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天安门教案
《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竖钩。掌握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竞赛法、游戏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天安门)这是哪里?
2、你去过天安门吗?你看到了什么?
3、揭题、板题:天安门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划记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纠正发音。
3、范读——跟读——齐读——小组内读。
4、男女生竞赛读。
5、全班配乐朗诵。
6、激情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三、识字学词。
1、今天你学习了哪些新词语?你在哪句话中认识它的?你能读出来吗?
2、齐读——开火车读词语卡。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城楼、站在
3、(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你会认哪些字?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
4、师领读——组词读——齐读。
5、同桌两人互帮互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踩石过河”的游戏识记生字。
3、读生字挑战。
4、你能用动作表示哪些生字?(跑、跳、站、桥、)
5、你会给哪个字找朋友?
二、拓展练习。
(出示词语卡)你会用拿个词说话,就摘下来,说一句话。老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范读——领读——齐读——小组竞赛读。
2、指导背诵。
师引读——师引背——自由试背——配乐朗诵。
3、表演课文。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指名读。
2、找朋友。(扩词)
二、练习写字。
1、(出示字卡)认读“小、水、支、开、升、言”
2、认识“竖钩”。书空。
3、课件演示书写:小、水。指导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4、学生练习写两个。
5、课件演示书写:支、开、升、言。
6、学生练写。每个字写四个。
三、编儿歌
1、读了这首儿歌,你能编一首儿歌吗?
2、教师范编。
泰山小学
走过大雕塑,穿过升旗台,来到植物园。
看看桂花树,摸摸龙爪槐。
站在园内高声呼,啊,我爱泰山小学。
3、学生自由试编。
4、指名朗读自己编的儿歌。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天安门》教案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来问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里吗?(北京)那有没有同学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呢? 指名唱,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出示天安门的图片。
2、大家有没有去过天安门?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是哪位同学和天安门的合影呢? 出示照片,请合影的同学说一说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
3、出示老师小时候与天安门的合影。让同学猜一猜图片里是谁?老师形容一下天安门。(美轮美奂:形容天安门高大华丽。金碧辉煌:形容天安门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形容天安门宏伟豪华。炉火纯青:比喻天安门建筑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八面玲珑:指天安门明亮轩敞。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天安门独一无二。前所未有:天安门的建筑水平是从来没有过的。重横交错:天安门的建筑风格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鹤立鸡群:比喻天安门较其它建筑显得很突出。出类拔萃:形容天安门超出同类之上。独树一帜:比喻天安门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神圣。)
4、同学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看一看这么独一无
二、雄伟壮丽、富丽堂皇的天安门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我会读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要求:认真听,听清字音,停顿和语气。
2、自由读课文,借助自己学过的字阅读课文,并把你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4、教师领读,注意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气。
5、全班齐读。
6、男女生派代表读。
三、我会认
1、大家读的真好,有些字宝宝都迫不及待的要跳出来夸奖你们了,你们认识它们吗?逐个出示儿歌中的生字卡片,教师示范,学生齐读。教师评价。
2、我们来看看大屏幕,生字宝宝找到了好朋友,大家还能认出它们么?大屏幕出示组词+图片。老师领读。小老师领读。(注意“安”“门”“金”的韵母是前鼻音,“京”的韵母是后鼻音,“站”“支”的声母时翘舌音)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生字挑战。
5、猜字游戏。
6、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齐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体会感情
1、找一找文章中哪些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呢?板书:跑 登 抱 看 站 唱。出示图片,指导背诵。
2、跟着老师一起边背诵边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登上天安门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幸福的心情。
3、带着喜悦与幸福的心情再读课文加上表演。上台。
五、放松一刻
观看学生画的天安门的画(配乐)。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北京 天安门》教案
教学内容3北京天安门课时2 教学目标
(情感、知识、技能)
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逗号,进一步落实句号和句子。
3、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初步学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重点生字和词语的掌握和两种句式的训练。
难点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训练;字形难点:北、前、升;字音难点:京、前、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录音机、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时 间备 注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看图说话,知道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是我国首都。
2、课文,学习生字;认识宝盖头,理解词语:北京、天安门。
3、会增强书写生字,初步学会句式什么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组词读熟字:女、口、月、我、爱、国、你、是、们、小。
2、指名读带调的韵母
3、做游戏,认读生字。
二、看图说话,引出课题。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边提高歌曲,边看投影。
2、听后后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你知道天门在什么地方?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北京。
练习说话: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或者: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4)、天安门前广场上飘着什么?
(5)、连起来说说图意。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北京天安门
教学生字:北、京、安、门。齐读课题。
4、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比谁学得好。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示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1)拼拼读读,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
3、指名读生字卡片,正音。
4、学生字:(1)字音难点北京北还可以和谁交朋友?京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2)认识宝盖头跟着老师说说它的笔画顺序。认读安看看说说这个字是由哪两个部分合起来的?
像安这样由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字着种结构就叫上下结构的字。回忆哪些字是上下结构?
(3)门、升请你好说说这两个字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门:进行口头组词:大门、门口、门前、前门、木门
(4)前:读准三拼音。重点进行字形的指导。
5、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四、巩固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说好所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口头填空:北京是()。天安门是()。
3、指名书空:北京前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随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初步认识逗号,进一步认识句子,句号。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口组词
3、口头填空:天安门在()。北京是我国的()。我国的首都是()。
二、朗读理解
1、指名读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1)认识逗号:一个长句子里面有两个小句子,中间就用逗号,读到这儿是要停顿一下。
(2)试读,齐读,指名读。
2、想想说说:我们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上册 北京 天安门教案 浙教版
北京 天安门
教学目标:
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语;认识逗号,进一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3.学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说话,初步课文,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
2.学习4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韵母:ei ing an en eng
2.比一比,读一读:in---ing en---eng
3.用卡片“开小火车”认读:我、国、天、爱、女、们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出示词语“天安门”读准“安、门”
2.你知道天安门在哪里?出示词语:“北京”读准“北、京”。“京”是后鼻音,要多读。告诉学生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北京。
3.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有什么?
让学生看着图连起来说:这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天安门前升起了五星红旗,一只只白鸽飞向蓝天。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课题就是“北京天安门。”学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拼拼读读课文。
2.教师范读、领读。
3.指名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卡片认读生字词,重点正音:京
2.师生共同分析字型,理解字词。
北:看看课堂作业上的笔顺,第一笔是什么?第四笔呢?学生书空。“北”是“东南西北”的“北”。
京:用“口、小”来分析字型。
北京是什么?让较多的学生说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安:“女”字的头上有个像盖子似的,我们叫它宝盖头。“安”是由上面的“宀”和下面的“女”合成的。这是上下结构的字,以前我们还学过哪几个上下结构的字?
门: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天安门在哪里?(让较多的学生说说)
五、书写指导。
北:第一笔的竖写在竖中线的左边一点,然后写横和提,横在横中线上。右边先写撇,写在横中线上。
京: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些。
安:“宀”不要写得太阔,“女”字的横要写得比宝盖头长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上节课学的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北”,说说笔顺。
3.你知道北京吗?用
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引导学生扩散性思维。)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有几个句号?一句话中间有这么一个师板书小圆点加尾巴“,”,像豆芽似的,叫逗号,它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表示一句话还没说完,要停一停。
2.领读、齐读。“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我们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而天安门象征着北京,看到了天安门就像看到了北京。我们人人都爱自己的祖国,也爱北京、天安门。)
3.领读、齐读“天安门前国旗升”,学习生字“前”、“升”。
前:左下“月”有什么变化?(撇改竖)“前”就是前面的意思。请两位学生一前一后地站着,让全班同学回答:谁在前?谁在后?然后再用“前”组组词。
升:谁能看作业本上的笔顺来书空?你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天安门前升国旗的情景吗?
师:每天早晨,解放军战士在天安门前升起了国旗,国旗在天安门前高高飘扬。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这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前升起了第一面无星红旗,这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朗读全文。
1.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热爱祖国的首都北京,热爱天安门,要读出这样的感情。“爱”读重音。
2.读到有逗号的地方要稍作停顿。
3.齐读,指名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前:第三笔横要写得略长些。
升:第三笔撇要写在第一笔撇的下面,第四笔竖要略高于第一笔。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及新偏旁。
2.出示:爸——安
这两个是什么结构的字?由哪两部分组成?
3.口头组词。
安:天安门、安全、平安、安排
门:前门、后门、开门、关门
前:前面、前方、前后、前进
4.读一读,比一比。
出示:jin---jing shen---sheng看看音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看课堂作业本上第一题读一读如:“jin”毛巾的“巾”,“jing”北京的“京”。告诉学生:音节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读准每一个音节。
二、朗读,背诵课文。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叫什么?表示什么?
2.指名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4.教师小结: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北京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人人都向往着北京,人人都爱北京天安门。
三、句式训练。
1.出示句式:“北京是。”你们还能说说“什么是什么”吗?
2.出示句式:“北京有。”你还能说说“什么有什么”吗?
要求人人会说。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看课堂作业第5题上的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天安门在哪里?
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所以“我爱北京天安门。”出示“我爱。”告诉学生按课文填,一个空格写一个字。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教案
以下内容从原文随机摘录,并转为纯文本,不代表完整内容,仅供参考。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这一天,晚上八点了,我划一条小船,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来到湖心亭,看见还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一个小书童在温酒,酒烧开了。(他们)见到我,喜出望外,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拽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下三大杯就告辞。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住这里。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船时,船夫嘟嘟哝哝地说:“别说相公痴,还有比我们这位相公更痴的人呢。”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写雪大的句子是 ?写冬雪寒冷寂静的句子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往西湖)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 写湖心夜景 其总的印象是()特写景物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堤亭舟人,痕点芥粒 全景 广漠 特写 渺小
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 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雪后西湖人鸟声“俱绝”而作者“独往”反映出作者什么“情怀”?(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 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 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 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 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 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 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