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文载道 润物无声
以文载道 润物无声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第四小学 贾颖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做到‚文道统一‛,使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点滴做法。
一、拼音、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在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中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注重学生书写的规范美观,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处于相对抽象和枯燥之中,同时使低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学科中出现了空白,这将散失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做了一些尝试。
如在学习‚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我采用‚n‛、‚l‛和‚ü‛相来作对比。当‚n‛、‚l‛和‚ü‛在一起时,‚ü‛上有两点,而‚j‛、‚q‛、‚x‛和‚ü‛在一起时,‚ü‛上没两点。这时什么原因呢?我是这样引导的:这是因为‚n‛、‚l‛和‚ü‛在一起时,‚n‛、‚l‛经常欺负‚ü‛,‚ü‛整天眼泪汪汪,而‚j‛、‚q‛、‚x‛和‚ü‛在一起时,非常关心帮助‚ü‛,‚ü‛一看到他们就擦干眼泪开心地笑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n‛、‚l‛,还是喜欢‚j‛、‚q‛、‚x‛(孩子们马上说喜欢
‚j‛、‚q‛、‚x‛),为什么呢?这是因为‚j‛、‚q‛、‚x‛不欺负别人,只有不欺负别人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跟他玩,才是一个好学生。就在‚ü‛的一笑一哭中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规则,也上了一堂很好地与人共处的德育课。
在写字指导时,我尝试将字形和做人的道理等联系起来。在如教学‚林‛字时,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一个‚木‛字的捺变成点。通过书写,让孩子知道,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一部分它们顾全大局,有谦让的精神,互相协作,自己主动发生了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字。这样一来,潜移默化得学生便明白了做人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二、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创设教学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我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我再用语言导入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我做了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的话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并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黑暗的本质,从而更加珍
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重视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情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场的作者,看到这日夜翻滚的大泉、姿态优美的小泉,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诵读,从容回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景物,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时想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不直露张扬,却更持久有效,如春雨无声无息,深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
3.剖析重点词句,走近人物心灵
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他是入门之道。我注重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要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有所领悟。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点就越能落实。例如:我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冷冷‛‚怔住‛‚惊呆‛‚肃然起敬‛等,利用这几个关键词语与文本对话,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孤傲的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说法,你堪称军神!‛进而体会刘伯承钢铁般坚定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三、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精心指导写作,把握作文导向。
每一篇作文都有德育导向,如何引导学生判断是非,区别荣辱、分清好坏,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认识逐步靠近真理,使其感情逐步走向健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例如,在一次续写作文指导课上,题目为《妈妈的生日》。文章的起因是:刘明的妈妈是一位优秀教师,今天是她50岁的生日。根据提供的起因,要求续写生日的经过和结果,合理想象刘明的妈妈是怎样过生日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该大摆酒席。有的说,刘明的妈妈是优秀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也许不会想到如何过生日。有的说,她是一名优秀教师,生活一定很俭朴,所以过生日会很简单。由于学生看法不一,老师针对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按照‚刘明的妈妈是优秀教师‛这句话展开合理想象,肯定了刘明妈妈生日过得简单和关心学生忘记自己的生日的想象是合理的,而大摆酒席请客收礼不合乎优秀教师行为。经过启发,学生对‚生日热闹‛作了修改,认为热闹不应该是铺张浪费。刘明的妈妈教了二三十年书,桃李满天下,学生会来庆祝,也会带来礼品。但礼品不会是烟酒之类,而是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向老师报喜。刘明妈妈一定特别高兴。这样的生日一定过得特别有意义。
2.重视作文评改,引导明辨是非。
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要十分注意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积极有意义,选材是否实事求是,认识是否正确。
记得一个学生在《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这篇文章中,写到这样一段话:那天课间,教师里寂静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订正刚发下来的数学试卷中做错的题目。我因为得了100分,便随手把试卷放在课桌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格林童话》。我正看得入神的时候,同桌,一个学习特别笨的同学用胳膊碰碰我,轻声说:‚借我用一下。‛说完,就伸手要拿我的试卷……这篇作文的思想内容上暴露出一个问题——对同学不够尊重,有骄傲自满情绪。在批改作文时,我找到这个学生,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本来他学习就特别笨嘛。经过耐心教育,这个学生把文章中的‚学习特别笨的同学‛改为‚×××同学‛,并对有些内容和提法也作了相应的修改。由此可见,改文必须注意育人。作文的批改也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3.写好日记评语,发挥德育功能。
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我班同学坚持每天写日记,我也愿意通过日记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日记中我们能及时发现学生流露出的思想问题,再利用评语给予正确地引导,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我利用疏导性评语,引导学生走出成长的困惑。当学生心灵受到伤害时,我利用安慰性评语,抚平他们心灵的创设。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要离
婚,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在他的日记评语中写道:‚父母是大人了,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父母做什么决定,请一定记住,他们爱你。‛这样既消除了他的困惑,安慰了他的心灵,又适时提醒他尊重父母的决定。
当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观点、情绪是,我利用教育性的评语从正面引导,使他们明辨是非。有个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强烈的自卑感,不愿与同学交往,我写道:要想别人看得起自己,首先自己看得起自己。
四、课外阅读中的德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课外阅读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结合教学,我及时的向学生推荐了《爱的教育》《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并且每周开设专门的阅读课,从时间给予保证,并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受到德育熏陶。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将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下去,努力在教学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德育有机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勇于探索,有机渗透思想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师育人的目的,努力实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
第二篇:润物无声
润
物
无
声
——思想政治工作案例集锦
※ 投其所好法
从“隐性党员”到“标杆党员”
在我们支部有一位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老党员陈某,曾蜷缩在潮湿的“猫耳洞”内三天不吃不喝、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最终取得战役的突袭成功,本人荣立三等功。
复员参加工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被岁月冲淡,党员的宗旨意识逐渐弱化,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不积极,不愿与人交流,工作上随大溜,甚至还不如骨干群众,甘当“隐性党员”,虽多次与其谈心谈话,但效果不佳。
在过硬党支部建设中,党支部提出了不让一名党员掉队的工作理念,通过与交往密切的工友交流,得知陈某有个业余爱好“喜欢书法”。
工作之余,党支部书记主动向其请教探讨练习书法方面的经验,尘封已久的心扉被打开,因势利导,让其承担了办黑板报、书写宣传标语等工作;同时,又安排在党支部党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中讲述自己保家卫国的先进事迹、领誓党员重温誓
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且还唤醒了他的“初心”。
在以后的工作中,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急难险重工作第一个冲在前面,且创造了月创收17万元的修旧利废纪录,成为了众人点赞的“标杆党员”,本人也走向了班组长基层管理岗位。
微语评:一个有“故事”的党员就像一座沉睡的“火山”,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打开心扉,它释放出的能量会超出人们的预期。※ 以身示范法
天之骄子“变形记”
近期,单位分配了一名“90后”青年大学生李某,按照在一线“墩苗”,重点培养的原则,单位把他安排到机工班轮训实习。在日常的工作中,他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被“大材小用”,怀才不遇,不但不跟着师傅好好学,还经常旷班欠勤、工作应付凑乎、不听招呼、不守规矩,成为了班组的“后进分子”。
班组长把他的情况和现实表现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倾诉,并要求单位把他调离班组。党支部书记在调查、了解、核实情况后,对如何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培养陷入深思;在一次偶然观看电视栏目“变形记”中得到启发。
某月,矿井停产检修,党支部书记提前与单位沟通,将李某与自己安排到一组,负责强力皮带机除锈刷漆。大约工作了2个多小时,李某央求道“王书记,这都快11点啦,咱上井吃饭去吧”“我的包里有带的饭,要是饿了你先吃点,休息会再干。”李某不好意思的说“那好吧,干完再上井”。
随即,李某拿着刷子肆无忌惮的刷拭着机架,地面上滴的都
是漆。王书记见状后说“小李,这油漆都是咱单位的材料费,这么浪费可不行;还有机架下面为什么不刷。“王书记,下面够不着,反”正也看不见,都是公家的事,别那么认真。”小李狡辩道。对此,王书记没有反驳,直接钻到皮带机架下面,蜷缩着身子把小李没有刷到的部分进行补漆。小李看到这种情形,也没有再说什么,学着王书记的样子,直至全部干完才上井。
检修总结会上,赵区长点评“本次检修工作中,强力皮带机防腐处理项目工作质量高,大家要向小李他们学习……”
次日,小李主动到王书记办公室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王书记关心的说“小李干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要干一行爱一行,现在工区把你安排到各班组实习,是从你今后的发展前途考虑的,目的就是让你尽快掌握大型设备的实践维修技能,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听到王书记的话后,小李不好意思的低点了头……
在以后的工作中,小李主动向师傅请教维修技能,工作之余向技术室借阅设备技术档案,针对设备安全运行中的“瓶颈”开展技术攻关,先后申报技术成果10余项;通过不懈努力,小李已成为单位的主管技术员。
微语评:思想同一通百通,思想变一变百变。有能力的人都有脾气性格,因人施策,做好思想疏导,为单位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是党支部书记因不容辞的责任。
※ 区分对待激将法发
“一山”能容“二虎”
在某单位班组有正、负两个班长,两人的业务能力都是单位的拔尖人才,谁都不服谁,工作中时常因工作方法不统一而相互争执,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将单位的整体工作拖入被动局面。
单位行政负责人多次找两人进行谈心,从中劝说,但两人的性格都非常执拗,相互指责对方业务不行还“打肿脸充胖子”,一时间工作陷入僵局。
党支部书记在得知情况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职工群众、分管副职等一致认为两人在业务技能和班组管理方面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在征得班子成员同意后,党支部书记与副班长进行了谈话“作为副班长你要支持班长的工作,注意协作配合……”话音未落副班长激动的说“协作配合没有问题,但是他的工作方法不对,他还不
听我的意见,造成工作费时费力,你说我能不给他吵吗?”“如果让你干班长你能比他强吗?”书记反问道;“我干班长肯定比他强。”副班长义正言辞的说;“那好,从明天起你就干生产二班的班长,试用期一个月,看看你两人到底谁不行”书记激将道。
工作中两人再没发生争吵的事情,工作上你追我赶,暗自较劲;一月后,两个班组的掘进进尺、工程安全质量都刷新了矿井的最高纪录。在月度工作会上,公司经理对单位超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巷道掘进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工资考核部门给予奖励。
微语评: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但如果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加以管理,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情感投入法
“三违”背后的“故事”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分析每起事故的背后总有“三违”的身影,如何做好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是每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某单位青年高某性格内向,一贯表现良好。近期,在一周内,因班中“打盹”同一原因,连续两次发生“三违”,给单位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式带来隐患,按照公司“三违”管理规定需要进行升级处理。
单位党支部李书记察觉到事有蹊跷。通过询问其平时关系较好的工友得知,高某妻子患“尿毒症”住院治疗……。
次日班前会,李书记把小高喊到办公室问“你妻子的病情现在怎么样啦,还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不
能总憋在心里,这样不解决问题。”在李书记的细心关怀和引导下,小高压抑已久的情感得到释放,向李书记哭诉了自己的难处。
李书记说:“你说的情况和我了解的差不多,针对你的问题,我提前和班子成员进行了沟通,一是休班、年休假以及班次,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适当调整,做到工作与照顾家庭‘两不误’。二是积极向公司工会申请,为你办理困难职工救助,缓解生活压力。三是我们党支部将向全体职工发出倡议,组织捐款,募集治疗资金;另外,据我们了解,你的情况可以向当地政府医保部门办理大病救助。”听到李书记的这番话,他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三天后,李书记带着慰问品及公司工会救助金、单位捐款2余元现金来到病房,交到高某妻子手中,详细介绍了矿井发展情况、高某在单位的表现,传达了公司领导的关怀和问候,并叮嘱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让其家人切身感受到企业发展强大带来的实惠。
从那以后,小高再没发生“三违”,脏活累活抢着干;尤其是党支部的这次举动,成为了矿区职工群众广为传颂的佳话。
微语评:每一个“三违”职工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加以疏导和化解是每位党务工作者的责任,如果“故事”管控不到位,反过来就是“事故”。
※ 强推激励法
“优胜劣汰”让职工岗位成才
修理厂电工一班现有职工15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维修电机、排沙泵、充电机、电机车、电滚筒等,共有8人;另一部分专职电机、排沙泵、风机等设备的下线工作,共有7人。如果不碰到工作面撤面,大批设备集中上井待修的话,他们工作还能应付下去,一但撤面,设备集中上井,他们就该忙不过来了。特别是在充电机、电机车维修方面,一直存在“盲区”,只有班长朱师傅1人能熟练掌握维修技术,其他人只是一知半解,懂得不太多,一但朱师傅不在现场,维修充电机、电机车就得“搁钩”了。
是朱师傅不教,还是他们不学?为解决这个棘手问题,修理
厂党总支以支委成员的名义与该班同志分别进行了谈话,了解问题的根源。起初,他们不以为然,强调客观理由,以每天没闲着,学不会为由,不愿意多讲。后来,经过支委成员耐心的做工作,了解到两个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一是朱师傅在教授技术时,他班几个职工不主动不积极,所以他也就不愿再教;二是职工对学习业务技术也不是多上心、主动,认为多学少学一个样,学多了反倒干的多、出力多,承担的责任就多。
支部委员会通过对调查结果认真研究后,一致认为应采取措施,给他们压力,“赶鸭子上架”也要让他们改变以往的想法与做法,定期把业务技术提高上来;奖优罚劣,不能让他们再混日子、不学无术了。领导与班长朱信念沟通好,安排时间专门教授电机车、充电机的维修技术,对不愿学、不想学的职工,考虑调换岗位,换其他职工来学来干。
经过半年的学习,一名职工参加市青工比武荣获第二名,一名职工荣获集团公司技能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微语评:给职工创造一种塑人、育人、聚人的平台,制定相应的激励体制,只要去学,没有学不会的!
※ 正面引导法
朱大姐卸下了思想包袱
自2014年“3.1”昆明恐怖事件发生后,我厂行车工朱大姐因女儿在昆明上学一直深深不安,唯恐自己的孩子出现意外,心情一直低落。
厂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积极帮助她卸下思想包袱、减轻压力,安排专人主动上前安抚、劝慰,让她放下心来,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严厉打击恐怖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恐怖行为在全世界都受到打击,不会蔓延下去,他们是反人类的,是人类的公敌,必定灭亡。不要因为一起恐怖事件的发生而担心害怕,更不要低估党和政策反恐的决心和能力,只能使善良看清恐怖分子凶残的手段和丑恶的嘴脸,激起人们反对恐
怖行为决心和信心,要提高情绪,立足本职工作,聚精会神地开好行车,抓好安全生产。“有你才是有家”。
同时告知女儿尽量少出校门,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勤于家人通通电话报个平安。
微语评:“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无论孩子再大、走的再远,父母永远都牵挂着他们。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能抵御一切困难险阻。
※ 情绪管理法
思想蜕变成长记
时值2018年初,大学生刘某参加工已有两年多时间。刘某性格比较孤僻,平时沉默寡言,但有一段时间情绪十分亢奋,话多且行为冲动,他的行为引起了单位的注意,单位领导找他谈心,在交流中刘某表示自己的情绪的确十分亢奋,但却无法控制。随后,通过走访其父母,领导了解到刘某从小父母离异,经历坎坷,高中阶段曾患有抑郁症。大学毕业后刘某立志有所作为,但参加工作两年多他却发现现实、理想和自身能力的反差强烈,巨大的工作压力对其造成了比较大的刺激,致使精神反常。
针对这一情况,党支部书记在得知情况后给刘某指派专人带领工作,领导经常和他聊天谈心,以自身经历为例疏导其心理障碍,同时嘱咐班组员工注意观察,在工作中对其多关心,多照顾,避免任何可能的刺激。同时,单位将刘某在单位的情况告知其家属,共同商量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的处理措施。一个多月后,刘
某情绪趋于正常,此次“警报”得以解除。更令人意外的是时隔不久的一次工作巡检中,刘某细心地发现了对工作造成极大威胁的漏电事故,避免了一次生产波动,厂里奖励600元。
微语评:年轻人中大多数往往踹怀梦想和雄心抱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获得提拔重用,然而实际工作在却耐不断寂寞,吃不得辛苦。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提升缓慢和急于成才的矛盾造成的心理使他们很难适应企业内枯燥单调的工作,更有甚者遭受刺激一蹶不振。有的放矢地进行情绪监测、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保障员工的精神健康及身心和谐,为工作保驾护航。※一语惊醒梦中人激励法
激流勇进,迈过人生绊脚石
我厂杨师傅被医院诊断为鼻癌,他妻子没有工作,子女又小,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回到单位上班,从此一厥不振,闷闷不乐。
厂支部发现这种现象,积极安排支委成员靠上去做工作,“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应该把该办的事情办好,这就得必须健康活着;而且保持乐观的情绪是癌症患者自我调养和康复的关键。”他听我这么一说,感觉到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办完,从此,他不停地与命运抗争。从检查出病至今已经8年了,他天天锻炼调节饮食,定期检查,最终获临床痊愈。
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自发研制了的锚杆机试验架,以前锚杆机的试验都是躺在地上试验,效果很差,往往
在地面试验好好的,到井下使用不长,没有试验技术数据,通过创新了锚杆试验架,模拟井下工作现场试验,并且完善了各种压力表,能准确的测出各种数据,提高了锚杆机是使用周期。通过党员创新点活动。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鲜明的党员示范引领。同时,多次公司评为“高煤好人”称号。
微语评:人生就是那样的,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远方是鲜花满地还是荆棘丛生。纵然行走的路上,你曾遭遇过百般挫折和坎坷,但迈过去了,就是湖海山川,就是不悔年华,就是岁月静好。
第三篇:《润物无声》
师德演讲稿
润物无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润物无声”。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没有诗人的的潜质,所以我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我没有学者的渊博,所以我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歌手,所以我没有动听的歌喉来歌颂我的岗位。
我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就像那一滴普通春雨,对,我愿意自己化作一滴春雨,催得花开,催得草绿,点点滴滴,润物无声„„
当有人问我,你爱你的学生吗?细细想来,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我,似乎还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称得上是爱的大事,那只不过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营养午餐都不能自己完成,不管春夏秋冬,每一次都必须由老师亲自从餐厅抬到教室,然后再一勺一勺的分给每一位学生。等到老师开始吃的时候,饭菜早就凉了。但是看着他们开心的吃着,喝着,和那沾满米粒的小嘴,自己就忍不住乐了,心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当第一次让他们打扫卫生时,看着他们抢着拿着比自己还高的笤帚,看着他们吃力的钻到桌子下面捡垃圾,我的心颤了,这
些六、七岁的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何曾干过这些“重活、脏活”呢,作为也是母亲的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心疼。于是我决定开始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让那些年龄小的学生,擦擦黑板,抹抹桌子。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行动上,每次劳动没有被安排的同学就追着我问:“老师,为什么还不让我去呢?”这就是我的孩子们,这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就是爱,就是责任。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讲桌上就会莫名其妙的冒出一个苹果,一颗糖,甚至是半块面包„„午餐时,常常还会有学生跑上讲台,把自己碗里的肉夹进我的碗里分享;有时课间当我趴在讲桌上休息,常常会有一双小手在我的后背轻捶„„感动之余,我明白了,教师的爱,是用笔来耕耘、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就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黄昏,目送学生们快乐的离去,他们其实就是天底下最美的背影;灯光下,欣赏孩子们那稚嫩的笔迹,就觉得那是天底下最美的图画。那一刻,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与安慰。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丝丝春雨,润物无声。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替,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都无怨无悔,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起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谈谈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湛江市龙头中学
林树华
摘 要:素质教育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差生转化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容忽视。对差生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做耐心的教育工作,要给与更多关心和鼓励。转化差生为做好素质教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教育;差生转化;持之以恒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差生转化的问题。有一位学者说:“转化一个差生,其功劳并不亚于培养一名大学生。”差生转化工作更繁琐,更细致,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行,教育者必须抱定“差生不废”的宗旨,才能对差生“拉一把”,而不是“摧一把”。我们要有耐心地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动之以情,帮助差生放下思想包袱
所有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自卑感,自暴自弃不合群。要转化差生,就必须动之以情,去暖化他冷漠的心,让他接受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他的情况。主动了解他落后的原因,同时要找找他的思想闪光点及特长,但不能道听途说,专听缺点。这样,我们就有依据更好地去帮助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要鼓励他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教过一个差生叫陆广恒,他基础薄,成绩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找他谈话时,他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且有大堆的堂而皇之的道理来掩饰自己。后来我了解到他主要沉迷电子游戏,但他这个人很讲义气。有一次,他的同学在机室门前遭遇勒索,他竟敢于站出来伸张正义,勒索者也为之动容。我了解后,就表扬并鼓励他改正自己的缺点,要他先坚持回校上课,在慢慢戒除恶习。有一天中午下了一场大雨,到上课时还未停,我到教室查看发现只缺陆广恒,我马上到机室,发现他在机室走廊焦急地等着。回到学校,他含泪说了声“谢谢老师”。从此他就真正改变了。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把雨伞借给了别人。
二、晓之以理,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一个人敢于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差生必定自卑离群,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面对差生,我们必须切合实际,要知道一个双优班的培养少不了差生转化的一份功劳。有时,一个差生为班集体创造的荣誉并不少于优秀学生的。因此,对差生否定,抱怨,刁难,排斥都是极端错误的。我们要晓之以理,让差生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孤立生存,必须与周围有密切联系。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一定要树立自信心,改变恶习。我的一个学生莫群弟,是一个体育尖子,因为文化基础差,考试成绩总在后头。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冷漠了。不敢担任体育委员,连校运会也不报名参加,说:“我不属于这个班的。”我开导他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挑战自己,为班争光。后来,他同意参加,说:“那么,有哪一项报不够人的就报我上吧。”结果,他一举取得初二级组男子100M第二名,400M第一名,三级跳远破校记录 的好成绩。在他的组织下,4×100接力获得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二名,使班的总成绩飞跃首位。全班欢呼,莫群弟成了班中的英雄,他也树立了信心,学习也专心。
三、导之以法,帮助差生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
差生自卑,苦恼的原因不仅在于自己不如别人,更多的在于不知如何改变自己缺点。我连续七年做初二级普通班的班主任,接触过很多差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做了错事都很后悔,但爱面子,又死不认错。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无法改变现实,不知怎样做才对。看来,要改造差生,关键还在于导致之以法,帮助差生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专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教过一个差生叫庞振辉,生得牛高马大,但缺乏爱心,且经常欺负同学。每次找他谈话时,总是流泪认错,并写了检讨、保证书,可惜每次都是“批评接受,思想照旧”。如果认为他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放弃的话,那他就真的废了。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认真寻找,改变他的方法总是有的。依我看,要改变他只有帮他找回爱心,学习关心别人,才能做到。有一天中午,烈日当空,他却在球场上踢足球。上课时,他刚回到教室就“啪”的一声晕倒了。学生报告后,我把他送到医院,打了吊滴,我一直陪他三个小时。第二天,他由父亲陪着来表示回谢。我对他说:“我和你并没有区别,只不过我比你多些关心别人罢了。相信你也能够做到。”后来,他真的大变样了。
由此可见,帮助差生寻找恰当的改造方法,定能使差生转化工作事半功倍。
四、合之以群,引导差生合群向善
差生在转化过程中,极需要周围的人对他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切忌冷眼嘲讽。其实他是很想改正错误的,如果周围的人看不起他,甚至嘲笑他,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不合作的态度应付周围的目光,走向极端,前功尽废了。为了避免这样结果,我们应合之以群,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充分调动班干和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成立“解困”小组,鼓励他们主动热情的接近差生,关心差生,解决差生困惑,使差生感到温暖和光明。灵活多样的开展兴趣活动,让差生都有一个在众人面前舒展特长的机会。有一次,我在活动中插入一个“头球”比赛,庞振辉就不间断的顶了183个头球,令全场叹服。另外,莫群弟立定跳远3.01米,令人瞪目。这样一来,既安定了他们的心,又增加了集体气氛。
总之,差生转化并无定法,但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要帮助差生认清错误,解除思想包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寻找合适的改造方法,然后需要周围的人对他们关心和扶持,才能保证差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也只有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才算是最完整的、最好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学习不良学生的元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36-40 [2] 陈英和.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54-56.[3] 董光恒.中学生厌学心理剖析[J].心理科学,2005,21(1):44-46.
第五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天地视角与理念
一、语文课堂形式发展对人文思想教育的共同要求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既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又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我们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效语文课堂,更要强调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统一,以文载道,教文育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贯思想。叶老先生曾多次强调、论述过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问题:“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专责”,“易言之,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之”。所以,无论在传统教育课程上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崭新形势下,我们应发挥语文重要而独特的教育作用,既传道授业,又解惑释疑,更应做到文道统一,实现人文思想的渗透。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必要的,不是无足轻重的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那么这种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哪里?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的人文思想教育的实施,尤其是思想教育类学科,如语文、思想政治等课堂教育的渗透。因此,语文教育在以德治国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必要的。它在全民思想素质提高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基础建设的角色。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会接受各种影响,不断调整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但他们参照的依据仍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中的人文思想标准。由此可知,人文思想渗透在教学中应该实行,而且具有可行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体。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也曾说“思想的真实性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我们要抓住语言形式上、内容里的思想表现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确保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思想渗透工作能顺利施行。
既然教学目标对人文思想渗透提出了如此高的要求,我们不得不担忧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在升学压力与成绩评测的教学要求下,很多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与人文思想的关系,往往会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人文思想的渗透。尤其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需要以成绩争取更好的条件的学校,人文思想渗透很容易遭到冷落甚至是抹杀。为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应该具有紧迫性,而且势在必行,坚持不懈。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自然的,不是尴尬生硬的
渗透,不是讲理,不是“填鸭”,更不是强迫。它应是自然的,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以自身积极的思想品格影响学生。我们通常所提倡的“师德”,就是教师的人文思想力量。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传播知识的能力,将各种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之外,还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完善的思想理念体系,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内容构筑了师德内涵的统一,缺一不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曾说:“所有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你能否感受到爱。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一个优秀教师身上散发的不单是渊博知识的魅力,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无比真挚的关爱。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教师思想品德不端正,没有积极高尚的人格,那么即使他学富五车,通晓各种知识,学生也不会听信他的教导,甚至会对教师的言行产生怀疑,那么他们就得不到正确的人文思想渗透教育了。如果有些学生连是非的分辨能力都缺乏的话,把这样的教师当作模仿的对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教师正确而积极的思想品格表率是人文思想渗透的前提,而这种身体力行的影响是无形的、自然的,来源于教师的一言一行。
其次,人文思想渗透的最高形式是学生崇高品德的主动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引导下,能自觉地对所学习的文本进行分析、挖掘,从个人的感受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认识,为建构优秀的思想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想北平》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感受作者对北平的深深的思念和热爱,联系自身的情况,激发起对家乡、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这种思想的形成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主动思考的结果。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赏识教育案例一样,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觉地认识问题,发现积极因素,这样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说教方式所能达到的。
四、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全面的,不是片面肤浅的
人文思想渗透是一个长期而深刻的过程,所包含的对象、层次、内容都具有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管窥蠡测,沾沾自喜,也要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其一,人文思想渗透的学生范围是全面的。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人文思想渗透更是如此。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典型或者优秀的例子,也不单要树立这方面的榜样,更要注意把人文思想渗透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让参与课堂学习的所有人都得到思想的提升。假如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人文思想教育的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得到思想的启发,那么这个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能够使人文思想渗透覆盖全部的学习参与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在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在友谊和同志情感的基础上,在尊重每个真诚的人所具有的一切真正的人性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尚道德的美的关系。”
其二,人文思想渗透涉及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全面的。无论是诗歌鉴赏、古文研习,还是阅读开展、作文教育等,都是我们进行人文思想渗透工作的载体。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引导,深入挖掘。诗歌中呈现的爱国思想、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等,古文里闪耀的先哲的人性光辉、优秀人格等,阅读作文中对为人处世、美好理想的思考与追求等,方方面面,都是渗透的重要渠道。吕叔湘先生认为作文教学需“情理兼顾”,正是很好的文道统一的实例。
五、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两者是不可割裂的,它们既能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开阔、语文素养的提升、文化氛围的浓厚都能促成思想境界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养成,而良好思想体系的形成,也能反作用于语文学习,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追求和对科学文化的研究探索。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语文训练材料中,都有一定思想道德内容的范文,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这些内容包括:爱国守纪、勤奋刻苦、坚韧宽容、文明谦敬、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明辨是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与高尚思想境界的形成。品格一旦形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追求也会随之提高,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中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我们也应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再发展创新,使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到达文道统一的最终归宿。
参考资料:
1.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
3.〔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