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4:0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篇:5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维护治安 从我做起

1.不要毁坏公用设施

教学目标

1、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毁坏公用设施是违法的

2、爱护公用设施 教学重难点

克制鲁莽和冲动,知道毁坏公用设施是违法的;爱护公用设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习故事

二、法律直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三)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三、法律画外音

如果这位淘气的同学真的,打坏了路灯,警察会收缴他的弹弓,然后还会通知他的家长缴纳罚款。

四、互动站

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鲁莽的做法和淘气的举动是不能有的?和同学讨论一下。不能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

2.诽谤他人要违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随便怀疑别人是要不得的

2、诽谤他人是违法行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随便怀疑别人是要不得的

2、了解诽谤他人是违法行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习故事

二、法律直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法律画外音 无论对待什么事情,在没有搞清楚情况之前,我们不能随便怀疑别人。

四、资讯台

诽谤是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事实并进行散布、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

构成诽谤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捏造、伪造某种事实; 2.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 3.传播并造成影响。

五、互动站

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如铅笔、钢笔、文具盒等等不见了,该如何正确的对待、处理?

3.结伙斗殴是流氓行为

教学目标

1、知道打架斗殴是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

2、了解结伙斗殴是流氓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打架斗殴是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

2、了解结伙斗殴是流氓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习故事

二、法律直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三、法律画外音

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但不能因一时冲动,结伙打架,做出违法的事情。

四、资讯台

根据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强行进入场内的;

(二)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

(三)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

(四)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

(五)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六)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

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五、互动站 说说社会上有哪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知道追逐、拦截他人以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处罚。教学重难点

知道追逐、拦截他人以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处罚。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习故事

二、法律直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三、法律画外音 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但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四、资讯台

在上学(或者放学)的途中被勒索或抢劫,应当怎么办? 1.不要采取忍让的方式,更不要怕受到报复而不报警。2.不要自己取暴力行为,以免触犯法律。

3.对于那些专门勒索、抢劫未成年人的不法之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4.记住长相、服装、面部特征等以便警察能尽快抓到坏人。

五、互动站

于2006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归入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有238种,你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该法的吗?

5.请注意:翻墙入室要不得

教学目标

知道未经他人允许私自进入他人的住宅,是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

了解公安人员也要经批准获得搜查证后才能搜查他人住宅。教学重难点 知道未经他人允许私自进入他人的住宅,是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习故事

二、法律直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三、法律画外音

不经过他人允许就私自进入他人的住宅,是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公安人员也要经批准获得搜查证后才能行动。

四、资讯台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当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五、互动站

你以前偷偷地进过别人的家吗?

6.110不能乱拨

教学目标

知道报警电话110等不能乱拨,是违法的;

知道乱拨报警电话会造成浪费、混乱,耽误别人报警。教学重难点

知道报警电话110等不能乱拨,是违法的;

知道乱拨报警电话会造成浪费、混乱,耽误别人报警。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习故事

二、法律直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法律画外音

1、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有哪些

(1)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2)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3)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4)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5)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2、110是报警电话。一般在遇到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拨打110来通知公安人员前往解决。另外,在遭遇交通事故、需要救助等情况下也可以拨打110(包括119、120等火警、急救电话)。

四、资讯台

1、重庆的110目前有19支应急服务队,队员总数达1700多人,车辆467台。2、110一打就通,一通就灵。

3、求助范围:水、电、气、环保、卫生,还新增放心肉

110、安监

110、灯饰110等。

五、互动站

(一)群众拨打110报警电话时的注意事项:

1、快。报警快无论是对抓获罪犯还是得到帮助、解救危难或排除险情都是十分重要的,报警一定要及时,越快越好。

2、准。报警人对所报案事件不要夸大其辞,以免影响民警对问题性质的判断,不利处理。

3、具体。报警时要讲清楚发案的具体地点、时间、报警人的姓名及联系方法等,并按接警员的询问如实回答公安机关需要了解的内容。如对案发地不熟悉可将现场附近的明显建筑物、大型场所、单位的具体名称提供给110。

4、等。报警完毕后如没有特殊情况不要离开现场,应在现场等候,注意观察民警的到来,主动与民警取得联系,以便民警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处理。

(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现象,有的群众拨打110存在谎报、误报、骚扰问题。错误拨打110报警电话严重干扰了公安机关工作秩序,造成了警力、财力上的浪费和损失。我们应纠正、杜绝以下几种现象:

1、故意报假案,干扰110报警服务台的正常工作秩序。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发生,如有的群众报警称在某地点出事了,等民警赶赴现场发现是假案,这属于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2、无理取闹。有个别人打110无理取闹,故意说一些无厘头的事,浪费资源、贻误民警案事处置,这种不懂尊重别人的人也同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3、拨打110提出不合理要求。有个别人拨打110提出自家保险丝断了、座便器漏了、水龙头坏了、出租车拉乘客少给1元钱、有人在楼下唠嗑影响睡眠等都让警察去解决。

4、向110打骚扰电话。有的个别市民随意拨打110,一开口就骂人然后把电话挂了,这种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和后果。

第二篇:5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亲爱的朋友

你好!

我们现在可能素不相识,但等这封信跨国千山万水到你手里时你一定会认识我的。我们虽然没见过面但我愿意将一颗真诚的心先给你,与你做朋友。我们可以一起开展一次“手拉手”的活动,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先自我价绍一下吧!我是阳光大方的女孩子。我的兴趣十分广泛,喜欢读书、写作、打网球、拉小提琴。

我生活在美丽的石油城市—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新中国勘探开发以来的第一个大油田。是沙漠上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克拉玛依最令我心动的就数胡杨林了

胡杨林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自然林区之一,他是荒漠中唯一的乔木,你一眼望去会感觉到胡杨树是多么浓郁沧桑,生命力多么顽强,简直就是“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到了克拉玛依就必须要到魔鬼城。魔鬼城就像中世纪欧洲的城堡。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千百年来,由于风雨剥住,地面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沟。石层被狂风雕铸的奇形怪状;有的呲牙咧嘴,有的危太高耸,还有的形似古堡,这真是令人浮想联翩。

我的家乡还有特色名族风味小吃,烤全羊、、抓饭、灌米肠都是富有特色的小吃。我非常的希望你到我家乡来玩,我会热情的款待你。

我们虽然不能见面,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建立“手拉手”的结对关系,可以一起组织同学们给贫困家庭捐赠衣物、学习用品。我们也可以共同参加夏令营,你觉得我提出的建议不错吧。

朋友我期待你的回信。你可以在信里告诉我,你家乡的美丽风光,特色小吃等。希望这封信会成为我们友谊的起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利用书信搭起友谊的桥梁,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你的朋友:孜拉拉

2013.3.9 远方朋友:

你好!

收到了我的来信,你一定会感到很惊讶吧!我是湖北省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

最近,你也学到了语文课本上的第一单元吧,上面有个“手拉手”活动,我简单地认识了你。你一定很想了解我吧,让我来给你介绍。

我就住在山水宜居城市——湖北黄石。这里风景宜人,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桂香十里,冬天粉装玉砌。我们家乡的特产也有很多种,如黄石港饼,珍珠果米酒„„

我们的班级还经常获奖呢!我们曾被连续几年评为“六好文明班级”,黑板报也被全校许多师生夸赞。我叫张哲恺今年11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生,我喜欢看书,画画,还爱踢足球。嗯,说了这么多我的事儿,也谈谈你吧。

听老师的介绍,你在新疆的一所小学里读书。虽然那儿离我很遥远,但是,我对你们那儿的生活也是很向往的。不知道你们那儿的地理环境怎么样的?是否四季如春呢?如果学习上有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如果生活中有困难,我们可以一起解决。希望我们双方常写信,不仅可以增进双方友谊,还能提高作文水平呢!愿能通过这封信,让我与你交上好朋友,也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祝:

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2014

年1月17日

第三篇:5年级1单元教案

1、春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2、风筝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色彩复杂的句子的含义,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优美词语、精彩片段。

注音:蜈蚣()

瑟()缩

解释:伶仃

憔悴

肃杀

诀别

嫌恶

苦心孤诣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1、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2、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

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好如下问题)

3、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3)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

(3)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以上练习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

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四、课堂总结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看风筝

嫌厌 ——→ 风 ←——喜欢

我 { 忆风筝 { 毁坏 ——→

←——偷做 } 小兄弟

忏悔 ——→ 筝 ←——忘却

七、课后反思:

3、遍地黄金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从盛开的油菜花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词义。

蜷缩:蜷曲而收缩。

沮丧:灰心失望。

绽:裂开。

豁亮:宽敞明亮。

阴晦:昏暗,阴冷。

酣畅:畅快。

恍觉:不真切,不清楚。

乍:忽然。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

第一部分(1-2)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前日忽然放晴,心也跟着晴了。

前一个“晴”,指晴天,天空没云或云很少;后一个“晴”,指心情变轻松。

3、学生朗读,齐读。

第二部分(3-4)

1、自由朗读。

2、作者看见盛开的用处,是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理解,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又了不同于以外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

3、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

(1)生命中沉睡的信念是指什么?

教师点拨、归纳。沉睡的信念指的是因为病变使我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向往。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第三部分(5-8)

1、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作者被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的油菜花陶醉了,恍觉自己变成了什么?

3、作者还通过那些侧面描写了油菜花?读第6自然段。

4、出示句子: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

(1)小组读、区别词义。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句中“阳光”的。

(2)练读。

5、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悟。

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区别词义。想一想,句中的“黄金”指的是什么。

(2)练读。

6、朗读全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站起来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温馨提示,总览全文

2、拓展练习

五、板书设计

蓬蓬勃勃

心情轻松

油菜花开

热爱生活

黄花满眼

青春活力

4、小塘春色

一、教学要求

1.认读“嫌、弋、柬、倩、粼”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三、课型

略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

(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

(板书旖旎明媚)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

(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

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

(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

(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

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1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4.小塘春色

早 水草 鸭红 蜻蜓 春 燕 人

静 “绿茵” 倒影 „„

旖旎 明媚

动 波 光 树林 „„

习作1 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内容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它给你带开了哪些乐趣呢?

三、明确要求,选择材料。

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画出习作要求。

2.说说这篇习作有哪些要求,全班交流。

内容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乐趣。

写作内容清楚,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四、选择材料

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它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同学们广泛选择材料,大家一边选择一边评议,说说哪些材料选得好,好在哪儿。

五、指导写作

1.范文引路。

(1)出示范文《我是一个相声谜》学生自读范文。

(2)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

(3)老师讲评范文。

2.学生选择一件事,说说它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不够。教师点拨小结。

3.指导编写写作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写作提纲

六、出示写作要求。

1.拟题简洁新颖。

2.紧扣题目写作。

3.叙事具体,突出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七、学生打草稿。

作业布置 打好作文草稿

语文活动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号的用法。

2.积累运用诗句、成语。

3.朗读背诵名言。

教学重难点 积累运用诗句、成语

教学过程

一、我知道

体会引号的用法。

(1)学生齐读句子。

(2)小组交流引号的用法。

(3)全班交流

第一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引用;第二个句子是强调。引号还有另一种用法,表示否定或讽刺。

二、我会读

1.学生认真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2.小组、全班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三、百宝箱

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名人名言。

3.练习背诵。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少先队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歌曲磁带 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播放音乐歌曲磁带。说说是什么歌曲?(揭示课题,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2.教学生字: 荡(读准后鼻音)桨(三拼音节)3.听歌,说歌名。4.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荡、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2.交流自学情况:(1)卡片正音。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2)指名读全文,再正音。(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4)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大家思考:说说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1)读第一句话,看看和题目有什么联系。

(2)“推开”是怎样的动作?“小船儿推开波浪”是什么意思?(3)小朋友们在水上看到些什么呢?教学“环”、“塔”、“墙”。

2.指导朗读。对照图画,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个自然段? 教学“爽”。

3.读课文。分清第一自然段有两句句子。

(1)认识到首句点题。认识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说我们正在划船。(2)用动作表示推开,理解“推开波浪”是说小船在前行。5.想象美景。理解“环绕”、“四周”。6.体会出愉快的心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读,说说小朋友们的心情如何?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2.教学“洒”“悄”。

3.指导朗读。“飘荡水中”指小船在水面不前进。4.自由读课文。

5.“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他们心情愉快。从“悄悄地”“歌唱”“凉爽”感受到。6.学习生字。7.感情朗读。

五、总结

1.播放音乐,感受小朋友的心情。2.指导朗读。3.听歌曲,体会。4.配乐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 墙 浪 爽 桨 洒 悄 2.读课文

说说生字的笔顺写下来。指名读课文。集体读课文。

二、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你能回答吗?作者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文中三个小节的末尾两、行相同,它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小朋友的心情怎样? 读课文。(范读)

2、思考,小组讨论。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表明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他们忘了划船,小船飘荡,凉风拂面。欢乐、自豪语气来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背诵课文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的真挚感情。自由背,个别背齐背

四、书写练习

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型。指导书写。

思考,用各种方法记住字型。笔画多的字要注意写得紧凑。练习描红。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 主 良 肖 果

3.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词。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4.背诵课文。

5.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A.“海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句描写的景物有,这些景物的色彩分别 是。

B.“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红领巾指的是。

七、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 推开 倒映 环绕 自然 迎着 阳光 望着 歌唱 热爱 党 尽情 欢乐 幸福 生活 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习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理解爸爸如何查“无字词典”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学以致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

有一个小朋友在假期中也很有收获,他学会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3)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找找文中的句子,划出来。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4、自读第1~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

5、指名读,正确、流利。

6、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四、教学生字

1、教学 “查” “词” “典”三个生字

2、查组词,主要与“察”区别字意

3、“典”写准笔顺

第二课时

一、回疑引入

昨天同学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第二课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初步感知,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爸爸帮助聪聪理解了什么词语的意思?请用“——”勾出来。

2、板书“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并读一读,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理解意思:

(一)理解“骄阳似火”(即课文第2——5自然段)。

1、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用“~~~~~”勾出来。

2、抽学生读一读勾出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1)聪聪是背的词典上的解释。

(2)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3、小结:结合身边的事物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4、迁移练习:

(1)请孩子们观察书上插图中的人物,能用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2)想一想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等)

(二)理解“惊涛拍岸”(即第6——8自然段)。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的时候,另一种情景又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请大家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着那画面,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2、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读一读课文,用——勾出来。

学习生字: 岩 涛 音

3、指导朗读,注意“滚滚、涌来、撞击、山崩地裂”。

4、小结: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将自己以前知道的词语相对照,又是查无字词典的另一种方法。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师: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对于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它们的作用大吗?

1、读读第九自然段。

2、说说自己对“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怎样运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余下生字

五、拓展练习:

1、运用刚刚学会的查无字词典的方法,你能说说“热闹非凡”、“悠闲自在”的意思吗?

2、教师总结全文。

六、板书设计: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结合身边事物

惊涛拍岸

结合眼前景象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后带点词意思。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人们妙笔生花,能把一年四季的景色写得有景有情。谁来背背与“春”、“夏”有关的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秋景。

二、初读古诗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吗?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2、《枫桥夜泊》的张继,又看到了什么呢?

三、疏通诗意

(一)1、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3、小组里说说诗意,圈出难点。

4、汇报交流,重点指导理解“坐”

5、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一说

6、会读古诗

(二)小结学法,同法合作疏通古诗《枫桥夜泊》诗意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古诗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

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三、再度利用倾诉衷肠

1、再次看图,创编故事。

一天,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书房里读书,时间一久,感觉太闷了,于是他叫书童备车,要到郊外玩一玩„„

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继这一天正好在返家的船上,他已经在途中好久了,怎能不想念家中的妻儿老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

2、虚拟相遇,互诉衷肠

杜牧和张继这一天竟奇迹般地相遇了,他们互致问候完毕,就把自己所见所感向对方说了起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五、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六、板书:

3、古诗两首(古诗)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本课词语,感悟叶子的内在美 教学难点:感悟叶子的外形美与内在美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树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3、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比较:做——作

3、指导书写,强调“异”中的“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朗读课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读句子,找出有关词语。

(2)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2、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3、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4、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四、完成课后练习。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树叶,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讲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习作。教学重点:学范文,明确习作要求。教学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习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够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一)阅读例文

1.阅读《好阿姨》。

(1)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2)交流、讨论。

(3)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4)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再仔细地读

(2)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的想像世界,只要大胆想像,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二)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作文之后,你对作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一)确定内容

1.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请仔细想一想。

2.交流构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构想的习作内容,拓展思路。

(二)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除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 2.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讲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而且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更全面,兼顾交际和独白两个方面,难度也有所提高。

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写发言稿,教材介绍了发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某种需要写一篇发言稿: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的范例,要求“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3)材料作文。安排了两次。在第五组安排了缩写练习,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四百字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在第二组,安排了看图作文,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都是很好的训练。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到,更加重视写实性作文,体现了习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习作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方法。

(一)依纲扣本,熟悉教学目标,了解编辑意图,一个学期的教学都是为着实现本同教学目标的。

(二)整组备课,整组设计,整组教学。

要有整合的思想。语文知识的掌握,读写训练重点的落实,语文能力的形成,要整组教学完成。要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交流平台的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读写教学与本组训练点的联系。也可对一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重组,目的是使教学更加省时,高效。

(三)识字、写字教学(在讲论教学时提的不多,但要重视识字主要靠自学,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写字仍重视,既要写单个字,又要写词语。要适当提高写字能力,培养听记能力(由词到句到写)

(四)阅读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是阅读的两项基本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花费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自读正悟。

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

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

(1)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

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

(五)口语交际教学

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

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简短发言,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六)习作教学

1.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3.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

4.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七)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课文教学进行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单元,要抓布置;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交流做法(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名人演讲、趣联名谚;写提示语、广告词);活动后的展示,评议。

2.大综合单元

第一板块: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活动方式是搜集资料,阅读(包括收上提供的和同学们搜集的)讨论交流。

第二板块: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主要活动方式有: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撰写报告,发表交流。

特点:任务驱动,会作探究。

重点抓以下环节:

(1)制订计划。

(2)就第一板块进行交流。

(3)阅读例文,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

(4)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跟踪辅导(研究问题的确定;资料的获取与筛选;形成观点;得出结论„„)。

(5)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第一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个,会写20个字。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6.第3课后的小练笔 【解决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课时安排】15课时 草 原

(3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 二 课 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第 三 课 时

一、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二、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 1草原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课后反思】 丝 绸 之 路

(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教学难点】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课前准备】

1、在品德书上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第 二 课 时

一、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二、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课文内容进行气系统梳理和归纳。

三、作业。1.积累好词佳句。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2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课后反思】 白 杨

(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 三 课 时

一、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D、„„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二、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3、白杨

介绍白杨 表白 欣慰

风沙刮来,白杨

雨雪打来,白杨

面对干旱,白杨

面对洪水,白杨 【课后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教学重点】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教学难点】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老师讲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第 二 课 时

一、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二、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本课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

四、课后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说说筑路大军在筑路中遇到哪些困难?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

(1课时)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

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

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

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D、„„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同学们逐一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选择最可行的活动。

2、走好第一步: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

习作一 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学重点】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教学难点】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1)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2)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第 二 课 时

一、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边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2、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第 三 课 时

誊写作文:

要求:书写整齐干净。

第 四 课 时

讲评作文:从好的和差的两方面讲评,注意以鼓励为主。单元小结。

回顾 · 拓展 一

(2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交流学习成果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对“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写作特点和对西部风情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西部的热爱和向往。

2、讨论本单元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体会作战的写作意图。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课后找一找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

第 二 课 时

趣味语文

一、导入标点符号的语法意义。

二、请学生读一读树上的故事,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三、给学生讲一讲其他有关标点符号使用的故事。

四、学生交流对标点符号使用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

总结标标点符号的表达意义。

【课后反思】

下载5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5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教案(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教学时间 七课时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能比较水与空气的异同; 4、知道......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Hello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 Hello./Hi . Goodbye./Bye-Bye. I'm ...。 2、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

    5年级第二单元

    五年级音乐《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教案 一、 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梅花》 创编《春晓》 王安石 第二课时《静夜......

    5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课欢 迎 新 朋 友 — — “ Microsoft Word” ” 教 学 目 标 : 1、掌握 Word 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2、了解 Word 窗口的组成和使用。 3、掌握 Word 的文档的新建保存和......

    5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1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 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七年级 语文科 第一单元 执笔:刘晓源 李湛佳、徐伟军、周小燕、时间:成员: 1、《在山的那边》 王家心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玉门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组 审阅教师: 第 教学目标 一 单 元 作 文 教 学1.学会用一件或几件事反映一位老师的思想品质。 2.初步学会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作文方法。 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