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大校区(教学区)影响范围交通组织优化与改善研究 (停车场为例)
农大校区(教学区)影响范围交通组织优化与改善研
究(停车场为例)
热依莎·艾比布拉 指导老师:艾尔肯
摘要:农大校区居住人口较多,居民经济收入发展水平较高,交通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自身及周边交通组织管理压力较大。本文首先调查了校区的交通设施,并结合校区现有的居住人口,机动车车流量对交通设施的使用率做了研究。在人工调查的基础上对农大校区不同停车场的周边交通量和交通特征做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农大校区范围内存在的交通问题,依据交通组织优化的技术原则和思想方法原则为农大校区周边的交通组织优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农大校区;存在的交通问题;交通组织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1,2]。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7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584万辆,增长15.5%。
小汽车走入家庭,走进居住区后,必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居住问题是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适宜的人居环境[3,4]。居住区停车场(库)是指居住在居住区内的居民停车的场所。它的设计与规划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它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区的私家车保有量逐年的增加,停车场(库)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早期的路边占道停车到室外的集中停车场,再到地下车库停车和立体的机械(自动)停车库停车[5,6]。新疆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于1952年创建的本科高校,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1995年4月21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5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截至2013年,该校有17个学院,有各类在册学生20000余人,有教职工1500余人。
交通组织,简言之就是交通的流量组织,流速组织和流向组织。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交通组织状态一般分为静态交通组织和动态交通组织[7]。静态交通组织包括车道渠化,信号相位,单行禁左,警告禁令,指路指示信息提示等,主要解决交通资源配置问题,主要的任务是路网各节点不同流向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8]。而动态交通组织包括信号配时,路口问信号协调,诱导信息,监控检测,指挥调度等,主要任务是交通流分配(或者说是路网各节点的交通负荷分配),以及指挥疏导,确保路网发挥最大效能。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对交通工程技术的具体运用。除了交通工程中提到的技术原则外,还应有与之配套的思想方法原则,具体讲是由交通工程技术和交通组织思想方法这两大层面来组成[10]。交通程技术原则一般包括:交通分离原则,交通连续原则,交通负荷均分原则,交通总量削减,优先原则等。交通组织思想方法原则一般包括:换位思维原则,以人为本,方便出行原则,通行能力资源配置
[9]原则等[11]。新农大校区交通设施概况
新疆农业大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9.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20栋,大型教学楼2座,学术报告厅大楼1座,大型综合实验楼1座。校园环境典雅幽静,树木迭青叠翠,绿草郁郁葱葱,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幢幢教学大楼鳞次栉比,素有“花园式单位”之誉。
学校已建设成为以农业学科为优势,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学科领域,以应用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办学层次,农,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成为了新疆培养高级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的基地。学校设有农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等18个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1.1道路网络概况
图1-1农大校区出行图
图1-2新农大平面示意图
农大校园内由八一大道将校园分为教学区和家属区2个不同的功能区。明德路,巩宁路和文化路与八一大道相连,构成了农大“田”字型的主要道路结构,同时加之学苑路等一系列其他支路,构成了农大全面的道路网络。
表1-1校区内道路通行能力
路 文化南路 巩宁南路 明德南路 农大东路
农大校区内道路的通行能力较差,单向出口道路较多,“断头路”特征明显。
通行能力 双向通行,单向出口 双向通行,单向出口 双向通行,单向出口
双向通行,双向出口,通向南昌路和克西路 1.2停车场
图1-3停车场地 图1-4停车场地
1号临时停车场位于二号教学楼前,总面积大概1600m2,车位数:60,2号临时停车场位于一号教学楼前,总面积大概900m2,车位数:30,3号临时停车场位于九号教学楼前,总面积大概600m2,车位数:30,三个停车场均为临时停车场。
1.3周边交通状况
新疆农业大学附近通车的主要道路有农大东路,南昌路,克西路,西环中路,南昌南路。附近无大型停车场。
农大校区周边道路通行能力较好,距离高架入口相对较近,便于车辆的快速出行。
表1-2校区及周边道路
校区内 文化南路 巩宁南路 明德南路 农大东路
校区周边 南昌路 西环高架 西环中路 农大东路 老满城街 克西路 2农大停车场车流量分析 2.1停车位设置
图2-1停车场的车位数
1号临时停车场的车位数为60个车位,车位数较少,可用面积仍然较多,可以规划更多的车位。
2号临时停车场的车位数为30个车位,车位数是三个临时停车场中最多的停车场,可用面积较少。主要原因是国旗站位于2号临时停车场,限制了可同空间的使用范围。
3号临时停车场的车位数为30个车位,无可用面积,饱和状态。2.2车流量
表2-1某一天停车场的车流量
时间 11:00 15:00 21:00
1号 45 42 7
2号 25 18 9
3号 14 11 9 备注:(站点名称:农大各停车场 调查日期:2015-3-13)
三个临时停车场的车流量1号和2号相比与3号在白天时间段较高,在21:00时间段3个临时停车场的车流量相近。
表2-2不同停车场全天车流量
停车场 1号 2号 3号
1号停车场的车流量是车位数的1.6倍,2号停车场的车流量是车位数的1.7倍,3号停车场的车流量是车位数的1.1倍。2号停车场的车位需求最为为强烈。2.3行人交通量
根据我校的教学时间安排,调查时间为9:00-10:00,11:30-12:30,13:30-14:30,15:00-16:00,17:30-18:30,19:30-20:30。
调查地点选择为邮局服务中心,9号教学楼前,生化实验楼路口,北侧门。
车位数
30 30
全天车流量
52 34
图2-1校区内行人交通量
校内行人的交通量较大,且高峰时间段和学校教学安排时间有一定的关联性。9:00-10:00的高峰时间段的行人多是参加早课的学生,而13:30-14:30的高峰时间段的行人多是结束早课的学生。3农大校区存在的交通问题 3.1车位不足 校区建设时间较早,没有较大面积的停车设施,不能适应居民新的生活需求。
图3-1 停车位数量与校区家庭数
由图3-1可以看出农大校区的户均停车位0.08,远不能满足业主的停车需求。其中停车位的统计未包括占道停车位等非专用停车位。3.2标识系统设施不完善
新农大校区和农大附中等单位混杂,安全标识,车速标识,路口安全镜等交通标识系统设备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表3-1重要标识的缺失
路 文化南路 明德南路 东大东路
其他问题还包括违规占道停车,导致道路堵塞,影响他人行车安全,影响消防安全等。3.3道路管理缺失
学校上下班时间,有道路上摆摊的现象,影响道路通行效率。
农大校区目前对于校区的道路管理没有明确的负责单位,其次由于历史的
缺失标识
减速慢行标识,校园标识,斑马线标识
转弯减速标识,凸面镜 凸面镜,减速慢行标识 原因,农大校区的商业经营者和农大校区业主的联系较多,也影响了农大校区的管理规范。
学校的作息时间较为固定,还存在一部分车辆在上下课时间占用校园道路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3.4交通规范意识不强
与主要满足汽车通行要求的城市交通相比,居住地区交通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这是由其土地使用性质所决定的。在居住区内,居民交通出行的主要目的是上下班,上学,商业购物等日常生活行为;居住地区道路不仅是地区各部分之间空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载体。新农大目前较大的停车场地主要有停车场和道路自然放置。大面积硬质停车地面的出现,使占据停车场的停车行为己经造成了无车人与有车人的利益冲突,涉及到社会道德和居住环境问题。
校园内部居住校区交通工具更加多样化,它囊括了城市交通的主体(小汽车,公共汽车,货运车辆,非机动车等)和一些特殊交通工具(残疾人车,手推车,人力三轮车等)。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对于停车场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跟高的要求,也使校区内的交通状况更为复杂。4农大校区交通组织的优化
新农大校区属于事业单位自建居住区,在物业管理和设计理念上与城市普通商业住宅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新农大校区的交通现状,提出了需要优化和完善的方面。
4.1标识系统的优化设置
校区内部路网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标志和导向标识系统,这套系统的建立旨在保证多功能住宅校区内部行人及车辆的安全,保证各种交通方式的有序,畅通,同时能够使多功能住宅校区交通环境,居住环境都令居民满意
[12]
。结合路面及过街配套设施,设置鲜明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导向标识,将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4.1.1交通标线设置
校区内部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标线,人行横道线,停止线等交通标
线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设置。多功能住宅校区内部的行人量较大,人行横道线是 保证行人安全的可靠做法。在交叉路口,住宅点门口,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口,横穿道路人流量大于500人次(高峰小时)的路段,影剧院,地铁站门口,公共汽车站台同一侧与人行道之间等地方都应设置人行横道线。在一些特殊地点不应设置人行横道,如在公交站位前后30m范围内;在视距受限制的路段,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和车行道宽度渐变路段;设有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等供行人穿越道路的设施处,以及其前后200m范围内。4.1.2导向标识设置
新农大校区建成规模比较大,为让内部居民或者外来访客能快速,安全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校区内部需有一套完备的导向标识系统。在校区内部的商场,办公楼,中心花园,公交场站,学校,住宅点,地下车库等地方要设置有鲜明,特色的导向标识系统。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或主要建筑内,为了避免人员不必要的滞留,在这些场合需设置不同等级的导向系统。一级导向标识,显示主要建筑的方向信息,包括商场方向,办公楼方向,公交场站方向,加工厂方向,学校方向,中心花园方向,各住宅点方向,多功能住宅校区各进出方向等,一级导向系统在多功能住宅校区内部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显要位置或主要进出口位置布设;二级导向标识,显示就近范围内的主要建筑的方向信息,它的信息量小于一级导向标识,其根据一级导向标识引导进入既定目的,是一级导向标识的补充,它们一般设置在沿一级导向标识进入途径的路途中;三级导向标识,设置在主要建筑内,包括商场,办公楼,学校,中心花园,公交场站,住宅点及地下车库等地方的内部,它显示的信息量是建筑物内部的出入口方向,各功能区方向等。通过鲜明,特色的导向标识,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安全的到达目的地,不仅如此,各种特色的导向标识在增加多功能住宅校区美感的同时,带给人们亲切,温馨的友情提示,更彰显校区的人性化设计理念。4.2停车收费制度的完善
停车收费价格形成机制有两项主要研究内容,一是价格制定,二是价格执行的监督与管理。价格执行的监督与管理与定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即使价格制定得十分准确,但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将使制定的价格因为不能正确执行而失去意义。因此在收费管理机制中,制定出价格执行的监督与管理的有关规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合理收费,提高公共停车泊位的周转率,实现现有设施的优化使用,保障停车秩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调节交通流量[12]。4.2.1定价程序的完善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3种定价形式。在引入民间资本,政府逐渐放开对价格管制的趋势下,停车价格将采用竞争机制,按照供需实行市场调节价,在该环境下,对停车收费标准,由停车场建设投资部门提出价格方案,报物价部门审批备案。
新农大校区作为独立自主的事业单位自建校区,在停车费的收取上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13]。停车费的定价应听取校区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在校方管理和业主诉求自建寻求最佳定价。4.2.2停车费的差异化
停车费率确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种交通方式服务水平不断的更新提高,新停车场的兴建及路边停车场的关闭,停车场的平均使用情况随时都将发生变化,其停车费的涨价或调降主要受大型竞争者加入的影响而进行调整。
在进行费率调整时,由于各路外停车场市场运营特性差异较大,调价时应考虑到差别费率,累进费率时段,区段的政策,价格调整应有一定的弹性。
其次,新农大作为事业单位,具有完备的事业单位体系,对困难职工,功勋职工等的待遇可以体现在停车费的收取上。4.3完善应急机制,做好文明宣传
校区内交通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安排的上下课时间段人流车流较为集中。主要原因是学生上下课,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造成的,因此,交通方案宣传的重点对象是学生,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学生交通法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印发校区交通图册(明确标明校区交通流向,停车位以及采取的其它管理控制措施),让学生规范家长行为,引导家长或接送车流按照交通流组织方案运行。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新农大,公交车场站,新农大附中,新农大幼儿园等单位均是人流较多,车流较多的地方。在人流,车流高峰应加强交通疏导,增加交通安全人员,确保交通安全顺畅。积极组织应急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5总结
合适的停车收费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规范新农大校区停车位的使用,有效地保障停车价格政策的实施。其次,新农大校区停车位的收费系统有利于提高校区的安全性。
交通标识系统的完善是保障新农大校区交通有序,安全的重要设施,也是新农大校区及其周边交通组织优化的必要手段。
新农大校区作为事业单位自建校区,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优势,做到交通组织管理与业主的良好互动,促进新农大校区及其周边的交通的有效畅通。参考文献:
[1]于勇.我国汽车市场研究[D].天津大学,2005.[2]马丽平.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的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3]万瑶.西安市高校老年教师居住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4]杨璇.住宅校区停车位归属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5]董加敏.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190-193.[6]张毅,邢占文,郭晓汾.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解析[J].城市问题,2007,07:40-42.[7]张海燕.城市公共停车方式对比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0,09:159-163.[8]史峰,黄恩厚,陈群,王英姿.城市微循环交通网络中单行交通组织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04:30-35.[9]史文朝.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10]罗丙军.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11]马建明,任福田,刘小明,荣建.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02:237-239.[12]包丹文,邓卫,顾仕珲.停车收费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03:80-85.[13]朱小利.城市住宅校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177-178.
第二篇:员工培训、组织承诺与离职: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书
论文题目 员工培训、组织承诺和人才流失:以平安 保险为对象的研究
学号姓 名专业班 级指导教师职 称
中国·新疆·石河子
二 0 一一年 四 月
第三篇:员工培训、组织承诺与离职: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的研究文献综述
学士学位论文
文 献 综 述
论文题目员工培训、组织承诺和人才流失:以平安保险为对象的研究
学号姓 名专业班 级指导教师职 称
中国·新疆·石河子
二0一一 年 四 月
第四篇:运用Workshop教学模式优化实训教学资源服务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训课程为例
运用Workshop教学模式优化实训教学资源服务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训课程为例
摘 要:通过社会设计师资源整合与学校实训课程体系结合形成实战式 Workshop(工作坊),进行社会学校资源优化服务高校实训课程,建构多元化课程模式,培养学生实战能力,达到就业时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结合实战行动合作植入品牌设计实训课程为例,探讨 Workshop(工作坊)在实训课堂的实战转化及资源优化服务课堂的意义,旨在拓展实训课堂的多样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新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Workshop 实训教学;资源优化;视觉传达设计
现今,国内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研究型与应用型教育目标日渐成为高等教育两大核心趋势。而现代设计以应用为先,更加突出了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性的重要意义。恰恰是这样的应用性,让我们看到了国内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缺少实用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不平衡,学生实训教学分量不足,内容形式化;2)高校师资实践经验有限,扩展面不足;3)实训教学资源缺乏,有限的实训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规划,发挥不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些都是导致实训与社会应用无法接轨,造成大量的资源流失,无法真正实现课程的应用目的。
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考,为了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实训教学资源利用不得当的问题,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出了与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的设计师联合把实战式Workshop(工作坊)引入实训课程中,把实训课程与实际项目结合,建立真实的设计师团队,形成完整的设计项目实战体系,最终完成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产品。
探索国内高校设计教育体系专业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的融合方法。提出对学院与社会资源共享,共同运用自身所长的建议,对设计教育体系的实训课程建设提出思考。
1实战式Workshop(工作坊)背景
Workshop即工作坊或活动营的实践教学模式,最早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教学上采用“双轨制”,每门课程由一位“造型教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是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教育。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适用于以应用为本的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
实战式Workshop是由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联合中国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的设计师一起进行的实训课程实验,旨在优化实训教学资源,服?沼诟咝J导?课堂,培养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设计人员。
2高校与社会资源合作,实训课程引入实战式Workshop(工作坊),共建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
高校专业资源提供基础教学设备、专业教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技能师资,实战项目资源,形成互助互利,互通互用的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实训课堂增加社会实践内容,丰富课堂的同时,提升设计实战能力。本次实训课程中,引入实战式Workshop教学模式,是以一名设计师(设计公司一线工作的设计总监)和一名专业教师(高校内的设计专业教师)作为项目经理及核心,由10-13名学生组建的实战课题小组,在项目经理的引导下,针对项目主题进行设计制作,最终完成设计任务。本次实训课程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依托,由专业教师团队与实战教师团队经过数月的协商,进行了严谨的课程规划,反复考量课程内容,形成2拖13,多小组并进的课程实践模式。课程中针对高校设计教育体系中出现的设计实践资源不足,实训课堂形式单一,积极与社会资源沟通合作,引入实战式Workshop活动形式,达到优势互补,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的搭建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有利于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实战式Workshop 课程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思考
通过实战式Workshop的引入,推进实训课程的课程改革。实训课程与实战式Workshop的融合不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合作,需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化设计。依托实战式Workshop,按照实训课程的课程性质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实战设计思维,领会实战设计所需技能,达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通过实战式Workshop的引入,优化实训资源。高校建设中缺乏实践教学资源是各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战式Workshop课程中,融入社会力量,改善实践经验不足,解决了项目落地不易等问题之外,更能够搭建起与行业交流的桥梁,扩展企业实践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元素也得到了一定的共享资源。
通过实战式Workshop的引入,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建设。实战式Workshop与专业实训课程的结合,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建设的切入口。从实训课程的改革到实践教学的建设都需要引入社会资源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Workshop把合作的设计思维带入了课堂,同样把互动、交流、协作的理念带入到了设计教育的校、企两个方面,为专业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校企共赢合作模式。
4结语
实战式Workshop植入实训课程,课程设计从实战前开始进入课前调研、课内互动、研讨,课间协作设计制作,课后提案分享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过程中实战导师引领,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实践技能,同时,将实训课程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实训课程的改革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重点,优化实训教学资源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发展的途径,创新教学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这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是一致的。实战式Workshop教学模式与实训课程的融合不仅优化了教学资源,更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乃至设计教育行业的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棋芳.谈艺术设计专业Workshop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艺术科技,2015,28(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