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目录

时间:2019-05-15 04: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音乐上册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音乐上册目录》。

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上册目录

目 录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1、依马呀吉松……………………………………………………………………………………1

2、北京喜讯到边塞………………………………………………………………………………3

3、三峡的孩子爱三峡……………………………………………………………………………5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1、手拉手 地球村………………………………………………………………… …… ………7

2、留给我…………………………………………………………………………………………9

3、森林狂想曲……………………………………………………………………………………11 第三单元

欢乐的舞步

1、大河之舞………………………………………………………………………………………13

2、大家一起来……………………………………………………………………………………17

3、小舞步曲………………………………………………………………………………………19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1、彼得与狼………………………………………………………………………………………21

2、卢沟桥…………………………………………………………………………………………23

3、威廉 退尔序曲……………………………………………………………… ………………25 第五单元

八音盒

1、森林水车………………………………………………………………………………………27

2、蓝色多瑙河圆舞曲……………………………………………………………………………29

3、真善美…………………………………………………………………………………………31

4、雷鸣电闪波尔卡………………………………………………………………………………33

5、平安夜…………………………………………………………………………………………35 第六单元

新年音乐会

1、祝愿歌…………………………………………………………………………………………37

2、拉德茨基进行曲………………………………………………………………………………39 我的音乐网

1、小奶牛…………………………………………………………………………………………41

2、快乐的节日……………………………………………………………………………………43

第二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教案:拉 萨 谣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录音机、磁带、布达拉宫的系列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引导学生随琴演唱曲谱

5、加入强弱,换气记号再次演唱,音量适当加高,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6、师生一起随琴完整演唱乐曲。

(二)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词

4、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5、再次引导学生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带演唱。

三、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问题:

1、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峰宫?

3、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

四、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这节课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北京喜讯到边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拉萨谣> 2.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拉萨谣>。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生: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生:跟录音哼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学生演唱。

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三、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资料或音乐作品,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介绍三峡工程。师:三峡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三峡音乐文化,除《川江号子》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三峡的音乐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

师: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学生演唱。

四、教学总结。

同学们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使老师感觉到你们都非常的热爱三峡,让我看到三峡的美。同学们要是有兴趣可以上网查看三峡更多的图片。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

2.在器乐学习上要有一个飞跃,能初步做到整齐地进行二声部合奏。

3.进一步提高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的结构,并能创造性地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合唱带、伴奏带,歌曲《绿色的歌谣》范唱带及伴奏带,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的录音带、空白磁带。

教材分析

(一)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地球仿佛变小了,各国人民可以自由地来往、相处,“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就有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地球村小公民的意识,本单元通过演唱和欣赏、演奏一系列有关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绿色,关注绿色的事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合唱能力和演奏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整齐谐和。

本单元难点

合奏《森林狂想曲》主题。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3.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对,“村”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现在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同时,“地球村”也还有全世界人民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

我们与全中国、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在科学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在太阳系附近找到类似地球那样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但是,如今我们的地球生态已经严重恶化,人们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残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类报复了,近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险的信号,由于采伐森林过度,水土难以保持,洪水、风沙就接踵而来„„

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地球上的人民是个大家庭,共住一个地球村,他们之间不应有战争和冲突,要共同维护和建设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们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两遍)。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休止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2/4节拍,要唱出节拍重音。在“× ×”和“×× ×”处拍手或用打击乐器演奏。

4.学习合唱部分。

这一乐段共有两个相似的乐句(歌词相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两个乐句的相似,因此,需要多作对比练习。如将“5 6 5─ │ 1 2 3─ │”与“”相对比,将“”与“”相对比。两个声部要分开教学,最好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同时要注意课本中提出的要求,即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议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以上练习,也不要搞标准答案,可有多种方案。6.小结。

小结全课收获及不足,要求学生在课外对照八孔竖笛的指法图,学会吹奏“mi'”“fa'”“sol'”三个音(需解释和示范左手大指“掐孔”的技巧)。

教学评价

1.学生议论什么是地球村时的热情及参与率。2.学唱《手拉手,地球村》的效率及效果。3.能否初步学会二部合唱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演奏《森林狂想曲》主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绿色的歌谣》。

2.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mi'”“fa'”“sol'”三个音。3.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演奏A段主题。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去听一听那儿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2.学唱《绿色的歌谣》。

这首歌是一首童谣,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很丰富的,我们来看一看歌词,你认为哪几句歌词含义最深,最为重要?(学生纷纷回答。比较集中于第二段歌词中的“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

大家说得很对,所以歌中警戒我们“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我们大家都要争当一名绿色小卫士。(1)欣赏录音。(2)随录音唱歌词。

(3)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答案应是运用连音顿音相结合,但要防止学生误以为旋律中有休止符就是顿音,因为运用休止符并不一定是顿音,可以这样举例,如“”中第二个“3”就是顿音,其效果与“”完全相同。

3.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曲,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遍(初听)。

(2)下面,我们来熟悉A、B、C各段的旋律。要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这两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的音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教师分别用钢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旋律,使学生一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或C段。

(3)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填充)。

(4)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现在,我来弹琴,请同学们来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学生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5)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4.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在口风琴上演奏这三个音是毫不费力的,只要让学生认识这三个音的键盘位置就可以了。在八孔竖笛上吹奏这三个音就要花一些工夫,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左手的大指掐住背孔(即○孔),记号是“”,方法是将左手大指第一关节弯屈,垂直立起,指甲沿孔边轻轻滑入孔内,使背孔露出一线形似月牙的缝隙,使气流能从缝隙中漏出,这个动作就称为“掐高音孔”。

吹奏这几个高音时,口腔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不可扁、挤,口风要悠长,好像在稍远距离吹一支小蜡烛,使火苗颤颤不息。学生学习吹奏“mi'”,这要多花些时间,只要“mi'”吹好了,“fa'”和“sol'”就容易学会了。

5.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旋律。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并参与演奏了《森林狂想曲》,还学会了在竖笛(口风琴)上吹奏“”三个音,下节课我们将要进行《森林狂想曲》的合奏练习,请同学们在课下复习A段旋律并自学吹奏B段旋律。

教学评价

1.学习歌曲《绿色的歌谣》的速率及效果。

2.对《森林狂想曲》三个乐段的熟悉程度及参与“音效”配音的热情及效果。

3.学习竖笛(口风琴)吹奏“”的效果及初学演奏A段旋律的进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提高《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的演唱质量。2.能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意,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地演唱。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森林狂想曲》,这节课我们要亲自奏一奏,这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提高合作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自己演奏,实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真是其乐融融,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2.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复习几遍后请学生设计演唱方式,仍可有多种方式,不要设“标准答案”。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此歌中一些颇有特点的词曲结合之处,如:

这一句中,如将第1、3小节改为和就失去了这首歌曲的特色之一了,可见即使是歌词不变曲调也不变的情况下,歌词与曲调如何配合也将会影响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这一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是可以并应该能理解的了。

3.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重点练习二部合唱部分,有条件的班级可要求学生既能唱第一声部也能唱第二声部,如有可能最好能初步学会二声部的歌谱。在练习中要多次强调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前提下,要能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更加和谐。

4.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乐谱见课本第48页)。(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第二声部旋律。(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第二声部旋律。(5)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合奏A段,再合奏B段。(6)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A。

(7)加入“音效”,即音效—A—音效—B—音效—A—A—音效。(进行实况录音)。

(注意课本中合奏谱的第一小节是引子,并不是A段的旋律,在A段多次出现时这一小节可不奏。)

(8)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同学们演奏得很好,这是我们“班级版本”的《森林狂想曲》,你们还可以在文娱委员的带领下把C段也学会,就可以按录音里的顺序奏出全部的《森林狂想曲》了。5.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请大家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更加自觉地、经常地接近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教学评价

1.复习歌曲中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声得到改善的程度。2.器乐合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及演奏效果。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2.通过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等歌(乐)曲,激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

3.通过自己搜集素材、自己组织、主持的班级音乐会“美丽的草原”,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及大草原的图片或VCD图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演唱带、伴奏带(包括合唱歌曲的音响)、《天堂》《牧民的一天》《蒙古人》的录音带。

教材分析

(一)草原是绿色、生命的象征,在众多的人文主题中,草原是十分重要的、必选的主题。草原上分布着我国很多的少数民族,草原有成群的牛、羊、马,草原有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音乐。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必将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以及对居住在草原上的各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爱戴,草原上优美的音乐必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和美好的记忆。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组织班级音乐会。

本单元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进一步熟悉1=G的五线谱音位。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歌曲《天堂》。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歌词。

2.欣赏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著的性格。

3.引导学生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个单元的名称是《美丽的草原》,同学们肯定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学生举手发言,从各个方面描述草原的景象)。

是啊!草原非常美丽,但这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美,更有流动着的美,那就是草原人民放牧、歌舞的情景,更有如云的羊群和充满活力的马群,有的草原还有大批的牛群,有一句诗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色。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确,内蒙古草原是最多和最典型的,但在其他省、自治区也有不少的草原,如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四川等省、自治区,今天我们将要学唱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就是在新疆天山脚下的。

牛、羊、马除了要吃草,还一定要喝水啊,所以凡优良的草原牧场都有充足的水源。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大片的沙尘就扑向草原,使草原逐步“沙化”。好在我们的祖先早就觉察到了,他们栽下了大片的防护林,茂密的树林挡住了凶恶的风沙,使得肥沃的草原得以维持到今天,但是,随着沙漠的扩大化和部分地区的防护林被砍伐,有些草原已经被沙化了,草儿长得稀稀拉拉,给牛、羊、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造林,同时严厉打击偷伐者,部分已经沙化的草原的生态也已逐年好转。但这已经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了。所以,同学们要热爱草原,更要爱护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天堂”。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齐唱《美丽的夏牧场》。

(2)请同学们看着歌词,说一说夏牧场的美丽画面(学生分析:第一段歌词是描写夏牧场的美丽,有红花、绿水,远处的冰峰和近处的牛羊;第二段是描写牧民们的幸福生活,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就是歌词的特点之一,寥寥几句话就表达了这么多的内容,我们都要注意学习。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两遍)。

(4)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首歌很好唱,很多旋律都是重复的,唱起来也不费力,高音不高,低音不低,这就叫“音域”适中。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谱。

这首歌使用1=G的调,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已初步接触过,现在让我们把本歌所使用的六个音在五线谱上表示出来:

请记住la、do、mi都在线上,si1、re、fa在间上(学生随琴声轻唱这一音列,先从la1唱到fa,再从fa唱到la1)。

(5)教师分句教唱歌谱,请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6)学生随琴声唱歌谱。(7)学生随琴声唱歌词。

歌词中提到的“阿肯”,课本上已有解释,教师再补充一点: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人民的特别尊敬。

3.欣赏男声独唱《天堂》(1)初听(2)请学生讨论,说一说听后的感受(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议论,要求能听出这首歌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3)复听

(4)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两个部分的不同,第二部分在音区上比第一部分提高了,力度也增强了,各个乐句最后一个音也不太长,相互衔接更紧凑了,表现了演唱者赞美家乡的激情更增长了。

4.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歌颂草原的歌曲、乐曲,准备开一个“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演唱和欣赏的热情、专注及参与率。

2.学生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歌词及歌谱的积极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合唱《美丽的夏牧场》;读谱练习《草原上》、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积极参与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

2.较为顺利地进行视谱演唱《草原上》。

3.积极参与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的活动;能专心欣赏合唱歌曲,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声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词大意是“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学生静静欣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请学生讨论旋律和歌声有些什么特点。2.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请先听引子(教师在琴上弹奏),再听A段和B段的音乐(教师在琴上弹奏)。

(1)初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衔接。

(2)复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运用的音乐素材及表现的意境。

(3)根据音乐和课本上插图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4)按课本要求,将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例如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3.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可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4)学生试唱各种方案,大多认为较为理想的是“层层推进”式,即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总之,不要搞“标准答案”,给学生以充分创造的余地。

4.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来视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这首歌只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也非常单纯,但音域稍稍宽了一些,一共用了“家看着谱先唱一唱:

”七个不同的音,请大

(学生随教师琴声先从la1唱到do1,再从do1唱到la1,教师可用1=D的调高弹奏)

(2)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在3、1、三音中选择)。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3)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谱面上是1=F,但用1=D弹奏)

(4)学生独立学唱歌词,并要求学生在课外续编第二段歌词。(5)用课堂乐器学习演奏《草原上》,口风琴可用1=F,八孔竖笛亦用1=F,采用五线谱的学生可按谱面演奏,采用简谱的学生需按下谱演奏:

5.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教学评价

1.学生为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设计其他演唱形式的积极性及效果。

2.学生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的积极性。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更多地接触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教师说明进行班级音乐会的注意事项。2.由学生主持进行“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例如:

小组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欣赏:歌曲《赞歌》,几位同学伴舞

小组唱:《草原上》(有自己创作的第二段歌词)琵琶独奏:《草原英雄小姐妹》(片断)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二)具体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律动、创编等方式,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大河之舞》的VCD;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大家一起来》的CD、Flash或录音带、韵律操的录像。

教材分析

(一)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孩子健美的体形和韵律感,培养美的情操,同时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舞蹈与音乐就像是鱼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一般与音乐相结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本单元设计的内容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创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丰富学生的体验。在学习中,通过模仿、小组合作创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感受流行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本单元的难点:

1.通过课前对资料的收集,了解当今比较流行的世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教学过程

1.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大河之舞》的相关材料。2.导入: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3.提问:谈谈你的感受?(激昂的旋律、热烈的节奏、宏大的舞蹈场面等)

4.教师介绍。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步与优美舞姿,同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看后使人为之动容!

《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我们珍惜和拥有。

5.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1)将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介绍给大家。

重点讲一讲喜欢的原因:演奏乐器、旋律、节奏、舞蹈等方面。(2)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重点介绍。6.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的放松。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1)左右脚:原地交替踏。

(2)左右脚:脚掌、脚跟;脚跟、脚掌。

步伐可以任意组合,强调上身保持不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跟随音乐的节奏就可以尝试你的踢踏舞了。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一段韵律操,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稍息立正站好》。

提问: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插曲?这首歌曲的名字? 2.再次听赏。

提问:你感觉这首歌曲好听吗?你喜欢歌曲的什么? 3.模唱。

跟着音乐模唱歌曲的旋律。4.演唱指导。

5.欣赏:《稍息立正站好》的flash动画。6.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7.分小组汇报:边唱边跳。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2.对歌曲旋律节奏、情绪把握的准确度。

3.在音乐伴奏下,学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跟准节奏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3.模唱。

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情绪、节奏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4.分小组学习:创编一段有组合的花筋操。5.小组汇报。

6.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热舞大赛。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舞蹈创编活动。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将评选最佳舞蹈、最佳音乐、最佳创意、最佳服装等若干奖项。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2.在歌曲模唱环节中,学生掌握的速度和熟练度。能否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动作表现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欢快的舞步》──热舞大赛。教学目标

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的舞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热舞的比赛。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1.课前要进行小组的组合:可以是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进行分组,应当做到全员参与。

2.教师在课前要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3.做好学生主持的准备工作(串词)和评选工作(选票和奖状)教学过程

1.学生主持宣布比赛规则。

观众:热情有序,为所有节目热烈鼓掌以示鼓励。

演员:小组成员参加、服装有特点、所选音乐与创编动作有创意等等。

2.比赛。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将此节课的活动录制下来。学生们分小组开始展现各自的节目。3.评选。

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最佳服装、最佳设计„„ 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4.颁奖。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率。2.在欣赏活动中的文明程度。3.在比赛中学生的表现。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模唱、模奏、再创造等方式,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彼得与狼》的VCD;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响;乐曲中各主要段落的节选;所有人物和动物的头饰等。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只有一个教学内容,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部交响童话剧。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和所要表现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勇敢、机智、善于动脑等。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教学过程

1.导入。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根据旋律、速度、节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凑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如小鸟、鸭子、猫、狼。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小鸟的可爱。播放狼的主题:低沉的音色,不和谐的音程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

你能不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3)片段三:鸭子出场。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

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6)片段六:狼出场。

谁出现了?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了)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拚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的心情。)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拚命挣扎。)

(11)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运用已有的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音色等知识),能够掌握故事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良好的欣赏习惯。

3.在聆听过程中能否真正的随着音乐的进程进行音乐想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

教学过程

1.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分成三个层次:(1)随音乐带头饰表演。

(2)由学生自己解说、播放音乐和表演相结合。

(3)由学生自己解说、音乐形象由学生自己演奏或其他乐器代替、并且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的表演、结尾部分有拓展。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分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最佳音乐、最佳化妆„„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模拟表演活动中,能够积极体验,大胆表现。3.在模拟表演活动中,是否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教学内容: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录象片

师: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今天带来了舞蹈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后,师:舞蹈非常的精彩,你们知道吗?这些跳舞的演员都是聋哑人,因为聋哑人听不到声音,又要求动作统一协调,所以在排练过程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是她们都做到了,她们在无声的世界中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艺术享受。同学们,你们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了什么?

虽然她们的身体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

二、交流体验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身残志坚,凭着顽强的毅力奋发向上,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人才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生:……

师:是啊,他们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生活在爱的人间。

三、自主感受、表现歌曲

1、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歌曲《爱的人间》,我们先来听一遍。

2、欣赏歌曲

师:这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曲,歌曲优美抒情,我们再来听一遍。

3、复听歌曲

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歌词

4、学唱歌曲(1)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跟琴唱一唱(2)学习中间部分 哪句有困难?单独练唱

(3)练唱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区别在哪里?(4)完整唱歌曲

5、歌曲处理

同学们唱的很好,我们来看,这首歌曲怎么处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第一部分可以唱的轻一些,显得温馨而甜蜜;中间部分呢?情绪激动,可以唱的强一些,充满感激之情。最后一部分轻柔,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6、拓展

在四年一届的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着,更让我们为他们喝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课件:残疾人参加运动会 他们是新时代可亲可敬的人。

四、合作创编、升华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把我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写下来,写在我们准备好的爱心卡片上,写好以后贴到黑板上来。

课件幻灯片《感恩的心》音乐。

五、小结

无数个小爱汇成一个大爱,让我们在爱的人间生活的更加美好。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五年级上册总共7课,七个单元,加上游戏宫和欢乐谷,分别是《朝夕》、《足迹》、《农家乐》、《可爱的家》、《故乡》、《快乐的少年》、《冬雪》、《松花湖畔》8个单元!本册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总体水平进步很快!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都有提高!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很好,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有所提高,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还要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各种精神。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唱好课本歌曲以外,能自学六首以上的儿童歌曲,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

四、教学设想及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6.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7.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9.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10.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11.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14.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 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五、教学进度 详见教学进度表。

第四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对于他们来说,乐理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接触,四年级的时候只是侧重于乐感的培养和歌唱方法的训练,在上课的时候穿插的少许基本乐理知识,对于他们来讲还是很浅显的东西。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内容: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及音程练习。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册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学生能充分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增强了审美体验。

第一单元《朝夕》由歌曲《清晨》、《晚风》、器乐曲《晨景》、《渔舟唱晚》四首乐曲组成,描绘了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的情景,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单元《农家乐》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和聆听曲《快乐的农夫》、《丰收锣鼓》四首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组成,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欢乐。

第三单元《足迹》围绕革命历史文化选择了歌曲《雨花石》、《我怎样长大》和聆听曲《红梅赞》、《红星歌》和《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现了音乐与历史、与民族间的人文性。

第四单元《可爱的家》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和聆听曲《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组成。其音乐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第五单元《故乡》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第六单元《欢乐的少年》包括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和聆听曲《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四首乐曲,由于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第七单元《雨花》,用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带给人们遐想,学生则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第八单元《冬雪》通过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和聆听曲《乘雪橇》、《踏雪寻梅》、《打虎上山》,生动展示了冬雪给大地带来的严寒和雪景给人们带来的银白世界的欢乐。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次

周次 课时 课题

第1课 1、2 3 朝夕 第2课 3、4 4 农家乐 第3课 6、7 4 足迹 第4课 8、9 3 可爱的家 第5课 10、11 4 故乡 第6课 11、12 3 欢乐的少年 第7课 13、14 4 雨花 第8课 15、16 4 冬雪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南海风情

一、单元目标:

⒈感受南国民族民间及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⒉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用快乐活泼的情绪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彩云追月》。⒊尝试在歌曲演唱中设计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积极参与“我的创造”、“露一手”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体验、探究、创作的过程中,积极艺术表现及他人合作的经验。

二、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教学内容建议用5—6课时完成:

课时

第一课时《步步高》《步步高,新春到》广东音乐

第二课时《彩云追月》《彩云追月》认:切分音竖笛《彩云追月》 第三课时《山歌好比春江水》《什么结籽高又高》我的创造:对山歌 第四课时《军民团结一家亲》《五指山歌》露一手(1)

第五课时 《我们祖家是歌乡》露一手(2)台湾民俗民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步步高》

2.听唱《步步高,新春到》

3.拓展:广东音乐

教学目标:

⒈充分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

⒉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该曲。

⒊欣赏更多的广东音乐。

教学重点:

能听辨出广东音乐中常用的几种乐器。

教学难点:

在听熟乐曲的基础上,跟着音乐边划拍子边哼唱歌谱。

教具准备:

录音、钢琴、高胡、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高胡)

⒉谁能来试着演奏这件乐器。

⒊高胡有别于二胡。高胡的声音更为明亮,它是由二胡改造而成,也称粤胡。你可知道“粤”是我国哪个省的简称。(广东)

⒋介绍其它乐器。秦琴、扬琴(出示图片)

⒌有一位广东的作曲家吕文成,创作了很多用以上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他的代表作《步步高》

二、赏析结合⒈这音乐情绪如何。

⒉你能用一个“lv”字来跟着模唱,感受此曲的欢快吗?

⒊播放《步步高,新春到》

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能否用线条或色彩来记录你听到的音乐。

③指导学生跟琴摸唱。

④完整哼唱该曲。

⒋再听《步步高,新春到》,为歌曲配上声势动作,划拍子。

三、拓展

1.广东音乐的特点: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乐,主要由高胡、扬琴、秦琴和琵琶等乐器演奏。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2.听其它作品如:《雨打芭蕉》, 《平湖秋月》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2.学唱歌曲《彩云追月》

3.认:切分音

4.练习竖笛曲《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⒈充分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般的意境。

⒉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彩云追月》。

⒊了解切分间的特点,并且能用竖笛演奏该乐曲。

教学重点:

学唱《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

切分音节奏

教具准备:

钢琴、纸、录音、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配乐诗朗诵。

②听听作曲家用了哪些乐器来表现音乐主题。

③复听音乐

说说你最有印象的节奏型。

④谈谈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①用自然纯美的声音轻声学唱歌曲。

②随琴视唱歌曲主旋律,找出难点处听唱或教唱。

切分节奏用折纸游戏

划船号子“咳左左”

③唱准上波音前倚音

三、竖笛

⒈演奏时处理好装饰音中“前倚音”和“上波音”的演奏,速度不宜过慢。⒉演奏,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四、创编

部分学生演唱,其他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内容:

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2.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3.我的创造:对山歌

教学目标:

⒈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⒉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积极参与对山歌活动,加深对山歌的认识。教学重点:学唱山歌

教学难点:对山歌

教具准备:影片《刘三姐》片断、钢琴、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⒈观看影片《刘三姐》的片段(以轻快的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观看广西壮乡美丽的山水、壮悲人生活的画面。

⒉回忆以前学习的对唱歌曲《对花》、《猜调》,演演“对山歌”的情景。⒊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对比欣赏斯琴格日勒的演唱,体验歌曲演唱的不同风格。

二、学唱歌曲

⒈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猜歌中所说的农作物。

⒉听录音模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⒊采用师与生、生与生、一人问,众人答的形式。演唱歌曲时应注意各乐句之间要运用急吸缓吐的呼吸方法。

三、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四、拓展

了解山歌的相关知识:山歌是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的民歌。它产生于民间、与民众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歌者同时也是编者、即兴表演等特点。

教学内容:

1.唱《五指山歌》

2.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3.露一手(1)

教学目标:

⒈能作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

⒉能将《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进行对比。

⒊能模仿斗笠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学唱《五指山歌》

教学难点:延长音的唱法与作用。

教具准备:录音、钢琴、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让学生找一找海南岛的位置,欣赏岛上风光,了解黎族的风土人情。

二、学唱歌曲

⒈范唱。

⒉思考延长音的的作用。

可通过对比方式。

⒊通过模唱学会唱延长音。

注意延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时值准确,收放一致。

⒋在延长音处加入衬词。

哟咯•哟咯•

⒌讨论如何能更好体现歌曲和意境,试着做一做。

三、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⒈介绍剧情。

⒉听赏。

⒊比较与《五指山歌》的异同之处。

⒋学跳斗笠舞的基本动作

下载五年级音乐上册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音乐上册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目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唱起来 第一课时 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 教学目标: 1.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变拍子的......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2011年下学期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1、新东北风 2、唱支最美的歌 3、我可爱的家乡 4、祖国在我心中 5、真善美的小世界 6、西部放歌 7、沙漠 8、音乐家贺绿汀 9、乌鸦与狐狸 10、踏雪......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较多的律动歌的表演知识,但由于是初步了解,学生在音阶方面以及对美的感受还十分不够,特别是音准方面。 五年级学生对......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案 教师姓名: 郭人珑科目:五年级音乐(上) 年级:五年级一、嘀格伢儿的梦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习演唱《嘀格调》,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二课时进一步......