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传统文化13《史记》2
《史记》(第二课时)
2010.12.13
1、教学内容:司马迁及《史记》
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3、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与思想特点,理解《史记》体制特点、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领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意义,增强对两汉历史和文学的理解。
4、教学重点:《史记》的传记文学成就、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了汉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史记》出现于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汉武帝时代,其时文学创作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政论散文和辞赋得到长足发展。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史记》的诞生与诸多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相联系,也与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天才创造密不可分。
一、《史记》的体制结构
此书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包括上下三千年,开创了纪传体历史和历史传记文学的新传统。司马迁本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史学方法,带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宗旨,结构全书130篇,分为五体:
1、《本纪》十二篇。
2、《表》十篇。
3、《书》八篇。
4、《世家》三十篇。
5、《列传》七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案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有上下几千年,包罗各方面,而又融会贯通,脉络分明,像《史记》这样的通史。
唐刘知几的《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所谓“二体”,就是“编年体”和“纪传体”,而《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从此以后,历代的所谓“正史”,《汉书》到《明史》,尽管名目有改变,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门类有短缺,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等都无“表”、“志”及“世家”,但都有“纪”有“传”,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体例。《史记》五体结构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主干,被封建王朝定为国史正体。
二、《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不仅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巨著,鲁迅先生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早就说他“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思想上尊孔而不神化孔子,以独立之人格,无比杰出的才华,使《史记》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讽刺和揭露统治阶级。《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尤其对汉王朝的历史,对当代即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如对刘邦,在《高祖本纪》,含而不露,到其他各篇就不同。例如在《项羽本纪》中,与项羽一比,刘邦的怯弱、卑琐、无能就相当明显;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中则揭露了他猜忌臣下的心理和杀害功臣的罪行。对武帝刘彻,由于《今上本纪》已经亡佚,不知道情况如何,《封禅书》明显地讽刺他的迷信,《酷吏列传》中多武帝时人,而《循吏列传》中却无汉朝人。在《吕后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篇中也对上层社会有过强烈的批评和揭露。
2、歌颂人民的反抗和下层杰出人物。《酷吏列传》中先叙酷吏的“以恶为治”,再叙民变蜂起,深刻地表现了司马迁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和理解。《陈涉世家》、《项羽本纪》歌颂了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给予很高的规格。《太史公自序》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对出于下层的杰出人物的歌颂也反映了作者卓越的史识。如郭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见于《游侠列传》、《刺客列传》的人物形象及事迹至今还传诵人口载诸,甚至于对当时处于俳优地位的文人,司马迁也《滑稽列传》中给予一席之地。
3、赞美爱国英雄。《屈原贾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篇章中对屈原、李将军等英雄人物不吝赞美之词。
4、写人成就突出。《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现在看来深刻地合于“文学就是人学”这一原则。《史记》开创纪传文学,将历史人物写得形象生动,尤其是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程度。司马迁写人,在实录的基础上进行了形象化的塑造,不单写人物事迹,而且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灵魂,同时还寄托了作者的爱恨和生活体验,也就是“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史记》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超越了历史人物本身的价值而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和文学人物。
5、高超的散文叙事艺术。《史记》人物传记的本质是一种散文叙事,非人物传记的篇章大都有政论色彩,更是典型的叙事散文。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司马迁注意叙事的章法结构,善于选择、剪裁,把最有意味的故事集中起来,《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而且《史记》中的故事,又不乏戏剧性。善于描写场面。例如《项羽本纪》中写杀宋义救赵(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又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写使酒骂座、朝廷辩论等场面,都非常生动有趣。而且其中众多的战斗场面与汉赋血腥的铺陈相比,表现出相当浓厚的人性化特征。
《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语言之美。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史论语言,全都清晰流畅,不拘一格,用五十二万字的篇幅,写出了近三千年生龙活虎的历史,而且“逞辞流离”,中国散文的文学语言由此奠基。
三、《史记》的影响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
《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历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评骈俪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纠正艰涩古奥文风时,都要标举《史记》,把它视为古文的典范。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同时,古代作家还从写法上探讨《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精辟的结论。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地开发利用。
讨论参考题
1、结合《史记•项羽本纪》(节选)探讨《史记》思想和艺术特色
2、结合《鸿门宴》探讨《史记》的叙事艺术及影响。
第二篇:初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初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学习屈原、王羲之、魏征、文天祥等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文艺园林”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我们中国人情感的美好。
“风土画卷”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观赏到流传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风情民俗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里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品格与生活的情趣。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七、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一课时,每课均一课时。
2011.9
第三篇:传统文化初二作文
传统文化初二作文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些小时候常常挂在口中的诗句,如今的我们还记得多少?这些陪伴我们童年,让我们颇有成就感的诗句,如今还剩下多少?
当今社会,一个动动手指就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社会,留下的不是古人们的那份艺术文化,而是一些像“火星帖”、“盖楼”、等现代化的网络流行语,这样真的好吗?结果显然是无庸置疑的!
汉字,一个个跳动的精灵。如今也成为了大多数人生疏的面孔。很多少见的汉字,又有多少人了解?不过也为数不多了罢!现在,社会上随意更改汉字的地方比比皆是。有的商家为了吸引的顾客眼球,便不惜对汉字动刀。试想一下,如果经营得好,会没有顾客上门吗?
可以打个比方,保护动物是为了动物不灭绝。但试想一下,动物会灭绝,难道文化便不会灭绝了吗?都说古人的.艺术文化永垂不朽,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可依现在的局面来看,这可能吗?如果不去学习,不去传授,能凭什么传授下去?冰冷的机器吗?别忘了,机器也是人制造的!如果人类不去学习,任凭文化在荏苒的岁月中消亡、殆尽。那么机器能做什么?什么都不能!
社会正在进步,文化却正在消逝。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也一点一点被啃食,进步需要时间,但文化的消亡可没有时间的限制,只有文化的殆尽!所谓进步,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没有以前的基础,哪有以后的进步?不过是在原地打转!那么进步,不过是一套徒有虚名的说辞罢了。
文化正在消逝,不要等到殆尽了才觉得不妙!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新领悟文化,了解历史。有了以前的,才会有更好的!风吹不尽世间的沙,但沙不被保护,又能剩下多少?
传统文化初二作文2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中国剪纸了。
中国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中国剪纸的资料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中国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中国剪纸作品多搞笑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但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貌真是逗人喜爱!
中国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国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中国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中国剪纸艺术,让中国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传统文化初二作文3
在当今社会,外国的文化已经与中国的文化接轨,外国的许多风俗已经在中国流行了起来,例如:圣诞节,平安夜等等一些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风俗。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段时间里也在国外风靡了起来:国外有许多地方开办了孔子学院,外国人也在除夕夜那天吃团圆饭等。但是,在民族文化交融这段的时间里,有些中国人居然连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忘记了,真是个悲剧呀!
中国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这三个国家已经因为种种原因而衰落,最后导致灭亡。只有中国,在岁月的.蹉跎中幸存了下来,一直流传到了现代,而有的人会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先保留下来,再去学习其他的文化。在国外,有统计表明,国外青少年犯罪率为6900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未必已经过时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如果我们连根都丢了,那么中国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国家呀。
传统文化初二作文4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独有的文化,这些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被世世代代后辈子孙所牢记,其影响岂止千年。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文化当然是数不胜数,比如:四大发明、儒教、地动仪等等,每一个文化都给中国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更加繁荣昌盛。
可是,我们中国人却走向了极其错误的一步。其他国家的人都把本国文化完整的传承并弘扬开来,而且还汲取别国的优秀文化来稳固本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国呢?中国只一味的学习别国的先进文化,却慢慢遗忘掉了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甚至厌倦了自己祖先的文化,还责怪父母为什么把自己生在中国。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就可以把我们的祖先给忘掉了么?恰恰不能,要知道,如果没有祖先们打定文化的基础,就不会有现在多姿多彩的生活。
别的国家,都把他们的古文化和传统文化视为圣物,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可中国呢,几乎要把老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给忘干净了,现在估计只能在语文书上看见那寥寥几行描写传统文化的句子,但我们亲手触摸、亲眼见过么?
我哥哥有一个小孩儿,小的时候非常可爱,可长大以后,我发现他和现在的常人一样。有一次我去我哥家玩儿,给他的儿子带了个风筝,他只是瞟了一眼说这是老古董了,转身坐到电脑桌上,打开了电脑。我拿着风筝走了。
难道祖先的`文化那么一文不值么,只有外国的文化才是正宗的么?如果我们要忘掉祖先,我敢肯定,我们迟早都会后悔,我们都会被外来文化所清洗。
请记住,在汲取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要忘掉自己的身份,也不要忘掉自己的祖先。
第四篇:初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传统文化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教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追踪”里,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阮籍》 第二周:《顾恺之》 第三周—第八周:《李世民》 第九周—第十周:《康有为》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 第十三周—第十六周:《越调》 第十七周 :复习
五、教学相关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传统文化朗诵比赛,将以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第五篇:初二传统文化08 晏子春秋2
《晏子春秋》第二课时2010.11.1 教学目的:
1、解决自学提纲。
2、活动:分角色扮演故事。
3、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适当点拨。
二、口述故事,导入新课。(3分钟)
1、请一中等学生复述课文。
三、解决自学提纲的问题。(目标1)(19分钟)
(备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答案不需要统一,说对要点即可。鼓励中下生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独立做题能力。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目标2)(18分钟)
(备学生)最好是采用加分的竞争机制,激活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能力。
五、小结(目标3)(1分钟)
教师:晏子的成功本质在于他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巧辩将成为诡辩而黯然失色。这是晏子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本文而得到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A)
2、完成《掌握语文》练习。(B)
3、写一篇读后感。(C)
七、总结:学习本课,要注意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因此,在解决自学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学生识记成语的用法,还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语言的逻辑力量,分析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