步体会知音。运用变易理论,针对学生出现问题,引导学生与课文比较,明确:高山与泰山、流水与江河的种属关系,借助教师给的四字词语及伯牙所念,从而正确表达。】

(二)痛失知音

1.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此噩耗,你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如果你就是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捧无情的黄土,你会说些什么?

预设:子期,你为什么离我而去?你死了,我再也没有知音了。„„ 你又是怎么做的呢?(破琴绝弦)

伯牙可是著名的大乐师,他为什么把所有的琴弦摔断,为什么不再弹琴? 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指名读最后一句。2.教师引导:

古人云:“志哀则音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 再指名读。3.引导读:

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无人必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引导体会痛失知音的心情并读出来。】

五、对话“绝弦”

1.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伴着这曲高山流水,再次诵读全文。(配乐《高山流水》)2.引导学生联系故事与生活来谈:

伯牙绝弦是一个古代的典故,你站在现在社会,想对伯牙说些什么呢?你的观点、理由是什么呢? 预设:

伯牙重知己的感情值得尊重,但是绝琴的行为不同意。

知音虽然已死,但也不能放弃弹琴,而是继续弹下去,带给更多的人以享受。„„

3.请同学们课后根据刚才的讨论给伯牙写几句话。4.教师小结:

社会发展到今天,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伯牙那样用绝弦的方式谢知音了,但这个故事中知音的境界却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启迪,让我们共同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伯牙对话,对伯牙绝弦这一成语的意义有了深入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审视的能力,进行自主表达训练,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师总结

师:《伯牙绝弦》是一个典故,文章言简意赅,却让我们了解了高山流水这样一个含义深刻的成语。

下载《伯牙绝弦》教学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伯牙绝弦》教学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白雪茫茫虎视眈眈„„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大自然小学 张晓红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听《高山流水》讲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文言文版,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感知内容,识知音 1.读题解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是篇古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读得真准,特别是“弦”的读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一、名言导入 1、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些诗句吗?(课件出示名言) (1)海内存(), 天涯若比邻。 (2)士为( )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3)莫愁前路无( ),天下谁人不识君。 (4)千金易得,( )难求......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课前咱们先聊聊,有积累四字词语的习惯吗?关于描写“山”的四字词语,你知道哪些?描写“水”的四字词语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含“山”和“水”的诗句,老师这也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