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活动制度
区域活动制度
区域活动是我园开展无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活动中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为了使我园的区域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区域活动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教师和幼儿培养创造性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教育目标和本地资源,创设班级的特色区域活动。要及时补充、添置、完善区域活动材料(材料放置整洁安全、分类清楚、标注明确、高度适宜、便于幼儿取放),以提高幼儿活动兴趣,形成特色成果。
三、各班级的特色区域活动一旦确立,不得随意更换,需更换的要报请园部,统一调整。各班特色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登记纳入班级资产管理,班级调整时,要进行交接。
四、必须保证区域活动时间,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真正地投入游戏。每天要使幼儿在班级区域的活动时间达到1-2小时。每周在园的专用区域(科学发现室、玩土区、攀岩壁、种植园、动物园、戏水河、玩砂池等)活动不少于三小时。
五、平行年级组之间要按月定期互换区域进行活动,每班留一名教师指导互换班级的幼儿游戏,每天互换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每次活动结束后,能主动收拾活动材料,保持区域玩具整齐、清洁、完好。
六、平行班之间教师要定期交流、学习、研讨各班区域的活动流程、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及教育价值,教育功能。
七、加强活动的指导,使活动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自主活动中渗透整合各科教育内容。幼儿的区域活动以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要同幼儿一起研究活动的内容,不断开发活动的教育价值,教育功能,尤其要开发与区域活动内容相关的延伸性教育活动,使之成为系列的活动体系。
八、妥善存放幼儿作品。教师要善于整理、收集幼儿作品,做好展示、分类、保存、发放事宜,对每个幼儿的优秀作品,要通过影像进行保存,并收录到幼儿个案中。
九、班级的特色区域活动,要逐步编写出关于特色区域的创意、流程、操作说明,以及延伸性教育活动,汇编成册。
江苏油田第二幼儿园 2006年12月7日
第二篇: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其创设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一直以来都让老师们感觉比较头疼,总感觉对于区域活动一头雾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及其创设指导。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入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某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区域活动的目的
(一)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2、因为区域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缓解了教师上课时因幼儿人数过多而不能全部照顾的局面,既方便了教师的个别指导,又能使上课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延伸和解决;
3、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精神状态下自主的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三、区域活动的创设
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的机会,使活动的潜在教育不断被挖掘,但是区角活动并不是分组桌面游戏,也不是简单的效仿,盲目的跟从,如果投放不求目标,就会产生纷乱的场面,无从着手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的区域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知识结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加一个区域,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够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实践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的种类。这既要求教师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可以建立一些什么区角。美工区、建构区、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益智区、主题区、图书区和音乐角这是几个我们平时常见的区角,)同时,也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
(1)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
目标是为材料服务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因此,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的活动目标尽可能与其他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主题背景下的活动目的很明确,这三个区有很大的联系性。不管是服装设计区也好,还是运动区也罢,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的平台。所以在指导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通常情况下,托小班由于幼儿刚入园,主要以生活操作区为主,像生活区、娃娃家这种材料可以相对的丰富一些,而中大班幼儿则主要要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提高,像娃娃家就可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加强益智区的操作内容。
选定了区角的类型,我们首先就要有目标的对每个区角的活动内容进行添置。如小托班孩子,我们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大小肌肉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选择很多操作材料,如用小勺勺豆子、串珠(粗一点的线,珠子要大一点,孔眼也要大一点)、孔雀开屏(将夹子夹到篮子上)。有时,一个区角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图形、拼图形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当然,托小班并不是一味的是生活操作,在数学区、语言区等其它区域也是有投放材料的,只不过相对来说材料要少一点,内容要简单一点。其次,材料要有层次。区角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还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学习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皱纹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总之,在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影响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在区角材料的准备方面,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兴趣,内容的选择要操作性强、活动材料漂亮,所以老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其实很多材料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如:绕线平时我们用的卷纸芯只要把它包装一下,把线固定在上面,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区角,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和手眼的协调性。当然,一些成品材料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我也收集了一些区角活动的操作活动供大家参考一下,虽然内容不全,材料也不多,看看能否给大家启示的作用。
建立好区角,我们就要引导幼儿投入到区角里。区角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自主,并不是说老师可以什么都不用管,让孩子们玩就可以。区角的建立,是对老师们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观察幼儿对材料的需要,数量的多少、操作的难易、孩子对新材料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做出反应。当然,这些都是幼儿适应区角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怎样让幼儿能以最快最好的状态适应区角。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常规。一些大常规的培养,相信大家都已经轻车熟路了,无非就是一些活动时的纪律,不争抢玩具等等。但是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这么都孩子同时参与不同的工作,教师怎样才能有条不紊的让活动进行下去,并起到一定的效果,这还真得老师们好好动动脑筋。小班的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又头一次区角,第一步就要让孩子们熟悉班中都有些什么区角。第二步:让幼儿知道每个区材料的摆放。
五、区域活动的指导
1、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儿对服装设计区投放的废旧材料不感兴趣,我们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是觉得废旧材料不新颖,制作出来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们指定专人指导服装设计,把制作出来的衣服进行装饰,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动的主题,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培养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一般是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纠纷问题等困难情况下,老师要予以及时的支持与帮助。适度,指教师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活动结尾部分:引发感受,提升经验
当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这时,对于教师的“评价”,第一,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把珠珠串得真长”,鼓励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又如,“他把积木搭得真高”,是激励幼儿学习垒高技能,使手眼活动更协调。再如,“某某小朋友配瓶盖时用的时间最少”,目的是让幼儿提高学习活动的速度,增强动作的灵活。
第二,可以是激趣性的。有时,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受冷落的区角),可通过老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能力、兴趣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好拼搭操作类活动,对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点拨,使孩子兴趣指向更广泛些。
第三,可以是讨论性的。学习性区角活动的交流,更多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
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太多幼儿己积累了相关的操作经验),进行集体讨论。“编谜语时为什么谜底不能讲?”“为什么这天平老是要倾斜?”“有什么办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使有些关键概念得到学习。因此,师生间讨论式的交流是极有意义的。当然,这三种“评价”,更多的时候是结合进行的,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趣”。使每一次学习性区角活动在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和自信的感受中结束,并激发起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六、活动后的反思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通过每一次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幼儿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面对困难有些幼儿找借口逃避,有些幼儿则坚持尝试,潜移默化中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第三篇: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游戏名称:钓鱼
游戏玩法:1.幼儿选取钓鱼竿,通过各种动作钓起挂在高处的鱼。2.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将鱼进行分类。3.点数自己钓到的小鱼。4.尝试将小鱼挂回原处。
游戏提示:提高幼儿手臂控制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并提高对鱼类名
称种类的认识。当幼儿手眼协调不一致时,可适当将鱼钩
放大,引起幼儿注意。游戏名称:生活毯 游戏玩法:
1. 游戏可供四名幼儿同时活动,随意挑选生活毯任意一角即可游戏。
2. 幼儿可自由选择游戏内容:种苹果、给乌龟穿花衣、铺铁路及铺墙砖等内容。活动中提高小年龄儿童扣纽扣、按按纽、根据图示摆放卡片及撕拉撕拉扣的能力。3. 完成后,可交换游戏内容。
游戏提示: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示个别生活上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游
戏、并引导幼儿自己在生活中自己扣纽扣。
第四篇: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制度
卫 生 标 准
(适用于大堂、洗手间、公用走廊、浴间、办公区等等)
1、过道、走廊:
工作工序:走廊先用扫把清洁,然后用干抹布擦拭。
清洁标准:无水渍、无垃圾、无头发灰尘,地面石材要有亮度及光泽,无卫生死角。
2、鞋柜:
工作工序:每天用半湿抹布擦拭(放清洁球)
清洁标准:缝隙不能有灰尘,更不能有异味
3、外门帘玻璃、拉手
工作工序:玻璃要用报纸擦拭
清洁标准:玻璃及门扶手透亮无手印。
4、洗手间
工作工序:先用扫把清扫,再用湿抹布擦拭
清洁标准:每小时打扫一次,做到地面没有头发、无水渍,墙上无污渍、窗台无灰尘、墙上无蜘蛛网、马桶凹凸位无污垢,洗手间内无异味;
5、洗烫床单、毛巾
工作工序:先洗再过水,最后用柔顺剂漂洗
清洁标准:床单、毛巾不能有任何污渍,晾干后要烫平,不能有洗衣粉的味道,线头全部剪掉,叠放整齐后交配料室;
6、浴区:
工作工序:先洗后擦干
清洁标准:浴盆及上所有开关、淋浴头要归位,无头发水渍及手印
7、汗蒸房:
工作程序:房内所有设备要用湿毛巾擦拭,门及门把要用报纸擦拭;
清洁标准:地面不允许有头发,门及门把上无污渍或手印,房内无汗味及臭味
8、梳妆台及店内所有镜面:
工作程序:要用半湿毛巾擦拭
清洁标准:梳妆台及地下位置无头发,镜框无灰尘,镜面上无灰尘、水渍或手指印
9、座便器:
工作程序:用喷壶喷洒消毒后擦拭干净,卫生纸压脚叠好,如垃圾桶有赃物要几时更换清理
清洁标准:无水渍、污渍及异味
10、客用拖鞋:
工作程序:先用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晾干后装入袋子放回原位备用; 清洁标准:无污渍及异味
11、窗帘、门帘及纱帘:
工作程序:每月一号清洗一次,用洗衣粉及消毒液洗净
清洁标准:无灰尘及污渍,无异味,洗净后要按原状挂好。
备注:
1、所有卫生区域发现污渍要随时清洁擦洗;
2、所有房间的花草绿化要定期浇水,清理枯叶;
3、打扫地面时要随时把扫把上的头发清理干净,店内所有的不锈钢及玻璃都不能有水印;
4、每天上午10:00分、下午14:00为各区间卫生检查时间,发现卫生问题马上进行清洁或清理;
5、要按店内要求穿着制服,戴工牌,头发要盘好,制服要清洁干净
6、所有员工遇到客人时都要暂停清洁工作,同时向客人15°鞠躬问好,并要礼让客人先走,等客人离开清洁区域后才能继续清洁工作。
7、如遇到工作忙碌而未能及时打扫时,应告知顾问或店长,并尽快安排时间进行清洁。
8、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理解,共同认真负责地把店里的卫生协调好,绝不允许发生任何形式的语言或肢体冲突。
-------美容会所
第五篇: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 王娟
一、创设目的: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教育内容之中,将教育内容分成几个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创设内容及其目标: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班的区域角创设为以下几个区域:娃娃家、生活区、、益智区。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扩展游戏内容,丰富主题情节,激发幼儿良好情绪,训练幼儿动作技能,培养其爱心和协调合作能力。
题材投放:幼儿自带的娃娃数个,可供幼儿轮流玩
(2)生活区: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扣纽扣、拉拉链、大辫子、给小娃娃穿衣裤。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题材投放:扣纽扣模型3个 拉拉链模型2个 大辫子娃娃4个
(3)、益智区
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锻炼幼儿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观察的品质;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不断探索的欲望。
题材投放:手指数字盒4个
形状薯条盒10个
三、区域活动的使用常规。
常规是幼儿园进行活动的根本保证,小班幼儿控制力差,行动更易受个人意志兴趣支配,没有集体生活观念,所以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显得尤为重要。
(1)制定常规。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各方面的约束能力较差,在集合进区时往往会出现一窝蜂,你推我挤的现象,很危险。制定区域常规,并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游戏的方式加以练习,幼儿便井然有序很快上位,避免了你推我挤的拥挤现象。
(2)人数的限制。一个活动区域不能挤进大多数的幼儿,如果没有限制人数,就会出现部分区域人数拥挤不堪,另一部分区域却只有少数人,甚至没有人。
(3)进区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进区卡,让幼儿凭卡进区,不仅避免了乱、挤的现象,也增加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
(4)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孩子进区后,对陌生的操作材料可能会束手无策,虽然个别幼儿会充分发挥探索的能力,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则引领、指导,很可能会越搞越乱。另外,因为幼儿进区是从容,出区时匆忙,常常会出现操作材料乱扔乱放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制定规则后,不仅约束了孩子的这些行为,还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指导的方法、策略。
区域活动力度改变以教师讲、示范为主和幼儿听、模仿的被动接受局面,把幼儿推在前面,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体,教师退至幼儿的后面,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分析指导的对象和决定指导的方法。
(1)、教师的介入与指导行为策略 介入时间是指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是否要进行干预及何时进行干预最为适宜。
(2)、创设自由、安全、宽松、和谐的环境
(3)、教师的分工:教师在活动中随时进行观察记录。做到有观察、有记录、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