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0419毕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估报告
毕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评估报告
为了解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掌握“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对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认真的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业概况(数据需要调整为2012年数据)
护理专业开办于1958年学校成立之时,是学校的优势专业,2004年被评定为省级骨干示范专业。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5人,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13人,82.8%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教风良好,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校内基础护理示教室3个,实训室5个,ICU模拟病房1个,实训室设施较齐全、装备相对较先进、人员配套较齐全、管理水平相对高,承担教学、培训等多种功能。
在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加强与医疗卫生机构联系,突出实训教学特色,通过实体操作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各项护理操作项目,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理论学习-实训操作-医院见习-实训室巩固-医院实习的反复训练中,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基本构建了“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目前与区内24家县级及以上医院签订了教学医院协议,保证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需要,医院为教学提供师资资源,安排医院内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并把实习指导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
本专业2011年在校生规模为2305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90%以上为对口就业。自专业开办以来,为社会培养10000多名毕业生,近几年学生参加省内外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取得了优异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评估工作概况
2014年3月10日——11日由教学主管部门和招生就业部门组织实施,由教学管理部门、校企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组成的评估小组,全面考察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效果,内容涉及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实践活动能力、实习实训情况、职业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主要采取了查阅材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评估方式。
教学管理部门主要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深入教研室查阅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等材料。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实习实训情况进行评价,填写校企合作单位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主要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填写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其中,教学管理部门评估分数占总分值的30%,校企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评估意见均占总分值的35%。
三、人才培养目标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训室实训-医院见习-实训室巩固提高-医院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1.对接岗位,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学校邀请协作医院派遣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课程开发,依据护理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成长的规律,对岗位进行了深度分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依据,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为课程体系最基层的单元。学校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再次论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职业性,保障课程体系突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以职业基本素质、岗位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为模块进行课程开发,构建了人文基础模块、医学基础模块、护理专业模块、岗位特色模块四大模块组成的新型护理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根据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就业对口单位对护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专业课程标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使护理专业人才具备了良好的岗位胜任力。
2.注重实效,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完善“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1.7+1+0.3”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模拟病房6间,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为指导,深度实践了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学校在理论学习-实训操作-医院见习-实训室巩固-医院实习的培养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增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应用水平。
3.突出应用,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与医院专家联合开发校本教材,目前护理专业已建成《 》、《 》、《 》和《 》4本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学校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和特色教材,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程序,保证了教材的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学校改革《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4门核心课程,建设了《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2门优质课程,提升了课程资源质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正在筹划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工作,将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交流效率。
(二)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根据护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程课程体系;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了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标准,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益;以校企合作为机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深度融合,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为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对合作医院进行了全面的岗位职业调研,依据护理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符合岗位能力需要的实践教学职业能力目标和课程结构。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建立职业能力行为目标,确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和各组成能力模块,确定形成能力模块的技术技能内容。
学校增加了实训教学课时数,增强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加强了实训室建设,建有护理专业实训室18间,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新增了生命急救实训室、洗胃训练实训室、导尿技术实训室,丰富了课程资源,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
2.能力为重,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益
学校严格推行“双证书”制度,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护理职业技能鉴定点建设,参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进行护理专业建设改革,突出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老年护理课程的教学力度,培养“育婴师”、“母婴护理员”、“老年护理员”。学校根据护理专业岗位职业要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了《护理专业课程实训考核标准》,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同时,学校基于学生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了《护理专业实务》和《护理专业实践能力》考前培训教材,提高了学生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
学校对实训室规范化使用、实训设备使用和维护、实训耗材使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工作规范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质量,对各教学医院实行检查督导制度,定期组织各教研室主任深入教学医院检查学生实习、见习情况,对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加强沟通和联系,听取医院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习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3.校企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贡献能力
学校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与市内的30家教学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基于与各教学医院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将合作内容设置的更为具体明确,同时使管理制度规范化和长期化。
学校近年来组织开展了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尤其是针对乡、镇、村卫生院(卫生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实施了区域内对口支援,为毕节试验区广大乡、镇、村卫生院(卫生室)提供帮扶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为保障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在教师、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的基础上,融入了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家长等作为新增的评价主体,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学生评价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目前构建了由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和其他质量评价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听课通常是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教学督导一般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离退休领导组成教学督导小组,对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检查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导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三是课堂教学检查,采用教导处定期抽查、值日领导、教师随机抽查相结合,主要检查教师日常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情况,并及时登记。学生评教由教导处、学生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根据上级教学总体建设规划及学校工作实际开展的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阶段检查等质量评价工作,通常采用实践(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抽查等方式进行。
学校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有效地搜集教学过程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课堂与实训教学要求,设置了多个监控和评价项目,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来考查,分别是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个性特长、身心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并将教师、班级同学、教学管理部门、校企合作单位意见、用人单位意见作为考查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主体。
四、评估结果
学校按照“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经过教学管理部门、校企合作单位、用人单位的认真评估后,认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特点,能够突出以技能为教学核心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比较到位,能够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需要设置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同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课程的资源建设,能够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实施效果较好;实习实训教学能够基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构建了学校与教学医院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较为健全,实施有效,能够融入校企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对岗位能力要求的标准,构建具有职业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学校经过“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的实施,综合办学实力和内涵建设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学校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学校将针对具体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一)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校学校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比例不高,教师性别比不科学;二是缺乏教学名师和拔尖人才,教学团队建设滞后;三是双师型教师比重和质量不高;四是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使用不到位。今后要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教师队伍培养。
(二)教学改革须进一步深化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们开始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对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的重要内涵,建立了一批与各专业功能相配套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但实践场所的实际利用率、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实践教学的质量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与课程建设刚刚起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课程标准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专业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学校今后的建设中,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方面更加突出以技能培养和职业岗位能力为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质量。
第二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4
西安铁路局第二指挥部 根据《关于做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排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中铁二十一局宁西铁路增建二线陕西段工程指挥部对“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工程地段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排查。宁西铁路增建二线NXZQ-I标涉及相关的征地、拆迁、道路改移、涵洞排水、宁西铁路一线建设遗留问题等皆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所以对这些重大事项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中铁二十一局宁西铁路增建二线陕西段工程指挥部作为施工单位及时组建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宁西铁路增建二线NXZQ-I标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二、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评价一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内涵及其成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在执行征地拆迁决策、实施征地拆迁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命、财产等与其切实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征地拆迁对原农村集体及其成员的生产、生活、精神等方面会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失去收益性物业、失去农业工作机会、失去宅基地及住宅、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原有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改变、产生失落感、剥夺感等。另外不同年代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地性质之间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等。征地拆迁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分析如下1.征地拆迁的强制性
在我国征地拆迁基本上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由政府发布公告、组织与实施政府行为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样做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土地征收在对农民进行合理
补偿的前提下进行不以农民自愿和同意为条件。其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2.补偿不足土地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的区位土地价值相差显著。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边界土地升值明显农民对土地升值的预期加强“惜地”思想普遍要价和附带条件越来越高。同时基于我国目前的征地补偿标准陕西省的补偿标准尽管相比以前有了巨大的增加但是由于实行的不是市场价所以很难赶上土地价值增长的步伐和农民的不断增加的要求和欲望相比征地补偿常常显得不高。3.补偿安臵中的社会保障力度不够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生存性的需要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政府是责任主体有关保险机构是实施主体但是社会保险需要资金的投入。所以如果没有筹集足够的资金或者资金被挪用被征地拆迁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将会落空。另外失业人口数量的增加缺乏失业保险和就业培训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4.征地拆迁带来的破坏性当人们耕种的土地被征用、被迫迁移时其原有的生产系统
将遭受破坏大量有收益的土地和其它有收益的生产资料将会丧失收入来源减少社会关系网解体。这种破坏性将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被拆迁人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5.补偿不公平等其它原因不同年代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地性质之间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相互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另外政府征地程序不到位、粗暴施工、村集体使用和分配补偿费不当等都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风险。二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及其评价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衍生于相关利益群体对征地拆迁项目的抗拒这种抗拒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上访、留臵原地拒绝拆迁、暴力对抗甚至群体示威等。因此对征地拆迁项目所涉及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界定应认真分析征地拆迁实施后群众可能引发的异议、遭遇到的损失或不适这些异议、损失或不适即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在识别了本标段征地拆迁项目可能面临的五大类社会稳定风险的基础上对上述五大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别进行定性评价。为便于评价表述准确本报告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划分成3个等级可能性由小至大依次表述为较小、中等、较大并根据有关专家经验以及对征地拆迁相关利益群体的民意调研结果界定各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根据对征地拆迁项目实施过程中易发生的社会风险的经验
判断并结合本标段征地拆迁项目的具体情形本标段可能会诱发的异议、损失或不适等诸多社会风险及其评价主要如下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风险内容该工程的决策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建设方案是否具体、详实配套措施是否完善。风险评价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风险较小风险较小。工程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完备。本工程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关于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7号)、等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本工程已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地红线图、征地拆迁程序正在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拆迁安臵补偿条例等有关法律依法进行之中。但是上述依法进行的活动并不能彻底解决合法性的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对土地储备尤其是储备市郊农地的合法性还持有怀疑的态度。其次沿线属于经营性的综合土地开发用途不完全属于我国土地法律规定的公益性征地范围如果用于铁路建设其合法性必将被质疑。因此上述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2.工程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标段需征用大量农田把农田变成建设用地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和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建设期内工程施工会对地表水、空气、噪声环境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施工机械会有作业噪声施工机械燃油或机油渗漏会引起油污染施工物堆料场受降雨冲刷会引起地表径流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或生活垃圾随意抛弃会引起污染。大型机械及运土车辆对道路的损坏和环境卫生的破坏的现象将不同程度的存在。另外工程在运营期可能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风险评价项目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较大。本标段沿线多处途经乡镇、街道并且人员居住密集在工程施工中会对地表水、空气产生污染各种施工机械会带来噪声、粉尘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3.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风险内容由于征地拆迁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加上群众对征地拆迁的政策缺乏理解因此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群众往往会与政府站在对立面以各种形式抵制征地拆迁。征地拆迁项目中群众最敏感、最担忧的问题是失去土地。本标段要征收大量土地合计约1685.30亩大部分土地为农田这些农田在承包户的良好管理和经营之下能获得较高的持续的效益。征收农田不仅会使当地群众人均农地面积减少而且对那些已经进行大量投资的承包户的收入造成巨大影响。
另外保留下来的农田可能也会受到工程建设的各种影响而质量下降。因此当征地会导致当地群众土地面积减少并危及其生存时群众可能会对征地拆迁项目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抵
触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一经积累有可能演变为激烈的抵制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较小。为了赢得群众对宁西二线征地项目的支持政府部门已在项目征地前做了工作部署积极预防群众对征地项目的不理解、不支持。会议精神受到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正在与被征地村社联系沟通解答各项征地问题宣传项目建设意义和征地政策因此本项目遭群众抵制的风险较小。4.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标段要占用大量农地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面积减少在安臵时又采用货币安臵方式虽在短期内村民生活可以为继但从长期来看土地的减少弱化了村民的持续生存能力使村民对未来的生活保障感到担忧。风险评价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中等。本工程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被征地村民的利益把村民的短期需要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了弥补村民的失地损失本工程已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引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臵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8号等有关规定拟定了征地补偿方案并组织召开听证会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得到了群众认可。5.项目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风险内容本标段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当地个别居民可能会因为对补偿方案的不满意而成为“钉子户”拒绝征地、抵制拆迁。本标段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居民带来干扰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与通行因此有可能引发居民的不满情绪。另外不排除有民间组织通过收买当地居民的补偿“权利”而介入反征地拆迁活动滋事生非干扰项目进展并从中牟利。风险评价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风险较小本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精心布臵组织严密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引发、少引发村民的不满情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早在征地工作开展之初省、市国土部门对征地工作周密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
三、已经和正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根据对本标段可能诱发的风险及其评价我们采取了下述风险防范措施。一注重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一是严格执行土地补偿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制定了补偿安臵方案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本着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制定标准时取高舍低。二是做好农民关心的留地落实工作防止纠纷。留地是村集
第三篇: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占地面积为31640平方米,建筑面积7618平方米,最大建筑物长为44米,宽为20米,高为16米;最高建筑物长为22米,宽为7.5米,高为23米,建筑物主要包括两栋教学楼、两栋教师宿舍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一个厕所和一个厨房,学校弱电为两间计算机室、一间中心机房、两间多媒体教室、三间学生实验室和18间教室班班通,学校在校学生640多人,教职工人数为78人(含校园保安和食堂工作人员),学校共有13个教学班。
二、气象灾害危险性分析
学校地处海拨高度较高的山区,易出现暴雪、霜冻、浓雾、道路结冰、大风等天气,给学生的上下学造成严重不便;学校地处两面环山,本镇主要河流流经学校前方,尤其是学校对面山势较为陡峭,学校后边部分山坡曾经发生过整体推移,田径场边的护坡几乎笔直,学校前方河流狭窄,在雷雨季节,容易暴发山洪,极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校园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人群比较集中,易发生雷电事故。
三、防御气象灾害的安全气象设施建设情况 学校已建立或具有的安全气象设备设施情况如下:
1、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教师住宅楼等避雷针完好。
2、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四、防御气象灾害保障措施
1、有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及专(兼)职安全气象保障工作人员。
2、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3、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分析,掌握气象灾害影响或危及的主要部位、重要设施情况。
4、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5、建立了安全气象专兼职人员24小时手机行政值班制度。
6、制定了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定期举行演练,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
7、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档案(包括登记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处理措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检查记录等)。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4、安全目标完成效果评估报告
湖北三环有限公司半年
安全目标完成效果评估报告
现将我公司今年上半年在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人员到位,法定代表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立有责任状:公司下设安全环保办,主任由生产管理部部长兼任,专职安全员两人,具体行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分别有兼职安全员1人与安环部密切配合,直接抓各部门及每个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要求和安全规定的落实。
二、制订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资料管理制度、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安全检查评比制度、事故追究处理制度等,使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序、从而保证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技术规程,得到落实和严格执行。
三、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的有30多人,持证上岗达100%,从而提高了人员素质,使特种作业增强了知识性和安全性。
四、今年上半年未发生过人员伤亡事故。
今年以来,我们在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订,但在落实上还不够深入,坚持的还不够好,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今后我们要在安监部门的领导下,再接再励,戒骄戒躁,坚持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及时发现事故的隐患,消灭事故于萌芽之中,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决心把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
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
2012年7月20日
第五篇:4标桩基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灌注桩基础分部工程 阶段性验收质量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总监:
总工程师: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二O一0年-月二十五日
灌注桩基础分部工程
阶段性验收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质量评定依据
1、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一册;
2、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 041-2000)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三、施工概况
四标L39联从Z062#墩至Z066#墩,每个中央墩有4根桩径φ1.5m桩,桩长54m,每个侧墩有2根φ1.3m桩,桩长53m,共30根钻孔灌注桩,详见下列灌注桩数量表:
自2010年1月5日开始钻孔施工至2010年1月30日第30根桩浇筑完毕,总施工天数25天。桩基采用旋挖钻成孔,砼采用商砼,泵车浇筑。
四、工程监理情况
1、项目监理部根据施工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预定目标要求,明确监理工作目标,建立了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测制度,采取了相应的监理手段和监理措施,依据现行规范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加强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监理人员仔细熟悉了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方案,编制了详细的桩基监理实施细则,监理人员共同对桩基的施工难点和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认真分析,针对具体情况列出“质控要点”,质量控制以预控为主,防患于未然。
(2)开工前对施工单位所提供的专业分包资质证明材料进行了核实,并对其施工业绩进行了考查;
(3)严格审核了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对专项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文件的审核,经补充完善后能满足施工要求;
(4)对特殊工种的人员上岗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查,杜绝了无资质人员上岗操作;
(5)施工单位所采用的主要工程材料、构配件,进场时都有质量证明文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允许进场。对进场材料、构配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了复检,见证取样合格后才用于工程上,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予以清退出场,从材料源头上把好桩基质量关;
(6)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检查、量测、试验等方法, 对桩基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了控制;
(7)砼达到28天龄期后,按规定进行了见证取样和平行检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8)基础开挖后及时对桩偏位及桩身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通过采用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手段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进场关、工程测量计量关和检查验收关,灌注桩基础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3、桩基分部质量情况:该分部共检查3个分项,其中①机械成孔1个分项不参加评定(相关资料看灌注桩钻孔记录表),监理复核桩基测量放样并对桩基成孔质量进行检测;②钢筋笼制作与安装1个分项,共30个检验批;③混凝土灌注1个分项,共30个检验批。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记录均评定为合格。相关试验检测结果如下:
①灌注桩施工单位自检结果:按应检总量的100%自检,砼试件抗压强度60组、检测钢筋原材6组,机械连接接头8组及焊接接头3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经桩基检测单位进行超声检测的30根桩中Ⅰ类桩28根、Ⅱ类桩2根,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②抽检结果:按应检总量的30%见证取样送市政质监站试件抗压强度18组、检测钢筋原材2组及焊接1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③监理平行检验:按应检总量的10%抽检砼抗压强度试件6组,钢筋原材及接头抽检1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五、验收结论
二环线水东段(和平大道~中北路延长线)工程第四标段灌注桩基础分部工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工程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有效,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均合格,根据《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进行评定,同意验收,质量等级评定合格。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010 年1月 25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