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
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e Law 课程代码:2DA3A0090 学 分:3分 总 学 时:54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体系、结构,了解外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法学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二)理解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制度与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三)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述(2学时)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一、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二、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的意义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
一、司法公正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三、控审分离
四、控辩对等
五、诉讼效率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学时)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二、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和近代刑事诉讼法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1学时)第一节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
一、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和意义
二、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一、首要任务
二、第二项重要任务
三、第三项重要任务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2学时)第一节 专门机关
一、人民法院
二、陪审制度
三、人民检察院
四、公安机关
五、国家安全机关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
一、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
二、自诉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
五、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五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3学时)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本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第三节 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实行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意义
二、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实行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六节 依靠群众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该原则
第七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八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九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节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一节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三节 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四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
二、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十五节 依法不追诉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六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七节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简介
一、程序法定原则
二、正当程序原则
三、控审分离原则
四、无罪推定原则
五、控辩平等原则
六、有效辩护原则
七、适度原则
八、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第六章 管辖(2学时)第一节 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及原则
二、管辖的意义及分类 第二节 立案管辖
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四、关于执行管辖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审判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区管辖
三、指定管辖
四、专门管辖
第七章 回避(2学时)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
一、回避的种类
二、回避的理由
三、回避适用的人员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提起
二、回避的审查决定
三、对驳回申请的复议
第八章 辩护和代理(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第一节 辩护
一、辩护制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二、辩护制度的内容
三、法律援助制度 第二节 代理
一、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二、自诉案件的代理
三、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实践教学:讲座
第九章 证据概述(5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
第一节 证据和证据制度
一、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二、证据的特征
三、刑事证据制度 第二节 证据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检查笔录
八、视听资料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第十章 证明(1学时)第一节 概述
一、证明的概念
二、证明对象
三、证明要求
四、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 第二节 证据的收集和运用
一、收集证据
二、审查判断证据
三、各类证据的收集及审查判断
四、完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情的规则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3学时)第一节 概述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
二、适用强制措施应当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 拘传
一、拘传的概念和意义
二、拘传的程序
第三节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种类和意义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
三、监视居住的概念和条件
四、监视居住的程序
第四节 拘留
一、拘留的概念和意义
二、拘留的条件和程序 第五节 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
二、逮捕的条件
三、逮捕的批准、决定和执行权限及程序
第十二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3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学时)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 概念及特点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和先予执行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期间和送达(1学时)第一节 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
二、期间的计算 第二节 送达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二、送达程序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的终止和中止(2学时)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中止
一、诉讼中止的概念和意义
二、诉讼中止的条件和程序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终止
一、诉讼终止的概念和意义
二、诉讼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第十五章 立案(2学时)
第一节 立案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立案程序的概念
二、立案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二、立案的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
三、人民检察院对不立案的监督
第十六章 侦查(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一、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侦查的任务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和意义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第三节 询问证人、被害人
一、询问证人的概念和意义
二、询问证人的程序
三、询问被害人 第四节 勘验、检查
一、勘验、检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勘验、检查的种类和程序 第五节 搜查
一、搜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搜查的程序
第六节 扣押物证、书证
一、扣押物证、书证的概念和意义
二、扣押物证、书证的程序 第七节 鉴定
一、鉴定的概念和意义
二、鉴定的程序 第八节 通缉
一、通缉的概念和意义
二、通缉的程序和对象
第九节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工作
一、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
二、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
三、律师接受委托后在侦查阶段的主要工作第十节 侦查终结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二、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和程序
三、撤销案件的条件和程序
四、侦查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的侦查
一、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侦查权
二、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程序
第十二节 补充侦查
一、补充侦查的概念和种类
二、不同阶段的补充侦查 第十三节 侦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侦查监督的内容
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第十七章 起诉(3学时)第一节 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一、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二、提起公诉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
一、审查起诉
二、提起公诉
三、不起诉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
一、自诉案件的范围
二、自诉案件的提起条件
三、提起自诉的程序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二、第一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
三、第一审程序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
一、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三、法庭审判程序
四、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五、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六、延期审理、中止审理
七、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第三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一、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
二、自诉案件的提起、审查和处理
三、自诉案件的审理 第四节 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三、简易程序的审理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判决
二、裁定
三、决定
实践教学:模拟法庭审判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3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学时)第一节 概述
一、两审终审制二、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三、二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二审程序的主体
二、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
三、上诉、抗诉的理由
四、上诉、抗诉的期限
五、上诉、抗诉的方式和程序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一、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
二、全面审理原则三、二审的审判方式和程序
四、对二审案件的处理五、二审案件的审判期限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
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
第五节 对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 实践教学:观看教学片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2学时)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一、行使核准死刑权的人民法院
二、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
三、报请复核的基本要求
四、审查核准程序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一、对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行使核准权的人民法院
二、复核死缓案件的程序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2学时)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任务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 申诉材料与审查处理
一、申诉材料的来源
二、申诉的法律效力和申诉的理由
三、审查处理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第四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一、重新审判的方式和程序
二、重新审判案件的审查
三、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第二十二章 执行(1学时)第一节 概述
一、执行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执行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种类与执行机关
一、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裁判的执行
二、对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三、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和拘役缓刑的执行
四、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五、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六、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的执行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
一、死刑和死缓执行的变更
二、暂与监外执行
三、减刑和假释
四、对新罪、漏罪的追究程序
五、发现错判和对申诉的处理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一、人民检察院对各种判决、裁定执行的监督
二、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监督
第二十三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自学)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第二十四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自学)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第三节 刑事司法协助
第二十五章 刑事赔偿程序(自学)
第一节 刑事赔偿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刑事赔偿的范围 第三节 刑事赔偿程序
四、教学参考书
1、程荣斌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陈光中、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刘玫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五、说明
1、各章课时可以根据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补充材料等进行适当调整。
2、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3、为了培养学生应对社会考试的能力,本课程建立试卷库,参照国家司法考试、司法干部考试要求命制试题。实行教考分离,统一流水评卷。如果考试卷面成绩整体偏低,可以采用按比例浮动的处理办法。
执笔人:袁爱华 教研室主任:袁爱华 审定人:冯治良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al Law
课程编号:013A1220
学时:48+6(实践)学分:3.0
一、课程教学对象
《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是六大主干课程之一,更是统一司法考试的重头戏之一。因此,学好刑事诉讼法不仅是提高法学专业理论水平的当然要求,更是培养法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政法系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48)
教学基本要求分三级:A—掌握,B—理解,C—了解。本课程教学总时数:48学时 第1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2学时)
1.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A)2.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C)3.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
(B)第2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学时)
1.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B)2. 中国刑事诉讼发的历史发展(C)第3章
刑事诉讼基本范畴
(1学时)
1. 刑事诉讼目的(C)2. 刑事诉讼价值(B)3. 刑事诉讼结构(B)
4. 刑事诉讼结构中各主体的诉讼地位(C)
第4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学时)
1.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C)2. 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A)3.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A)第5章
管辖
(2学时)
1.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与确立管辖的意义(B)
2.立案管辖(A)3.审判管辖(A)第6章
回避
(2学时)
1.回避的概念和意义(B)
2.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对象(A)
3.回避的程序(A)第7章
辩护与代理
(2学时)
1.辩护的概念和意义(C)
2.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种类(A)
3.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A)
4.刑事代理(B)第8章
刑事证据
1. 证据概述(B)2. 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A)3. 证据分类(A)4. 刑事诉讼证明(A)5. 证据规则(B)第9章
强制措施
1.强制措施概述(B)
2.拘传(A)3.取保候审、监视居住(A)
4.拘留(A)
5.逮捕(A)
6.强制措施的改革(B)第10章
期间与送达
1. 期间(C)2. 送达(C)第11章
刑事审判前程序概述
1. 刑事审前程序的形成(C)2. 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B)第12章
立案
1.立案的概念和意义(B)
2.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A)
3.立案的程序和立案的监督(A)第13章
侦查
1.侦查的概念和意义(B)
2.侦查行为(A)
3.侦查终结(A)
4.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A)
5.补充侦察(A)
6.侦察监督(B)第14章
起公诉
(4学时)
(3学时)
(1学时)
(1学时)
(3学时)
(2学时)
(2学时)2
1.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意义(C)
2.审查起诉(B)
3.提起公诉和不起诉(A)
4.自诉(A)第15章
刑事审判程序概述
(2学时)
1. 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B)2. 刑事审判的模式(A)3. 刑事审判的原则(A)4. 审级制度(A)第16章
第一审程序
(2学时)
1.第一审一般程序(A)
2.第一审特别程序(A)
3.判决、裁定与决定(A)第17章
第二审程序
1.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
2.第二审程序的提起(A)
3.第二审程序的审判(A)第18章
死刑复核程序
1.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
2.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A)
3.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A)
4.死刑复核程序的存废(B)第19章
审判监督程序
1.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
2.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A)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的审判(A)第20章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
1.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B)2.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A)3.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C)第21章
执行的变更程序
1. 死刑、死缓执行的变更(A)2. 监外执行(A)3. 减刑和假释(A)4. 对新罪、漏罪和申诉的处理(A)第22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B)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A)3.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与审判程序(C)第23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C)2.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A)3.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B)第24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1.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C)
(2学时)(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 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B)3. 刑事司法协助(A)
五、实践内容和实践要求(宋体小三号字)
1.基本要求
本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作业必须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分为理论课练习和实践性练习。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练习(尤其是实践性练习)达到加深对理论基础的理解、掌握,培养法学思维能力。通过法庭观摩和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法律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及驾驭法律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序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使学生不仅能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庭审中还能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熟悉了法庭审判的程序、掌握举证、质证、辩论的技巧,动手能力大大增强。
2.实践教学安排
2.1 实践教学部分(单独设课,共6学时)实践一
庭审观摩
通过庭审观摩让学生了解案件审理的全过程,掌握案件审理的基本程序。为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作好准备。实践二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是在特定场所内再现真实法庭场景并对法庭审理过程进行模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角色分配参与模拟法庭审理,参与者将实体法知识与程序法知识运用于具体案件,经过诉讼的每一环节,解决案件审理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处理案件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他们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事实认证辨析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应变能力、现代化办公设施操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模拟法庭的训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其作用远非其他传统的课程所能达到。
六、教材及参考书
1.理论课教材:
理论课教材: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版社,2004 实践课教材:扬建广.刑事诉讼判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文献
[1] 陈立.刑事诉讼疑难案例评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 宋世杰.刑事诉讼法[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3] 徐静村.刑事诉讼前沿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4] 曲伶俐.刑事案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 陈晖、陈金钊.刑事诉讼与基本人权[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资料汇编 [M].北京:法律学出版社,2005 [7] 宋英挥.日本刑事诉讼法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 彭勃.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 宋世杰.外国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0] 谢佑平.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1] 编写委员会.刑事诉讼法教学法规[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七、考核方式
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及综合应用和设计(或小论文)综合评定成绩。
执笔人: 李元香
编写日期: 2007-3-16 5
第三篇:刑事诉讼法A
刑事诉讼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刑事审判中,书记员的回避,由(B)作出决定。
A 审判长B 人民法院院长
C 刑庭庭长D 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下列人员中,(D)不是当事人。
A 犯罪嫌疑人B 自诉人C 被害人D辩护人立案的条件是(D)。
A 有人自首B 有充分证据证明有刑事案件发生
C 有报案或控告D 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C)。
A 3个月B 6个月C 12个月D 24个月罚金判决的执行机关是(A)。
A 人民法院B 公安机关C 人民检察院D 监狱被刑事追诉者自公安机关立案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这段时间,被称为(C)。
A 被告人B 罪犯C 犯罪嫌疑人D 被告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D)。
A 在审判组织上,适用简易程序时,应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 在适用法院上,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
C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D 简易程序可以适用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形下,法院应当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情形是(BCD)。
A 被告人是无国籍人。
B 被告人是聋哑人。
C 被告人是可能判处死刑的人。
D 被告人是未成年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
A 上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B 上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C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对下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作出处理,指令下级人民法院执行。
D 下级人民法院可以将案件在判决之前报送上级人民法院,请求审查批示。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BD)。
A 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B 会见犯罪嫌疑人
C 向证人收集证据
D 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有关我国侦查行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两名。
B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
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C 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D 对于被逮捕或者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逮捕、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
行讯问。下列程序中,属于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中的必经程序的是(ACD)。
A 讯问犯罪嫌疑人B 听取重要证人的意见
C 听取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D 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三、名词解释。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的一种强制措施.传来证据:指由第一来源经过传抄、复制或转述后获得的证据职能管辖;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之间在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四、简答题。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参考答案: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
(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
(2)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3)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六、案例分析题
李某和张某都是A省B市C县居民。2002年8月27日,在C县某商场二人因琐事争吵,李某将张某打成重伤。C县检察院在接到张某近亲属的报案后,经审查认为不属于自己管辖,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其向C县公安机关报案。C县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经审查决定立案侦查。
2002年10月18日,C县公安局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C县人民检察院,后者经审查决定向C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C县人民法院接到起诉书后,经审查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C县人民检察院要求其补充侦查。后C县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法庭经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后,审判长认为事实已经完全查清,即宣布休庭评议,后判李某4年有期徒刑。
C县人民检察院在接到判决书后的第13天,以一审判决量刑过轻为由向B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该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该合议庭经调查讯问后,认为事实清楚,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没有问题,遂决定不开庭审理,并裁定维持原判。
试分析案例中公、检、法机关行为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县人民检察院对于被害人近亲属的报案应当立即接受,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和拒绝。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先接受后依送主管机关处理。
(2)C县人民法院无权在庭前审查时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退回C县人民检察院要求其补充侦查。
(3)审判长在宣布法庭辩论结束后,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而不应该直接宣告休庭评议。
(4)B市人民法院对C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不应该接受,因为该抗诉超过法定期限(10日)。
(5)即使B县人民法院应该受理C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它也不应该不开庭审理,而应该开庭审理。因为对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只能开庭审理。
第四篇: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在我国,刑事诉讼是指公检法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4、被害人: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5、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6、送达: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以及有关单位的活动。
7、犯罪嫌疑人在立案侦查和审查阶段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
8、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正式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要求审判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
11、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12、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13、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
15、证据力: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
16、证明力: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17、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18、书证:就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的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19、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0、视听资料: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正经案件情况的资料。
21、直接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2、诉讼证明:诉讼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23、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24、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应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25、强制措施:公安、检察院、法院机关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26、拘传: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7、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28、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对其实行监督的一种强制方法。
29、拘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30、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31、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
32、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33、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6、扣押:侦查机关依法强行扣留和提存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和文件的一种侦查活动。
41、第一审程序: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自诉人的自诉案件,依法进行第一次审判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42、终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遇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导致审判不应当或者不需要继续进行时候终结案件的诉讼活动。
43、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足以影响审判进行的情形时,法庭决定延期审理,待影响审判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44、中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因为发生某种情况影响了审判的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其消失后,再进行开庭审理。
45、判决: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
46、决定:公检法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就有关的诉讼程序问题所作出的一种处理方式。
47、裁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于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决定。
48、第二审程序: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或人民检察院因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依法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
49、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50、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行为。
51、行事诉讼期间: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行事诉讼活动所需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
52、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经过普通程序一审、二审审结后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程序。
53、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54、诉讼中止:办案机关在立案以后到案件审结的过程中,因为发生了某种情况而将正在进行的诉讼暂时停止,待到中止的障碍消除后,再恢复诉讼。
56、暂予监外执行: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图形、拘役的罪犯因为出现某种法定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内执行,暂时将其放到监外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57、证明标准: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58证据的理论分类: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3.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哪些?答:(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包括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切判决和裁定。(3)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判决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的死刑判决。(4)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
2、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有哪些?(1)申请回避;(2)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3)有权参加法庭调查;(4)有权参加法庭辩论;(5)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6)有权提起上诉;(7)有权提出申诉;(8)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3.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哪些?(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入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4)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
4.试述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答:(1)有权自行委托辩护人(2)参加法庭调查;(3)参加法庭辩论(4)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5)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出反诉(6)有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7)有权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申诉
5.刑事诉讼中的反诉应具有哪些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的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自诉人指控自诉案件被告人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的行为;(3)反诉的案件应当是人民法院依法可以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4)反诉只能在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宣告判决前提起。
6.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制。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上诉不加刑原则在适用上受到限制有: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7、现代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结构和原则是什么?答:(1).控审分离(2).控辩对等(3).审判中立
8、简述外国行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平等对抗原则、诉讼迅速原则、有效辩护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适度原则 9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哪些?答:
一、加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
二、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制度;
三、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原则;
四、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相结合的诉讼模式;
五、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
六、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10简述自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答:权利: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自诉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撤回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作为原告人出席法庭参加法庭审判和同被告方辩论;申请回避;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等。
义务:负有举证责任;应当亲自参加诉讼。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10、对哪些人可以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任何公民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都可以立即扭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处理: 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11、简述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准则,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具有法律效力。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对所有参加诉讼的国家机关和个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2简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含义。
答: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别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代替。
互相配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应当用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
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不仅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对其机关发生的错误和偏差应予以纠正,对重要的刑事诉讼活动或措施,有其他机关予以把关,已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目的,防止权力的滥用导致司法腐败。
13、简述公开审判原则。根据《宪法》第125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和《刑事诉讼法》第11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这一原则进行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有关个人隐私和未成年案件不公开审理外,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14简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事原则。
答:1.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利。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行使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或相互取代。
15、简述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则终止审判,或者宣告无罪。即: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16、试列举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贪污贿赂犯罪。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的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才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17试列举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18试述回避的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但是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19试述辩护人享有的诉讼权利。(1)职务保障权。(2)阅卷权。(3)会见、通信权。(4)调查取证权。(5)提出辩护意见权。(6)获得出庭通知权。(7)出庭辩护权。(8)拒绝辩护权。(9)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10)其他诉讼权利。
22、什么是强制措施?强制措施与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有哪些?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与刑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法律根据不用。3.适用主体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使用时间不同。6.稳定程度不同。7.法律后果不同。
与行政处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法律依据不同。3.适用主体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稳定性不同。
23、试述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取保候审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使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监视居住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使用条件相同,凡是适用取保候审的,也能适用监视居住,但是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不用同时并用,只能择其一而用之。
24、保证人应具备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
25、试述逮捕的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事逮捕的证据条件。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犯罪,这事逮捕的罪责条件。3.有逮捕必要,这事逮捕的社会危害性条件。在具备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才能依法逮捕。
26、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是什么?答:与行政拘留的区别:1.法律性质不用。2.法律根据不同。3.适用对象不同。4.羁押期限不同。
与司法拘留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2.有权采用的机关不同。3.与判决的关系不同。4.期限不同
27、试述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1.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须以刑事诉讼为前提。2.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时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3.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必须是物质损失。4.有赔偿请求权人在行事诉讼中提出了赔偿要求。
28、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包括: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特征:证明力和证据能力。
29、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定案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1.应审查间接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只有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且为法律容许的证据方可采用。2.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即有关犯罪时间、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都有相应的证据证明。3.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地排除。4.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确凿无疑的 30中国封建时期的司法制度特点:1.司法与行政不分,没有专门的基层审判机。2.刑事和民事部分,没有专门的刑事诉讼程序,不论是刑事案件还是一般的民事案件都适用一种诉讼程序。3.控诉和审判不分,没有专门的公诉机关,而是由司法官员主动调查和追诉,同时负责案件的裁判
31、简述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答: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主要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例外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承担证明责任。即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承担证明责任。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在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时,则需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
32、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哪些? 答:1.没有正确的来源或者来源不明的传说、文字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2.只有在原始证据不能取得或者确有苦难时,才能用传来证据代替;3.应当收集和运用距原始证据最近的传来证据4.如果案件只有传来证据而没有原始证据,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
33、立案有哪些条件?1.有犯罪事实。这是立案的事实条件,也是立案的首要条件。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立案的罪责条件3.符合管辖的规定。这是立案的管辖权条件。
34、试述简易程序法庭审判的特点。答:1.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2.公诉案件检察人员可以不出庭。3.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程序简化。4.应当在受理后20日内审结。
35、简述侦查终结的条件。答:1.犯罪事实查清 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备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36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答: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37、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的条件。(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2)证据确实、充分;(3)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8、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答:1.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刑事责任的。
39、试述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答: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包括一罪和数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40、试述自诉案件的范围和条件。
答:范围: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条件:1.《刑事诉讼法》第176条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可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2.属于本院管辖的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41、简述上诉不加刑原则: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是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42、试述两审终审制的含义。
答:是指一个案件经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后,如果有关的当事人或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抗
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并重新作出判决或裁定。经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简要地说,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次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43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在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法治社会由于政府权力本身就是以保障个人权益为存在根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双重目的,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政府依法追究犯罪虽直接出于维护法律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同时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幸福的安全保障,即使是确定无疑的罪犯也不可能放弃国家的司法保护,而容忍他人侵害其合法权益;同样,保障人权虽然核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政府的非法侵犯,但同时也是民主政府耐以存在的合理根据,只要是承认人民主权原则的法治国家,就不可能在惩罚犯罪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个人的基本人权,因此采取民主宪政体制的现代各国,无论其实现民主的具体形式以及民主程度如何无不在刑事诉讼中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尽可能统一。
44辩护: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指出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事实和理由,论证被追诉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以免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受到侵犯。以维护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辩护人的范围:1律师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作为辩护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也可以接受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做他的辩护人。
刑事代理: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已被代理人名义参加诉讼,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一项诉讼活动。
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的区别:(1)产生的根本不同(2)所处的诉讼地位不同(3)使用的范围不同(4)从事活动的名义不同(5)权限范围不同(6)享有的权利内容不同
某国有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李立因公司偷税100余万元于1999年8月1日被虹桥区人民检察院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法庭审理,认为该公司的行为已构成偷税罪,判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对该公司判处了罚金。区检察院认为一审法院对被告人李立量刑过轻,直接向二审法院提交抗诉状,提起抗诉。李立未上诉。二审法院经不开庭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但量刑过轻,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
请回答:该案中人民检察院、二审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 1.(1)虹桥区检察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刑事诉讼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院没有经过原审人民法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2)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故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3)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原判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是量刑不当,应当改判.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2.被告人李某,1980年出生。1997年5月7日晚在一路口抢走了下班女工的提包时被抓获,后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该案于6月20日由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前,县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于是派法警将其逮捕归案。?月15日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在庭审过程中,李某嫌辩护律师辩护不力,拒绝其继续辩护,要求自行辩护获得合议庭批准。法庭经审理认为李某构成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决生效后,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李某应定抢劫罪,遂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区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请回答:本案中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1)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而派法蒈将其逮捕归案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2)庭审过程中,李某拒绝辩护律师的辩护并要求自行辩护时,法庭批准了其要求是错误的。因为李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必须有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李某另行委托辩护人或为其另行指定辩护律师.(3)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而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应当由县捡察院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3.张某、王某、李某共同诈骗一案由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审查后认为,案件事实不清,需要补送材料,遂决定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检察机关补充侦查后再起诉。一审法院经过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8年,王某有期徒刑5年,李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一审宣判后,王某、李某、张某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不当,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成员对案件重新审理后,改判张某有期徒刑5年,改判王某有期徒刑3年,李某维持原判。
请回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1)县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将起诉书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是错误的。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审查后,对于不符合规定需要补送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察院在三日内补送。(2)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后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是错误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3)原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进行重审是错误的。(2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第五篇:刑事诉讼法
名词解释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管辖: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立案管辖:在诉讼理论上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鉴定意见: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物证:指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痕迹。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画,图标等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的书面文字或者其他物品。强制措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取保候审: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简答证据的种类:证据的种类也称证据的形式,是指法律规定的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我国刑诉法48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试听资料电子数据。立案条件:1有犯罪事实,需要立案追究的只能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事实,犯罪事实必须有相关的证据材料证明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只有既有犯罪事实又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立案。3符合管辖的规定,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因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辩护人的部分证据展示义务:刑诉法40条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逮捕条件:1证据条件,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其该事实是嫌疑人实施的2罪责条件,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3社会危险性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侦查终结条件:1案件事实清楚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善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2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3集团性系列性跨区性重大犯罪案件4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5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此外,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条件:1无固定住处的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的可以指定的居所执行。
论述非法证据排除p189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采用刑讯逼供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排除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弥补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名词解释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管辖: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立案管辖:在诉讼理论上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鉴定意见: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物证:指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痕迹。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画,图标等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的书面文字或者其他物品。强制措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取保候审: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简答证据的种类:证据的种类也称证据的形式,是指法律规定的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我国刑诉法48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试听资料电子数据。立案条件:1有犯罪事实,需要立案追究的只能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事实,犯罪事实必须有相关的证据材料证明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只有既有犯罪事实又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立案。3符合管辖的规定,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因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辩护人的部分证据展示义务:刑诉法40条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逮捕条件:1证据条件,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其该事实是嫌疑人实施的2罪责条件,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3社会危险性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侦查终结条件:1案件事实清楚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善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2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3集团性系列性跨区性重大犯罪案件4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5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此外,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条件:1无固定住处的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的可以指定的居所执行。
论述非法证据排除p189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采用刑讯逼供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排除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弥补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名词解释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管辖: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立案管辖:在诉讼理论上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鉴定意见: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物证:指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痕迹。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画,图标等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的书面文字或者其他物品。强制措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取保候审: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简答证据的种类:证据的种类也称证据的形式,是指法律规定的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我国刑诉法48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试听资料电子数据。立案条件:1有犯罪事实,需要立案追究的只能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事实,犯罪事实必须有相关的证据材料证明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只有既有犯罪事实又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立案。3符合管辖的规定,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因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辩护人的部分证据展示义务:刑诉法40条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逮捕条件:1证据条件,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其该事实是嫌疑人实施的2罪责条件,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3社会危险性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侦查终结条件:1案件事实清楚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善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2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3集团性系列性跨区性重大犯罪案件4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5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此外,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条件:1无固定住处的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的可以指定的居所执行。
论述非法证据排除p189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采用刑讯逼供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排除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弥补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名词解释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管辖: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立案管辖:在诉讼理论上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鉴定意见: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物证:指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痕迹。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画,图标等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的书面文字或者其他物品。强制措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取保候审: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简答证据的种类:证据的种类也称证据的形式,是指法律规定的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我国刑诉法48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试听资料电子数据。立案条件:1有犯罪事实,需要立案追究的只能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事实,犯罪事实必须有相关的证据材料证明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只有既有犯罪事实又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立案。3符合管辖的规定,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因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辩护人的部分证据展示义务:刑诉法40条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逮捕条件:1证据条件,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其该事实是嫌疑人实施的2罪责条件,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3社会危险性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侦查终结条件:1案件事实清楚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善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2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3集团性系列性跨区性重大犯罪案件4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5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此外,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条件:1无固定住处的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的可以指定的居所执行。
论述非法证据排除p189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采用刑讯逼供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排除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弥补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